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玉皇胎息经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4777564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5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上玉皇胎息经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上玉皇胎息经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上玉皇胎息经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高上玉皇胎息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上玉皇胎息经(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上玉皇胎息经玉皇天尊曰: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故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胎息经注释胎从伏气中结,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盖玄者,水也。牝者,母也。世人以阴阳气相感,结于水母。三月胎结,十月形体具,而能生人。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气从有胎中息。神为气子,气为神母,神气相逐,如形与影。胎母既结,即神子自息,即

2、元气不散。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西升经云 : 身者神之舍,神者身之主也。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去之也。神去气散,安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运,必假神以御之。学道养生之人,常拘其神,以为神主,主既不去,宅岂崩坏耶。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道经云 : 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天地所患,人不能知。至道能知,而不能行。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所谓意是气马,行止相随。欲使元气,不离玄牝,即先拘守至神。神不离身,气亦不散,自然内实不饥、不渴也。若欲长生,神气相注。相注者,即是神气不相离。玄纲云

3、: 缁蛛阳气不灭,不为鬼,纤毫阴气不习,不为仙。元气即阳气,食气即阴气也。常灭食节欲,使元气内运,元气若壮则阴气自消,阳壮阴衰则百病不作。神安体悦可觊长生矣。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神与气,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及生下,为外境爱欲所牵。未尝一息暂归于本人。知此道,常泯绝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来,能不忘久而习之,神自住矣。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修真之道,备尽于斯,然圣人言,不可妄求。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即但鼻中微微引气相从四肢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了。后气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于徐徐。虽云 : 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如此内气,亦下流散矣。胎息铭三十六咽

4、,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檀。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看花容易绣花难,绣到难时莫惮烦,处世为人多缺陷,干魔无改成佛仙,百折不回作圣贤,争名夺利少周全,直待空中云雾散,扬眉吐气见青天。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泉。手中气慨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奸血暗随流水尽,凶顽今逐溃痕消。削平浮世不平事,与尔相将上九霄。胎从伏气中结,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盖玄者,水也;牝者,母也。世人以阴阳气相感,结于水母,三月胎结,十月形体具,而能生人。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

5、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生自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气从有胎中息神为气子,气为神母,神气相逐,如形与影。胎母既结,即神子自息,即元气之不散。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西升经云:“身者,神之舍;神者,身之主也。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去之。神去气散,安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运,必假神以御之。学道养生之人,常拘其神以为身主,主既不去,宅岂崩坏也?”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道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天地所患,人不能知。至道能知,而不能行。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译文玄胎是从脐下所藏的元气中

6、结成的。脐下三寸的地方有一气海穴,这就是养生学上讲的下丹田,也叫做玄牝。世上的很多人都把口鼻说成是玄牝,这是错误的。口鼻只是玄牝出入的门户。玄,就是五行中的水;牝,就是雌性、母性。世人都知道要阴气、阳气相交感,在水母之处相结合,才能经三月而经胎,经十月而形成形体,才可生出胎儿。养生修道的人常肝脏下的丹田藏有精气,并守神于内而不外泄,神与气才能相合于体内,而生成玄胎。玄胎生成之后,才可生自身。对养生修道的人说来玄胎就是内丹,是不死长生之道。精气又依靠玄胎而生长精神是元气所生之子,元气是生出精神之母。精神、元气相逐,好像形影不能分享。玄胎结成内丹,精神自可生长,元气也能聚于体而不散。精气能被人体吸

7、收这就是生,精神离开形体就是死亡了。西升经说:“人的身体,是精神的房舍;人的精神,是人身体的主宰。养生修道的人能安静,精神就安居于人身;若其人烦躁妄动,精神就离人体而去。精神离去,元气散开,人怎得安生?人的耳目手足,都不能自我运动,必须要在精神的指挥下才能精确的活动。所以养生学道的人,常拘束精神以为一身之主宰,一身主宰不去,人的身体岂可象房宅一样崩坏?”懂得精神、元气可保人长生,人就应坚守虚无之道以养精神、元气。道经说:“我的命掌握在我手上,而不在天地。天地的患难,人是不知道的。只有懂晓至道的人才能知道,知道也不能实行。智者但能虚心绝虑,保养元气、精神,不被外境情爱欲望等所牵挂,恬淡生活以养精

8、神、元气,就算尽到了长生之道了。”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所谓意是气马,行止相随,欲使无所不离玄牝,即先拘守至神。神不离身,气亦不散,自然内实,不饥不渴也。译文精神运动元气也运动,精神静止元气也不动。所谓意是使元气运动的马,意与元气的运动、静止是连在一起的,要使元气不离开水母,就要先拘守精神及其意念活动。精神能不离开身体,元气就不散离,人自然就内部充实,感不到饥渴了。若要长生不老,就要神气相合注。所谓相注,就是神气不相离之意。玄纲上说:“阳气一丁点不消灭人就不会成鬼,有一丝毫阴气没有干净,人也就成不也仙。”元气就是阳气,而由人包含所化的就是阴气。所以然,人应该减省食欲,使阳气在体内运行,若阳气能

9、保持壮盛,阴气自然就消亡了。阳气壮,阴气就衰,什么疾病也不能生。人就可精神安静、身体愉悦,成仙的长生之道就可见了。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神之与气,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及生下为外境爱欲所牵,未尝一息暂归于本。人知此道,当泯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来。能不忘,久而习之,神自住矣。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修真之道,备尽于斯,圣人之言,其可忘乎?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能,毛发疏畅,即但鼻中微微引气,相从四肢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后气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于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如此内气亦下流散矣。若欲长生,神气相注相注者,即是神气不相离。玄纲去:“锱铢阳气不灭

10、不为鬼,纤毫阴气不尽不为仙。”元气即阳气也,食气即阴气也。当减食节欲,使元气内运,元气若壮,即阴气自消。阳壮阴衰,则百病不作。神安体悦,可觊长生矣。译文精神与元气,在母体中本来就是不可分的一个东西。但人生下来后,被外界情爱、物欲所牵引,就没有一刻归于本然状态。人若能懂得此道,就应该消除,灭绝情念,不要使精神放逸出入。人若能不忘此道,长期坚持,精神就能安住而不放逸于外了。能够勤奋地遵行此道,这就算是真正悟了修真之道。修炼成真人的道路,就全在这里了。圣人所说的至理名言,怎么可以忘记。凡是经过胎息修炼之后,人就会关节开通,毛发畅舒,只须用鼻微微呼气就行了,本内的浊气则可从四肢、毛孔中吐出,一定要极其

11、缓慢。虽说是引而不吐,但引进之气并不进入喉咙,就微微而散了,这样体内之气就向下流散了。胎息诗赞气本延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行气诀,便可作真人。译文元气本来就是延年益寿的灵药,心则是驱使元气的主宰。能够知道行气的法则,便有可能修炼成得道的真人。胎息铭解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高子曰:上胎息诀,与后李真人十六字诀相同。但此条每于半夜子后,或丑寅时候。冬月恐子时严寒,夏月恐午时太热,故冬以寅时,夏以酉时,亦不为败时。初起如此,习久坐下即是子午,何必因时?初起握固,以脚后跟曲转,顶住玉茎

12、柯根,使精气固定,手趺足盘以行其气。务依此铭,一咽一吐,皆从鼻窍中出入。出声宜细,不令有声闻之于耳。三十六咽,数毕,舒伸四肢,鼻引清气,亦勿咽入喉中,只昂头引向遍体四肢,以手足徐徐伸缩则导引之。凡腹中气转哕上,亦勿使之直放口中出,往亦用昂头,徐徐舒伸手足,导而引之,使气遍转四肢。凡行持间忽遇此气转动上达,皆如此以导引之。余则日得空闲,即以唐李真人十六字行之,自然不饥不渴。如常饮食一般,不可厌倦间断。久久行之,功不尽述。译文服气要吞咽三十六次,最先的第一咽,吐气要慢慢细细,吸气要连绵不断,不论是坐着、卧着都要如此,站与行都要心胸坦然。要避开热门嘈杂的地方,忌吃鱼肉一类带腥味的饮食。借用胎息这个名

13、称,实际是讲人体的内丹。能够炼就内丹,不仅能医治人的疾病,而且一定能够延年益寿。长期地坚持,就可成为上仙。高濂注解说:上面的胎息铭与下面要介绍的李真人十六字诀,意义都相同。但是这一条要求胎息的时间在半夜子时(23点至1点)以后,或是1点至3点的丑时、3点至5点的寅时,而夏天练习的时间则在下午17点至19点的酉时,这也不可算是不合时令。刚开始练习胎息的时候一定要照上面所说的做,时间久了,只要随时坐下修炼便是子时、午时了,何必一定要在子时、午时来修炼呢?胎息开始要双手握紧,扭转脚后跟,顶住生殖器部位,使精气固定,用手趺住足盘坐,以运行元气。行气一定要按胎息铭所说的去做。行气一吸一吐,都要从鼻孔进出

14、。元气吐出时要细细的,不要让耳朵听到出气的声音。三十六咽完成后,再舒展四肢,用鼻孔引入清气,不要吞入喉咙中,只需抬头将清气导引到身体四肢,这样做的时候要用手足慢慢伸缩来辅助导引。如果肚中浊气逆转上行,也不要让浊气直接从口中放出,同样要高抬头,徐徐地舒展手足,进行导引,将气传于四肢。凡是练习胎息忽然遇到上述情形,都可按以上方法导引解除。三、胎息经辑注胎息经辑注此辑注乃本人据仿佛居士陆锦川先生之系列著作整理而得,贴于网上,供同道鉴赏、品味。整理者:李军胎息经文字精洁,全文仅八十三字,但论述精到,不落古来丹道窠臼。文中首论胎息,次述神气,倡导虚无无念、自然常住。颇合道家太极门“虚无无为、自然而然”的

15、修为本旨,同时所介绍的胎息法,可能也为太极门功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胎息,是道家调息的最高境界。此即庄子之所谓:凡夫呼吸在喉,至人呼吸在踵,盖其息深深,气气归根也。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天长地久。夫谷神者,道也,大道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灭,故曰不死。玄牝者,本来也,天地之先,有本乎无。天地为万有之先,而无则为天地之根,无有之道,绵绵不绝,用之不竭,与天地同其长久也。人之呼吸,根于天地,若肇其本,则为根无,故呼吸者,人之生生之假象也。故老子又云:“能婴儿乎?”婴儿之于母腹,脐呼脐吸,本无鼻息,故又名无息。此种呼吸,外形见之,浑如口鼻无气,内景测之

16、,则是一气返却先天,潜入元息之境。故无需假口鼻以橐龠,鼓之以出,翕之以入,浑如无塞之瓶口,有出有入,内外气通;无出无入,内外一体。如若扪之则一无所得,而疑其无出入也。此息本来人人原会,个个本有,殆因后天之用,必藉后天之息,呼叫言唱,吹呴吞吐,无不因此气息为之。故人乃因此用而移体,久而转化成习,变而为后天口鼻之呼吸。至若先天之际,母腹之中,鼻口又焉能而有息为用?此即先天之息,道家谓之“胎息”,犹婴儿之在母胎也;又谓之“真息”,即以返本归真也。释氏则谓之“净息”,以六根无染,四大无碍,无所著故也。此种真息,凡人常有修为数十年犹不可得,慧能初生犊子,何能不为自通?其实,凡人之所能学,所能会者,皆本来

17、之所具,本来之所能,本来之可也。如若无此成因,则纵然习之,亦总不能。故人之所能者,皆本来之有也。昔孔子有云:生而知之谓之上,学则亚之,而多闻博识,犹知之次也。胎息经全文如下:胎指胎息之胎,即如胎之谓也从伏元之气中结成其能,呼吸所需之气始能从伏气中所得之有胎之能中息呼吸。因为人依呼吸而生,气入身来为之生,气不入身则神无所倚,而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之道者,可以修得长生,其法即固守虚无,以养神气。人生神气相抱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住。若欲相住,只须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此法勤而行之,是真道之正路。胎息者,如胎之息也。后进强以丹门之结胎解之,是忘却胎息经本非丹道派

18、之经典,*冠李戴矣。佛按:胎息经为虚无门之真道妙谛,言辞简赅,妙蕴无穷。始则入无有两仪之修,终则归虚无太极之果,假气臻神,借胎渡虚,无有相生,无为自然,但守虚无,入道必矣!故历来以此经为太极门之示理,询非偶然欤!炼胎息重在神息定而心意宁,心定自然神宁,神宁自然气住,气住则胎息自生。此数语可为胎息指南。神气因心而乱,因意而定,因性而住。太极门秘承云:脉住息停,入神而息,是为神息,神息者,不神不息也。佛按:凡息曰呼吸,神息曰不息,后世但知于闭息长气上用功,诚不知形之呼吸曰出入,神之呼吸曰不动也。丹鼎门秘诀有谓:长生妙诀,神气相生。神凝气聚,气聚精生,精生气旺,气旺神盛,以神驭气,以气滋精,以精化气

19、,以气养神,神气相抱,可以长生。佛按:真元如气,何处觅见?曰:但虚其中,则空室来风!佛按:神气,性命之表也,无性命安有神气?无神气,性命亦化灭也。故曰:修以神气入手,以性命毕功。神气原本一体两用,但不以人为分之,则自然归一。故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天地本太和,人物乃变乖!神不住,则气不定,挈其神,则了得一,万事毕也!气定神凝,本自一体,气有象而神无方,故挈神难而定气易也。今人多以意上用功,呼吸上用力,是犹隔靴而搔痒也。太极门秘承云:凝神须忘神,调息应忘息,神息无出入,胎息许自得。胎元妙道谓:元始上帝告太上曰:精虚则炎上,气虚则下走,阴阳各行于水火;金木不成于夫妇,是致下上之人,真气日衰,

20、阴邪日戾,残其本寿,精神不全,乃沦为下鬼,惜哉!我今授汝胎元妙道,以外玄牝合内玄牝;以外真神补内真气,聚集天之万宝,养我胎之元精,使神生于胎,气恋于神,心君潜御,气息调匀,万神敬礼,群魔束形!还当先学定心,心定气住,气住神全,神全形固,绵绵若存而不息,用之不穷而见功,谷神不死,合我真宗。我愍世人,外为酒色之所贼,内为思虑之所萦,惟知贪图名利,消落精神;恋著粉尸,巧取娥眉,逐舛亡本,崩我灵基,使坎离之坏散,致魂魄之流离,儿女成列,形骸渐衰,为一棺之聚土;先天地之真机,良可悲乎!奉劝世人,先持小戒,以渐至大戒;先学息心,渐真入无为,然后因定生明,因明悟道,因道解脱。其上品之人,以粗易细,可成光明身

21、,居于清净天,寿命无量;中等之人,可延年住世,补复胎元,不致夭伤;下品之人,远离情欲,淡薄名利,归向真风,顺行圣教,亦不致迷惑夭枉也。佛按:胎元妙道,虽无具体习练之阶次口诀,然大旨纯正无上,均为至道圣言,询非秀才兵书类之语可望其项背!志道之士,幸究心焉!婴儿落地,一声呼号,天气入鼻,息气乃通。病老将殁,一声呼嘎,天气出口,息气乃绝,生机遂灭,形坏而死矣。故一息者,吾人生死之大路头也。是以善保一息,天命悠归,入之者生,出之者死,养生修真之道,几近于此也!道家太极门法言有谓:启开一息之原者,内真之生气生也。绝闭此一息之原者,内真之生气绝也。是善养内真生气者生,耗竭内真生气则死。长存内真生气则寿也。

22、内真生气者何?只在那息尽复起,息定复生中依稀求之,可得之矣。佛按:一息之起,乃息息继之,生气遂而交泰,世人但知此为自然而然之事,不知此之所以然之理。若明契此理而披寻其所以之原,则生生之机,亦不难明矣。入定无息,不出不入,此真胎息之法也,然所云不是,即境乃知!神是性兮气是命,千年相传到如今,只为一静天地复,何须万诀并千经!太极门秘诀云:阳极极首,阴极极器,阳极寓阴神曰灵;阴极含阳神曰性;灵性交变曰神。神居心君王宫,中主后天,司命二极。二极者,灵极、性极也。佛按:头为灵极,器为性极,心为神居,人生之智慧识念,皆由是而生也。太极门秘承谓:无而生有,静极生动,无有相生,动静相因,此是法;迨应动静两忘,

23、有无俱遣,非动而动,非有而有,此是道。佛按:太极门之道,大道之道,动静有无,可赅乎天地万有之象,然有有无常,故当返之以归虚无,盖有中之有为暂有,无中之无为永无,无中之有为永有,有中之无为暂无也。惟当明透此理,方可言道!佛按:形之入,松静不劳也;神之入,活融不缚也。但能常住于入,则道不远也。佛按:穴本因气注而定位,故天无定星,人无定穴。气之长短,非关本元,真息之息,若婴之在胎,非关人为。神凝则气凝,气凝则现珠,现珠则光明见也。养生之道,妙在恒专!闭气忘情一句,为千古命修之要诀!然闭气之中,消息难忍,人之常情耳,若果能绝念忘情,入诸定中,妙致空明,自在不急,炼修之妙,盖尽于此也。太极门秘承云:性根

24、命根,呼吸即根,有根有命,无根无生。我来脱根,白日飞升,它去脱根,天年无存。故曰: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此语玄机深远,悟达者,可为得法。我来脱根,即由我自主脱去呼吸之根;它去脱根,即肉体脱去呼吸之根。前者为成道,后者为死亡。佛按:寻常呼吸不寻常,了断寻常便返阳.只为初生一息入,故教万物往来忙!心气欲开,肾气欲闭。而凡人之为,心为欲牵,故常困而不开;肾为情牵,故常散而不收。此心肾之所以水火不交,情性不安也。若能心无所欲,肾无所欲,则心气常开,肾气常固,天地自然相朝,水火自然相交,神气自然交融也。道门之则,则以下阴藏性,内系乎肾;中阴藏神,内系乎心;上阳藏灵,内系乎脑,三而一归,合于性,故上行而

25、证,见归灵性为之圣;而下行而行,见传性灵为之俗,前者逆而生仙,后者顺而生人,逆顺凡圣之机,由是而分焉!原夫养心莫善于寡欲,平息莫要于净神,欲淡神净,自然心息调和,神炁相抱,不知心之为心,息之为息,身之为身,我之为我也!道本自然,净人扰则自归,信乎!一体之身,一火贯通,盖阳气之为用事也。夫意之可聚,则气之可聚;气之可聚,则火之所聚也。“气有余,便是火;火有余,便是贼!”明于此理,聚火用火之道,殆大旨在握也。“气以人为则劳”妙哉斯论!千古以下,养生之士多在此中折腾,不知心之所之,以形役之,正失其天然之本也。道宗秘承有谓:心息一体,乃能圆融。惟其圆融,乃能一体。佛按:稽息之一字,从自鼻以心,盖谓鼻息

26、与心相合,乃能为“息”。故凡真为息者,无不应与心气相合,不尔便落浮粗暴滑,浅滞断涩,难入正真。凡息之可入天和者,莫不当应于自然,其自然之息,不假欲为,尤是入诸忘情忘我之境者,其息尤能入真,还诸胎婴本来。然息上用功,终落后天。故曰:自息入则法,自息出者道!世人不识气精神,但若生心便悖真,莫道引行气乍顺,九宫三宅不还春!道家太极门秘承有谓:无道之道,乃为真道;无为之为,乃为真为;无一之一,乃为真一;凡守之守,是皆非守;凡一之一,是皆非一;明于无守非一,是即老子抱元守一之旨也!佛按:惟守一,乃能抱元;能抱元,乃真守一!抱元守一,肇自黄老,千古以下,真一不移。自太平经而下,守一之道,继传不缀。斯抱元守

27、一者,殆修真玄珠密语中之入门启钥矣。对此,仿佛昔年曾有释说一节,尚可一读,转录兹次,聊供道而儒者一粲。抱元守一者,由命入性之修即悟证法也。夫抱者,怀依也;元者,根本也。自抱寓合,人本为体,是怀融本体即谓之抱元矣。尝考人之本体,其为形神欤?形体之即,其惟精气神耶?夫精本气之精英,气原精之升华,精气相因,一若云水之相肇,抑亦阴阳化生之道也。阴可生阳,阳可生阴,阴阳造化,于斯呈象也。原人身有形精气之生变,惟赖乎无形神气之造化,而神气之壮旺,复藉乎精气之相资,此又阴阳互根之道也。故而神若外驰,则精气内耗;神若静守,则精气旺盛。无为而生,有为而灭,太极动静,阴阳至理,死生盛衰之道,皆系于此矣。道家深明此

28、理,常使神与气合,气与神凝,浑然归一,肇乎一元,故乃精气相滋,神气两旺,本体不惫。古哲有云:神气相抱,可以长生,此非即抱元之谓欤!守者,不移矣;一者,无二也。神气凝住于一,便谓之守。夫一,肇始之初也。路之行,始之步,道之修,起于一。古哲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道得一以真,德得一以净,法得一以明,人得一以圣!是守一则入道也,入真也,入静也。守一之法,见仁见智,盖始步固无定法,道一亦无定法矣。吁!身内身外,六识五体,形神百骸,著无不可,抑万法归宗,总属一意欤!一意归真,真心自见,真性悟证,三教一理。明于此,则守一之道,无余蕴矣。是之谓抱元守一,是之谓抱元守一之旨,然此亦不得已而已之假说,盖道本

29、无言,权假于言,若以言为言,则不若无言矣!六识即眼观色、耳听声、鼻闻香、舌辨味、身觉触、意参法。六者守一,则皆可入静。此因一念可代百念,久之自然一念常住,百念不生,此即谓之真静。人禀不同,六识之功各有盛衰,故守一之法,亦因人而异,相反则难入于道,相合者便捷足先登。今人但以心感身触守下腹“丹田”为诀,不惟失诀,且以一法以统万人,殊失之胶柱。法而不效,岂可怨法否!抱元守一的真义抱元守一,就是守一个本来的东西,你如果真能守到一个本来的东西,才能够守一。所以不管你守什么,即使在意根上以意守意,也是一样,都不是守一,而是守二。只有抱元才能守一,抱元和守一是一个意思。所谓抱元,就是返本,就是要回到意的前面

30、。你能回到意的前面,连意根都没用,这才能够达到守一境界才是真正的抱元守一。附:*义尚之胎息经注释胎息经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气。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息字是指粗气绝灭,外气不行,气既不行,自然百脉冲和,一片光明。气犹水也,神犹月也,月动由于水漾,神摇由于气牵。水澄则月明,气定则神慧,神气相抱,达于大定而内丹自成,故曰“胎息”。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神犹人也,气犹马也,马载人驰,犹之气牵神动。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妇之怀胎者,舍降伏其气,使气能归根蛰藏,莫由致也。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朱子调息铭曰:“静极而嘘,

31、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调息者,须似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摄生三要曰:“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入,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故曰胎息。初闭气一口,以脐呼吸,数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气出之,当令极细,以鸿毛著于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度。渐习转增数之,久可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举凡生物,莫不有气,而命即寓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觉、运动者,莫非气之运用也。无气则不能动,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灵,灵者神

32、也,而性即藏于神之内,无神以主,则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气与神也。惟是此气与神,禀之于天而又受天之陶铸,阴符经所谓:“天地,万物之盗。”及古哲云:“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尽而死也。”皆指此!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此乃本经最要之诀。盖虚无者,即是致虚守静,更立玄牝之法。虚者虚其心,无者无其身,虚其心则神自清,无其身则气自静,能清能静,神气自养矣。然此非一蹴可几者,必朝斯夕斯,动静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须臾相离,一刻怠忽也。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皇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神行即气

33、行,神住即气住。此言神之与气,是一非二。无气则神无依,无神则气无主。神既为主,故神动即有气动,神不动,即气亦不动,如影之随形。经虽明言神气并举,阴阳两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阴阳合一而固守虚无,即是致虚极,守静笃,又为合一之手段也。若欲长生,神气相住。神气合一而定,即是此节之旨。盖神行气行,气行精败,形因之衰矣。惟神凝气定,形随以泰,自然长生。*三丰道言浅说曰:“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矣

34、。”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岂特无来无去,直须绝对待。离两边,空三际,如如长住,住无所住方是。心不动则气不动,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气无出入,息无尽定,心气不二矣。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胎息经自始至终不离神气二字,有神有气则相守,忘神忘气则入虚,功夫由浅入深,而效验则步步不同。学者如能恪守勿失,勤而行之,则柔气功之道尽在是矣。1982年第三期气功杂志载“胎息经注释”一文,多年来不少人来信赞我注释,比之云笈七签中葛洪所论和王文禄、幻真诸前辈所注绝胜。但经中有些语句,尤其入手二句还不无疑义,希望我能更进一步解释。其次,认为所载非全豹,希望

35、我能把原作全稿复印出来,分惠于同好。回答如下:胎息经是我国古代气功文献中的精品。胎息二字,胎即圣胎,乃真神所结;息是真息,乃内外呼吸气停真息无息所成。只此二字,已明明指出神之与气,互相对待,互为其根。神属阴,喻之为汞;气属阳,喻之为铅;此是本身之阴阳。神是性,气是命,性不离命,命不离性,二者是二是一,即是性命双修。故虚靖真君曰:“神是性兮气是命”。曹文逸仙姑曰:“我为诸公说端的,命蒂从来是真息”。经首二句“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话是两句,事只是一端。前句言神胎即是神之喻,后句言气。而神气合修之主旨,专在“伏气”二字,乃是修习之手段。气如何伏?又专在“凝神”。故虚靖真君说:“神不外驰气自

36、定”。并且经中言神气之重要,有“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句;言神气之互根,有“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句;言修习之方法,有“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和“若欲长生,神气相住”句。虚是虚其身,无是无其气;曰养则不是勉强造作,而是自然而然,两者相住如水乳交融。反反复复,都只是神气二字,真可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也。总上可知:“胎”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动,也就是生出定力,道家谓之为内丹或阴丹,须已摆脱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内脏器功能,即一切气化之气的干扰方能形成。到了那个境界,是为“伏气”。就是自然地不觉有内外呼吸之痕迹,而惟有一神独耀。故曰“胎从伏气中结”。在此圣胎凝结的同时,内外气息亦自归寂灭,故曰

37、“气从有胎中息”。古仙曰:“脉住息停胎始结”,陈泥丸祖师曰:“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一婴儿在下田,与我形貌亦如然。”皆可为证。还有必须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师真口诀,只是凝神入气穴”。气穴一般都指为脐下之下丹田。实际上所谓气穴,我得真师指授,乃是在静定之中,真神与真气相依相抱而合一;换句话说,即是以气为穴而神凝之。所谓“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内”者是也。善乎闵一得真人之言曰:“圆虚圆寂,圆清圆和,何内何外,何有何无?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还返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内身,是名真吾”。此种高层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卧,只要能祛除一切杂念妄想,不思过去、未来,惟用现前一念,将全身放松

38、,与整个宇宙太空法界融为一体,则气自养。如是熏习既久,自见“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矣。总之,胎息经之所指示者,乃是直接从神气入手,而不是在后天幻躯上去纠缠,这符合老子“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之旨,亦符合于谭子化书“忘形以养气”之诀。故在古代气功中,乃是较高层的层次,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类阴阳而修外,此则是本身阴阳亦通虚空阴阳之惟一可靠而无偏倚之大道,至简至易,至圣至神也。至于胎息经注释之原稿,本名胎息经签疏,乃辑入了各门各派有关入门之语作印证而成,将来如有必要,考虑修订单行。若就真实修持,真实受用而言,则正如白真人所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若就最高境界而言,则“举心便错,动念即乖”!总上所述,皆是葛藤,应早承领三百棒去!老子(道德经).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