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论语精选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4786947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年级论语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论语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论语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论语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论语精选(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书1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帮助别人不断进步,最终到达道德上的完美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自己的目标之后才能确定志向,才能平心静气,才能安然面对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进展思考,才能最终有所收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时候,要在天下推广至高的道德,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2、要想提高自身的修养,先要端正心、意念真诚,而这要从掌握知识开场,掌握知识的方法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四书2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到普通老百姓,都要以提高自身修养为根本。*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在盘器上刻着警句说:“只要能够令自己进步一天,就能够天天进步,每天更进步。*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所以没世不忘也。君子继承先王的德行和业绩,百姓享受先王带来的快乐和利益,所以他们永远都不会被人们忘记。*君子必慎其独也。有修养的人在独处时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财富可以修饰屋子,德行能够修饰自身,

3、心胸开阔的人身体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保持意念的真诚。四书3 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如果国君一家仁爱,整个国家就会盛行仁爱;国君一家谦让,整个国家也会谦让;国君一人贪暴,整个国家就会出乱子。*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君子自己有了才能去要求别人为善,自己没有恶习才能去批评别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次要的。所以聚敛财物民心就会离散,散施财物民心就会归聚。*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仁义的人利用财富来促进自我修养,不仁义的人靠昧着良心老发财。四书4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

4、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上天赋予人性,遵循本性行事叫做道,修养道行就是教化。道是一刻也不能抛弃的能够抛弃的就不是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是叫中,表现出来的都符合礼节叫和。到达了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就开场生长发育。*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的言行都符合中庸的标准,小人都违背中庸。中庸也就是上一条所说的中和,即感悟言行都要符合礼节,也就是下一条所说的无过无不及。四书5 中庸*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 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我知道原因了

5、。聪明的人过了头,愚蠢的人却达不到。中庸之道不能发扬光大,我也知道原因了。有德行的人过了头,没德行的人却达不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庸之道并没有远离人们。如果人所实行的道远离了人们,那就不是中庸之道了。*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是最接近中庸之道的,就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四书6 中庸*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端正自身的品行而不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不会有怨恨。上不埋怨天,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安然地顺从天命,小人总是心存幸运而冒险违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6、追求君子之道,就像出远门一样,一定要从近处开场走;又像登山一样,一定要从低处开场爬。*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有人生来就明白道理,有人要经过学习之后才明白道理,有人在碰到困难之后才明白道理,但是他们所明白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四书7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做任何事情,预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好事情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区分,最后要切实地实行。*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阔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顺应自己天生的德性,最广阔和最精微的事物都仔细探究,这样就能到达极高深的境界而通达中庸之道

7、。*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君子为人平淡而不自满自得,外表简洁而含光荣,温和而有条理,能够由近而知远,由微小的事物知道显著的事物,这样就可以进入至高的道德境界。四书8论语 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的知识时常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外表和蔼,这种人很少是有仁德的。成语“巧言令色出于此。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

8、子孔子的学生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与朋友交往不守信用吗?教师教过的知识没有复习吗?四书9 论语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而能从中领悟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教师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学习,三十岁的时候能够自立,四十岁的时候不再被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明白自己的本份,六十岁的时候听到不中听的话不会气愤了。七十岁的时候能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却从不逾越规矩。)*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学习不懂得思考就会

9、迷惑,只思考不懂得学习就会很危险。四书10 论语 为政*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评价韶乐时说:“形式优美,容也很好。评价武说:“形式优美,容却不够好。成语“尽善尽美源出于此。*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上听到真理,晚上死掉也可以。*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孔子说:“读书的人如果有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破衣服、吃劣质食物为耻辱。这样的人的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的。四书11 论语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明白

10、正义,而小人只懂得利益。*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如果外出,也有一定的目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君子说话慎重但行动敏捷。*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的谥号是文呢?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谥号是文。成语“不耻下问源出于此。四书12 论语*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也。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不能粉刷。名句“朽木不可雕也源出于此。*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1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陋,文采胜过了质朴就显得花哨。只有两者搭配适宜,才是君子。成语“文质彬彬源出于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多么贤能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别人受不了这种苦,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快乐。颜回多贤能啊!四书13 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活泼,有仁德的人安静。有智慧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

12、所有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我哪一点做到了呢?成语“诲人不倦源出于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就像浮云一样飘渺。四书14 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有四样事情是不说的:怪异、勇力、悖乱、鬼神。因为前三者不合正理大道;后者不易寻究,无从证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教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学习,他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13、源于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前途遥远。体把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大吗?他们奋斗到死才停顿,难道不遥远吗?四书15 论语*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说:“不在这个职位,就不考虑这方面的政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缺乏畏也已。孔子说:“年轻人是很厉害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不如现在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一事无成,那就没什么可怕的

14、了。成语“后生可畏源出于此。*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三军的统帅可以被抓去,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能被改变。*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孔子说:“到了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四书16 论语*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问:“子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过了头,子夏还不够。子贡说:“则子好一些了?孔子说:“过了头和还不够同样未能切合中庸之道。*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15、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节。一旦这样做,天下人都会认为你是仁人。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不符合礼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的言论不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四书17 论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做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名句“君子成人之美源出于此。*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叫他去处理政事,不能通达;派他出使外国,不能独立应对,这样的人,书读得

16、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说话不顺,事情就做不成。*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图小利。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成语“欲速则不达源出于此。四书18 论语*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说:“我不怨恨上天,也不责怪别人,因为我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大概只有上天了解我吧。成语“怨天尤人源出于此。*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有牺牲自己而成全仁德。*子

17、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说:“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修整好自己的工具。*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考虑,一定会遭到眼前的忧患。四书19 论语*子曰:“君子矜jn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说:“花言巧语就会败坏道德。小事不能忍耐,就会破坏大方案的实施。成语“小不忍则乱大谋源出于此。*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真理,而不谋求衣食。君子担忧的是真理是否被人们所遵行,而不是担忧个人的贫困与否。*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说:“人们天生

18、的本性是差不多的,后天养成的习气就千差万别了。四书20 论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能够触景生情,能够观察风俗,能够合群相处,能够抒发怨恨。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辅佐国君;还能多知道一些花草鸟兽的名称。*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孔子说:“能和品德低下的人一起辅佐君主吗?他没有得到名利的时候,总是担忧得不到。得到名利的时候,又担忧失去。既然担忧失去名利,就什么事都会去做了。*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9、?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吗?四季在更替,万物在生长, 天说了些什么没有?四书21 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大王为什么总是说“利呢?只要讲求仁义就够了。上上下下互相都追逐私利,则国家就岌岌可危了。*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宣王问孟子:“要有怎样的道德才可以称王呢?孟子说:“保护老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而称王,就没有人能抵挡。人民是国家的根底。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旺兴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尊老爱幼,推而广之:由尊敬我的老人到他人的老人,由保护我的孩子到他人的孩子。全社会都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

20、治理天下就易如反掌。四书22 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与民同乐,就要以百姓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统治者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国家才能久安。*曰:“独乐yu乐l,与人乐乐,孰乐?曰:“不假设与人。曰:“与少乐yu乐l,与众乐乐,孰乐?曰:“不假设与众。孟子问:“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的快乐,比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个更快乐些?梁惠王答:“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又问:“和少数人享受快乐的乐趣,比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的乐趣,哪个更有乐趣呢?又答:“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的乐趣更大。*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

21、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选拔人才,不可轻信少数人的意见;只有大多数人都说*人好,且加以考察确实发现他好,然后才能任用他。广听群众意见和考察干部实绩,至今仍是启用人才的根本原则。四书23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i)也。血气是人的生理根底,志气是人的精神支柱。人的浩然正气,最为盛大刚正,努力培养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天地四方。这种正气要和道、义相配,否则就会失去力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适宜的季节时机,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势;有利的地理形势,

22、不如人心的团结一致。使人民安居乐业不流亡他邦,不靠划定的疆界;加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盔甲的坚利。四书24 孟子*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i)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万章请问交友的原则,孟子说:“不倚仗自己年纪大,不倚仗自己地位高,不倚仗自己兄弟的富贵权势。交朋友,是结交朋友的德行,不能自己有所倚仗看轻对方。*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w)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分别起自于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23、是非之心。没有同情之心,不知羞耻,不懂谦让,不明是非,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仁义礼智,是做人的根本准则。四书25 孟子*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于取人以为善。自耕稼、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于与人为善。舜的伟大,在于与人为善。一是自己为善,二是乐于取人之善。舍弃自己的缺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与众人一起做善事。他耕种庄稼、制作器,打渔直到做首领,无非都是集取众人的优点来行善。所以,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和别人一起行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办事顺乎情理,就能

24、得到众人的支持;反之,就难得到他人的帮助。没人相助到极点,则连亲外戚都会背叛;众人支持到顶点,普天之下的人都会顺从他。以普天下会集起来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人,其可想而知。所以,仁义的君王要么不打仗,一旦打起来,就必然胜利。由此可见,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在人心的向背。四书26 孟子*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i)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人之所以为人,如果只是吃饱、穿暖、安居,却没有教化,就近于禽兽。圣人忧虑到这一点,就叫契先生去做司徒官,以人类应有的伦理道德教化群众:父子之间应有亲爱之情,君臣之间应

25、有主从之义,夫妇之间应有外之别,长幼之间应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应有笃诚之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居于“仁,这天下最广阔的房屋;立于“礼,这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行于“义,这天下最宽阔的道路。得志时,与百姓一起前进;不得志时,也独守节操。不因富贵而销蚀,不因贫贱而改变,不因威武而屈服,这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四书27 孟子*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君主端正了,国家也就安定了。*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

26、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主把臣下看做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作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作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讲解诗歌或文艺作品,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语而误解原意。用读者切身的体会去品味作者的原意,这就对了。四书28 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吟颂他的诗歌,阅读他的著作,不知道他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所处的时代。“知人论世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理。*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7、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和熊掌都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都得到,我就舍弃鱼而取熊掌。生存和道义都是我希望的,二者不能都得到,我就宁可放弃生存而得到道义。“舍生取义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耳朵眼睛这类器官不会思考,容易被外物蒙蔽。心这个器官的职能是思考,思考便能得到真理真相,不思考便得不到。四书29 孟子*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u)。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箭术高超的羿教人学射箭,一定要拉满弓,学习的人也一定要努力

28、拉满弓。技艺出众的工匠教人一定要依循规矩,学习的人也一定要依循规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人身上,一定要先苦炼他的心志,疲劳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困乏他的身体,使他的行为总是受到干扰和麻烦;这一切都是为了撼动他的心灵,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所缺乏的种种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总免不了犯错误,错了然后能改正;心情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发奋振作;这些表现在脸色上,吐发在说话中,才能被人理解。四书30 孟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29、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个国家,部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有力的辅佐之臣,外部没有抗衡的敌国和外患,这个国家常易被消灭。这样,就可以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之心,从没有羞耻到懂得羞耻,就不再会有耻辱的连累了。*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古代的人,得志时,将恩泽普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将操守昭示于世。穷困时洁身自好,兴旺时便将天下都治理好。四书31 孟子*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0、,三乐也。君子有三乐:父母健在,兄弟没病没灾,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乐趣。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展教育,是第三种乐趣。*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鸡叫就起来,不断为善的,是大舜一类人;鸡叫就起来,不断争利的事盗跖一类人。要晓得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是争利与行善的不同罢了。四书32 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便觉得天下也小了。所以,看见过海的人,别的水就难以吸引他了;游学于圣人门下听过大道理的人,别的议论也就难以吸引他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国家政权属次要,君主则最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诸侯之宝有三样:土地,百姓,政治。以珍珠美玉作为宝物的,祸患一定会及到他本身。.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