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解析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4694397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1.6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边塞战争诗解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边塞战争诗解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边塞战争诗解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边塞战争诗解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战争诗解析PPT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早春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 (2)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第1页/共52页边塞战争诗四首边塞战争诗四首第2页/共52页第3页/共52页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第4页/共52页唐代边塞诗:第5页/共52页第6页/共52页作者: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

2、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对手”“诗家夫子”之称。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第7页/共52页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环境时序士卒风物景物悲凉伤感的画面第8页/共52页 作者在这幅画面中点明了青海烽火城西的眺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

3、于役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第9页/共52页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思亲之情?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第10页/共52页理解曲笔的表达技巧:理解曲笔的表达技巧: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作者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征

4、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力量。第11页/共52页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以音乐入诗,更能表达深情。第12页/共52页 一第13页/共52页从军行 王昌龄【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比较阅读:其一与其四在

5、抒情上各有何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第14页/共52页抒情:抒情:“其一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环境与心理描写: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其四”侧重写边塞环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

6、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第15页/共52页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 王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陈陶“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第16页/共52页1 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题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 岑参岑参【其五】【其五】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

7、遍哭声。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其六】【其六】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1)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分)(2)简要分析)简要分析“万箭千刀一夜杀万箭千刀一夜杀”一句诗中一句诗中数数字体现的意义。(字体现的意义。(6分)分) 第17页/共52页 答案:(1)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

8、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的激烈,含蓄、内敛。 (2)“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万箭千刀”互文见义,写杀戮的激烈状态,“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第18页/共52页第19页/共52页作者: 高适,字达夫,郡望为渤海蓓县。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德元年(76

9、3)任西川节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 渤 海 县 侯 。 后 人 编 有高常侍集。第20页/共52页 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策马自策马自沙漠沙漠,长驱登长驱登塞垣塞垣。边城边城何何萧条萧条,白日黄云昏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淡无光的景象。第21页/共52页 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

10、将已承恩。 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陈吗? ?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第22页/共52页每愁已承恩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诗人忧心之重,一腔忧愤尽抒笔端。 暗示讽刺:玄宗偏听偏信。第23页/共

11、52页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第24页/共52页边塞诗主题二:对将帅腐败无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杜甫第25页/共52页第26页/共52页第27页/共52页作者简介 岑参,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载,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

12、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全唐诗编诗四卷。 第28页/共52页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

13、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中,如同被煎煮一样。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第29页/共52页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阴山胡儿语表明所说为真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沙砾燃云、浪波煎月沙砾燃云、浪波煎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边赤坂通单于。第30页/共52页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常用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比喻: 化平淡为

14、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夸张: 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第31页/共52页”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 此句用了联想和比喻,想象是地下的此句用了联想和比喻,想象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都成了一个奇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都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只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大无比的炉子。只烘烤西方这一个天地呢。表达表达”热海热海“之之”热热“。第32页/共52页一醉夕阳落送别时间之长柏台御史台霜威秋霜肃杀执法如山比喻热海炎气为之薄敬重友人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

15、样的感情。 运用了反衬烘托的手法,朋友为官公正,使热海的炎威都为之消减,用热海的“炎热”反衬朋友的“霜威”,赞美了朋友的为官品行。第33页/共52页本诗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友人崔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第34页/共52页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王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

16、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岑参第35页/共52页岑参的诗笔力雄健而富有英雄气概。他以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边塞的各种生活情景,常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辽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成就。第36页/共52页第37页/共52页作者简介 李益(748827),唐代诗人。字君虞,中晚唐的重要诗人。陇西

17、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后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他善于从乐府民歌里吸取其生动活泼的精神,用凝练精美的语言,塑造出鲜明无比的形象第38页/共52页伏波愿宁死卫边,马革裹尸而还。定远侯晚年处边地而思归。晋人与姜戎败秦,使其只轮无返。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四句中句句用典,凝练形象,准确生动。第39页/共52页伏波裹尸还惟愿生入关何须反问不希望活着回家宁愿战死沙场,保家卫国第40页/共52页只轮比喻敌人海窟借代沙漠中的敌营莫遣用典:杀敌要彻底一箭比喻唐朝军队射天山比喻定天山

18、用典:应有队伍留守要塞仍留第41页/共52页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改变典故原意,反用却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典故的正反运用。 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丝毫未改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丝毫未改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远侯班超事,则是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表明自己远侯班超事,则是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表明自己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翻进了一层;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翻进了一层;第三句用晋与姜戎合力败秦典故;第

19、四句用薛仁贵第三句用晋与姜戎合力败秦典故;第四句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三箭定天山”典故,是正典故,是正用典故,但又有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上了用典故,但又有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上了“莫遣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四句中,诗人将原典故中态度;第四句中,诗人将原典故中“三箭三箭”改为改为“一箭一箭”,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故原意。故原意。 第42页/共52页技法探究:用典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收到了语言简练、

20、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安定边疆的心愿。安定边疆的心愿。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主题思想第43页/共52页(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

21、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44页/共52页分析下列诗歌中借典抒情的手法。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用典故抒情 。第45页/共52页这首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的余韵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意气飞扬“不坠盛唐风格”此诗句句用典,语言凝练,准确生动直抒胸臆第46页/共52页知识点:边塞诗主题四:对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黄沙百战

22、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问侠骨香。” 王维“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处城。 ” 杜甫第47页/共52页边塞诗的发展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第48页/共52页中晚唐: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宋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第49页/共52页边塞诗的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第50页/共52页第51页/共5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2页/共52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