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75期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94661442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6.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75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75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75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75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75期(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1. 单选题在( )问题1选项A.使用“修订”命令B.使用“撤消”与“恢复”命令C.使用“定位”命令D.使用“编辑”中的“替换”命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Word应用操作。在Word 中“替换功能”可用它来批量替换文字、格式、段落标记、分页符和其他项目等。在Word文档中,出现了多处相同的错误,可一次性更正的是“替换功能”。A当“修订” 已打开时,将使用删除线标记删除部分,并使用下划线标记添加项。B“撤消”按钮,可撤消上一步操作,继续单击该按钮,可撤消多步操作,直到无路可退。“恢复”恢复上一步操作。C“定位”命令可以快速定

2、位至想要定位的页码。故ABC当排除,本题当选D。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2. 单选题古代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问题1选项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C.社会人口构成D.民族文化传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和最终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

3、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题干中,古代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因此,本题选A。3. 问答题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意义。【答案】(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通过教学可以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能够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向预期的方向发展。(3)教学是学校

4、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教学则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4. 单选题冯老师批改作业时常抱怨:“讲了多少遍,可还是答不上!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这说明冯老师(问题1选项A.具有教学评价能力B.缺乏教学组织能力C.具有教学研究意识D.缺乏教学反思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应当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在教师行为方面对待自我强调反思。题干中冯老师讲了多遍的题目,学生还是不会做,冯老师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是否适合所有学生,反而一味埋怨是学生没有掌握和运用知识。是缺乏教学反思能力的

5、表现。故本题当选D。题干中没有涉及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及教学研究,故ABC排除。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5. 单选题张某大学毕业后,作为志愿者到农村地区学校任教两年,随后张某又应聘到一所公立学校,连续工作六年。根据教育法,张某的工龄应为( )。问题1选项A.10B.8C.7D.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中的义务教育法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题干中张某在校任教

6、两年后连续工作六年因此工龄为8年。本题当选B。6. 论述题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实例,阐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意义。【答案】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认识的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使其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和统计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使其提升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数据分析涉及生活各方面,学生在获取有价值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时,能增强基于数据表

7、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通过数据认识事物的思维品质,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数据分析是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数学技术,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也是“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主要数学方法。从学生时代培养起来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7. 单选题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操作多媒体,以展示课前准备的精美课件,从教师观的角度看李老师的教学行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B.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C.忽视了课堂效果的提升D.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答案】A【

8、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主要涉及教师的教学行为。题干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上课,没有与学生沟通交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故B正确;李老师始终在讲台上展示精美课件,没有关注到课堂实际效果,忽视了课堂效果的提升。故C正确;李老师上课只是在展示自己制作的精美课件,一味按照课前设计的课件安排教学活动,没有根据课堂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故D正确。题干中未体现学生的习惯培养故本题当选A。8. 问答题场独立型的学生比场依存型的学生更优秀。【答案】这说法是错误的。场独立型与场依存性无好坏之分。根据信息加工时对外界的依赖程度上,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对

9、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场依存型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独立型的学生偏好理科、自然科学,场依存型的学生偏好文科、社会科学,不能说场独立比场依存更优秀。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9. 案例题材料:“礼”,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造出了“礼”的汉字。

10、因此,“礼”字也是社会生态的描摹。“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这托盘状的“豆”,后来也被视作食器或祭器。在人类文明早期,食器和祭器可不是普通物件,而是很重要的符号。食器象征基本的物质寄托,祭器象征诚敬的精神寄托,融汇起来恰巧与“民以食为天”的理念相吻合。礼记有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大的礼仪准则有三百,小的礼仪规范有三千,可见礼仪数量之多。于是有人说,怪不得中国人太累,是被“礼”压的。其实,这么多“礼”是根据时间、场合

11、和对象制订的,并不需要时时、处处、人人都去掌握,你只要知道什么场合注意什么问题就可以了。外交上有个术语叫“国际惯例”,社交场合的“礼”也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大家都按惯例行事,就习以为常了。庄重的场合需要彬彬有礼,宽松的场合可以不拘礼数。在今人字典里,“礼”也分虚实两类,虚的如礼节、礼仪、礼貌、礼俗等,实的如礼品、礼金、礼服、礼花等。还包括与“礼”相关的人事和行为,如礼宾、礼遇、礼聘、礼让等。先贤把夫妻同房看作人伦之大常,文称“敦伦”,戏称“周公之礼”。委婉含蓄之至,诙谐幽默之至。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和社团,小到街邻和家庭,“礼”无处不在,所以有“礼尚往来”,所以说“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多人不怪”

12、这句俗语,只能用在中国人身上,若用在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身上,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满桌子美味佳肴,却说“略备薄馔,不成礼敬”,外国人怎能不奇怪呢?钱穆先生在接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曾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我们常说,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因为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礼仪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礼仪的内涵,没有了礼仪,文明也就无所依附。总之,现代的“礼”,主要体现在外交与社交领域。与现代有所不同的是,“礼”在古代还被看作是核心价值观,用来调整社会关系,具有制度属性和法律属性,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所谓“礼法”。

13、“礼”的本意是“别尊卑,等贵贱”,其本质是对奴隶主中不同等级的人所享有不同礼遇的规定。先秦诸子都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也正是“礼”的本质内涵。荀子说:“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选择合乎身份的“礼”,否则就是非“礼”。在论语中,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春秋时,鲁季氏以卿的身份行天子之礼,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鲁迅有个著名的立论叫“礼教吃人”。他所抨击的“

14、礼教”,兴起于封建社会,其实质是封建礼法。有人把“礼教吃人”与孔子联系起来,那是记错了账。孔子曰:“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孔子倡导的礼教与封建礼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卫道士从孔子那里取火,不是去爱人而是害人,这关孔子什么事?“礼”经夏、殷、周三代沿革,到周公的时代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遵从的就是周朝的典章礼制,这是他的政治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为“礼”而生并为“礼”奋斗了一生。孔子为何给儿子取名孔鲤,“鲤”者,礼也。他让儿子自小就要学诗、学礼,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和“礼”是古人教育后代最基本的功课,所以有“诗礼传家”之说

15、,这是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的学者把文化分成观念形态、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把价值观念、制度设计、物质载体统合在一起,并且包含了风俗习惯的文化形态。邹昌林先生认为,文明产生在国家之前,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中国文化作为唯一没有间断的原生文化,是以礼为标志和根源的。(摘编自王兆贵言之有“礼”)(1)文章为什么说在我国“礼仪是文明的载体”?请简要概括。(4分)(2)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礼”的发展进程及其存在的意义。(10分)【答案】(1)礼是我国文明的载体,其原因是:因为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礼仪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礼仪的内涵,没

16、有了礼仪,文明也就无所依附。中华文明延续几千年,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2)发展进程是: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礼是根据时间、场合和对象制订的、并不需要时时、处处、人人都去掌握。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现代的礼、主要体现在外交和社交领域。意义: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集体发展,文化和文明传承的载体。10. 问答题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案】(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

17、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11. 单选题有一组数据68,76,89,95,100,103,107,110,112,115,122,125,中位数是( )。问题1选项A.104B.105C.106D.10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常识,中位数指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通常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排序后得到中间数为第六位第七位,计算其数值的平均数为105。本题当选B。其余选项均是干扰项当排除。12. 单选题下列属于傣族服饰的是(

18、)。问题1选项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常识。主要涉及民族服饰。A黎族服饰,黎族妇女常穿直领、无领、无纽对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贯头式上衣,下穿长短不同的筒裙,束发脑后,插以骨簪或银簪,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镯。B汉族服饰,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C傣族服饰,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D羌族服饰,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绣花

19、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本题符合傣族的服饰特征的是C。13. 单选题近现代西方美术家因其主张题材风格不同,形成许多美术流派,每一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画家,法国莫奈属于( )。问题1选项A.印象派B.学院派C.古典主义D.浪漫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艺术常识。法国莫奈是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故本题当选A,其余选项均是干扰项故排除。14. 单选题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在顺境中却虚度光阴。这种现象说明(问题1选项A.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B.环境好坏决定人的发展C.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D.人对环境影响有

20、能动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渴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2)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实践活动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实践活动内容和范围的不断丰富和扩大,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题干中面对顺境和逆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体现了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故本题当选D。A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1

21、5. 单选题初一学生余亮离校后故意将同学赵刚打伤,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应对赵刚所受伤害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问题1选项A.余亮的监护人B.余亮的班主任C.余亮本人D.学校【答案】A【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法律法规中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

22、发生的。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学生余亮离校后故意将同学赵刚打伤,与学校无关,应有余亮的监护人对赵刚所受伤害承担赔偿责任。16. 单选题阅读下面试题已知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y = 2x上,则cos2 为( )。(1)- 4/5 (2)- 3/5 (3)3/5 (4)4/5能力考查是数学测试的重点,该测试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 )。问题1选项A.抽象概括能力B.运算求解能力C.推理论证能力D.数据处理能力【答案】B【解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 素养为

23、导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在本题中,已知角,求cos2,显然是一个求值问题,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具体表现为运算求解的能力。 故本题选B。17. 单选题“巢居”与“穴居”同为中华先民最早的居住方式,后来巢居逐渐发展,在基址上打木桩,加铺板,再加盖,成为“干栏式建筑”,下面所列“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居室采用干栏式建筑的是( )。问题1选项A.河姆渡文化遗址B.仰韶文化遗址C.大汶口文化遗址D.龙山文化遗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发现是为最早。干栏

24、式房子的主要功能是使房子与地面隔离而达到有效的防潮。除此之外,其尚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现代东南亚一带还较盛行栅居,以适应潮湿多雨的需要。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因此本题当选A。其余选项均是干扰项故排除。B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5000至7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9月29日,河南仰韶村遗址发布第四次考古发掘重要成

25、果,其中,首次发现了一件精美的象牙镯形器。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C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并出土了大量生产生活用具,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发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D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附近。距今约4000-460

26、0年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综上本题选A。18. 单选题问题1选项A.B.C.D.【答案】D【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图形推理。题干中都是3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图形进行叠加,只有C项是符合这一逻辑特点。故本题选C,其余选项均是干扰故排除。19. 单选题细张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一名学生没认真听课,便停下讲课对该生进行批

27、评教育直到下课。这件事被学生家长反映到校长那里,张老师受到了校长的严厉批评。该事件中,张老师没有处理好教师劳动中的利益关系。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张老师没有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B.张老师没有处理好教育对象利益关系C.张老师没有处理好行政管理利益关系D.张老师没有处理好教师集体利益关系【答案】D【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题干中张老师不顾全班同学听课的整体利益中断了教学,没有处理好教育对象的整体利益,B项对。这件事被学生家长反映到校长那里,说明张老师没有就该生的情

28、况提前与家长进行沟通,没有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A项对。张老师受到了校长的严厉批评,校长是教育行政的管理者,张老师是被管理者,C项对。D项不符合题干,教师集体利益关系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题干没有涉及。20. 单选题教师:“面粉有什么用处?”学生甲:“可以做面包、蛋糕、馒头、花卷、油条、面条。”学生乙:“可以做馒头、调磁胶水,捏面人。”上述对话说明学生乙比学生甲的思维更具有( )。问题1选项A.精细型B.流畅性C.变通性D.反思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A项,干扰选项,排除。B项,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者,其思维的流畅性越高。C项,变通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的不同类型的答案者,其思维的变通性越高。D项,干扰选项,排除。题干中,学生乙对面粉可以做什么想到馒头,捏面人等不同类型,学生甲则都是食品,说明乙的变通性好。因此,本题选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