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风景区游客中心规划建筑设计分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5061502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面向风景区游客中心规划建筑设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向风景区游客中心规划建筑设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面向风景区游客中心规划建筑设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面向风景区游客中心规划建筑设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风景区游客中心规划建筑设计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面向风景区游客中心规划建筑设计分析此文系我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此种诈骗行为,必有报应【摘要】随着今年来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对于游客中心服务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景区的服务中心面向所有游客,具有面积大、使用功能繁多、人流量大的特点,结合中心服务区的特色,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设计出令人舒服、满意的作品。【关键词】游客中心建筑;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功能;造型游客中心作为旅游景区内部的交通枢纽区,是通往各个小景点的连接处,是给游客留下第一印象的景点。所以高效运营的游客中心会给游客带来更舒适的体验,会让游客流连忘返,而实现游客中心高效工作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建

2、筑设计。一、游客中心的功能游客中新的功能是由游客的需求决定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游客中心的功能偏向于多样化,但是游客中心最终的目的还是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好整个景区资源利用和促进景区经济发展。当然具体到每个景区,在功能的利用上会有所不同,但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其概括为几个方面:促经济发展、引导游客体验、控制交通流线、潜在性参观。1.促进经济发展 游客中心可以根据景区的景观特点,设置不同的服务类型,用多种途径促进景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特色的旅游项目刺激游客的消费,寻求增加游客支出的机会,比如游客中心内的土特产销售、纪念品销售、住宿就餐等商业活动。 2.引导游客体验很多景区的游客

3、中心都有一个特色服务就是为每一个游客准备旅游手册和游览注意要点,这是对游客旅游路线的引导,以及在观景的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准则的制定,既可以为游客提供一条合理高效的路线,也是对景区环境的一种保护。3.控制交通流线 景区的交通一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和外部交通的联系、内部交通的疏导、广场、停车场的设置、换乘中心的配置,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个方面因素,处理好他们之间的流线关系,为景区的交通规划一条合理的路线。4.潜在性参观 游客中心可以作为景区吸引游客的第一环节,实现这一功能的就是游客中心提供解说的服务。例如一些历史事迹的介绍和解说,可引导游客在观景时体验更深刻的内涵。二、游客中心规划设计1

4、.理论依据 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旅游建筑的设计,但是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依据,有人提出游客中心规划设计涉及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和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另外有人提出应该将公共建筑、山地建筑、风景建筑设计、文脉设计理论加入考虑的范围。我相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游客中心规划理论将趋向更加完善。2.布局选址 旅游景区的地形一般比较复杂,都是结合山坡规划景点的,所以游客中心根据整个景区规划布局包括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方式。集中式的布局主要是考虑到一些中型和小型的旅游景区,主要的交通流线呈单行线或环行线布置。游客中心一般都是结合入口或者在入口比较明显的地方

5、布置,建筑的规模不大。如武当山、九华山、南海神庙旅游景区的游客中心的布置。分散式的游客中心的布局通常用于景区用地条件宽阔,地势平缓的景区,可以依据景点的规划,将游客中心分散布置在需要提供服务的地方,所以规模都是比较小的。例如九寨沟、蜈支洲、碧峰峡风景旅游区。3.概念设计 设计者在进行游客中心的规划设计时,需要结合整个景区在空间分布上的结构,形成以游客中心为主轴的景观轴线,使整个景区的景点规划是有层次的。比如可以将整个景区分为好几个组团,分别以不同的主题支撑,游览的时候也可以达到移步异景的效果。游客中心的本质还是为了游客服务,结合游客中心的功能要求,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从下图可以看出游客中心与人性

6、化设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考量的重要因素,设计理念的提出也与之息息相关。4.空间结构以左图黄山风景区的空间结构解析游客中心是怎样将整个景区景点串合在一起的。一轴:黄山大门迎客松莲花峰光明顶;二山:前山和后山; 三心:分别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为三大核心; 多组团:不同主题的景点串联。5.交通组织交通阶段阶段交通组成交通方式长距离交通城市出发地到达景区入口通往景区的、城市路网以私家车或旅行大巴为主游客中心区域交通游人到达景区后,步行进入游客中心,最后在交通换乘点聚集游客中心内外步行、道路联系、各功能部分步行景区内漫游式交通游人在景区各景点之间游览时的交通组团内联系各景区、环状道

7、路网络承担环保型公交或特殊交通工具为主游客中心交通组织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与之相关联的交通流线,如上表,很多流线都是和游客中心产生联系的,因此设计时力求将人流和车流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划分,使整个交通系统安全、通畅、有序和高效。三、游客中心建筑设计1.建筑面积 景区游客规模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变动的,所以游客中心的建设需求也随之改变。景区游客规模的大小应该根据景区级别来确立,级别越低,规模越小,功能也会相对简单明确。由于游客中心主要是给游客提供短暂的休息和售票,所以一般游客中心的建筑面积控制在1000平方米,面积增多也就意味着防火等级的提高,作为游客中心的建筑没有必要为了增加一点面积而提高防火等级。

8、2.平面功能和空间布局 我们在进行游客中心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下表中的各项功能,每一种都是游客中心面向游客服务的项目。有些功能需要考虑空间的通风采光条件,给游客一种舒适的体验,为游客营造温馨的休息环境。 功能活动内容房间设备设施面积比游客活动问询,导游服务门厅咨询台、宣传栏5%了解景区信息,路线展览厅、展览廊、陈列室、多媒体室地图、沙盘、橱窗、陈列柜、多媒体录像30%休息、茶水免费VIP休闲厅、咖啡厅、茶室座椅、沙发、水、洗涤设备、卫生间15%购买必需品、特产商店货架、柜台、收银台10%存包裹、邮寄服务、存取款、上网、医疗急救小件寄存处、邮局、银行、网吧、急救室柜台、储存间、ATM取款机、电

9、脑、医疗器械12餐饮、娱乐设施餐厅、厨房、娱乐实施餐桌椅、作业台、储藏、冷冻、洗涤、更衣附加住宿旅馆床、桌椅、卫生间管理行政管理售票间、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办公设备、卫生间8%辅助储藏、能源动力仓库、配电间、空调机房锅炉、水泵、配电盘10%3.外部造型游客中心是体现一个景区特色的一张名片,所以他给游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在进行游客中心建筑外部造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保存和延续历史积淀下来的环境适应经验、历史文化信息及民俗风情,使建筑与地脉环境融为一体。第二,借鉴传统材料、技艺、营造方式,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游客接待中心建筑设计。作为入口处的一处风景,也是外界与景区的过渡

10、区域,在材料的选择上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考虑做种植屋面,增加绿化和游客中心的现代感。游客中心建筑一般采用新中式、东南亚、英式、现代的集中风格。新中式风格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采用现代的技术表现绚丽的建筑立面,在线条的处理上采用简化的手法,将怀古的浪漫情怀和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建筑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东南亚风格强调的是利用自然条件增加建筑的通风采光、而且注重对日光和雨水的利用,建筑的外观比较通透清爽,以白色为主色调。英式风格这种风格在建筑的空间利用上很灵活,体现一种流动自然和充满韵律的感觉,以蓝、灰、绿为主色调,营造一种贵族的气息。现代风格以几何线条的修饰

11、,色彩明快跳跃,外立面简洁流畅,以波浪、廊架式挑板或装饰线的异形屋顶为主要特征,立面的层次感很强烈。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总结:游客中心的发展取决于景区未来的发展需要,可以从游客的数量、洗好程度以及管理者、运营者和当地群众等利益主体出发,结合建筑、旅游、景观生态等方面,对游客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规划生态环保、综合利用和以人为本的游客中心。参考文献:1 李宏,吴东亮,吴乾隆.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规划设计述评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57-64.2 康炜佳. 风景旅游区游客中心的功能配置及空间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 刘浩.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交通组织模式的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4 张国强等编.风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施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M.6 黄羊山.旅游规划原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