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极限标准PPT课件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94688835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7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讲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极限标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讲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极限标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讲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极限标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讲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极限标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极限标准PPT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11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发展历史回顾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1978)-交通部公路局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86)-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交通部公路路面设计规范(1966)-交通部路面设计规范(草案)(1958)-交通部公路总局第1页/共49页2 21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发展历史回顾 58版路面设计规范(草案)l设计理论: :单圆均布荷载作用下弹性半空间理论解l设计指标: :相对弯沉l设计标准: :设计模量 综合模量E Ee eDlk k Kp2EkTP 第2页/共49页3 31

2、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发展历史回顾 66 66版公路路面设计规范l设计理论、设计指标和设计标准均未变化;l调整了 值和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k rlgN0.650.5K 第3页/共49页4 41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发展历史回顾 7878版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l设计理论: :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双层弹性体系理论l设计指标: :双轮轮隙中心路表容许弯沉l设计标准: :实际弯沉12 . 0R37. 1ANl rslFEpl 002 38. 000s2Ea plFsA1为路面类型系数用弯沉作设计指标,提出了容许弯沉的概念用弯沉作设计指标,提出了容许弯沉的概念第4页/共49页5 51 我国沥青路面

3、结构设计方法发展历史回顾 78 78版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 轴载换算方法疲劳等效原则l多层体系换算为双层体系的方法弯沉等效l提出了公路自然区划l初步建立了我国柔性路面设计体系第5页/共49页 路表弯沉路表弯沉-路面结构设计的第一个指标路面结构设计的第一个指标 定义:定义:路面结构受到荷载作用时产生的路表路面结构受到荷载作用时产生的路表凹陷量(沉陷量或称垂直位移)称弯沉。凹陷量(沉陷量或称垂直位移)称弯沉。 注意: 设计时用的是回弹弯沉,即加载时总弯沉 ,减掉卸载后的弯沉 ,称回弹弯沉 , 简称弯沉。1L回LLL21回L2L1L弯沉盆2L回L第6页/共49页允许弯沉允许弯沉L LR R allo

4、wable deformation allowable deformation) 定义:路面在使用期末的不利季节,在设计定义:路面在使用期末的不利季节,在设计标准轴载作用下,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标准轴载作用下,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称允许弯沉值称允许弯沉 L LR R 。 这是这是7272年交通部组织弯沉调查时提出来的。年交通部组织弯沉调查时提出来的。对于不同的路面结构,达到相同程度的破坏对于不同的路面结构,达到相同程度的破坏状态,所承受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状态,所承受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Ne与与相对应的回弹弯沉是不同的。相对应的回弹弯沉是不同的。第7页/共49页 路表回弹弯沉是路

5、面结构层与路基回弹变形之和,它路表回弹弯沉是路面结构层与路基回弹变形之和,它与路基顶面压应变有密切关系,且路基变形占总变形与路基顶面压应变有密切关系,且路基变形占总变形的量约的量约90%90%。 所以:所以:路表回弹弯沉指标反映了结构综合刚度。 在一次轮载作用下,弯沉越大且弯沉盆越陡深的疲劳在一次轮载作用下,弯沉越大且弯沉盆越陡深的疲劳寿命(寿命(Fatigue LifeFatigue Life)越短;)越短; 弯沉越小的且弯沉盆弯沉越小的且弯沉盆越宽缓的疲劳寿命(越宽缓的疲劳寿命(Fatigue LifeFatigue Life)越长。)越长。 弯沉值标准弯沉值标准( (容许弯沉容许弯沉)

6、)状态:状态:以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以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作用下出现纵向裂缝为临界状态,以纵向网裂为破坏出现纵向裂缝为临界状态,以纵向网裂为破坏状态状态。所以,弯沉值主要反映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所以,弯沉值主要反映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整体、包括结构层部分应力与抗力对比失衡状态的构整体、包括结构层部分应力与抗力对比失衡状态的表观特征。表观特征。 以弯沉值作为设计控制指标的一个优点是以弯沉值作为设计控制指标的一个优点是便于直接量便于直接量测测。因此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较长时间都以路表弯。因此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较长时间都以路表弯沉作为设计控制指标。沉作为设计控制指标。第8页/共49页 我国的

7、弯沉测试(deflection testing)采用Bzz-100标准轴载,使用按前进卸荷法则定。贝克曼梁弯沉仪第9页/共49页落锤式弯沉仪(FWD) 落锤式弯沉仪测弯沉示意图第10页/共49页111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发展历史回顾 86 86版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l设计理论: :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三层弹性体系理论l设计指标: :双轮轮隙中心路表容许弯沉值l设计标准: :实际弯沉l验算指标: :容许拉应力l考虑了不同的层间接触状态l建立了多层体系换算为三层体系的方法12 . 0R1 . 1AANl R112lFEpls )NAa(Ks ,KsbTR第11页/共49页 路面疲劳开裂由下

8、而上发生、发展,它的外观特征路面疲劳开裂由下而上发生、发展,它的外观特征是先发生纵向开裂再逐步发展成纵向网裂、龟裂破是先发生纵向开裂再逐步发展成纵向网裂、龟裂破坏。坏。 沥青路面在车轮反复多次作用下,沥青面层和刚性、沥青路面在车轮反复多次作用下,沥青面层和刚性、半刚性基层的层底拉应力超过极限,形成初始裂缝半刚性基层的层底拉应力超过极限,形成初始裂缝并逐步扩展至断裂的过程,属疲劳断裂损伤。并逐步扩展至断裂的过程,属疲劳断裂损伤。 通过大量路面试验,环道试验和小梁疲劳试验后表通过大量路面试验,环道试验和小梁疲劳试验后表明,承受一次加载断裂的极限弯拉应力与受多次加明,承受一次加载断裂的极限弯拉应力与

9、受多次加载后达到同样断裂所施加的疲劳应力之间的比值与载后达到同样断裂所施加的疲劳应力之间的比值与加载的次数之间存在如下相关关系:加载的次数之间存在如下相关关系:以弯拉应力作为控制结构层疲劳开裂的验算指标第12页/共49页 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Mpa)由实验按标准方法测得;)由实验按标准方法测得; 路面结构材料的允许拉应力,即该材料能承受设计年限内加载的路面结构材料的允许拉应力,即该材料能承受设计年限内加载的疲劳弯拉应力(疲劳弯拉应力(MpaMpa);); 抗拉结构强度系数。抗拉结构强度系数。SPSRKPSRKs第13页/共49页允许拉应力与结构强度系数

10、的概念允许拉应力与结构强度系数的概念 允许拉应力允许拉应力 的概念:的概念:指路面结构在行车荷指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达到疲劳临界状态时结构层容许的最载重复作用下达到疲劳临界状态时结构层容许的最大拉应力。大拉应力。 反映结构层强度随累计当量轴次反映结构层强度随累计当量轴次NeNe作用次作用次数衰减的指标可用结构强度系数数衰减的指标可用结构强度系数KsKs来表示。来表示。 结构强度系数结构强度系数KsKs的定义式:的定义式: 沥青类面层或整体性基层材料的极限抗弯拉强度 与允许疲劳强度之比值定义为结构强度系数。RRPSSK第14页/共49页1515 86规范存在的不足l三层体系与实际路面结构

11、不符,层间滑动假设与实际状态不符、作为设计控制指标的容许弯沉不起控制作用;l原设计标准相对大量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而言明显偏低;l设计参数与设计状态相矛盾,无法进行竣工验收;l三参数补强设计经验方法与改扩建工程的实际不符;l提出弯沉综合修正系数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第15页/共49页161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发展历史回顾 9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l设计理论: :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下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l设计指标: :双轮轮隙中心路表设计弯沉值l设计标准: :实际弯沉 修正了综合弯沉修正系数l验算指标: :容许拉应力 l重新建立了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的轴载换算方法l建立以弹性层状体

12、系理论为基础的补强设计方法bsc2 . 0ed600AAANl dc121000lFEpls )NAa(Ks ,KbcSSPRaA0.36038. 00sPE00021.63 slF第16页/共49页171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发展历史回顾 2006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l设计理论、设计指标和设计标准均未变化 (基层类型系数采用插值技术取值)l调整了材料参数的取值方法和推荐值 我国已经颁布6 6部规范一直沿用了路表弯沉的设计指标,原因是该指标反映了结构综合刚度,具有可检测性。第17页/共49页 我国现行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JTG D50-200

13、62006)将)将路面竣工后第路面竣工后第1 1年的不利季节取为设计状年的不利季节取为设计状态态,根据弯沉变化规律和容许弯沉值调查结果,可,根据弯沉变化规律和容许弯沉值调查结果,可得设计弯沉得设计弯沉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为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为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 - (gradationgradation)为公路等级系数;)为公路等级系数; - - (surface coursessurface courses)为面层类型)为面层类型系数;系数; - - (base coursesbase courses)为基层类型系数。)为基层类型系数。 dlbsc0.2edAAA6

14、00NleNcAsAbA设计弯沉值的概念与得出设计弯沉定义 :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类型而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第18页/共49页 设计弯沉是路面竣工验收时应该达到的弯沉标准。根据相对弯沉变化系数 的定义,将 取值为 ,由此便可得到路面使用期内任一年的弯沉评价标准 TAoldltlTbsc2 . 0eTdtAAAA600NAll0T/Allt第19页/共49页2 我国现行设计标准的得出97设计规范的设计指标与标准的得出 路况状况分级(好、中、差)路况状况分级(好、中、差)测弯沉三类测弯沉三类布点布点确定允许弯沉的极限状态确定允许弯沉的极限状态数据温度与数

15、据温度与季节修正季节修正弯沉临界状态方程回归弯沉临界状态方程回归方程超载、方程超载、面层类型、基层类型、道路等级修正面层类型、基层类型、道路等级修正分析弯分析弯沉随年限的变化,定义弯沉相对系数(相对弯沉随年限的变化,定义弯沉相对系数(相对弯沉)沉)ATATAT=LO/LRAT=LO/LR取取LO=LDLO=LD,并取,并取 AT=1.2AT=1.2得到设计弯沉得到设计弯沉LDLD和设计状态和设计状态第20页/共49页21212 我国现行设计标准的得出97设计规范的设计指标与标准的得出 以容许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1)容许弯沉的调查92-93年不利季节实测分别调查了吉林、山东、山西、四川、

16、湖南、湖北、西藏、江西、黑龙江、天津、上海九省两市计6060多个路段两万多个测点弯沉调查。调查路段大多为使用了三年以上未经罩面,并开始出现局部结构性破坏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第21页/共49页2222 以容许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路况路况等级等级路路 面面 外外 观观 描描 述述好好I平整无裂缝或只有平均间距平整无裂缝或只有平均间距1215m以上的细横缝以上的细横缝(缝宽缝宽3.0mm以下以下)中中II基本平整,有平均间距小于基本平整,有平均间距小于1215m的较宽横缝或的较宽横缝或不规则的纵、横缝或局部出现网状裂缝。不规则的纵、横缝或局部出现网状裂缝。差差I

17、II有明显变形,横缝和纵缝联成间距有明显变形,横缝和纵缝联成间距1.52m以上的以上的块状裂缝或间距为块状裂缝或间距为1050cm的网状裂缝和龟裂。的网状裂缝和龟裂。(2)调查路段的分类第22页/共49页23 以容许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路况路况等级等级路路 面面 外外 观观 描描 述述好好I弯沉测点附近半径大于弯沉测点附近半径大于1m的范围内无任何可见的的范围内无任何可见的结构性破坏。结构性破坏。中中II测点不落在开裂部位,但在半径小于测点不落在开裂部位,但在半径小于1m的范围内的范围内有裂缝。有裂缝。差差III测点正好位于纵、横缝缝边或半径大于测点正好位于纵、横缝缝边或半径大于1m的龟

18、裂的龟裂缝中心。缝中心。(3)测点的分类第23页/共49页2424(4)极限标准的选择(极限状态设计法与极限强度设计法) 开始破损状与完全破损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为极限状态,并以此作为决定容许弯沉的依据。 以容许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纵向开裂第24页/共49页25(5)数据处理若路段只有I 类点,表明路段尚未破坏,不纳入统计;若路段只有III类点,表明路段完全破坏,不纳入统计;I类路段剔除III类点:III类路段剔除I类点: II类路段:1112 ll3332- ll3213322112nnnlnlnlnl 以容许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第25页/共49页26(6)数据修正季节修正和温度修

19、正结构类型和公路等级修正lkkl 21lkkl 43路面等级路面等级结构类型结构类型高速公路高速公路1.00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1.00一级公路一级公路1.00沥青碎石沥青碎石(上拌下贯上拌下贯)1/1.10二级公路二级公路1/1.10沥青表处沥青表处1/1.203k4k 以容许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第26页/共49页27(7)容许弯沉的回归统一换算为标准状态:不利季节,轴载100KN、路面标准温度为20、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50,77. 0650204. 0 nNleR 以容许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第27页/共49页28(8)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的验证 以

20、容许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第28页/共49页29(9)超载因素影响考虑 考虑当时我国公路上各类车辆普遍超载的现象,通过交通资料计算所得的累计标准轴次少于实际累计标准轴次,将容许弯沉曲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及公式右端乘以1.1,且将回归方程指数调整为0.2,得到: :公路等级系数, :面层结构系数 :基层类型系数b2 .0720AAANlsceR cAsAbA 以容许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第29页/共49页30(10)容许弯沉的各类修正系数cAsAbA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三、四级公路1.01.01.11.2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沥青贯

21、入、沥青上拌下贯路面沥青碎石、沥青贯入、沥青上拌下贯路面沥青表面处路面沥青表面处路面1.01.11.2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柔性基层1.01.6 以容许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第30页/共49页31 97设计规范的设计指标与标准 以设计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 (1)以容许弯沉为设计状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路面的计算弯沉值与容许弯沉值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 容许弯沉值对应路面损伤至极限状态时的弯沉值, 而计算弯沉值为路面无损伤状态时的弯沉值。对路面竣工后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无法进行检验极限强度设计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概念混淆。设计状态的概念:将竣工后第一年的不利季节近似确定为路面整体结构的最大刚度

22、状态,取作设计状态。 第31页/共49页32 97设计规范的设计指标与标准 以设计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 (2)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变化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共收集32个路段(1条高速公路、 19条一级公路和12条二级公路)历年路表弯沉值,进行弯沉变化规律的研究。为排除复杂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相对弯沉(相对弯沉系数)的概念,相对弯沉值等于某一时段实测弯沉值与竣工验收弯沉值之比。 AT=LT/L0 所有弯沉值同时换算为不利季节、温度20条件下的弯沉值。第32页/共49页 19951995年完成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研究课题,汇总了国内年完成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研究课题,汇总了国内3131段试

23、验段试验路和实体工程路和实体工程4-84-8年的跟踪观测数据,分析得到描述弯沉逐年变化规律的年的跟踪观测数据,分析得到描述弯沉逐年变化规律的函数:函数: 239.1.655T. 03Te16T. 074. 072. 0112.9T10.200.005T6 261. 0TfA(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变化规律第33页/共49页 在路面竣工后第在路面竣工后第1 1个不利季节取个不利季节取T T值为值为1 1,以,以后各年依次类推。设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后各年依次类推。设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a15a,通过上式计算各年的,通过上式计算各年的 列于表列于表2 2。TA第34页/共49页确定AT取值:

24、利用山西的西三、山东的淄州、寿光、上海的沪嘉、随州等31段试验路和生产路长期跟踪观测数据,观测时间以四六年居多,且结构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主,点绘弯沉变化规律图,并定义相对弯沉系数AT为以后各年的弯沉 与竣工后第一年的路表弯沉 的比 值 , ,计算AT随年份的变化。TL0L0LLATT第35页/共49页半刚性沥青路面路表弯沉的变化分三个阶段,半刚性沥青路面路表弯沉的变化分三个阶段,1-21-2年弯沉减小阶段,第年弯沉减小阶段,第2 2年达到最小值;年达到最小值;2-42-4年弯沉快速增大阶段,这一阶段易出现早期破坏;年弯沉快速增大阶段,这一阶段易出现早期破坏;4 4年以后进入结构疲劳破坏的稳

25、定发展阶段,直到破坏。年以后进入结构疲劳破坏的稳定发展阶段,直到破坏。第36页/共49页 A AT T反映了路面结构在运营期的弯沉变化。将实测弯沉反映了路面结构在运营期的弯沉变化。将实测弯沉ATAT曲线(各年份的均值点曲线)点汇在拟合曲线图上,曲线(各年份的均值点曲线)点汇在拟合曲线图上,由拟合由拟合ATAT曲线函数曲线函数f(T)f(T)与实测各均值点之间的曲线相与实测各均值点之间的曲线相对偏差仅对偏差仅2%2%,非常吻合。,非常吻合。 f(1)=1.0,f(2)=0.877,f(3)=0.981,f(4)=1.180,ff(1)=1.0,f(2)=0.877,f(3)=0.981,f(4)

26、=1.180,f(5)=1.274,(5)=1.274,因路龄以因路龄以4-64-6年为多,取年为多,取T=4T=4得:得:2 . 1180. 1)4()(fTfAT年年 序序012345678实测值实测值1.3401.000.8900.9601.201.260-1.2941.30回归值回归值1.3381.000.8770.9811.1801.2741.2911.2971.302相对弯沉变化系数的逐年变化表第37页/共49页 确定设计弯沉确定设计弯沉 : 因因 年年 最小,此期间路面整体最小,此期间路面整体结构处于最大刚度状态。为使设计指标与材结构处于最大刚度状态。为使设计指标与材料参数龄期取

27、值相一致,测参数时,半刚性料参数龄期取值相一致,测参数时,半刚性基层养生时间最长的设计龄期是基层养生时间最长的设计龄期是6 6个月,竣工个月,竣工通车一般在通车一般在9-109-10月初,正好接近于路面竣工月初,正好接近于路面竣工第一年第一年的不利季节的不利季节3-43-4月份,实测统计也得月份,实测统计也得到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测得的弯沉值与最到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测得的弯沉值与最大刚度状态所对应的弯沉值比较接近,因此大刚度状态所对应的弯沉值比较接近,因此将竣工后第一年的不利季节近似确定为路面将竣工后第一年的不利季节近似确定为路面整体结构的最大刚度状态,取作设计状态。整体结构的最大刚度状态,

28、取作设计状态。 21TLDL第38页/共49页 而AT获得是取自46年的路龄, 再考虑基层类型(半刚性基层取1,柔性基层取1.6) 单位为0.01mm。-这就是目前的设计标准。 2 . 1)4()(fTfATAsAcNeAANeASCRTRD.6002 . 17202 . 1LLLL2 . 02 . 00bSCDAAANeL2 .0600DL第39页/共49页40 97设计规范的设计指标与标准 以设计弯沉为指标的设计标准的提出 (4)以设计弯沉为控制指标的设计弯沉计算公式设计弯沉值: 其中, 为基层类型系数,对半刚性基层取1,对柔性基层取1.6bscedAAANl 2 . 0600bA相对弯沉

29、变化系数的逐年变化表年年 序序012345678实测值实测值1.3401.000.8900.9601.201.260-1.2941.30回归值回归值1.3381.000.8770.9811.1801.2741.2911.2971.302第40页/共49页41 97设计规范的设计指标与标准 弯沉综合修正系数:路表实测弯沉与理论计算弯沉的比值 F=Ls/LF=Ls/L理收集了七段试验路49种路面结构,根据七条试验路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理论弯沉和实测弯沉的回归,得到弯沉综合修正系数的回归方程: 土基回弹模量对设计厚度影响不大按 重新进行回归,得到:14个省市、48条公路、71种路面结构的验算表明:所提

30、出的弯沉综合修正系数是合理的。 61. 068 . 1LF cbspEdlAF 036. 0038. 063. 1 pEdlFsFEpls c121000 ).,.,(102312111 nncEEEEEEhhhf 第41页/共49页42 97设计规范的设计指标与标准 轴载换算方法97规范中设计弯沉计算与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轴载换算公式为: 式中指数按疲劳等效原则,由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得到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轴载换算公式为: 式中指数按疲劳等效原则,由半刚性基层材料疲劳方程得到35. 4121 KiiiPPnCCN8121 KiiiPPnCCN第42页/共49页43 97设计规范的

31、设计指标与标准 强度结构系数沥青面层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为: 式中指数由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得到稳定粒料类和稳定土类基层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分别为: 式中指数由21组疲劳试验和重庆环道疲劳试验结果回归得到cegsANAK22. 009. 0 cesANK11. 035. 0 cesANK11. 045. 0 第43页/共49页4444 2006年的规范现行设计指标体系的不足 1 1 设计方法与设计方法与9797年未有改变,设计计算时模量参数强调了结构年未有改变,设计计算时模量参数强调了结构层弯拉组合的不利状态。层弯拉组合的不利状态。 2 2 强调了材料设计强调了材料设计 现行规范存在的问题:现行规范存

32、在的问题:(1)(1)沥青路面结构破坏原因缺乏统一的认识。沥青路面结构破坏原因缺乏统一的认识。(2)(2)沥青混合料破坏强度理论缺乏深入认识。沥青混合料破坏强度理论缺乏深入认识。(3)(3)在现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轴载换算中尚未考虑混合料疲劳损在现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轴载换算中尚未考虑混合料疲劳损伤的非线性效应。伤的非线性效应。第44页/共49页4545现行设计指标体系的不足(4)剪切破坏是沥青路面一种主要破坏形式,但现行规范设计指标和验算指标却未加以考虑。(5)路面实际受力状态和材料试验加载模式的不一致。(6)设计规范修订的周期过长,与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不相适应。(7)综合弯沉

33、修正系数F存在明显不足。第45页/共49页-120-90-60-3003060901200.00.20.40.60.81.01.2外 缘花 纹第二 花 纹中间花 纹接 地 压力 值 (MPa)走向 轴( m m )-150-120-90-60-3003060901201500.00.20.40.60.81.01.2外 缘花 纹第二 花 纹中间花 纹接 地 压力 值 (MPa)走向 轴( m m )-200-150-100-500501001502000.00.20.40.60.81.01.21.41.61.8中间花 纹第二花 纹外 缘花 纹接 地 压力 值 (MPa)走向 轴( mm)810k

34、pa/1328kg 810kpa/2500kg 810kpa/5000kg -80-60-40-200204060800.00.20.40.60.81.01.2接 地 压 力 值 (MPa)横 向 轴( m m )-100 -80-60-40-200204060801000.00.20.40.60.81.01.2接 地 压 力 值 (MPa)横 向 轴( m m )-100 -80 -60 -40 -20020406080 1000.00.20.40.60.81.01.21.41.61.8接 地 压 力 值 (MPa)横 向 轴( m m )810kpa/1328kg 810kpa/2500kg 810kpa/5000kg 11.00-20走向花纹轮胎接地压力分布实测走向花纹轮胎接地压力分布实测各花纹条走向压力分布接地面中心点处横断面压力分布第46页/共49页几个重要概念: -路面结构性能 -路表弯沉 -允许弯沉 -相对弯沉变化系数 -设计弯沉LD RLTAL第47页/共49页 路面结构性能 定义: 路面结构抵抗外部重复荷载及环境因素作用,保持自身状况完好的程度称为路面结构性能。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是路面服务性能的基础,它与路面破损、平整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存在着内部联系。第48页/共4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9页/共49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