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天津单招语文模拟题知识点:诗歌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4723704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天津单招语文模拟题知识点: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天津单招语文模拟题知识点: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天津单招语文模拟题知识点: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16天津单招语文模拟题知识点: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天津单招语文模拟题知识点:诗歌(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天津单招语文模拟题知识点:诗歌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李峤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注:此诗是崔日用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后所做。 李峤,唐代诗人,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1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此诗所蕴含的情感。 答:_ _2颈联中哪两个字使用的最为精妙?结合全诗说明你的理由。 答:_ _答案:1.首联用“汉武帝抚恤戎臣,后将机女远嫁织皮”典故感慨过去,天意弄人,含有无奈之感;后

2、从回忆历史回到现实,以哀景衬哀情,突出诗人内心的愁苦、无奈及孤苦,讽刺了当朝统治者顾及政治利益而不顾其他的行为。2“怨”意为哀怨,笛声、歌声哀怨关山月,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说明关山难越;“消”为消失、消散的意思,妆容被尘埃渐渐抹去,突出路途的遥远与艰辛。 二、(2015吉林省实验中学第六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34题。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宿渔家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3. 晁端友的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答:_ _4. 两首诗同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

3、同?请简要分析。答:_ _解析:3.抓住关键词“残日”“青灯”“卧听”推知本诗以时间为线索写的。4把握诗歌情感,需要抓住主要意象,“寒林残日”点出冷清的气氛;表示动作的词从“假寐”到“卧听”,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纷乱惆怅之情。答案:3.以时间为线索写的。全诗由黄昏写到夜晚再写到深夜。首句写到“残日”表示太阳将落,是黄昏时分;第二句描绘了油灯忽闪忽明的场景,点明了时间是夜晚;三四句写夜雨愔愔,诗人不能入眠而听到马嚼着残余草料的声音,点明时间是半夜。4晁诗表现了诗人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单寂寞、前路茫然(纷乱惆怅)之情。 “寒林残日”,乌鸦归巢,明灭的油灯营造了冷清的气氛,体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从“

4、假寐”到“卧听”的动作转换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前路茫然,纷乱惆怅之情。郭诗表现了诗人旅途中住宿在渔家所感受到的温暖、愉悦之情。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景,让诗人在渔家感受到了温暖、愉悦。三、(201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登彭城楼南宋吕定项王台上白云秋,亚父坟前草木稠。山色不随人事改,水声长近戍城流。空余月夜龙神庙,无复春风燕子楼。楚汉兴亡俱土壤,不须怀古重夷犹。注:项王台:即戏马台。燕子楼:唐朝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愔旧第中的一栋楼台,为爱妾关盼盼所居,张愔死后,她念旧爱而不嫁,居此楼十余年。夷犹:犹豫不决。5

5、. 诗歌首联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 _6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阐述。答:_ _答案:5.以乐景写哀情,奠定了全诗惆怅、悲凉的情感基调。引出下文对历史兴亡的思索和感慨。诗人在彭城楼上一眼望去,看到戏马台上白云悠悠,亚父坟上草木丰茂,不禁想起了往事,心生惆怅、悲凉。6尾联从表现内容上看,诗人对历史的兴亡更替似乎是漠不关心,“无须追怀”,空发感慨。而实际上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感慨,既感慨楚汉兴亡,又宛曲地表达了对南宋朝廷日渐衰微的忧心。四、(2015河北省唐山市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发宜兴曾畿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

6、头船。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观山观水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注:曾畿,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曾因触忤秦桧去职。作此诗时,岳飞被秦桧谋害,抗金形势急转直下。阳羡,即宜兴。张公、善权,都是宜兴境内的游览胜迹。7诗的前两联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 _8第三联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 _答案:7.描写了一个年届迟暮、漂泊无定、生活清贫的诗人形象。“老境垂垂六十年”,交代诗人已经进入垂老之年。“客留”点明漂泊的身世。“无一钱”可以看出诗人囊空如洗。8诗人以寄情山水来消解对现实的无奈。表面上看,诗人陶醉于山水风光之中,非常

7、悠闲,但实际上,“风雨”暗指国家的动荡局势,又透露出诗人对混乱时局的忧虑和无奈。五、(2015辽宁师大附中考前精品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9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答:_ _10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答:_ _答案:9.感慨的对象和内容不一致。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

8、王沉溺个人情感置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10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六、(2015宁夏银川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登原州城注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注: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1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

9、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 _1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 _答案:11. 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手法: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2“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七、(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高考仿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314题。送客归京唐白居易水

10、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东城送客马上宋贺铸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渔童解唱沧浪曲,应笑尘埃马上郎。注:九衢(q):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13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_ _14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 _答案:13.本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有

11、”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答满两种手法满分,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4白诗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对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许之情。贺诗表达了自己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却被束缚不可解、欲归隐田园而不得的无奈苦恼。八、(2015山东菏泽市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1516题。秋月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5“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 _解析:由“白云红叶”可知手法有借景抒情,“白云”

12、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白云红叶两悠悠”实写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又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诗人的心境如白云红叶般悠闲清静,这又是虚写。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从实景角度看,写了夜晚看到的云之洁白和枫叶之红艳;从虚的角度看,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白云”的浮游和“红叶”的飘逸,借助景物,表现了诗人悠闲清静的心境。16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答:_ _解析: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

13、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答案:同意。前两句写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澄碧的天空倒映于水中,两者澄鲜一色,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受到山之碧。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而生的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全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所有景物和感受都是受到月光的笼罩,而全诗不着一月字,“尽得风流”。(如果答“不同意”,理由充分即可。)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8 / 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