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94876596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i) 暴霜露(bo)B思厥先祖父(ju) 胜负之数(sh)C弊在赂秦(l) 为国者(wi)D不得下咽(yn) 洎牧以谗诛(z)提示:A项中“暴”读“p”;C项中“为”读“wi”;D项中“洎”读“j”。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答案:B3下列句

2、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然后得一夕安寝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联网 BC D提示:“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答案:C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

3、法完全相同的一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城之破也,妇孺不存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 BC D提示:被打破,被攻克;攻克;解除,破解;被攻占,被攻克;攻克,攻破。答案:B6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4、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破灭之道也(规律) 率赂秦耶(全都

5、)固不在战矣(所以) 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诸侯之所亡(灭亡) 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 BC D提示: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答案:A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答案:B9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引用论证A BC D提示: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

6、、祖父之艰难,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自然是引证之法了。答案:D10翻译下列句子。(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参考答案:(1)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2)(六国)以至于灭亡,是理所当然。11“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参考答案:第一问: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

7、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第二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和“苟以天下之大在六国下矣”。12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参考答案: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弊在赂秦() 率赂秦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洎牧以谗诛() 日削月割()A B C D答案:C解

8、析:“赂”应读“”,“暴”应读“”,“削”应读“”。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答案:B解析:B项,厌:满足。3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A项前“兵”指“兵器”,后“兵”指“战略,战术”;B项前“以”是“因为”,后“以”是顺承连词;C项前“或”为“或许”,后“或”为“有的人”。D项两个“则”均为“那么”。4下

9、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可谓智力孤危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答案:B解析:A项古义是指“祖辈”;C项古义是指“智力和力量”;D项古义是“旧例”。5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被动句。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1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10、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6下列各加点词的解释与指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与意思相同,指代的对象也相同。B与意思相同,指代的对象不同。C与意思不同,指代的对象相同。D与意思不同,指代的对象也不同。答案:D解析:损失的,灭亡,指代秦国,指代六国。7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秦以攻取之外 以有尺寸之地 举以予人 以地事秦 日削月割,

11、以趋于亡洎牧以谗诛 不赂者以赂者丧A/ B/C/ D/答案:A解析:介词,“用”;连词,表结果;介词,“把”;介词,“因为”。8分别选出翻译正确的选项。(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A送给秦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愈厉害。B秦国送给的越多,秦国所受的侵害就越厉害。C六国送给秦国越多,秦国受到的侵害就越厉害。D六国送给秦国的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答案:D(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A然而诸侯的土地有限,粗暴的秦国的要求没有满足。B然而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C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却没有满足。D虽然如此,但是诸侯的土地有限,暴躁的秦国

12、的要求是没有满足的。答案:C9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证明的观点是(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六国破灭,弊在赂秦。D不赂者以赂者丧。答案:B10“此言得之”的“之”字指代的是_。答案:上面说的道理1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一语出自_和_。答案:史记?魏世家 战国策?魏策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

13、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立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

14、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李桢六国论)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失)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摈弃) 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困窘) 未可专以罪秦也(有罪的秦国)兵连祸结,曾无虚岁(竟然) 向使有擅形便利如秦者(假使)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劫掠)哉A B C D答案:C解析:责怪;排斥,抵挡;认为秦有罪;挟制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或用法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而四国休息于内A B C D答案:D解析:古

15、:崤山以西。古:挺身而出。古:休养生息。14第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喻证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引证法答案:B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到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答案:A1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16、答案: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赵、燕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2)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答案:所以终于因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17默写下列名句。(1)六国破灭,_,_,_。(2)不赂者以赂者丧。_,_。_。(3)思厥先祖父,_,_,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_,_。(4)有如此之势,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答案:(1)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2)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3)暴霜露 斩荆棘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8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杨子之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说林上)(1)其恶者贵,美者贱。答案:那个长得丑的很显贵,长得美的很卑贱。(2)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答案:丑的自己知道丑,我也就不觉得她丑了。(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答案:品行高尚却能去掉自认为高尚的念头,(这样的人)到哪里去会不好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