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4723966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填空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7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8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11在古代神话中,仓颉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13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孟子16庄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1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七发。22诗到了_汉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

2、主要形式。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纪传体。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张衡。29乐府诗集是由 郭茂倩 所编。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张守节。35国语的性质是国别史。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寓言、重言、卮言。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刘向编辑成书的。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主要是王逸的楚辞章句40.史记集解的作者是 裴骃。43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先秦著作是_春秋_。45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采诗、删诗之说。46诗经中颂扬周始祖后稷的诗歌是_大雅生民。47周礼春官把风、赋、比、兴、雅、颂合称为六诗。48_国语被后人称为“春秋外传”。51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主客

3、问答_的形式。52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属于汉赋中的 抒情小赋 类型。53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成一家之言。”54.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本纪、世家_和列传中。55游记、碑文等体裁肇兴于_东汉_时期。56乐府_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57.盘古神话属于神话类型中的_创世神话_。59.一般认为,诗经中的风、雅、颂是以_音乐类型_为划分标准的。60.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_赋诗言志_。61.卫风氓/邶风谷风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62.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_小雅采薇_。63.“春秋三传”

4、是指公羊传、穀梁传和_左传_。64.战国纵横家的言行集中载录在刘向所编的_战国策_一书中。65.早期诸子散文的文体形态为_语录_体和格言体。6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句话出自_论语_。67.“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语出自_孟子_。68._湘君_和湘夫人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69._橘颂_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70._九辩_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悲秋”主题。71.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_过秦论_。72.“疾虚妄”是王充名作_论衡_的基本精神。73.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主客问答_的形式。74.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_本纪_、世家和列传中。7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

5、在先秦称作“诗”或“诗三百”至汉代才奉为经典,称作诗经。76.诗经中的“二南”指周南、召南。77诗经中的“二雅”指大雅、小雅。78诗经中的“三颂”是指周颂、商颂、鲁颂。79韩非子、五蠹中的“五蠹”是指学者,言谈者,工商,患御者、带剑者、五种人。80.论语侍坐章中的“四子”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个人。81烛之武是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篇中的人物。85.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86.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87.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

6、古今之变_,成一家之言”。88.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8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90第一篇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91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92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战国策。9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中的邵公谏弭谤篇。95“缘木求鱼”出自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章篇。96“锲而不舍”出自荀子中的劝学篇。97“夙兴夜寐”、“信誓旦旦”出自诗经中的氓篇。98逍遥游篇是庄子的代表作。9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离骚的名句。二、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

7、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2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3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8、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4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5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6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

9、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7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12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的合称。17楚辞: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二是指战国以及汉人用这种新诗体写出的作品;三是指汉人把上述作品编辑在一起而成的一部作品集。代表作家有屈原和宋玉等。离骚、九歌、九章、九辩等是代表作。18风骚:诗经与楚辞的并称,是取诗经中的重要作品“国风”和楚辞中的重要作品离骚,简括

10、而称为“风骚”。“国风”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和发端之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和发端之作。这两部作品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两个优秀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是后人学习的范本。19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20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

11、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21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23、七体:七体形成于枚乘的骚体赋七发。七发就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本体。这种结构引起了后代的诸多模仿,文选遂将这些著作单列

12、,命名为“七体”。24、枚马:西汉时期大赋代表作家枚乘与司马相如的合称。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25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26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33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34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

13、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35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38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

14、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三、简答题答案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2分)。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2分)。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2分)。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2分)。2简述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在思想方面:(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在艺术方面:(3)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2分)。(4)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

15、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2分)。(5)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2分)。3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一是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2分)。二是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2分)。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2分)。四是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 4简述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古代神话为后代作家、诗

16、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形象(2分);(2)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夸夫、刑天等形象,表现出了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对光明的追求和乐观的信念,对后代文学家理想和信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结合例子。(2分)(3)古代神话中的浪漫幻想启发后代作家的思维,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和表现范围.5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3分);(2)重章叠唱(2分);(3)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3分);(4)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富于变化(2分)。7氓中弃妇形象分析(1)勤劳,任劳任怨,未弃前弃妇渴望爱情,忠于婚姻(2分);(2)被弃后,没有苦苦哀求,而是果断决绝,显示性格刚强的一

17、面(2分)。(3)诗中弃妇严厉地谴责男子的负心,对男子的虐待予以斥责,表现出对不公平的婚姻制度的反抗(1分)。10简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1)长于说辞。其文多为策士游说之辞,善于权衡利弊,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身份地位,揣摩其不同个性心理,说谏有异,风格多变。(2分)(2)是善于写人。它所写人物涉及面超过先秦任何史籍。其表现的人物以谋臣策士为主,人物刻划大都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符合人物的生活经历(3分)。(3)是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文中熟练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铺陈、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其文辞彩绚烂,感情充沛,富于气势。(3分)(4)战国策中的寓言,亦丰富多彩,或为动物寓言,或为社

18、会寓言,或为历史寓言,生动形象,言短意长,文学性极强。(2分)11简述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11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分):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3分)。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3分)。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3分)。12简述先秦诸子的特点1、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2分)。2、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2分)。3、文体发展

19、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2分)。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2分)。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2分)。13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13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对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等性格形象的塑造上。其塑造绝大部分并非有意,真实反映了说话人原始的性格和风貌。如孔子的思想深沉、举止端方、平易温和及愤怒状、狼狈态。也有少数篇章是经过作者的加工来表现人物性格形象,如侍坐(4分)。其次,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地语言风格

20、。有不少警句成为后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等(4分)。另外论语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2分)。14简论孟子的文学价值14孟子的文学价值,(1)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2分)。(2)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3)孟子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15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3分)。(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

21、发性(3分)。(3)风格沉着深厚,语言朴素简洁而词彩缤纷,句法整练而富于气势(2分)。要求能结合例子来答。(2分)17简述过秦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17过秦论是贾谊论说散文中最著名、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分上、中、下三篇(2分),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灭亡之因在于不行仁义(2分)。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使用铺陈描写和对照手法,将秦自孝公以来的逐渐强大过程,特别是秦始皇时的显赫声势作了极力铺张和渲染,然后笔锋陡转,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力量之小,而响应者之多,终于推翻秦朝(4分)。文中又多设伏笔和照应,多用排比、对偶和比喻,逻辑严密,结构严谨,雄辩滔滔,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文辞富丽,

22、既有纵横家的余风,又有汉代散文句式趋向骈偶的文辞之美的新特点(2分)。20简述汉大赋的特点(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2分)(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2分)(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2分)(4)主旨则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2分)(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主客彼此夸耀)、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2分)2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汉乐府民

23、歌虽也有一些抒情诗颇具时代特征,但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还是大量的叙事诗。这些诗或描写一个场面,或叙述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最成熟的作品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两诗都注意以人物关系构建叙事情节,以人物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注意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4分)。(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东门行中妻子与丈夫的对话,上山采蘼芜中弃妇与故夫的答对,陌上桑中“罗敷前致辞”的从容、无畏,孔雀东南飞中焦母捶床大怒、刘母拊掌而悲等都是其例(2分)。(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如白头吟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比喻女子的爱情纯洁;陌上桑以铺陈手法,表

24、现罗敷的美丽等(2分)。(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2分)。2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其创作大都有感而发,不虚情,不矫饰,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自然而然,由此铸就了其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3分)(2)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其抒情的方法灵活多变,或用比兴手法,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或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总是自然高超,曲尽其妙(3分)。(3)古诗十九首每首语言都浅近自然,务求平淡,如话家常,而又意蕴丰厚,耐人寻味(2分)。要求能结合例子来答。(2分)25简析氓中女主人公三次涉淇水的作用(1)淇水是

25、弃妇命运的线索和见证(2分);(2)第一次涉淇水,是恋爱时期,女主人公对爱情忠贞并充满期望(2分);第二次涉淇水,则是婚后遭到虐待,女主人公开始对婚姻生活感到失望(2分);第三次涉淇水,则是女主人公被丈夫抛弃,女主人与丈夫断绝关系(2分)。(3)女主人公的命运的三次变化,通过三涉淇水来表现,艺术构思是十分紧凑的(2分)。26简析氓中女主人公形象(1)忠于爱情,渴望拥有美满的婚姻和家庭。如作品中“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不见复关,涕泣涟涟”等(3分);(2)勤劳善良,任劳任怨,愿意以自己的付出来维持家庭。如作品中讲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等都是言此

26、(3分)。(3)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敢于反抗,没有哀求,体现了坚强的一面。对男子的负心,她予以谴责,“言既遂也,至于暴矣”;自己被休弃回家,说出了“亦已焉哉”,果断决绝(4分)。27左传以战争描写见长,试举例分析其特色(1)战争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代的重要政治内容,富有特色的战争描写则是是充分体现了左传将历史事件故事化的写作技巧(3分);(2)左传不是孤立地描写战争,而是带着“宏大叙事”的政治眼光,往往详细描述战争的起因、各方的内政外交动态、战前部署、决战主角的心态与个性等等,立体而深入地呈现战争的错综复杂的状态(3分);(3)生动简洁地描绘战场的局势和场面,巧妙穿插战斗细节,富于现场感,或磅

27、礴震撼,或曲折跌宕,或血腥残酷,或诙谐幽默,皆如亲临(2分)。28项羽本纪,简要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28(1)胸怀大志,但又浮躁。他学书不成,学剑也不肯学到底,表示要学万人敌,他见到威焰赫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极为藐视地说:“彼可取而代之。”(1分)(2)当机立断,英勇果敢。杀死宋义,率领渡河救赵,和秦军展开殊死决战,终于大破秦军,挽救了危局(1分)。(3)宁折不弯的英雄本色。东城之战,项羽以二十八骑冲入汉军重围,仍然所向披靡(1分)。(4)刚直厚道,缺乏远见。鸿门晏上放走刘邦,他感到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则拔剑自刎,不准备东山再起。他缺乏政治远见和谋略,不善于把握历史的动向和机遇(1分)。(5

28、)豪爽憨厚,同时也粗疏寡谋;在关键时刻,他一方面优柔寡断,轻信别人;另一方面又刚愎自用,不听忠臣范增的劝告;他自恃强大,低估了对手,同时又高傲自负,在失败之际,他仍不知悔悟,反而怨天尤人,这些缺点使他成为一个悲剧人物(1分)。29简述陌上丧“罗敷夸夫”一段的作用(1)罗敷没有夫,夸夫是罗敷拒绝太守的借口(1分);(2)作为采桑女,罗敷单靠拒绝是无法回绝太守的,必须智取(1分)。(3)罗敷所夸之夫越完美,就越能够衬托太守的丑陋,通过打击太守的自尊心,达到拒绝的目的(1分)。(4)“罗敷夸夫”一节重在突出罗敷有过人的智慧,写罗敷的内在美,写出她美的关键在于“神”,升华了前文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达到形

29、神兼备的艺术效果(2分)。四、论述题参考答案1举例谈谈诗经的思想内容。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2)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

30、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3)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4)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5)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6)周民族的史诗。大

31、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4论述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的真正到来。(2)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千百年来,在反抗强暴、伸张正义、维护祖国尊严和利益的斗争中,人们总以他为榜样,从他的为人、品格中获得鼓舞和进取的力量。(3)他的精神品格熔铸成的动人魂魄的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

32、代进步的作家。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龚自珍、鲁迅等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无不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4)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诗歌传统,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力。离骚问世以后,“风”、“骚”并称,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最高准则(2分)。(5)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在诗中起着象征、寄寓的作用。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水平,为后世作家广泛继承。(6)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为五、七言诗的创制铺平了道路。他创造的楚辞体这一文学样式还直接催生了

33、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8试论史记的艺术成就。(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3)浓郁的抒情性。(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5)结构和语言。10试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1)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与反抗。(2)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战城南、十五从军征。(3)反映爱情、婚姻、家庭问题这一永恒主题,并藉之歌颂了当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情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有所思、上邪、孔雀东南飞(4)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些寓言诗,如乌生、枯鱼过河泣等,(5)汉乐府民歌中还有一篇以劳动为题材的名篇江南,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5 / 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