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解题策略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4843792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词鉴赏解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诗词鉴赏解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诗词鉴赏解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解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解题策略(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解题策略1、从关键词句上着手。抓住诗词中的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等几方面来品味赏析用词的妙处。如:阅读春夜喜雨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辨析: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内容和语言风格,然后具体品味三环节: (1)、表达了什么(2)、如何表达(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3)、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从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上着手,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探究其作用。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对偶、互文等;表达方式有描写中的叙述、白描、议论、抒情等。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中把洞庭山水喻为“白银盘里一青螺”,请

2、说说这样写的妙处。3、从诗词中描绘的意象入手,通过想象和联想,赏析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固定内涵:菊隐逸、高洁;梅坚强、不屈不挠;松柏坚挺、傲岸、坚强;柳、折柳送别、留恋、伤感;鸿雁思念、孤独;子规悲惨、凄恻;沙鸥飘零、伤感;江水时光的流逝;酒欢悦得意或失意愁苦;明月团圆或思乡;夕阳失落、消沉、思念或珍惜美好的人生;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人生的坎坷;云、秋蓬游子漂泊不定;4、从作家、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及作家的风格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意和表达的感情。古诗词中常见诗人的风格:李白:雄奇夸张,想象浪漫,愤世嫉俗苏轼:旷达豪放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心系天下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

3、风辛弃疾、陆游:爱国情怀,激愤之怀,李清照、柳永:细腻情怀,婉约凄切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古诗词从内容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别:送别诗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离愁别绪。怀古诗渴望建功立业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思乡诗思念家乡亲人;征人厌战思家,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边塞诗奋勇杀敌的爱国激情;对统治阶级无休止开拓疆土的不满。咏物诗赞美所咏之物,表达思想、品格、精神。闺怨诗哀怨青春易逝,向往幸福未来;对人生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古诗鉴赏表述题解答技巧学说“行话”1. 评价主旨内涵: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4、意味深长 意在言外 耐人寻味言在此而意在彼2. 品析语言风格: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雄奇(雄伟劲健、奇崛峭拔)、沉郁(深沉蕴藉);直率(奔肆率直);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含蓄(藏而不露);清新(清秀奇丽);风趣(幽默诙谐)等。3. 赏析描写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对比比较;映衬反衬;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以古说(讽)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4. 领悟作者情感: 看似无情皆有情喜悦、甜蜜、愉悦、淡泊、忧郁、激昂、恬淡、闲逸、失望、寂寞、孤寂、落泊、幽怨、壮逸、旷达、高雅、愤

5、懑、焦灼、缠绵等。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步骤2007-05-24 00:17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步骤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6、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如: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

7、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

8、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

9、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10、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

11、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 小结:(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

12、、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3)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高考经典试题训练 1(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

13、(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

14、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傍晚 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步骤一)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二)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三) 3、(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维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

15、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氛围”“心绪”各2分。 (2)可以有两种答案:“应

16、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4、(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

17、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案】(1)“望”字后面的内容有烟云、大江、夕阳、寒鸦等(步骤一),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步骤二)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2007年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2007-05-12 13:58专家概说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的继续关注。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 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所以难度不大; 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

18、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 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今年中考中不少地区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解题指导 (1)客观题解题方法: 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

19、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从修

20、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

21、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中考古诗词考点归类及应对策略浅山东省泗水县柘沟中学 孙凡群 孔宪月 古诗词阅读是近几年中考试题出现的新题型,在考试中学生往往对这样的题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应对 。 从2006年各地中考古诗词考试试题中 ,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2、 一 、体味诗人情感。如广东河源考题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去丹心照汗青”这千古名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如:江苏连云港试题: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江苏南通江南春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江西省:辛弃疾鹧鸪天”春再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江苏盐城: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流露作者怎样的感情?河南:马志远: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试题占有很大的比重。 二、理解诗词的内容。重点包括词语的理解及句意的理解文意的分析和概括等。如泊秦淮一诗,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三、意境体味对环境氛围的感受。这方面的内容往往采用直接提

23、问和简介提问的方式。如:这首诗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四、考查想象力。 如湖北黄冈杜牧江南春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五、诗词品析。如找出诗中生动传神的极富想象力的诗句加以品析。例如:湖北黄冈试题:从毛泽东沁园春 雪和文天祥过零丁洋两诗中:“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再如:06青海题:清平乐 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中的“喜”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再如:06浙江温州试题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第三句中的“留连”改成“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24、 六:手法欣赏。06杭州试题:贺之章咏柳中“二月春风似剪刀”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七、鉴赏评价。如湖北黄冈将毛泽东沁园春 雪和文天祥过零丁洋对比阅读,提出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主题?但两首诗的表达感情不同。它们分别侧重哪方面? 以上几例是06年中考出现的诗词赏析的案例。作者参加06年中考阅卷所改试题就是古诗词的赏析,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笔者认为古诗词的赏析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的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新三方面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2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 ,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3体味作者的主观情思以及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4体味试题的要求

25、,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关键的词语,句子入手。如抓住诗句的主体,动词,色彩词的含义,作用,情感句。 2从修辞上着手。如比喻,拟人,夸张。表达方式上如:描写,议论。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3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分析诗歌属于什么内容的诗歌,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咏物诗,提取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作家的风格入手。如豪放,婉约,沉郁,顿挫。语言特征 :如简洁,含蓄,凝练。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趣。 诗词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必须再提高兴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咀嚼体味,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主题,反复历练,规范答题,选准角度

26、,慎重回答。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古代诗词赏析 一、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 二、考查点: 1、辨识常识。即记忆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体裁和文化常识等的内容。 2、理解诗意。这是从思想内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包括诗词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 3、感知形象。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意境、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4、品味语言。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

27、的领悟、修辞的效果和诗的节奏韵律等。 5、分析技巧。主要指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等进行分析评价。 三、赏析方法: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

28、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会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

29、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

30、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四)强化书面表达 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逻辑合理,指的是见解能够自圆其说。 随堂练习: 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外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2)找出从近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的句子和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的句子。 2、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请问诗歌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请赏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模拟试题】一、古代诗歌赏析: (一)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

32、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

33、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

34、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

35、,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同比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5、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

36、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6、对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

37、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7、对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

38、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

39、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左右)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_。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_的手法,抒发了_。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40、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四)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五)春望(杜甫) 国破

41、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试题答案】 一、古代诗歌赏析 (一)1、C2、C3、B4、B5、A6、B7C (二)1、A(“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2、略 (三)1、贬官2、寓情于景离别的忧伤3、C (四)1、世道险阻 2、“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是用其象征意义,象征

42、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五)1、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2、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连接PF、PE,ABD中点F是AD边的中点,点P是BD边的中点PF是ABD的中位线,即:PF=AB的一半同理可得:PE是BCD的中位线,即PE=CD的一半又AB=CDPF=PE,即PEF是等腰三角形PQEF,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PQ是底边EF的中线EQ=FQ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4 / 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