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重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4805509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5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观经济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微观经济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微观经济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重点(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引言:通过请同学们说说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引出其研究对象。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的来讲,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经济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这些单个经济单位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也就是企业)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三类。具体来讲,这些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又可以简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的问题生产什么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物品的问题。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生产资源总是稀缺并且有限的,比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等就是这样。于是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就需要对生产行为进行选择,以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从而决定经济个体生产什么

2、物品,不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物品。2怎样生产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生产。实际上生产方法就是如何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问题。生产每一种物品,通常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生产方法。举例:生产服装可以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3为谁生产的问题为谁生产,实际上就是如何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分配给社会各成员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再进行。比如用什么原则、方法进行分配?怎样达到分配的公平合理?如何有效率的进行分配等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实现了产品的合理分配,使为谁生产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1以个量分析为基本方法个量分析又称为微观分析,也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主

3、要采取的是微观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微观主体,也就是经济个体和微观变量等的分析,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宏观变量和宏观背景既定,也就是不变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个量分析的含义,比如董事长和小摊贩的经济个体意义。2以边际分析为主要工具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叫做边际分析方法。所谓边际,是指额外的和增加的*种事物,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若干数量。这种边际分析方法来源于数学中的增量分析。当一个和几个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如何随之变动,这就是边际分析。后面我们将要讲到的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边际收益等等都是采用这种边际分析方法加以研究的。 举例:边际效用、边际成本

4、、边际收益的不同含义。3以均衡状态为分析依托经济中的均衡是指各种有关经济变量在相互作用之后,处于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通过对这种均衡状态进行分析,进而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所会出现的情况等等。分析均衡状态的方法就被称为均衡分析方法。4以实证分析为主要手段经济学包含两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和规*分析(normative analysis)。(1)实证分析指的是关于纯事实的叙述和因果关系的描述分析。力求说明“是什么”的问题;两个特点: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的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来进行检验,不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5、2)规*分析指的是对经济状况、经济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它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评价经济运行、经济状态的好坏优劣,并探讨怎样才能符合那些好的标准。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两个特点:研究的内容没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检验。举例:说明实证分析与规*分析之间的区别。例如考察货币供给量对于一国的经济影响的问题。5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有一个重要的假定前提,就是假定微观主体都是以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种假设被称为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这里的人既包括消费者,也包括生产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的驱使,不会干于己不利的事情,也不

6、会在可取得大的利益使而从事只能取得小利益的事情。也就是微观经济主体经济行为具有理性化的特征。 消费者以追求消费品的最大满足为目标“经济人”假设的分化 生产者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生产要素所有者以追求要素收益最大化为目标6以理论多元化为发展特色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主要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以马歇尔的研究成果为代表。除此之外,帕累托、*伯伦、洛宾逊夫人等人的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在原有的传统理论上,又加入了交易费用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寻租论等新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同时也深化了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三

7、、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意义第一,有助于企业决策。举例:汽车市场引言:从价格入手引出供求理论的重要性一、需求的定义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一特定时期内,在*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上商品量。一是要有购买愿望- 购买欲望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二是要有购买能力- 支付能力二、需求函数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就是表示*一特定时期市场上*种商品的各种可能需求量和决定这些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商品需求量因素: 产品价格(P):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是,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多,它们成反向变化趋势。例:让利与打折的故事 相关产

8、品价格(Pr):在产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关产品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这种产品的需求量。互补商品- 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例:汽车*与汽油Y Py涨价, Qy 减少, Q*减少, Py 与Q* 呈反方向变动。替代商品-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例:牛肉*与羊肉Y Py涨价, Qy 减少, Q*增加,Py 与Q* 呈同方向变动。 预期价格(Pe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也会影响需求量。例:数码相机、商品房等例子。 家庭收入(M):家庭收入增加,就会增加对于产品的需求,反之,则会减少对产品的需求量。 个人偏好:(F):消费者偏好就是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偏爱和喜好程度。消费者对于*种

9、商品的偏好增强,则他消费这种商品的数量就会增加,也就是需求量增加;相反,偏好减弱,需求量则会减少。例:超女迷对超级女生的喜爱 时间变化(t):一种产品的需求量还和时间有关。例:商品在销售旺季是的需求量就高于淡季的需求量,如空调、电风扇这类产品在夏季需求量就大,而电暖气、毛皮大衣等产品则在冬季需求量大。其他因素,如人口数量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消费者对于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天气的变化等等也都影响需求量发生一定的变化。三、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QdPOD将需求函数用图形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就成了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就是表示和反映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反向关系的函数曲线。即Qd=q(P),为了方便分析,我们一般

10、将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假定为存在的是线性的关系,于是需求方程就可以表示为:Qd=a-bP利用教材中数据绘制一个需求曲线的图形,分析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反比关系。(图形见右图)从图形中分析出需求规律:当*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买者或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当*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买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减少。简言之,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运动。四、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需求变化则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消

11、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例: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或者相关产品的价格对商品需求量的不同影响QdPOD2D1P1P2Q1 Q2A C B在图形中的不同:前者是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上各个点的变化,后者则表现为需求曲线整体的左右平行移动。(图形见右图)五、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个人需求任何一个消费者自身的需求市场需求市场上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引言:从黄宏、巩汉林的买钉子的小品引出供给的概念一、供给的定义供给(supply)是指厂商(生产者)在*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一是要有出售愿望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二是要有供应能力二、供给函

12、数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就是表示*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我们教材中将其归纳为五种: 产品价格(P):供给量的变化与产品价格的变化呈现正向的变化关系,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反之,越少。 相关产品价格(Pr):这是在产品价格不变时,其他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化对于产品供给量的影响。互补商品-例:汽车*与汽油Y Py涨价, Qy 需求减少, Q*需求减少,P*降价, Q* 供给减少。替代商品-例:牛肉*与羊肉Y Py涨价, Qy 需求减少, Q*需求增加, P*涨价, Q* 供给增加。 预期价格(Pe):这主要指的是厂商

13、对于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如果厂商对于为了经济前景看好,预期价格将上升,则他就会增加商品的供给;否则,则会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 生产成本(C):生产成本的变动也会引起供给的变动。 生产要素价格与供给反向变化生产成本 技术的变化与供给同向变化 自然条件(N):比如冬季和夏季的用电量供给就会有明显的不同。雨季和旱季的供水量也会不同。 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供给量的变化。比如政府的政策、生产者的数量等等。三、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供给函数即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种商品的供给及其变化仅取决于其销售价格的函数关系。供给量与价格成正向变化的关系。为了分析方便,我们仍然假定它们之间为线性关系,这样供给方程就为:Qs

14、=C+dP供给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结论:当*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厂商或生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就会减少;反之,当*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厂商或生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就会增加。简言之,供给量与价格成正向运动。这一规律,就被称为供给规律。四、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变化与讲需求的时候类似,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供给量的变化是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沿供给曲线上各点之间的移动,而供给的变化则是在既定价格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化而使整个供给曲线平行移动。1本次课题: 第三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课时)引言:超市排队买鸡蛋现象引出弹性问

15、题一、需求价格弹性(一)一般性定义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简称为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表示*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的概念,用公式表示就是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的比例:*一商品的价格下降10,需求量上升20的话,需求弹性就等于20/102。在这个公式里,Ed代表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它是有方向的,所以,由于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所以需求弹性系数一般为负值。但是,经济学中关系的只是变动的程度大小,所以一般我们注重的只是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需求曲线上*一点的弹性,叫点弹性(

16、point elasticity),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弧线的弹性,被称为弧弹性(arc elasticity)。具体应用中来讲,一般价格变化大的时候用弧弹性的计算方式,价格变化小时用点弹性。(二)点弹性点弹性就是价格变动无限小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根据数学中求极值的原理,点弹性就是假设价格变量趋向于零,即P趋向于0时的需求弹性。图形计算点弹性,分为两种情况:1需求曲线为直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等于该点以下线段与该点以上线段之比,看书上的图形:M点的弹性就为MF/GM,这样根据这个定义,需求曲线中点H的弹性系数就为1,与横轴交点的弹性系数就为0,

17、而纵轴交点的弹性系数则趋近于。2需求曲线为曲线的情况。这是它上面任一点的点弹性系数为过该点的切线以下线段与以上线段之比。(三)弧弹性弧弹性就是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为了消除两点不同取值上的差别,在计算弧弹性时,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中点公式。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分别取两点的P和Q的平均数,实际上也就等于两点之间中点的点弹性。另一种是低点公式。就是采用价格变动前后P和Q的低值。(四)需求弹性的分类需求弹性的分类就是将商品按照弹性的大小不同加以分类,以说明不同商品对于价格反应程度的不同。习惯上,我们按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小把需求弹性划分为五类:1|Ed|=1。这就是说,价格每提

18、高1或降低1,需求量会相应地减少或增加1,这种情况称为需求是单元弹性,或单位弹性。其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这种弹性的商品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但在*些商品的*一点为单元弹性的情况是存在的。2|Ed|1,这表示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的相应变动要超过1,也就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Q/Q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P/P,这种情况被称作需求富有弹性。一般来说,奢侈品和奢侈性享乐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例:珠宝、国外旅游等等就属于这种情况。3|Ed|1,这表示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的相应变动小于1,即Q/Q1,说明收入发生相对变动时,需求量变动更大。例:金银首饰、世界名牌u 必需品 0EM1,说明收入发生相对变动时,

19、需求量变动较小。例:柴米油盐酱醋茶(二)劣等品(inferior goods)劣等品就是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产品,这样其EM0。例:胶鞋和皮鞋四、供给的价格弹性就是测量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大小。(一)弹性系数的计算点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也有点弹性和弧弹性的区别。弧弹性:(二)供给弹性的分类1供给无弹性和完全缺乏弹性,即Es0,这时供给曲线斜率无穷大。2供给弹性无限大,即Es ,供给曲线斜率为零。3供给弹性单元弹性,即Es 1,价格与供给量等比例变动。4供给缺乏弹性,0Es1,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三)供给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1自然因素:例:农业和工业的区别2固定资产

20、:根据固定资产在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有所不同例:厂房、机器设备、土地等3原材料:其丰寡也直接影响供给弹性4生产周期:周期长短不同对于供给调整难易不同例:生产汽车和街边卖早点小贩的不同5生产成本:单位成本的大小也使产量调整难易不同五、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从时间角度来说,产品的弹性可分为短期和长期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对于许多产品来说,长期性的需求价格弹性远比短期性的弹性要大例:汽油的长期弹性要高于短期弹性对于有些产品,长期性需求价格弹性则比短期要小例:彩电、汽车的例子2供给价格弹性: 很短时间内,供给量无法增加或减少的,为供给完全无弹性 较短时间内,供给量不会有太大变动,为供给缺乏弹性很长时间内,供

21、给量可以有大幅度变动,为供给富有弹性或弹性很大1本次课题: 第四节 市场均衡(4课时)1讲授内容:引言:市场上*些商品供大于求和供过于求的现象引申。一、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说明供大于求和供过于求时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供给和需求曲线,分析价格变动的规律。SP3P1DP2Q1如图,价格为P2时,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价格为P3时,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会下跌。只有价格为P1时供给等于需求,这是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也称为市场出清。这是价格与产量呈现稳定状态,此时的价格P1就是均衡价格,此时的产量Q1就是均衡产量。正是由于市场上的实际价格总是在不断地趋近于均衡价格,使得供给和需求

22、不断得到调节,从而使市场趋于均衡,价格的这种调节功能就是价格机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机制。二、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供求状况的变动会使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发生变动。分为以下三种情况:(注意:这里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均指曲线的整体移动)(一)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用图形加以形象说明:P2P1P3Q3 Q1 Q2SD1D2D3结论: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增加。供给不变,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二)需求不变、供给变动作图说明:P2P1P3Q2 Q1 Q3S2S3S1D结论: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

23、量减少。(三)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1同时同向变动(1)同时增加PP1Q Q1 D D1S S1图形如下:此图为需求增加程度小于供给增加程度时,此时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可见,均衡价格的变化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增加幅度。结论:需求与供给同时增加时,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不定:在需求增加程度大于供给增加程度时,均衡价格提高在需求增加程度小于供给增加程度时,均衡价格下降如果两者增加的程度一样,均衡价格不变(2)同时减少均衡产量必然减少,均衡价格仍然不定。结论:在需求增加程度大于供给增加程度时,均衡价格下降在需求增加程度小于供给增加程度时,均衡价格提高如果两者增加的程度一样,均衡价格不变2同时

24、反向变动结论:(1)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情况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产量不定: 如果需求增加程度较大,则均衡产量增加如果供给减少程度较大,则均衡产量将减少如果两者变动程度一样,则均衡产量不变(2)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情况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产量不定: 如果需求减少程度较大,则均衡产量减少如果供给增加程度较大,则均衡产量增加如果两者变动程度一样,则均衡产量不变三、供求定理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被称为供求定理:需求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四、政府政策对于产品价格的影响1

25、税收的影响税收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其比例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大小。一般地说,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承担比例越小;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承担的比例越小。2支持价格政策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例:政府对于农产品的保护3限制价格政策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些物品价格上涨或抑制*些产品的生产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例:政府对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限制1本次课题: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 第一节 基数效用分析(2课时)1讲授内容:引言: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一、基本概念1欲望与效用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

26、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同时,欲望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基本层次的欲望最重要;欲望也可以反复再现,曾经满足过的欲望,还会再度出现,如我们一次吃饱了,下次饿的时候还想吃。另外,欲望的强度是随着消费*种物品的增多而减少的。效用就是欲望的满足。即消费者从消费*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感。满足程度越高,效用越大;满足程度越低,效用就越小;如果消费

27、者从消费*种物品中感到痛苦,则效用就是负效用。同一物品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导致效用的不同。例:冰激凌在不同季节的效用不同;饭卡在学校和其他地点的效用不同;香烟对于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效用也不同。2基数效用论效用是有大小的,这样基数效用理论就认为,效用可以计算,比如用一、二、三百、千、万等基数词表示效用的大小。例:通过计算馒头、电影、彩电、汽车的效用多少来比较这些物品给予消费者效用的大小。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个特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也就是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

28、的总效用的增量。总效用函数公式:TU=U(*)边际效用公式: MU*=总效用达到的最大时,边际效用为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例:吃*治效用递减的例子TUMUQOOQ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的关系随着占有的*种商品数量的增多,该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所愿支付的价格越来越低。另一方面,随着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持有的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增,他所愿意出的价格也将越来越低。运用图形说明边际效用曲线对于需求曲线的决定:结论:需求曲线所说明的需求与商品价格反向运动的关系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三、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在特定时间收入是有限的,决定了

29、他不可能购买他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因此他必须有所取舍。消费者在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购买商品而获得最大的总效用的消费或购买状态就是消费者均衡。例:举出*人8000元收入的不同用途,说明总效用最大的用途种类。假设消费者只购买*、Y、Z三种商品,通过对于三种商品不同购买数量的选择推导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表述为:消费者花费每一单位货币,比如说每一元货币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也称作边际效用均等规则。公式为: 均衡条件还可表述为:消费者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四、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他为此所花费的

30、货币的总效用的差额。简言之,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例:PEQEOQDPD*人购买三卷相机胶卷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的情况消费者剩余的理论意义:1为分析消费者的利益及其受损状况提供了分析工具 2有助于说明市场售价的降低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3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是以商品供给的丰富性为前提的结论:商品供给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比之商品供给短缺的国家或地区,消费者享受的利益更大。1本次课题:第二节 序数效用分析(2课时)1讲授内容:引言:效用单位为多大无法衡量,也不容易确定,进而引出序数效用论一、序数效用论这一理论认为效用无法进行计算和衡量,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

31、三等等来代表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的满足程度强弱的顺序,并以此来表示效用水平的高低。例:通过消费者对于茶、水、饮料的不同偏好来比较效用的大小。二、无差异曲线1定义它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的满足水平或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只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和效用水平,不表示效用的数量或数值。Q*QYO例:ABC三种不同商品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效用是同等的,即无差异的,则就可以绘出无差异曲线。AU1U2U3CB2特点(1)同一坐标平面上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位置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低的效用水平,反之,位置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高的效用水平。(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永远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

32、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5)无差异曲线基本原则也适用于分析多种商品的消费选择3边际替代率(1)定义它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同等程度的满足时,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2)公式边际替代率实际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一般取其绝对值,注重的是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的减少量。还可以根据效用函数得到如下关系:即:两种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从无差异曲线上可看出,在无差异曲线上一点处的MRS等于该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且MRS递减,这意味着为增加一个单位的*的消费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量是递减的,这被称为边际替代

33、率递减规律。注:若表示每增加一单位Y而必须放弃的*数量,就称为Y对*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三、预算线1定义预算线是表示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最大数量组合。OQ*QY例:通过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对于小麦和布料两种商品的不同消费选择推导出预算线。预算线方程为:因此,预算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OQ*QY2预算线的变动(1)收入变动引起的:价格不变,收入提高,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量将增加,表现为预算线向上平行移动。反之,向下平行移动。QYQ*(2)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可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增加,预算线

34、向外旋转,反之,预算线向内旋转。 (3)两种商品价格同时反向变动引起的:预算线整体发生扭动若商品*价格上升,商品Y价格下降,则预算线在横轴上的交点将沿横轴内移,而纵轴上的交点将沿纵轴外移,从而使预算线整体发生扭动。若商品*价格下降,商品Y价格上升,则预算线在横轴上的交点将沿横轴外移,而纵轴上的交点将沿纵轴内移,从而使预算线整体发生扭动。 (4)两种商品价格同时同向变动引起的:预算线移动类似于收入变动时。四、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与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达到均衡。这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是既定收入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最高效用水平的商品组合。图形如下:D点即是消费者均衡点,此时预算线与

35、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QYQ*预算线U2U3U1BACDE图中的无差异曲线上,D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Y,因此,均衡条件为:1本次课题: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2课时)1讲授内容:引言:消费者均衡也不是固定的,它会在商品价格、收入或消费者偏好变动的情况下而发生变动。在这种变动过程中,存在两种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替代效应E2E1O*Y*1 *2 B1 B2A2A1E2E1O*Y*1 *2 B1 B2A1A2替代效应是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增加跌价商品的购买量以代替价格相对上涨的商品,而效用水平未发生变动的现象。图形分析如下左图:收入效应替

36、代效应二、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由于收入变化而导致的商品购买量变化的现象。AO*YB1BB2替代效应收入效应C(图形分析如上右图)三、正常商品、劣等商品、吉芬商品正常商品是商品价格下降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为正数的商品。这种商品的总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和。(图形分析如右图)劣等商品是商品价格下降后,收入效应为负数,替代效应仍为正数,而且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的商品,所以劣等商品价格下降后,最终仍然是需求量增加。吉芬商品是价格下降后,收入效应为负,替代效应为正,而且替代效应绝对值小于收入效应的商品。四、价格-消费曲线(简单介绍,不作重点掌握)就是将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不同预算线与

37、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五、收入-消费曲线(简单介绍,不作重点掌握)这一曲线就是将不同收入水平上的消费者均衡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六、恩格尔曲线它是表示消费者的收入与*一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有三种情况:1生活必需品的恩格尔曲线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长率是递减的。2高档消费品和多数工业品的恩格尔曲线它表示商品*的消费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其增长率是递增的。3劣等品的恩格尔曲线它表示商品*的消费量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地减少。结论:无论个人、家庭,还是整个国家,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的公式为:恩格尔系数

38、=用于食物的支出/总收入(总支出)例:举出一些具体数据说明恩格尔系数所代表的贫困程度。1本次课题:第三章 生产与成本 第一节和第二节(2课时)1讲授内容: 第一节 生产理论概述(1课时)引言:消费者行为是从需求角度入手的,从供给角度入手就要研究生产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理论可以分为两方面,即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厂商为生产物质产品所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在西方经济学中,一般认为生产要素有四种: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 土地(N):在经济学中是广义的,即生产中所使用的,自然界所提供的自然资源。例:陆地、海洋、森林、矿藏、凤梨、水力等等。 资本(K):用于生产过程的一切资本品

39、。例: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物,工业产权、商标等无形物。 脑力劳动 劳动(L):一般指被雇佣的工人的生产劳动。体力劳动 企业家才能(E):包括组织上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和创新活动以及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等等。主要指厂商。例:海尔集团的例子二、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就是表示一定期间内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它所提供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记为:Q= f(L,K,N,E)为了分析方便,一般假定投入要素只有两种,即劳动和资本。u 短期内,一般假定只有一种投入要素可变,如劳动,则生产函数变为:Q = f ( L )这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u 长期内,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都可变,从而生产函数变

40、为:Q = f ( L,K )这被称为长期生产函数。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1课时)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总产量: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后所产生的最大产量。用TP表示,即TP=Q=f(L)2平均产量: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平均每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产出的产量。用AP表示,即AP=TP/L=Q/L3边际产量:指在其它投入要素不变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增量。用MP表示,即MP=TP/L=dTP/dL=dQ/dL例:TP=21L+9L2-L3时,AP=21+9L-L2,MP=21+18L-3L2 二、曲线图形及相关关系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图

41、形如下:劳动量产量OJTGNES产量劳动量OTPMPAP结论:通过分析,得出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为:1在TP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为平均成本;过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即为边际成本。2在S点,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同时,在TP上过S点的切线与平均产量线重合,斜率相等,说明当平均产出达到最大时,与边际产量相等。3在T点,总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为0。4边际产量的最高点,位于TP曲线的拐点N上。例: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球队队员平均身高和新来队员的身高对于全队平均身高的影响的例子来说明。三、生产三阶段1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MPAP)属于生产初期2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MP0

42、)属于生产中期3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小于零(MPAP且MPQ2Q1)2)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3)负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4)凸向原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3.边际技术替代率1) 定义:保持产量不变,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比率。2)公式:另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等于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4.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等产量线现实生产中会出现劳动和资本投入比例固定时产量一定的情况,这样就形成了固定比例的等产量线.例: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两个工人操作两台机器;以此类推的例子这种情况下,厂商若想增加产量,只能同时增加投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从而等产量线成为直角形曲线.图中,从原点出发的射线的

43、斜率事实上代表了两种投入要素的固定比率。5生产经济区(有效生产*围)由于技术的限制,*些商品的等产量线上,存在斜率为正的点,如下图所示:AB在这些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正,表示保持相同的产量,增加劳动的投入必须同增加资本的投入,显然这是不经济的。如果把斜率由负变为正的转折点连接起来,可以得到曲线OA和OB,在这两条线以内的区域才是合理的生产区域。OA和OB称为脊线。脊线以内的投入组合,是厂商进行生产的经济区,即有效生产*围。理性厂商不会在该区域以外生产。二、等成本线1定义:指用等产量的成本所购买的各种投入组合所形成的曲线。2公式与图形:C=KPK+LPL图形与预算线类似,所不同的是横纵坐标分别

44、代表的是劳动和资本。3 移动:与预算线类似三、投入的最优组合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可以决定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此时称为生产者均衡。分为两种情况:1 既定成本下使产量最大,就是使既定等成本线与尽可能高的等产量线相切,切点就是最优组合点。2 既定产量目标下,就是使既定的等产量线与尽可能低的等成本线相切,切点就是投入最优组合点。此时,有MPL/PL=MPK/PK,即生产者均衡的条件。KLQ四、生产的扩*由于成本的增加会引起等成本线向上平行移动,这样会与不同水平的等产量线相切,从而形成一系列的生产均衡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生产扩*线。生产扩*线表明了厂商的生

45、产扩*过程,即厂商在不同规模下所能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轨迹。1本次课题:第四节 生产的规模收益(2课时)1讲授内容:引言: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产生规模收益一、定义规模收益也称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所有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量(即收益)变动的状态。例:化肥工厂生产的例子分析二、情形规模收益分为三种情形:1)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收益递增。2)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收益递减。3)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收益不变。L1OKLFQ1Q2Q3L2L3K1K2K3规模收益递减L1OKLFQ

46、1Q2Q3L2L3K1K2K3规模收益递增Q3L1OKFQ1Q2L2L3K1K2K3规模收益不变L图形如下:三、规模收益变化的原因1、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1)一定的几何关系;(2)*些技术或投入的不可分性;(3)专业化和分工;(4)概率因素例:格兰仕微波炉成功运用规模经济的例子。2、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1)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存在极限(2)管理成本的增加四、规模收益的表示方法:对于齐次生产函数:当 k 1时,产出的变动比例大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率,规模收益递增。当 k=1时,产出的变动比例等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率,规模收益不变。当 k1时,产出的变动比例大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率,规模收益递减。对于柯布

47、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的假定,就表示了规模收益的情况。1本次课题:第五节和第六节 (2课时)1讲授内容:引言:厂商生产多种产品时,需要安排产品生产的组合,以最佳利用其现有的经济资源。由此就产生了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第五节多种产品的最优生产组合与*围经济(1课时)一、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产品转换曲线)1定义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表示厂商的生产能力能够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例:例子及数据来绘制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YO900800*2.边际转换率边际转化率是指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增加*种产品的数量与必须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之比。边际转化率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这一斜率的绝

48、对值是递增的,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边际转化率还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二、等收入线(等收益线)等收入线表示各种可能的产量组合所提供的总收入相等。在形式上与等成本线类似。YO*E等收入线的斜率就是两种产品的价格之比。三、产品的最优生产组合这一组合就是等收益线和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所代表的产量组合。也就是在既定成本下,收益最大的情况。如图中,E点就是最有生产组合点。此时有,等收入线的斜率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相等,即MRT*Y=k,从而有也就是产品最优生产组合的条件。四、多种产品生产的*围经济*围经济就是厂商利用其基本的投入资源,从事生产要求具有一定共通性的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带来成本

49、的减少。例:化肥厂生产水泥、养鸭厂生产咸鸭蛋、家具厂生产儿童玩具的例子第六节成本的定义及其分类(1课时)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指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机会成本指由于使用*些资源所放弃该资源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例:*人投资开店的例子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指的是经济成本,即除了会计成本以外,成本中还包含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也就是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指在形式上必须由厂商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所构成的成本。又称支出成本。例:工人工资、原材料费、资本的利息等等*隐性成本又称为非支出成本,指本应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作为货币支出

50、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隐性成本事实上就是一个正常利润的概念。例:自己开店本该领取的工资、自己资本投入本该获得的利息、自己店铺本该得到的租金等显性成本直接导致了会计利润,隐性成本形成了经济利润,这些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为: 会计利润 =总收益-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 =总收益-经济成本(超额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隐性成本(正常利润)因此有: 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 获得超额利润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0 在经济学意义上出现亏损当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时,经济利润 = 0 获得正常利润三、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51、、沉没成本生产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凡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就是可变成本。例:工人工资、购买原材料费用、短期借款利息、电力费等*凡是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就是固定成本。例:厂房、机器设备、各种维修费、暂停生产也须雇用的人员的工资等*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和支出,并且无法收回的成本。例:企业转产无法转让的设备费用四、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固定成本*短期成本是指生产短期内发生的成本。 可变成本 长期成本是指在长期厂商可以调整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成本支出。不存在固定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1本次课题: 第七节 短期成本函数 (2课时)1讲授内容:成本产量OFCVCTC

52、ACAVC平均成本产量OAFCMC引言:成本函数就是表示成本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根据生产区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一、基本概念1总成本类 总固定成本(FC):全部固定成本的总和。为一个常数。 总可变成本(VC):全部可变成本之和。总成本(TC):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TC=FC+VC2平均成本类 平均固定成本(AFC):AFC=FC/Q 平均可变成本(AVC):AVC=VC/Q 平均成本(AC):AC=TC/Q=AVC+AFC3.边际成本类 边际成本(M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MC=TC/Q=dTC/dQ例:已知总成本函数TC=Q3+2Q2+10Q+8,求相关的其他成本函数表达式。二、曲线及其关系1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 固定成本就是一个常数,因此表现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可变成本是一条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曲线。起点在原点。呈现倒S型。 总成本就是可变成本曲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