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5144403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6.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初中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初中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案(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教学目标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我们的班级是170班,有42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 个,占全班总人数的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

2、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

3、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分析问题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P-4),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

4、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课堂练习教科书第5页练习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1, 由于实际问题

5、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本课作业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

6、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人币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

7、看书、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就可以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第2节:教学目标:(因涉及考试内容,部分内容隐藏)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经历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画图验证的过程,能用“角边角”“角角边”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画三角形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知教师引入:一同学不小心打破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如图:他应该拿哪一块回玻璃店做一块与原玻璃一模一样的教师利用教具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提出

8、自己的看法(二)建立模型,探索发现由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并把两个三角形剪下叠和在一起,看是否能完全重合。1、动手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1B1C1,使A1B1=AB,A1=A,B1=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通过画图了解,画第一边后,已经定好两个顶点,再画两个角,两个角已确定,那么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也确定,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学生讨论,探究的结果反映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探究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9、3、先由学生猜想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然后自己动手运用角边角条件证明,学生板书。动手做一做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和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4、由学生叙述结论,教师强调“对应”。证明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板书: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5、由学生利用刚学的角边角的结论说明拿第3块回店里可以,并分别说明第1、2块为什么不可以,教师用课件演示。你能利用上面的结论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吗?(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因涉及考试内容,部分内容隐藏)(四)画一画,想一想1、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10、等吗?2、你能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一个小结吗?学生通过作图体验,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观察手上的三角板,大、小两个三角板的三个角都相等,但这两个三角板不全等,说明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有一条边,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五)能力提高师生共同分析后由学生书写解题过程,由一个写得较好的学生上黑板

11、板书。如图:已知ABCA1B1C1,AD、A1D1分别是BAC和B1 A1 C1的角平分线。求证:AD= A1D1(六)活动六: 小结与作业,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本节课对知识的探究过程,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本节课还存在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分层作业 巩固提高:必做题:教科书104页第5、6、11题选做题:教科书104页第12题探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它进一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同时又渗透了函数与不等式的思想,为以后内容学习奠定了必

12、要的数学基础,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领悟到“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总之,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数学思想方法上,都是十分很好的素材,能很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二)教材的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方程的建模思想学生还是初步接触,寻找相等关系对学生来说仍相当困难,所以确定“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为本节的难点之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最终目标是运用方程的解对客观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二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技能目标1目标内容 (1) 结合生活实际,会

13、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个实际问题,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2) 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2目标分析 (1) 本节的内容就是通过列方程、解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估算与试探的思维方法也很重要,这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 七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建模还比较陌生,建模能突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又是课标所大力倡导的,因而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二)过程目标1目标内容在活动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2目标分析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有用的数学方法

14、,学生在前两节的数学活动中,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但是更接近生活,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则需要师生合作,探索解决(三)情感目标1目标内容 (1) 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2)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2目标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品质,这是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关键三、教材处理与教法分析本节内容拟定两课时完成,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探究、探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本节课采用探索发

15、现法进行教学,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增强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课中以设疑提问、分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获得知识四、教学过程分析(一)教学过程流程图探究(二)教学过程(以探究为主线、形式多样化)1问题情境 (1) 多媒体展示有关盈亏的新闻报道,感受生活实际(2) 据此生活实例,展示探究,引入新课考虑到学生不完全明白“盈利”、“亏损”这样的商业术语,故针对性地播放相关新闻报道,然后引出要探索的问题2讨论交流 (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对“盈利”、“亏损”含

16、义的理解 (2) 学生交流后,老师提出问题:某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卖出后盈利25%,那么利润是多少?如果卖出后亏损25%,利润又是多少?(利润是负数,是什么意思?) (3) 要求学生对探究中商店的盈亏进行估算,交流讨论并说明理由在讨论中学生对商店盈亏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统一认识(4) 师生互动,要知道究竟是盈是亏,必须先知道什么?从而引出要算出每件衣服的进价让学生讨论盈利和亏损的含义,理解其概念,建立感性认识;乍一看,大多数学生可能在大体估算后得到不亏不盈,直觉上也是如此,但要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知其原价(未知量),从这一分析引入未知量,为后面建立模型,做了必要

17、的铺垫3建立模型 (1) 学生自主探索,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相等关系(2) 学生分组,根据找出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其中一组计算盈利25%的衣服的进价,另一组计算亏损25%的衣服的进价(3) 师生互动:两件衣服的进价和为_;两件衣服的售价和为_;由于进价_售价,由此可知两件衣服的盈亏情况(教师及时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学生分组、计算盈亏;教师参与、适当提示;师生互动、得到决策这样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尊重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这样设计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作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很好地让学生从

18、已有的经验中、活动中,有意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4小结一个感悟:估算与主观判断往往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需要我们通过准确的计算来检验自己的判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与严谨的学习作风探究(三)教学过程1在灯具店选购灯具时,由于两种灯具价格、能耗的不同,引起矛盾冲突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启发:选择的目的是节省费用,费用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学生讨论得出结论:2列代数式费用灯的售价电费电费0.5灯的功率(千瓦)照明时间(时)在此基础上,用t表示照明时间(小时)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表示这两种灯的费用节能灯的费用(元):

19、600.50.011t白炽灯的费用(元):30.50.06t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代数式,为后面列方程,并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基础3特值试探 具体感知学生分组计算:t1000、2000、2500、3000时,这两种灯具的使用费用,填入下表:时间(小时)1000200025003000节能灯的费用(元)白炽灯的费用(元)学生填完表格后,展示由表格数据制成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师生共同得出:照明时间不同,作出的选择不同由于在前面的第二节,学生已经学过“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的一道例题,因此学生应该能较熟练地完成表格中的特值试探又因为七年级学生的认知

20、以直观形象为主,再给出统计图,完成特殊到一般,感性到理性的深化4方程建模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使用时间为多少(小时)时,这两种灯的费用相等吗?列出方程:600.50.011t30.50.06t5合作交流 解释拓展(1) 照明时间小于2327小时,用哪种灯省钱?照明时间超过2327小时但不超过3000小时,用哪种灯省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 (2) 如果计划照明3500小时,则需购买两个灯,设计你认为合理的选灯方案学生分组、讨论购灯方案只有三种:两盏节能灯;两盏白炽灯;一盏节能灯、一盏白炽灯学生计算各种方案所需费用关于选灯方案,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先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计算理由,然后对

21、学生得出“使用节能灯3000小时,白炽灯500小时”的结论,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学生寻找理论依据,列式验证:设节能灯的照明时间为t(小时),那么总费用为:6030.50.011t0.50.06(3500t)1680.0245t(0t3000)观察上式可看出,只有当t3000时,总费用最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他人意见,并从交流中获益的学习习惯,综合各方面信息的能力讨论2需要考虑的情形不只一种,通过这一问题,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养成缜密的思维品质此处渗透着函数、不等式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为后面学习实际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6反馈练习一家游泳馆每年68月出售夏季会员证,每张会员证80元,只限本人使用,凭

22、证购入场券每张1元,不凭证购入场券每张3元,讨论并回答:(1) 什么情况下,购会员证与不购证付相同的钱? (2) 什么情况下,购会员证比不购证更合算?(3) 什么情况下,不购会员证比购证更合算?适时的反馈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四)教学小结学生分组小结“本课学到了什么”,各组发言交流体验、教师总结:五、设计说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因此我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依据数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

23、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树立方程建模思想突出解释与应用,渗透函数、不等式、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注重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 某种商品因换季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问这种商品的定价为多少元? (2) 某商店为了促销A牌高级洗衣机,规定在元旦那天购买该机可以分两期付款,在购买时先付一笔款,余下部分及它的利息(年利率为5.6%)在明年的元旦付清,该洗衣机售价是每台8 224元,若两次付款相

24、同,问每次应付款多少元? (3) 工厂甲、乙两车间去年计划共完成税利720万元,结果甲车间完成了计划的115%,乙车间完成了计划的110%,两车间共完成税利812万元,求去年两个车间各超额完成税利多少万元?(4) 一辆汽车用40千米/时的速度由甲地驶向乙地,车行3小时后,因遇雨平均速度被迫每小时减少10千米,结果到达乙地时比预计的时间晚了45分钟,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5) 甲、乙两人合办一小型服装厂,并协议按照投资额的比例多少分配所得利润,已知甲与乙投资比例为34,第一年共获利30 800元,问甲、乙两人可获利润多少元? (6) 有人问老师班级有多少名学生时,老师说:“一半学生在学数学,四分

25、之一学生在学音乐,七分之一的学生在读外语,还剩六名学生在操场踢球”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吗? (7) 某人10时10分离家去赶11时整的火车,已知他家离车站10千米,他离家后先以3千米/时的速度走了5分钟,然后乘公共汽车去车站,问公共汽车每小时至少走多少千米才能不误火车?综合运用4某市居民生活用电基本价格是每度0.40元,若每月用电量超过a度,超出部分按基本电价的70%收费 (1) 某户五月份用电84度,共交电费30.72元,求a; (2) 若该户六月份的电费平均为每度0.36元,求六月份共用电多少度?应交电费多少元?5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市政府对自来水的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月每户不超过10

26、吨部分,按0.45元/吨收费;超过10吨而不超过20吨部分,按0.80元/吨收费;超过20吨部分,按1.5元/吨收费现已知李老师家六月份缴水费14元,问李老师家六月份用水多少吨?6一支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有一名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调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你知道这名队员从离队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吗?7有8名同学分别乘两辆轿车赶往火车站,其中一辆轿车在距离火车站15千米时出现故障,此时离火车停止检票时间还有42分,这时惟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轿车,连司机在内限乘5人,这辆小轿

27、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这8名同学都能赶上火车吗?拓广探索8一家庭(父亲、母亲和孩子们)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说:“如父亲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原价的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相同你知道哪家旅行社更优惠吗?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基本特性,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

28、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简单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及常见几何体的分类。教学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实践探究、多媒体演示相结合。教学互

29、动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图画世界里,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美景吧。同时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哪些图形是熟悉的?看一看:(多媒体演示)邻水中学实验学校校园、世界闻名的金字塔、精美的地板砖、现代化的城市一角、我国的五星红旗、2002年北京数学家大会的会徽,上海东方明珠、奥运五环。说一说:根据这些图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说出你熟悉的图形吗?(根据学生的叙述,出示相应的几何体实物)这些图形,形状各异,丰富多彩,可以说是多姿多彩,这就是本节课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的多姿多彩的图形中的几何图形(揭示课

30、题:4.1.1多姿多彩-几何图形)。【运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让其认识美、欣赏美,让他们观察、思考、判断,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学会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为随后的探究活动作铺垫。】(二)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师:什么是几何图形呢?请大家看屏幕,这是一个纸盒,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这个纸盒,从整体上看它是什么图形,从侧面看它又是什么图形?只看一条横棱又是什么图形?若看两条棱相交的地方,就是一个角,用类似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点。(观察后抽生口答,多媒体显示相应的几何图形)他它们都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几

31、何图形,。(板书: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图形)1试一试:如何将桌面上的实物它分成两大数类,请并叙述你这样分类的理由。这个理由可能说起来有些困难。我们先看左边的一类,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长方体与桌面有什么位置关系呢?(抽生口答并归纳)这些图形中,有的部分在桌面这个平面内,有的部分没有在桌面这个平面内,也就是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师:我们再看右边这一类,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

32、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多媒体配合演示。】2列举常见的立体图形: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抽生口答,多媒体配合显示。)3.连一连:下列实物与哪些几何图形相似?(观察后抽生口答,多媒体演示)【认识棱柱和棱锥】4.做一做:用信封A中的牙签和胶泥制作棱柱和棱锥。牙签可以作棱,胶泥可以作棱与棱的连接材料。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各小组依次将作品向全班展示。5.议一议:观察自制的棱柱和棱锥,讨论从底面、侧面上看有什么不同呢?我准备6.分一分:将桌面上的立体图形根据底面、侧面异同情况进行分类,不重复,不遗漏,你能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展示图形分类)【从熟

33、悉的生活中识别几何体,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经历对它们认识的过程,便于更好地识别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师:刚才我们研究了立体图形,生活中除了立体图形还有平面图形。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联系吗?(立体图形中的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7拼一拼:我们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美的图形,我们不但发现了美,欣赏了美,更要创造美。请按拼图要求用信封B中的三角形、圆、矩形纸片拼成图形,并在旁边加上一两句诙谐的话作解说词。拼好后将作品进行展评,看哪个组拼得又快又好。【让学生动手制作作品,在全班展示,体验成

34、功的喜悦,激发对几何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让学生经历对棱柱棱锥的认识过程,加深印象,突出重点。】(四)反思评价,归纳内化谈一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师:今天这节课,大胆实践,积极探究,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我想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肯定能制作更美丽的图画,肯定能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生!【让学生归纳总结,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开展互评、师评,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表达、互助合作、共同提高。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五)课后作业:收集废旧纸片,为班上制作一个精美的粉笔盒(可以

35、几个同学合作)【学生自由组合,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精神,同时为下节课研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做好学具准备】勾股定理 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将勾股定理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情感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难

36、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 欣赏图片 了解历史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就是本届大会的会徽的图案(1) 你见过这个图案吗?(2) 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教师出示照片及图片教师作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爽弦图”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否感兴趣;(2)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程度活动2 探索与证明勾股定理教师先回顾了用拼接法验证图形性质的方法,之后引导学生探索并证明勾股定理;教师在活动中提供指导。活动3 学习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师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勾股定理。活动4 小结、布置作业勾股定理从边的角度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又一特征人类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在西方,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驴桥定理”等等布置作业:教材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