“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537427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4.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2010年度课题申报指南“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二O一O年一月4第一章 申报须知一、指南说明“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数控机床专项”)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设立,其内容的依据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数控机床专项实施方案。本次公开发布的课题申报指南,通过评审选择课题承担单位。二、申报条件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的生产企业、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均可申报,不接受个人申报。2、对课题责任单位的要求(1)申报单位须是相

2、关领域的生产企业或研究单位,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配套资金和相关的配套条件,单位财务状况良好。(2)成立时间在2008年1月1日(含)之前。3、对课题组长的要求(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195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3)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申报课题。(7)为保证课题组长及主要研究人员能将主要精力投入本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已承担(在研)数控机床专项的课题组

3、长,不得作为本次申报的课题组长;申报课题的课题组长及主要研究人员,已参与数控机床专项的课题数(在研和本次申报合计)不超过两项;课题组长及主要研究人员参与数控机床课题(在研和本次申报合计)投入时间不超过100%。4、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课题。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各方须签订联合申报合作协议,明确约定课题申报单位、参与单位承担的研究任务、考核指标、专项经费比例和知识产权归属等,并作为课题申报书的附件。5每个申报课题须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科技查新,并提供由部省级以上科技查新部门出具的查新报告,查新时间应在2009年7月1日以后。6、申报单位应按照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否则不予受理。7、

4、课题申报书应经课题责任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工业主管部门盖章并签署意见。8、关于课题申报名称的要求:申报单位应针对各自申报内容的主要特点,在所申报课题名称上添加相关定语或使用具体名称,原则上不要直接使用指南上的课题名称。9、课题预算申报书请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由申报单位财务部门组织编写。10、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将对课题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凡不符合申报要求的,视为无效,不进入评审程序。形式审查的要点公示如下:(1)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60岁(含)以下,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2)已承担(在研)数控机床专项的课题组长,再次作为课题组长申报

5、;申报课题的课题组长及主要研究人员,已参与数控机床专项的课题数(在研和本次申报合计)超过两项;课题组长及主要研究人员参与数控机床课题(在研和本次申报合计)投入时间累计超过100%;以上三类情况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3)课题申报书封面应加盖课题责任单位公章;(4)课题申报书“一、课题基本信息”,必填;(5)课题申报书“十、审核意见”,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6)课题申报书“十、审核意见”,应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工业主管部门盖章并签署意见;(7)课题申报书“十一、声明”课题组长签字、课题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8)课题预算申报书封面,课题责任单位盖章、法人代表、课题组长、财

6、务负责人签章;(9)课题预算申报书“承诺书”,法人代表、课题组长、财务负责人签章;(10)课题预算申报书“中央财政资金以外其他渠道资金来源证明”,加盖出资单位(自筹、地方配套)公章;(11)课题预算申报书表3-3-1,填写课题总预算表、预算说明及分年度预算表、预算说明;(12)课题预算书各科目、各年度数据,分项数据与合计数据应保证平衡;(13)企业须附营业执照,大学及科研院所可附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附在课题申报书后);(14)自筹资金承诺函(原件至少一份,附在课题预算申报书中);(15)申报条件中如要求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的,须提供地方配套资金承诺函(原件至少一份,附在课题预算申报书中

7、);(16)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须提供联合申报合作协议(原件至少一份,必须包含经费分配比例,附在课题申报书后);(17)科技查新报告(原件至少一份,由省部级以上有资质的科技查新部门出具,委托查新时间应为2009年7月1日以后,附在课题申报书后);(18)申报条件中如要求提供采购合同的,则必须提供(附在课题申报书后);(19)申请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方式,应与课题指南中的要求一致;(20)课题申报书和课题预算申报书数据应保持一致。三、申报要求1、课题申报单位须提交下列申报资料,并按顺序装订:(1)数控机床专项课题申报书;(2)数控机床专项课题预算申报书;(3)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4)申报单

8、位(含参加单位)营业执照(大学或科研院所可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附在课题申报书后);(5)自筹及地方配套资金承诺函(原件至少一份,附在课题预算申报书中);(6)联合申报合作协议(原件至少一份,必须包含经费分配比例,附在课题申报书后);(7)国家或部省级以上科技查新部门出具的查新报告(原件至少一份,附在课题申报书后);(8)其他附件。2、申报文件一律用A4纸,宋体小四号字打印,双面印刷(含附件),用订书机简单装订成册(不要加塑料封皮,不要胶订)。3、课题申报书一式十二份(正本至少两份,在封面注明),课题预算申报书一式五份(正本至少两份,在封面注明),课题申报书基本情况汇总表一式两份,以上

9、三类申报文件请分别装订;并附电子版(光盘)一份,光盘标签上要注明申报单位名称和申报课题名称。4、申报资料应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送至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5、自课题申报指南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送达申报文件的截止时间为2010年3月3日17:00时整,过时不再受理。6、申报文件送达地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5018房间数控机床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秘书处邮 编:100823联系人:周云波、张海珠、苏铮联系电话:010-68595182、010-68595195申报过程中,如对课题申报指南和申报程序有疑问,请及时与联系人进行联系。5编号:时间:2

10、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4页 共65页第二章 课题申报指南内容项目一、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课题1、精密立、卧式加工中心1、研究目标:针对国内机床/航空/模具等对零部件高精度孔系加工机床的急需,开发精密数控坐标镗床。2、考核指标:工作台尺寸1000mm1000mm,主轴最高转速6000r/min,定位精度0.003 mm,重复定位精度0.0015mm,主轴锥孔径向跳动0.002mm,主轴端面跳动0.001mm;工作台B轴旋转连续360度,坐标定位精度3,重复定位精度1.5,其中90、180、270、360时的重复定位精度1。提出提高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的具体

11、方法,建立基本的可靠性试验手段。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完成样机开发并在生产中应用验证。3、研究内容:掌握优化设计、精密制造/装配工艺技术、动态补偿等相关核心技术,定位精度/重复定位、可靠性及精度保持性等技术。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生产企业,须在坐标镗床的研究

12、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开发队伍,具备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有较好的市场影响力;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要求落实最终用户。课题2、立式铣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1、研究目标:开发应用直驱技术的中大型规格的系列化直驱精密立式铣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掌握设计、制造、综合性能检测等关键技术;主要技术参数、可靠性与精度稳定性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2、考核指标:完成1250-1600mm等规格机床的开发。铣削主轴最高转速12000r/min; X/Y/Z轴定位精度0.006mm/1000mm,重复定位精度0.003mm;转台/摆角铣头定位精度5;联动轴数5。提出提高可靠性和

13、精度保持性的具体方法,建立基本的可靠性试验手段,消除产品早期故障;机床MTBF达到900小时。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典型试件的加工精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部分采用国产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完成1-2台机床在实际生产应用。3、研究内容:系列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机床动态特性研究;直驱摆头动力刀架研制;热变形及补偿技术;双驱技术研究;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数控转台设计制造技术及动平衡在线检测技术。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2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

14、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后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生产企业,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开发队伍,具备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有较好的市场影响力。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采购合同。课题3、加工钛合金复杂结构件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1、研究目标:根据重点用户需求,研制满足钛合金结构件高效加工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2、考核指标:工作台宽度800mm,主轴最高转速6000 r/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5000 m/min;机床定位精度6m;A、B轴摆角扭

15、矩7000N m;A、B轴摆角30;A、B轴切削进给速度500r/min。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提高本类机床的可靠性和精度稳定性的具体方法,开展相关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研究。3、研究内容:钛合金结构件重切削动刚度分析与抑振技术;五轴加工编程技术,轨迹误差补偿技术,切削参数优化及综合性能试验技术等。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等。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

16、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生产企业,在五轴加工机床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和一定的市场份额。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课题4、精密数控车床及车削中心1、研究目标:掌握精密数控车床及车削中心关键技术,实现主要单元国产化,开发回转直径630mm以上大规格机床,实现小批量生产。2、考核指标:加工直径630、800、1000、1250mm等系列的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机床,铣削主轴最高转速10000r/min;车削主轴最高转速5000r/min;X/Z轴快速进给36m/min;主轴径向跳动0.0005mm,轴向跳动0.001mm;重复定位

17、精度0.003mm。提出提高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的具体方法,建立基本的可靠性试验手段,消除产品早期故障;机床MTBF达到900小时。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典型试件的加工精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完成3-5台机床在实际生产应用,其中1-2台采用国产数控系统和部分国产功能部件。3、研究内容:精密主轴设计制造技术,微量进给技术,伺服参数优化技术,减隔振技术,热变形控制和补偿等关键技术。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2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

18、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生产企业,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申报单位可针对指南提出的目标申报其中一种或全部规格机床,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优先支持已落实最终用户的课题申报。课题5、卧式铣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1、研究目标:开发完成加工直径800-1250mm大型精密数控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双主轴、双刀架,实现小批量生产,满足重点领域对大型复杂型面回转体零件加工的急需。2、考核指标:工件加工直径800-1250mm;

19、加工长度范围15003000mm;主轴最高转速3000r/min;动力刀具最高转速8000r/min;主轴径向跳动0.001mm;X/Z轴定位精度0.006mm;重复定位精度0.003mm;C轴(正副主轴)回转重复定位精度10。标准试件的加工精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提出提高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的具体方法,建立基本的可靠性试验手段,消除产品早期故障;机床可靠性(MTBF)达到900小时;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完成23台机床在实际生产应用,其中至少1台采用国产数控系统和部分国产功能部件。 3、研究内容:研究和掌握大孔径精密主轴设计制造技术;双主轴双刀架设计制造技术;副主轴同步不停车接料技术

20、;减隔振技术;热变形控制和补偿等关键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2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后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生产企业,在上述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开发队伍,具备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有较好的市场影响力;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课题6、精密数控内圆磨床1、研究目标

21、:研制主轴、轴承套、套筒以及数控工具系统刀柄等零部件的内锥孔、内圆孔精密加工的加工数控内圆磨床(磨削中心),满足重点用户的磨削加工需求。2、考核指标:加工直径200mm,加工长度500mm;加工内圆圆度0.4m,纵截面直径一致性1.5m/1000mm;加工表面粗糙度Ra0.2m;工件最大重量100kg。完成2-3台样机研制,实现示范应用;提出提高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的具体方法,建立基本的可靠性试验手段,消除产品早期故障;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3、研究内容:研制主轴、轴承套、套筒以及数控工具系统刀柄等零部件的内锥孔、内圆孔精密磨削的工艺特征,开发具有高精度、多功能和

22、良好柔性特点的内圆磨床,实现高精度、高速机床主轴、轴承套、套筒以及数控工具系统刀柄等零件的锥面、端面、卡槽、内孔及螺纹等部位的高精度磨削,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生产企业,在数控磨床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开发队伍,具备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有较好

23、的市场影响力和业绩。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课题7、纳米级精度微型数控磨床1、研究目标:满足光电通讯、光学、信息等产业中小口径非球面光学玻璃透镜模具产业化的需求,掌握小口径非球面透镜成型所需的超硬模具的纳米磨削及抛光的核心技术,研制非球面透镜模具超精密数控复合机床,并实现示范应用。2、考核指标:机床可进行纳米磨削和抛光复合加工, 具有在线测量和补偿加工、砂轮在机整形和修锐、固定点磨削功能。机床定位精度80nm,重复定位精度40nm;工件主轴及砂轮主轴回转精度50nm;砂轮最大转速50000rpm;B轴转台定位精度0.5 arc sec。加工材料:超硬合金、模具钢等;加工范围:非球

24、面口径30mm;非球面透镜模具磨削后达到表面粗糙度:Ra6nm,面形精度:P-V150nm;磁流变抛光后达到表面粗糙度:Ra1nm。完成1台样机研制,加工出合格的非球面透镜模具,实现示范应用;形成35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3、研究内容:重点研究超硬合金小型非球面的超精密镜面磨削工艺,磁流变抛光工艺;超精密机床结构设计技术、超精密回转工作台设计制造技术、驱动系统设计及制造技术、高速空气主轴应用技术、测量和补偿加工技术;砂轮在线修整技术和修锐技术;控制系统及检测技术等。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

25、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在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技术积累和工作业绩,具备较完善的工艺试验、开发条件和较强的专业研发团队;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课题8、五轴联动高速、精密、数控工具磨床1、研究目标:针对超细硬质合金、陶瓷可转位刀片制造,研发超硬材料可转位刀片周边和双端面刃磨机床,适应多种形状可转位刀片的周边、端面的高效高质量磨削,掌握核心技术与批量制造技术,并得到应用验证。2、

26、考核指标:开发多轴联动硬质合金、陶瓷可转位刀片高速精密磨床,砂轮线速度120m/s;加工工件周边最大长度200mm,磨削尺寸精度0.005mm,表面粗糙度Ra0.20m,刀片侧面对两大面的垂直度不大于0.005 mm,刀片切削角度误差0.5,切削刃轮廓误差0.01 mm,工件表面无裂纹或允许裂纹深度0.01 mm。开发典型刀片磨削编程软件,完成样机研制,在生产中应用,可实现多种可转位刀片的高效高质量磨削。形成12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实现应用示范。3、研究内容:陶瓷材料与超细硬质合金的超高速磨削工艺与工艺参数优化技术、刀片磨削工艺与工艺参数优化技术、刀片刀尖和刃口加工参

27、数优化技术,超高速磨削的冷却液注入技术,砂轮修整技术,复杂型面加工数学模型建立与自控编程软件技术,夹具设计制造技术、整机结构动静刚度及优化设计技术,热变形研究及其补偿技术,刀片周边柔性数控加工技术,高速防护装置的结构设计,高效、高质量金刚石砂轮制造技术,可靠性技术研究。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2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

28、内机床或刀具专业生产企业,须在上述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开发队伍,具备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课题9、高速、精密、大型数控齿轮机床1、研究目标:研究开发大型高效六轴数控及精密数控插齿机系列产品,满足大型风力发电、大型锻压设备、大型冶金设备以及大型船舶传动装置所需大型齿轮的加工需求。2、考核指标:分为两个研究方向:(1)大型高效六轴数控插齿机:加工零件直径2000mm,齿宽500mm,模数30mm,加工精度6级及以上;螺旋角在35以内,工作台回转定位精度6,回转重复定位精度3。行程长度和行程位置可自动调整,实现六轴数控,机床的整体技术

29、水平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形成45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完成23台样机并实现生产应用。(2)高速数控插齿机:加工直径200mm,插齿最大加工模数6mm,插刀最高冲程速度2500次/min,最大切削速度80m/min,插削任意斜齿螺旋角35,插削任意角度螺旋齿轮时要求六轴五联动;加工精度6级及以上,机床的整体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完成23台生产应用。 3、研究内容:整机结构动静刚度及优化设计技术,高速主轴结构优化设计技术,静压导轨及静压轴承技术,热变形控制及补偿技术,精密、重载双蜗轮副消隙传动技术,

30、主轴静压导轨副性能试验技术,高速让刀凸轮的设计及制造技术,高速冲程下机床的动态响应及抗振性技术;任意螺旋角电子导轨设计及应用技术,径向进给导轨副低速无爬行减摩技术,机床在线测量技术,专用计算和编程加工软件,加工工艺技术以及相关试验、检测技术等,提出提高本类机床的可靠性和精度稳定性的具体方法,开展相关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研究。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2项课题研究,其中每个研究方向各支持1项课题,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

31、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生产企业,在上述齿轮机床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和一定的市场份额。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课题10、大型汽轮机叶片六轴联动数控砂带磨床1、研究目标:研制大型叶片六轴联动数控砂带磨床,建立基于大型叶片磨削加工生产线;提高核电、火电等大型汽轮机叶片等关键零件的磨削加工质量和效率。2、考核指标:研制大型叶片六轴联动数控砂带磨削机床,建立10台以上机床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和物流设备组成的生产线,配套数控机床专项支持研发的高档数控系统比例不低

32、于50%。磨削叶片最大尺寸72英寸。生产线具备年6001000MW汽轮机大型叶片12000片以上的生产能力。3、研究内容: 开展大型叶片六轴联动数控砂带磨床优化设计和制造、大型叶片高效磨削加工工艺研究、编程技术、磨削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型叶片六轴联动数控砂带磨削机床和数控系统可靠性、稳定性考核验证;建设大型叶片六轴砂带抛磨生产线。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安排: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主要用于关键技术研究、机床性能测试、应用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33、%。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大型叶片制造骨干企业或机床生产企业,在大型叶片磨削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技术积累和工作业绩,具备较强的专业研发团队和较完善的试验开发条件;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优先支持落实最终用户的课题申报。项目二、重型数控金切机床课题11、高速龙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1、研究目标:以大型复杂曲面大型件加工为对象,完成五轴联动、有立卧转换功能的大型高速加工中心开发。2、考核指标:一次装夹定位,能进行有复杂曲面的五面体多工序复合高效加工XYZ行程: 600040002000mm; 快移速度36m/min;对轻合金结构切削,主轴最高转速24000r/min;对大型模具

34、加工,主轴最高速度15000r/min;A轴摆角110,C轴摆角360; X轴定位精度0.012mm/全长,Y、Z轴定位精度0.008mm/全长; X轴重复定位精度0.006mm/全长,Y、Z轴重复定位精度0.004mm/全长;A、C轴回转定位精度7,A、C轴重复回转定位精度3。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形成12台生产应用,其中至少1台采用国产数控系统和部分国产功能部件;机床MTBF达到900小时。提出具有复杂曲面的五面体加工编程方法和提高高速机床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的具体方法,建立基本的可靠性试验手段,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3、研究内容:大型五面体加工中心整机结构

35、动静刚度及优化设计技术;机床动静热特性及其补偿技术;高速进给系统的精密及同步控制与动态误差补偿技术;多轴联动复合加工技术;五轴联动数控编程技术;五面体数控加工中心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与可靠性增长技术。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国内机床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开发制造

36、。优先支持“产、学、研、用”联合申报。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采购合同。项目三、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课题12、大型伺服压力机1、研究目标:大型伺服闭式四点压力机满足普通薄板拉深冲压零件及高强度钢板、铝合金板的成形加工。具有滑块行程可变、速率及位置精确控制,以及节能降耗、低噪音等特点,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掌握大尺寸高强度板材折弯成形工艺、多缸伺服同步、在线检测及补偿等关键技术,开发大型高精度伺服折弯机;研究开发伺服数控回转头压力机,用以伺服电机驱动的主传动替代液压主传动或普通电机机械主传动,替代进口,促进产品更新换代。2、考核指标:分为三个研究方向:(1)大型伺服闭式四点压力机:研制

37、完成最大公称压力25000KN实物样机1-2台。滑块行程1200mm;工作台尺寸50002600mm;滑块位置重复停止精度0.02mm;满负荷下死点保压时间达到0.5秒;滑块行程每分钟815次。伺服液压垫公称力8006000 KN(无级可调),有效行程0350mm(无级可调); 用户可设置、存储伺服压力机运动曲线。完成35种大型汽车外覆盖件的冲压应用。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2)大型伺服折弯机:完成公称力30000、36000、52000、65000kN等规格的伺服折弯机技术研发和全套图纸设计,并研制完成其中1种实物样机。工作台有效长度12500 mm,滑块行程

38、400 mm,快进速度80mm/s,工作速度510mm/s,返程速度60mm/s;滑块定位精度0.02 mm,滑块重复定位精度0.01 mm,制件精度12/全长。在35种大型结构件成形中应用验证。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3)伺服数控回转头压力机:研制完成公称压力200kN500kN,伺服数控回转头压力机23台;刻印速度1500次/分钟; 4mm冲压行程、25mm步距时,行程次数400次/分钟;加工孔位置精度0.1mm;一次再定位加工板材幅面12502500mm。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3、研究内容:(1)大型伺服闭式四点压力机:大型

39、伺服压力机的主传动系统、主控制系统研究;滑块变速运动的全闭环控制技术研究;机身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冗余电能的储存与再利用技术研究;设备故障自诊断及远程监控技术研究;伺服液压垫的研究。(2)大型伺服折弯机:大型高精度伺服折弯机主机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关键零部件加工工艺技术;高强度板折弯工艺技术;多缸伺服同步技术;自适应工件托扶技术;激光全长多点在线检测及闭环控制技术;机器视觉控制技术;模具快速更换系统;下模自动变距机构及控制技术;板厚误差及材质差异补偿技术;远程诊断技术。(3)伺服数控回转头压力机:伺服数控回转头压力机整机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伺服驱动主传动技术,伺服驱动冲压控制技术;拓展加工工艺研究

40、,自动编程软件开发。(4)提出提高本类机床的可靠性和精度稳定性的具体方法,建立基本的可靠性试验手段。开展相关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研究。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6项课题研究,其中每个研究方向支持2项课题。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在锻压机床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制条件和配套能力;申报单位可针对指南提出的某一研究方向

41、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课题13、大型数控船用板(型)材成形成套装备1、研究目标:研究掌握大型船板弯曲成形工艺、船体肋骨冷弯成形、检测及补偿等关键技术,开发大型数控旋转压头可移动式压力机、超大规格数控船用卷板机及数控肋骨冷弯成形机,满足船舶等行业对超厚超宽板材卷曲成形加工的需要,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考核指标:分为三个研究方向:(1)大型六轴数控旋转压头可移动式液压机研制完成一台公称压力15000kN实物样机,加工钢板最大尺寸 4500 mm22500 mm,压头至工作台最大间距1800mm,主油缸最大工作

42、行程800mm,压头和工作台移动距离中心2000mm,压头及工作台回转角度360,压头空载快速下降速度70mm/s,压头工作速度2.5mm/s5mm/s,压头回程速度70mm/s,压头和工作台移动速度(可调)30mm/s,压头和工作台回转速度(可调)0.5rpm,设备承载吨位20t,升降辊道输送速度11m/min。在船首、船尾等板材成形的加工中得到应用。形成35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2)超大型数控卷板机研制完成4023000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加工厚度40mm,宽度23000mm的船用钢板(屈服强度=355Mpa)卷成圆弧形或锥弧形,冷卷最小半径600mm;上辊的升降

43、定位精度0.10mm,下辊水平移动定位精度0.20mm;卷板后工件母线直线度:5mm/23000 mm。在造船等行业得到应用验证。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3)数控肋骨冷弯成形机研制完成最大水平推、拉力6000kN数控肋骨冷弯成形机一台,最大中夹紧力1200kN;最大侧夹紧力750kN;弯曲支点范围16002200 mm;进料机构单次进料最大距离600 mm;组合弯模应能弯曲加工球扁钢、角钢、T型材,加工型材范围:200650 mm;扁钢40600 mm;自动垂向预弯装置应能根据弯曲方向的变化自动调整,使制件水平成型误差、成型平整度、自动校直成型精度均 1.0 m

44、m/m;自动打印肋骨零件号、起点、终点、切口线、园孔等,字体大小可调;设备应能和目前国内外船厂常用的生产设计软件TRIBON、CADDS5、及HDSHM有良好的接口。在加工范围内,完成5种以上典型零件的成形加工验证应用。3、研究内容:(1)大型六轴数控旋转压头可移动式液压机:大型数控旋转压头可移动式压力机结构设计技术与制造技术;上压头回转盘自动锁紧机构;下移动工作台顶起行走机构;主油缸密封及高抗偏载导向机构;托料料架和对中辊道装置;回转工作台和移动工作台结构。(2)超大型数控卷板机:大型数控卷板机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技术;机床上辊系统数控挠度补偿技术;机床下辊中心距水平可调技术;两下辊用分驱动方

45、式技术;消除机床机械干涉和负扭矩现象的传动技术;自动编程计算,挠度补偿自动调整的数控技术;比例伺服控制技术;提出提高本类机床的可靠性和精度稳定性的具体方法。(3)数控肋骨冷弯成形机:大型船体肋骨冷弯成形工艺技术及控制模型的研究;高精度检测机构;组合弯模技术;垂向预弯技术;软件接口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套料技术;大型、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3项课题研究,其中每个研究方向支持1项课题。中央财政经费投入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

46、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后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在锻压机床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制条件和配套能力;申报单位可针对指南提出的某一研究方向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课题14、大型数控辗环机1、研究目标:满足风力发电等重点行业对大型环件的要求。设备技术性能先进,运行稳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考核指标:(1)研制完成8000mm数控径-轴向辗环机,径向轧制力6300kN,轴向轧制力5000kN;轧制环件直径10008000mm,轧制环件壁厚范围50 4

47、00毫米,高度801600mm,外径公差20 mm,高度公差9 mm。轧制速度0.81.6m/s;(2)完成10000mm型号的数控径-轴向辗环机总体方案设计。径向轧制力8000kN,轴向轧制力6300kN;轧制速度0.81.6m/s,径轴向轧制均采用直流电机2400KW,轧制力矩75T-M;轧制环件直径16008000mm,高度802000mm, 外径公差25 mm,高度公差10mm。(3)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选择风力发电设备的塔筒连接法兰、航空航天的火箭筒连接法兰、地面发射设备大回转支承、核反应堆容器环件等35件典型零件进行得到应用验证。形成23项专利技术

48、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3、研究内容:上抽式芯辊轴结构设计技术、径向轧制系统框架上下双动设计技术、定心系统非刚性同步设计技术、轴向轧制系统优化设计技术、设备润滑技术、轧制过程自动化控制及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轧制过程数值仿真技术、工艺系统模态分析技术等轧制工艺技术研究;辗环工艺CAPP;辗环过程在线检测与辗环过程控制参数智能设置等。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

49、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后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承担单位须在大型数控辗环设备开发领域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开发队伍,具有较完善的试制条件和配套能力。优先支持落实示范应用企业的课题,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课题15、精密旋转锻造机床1、研究目标:研究和掌握新型锻造设备-旋转锻造机的关键技术,研制功能完善、技术指标先进的高效成形装备,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改善工件的物理机械性能。提升汽车工业等领域的成形件制造水平。2、考核指标:完成多功能一体化精密旋转锻机和径向成型机样机研制各1台,实现可变径的内外成型旋锻,完成固定直径及有锥度、有曲线的旋转体或非回转体零件的内外型旋锻成形,并能

50、配套完成内、外花键和齿轮的近净成形;通过两种机型的配合,基本实现零件的完全工序近净成形。加工范围:棒料直径8-30mm,管料60mm;加工精度:尺寸精度IT7,零件表面粗糙度Ra0.8m;加工效率:工序节拍10-30s;可实现手动及自动控制。径锻成形的内、外花键及齿轮精度达到6-7级。提出精密旋转锻机和径向成型机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及应用工艺,样机实现示范应用。3、研究内容:运动机构设计及运动位置闭环自动控制技术,包括:设计高效、可靠的模具运动机构,模具位置的实时在线检测与误差实时补偿,运动实现的全闭环控制。单机多功能集成技术,包括:在一个锻造单元上实现多型面旋转锻造,如进料式旋锻、凹进式旋锻

51、、抽芯式旋锻,实现多种运动组合,其机构设计、动力传送及控制方法研究。高寿命模具制造技术;轴向成形时模具高频振动进给装置的实现技术等。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后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在精密旋转锻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领域具有较好基础的设备生产企业,具有较完善的试验开发条件;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

52、户。项目四、清洁高效铸造设备课题16、3500吨精密卧式压铸成套设备1、研究目标:重点研发超大流量闭环实时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压铸装备开发制造。主机最大空压射速度、增压建压时间、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2、考核指标:锁模力:35000kN;锁模行程:1600mm;最大空压射速度:8m/s;增压建压时间20ms;实时控制周期 1ms;慢速至快速转换时间15ms;慢速至快速位置重复精度2mm;铸造压力控制精度5bar。完成大型精密卧式压铸机1台,建成大型压铸件示范生产线1条,并实现3种以上典型压铸件生产。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

53、;形成基本的自主开发能力。3、研究内容:计算机集中控制技术;工艺参数实时显示及存储技术;压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优化技术;压射系统闭环控制技术;大型复杂零件压铸工艺及压铸模具技术;压铸合金熔炼、净化技术。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 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后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是压铸设备生产企业,在上述领域具有较好基础,较完善的试验、开发、生产

54、条件;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项目五、新型焊接设备与自动化生产设备课题17、大型关键构件的摩擦焊设备1、研究目标:面向高性能发动机整体叶盘结构的焊接和大型薄壁件,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开发大型重型线性摩擦焊设备和大型薄壁件高精度搅拌摩擦焊设备,并在重点零件生产中得到应用验证。研究开发面向产品结构特性的新型铝合金双动环摩擦点焊数控装备,实现汽车等重点行业铝合金连接构件的电阻点焊和铆接替代。2、考核指标:分为三个研究方向:(1)线性摩擦焊设备:振动频率:25125Hz;振幅:03mm;最大顶锻力:50吨;最大焊接面积(钛合金)不小于5000mm2 ;振动头

55、回零误不大于0.3mm。提出焊接工艺规范,提出可靠性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在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结构等件焊接中得到应用。(2)大型薄壁高精度搅拌摩擦焊设备:主轴最高转速5000r/min;焊接轨迹精度0.1mm;焊接宽度3.5m,焊接厚度2-15mm,焊接长度15m;定位精度0.05mm/m、重复定位精度0.03mm;较熔焊接头强度提高20%以上,延伸率提高25%以上,焊接能耗降低65%;自动规划并生成焊接轨迹,焊接参数自动在线检测与记录。焊接效率提高40%以上;采用国产数控系统,五轴联动控制,可实现空间三维曲线焊缝的焊接,在若干种航空航天零件中应用。掌握并获得3-4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建

56、立相关技术规范或行业标准。(3)铝合金双动环摩擦点焊装备:摩擦点焊工具压力范围:150600kgf;转速范围:05000rpm;适应全系列铝合金点焊,最大工件尺寸4m3m3m,单向焊接厚度15mm;X/Y/Z轴定位精度0.05m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双动环回转中心同轴度0.02mm,回转速度波动1%;铝合金摩擦点焊接头剪切强度比电阻点焊高30%以上;单位时间内摩擦点焊比电阻点焊节能50%以上。实现应用验证。掌握12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建立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形成自主开发能力。3、研究内容:(1)线性摩擦焊设备:线性摩擦焊设备总体结构设计与分析优化,线性摩擦焊设备控制技术,焊接零件

57、自动装夹技术,工程应用型线性摩擦焊设备的集成技术,线性摩擦焊焊接工艺技术。(2)大型薄壁高精度搅拌摩擦焊设备:大跨度高刚性搅拌摩擦焊设备的优化设计;整机的液压电气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和装配联调技术;高效长寿命搅拌头的设计与制造;焊接零件的高精度自动装夹;焊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典型材料和结构搅拌摩擦焊工艺技术;大型薄壁铝合金结构搅拌摩擦焊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焊接质量检测与评定等。(3)铝合金双动环摩擦点焊装备:双动环摩擦点焊主机设计,控制系统选型;专用系列化双动环摩擦点焊工具设计与制造;整体式点焊表面摩擦修磨工具设计与制造;双动环摩擦点焊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双动环摩擦点焊接头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及评

58、定;双动环摩擦点焊工业化应用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建立。4、实施期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3个课题研究,其中每个研究方向各支持1个课题。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应具备摩擦焊工艺技术及设备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工艺研究和设备开发能力,具有较完善的试验、生产条件。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课题18、真空电子束焊接设备1、研究目标:解决高压电子束焊接设备的关键技术,建

59、立一套高压电子束焊接设备的大型样机,在重点行业实现应用,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2、考核指标:加速电压:60-150kV;电子枪最大功率:30kW;真空室尺寸:6000mm3000mm2500mm;带有高精度的电子束偏转控制装置和清晰的电子束观察系统;5轴4联动运动控制系统,鼓励使用国产控制系统并可实现可编程自动焊接。完成示范应用。3、研究内容:电子枪设计与制造技术、逆变式高压电源技术、电子束焊接数字化控制技术和电子束焊缝质量控制技术等。4、实施年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

60、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须在上述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队伍和技术基础,具备较完善的试验、测试和生产条件;申报单位应针对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鼓励使用国产数控系统,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课题19、自动化装配和试验成套设备1、研究目标:开发适应多品种MT和AMT自动变速器、性能和可靠性高、基于振动噪音分析诊断技术的汽车变速器智能化在线检测试验装备,掌握设计、制造、综合性能检测等关键技术

61、,形成批量生产能力。2、考核指标:完成轿车前驱型自动变速器智能化在线检测试验装备的开发。驱动轴速度0 5500 min-1,转速精度0.5 %FS,最大恒定转矩70N.m,转矩精度2 %FS,最大加速度800 rpm/sec,轴转动惯量小于710-3kg.m2;设备本底噪音小于73dB(A)、台面跳动度小于0.01mm;适应多品种MT和AMT变速器试验,具有自动装夹、对接、正驱、反拖、电封闭加载、试验和智能化分析诊断功能。完成在国内主流汽车生产企业实现2-3台的示范应用。形成23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提出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形成自主知识产权。3、研究内容:系列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试验装备动态特

62、性研究;汽车变速器试验工艺;设备降噪技术;基于振动噪音分析的汽车变速器故障分析技术;由MT汽车变速器试验向AMT、以及AT、CVT变速器试验的功能扩展研究。4、实施年限: 2010年1月2012年12月5、课题设置及经费要求:拟支持1项课题研究;中央财政投入经费应主要用于产品关键技术研究、性能测试与工艺技术研究,自筹与地方配套资金合计数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经费的20%。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支持方式:前补助。6、申报条件:课题牵头单位须在上述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队伍和技术基础,具备较完善的试验、测试和生产条件。申报单位可针对指南提出的某一研究方向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本课题要求落实最终用户并附有采购合同。项目六、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课题20、变截面无缝钢管连续感应热处理成套设备:1、研究目标:开发年处理量为10万吨的大规格变截面无缝钢管连续感应热处理调质成套设备;实现少合金元素钢通过连续式感应热处理达到多合金元素钢的性能,同时精确控制其变形量。满足能源等领域的高品级钢管需求。2、考核指标:直径5.57寸的变截面无缝钢管经过连续式感应热处理调质后性能达到:屈服强度950MPa以上、抗拉强度850MPa以上、延伸率12%以上;全长度硬度差HRC23;钢管变形量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