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教学课件:9清热药12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94877583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2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教学课件:9清热药12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中药教学课件:9清热药12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中药教学课件:9清热药12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资源描述:

《中药教学课件:9清热药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教学课件:9清热药12(9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九章 清热药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 伍应用、及分类。 2、明确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等特点。 3、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副作用。 4、掌握重点药的功效、应用及相同药物的异同点。第九章 清热药概述1热的含义:热与寒相对而言。“热”是从症状上来说的。不仅指身体发热,而且也指体温不高的热象。凡口干、咽燥、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数、五心烦热等,均属“热”的范畴。 2热的分类 表热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脉浮数。 里热发热、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脉数。 实热面红、目赤、口干、高热、舌

2、红、 里热 苔黄、脉数有力。 虚热面色潮热、五心烦热、盗汗、 失眠、脉细数 一定义: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功效 药性寒凉 清热泻火 清热燥湿 清解里热 清热凉血 清热解毒 沉降入里 清退虚热三适应症:里热证 1热病高热、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 2湿热所致的痢疾、黄疸。 3、血热妄行造成的各种出血证。 4、热毒壅盛造成疮痈肿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5、阴虚发热等。四分类:由于里热证的致病因素、疾病表现阶段及脏腑、部位的不同,里热证有多种证型,需选择不同的清热药进行治疗。根据疾病的证型以及药物的主要性能,清热药可分为1清热泻火药清解气分热邪

3、,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石膏、知母)2清热燥湿药偏于苦燥,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证。(黄芩、黄连、黄柏)3清热解毒药清解热毒,用于热毒壅盛证,如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金银花、连翘)4清热凉血药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牡丹皮、生地黄)5清虚热药清虚热,退骨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等。(地骨皮、银柴胡)五注意事项: 1首先应辨证准确。 因里热病证既有气分、血分之别,湿热、热毒之异,又有实热、虚热之分。故应辨别里热症属气分、还是血分;是实热还是虚热;是一般的火热,还是湿热以及里热所在的部位(肝热、肺热、胃热) 2根据病情适当配伍。 里热兼表证与解

4、表药同用,以表里双解。 热在气分兼血热(气血两燔)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气血两清)。 里热兼有积滞当清热、泻下同用 3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忌用。 苦燥容易伤阴,阴虚者慎用,或与养阴生津药同用 4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以伤正气。 5夏天用量宜大,冬天用量应少。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性能特点:性味:苦寒或甘寒。归经: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清泄气分邪热 适应范围:(1)热病邪入气分证。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2)脏腑火热证。如肺热咳嗽、胃火牙痛、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注意事项:(1)体虚有里热证

5、时,应注意顾护正气,当配伍补虚药同用。(2)根据各药作用部位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重点药物: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熟悉药:芦根、天花粉、竹叶、决明子 药材石膏 煅石膏 石膏 石膏命名:本品为矿石入药,其煅研醋调,固密甚于脂膏,故名。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0)。性味:辛、甘,大寒。归经:肺、胃。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煅用)。分析:性寒清热 入气分清气分实热 入肺胃 走肌表解肌退热味辛发散 入肺胃清肺胃热邪 性寒清热泻火热去火消,津液自生 甘寒相合 滋阴清热味甘滋补阴液阴液得补,火热自消 生津止渴 热清渴止,心烦可除除烦止渴 煅用则

6、宣散之性变为收敛收敛生肌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大寒入肺胃,生用内清肺胃之火,外解肌肤高热,并除烦止渴,为清热泻火之首药,温病气分实热非此不能除;且善清肺热,又泻胃中之火为治肺热咳嗽、胃火牙痛之良药。煅后外用,又能清热收湿敛疮生肌,常用于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等。应用1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本品善解肌退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兼气阴虚者,加人参(党参)如人参白虎汤。若温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发斑疹,常与玄参、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药同用,共奏气血两清之效,如清瘟败毒饮、化

7、斑汤。2肺热喘咳。 本品辛寒入肺经,有清泄肺热作用。(但无止咳平喘作用)治邪热袭肺的发热、咳嗽、气急鼻煽,常配麻黄、杏仁、甘草,以清宣肺热而平喘,即麻杏石甘汤。3胃火牙痛。 本品入胃经能清胃泻火。治胃火上攻,牙龈肿痛,常配黄连、升麻等,如清胃散。治胃热阴虚,牙痛烦渴,常配知母、牛膝,如玉女煎4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治疮疡溃后不敛,常与升药配伍,如九一丹;治湿疹,常与黄柏、枯矾等同用;治水火烫伤,常配青黛、黄柏等。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多用于热病气分证煅用清热力逊,收敛生肌力专。(多外用)用法用量:煎服,1560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必要时亦可用到120g,但用药时间不

8、宜过长,应“热退即撤”否则常致呕逆,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腹痛。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药 知母 药材知母 (知母肉) 药材知母 (毛知母) 知母 知母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知母的干燥根茎入药。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采集与炮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土,晒干,习称“毛知母”;趁新鲜剥去外皮,晒干,习称“知母肉”。切厚片,生用或盐水炙用。性味:苦、甘,寒。归经:肺、胃、肾。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栀子都有化燥伤阴之弊,知母无此缺点,并有滋阴降火之作用。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其质地柔润,为清润之品。分析: 味苦性寒清热泻火 肺上清肺热而泻火 胃中清胃热而生津 味

9、甘性润滋补阴液 肾下滋肾阴而退虚热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性能特点:本品苦甘寒,入肺、胃、肾经。上能清肺润肺,中能泻胃生津,下能滋肾降火。既清热泻火以清实热,又滋阴润燥而退虚热。不仅治温病气分壮热之证,而且治肺热或阴虚咳嗽、阴虚消渴、骨蒸潮热等证。临床应用:1气分实热证。病因病理:温热病邪热亢盛,灼伤津液。本品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治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脉洪大,常与石膏相须配伍,如白虎汤。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本品既清肺热,又润肺燥。治肺热咳嗽,咯痰色黄,常与贝母、黄芩、桑白皮等同用,如二母宁嗽丸;治肺热伤阴,燥咳无痰,常配贝母,即二母散(证治准绳)。3阴虚消渴,肠燥便秘。本品有滋阴润燥、生

10、津止渴作用。治内热伤津、口渴引饮,可配葛根、天花粉、五味子等,如玉液汤。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火麻仁同用。4骨蒸潮热。病因病理:肾阴亏虚,阴虚火旺。本品能滋肾阴,退虚热。治肾阴亏虚,骨蒸潮热,遗精盗汗,常与黄柏合六味地黄丸同用,如知柏地黄丸。若阴虚火旺,真阴耗竭,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与龟板、黄柏、熟地黄等同用,如大补阴丸。配伍:实热实火常与石膏、黄芩配伍;虚热虚火多与地黄、黄柏配伍;肺热咳嗽多与贝母、桑白皮合用;消渴多饮多与花粉、地黄同施。知母可用于上中下三焦,用于上焦多与贝母相配,走上焦清肺火解虚烦止咳嗽;同石膏相配走中焦解壮热而止烦渴;同黄柏走下焦泻肾火疗骨蒸 潮热。用法:生用泻火力

11、强;盐水炙滋补肾阴,退骨蒸潮热。用法用量:煎服,612g。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鉴别比较: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气分实热及肺热咳嗽知母但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善解肌肤高热,兼治胃火牙痛,发斑;煅用收敛生肌,治疮疡溃而不敛,水火烫伤。知母苦甘寒质润,重在清润,善滋阴润燥,治骨蒸潮热、阴虚消渴及阴虚燥咳。故肺热咳喘多用石膏,阴虚燥咳多用知母;气分实热二者配伍明显增强清热泻火作用。知母甘寒入肾经,善滋肾阴退虚热。 二药滋阴降火黄柏苦寒入肾经,善泻肾火退虚热 相得益彰 芦苇 药材芦根 芦根瓜蒌(雄花)瓜蒌(雌花) 药材天花粉 天花粉药材 淡竹 药材竹叶 竹叶药材 药材淡竹叶 淡竹叶 淡竹叶

12、 栀子 药材栀子 栀子 栀子命名:原名卮子。卮者酒器也。本品子实形象似卮,故名,后遂作栀子。来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采集与炮制:911月采收。蒸制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生用、炒用或炒炭用。性味:苦,寒。归经:心、肝、肺、胃、三焦。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分析:味苦祛湿 清热利湿 入心肺-泻心肺胸膈之热邪而除烦 入心肝-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性寒清热 泻火解毒 入肝经-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性能特点:本品苦寒以清泻为功,善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除烦,为治热病心烦之要药。其性清利,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又为湿热黄疸所常用。既入气分而泻火解毒,又入血分能凉血

13、止血,以治热毒疮疡、血热出血。此外,外用有消肿止痛之效,可治跌打损伤之肿痛。总之:栀子上清心肺,中清胃热、下清肝火,既清气分热,又清血分热,还可泄利湿热,为通泄三焦实火,清热凉血之良药。应用:1热病心烦。病因病理:热邪内扰,热郁胸膈。症见:心烦郁闷,燥扰不宁。本品有清心除烦之效,每与淡豆豉配伍,以宣泄热邪、解郁除烦,如栀子豉汤。若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常与黄芩、黄连、大黄等配伍,如黄连解毒汤。2湿热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病因病理:湿热郁蒸肝胆而致。症见:身黄、目黄、小便黄,发热、小便短赤。本品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疸,常与茵陈蒿、大黄等配伍,以增强利湿退黄作用,即茵陈蒿汤。亦可与黄柏、甘草

14、配伍,即栀子柏皮汤。临床常用于传染性肝炎、胆结石、胆囊炎、新生儿黄疸等,如胁痛明显可加郁金、枳壳、木香等行气止痛药。3血热出血。本品能泻火凉血。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可配伍白茅根、生地黄、黄芩等凉血止血药同用。4热毒疮疡。本品有泻火解毒作用。治疮疡红肿热痛,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此外,本品尚有消肿止痛作用。生栀子粉用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治跌打损伤之肿痛;生栀子粉调鸡蛋清外敷,治疗水火烫伤。生用清热泻火作用强,善治气分实热证。炒栀子用小火炒至金黄色 减其苦寒焦栀子用大火炒至焦糊色 凉血作用强栀子炭用大火炒至黑褐色,止血作用强。栀子衣(果皮)偏于达表去肌表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

15、里清内热用法用量:煎服,3l0g。 夏枯草 药材夏枯草 夏枯草 夏枯草命名:本品夏至后枯萎,故名。别名:夏枯头、白花草、枯草穗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果穗产地:我国各地均产,生于路旁、山坡草丛。采集炮制;夏季花穗半枯时割下全草,晒干用性味:苦、辛,寒。归经:肝、胆功效:清肝火、平肝阳,散郁结王昂:“夏枯草入肝经,清肝热、散肝郁、贯肝血,为眼科要药”。应用:1、目赤肿痛,眼珠胀痛,头痛眩晕。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常与菊花、蝉蜕、石决明等药配伍。高血压、青光眼,眼珠胀痛,常配伍白蒺藜、决明子、黄芩、生地、石斛等。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常与当归、枸杞子、生地、白芍等养阴药

16、配伍。2、瘰疬瘿瘤病因病理:肝郁化火,痰火郁结,结于颈项。夏枯草有清热散结作用,可单用煎服或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夏枯草配全瓜蒌、白芷、蒲公英、漏芦,治乳房结块。夏枯草配牛蒡子、马勃、板蓝根,治疗腮腺炎。用量用法:1015g。煎服或熬膏服。按语:夏枯草辛苦寒,入肝胆经,苦寒泄热、辛能散结为肝经实热痰火郁结之要药;肝开窍于目,凡目赤肿痛、目珠胀痛、头痛眩晕等是为主治;瘰疬瘿瘤亦为首选。 小决明 决明 决明 药材决明鸭跖草药材鸭跖草鸭跖草谷精草药材谷精草谷精草密蒙花药材密蒙花 密蒙花青葙药材青葙子 青葙子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性能特点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功效:清热燥湿,兼泻火解毒。适应范围:

17、主要用于湿热证。注意事项:本类药物苦寒伐胃,性燥伤阴,凡脾胃虚寒或津伤阴亏者当慎用,或酌情配合健脾益胃、养阴生津药同用。 黄芩 药材黄芩 黄芩 黄芩命名:芩者黔(黑色)也。本品乃黄黑之色也。故名。(外皮棕褐色,断面鲜黄或黄绿色)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入药。采集与炮制:春、秋二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炒用、酒炙用。性味:苦,寒。归经:肺、胃、胆、大肠。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分析:味苦燥湿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性寒清热 火热去血循经运行凉血止血苦寒清热泻火 热去血宁则胎自安清热安胎清热安胎:热为阳邪,阳邪主动,若热邪内扰,犯及胞宫,势必损胎动血而使胎动不安(胎儿不能在母

18、体内正常生存而不安)黄芩苦寒清热泻火,热去血宁则胎自安,故有安胎之功。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肺、胃、胆、大肠经。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品,临床用于湿热诸证。因入肺经尤以清肺热为其特长而治肺热咳嗽;又能清胆火而和解少阳,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兼入血分,能直折火势而凉血止血,清热安胎,治血热出血,胎热不安。临床应用:1各种湿热证。本品苦寒,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1)湿温、暑湿(胸脘痞闷、身热不扬、恶心呕吐,舌苔黄腻)常与滑石、白豆蔻等渗利化湿药配伍,如黄芩滑石汤。(2)湿热黄疸(湿热蕴结肝胆)黄芩多作辅助药,每与茵陈蒿、栀子等利湿退黄药同用。(3)湿热泻痢(湿热蕴结大肠)症见:

19、泻痢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或如鱼脑粘稠,臭秽。常与葛根、黄连等配伍,如葛根芩连汤、加减芍药汤。(4)湿热淋证(湿热下注膀胱)见小便涩痛,尿急、尿频等。可配木通、白茅根、车前子等同用。2肺热咳嗽。本品入肺经,善清肺热。治肺热咳嗽,可单味应用,即清金散;或与瓜蒌、枳实、胆南星等配伍,如清气化痰丸。3热病烦渴,寒热往来。本品有清热泻火作用。治外感热病,邪郁于内,壮热烦渴,溲赤便秘,常与栀子、大黄、薄荷等同用,如凉膈散。本品兼入胆经,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与柴胡同用,可和解少阳,如小柴胡汤。在此取其清解热邪作用。黄芩与柴胡同有退热作用,二药合用,为治少阳邪热的专剂,所不同的是:黄芩退热,由于“寒以胜之

20、”(苦寒直折,以寒胜热之意)直折火热之本。 柴胡退热,由于“苦以发之”(发散之意)散火热之标4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本品能泻火解毒、清热消肿。治热盛咽痛,常配伍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同用。5血热出血证。病因病理:内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本品炒炭能凉血止血。治热盛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常与生地、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药同用。6胎动不安。病因病理:热犯胞宫、动血损胎。本品有清热安胎之效。治胎热胎动不安,见:胎动不安,少腹疼痛出血,兼有恶心、呕吐、心中烦热,口中吐水,腹部不适,饥不欲食。常配伍竹茹、陈皮、生姜、黄连、苏梗等。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等安胎药,如芩术汤。条芩、子芩

21、(生长年少的子根)嫩根,体重坚实,性沉,偏泻大肠火,清下焦湿热。常用清热安胎。枯芩、片芩(生长年久的宿根)根心空腹,中空体轻,性浮,偏清肺火,清上焦湿热。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炒用清热安胎(下焦有热,胎动不安)酒炒清上焦湿热炒炭凉血止血(用以血热妄行之出血及胎动胎漏)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药材黄连(味连) 药材黄连(雅连) 黄连 黄连命名:颜色黄,根须细,有珠似的串连,故名。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入药。 味连(产于长江两岸) 雅连、川连(产于四川,质量好) 云连(产于云南)采集与炮制:秋季采挖。干燥。生用或炒用、炙用。

22、性味:苦,寒。归经:心、肝、胃、大肠。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分析:苦寒入胃、大肠经清胃肠湿热苦寒入心、胃经清心胃之火除烦止呕性能特点: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力强,入心、肝、胃、大肠经,善清中焦湿热,尤为治湿热泻痢要药;又清心热、泻胃火,为治心热烦躁失眠及胃热呕吐之良品。亦常用治疮痈湿疹、疔毒、目赤肿痛等。应用:1胃肠湿热,泻痢呕吐。用于湿热所致的多种疾病,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大于黄芩,因其归胃、大肠经,善清中焦湿热。故多用于胃肠湿热(中焦湿热为主)为治湿热泻痢要药。泻痢腹痛,里急后重与木香同用(香连丸)痢疾发热配黄芩、葛根(葛根芩连汤) 下利脓血配当归、白芍、木香(芍药汤)热毒泻痢配白头翁

23、、黄芩、秦皮(白头翁汤)黄连善清胃止呕,为止呕要药。湿热呕吐(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与半夏、干姜等配伍,以辛开苦降、和胃除痞。(如半夏泻心汤)。胃热呕吐配竹茹、半夏、陈皮(黄连橘皮竹茹汤)肝郁化火,胃失和降所致呕吐吞酸配吴茱萸(左金丸)2热病高热,心烦失眠,血热吐衄。本品有清热泻火解毒之效,尤其善清心经实火 (1)热病高热神昏、烦躁不宁,常与黄芩、黄柏、栀子等泻火解毒药配伍,即黄连解毒汤。(2)阴虚火旺,失眠心烦,常与白芍、阿胶等补养阴血药配伍,如黄连阿胶汤;心肾不交,夜不能寐者,每与肉桂同用,即交泰丸。(3)心火内盛,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多与大黄、黄芩配伍,以清心泻火,凉血止血,如大黄泻心汤

24、。3痈肿疮毒,皮肤湿疮,目赤牙痛。本品能泻火解毒、清热疗疮。亦为外科疮家要药 (1)热毒疮疡,常与黄芩、黄柏、栀子等配伍如黄连解毒汤。(2)皮肤湿疮,可用黄连制膏外用。(3)目赤肿痛,以本品用人乳浸汁滴眼;黄连煎水外用洗目,可治目赤、目痛,暴发火眼。(4)黄连汁外涂,治口舌生疮。(5)胃火牙痛,常配石膏、升麻、丹皮等。此外:本品清胃火,对于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烦渴多饮的中消证,常配伍天花粉、地黄等清热生津之品。配伍应用,一寒一热,一阴一阳,互相配伍,互相制约而取效。黄连配吴茱萸(左金丸)胃痛、嘈杂、泛吐酸水(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黄连配木香(香连丸)湿热痢疾黄连配干姜(阴阳散)用治口疮

25、黄连配肉桂(交泰丸)用于心肾不交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炒减其苦寒之性(炒黄连)姜汁炙清胃止呕,用于呕吐(姜黄连)酒炙多用于清上焦火(酒黄连)猪胆汁炙泻肝胆实火用法用量:煎服,210g。外用适量。应用小量(36g)药理学认为苦味有健胃作用 古时有“黄连厚肠胃之说”。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阴虚津伤者慎用。 药材黄柏(川黄柏 )药材黄柏(关黄柏) 黄皮树 黄檗 黄柏 黄柏命名:色黄,以檗木树皮入药,故名。来源:为芸香科落叶乔木黄檗或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地;后者习称“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采集与炮制:36月间采收。剥取树皮,晒干

26、压平。生用或炙用、炒炭。性味:苦,寒。归经:肾、膀胱、大肠。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分析:性寒清热 走下焦-清下焦湿热 入肾膀胱大肠味苦燥湿 入肾经-泻肾火退虚热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之中擅清泄下焦湿热,为治下焦湿热诸证如带下、热淋、足膝肿痛等所常用。且泻火解毒,治疮痈、湿疹、湿疮。善清肾火、退虚热,治阴虚发热、盗汗遗精。为实热、虚热两清之品。应用1湿热带下,热淋,足膝肿痛,泻痢,黄疸。本品苦寒沉降,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1)湿热带下(湿热下注胞宫)带下腥臭、黄浊,常与车前子、白果等配伍(易黄汤)( 2)热淋(湿热蕴结膀胱,小便淋沥涩痛)常配合木通、滑石

27、等同用。(3)足膝肿痛(湿热流注下肢)多与牛膝、苍术配伍,(三妙丸)(4)湿热泻痢,配白头翁、黄连、秦皮(白头翁汤(5)湿热黄疸,与栀子、甘草配伍,即栀子柏皮汤 2疮痈肿毒,湿疹湿疮。本品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效。 内服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热毒疮疡 外用将本品研细末,加猪胆汁调敷 内服与苦参、荆芥、苍术等配伍 湿疹湿疮 外用配青黛、滑石、甘草研末外敷 3阴虚发热,遗精盗汗。病因病理: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火妄动本品入肾而有泻相火、退虚热作用。治阴虚火旺,腰酸耳鸣、骨蒸潮热、遗精盗汗等症,常与知母、地黄等配伍,如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 生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盐水炙清虚热,泻肾火酒炙制其寒性,清

28、上焦湿热炒炭止血,治便血及痔疮出血(下焦出血)用法用量:煎服,510g。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损胃气,脾胃虚寒者忌服黄芩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相须为用黄柏 治湿热证、热毒证。但黄芩善清上焦湿热,泻肺火,且止血、安胎,故湿温、暑温、肺热咳嗽、血热出血、胎热不安多用。然黄连善清中焦湿热,泻心胃之火,故湿热泻痢、胃热呕吐、烦躁不眠、口舌生疮多用。而黄柏善清下焦湿热,泻肾火、清虚热,故下焦湿热(带下、淋浊、黄疸及足膝肿痛)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多用。有黄芩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之说。 条叶龙胆 龙胆 龙胆 药材龙胆 龙胆命名:叶象龙葵,味苦象胆汁,又是草本植物,故名。来源:为龙胆科多年生草

29、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或东北龙胆的干燥根入药。产地:我国南北各地均产。生于山野阴坡或林下。采集炮制:春秋季采挖,去净秧苗,泥土,晒干,生用。性味:苦寒归经:肝胆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分析:味苦燥湿 清下焦湿热 入肝胆,性沉降直达下焦性寒清热 泻肝胆实火应用: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龙胆草尤善清下焦湿热,故可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疾患。(1)湿热黄疸配茵陈蒿、栀子等清热燥湿药。(2)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带下黄稠,湿疹瘙痒常配黄柏、苦参、泽泻等。 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足厥阴肝经之脉,布两胁,上连目系,下循阴器,故可见上述症状。龙胆主入肝胆经,专泻肝胆实火而疗之。多与柴胡、黄芩、木通等配伍,如龙胆泻肝丸。3、惊风抽搐病因病理:肝经热盛,热极生风龙胆草可清肝经火热之邪,热清风熄,热退痉止,常配伍羚羊角、钩藤等,如凉惊丸。少量饭前服用,有助消化的作用,饭后服用,健胃作用减少,大量可引起呕吐。 用量用法:36g。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苦参 苦参 药材苦参 药材秦皮白蜡树 秦皮药材白鲜皮 白鲜 白鲜皮作业:1、何谓清热燥湿药?其性能特点有哪些?2、使用清热燥湿药应注意什么?3、比较黄芩与黄连、黄柏功用的异同点。4、掌握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功效、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