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焦镜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

上传人:泓*** 文档编号:94748459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77.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离焦镜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离焦镜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离焦镜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资源描述:

《离焦镜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焦镜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9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泓域/离焦镜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离焦镜片公司企业管理分析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项目概况4二、 公司简介6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8三、 技术创新管理8四、 市场创新管理20五、 技术创新27六、 管理创新31七、 设备的选择与使用33八、 设备的维护与修理36九、 整理41十、 整顿42十一、 员工绩效考评43十二、 岗位评价46十三、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48十四、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48十五、 公司理财的基本观念50十六、 公司理财的目标和环境51十七、 股利政策56十八、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59十九、 财务报表简介61二十、 财

2、务分析方法67二十一、 SWOT分析69二十二、 法人治理结构77一、 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项目性质:技术改造3、项目建设地点: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4、项目联系人:蔡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

3、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

4、,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6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322.3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789.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36%;

5、建设期利息262.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8%;流动资金4270.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6%。(五)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4322.35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3624.93万元。(六)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0697.42万元。(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27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5696.7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5098.89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4.09%。5、全部投资回收期(Pt)

6、:6.50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0679.81万元(产值)。(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二、 公司简介(一)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蔡xx3、注册资本:103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1-11-67、营业期限:2011-11-6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

7、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0544.

8、458435.567908.34负债总额3856.253085.002892.19股东权益合计6688.205350.565016.15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3102.4218481.9417326.81营业利润3791.533033.222843.65利润总额3448.782759.022586.59净利润2586.592017.541862.3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86.592017.541862.34三、 技术创新管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涉及创新构思产生、研究开发、技术管理与组织、工程设计与制造、用户参与及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在创

9、新过程中,这些活动相互联系,有时要循环交叉或并行操作。技术创新过程不仅伴随着技术变化,而且伴随着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方式创新。(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五代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第一代:技术推动的创新过程模型。人们早期对创新过程的认识是:研究开发(R&D)或科学发现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是由技术成果引发的一种线性过程。这一过程起始于研究开发,经过生产和销售最终将某项新技术产品引入市场,市场是研究开发成果的被动接受者。体现这种观点的是技术推动的创新过程模型。现实中,许多根本性创新来自于技术的推动,对技术机会的认识会激发人们的创新努力,特

10、别是新的发现或新的技术常常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刺激人们为之寻找应用领域,如无线电和计算机这类根本性创新就是由技术发明推动的。第二代: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21世纪60年代中期,通过对大量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和分析,人们发现大多数创新特别是渐进性创新,并不是由技术推动引发的。实证研究表明,用于研究开发的资源投入大,创新成果并不一定多,如果只强调研究开发投入而忽视创新过程其他阶段的管理和市场导向,技术成果就可能没有商业价值,技术创新就无法实现。研究表明,出现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创新,有60%80%是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所激发的。市场的扩展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都会刺激企业创新,前一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

11、多的细分市场,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后一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相对昂贵的原材料的用量。于是有人提出了需求拉动(或市场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在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中,强调市场是研究开发构思的来源,市场需求为产品和工艺创新创造了机会,并激发为之寻找可行的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认为技术创新是市场需求引发的结果,市场需求在创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三代: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过程模型。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人们提出了第三代创新过程模型,即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过程模型。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过程模型强调创新全过程中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和市场交

12、互作用共同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产品生命周期及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单纯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创新过程模型只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过程模型的特例。第四代: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四代创新过程模型,它不是将创新过程看做从一个职能到另一个职能的序列性过程,而是将创新过程看做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的过程,它强调研究开发部门、设计生产部门、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密切合作。波音公司在新型飞机的开发生产中采用一体化创新方式,大大缩短了新型飞机的研制生产周期。实际上,我国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也采用

13、了这种一体化创新的方式。第五代:系统集成网络模型。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提出了第五代创新过程模型,即系统集成网络模型,它是一体化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更多地借助专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利用仿真模型替代实物原型,并采用创新过程一体化的计算辅助设计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它认为创新过程不仅是一体化的职能交叉过程,而且是多机构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过程。例如,美国政府组织的最新半导体芯片的开发过程就是多机构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过程。技术在飞速地变化,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也在不断更新。创新过程正变得更快、更灵活、更有效率,并越来越多地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同时,由于创新

14、过程涉及的因素比以前更多,创新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使组织管理更具柔性,建立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二)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技术创新过程在逻辑上分为七个阶段:产生创新构思。创新构思可能来自科学家或从事某项技术活动的工程师的推测或发现,也可能来自市场营销人员或用户对环境或市场需要或机会的感受。评价创新构思。根据技术、商业、组织等方面的可能条件对创新构思进行评价,综合已有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经验扩充创新构思,提出实现创新构思的设计原型。开发实验模型。在实验室中将设计原型转变为实验原型,以验证设计原型的可实现性。进行原型开发。按商业化规模要

15、求进行工业原型开发,制定完整的技术规范,进行现场工艺试验和新产品试生产,并进行市场测试和营销研究。商业化试生产。创新技术的初步实际应用或创新产品的初次商业化生产。大规模生产。创新技术的广泛采用或创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创新产生显著的商业效果或社会效果。创新技术扩散。创新技术被赋予新的用途,进入新的市场(如雷达设备用于机动车测速、微波技术用于烹调等)。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阶段的划分不一定十分明确,各个阶段的创新活动也不一定按线性序列进行,有时存在着过程的多重循环与反馈以及多种活动的交叉和并行。创新过程管理主要涉及创新计划的制定、创新构思的形成与评价、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组织与控制以及创新过程的阶段整合

16、。下面以产品创新为背景阐述创新过程的管理。1.创新计划的制定创新计划的制定是研发管理的起点。制定正确的创新计划可提高创新过程的效率和成功率。创新计划要服从企业的总体目标。创新计划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近期目标(如增加当前利润)、中期目标(如改善企业竞争地位)和长远目标(如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弄清问题,发现机会,选择正确的创新方向和路径,明确具体的创新目标,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确定产品竞争领域。确定产品竞争领域需要分析四个方面的因素:产品的类型、产品的最终用途、细分顾客群和技术资源。这方面因素的各种可行组合就

17、是产品竞争领域的备选方案集,最终确定产品竞争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备选方案对企业总体目标的贡献。(2)明晰产品创新目标。具体的产品创新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发展目标。发展包括四种选择:率先进入市场,迅速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受控发展;逐步更新现有产品,保持竞争地位;转移阵地,受控收缩。第二,市场态势。市场态势反映创新产品在市场上体现竞争优势的方式,也包括四种选择:开拓型态势,即通过产品创新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发展型(或进攻型)态势,即通过产品创新扩大市场占有率;维持型(或防守型)态势,即用创新产品替代即将退出市场的产品,保持市场份额;收缩型态势,即放弃部分市场份额,通过产品创新巩固其余市场

18、。第三,特殊目标,包括:产品多样化,产品结构合理化,避免被收购,取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率,维持或改善企业形象等。(3)实现创新目标的具体规划。实现创新目标的具体规划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确定关键性创新要素的来源。关键性创新要素是指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所能利用的资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市场和营销方面的要素;第二类是生产制造方面的要素;第三类是技术要素。第二,确定创新方式和创新的技术变化程度,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创新目标等决定创新方式和创新技术变化的程度,决定是进行根本性创新还是进行渐进性创新,是核心技术创新还是应用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还是合作创新,是率先创新还是

19、模仿创新,是开拓性的创新还是技术引进再创新。第三,选择进入市场的次序和时机,企业要根据对自身资源条件和能力的估计、对市场风险的判断和对创新产品投资报酬水平的预测决定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次序和时机。一般来说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率先进入市场;第二种选择是敏捷反应;第三种选择是谨慎反应。第四,其他策略,实现创新目标的具体规划中还应包括对一些特殊方面的安排,如不同创新环节的资源配置,创新产品与企业原有技术体系的关系,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定位,如何克服企业内部的阻力;如何规避某些法规的限制,如何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是否要获得技术专利等。 (4)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是指应付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不利情况和突发事件的

20、安排。这些不利情况和突发事件包括:市场突然衰退;创新产品不被市场接收;竞争对手的产品受到严格的专利保护;市场被竞争对手所控制;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创新;营,销渠道难以打通;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不顺利;所需要的外部技术无法得到,关键技术人员离开企业等。(5)创新计划评估。产品创新计划完成后,还应组织企业的有关人员对创新计划进行评估。评估的方面包括:机会的现实性、资源条件的可支持性、与企业总体目标的一致性、风险的可承受性、与政府政策的协调性、企业内部组织的可接受性、计划的可操作性等。如果认为创新计划不能令人满意,就要针对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创新计划进行修正和完善。2.开发过程控制

21、创新构思要通过后续的开发活动来实现。开发是一个有众多部门和人员参加,包括许多步骤和子项目,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实施计划要不断调整、修正的动态过程。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首先是明确开发过程控制的任务和重点。开发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开发活动计划和各阶段的开发产出目标;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纠正偏差,调整计划和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消除开发过程中企业内部技术转移的障碍;解决因意外情况出现或影响开发的企业内外部因素变化导致的有关问题。其次是正确采用开发过程控制的方法。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开发过程控制取决于开发项目的复杂性和控制不周密可能带来

22、的损失。开发过程控制包括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方法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方法大体相同。最后是决策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转移。在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过程中,新技术在企业内部从上游开发部门向下游部门的完整转移是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四项相互关联的决策,这四项决策是:(1)技术转移的时机。决定上游开发部门何时将新技术向下游部门转移的因素:一是产品设计是否符合潜在用户的要求;二是设计规范文件是否完备,技术参数是否足够明晰,测试结果是否稳定;三是市场竞争的需要。(2)技术转移的去向。当新技术在实验室开发成功后需要明确向哪个部门转移。一种选择是直接向制造部门转移,但在许多情况下,现有制造

23、部门担心未经检验过的技术可能会导致短期利润下降,不愿意接受由实验室转移出的技术。另一种选择是建立一个新技术中转站,如新事业开发部、生产性实验室等。在这类“中转站”内实现创新技术的商业化。大的技术创新项目也可以进入专业的创新孵化器。(3)参与转移的人员。由上游部门的技术开发者和下游部门的技术接收者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是保证技术平稳转移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技术转移的目标是实现商业化,企业高层领导必须主动地对转移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4)上下游部门间的沟通方式。技术转移上下游部门之间沟通方式一般来说有三种:一是设立一个由各个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整个开发项目的领导工作,在创新过程中进行信息沟通;二

24、是伴随技术转移直接将上游部门的人向下游部门转移,如将研发人员连同项目一起转移到制造部;三是通过正式的文件和资料进行信息沟通。3.创新阶段整合创新过程分多个阶段,创新的各个阶段常常由不同职能部门来完成。工作组或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线。创新过程中的阶段整合往往成为企业创新过程管理中的新问题。创新阶段整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串行整合、交叉整合、并行整合。(1)串行整合。串行整合是一种传统的创新阶段整合方式。在串行整合方式下,创新构思形成、实验原型开发、工程原型开发、小批量试制、商业规模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这些阶段依次完成。上游阶段的任务完成以后,创新阶段成果被移交到下游工作部门,下游阶段的

25、工作才能开始。串行整合方式的优点在于,在各个创新阶段中,职能部门的内部效率较高,也易于管理。由于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在移交创新阶段成果时缺乏负责任的态度,创新思想在传递过程中会产生失真,造成工作反复,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创新成本,另一方面延长了创新周期,最后可能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不接受,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2)交叉整合。如果对创新过程的各个阶段仔细地剖析,就会发现下游阶段的工作往往可以不必等到上游阶段的工作完全结束以后再开始,上下游阶段的工作可以有一定的交叉。交叉整合方式就是基于这种认识提出的。交叉整合有两重含义:一是在上游阶段的工作还未完成时就开始下游阶段的工作;二是在每一个上游工作

26、阶段都吸收一定的下游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从而在不同创新职能部门的人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交叉。由于有下游阶段的人员参与上游阶段的工作,在上游阶段的开发过程中就会充分考虑下游阶段的要求,人员交叉也有助于下游阶段的创新职能部门加深对上游阶段成果的理解,这使得前一阶段成果向后一阶段传递的效率大为提高,从而减少信息失真和工作反复,节约费用和时间。交叉整合的方式非常适合于汽车工业等产品结构复杂、工序繁多的行业中的创新管理。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创新活动面向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变化、竞争产品的推出、政策环境的变化、原料供应条件的变化等都可能影响创新早期阶段工作的有效性,仅相邻的创新阶段之间的

27、交叉仍难以完全避免因信息沟通不充分而导致的早期创新工作的失误。(3)并行整合。并行整合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协调与管理方式。并行整合方式也称为同步工程或并行工程,这是一种在创新过程中支持集成化并行作业的系统方法。它要求把创新看成是多职能部门并行推进的过程,各部门一开始就一起运行。一开始要考虑到创新过程中的全部因素,及早沟通消息,发现问题并及时消除,尽量缩减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与交叉整合相比,并行整合方式的先进性在于强调尽可能早的开始下游阶段的工作,不仅相邻的阶段之间有交叉,不相邻的阶段之间也尽可能有交叉。四、 市场创新管理(一)市场创新域及其管理市场是供求关系的总和。所谓新市场,即包含着新的市场

28、供给、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市场关系等方面的新的市场要素。只要改变其中任何一种市场要素,就会改变市场状况,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市场。所谓市场创新域,是指市场创新者可以选择的、能够引起现有市场发生变化并导致新市场出现的各种市场要素的总和。由于影响和制约市场变化的相关因素很多,所以,市场创新者可以选择的市场创新域也很多。由于各种相关的市场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所以,各种市场创新域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有些市场创新活动必须同时在若干个市场创新域里展开。1.产品创新域产品是最重要的市场要素之一,产品变化是市场变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向市场提供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29、,实现其企业的社会使命。从市场关系的角度来说,可以把任何一种产品看做是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一种手段。因此,产品的市场意义不在于其本身的某一种特性,而在于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某一种特性。改变一种产品的作用、结构、生产技术、市场形象、价格、服务或其他各种产品要素和产品属性,就会引起相应的市场变化,从而导致一种新市场的出现。这些能够影响和制约市场变化并导致新市场产生的各种产品要素群被称做产品创新域。由于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变化范围几乎是没有止境的,每一种产品又具有多方面的技术特性和市场特性,所以,产品的变化也是没有止境的,产品创新域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市场创新域。在选择产品变化域作为市场创新域时,还必须进一

30、步分析产品的各种要素构成及其基本特征,充分考虑一种产品及其各种要素的变化方式、变化程度和变化后果的各种可能性。第一层是产品的核心要素,也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每一种产品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这实质上是为解决顾客的某种问题而提供的服务。在开发新产品时,市场创新者应该分析有关产品的核心要素,即其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为顾客提供新的使用价值满足顾客新的需要。只要改变产品的核心要素,就可以开辟相应的新市场。第二层是产品的实体要素,也就是上述核心要素的载体。一种产品的实体要素主要包括该产品的质量水平、产品特性、式样设计、品牌名称、产品包装等不同方面的特征。改变其中任何一种实体要素,都可以引起相应的市场变化

31、,创造出一种新的市场,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创新域。第三层是产品的引申要素,也就是企业为产品用户所提供的各种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保证、购买信贷、运送、安装、技术指导、维修等。总之,产品创新域是一个由多层次、多维度、多要素、多属性所构成的市场创新域,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市场创新域。面对如此广阔的创新大地,只要敢于创新,企业有机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2.需求创新域需求是一种最重要的市场要素,需求变化是一种最根本的市场变化。就发展社会生产的目的而言,任何一种产品都只不过是满足某种市场需求的一种手段或工具而已。因此,立足于市场需求来进行市场创新和市场发展,也就具有更为深刻的战

32、略意义。市场需求是人的基本需要的具体表现,也是人的生存条件的客观反映。市场需求的发展要受到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市场规模和市场层次的变化。市场需求变化的程度和范围几乎没有绝对的界限,各种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市场创新者提供了大量的市场创新机会,开辟了前景十分广阔的市场创新域。虽然产品创新也要着眼于市场需求,不过,产品创新域主要是面向生产者。在选择产品创新点时,企业考虑更多的是本企业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条件等因素。而需求创新域则是直接面向用户,企业在选择需求创新点时考虑更多的是市场需求的实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一般说来,一个需求创新点可以容纳多个产品创新点。当然,有些产

33、品具有多种功能与用途,同一种产品也可能满足多种市场需求。总之,需求创新域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创新域。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广泛性、相关性和无限发展性,为各种企业进行市场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市场需求的抽象性、复杂性、变动性又给我们识别和掌握市场需求的具体形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不同的企业应该认真进行市场调查研究,掌握市场需求的实际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本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选择适当的需求创新域和创新点,开展市场创新。3.顾客创新域顾客是企业的生命源泉,根据不同类型顾客的不同需求来进行市场创新,以满足各种顾,客的实际需要,是所有企业在进行市场创新时应该充分考虑的一个基本原则。顾客是多种

34、多样、千差万别的,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需要。企业应面向顾客的实际需要进行市场创新以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抽象地说,顾客创新域也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市场创新域。不过,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其真正的顾客都是极其有限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满足所有顾客的全部需要。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特殊使命。在制定市场创新战略时,应该进行必要的市场细分,确定本企业的服务对象,选择适当的目标顾客群作为本企业的目标市场创新域。作为一个基本的市场创新域,对顾客群作出分类要比对产品作出分类更为困难,也更加复杂。在对顾客进行细分的时候,必须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细分标准,选择适当的顾客创新域。总之,顾客是企

35、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的服务对象,选择适当的服务对象是关系到企业市场创新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全部需要,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以确定适当的顾客创新域,选择有利的市场创新点。(二)市场创新源及其开发利用市场创新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有利的市场创新机会。但是,有利的市场创新机会并不会自动地产生创新成果,人们要将市场创新机会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成果,就必须利用这些机会,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引入某些能够改变市场状况、导致新市场产生的市场创新要素。因此,拥有相应的市场创新要素是进行市场创新的必要条件。所谓市场创新源,是指产生各种市场创新要素的源泉

36、与获取这些市场创新要素的渠道。了解产生各种市场创新要素的源泉以及企业获取这些市场创新要素的主要渠道,有助于企业认识和掌握市场创新活动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开展市场创新活动。市场创新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的概念,所有的市场活动都蕴含着创新机会,所有的市场要素都连接着潜在的市场创新领域,在讨论市场创新源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创新要素的多样性和来源的广泛性与复杂性。通过采用一种新的产品设计、新的原材料、新的生产工艺、新的广告创意、新的产品包装、新的品牌商标、新的营销渠道、新的促销方式、新的组织形式、新的管理制度或其他新的市场要素,人们便可以改变现有产品

37、的市场特性及其销售状况,或者开发出新的产品,开辟出新的市场,这就是市场创新。而那些能够改变现有市场状况、导致新市场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制度、新的组织形式等都是市场创新要素。各种市场创新要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来源与渠道获得。市场创新要素可以来自市场创新的主体。市场创新的主体是在市场中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包括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企业外部的各类用户和供应,商,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者与市场合作者等。各种人都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市场创新的构想,提供市场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因此,我们可以把所有与市场活动有关的人员都看做是潜在的市场创新源。市场创新要素也可以来自市

38、场创新的客体。市场创新的客体是市场,而市场状况是由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这两个方面决定的。所有能够影响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所有能够影响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结合机制与结合方式的制度、组织、手段与方法,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市场创新源。市场创新要素可以来自市场创新活动的各个领域。市场创新活动涉及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交易、消费和售后服务等市场活动的各个领域,在所有与市场创新活动有关的领域都存在可能产生各种创新要素的市场创新源。市场创新要素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得。有些市场创新要素来源于企业内部,有些市场创新要素来源于企业外部。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引进吸收、企业兼并联营等都是获

39、取创新要素的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选择和优化各种生产要素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方式,从而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的效益。市场创新既体现在对现有各种生产要素与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上,也体现在对各种新的生产要素与市场资源的引入与应用上。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各种新的生产要素与新的市场资源会不断被开发,生产要素与市场资源的结合方式也会不断变革。所以,企业可以利用的各种市场创新源是不会枯竭的。只要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市场创新机制,重视市场创新信息的管理,强化企业的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职能,不断开辟和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创新源,善于从各种相关的新事物中发现有用的市

40、场创新要素,就能不断地推进市场创新活动并取得成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五、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领域,许多学者和实践者对此有积极的贡献,下面是对部分学者贡献的简单介绍。索罗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一“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后,不少学者都在技术创新概念上作过较接近的研究,到1962年,才由伊诺斯在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伊诺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拓市场等”。显然他是从

41、行为集合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的。另外,林恩则首次从创新时序过程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曼斯费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常为后来的学者认可并采用。他认为,产品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厄特巴克在20世纪70年代的创新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弗里曼是技术创新方面的著名学者,他对创新的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更多地从经济角度来考察创新;

42、二是把创新对象基本上限定为规范化的重,要创新。他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因此他在1973年发表的工业创新中的成功与失败研究中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其后,弗里曼在1982年的工业创新经济学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缪尔塞对几十年来在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多种主要观点和表述作了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在其收集的300余篇相关论文中,约有3/4的论文在技术创新界定上接

43、近于以下表述: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缪尔塞将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一定义突出了技术创新在两方面的特殊含义:一是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二是活动必须获得最终的成功实现。应当说,这一定义是比较简练地反映了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特征的,但至今国外仍未形成严格统一的技术创新定义。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范畴:一是宏观与微观分类法,主要划分依据是创新层次与范围。有代表性的宏观分类法是英国科学政策研究机构的技术创新产出/应用分类法;微观分类

44、法主要有厄特巴克等人的过程创新与产品创新分类法等。二是创新客体与主体分类法,主要划分依据是创新活动的技术变动强度与对象;主要有弗里曼的客体分类法和帕维特的主体分类法。技术创新还可以按技术开发型和市场开发型进行分类,这里不一一讨论。下面仅简要介绍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这两种分类。1.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根本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它常常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2.产品创新和过

45、程(工艺)创新根据技术创新中创新对象的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可分成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和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产品用途及其应,用原理有显著变化者可称为重大产品创新。重大的产品创新往往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相联系,比如集成电路技术的突破带来了众多电子产品的换代,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电子产品市场整体格局改变等。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作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我们不能轻视渐进或改进式的创新,正是这类创新,不断地吸引大量的顾客,为企业产品开辟了广阔

46、的市场前景。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过程(工艺)创新同样也有重大和渐进之分。技术创新的经济意义往往取决于它的应用范围和对需求的满足,而不完全取决于是产品创新还是过程(工艺)创新。六、 管理创新由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将会不断地出现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需求推动了企业的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成功实施可以使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功效得以更好地发挥。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

47、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性的、局部性的管理。管理创新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家阶层的形成,等等。企业的管理创新有五个重点。1.构建共同愿景企业的共同愿景是指企业所有员工共同的愿望和共享的景象。这种景象是企业中所有成员所共同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能够激发所有成员为组织的这一愿景而奉献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它能够创造巨大的凝聚力。企业的共同愿景包含企业的发展蓝图、价值观、使命和组织目标。构建企业共同愿景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培养组织成员的共同语言,进行团队学习、深度会谈以及

48、实现自我超越等。2.把握产业先机现代企业若想在市场上获胜,那么首先是选择那些能够为企业提供长期盈利可能的产业,然后才是在市场上、在企业资源的整合上如何努力的问题。现代企业应该努力在把握人,类基本需求欲望的条件下创造人类未来的需求,由自己来开创一个新兴产业从而在产业演化更替中获得领先。3.开展资产运作资产运作是指运作资产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资产不同于资本的概念。资产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活动所形成的、现在拥有或掌握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在未来能够产生效益的经济资源或财产。企业的资产在运作的过程中能更快地得到增值,从而使得资产的配置效率更高。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战略目标的变动、企业所处环境

49、的变动等都要求企业的资产作相应的运作。4.再造工作流程美国管理学家哈默认为流程再造是:根本性地重新思考,彻底地更新作业流程,以便在衡量当前关键的要素表现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显著(戏剧性)的改善。这一定义中包含了四个关键词: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流程再造的概念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包括政府部门。5.回归人本管理人本管理作为管理创新的重点之一,一方面是因为人力资本将在企业众多资本要素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本身的发展将呈现很大的空间与需求,也就是说人们将对自己本身的发展更加重视了。人本管理概念是建立在对人的基本假设之上的,实际上就是把人看做是一个追求自我实现

50、、能够自我管理的社会人。人本管理是指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和工作任务,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共同理想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显然,回归人本管理有助于人力资源能量的释放,是企业创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七、 设备的选择与使用1.设备的选择设备的选择,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对于新建企业的设备配套,老企业新设备的购置和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以及关键技术装备的引进,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选择设备的目的在于为生产过程选择最佳技术装备。因此,设备选择的基本原则是要综合考虑企业近、远期发展规划,采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设备。也就是说,设备选择必须全面

51、考虑技术和经济的要求,是一项集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这里涉及若干个基本概念。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是选择和评价设备的重要经济指标。对于企业而言,在选购设备时,不能只考虑设备的价格,还要考虑使用期间的各种费用支出,即应从设备寿命周期的全部支出来评价和作出选择。必须指出,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只是评价设备经济性的一个方面,设备的选择还需要对设备的费用效率与综合效率进行计算和评价。所谓的设备费用效率是通过设备的系统效率与其寿命周期费用对比来评价设备的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费用效率是设备单位寿命周期费用支出所取得的生产效果。设备的选择是追求在设备寿命周期内达到费用效率最高,而不是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系统效

52、率用来表示设备运行时的一系列因素效果的反映,这些因素包括生产性、可靠性、维修性、节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成套性以及灵活性。其中,生产性、节能性一般用数量表示;而维修性、可靠性等难以用数量表示,只能作定性分析。定性分析需按每个因素的情况给不同设备评分,综合得分最多的设备为最佳设备。设备选择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收集和综合市场信息,包括设备的各类技术参数、价格、供应商背景等;其次,制定采购方案,并选择供应商;最后,谈判和确定供应商,并考虑其配套性、维修条件、运输与安装条件以及相关法规等。2.设备的合理使用,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可以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程度,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效率,

53、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生产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设备的使用,一般指设备进厂后直到报废(或调出)为止的整个使用情况。设备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人一机工程”。其中,人是主导因素,但任何一个操作运行的行为都受到设备技术性能的制约,操作、维护人员的行为必须规范化。所以,在设备使用和维护阶段,要求操作人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管理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设备的运行使用制度,才能保证设备系统正常地运行,维持企业各项活动的协调性。合理地使用设备,企业要做好五件事情,而设备操作人员要达到“四项要求”,遵守“五项纪律”。企业应做好的五项事情:充分发挥操作人员的智慧和积极性。设备是由人操作和使用的

54、,充分的岗位教育培训和积极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很关键的。合理地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以适应企业生产活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需要。有效的人机配备,并确保生产安全。建立和健全设备的操作、安全技术、岗位责任等规章制度和程序。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使用期限,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根据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要求,安装必要的防锈、防潮、防尘、防震装置,配备必要的测量、保险用的仪器装备等。设备操作人员要做到“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和安全。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的“五项纪律”: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清洁,按时加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

55、工具附件,不得遗失;发现故障,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检查。八、 设备的维护与修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物质磨损,设备的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必然会下降;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设备的维修工作是减少和补偿物质磨损,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设备维护是指消除在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不正常技术状况(零件的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等)的作业。加强设备维护,可以防止设备过早磨损,消除设备隐患,减少或消灭事故,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正常或不正常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更换已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性能得到恢复。为了减少故障停

56、机带来的损失,必须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在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中,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正确处理好设备维修中维护保养与修理的关系、维修与生产的关系、群众维修与专业维修的关系。1.设备的磨损规律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均会发生磨损,从而降低设备价值。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可使设备完全丧失使用价值。设备磨损的形态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发生的实体磨损或损失,称为有形磨损或物质磨损。引起有形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的使用。运转中设备的零部件会发生摩擦、振动和疲劳等现象,导致设备的实体产生磨损,即第一种有形磨损。通常表现为:设备零部件的原始尺寸甚至形状改变;公差配合性质改变使精度降低;零部

57、件损坏等。自然力的作用是造成有形磨损的又一个原因,称为第二种有形磨损,与生产过程的使用无关。设备闲置或封存也同样产生有形磨损,这是由于设备生锈、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时间长了会自然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除有形磨损外还存在无形磨损。无形磨损也称为经济磨损或精神磨损;是由非使用和非自然力作用引起的机器设备价值的损失,在实物形态上看不出来。造成无形磨损的原因,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设备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减少而使原设备相应贬值;二是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性能更加完善、生产效率更高的设备,使原设备的价值相对降低。显然,这两种情况下,原设备的价值已不取决于其

58、最初的生产耗费,而是取决于其再生产的耗费。设备在有效使用期内同时遭受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作用。倘若能使设备的有形磨损期和无形磨损期接近,当设备需要大修时正好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新设备,这时便无须进行旧设备的大修理,而用新设备更换同时遭受两种磨损的旧设备;如果有形磨损期早于无形磨损期,则需对旧设备进行大修;如果无形磨损期早于有形磨损期,是继续使用原设备还是更换未折旧完的旧设备取决于其经济性。2.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这也是搞好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环节是设备的润滑与防腐,形式有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等。从企业的某个部门、车间来说,设备维护工作的好坏主要

59、反映在经济效益指标上。因此,维修效益和设备综合效益这两个反映设备维护经济效益的指标尤为重要。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还要有一套科学的维护保养规程并组织实施。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应按每台设备分别制定,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构造简图和主要技术规程;设备的润滑部位、油质标准和润滑规程;.主要运行部位的调整和运行参数,如温度、速度、各部位间隙等;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3.设备检查设备检查是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设备状态监测维修的有效手段。进行设备检查,就是对设备的精度、性能及磨损情况等进行检查,了解设备运行的技术状态,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防止突发故障和事故。设备检查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设

60、备检查按检查周期分为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按技术特征分为性能检查和精度检查;按检查方法分为停机检查和不停机检查;按检查手段分为利用人的感官结合简单工具、仪表检查和运用诊断仪器检查。检查的形式有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等。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设备构成、技术性能及质量状况,结合生产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各种设备的T值标准,作为评定设备综合精度的尺度。随着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的普遍应用,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对设备进行动态检查,更为及时地对设备故障作出预报,并对设备修理作出科学安排,可以减少突发故障和停机损失。4.设备修理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是“防”与“治”的关系。设备维护搞不好,就会使设备的零部件加速磨损或遭

61、受意外的损坏,增加修理工作量。只有做好经常的维护与检查工作,才能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把设备事故消灭在发生前。但是,维护不能消除设备的磨损,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及时修理。如果只维护不修理,就不能恢复设备应有的性能,甚至会使设备的小毛病变成大事故,使设备过早报废。设备修理指修复由于正常或不正常的原因而引起的设备损坏,通过修理和更换已经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性能得到恢复。设备修理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大修理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全面修理,要求把设备全部拆卸分解,更换或修复主要大型零件及所有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并重新喷漆,恢复原有精度,达到出厂标准。大修完毕要进行验收。中修理要更换与修复设备的

62、主要零件以及数量较多的其他磨损零件,并校正设备的基准,以恢复和达到规定的精度、功率和其他的技术要求,并保证使用到下一次中修理。小修理是对设备进行的局部修理,通常只更换和修复少量磨损的零件,调整设备的机构,清洁、换油及解决部分渗漏和缺陷,以保证设备能运转到下次小修理。因为设备小修理的工作量较小,故一般利用生产间歇时间并在设备所在地点进行。小修和中修也称,经常修理,其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大修费用以折旧形式摊人产品成本,并由大修理折旧基金支付。九、 整理企业开展整理的目的,是为了腾出空间和充分利用空间,同时防止误用无关的物品。在进行整理前,首先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整理以及如何整理;二是规

63、定定期进行整理的日期和规则。整理前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是进行全面检查,对物品进行盘点,并做好相应记录。首先需要全面检查工作场所;尤其是制造现场、仓库等物品不能堆积较多的场所。还需要检查不容易看到的地方,例如设备的内部、角落、柜子的顶部和下部、较少使用的通道等。开展整理活动主要是依据标准对物品进行“需要”与“不需要”的划分,确定需要的物品及其数量,并对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处理。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按种类分、按性能分、按数量分、按使用的频率分、按价值分等。但是,最重要的是按使用的频率来分类,可结合使用ABC分析法,即以使用频率的高低来区分,高的为A,依次为B和C,将使用频率高的物品放置在作业人员附近的地

64、方,将使用频率不高的物品进行集中管理。在日常整理时要注意:不多买多余的材料;不生产多余的产品;不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不污染作业场所和物品;不保留作业后残留的物品;不制作多余的备份材料和资料;不在现场放置私人物品。十、 整顿企业开展整顿的目的是使保留在工作场所的物品的摆放位置一目了然,保证在作业时易于取用和放回物品。整顿的第一步是对现场的每件物品都提出“某件物品为什么会在那里”的疑问,可以借助5W1H的方法,即明确是什么物品,在哪里,什么时间,是谁在使用或保管,情况如何等。其次,需要决定物品合理的放置位置,也称为定置管理。在定置管理这一环节,要求运用作业研究、工艺分析、动作分析、环境因素分析等基本技术,进行现场诊断,然后进行定置管理设计。作业研究是通过对操作者和班组作业的分析,人和机械的配置分析,研究作业者的工作效率,去掉作业中不合理因素,清除人和物品结合的不紧密状态,消除生产、工作现场的无秩序状态。工艺分析是按物品的加工处理过程,分成加工、搬运、检查、停滞、储存五个环节;同时分析工序的加工条件、经过时间、移动距离,从而确定合理的工艺路线、运输路线。动作分析是研究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