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及全真模拟冲刺卷(附带答案与详解)第18期

上传人:住在****她 文档编号:94580021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及全真模拟冲刺卷(附带答案与详解)第18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及全真模拟冲刺卷(附带答案与详解)第18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及全真模拟冲刺卷(附带答案与详解)第18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及全真模拟冲刺卷(附带答案与详解)第18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及全真模拟冲刺卷(附带答案与详解)第18期(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及全真模拟冲刺卷(附带答案与详解)1. 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问题1选项A.酬劳 莅临 巧言令色B.通谍 矜持 进退维谷C.诠释 琐议 文过饰非D.就绪 会晤 卧薪尝胆【答案】B【解析】B项中“通谍”的“谍”应写成“牒”。2. 案例题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具有什么样的风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意思对即可)3. 单选题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

2、是()问题1选项A.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答案】C【解析】C项中“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表述太绝对,原文为“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4.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这两支靑年足球队旗鼓相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B.大佛湾的上万尊雕像居然无一雷同,这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绝无仅有。C.为了

3、改变经济困难的现状,老李不得不明珠暗投,开始四处打工。D.卢梭晚年写的忏悔录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名著。【答案】C【解析】C项“明珠暗投”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与题干中的语境不符。5. 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生命一旦_就无法停止,只能按照既定_不回头地走到底,中途停止就是夭折。种子是一轮生命周期后的“暂停”,它_地等待着新一轮生命的开始。问题1选项A.启发 顺序 清晰B.启动 顺序 清醒C.启动 程序 清醒D.启发 程序 清晰【答案】C【解析】“启动”的意思是开始实施或进行,“启发”的意思是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4、故第一个空填“启动”比较合适,排除A、D两项。“程序”的意思是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顺序”的意思是次序,侧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所以用“程序”更准确。故答案选C。6. 单选题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一项是()问题1选项A.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量。B.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充以及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弱的变化。C.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的重力、地电和地磁,可以判断地震时地球的物理变化。D.用仪器测量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量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預测地震的发生。【答案】C【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可知,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区的重力.地电和地

5、磁,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因此,C项中后半句的推断有误。7. 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际遇 辑录 风雨飘遥B.蒙昧 迷惘 处之泰然C.豁达 墨契 简明厄要D.料俏 羁伴 似无忌惮【答案】B【解析】A项中“风雨飘遥”的“遥”应改为“摇B项中没有错别字;C项中“墨契”的“墨”应改为“默”,“简明厄要”的“厄”应改为“扼”;D项中“料俏”的“俏”应改为“峭”,“羁伴”的“伴”应改为“绊”,“似无忌惮”的“似”应改为“肆”。8. 单选题 面对一棵大树,人们经常会赞美阳光下勤勤恳恳的绿叶,它们是充满工作热情的榜样;也会大力讴歌居于地下默默无闻的树根,那可是无私奉献的稭模。

6、可是很少有人会去深究:根吸收的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是如何被送上枝头的?绿叶做成的“面包”又是如何完成对根的能量补给的?其实,在它们之间有一道有序有效的“桥梁”,这就是维管束。说到维管束,先要说绿色植物的发展和进化。如果绿色植物一直生活在水中的话,那么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触,就谈不上谁给谁提供什么,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运输通道。然而,植物要走上陆地,要争取更多的空间,就不能总趴在地上。为了地上部分不至于离开水而死亡,一些细胞开始扮演专职交通员的角色。最原始的细胞,连成了管道,管道聚合成了管道束,一条运输养分的高速公路就此修建了起来,这就是维管束。最先在陆地上站稳脚跟的,正是率先装备

7、了维管束系统的蕨类植物。它们在陆地环境中超越了苔蘚,取得领先地位,并不断被继承、发展和优化。维管束表现植物智慧的地方在于,它们不光是架设了运输桥梁,还对桥梁用途进行了划分,包含着植物进化中对提高运输效率的考量。根据维管束自身构造及其运输功能的差别,维管束又可以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一般来说,木质部居于树干中心,由管胞或者导管连接而成,负责运输水分和矿物质。俗话说,“树活一层皮”,初皮部就处在这树皮中,负责从上到下运输蔗糖等碳水化合物。除了运输物品有别之外,木质部和韧皮部还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就是成熟的木质部细胞都是死的,而成熟韧皮部的筛管细胞都是活的。并且由于筛管运输的是大分子有机物,所以在精简了

8、细胞结构、增强了透性的筛管细胞中还有一种被称为“伴胞”的小细胞,负责提供支援。要维持正常的运输工作,维管束自身也需要营养供应,所以在维管束之间还间杂分布着“一片片”薄壁组织,从木材的横切面上可以看到从树心到树皮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纹路,就是它们了。根据它们的形状,人们称其为木射线,不要小看这些木射线,正是它们的存在,树干木质部的水分才能供应给初皮部,而后者的碳水化合物也是通过这些“桥间之桥”传递给前者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小桥”存在,才使得树木的腰围可以持续不断变粗。和现实生活中的桥梁一样,维管束也有使用年限,并且寿命通常都很短。对于草本植物来说,维管束跟植物体共生共灭。就算是像苹果树这样的木

9、本植物,木质部导管的使用年限也不长,通常是12年,初皮部筛管的年限也超不过2年。这样看来,生长数十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废弃的维管束不在少数,但它们还能茁壮成长。这主要是因为在初皮部和木质部中间还存在专门制造维管束的细胞,一般来说,它们可以同时向内形成木质部导管,向外形成韧皮部筛管。只要这个形成层存在,就会不断制造出初皮部和木质部,从而使树木生命延续下去。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与其说是树活一层皮,还不如说树活一套维管束。下列有关“维管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因为不像树叶和树根那样为人所见,维管束虽然在植物生长中发挥着大作用,却很少有人关注和赞美。B.在高等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10、,维管束输送着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还要完成对根的能量输送。C.在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中,由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触,维管束的作用就被环境抑制了。D.绿色植物自身的发展和进化表明,在植物从水中到陆地的进化过程中,维管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文意判断正误的能力。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水生植物并没有维管束,维管束是植物在由水中向陆地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故C项错误。9. 单选题下列短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植物进化与维管束B.植物桥梁:维管束C.维管束与植物生长D.植物的面包:维管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总结文段中心意思的能力。A、C

11、两项涵盖的只是文章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面包”是绿叶做成的,不是维管束,所以D项错误。故选B。10.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就是其成长衍生的情感、观察和思考B.团队的组织者能否正确地指引方向,是一个团队能否成为优秀团队的决定性因素C.只有建立起国家监督制度,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在消费中蒙受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的精神赔偿费【答案】A【解析】A项后一句显然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可以改为“作品就是其成长衍生的情感、观察和思考的结晶”。11. 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2、()问题1选项A.绵密 幅射 不付众望B.砥励 藐视 一愁莫展C.凭据 挑畔 赏心悦目D.贻误 履历 闻名遐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形。A项中“幅射”的“幅”应改为“辐”,“不付众望的“付”应改为“负”。B项中“砥励”的“励”应改为“砺”,“一愁莫展”的“愁”应改为“筹”。C项中“挑畔”的“畔”应改为“衅”。12. 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他的书画一样,都非常富有_。他在艺术_上苦心经营,形成了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最终达到_的境界。问题1选项A.个性 面貌 大智若愚B.个性 风貌 大巧若拙C.性格 面貌 大智若愚D.性格 风貌

13、 大巧若拙【答案】B【解析】“个性”可以指人的特性,也可以指事物的特性。“性格”指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根据文意,“个性”更恰当,所以排除C、D两项。“面貌:指人的脸形、相貌,也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风貌”指风格和面貌等。根据上下文可推出应是风格的意思,所以“风貌”更恰当。“大智若愚”形容人外表好像很蠢笨,其实很有智慧和才能。“大巧若拙”形容真正灵巧的人藏而不露,看上去像是很笨拙。“大智若愚”和“大巧若拙”意思相近。总的来看,答案选B。13. 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山里的樱花,远远望去,有娇羞地,也有,更多的则是,独自盛开,和周围的青山、树木、杂草,以

14、及那些不知名的小花。掩映在树林里的大片大片怒放的开得格外灿烂三三两两地散落着相映成趣问题1选项A.B.C.D.【答案】C【解析】应排在最前面,对櫻花的盛开做总述。由“娇羞”可知第二处横线处应选,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根据排除法,可知答案应选C。14. 单选题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地震的预防B.地震的预测方法C.地震活动的异常情况D.地震的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答案】D【解析】本文主要讲了地震前兆的内容,并且根据人的感官是否可以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将其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所以D项最适合做本文的标题。15. 单选题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

15、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屋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人类早就在杜撰一种幻觉,认为自己高于其他生命。几千年来,人就这么绞尽脑汁,用心独专地想象着。近年来的生物科学,一直在使人根植于自然之中这一点成为必须正视的事实。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多么密切地连在一起。我们大多数人过去牢牢抱有的旧观念,就是认为我们享有主宰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事实说明,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我们不像过去一向设想的那样,是由我们自己的一批批越来越复杂的零件逐级组合而成的。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

16、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严格地说,它们不是属于我们的,而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就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样。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寓客。在我们的机体中,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们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组,都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的细胞们不再是使我们生长成人的纯种的实体,它们是些比牙买加海湾还要复杂的生态系统。我当然乐于认为,这些小东西是

17、为我工作的,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而呼吸的。但是否也有可能,它们在每天早晨散步于本地的公园,感觉着我的感觉,倾听着我的音乐,思想着我的思想呢?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这种同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同一个单一细胞演化而来的。这个细胞是在地球冷却的时候,被一个响的雷电赋予了生命。是从这一母细胞的后代,我们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鲸鱼的酶之间的相似,就是同种相传的相似性。病毒原先被看作是一心一意制造疾病和死亡的主儿,现在却渐渐现出活动基因的样子。进化的过程仍旧是遥无尽期、冗长乏味的生物牌局,唯有胜者才能留在桌边继续玩下

18、去,但玩的规则似乎渐趋灵活了。我们生活在由舞蹈跳荡的病毒组成的阵列中,它们像蜜蜂一样,从一个生物窜向另一个生物,从植物跳到昆虫跳到哺乳动物跳到我又跳回去,也跳到海里,拖着几条这样的基因组,又拉上几条那样的基因组,移植着DNA的接穗,像大型宴会上递菜一样传递着遗传特征。它们也许是一种机制,使新的、突变型DNA在我们中间最广泛地流通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在医学领域必须如此集中注意的奇怪的病毒性疾病,就可被看作是意外事故,是哪里出了点疏漏。对第一段中有关“现代人”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现代人”一直致力于改造大自然,麻烦的是无法从大自然中摆脱出来B.“现代人”高高地坐在自

19、己修建的宏伟建筑上,陶醉于自己的创造伟力中C.“悠晃着两条腿”,生动地写出了“现代人”俯视万物、自傲自大的情态D.“现代人”自以为高于其他生物的优越感培养了几千年,而今正发生动摇【答案】A【解析】原文第一段“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并没有说“一直致力于改造大自然”。所以A项的表述不正确。16. 单选题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华夏大地上的古村落民居,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却辉映着辉煌的历程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生动地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它

20、们看似陈旧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问题1选项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连在一起表示转折不能分开,故排除B项,画横线的第三处末尾是句号,可排除A项。句讲“文化”,句讲“历史”,句讲“文化和历史”,所以这三句应该按照的顺序排列,且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故答案选D。17.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水稻栽培、劳动保障、小额贷款是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咨询台被围得水泄不通B.这里的葡萄因皮薄、色艳、肉厚闻名遐迩,既可生吃又能酿酒,深受消费者青睐C.在网络空间里,众星捧月式的文化不一定是美的,曲高和寡式的文化

21、不一定是丑的D.近来,移动电源突然冒烟爆炸的事件屡试不爽,一些劣质充电宝俨然成了“小炸弹”【答案】D【解析】“屡试不爽”的意思是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显然不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可改为“屡屡发生”。18. 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远方山边的牧民帐篷上,升起了 青烟,一群群牛羊如星星般 在翠绿的草原上。我想象中的长江源头“无人区”并没有出现,反倒是 田园牧歌的景象.问题1选项A.悠悠 点缀 一览B.袅袅 连缀 一派C.悠悠 连缀 一览D.袅袅 点缀 一派【答案】D【解析】“悠悠”形容众多或从容不迫、自在等。“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这里用“袅袅”更恰当。“连缀”的意思是“联结”

22、。“点缀”的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这里用“点缀”更恰当。“一览”作动词或名词,“一派”是数量词,这里需要的是一个数量词,所以用“一派”。故答案选D。19. 单选题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关于地震前兆丰富的记载。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则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

23、、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出现的地声和地光等。宏 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 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现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 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

24、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冬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 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二是地形变化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測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预測未来大震的发生。三是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

25、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測地震。四是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的一些其他气体,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问题1选项A.地震前兆是地展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B.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我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趣有前兆的。C.隆禳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D.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答案】D【解析】A项中“地震前地表出现的”有误,由文

26、章第一段第一句可知,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并不专指“地表”。B项表述错误,由文章第一段可知,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人们的发现总结只是其中一个例证。C项表述中“最早记载”的推断有误,文中并没有提到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因此题干中的推断并无根据。20. 单选题下列词语中括号里面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问题1选项A.(拙)笨 (黜)免 (咄)咄逼人B.(蕴)藏 (瘟)疫 不(温)不火C.(臭)氧 铜(臭) 乳(臭)未干D.(渎)职 (案)牍 买(椟)还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音。A项中“拙笨”的“拙”读“zhu”,“黜免”的“黜”读“ch;”,“咄咄逼人”的“咄”读“du”。B项中“蕴藏”的“蕴”读“yn”,“瘟疫”的“瘟”读“wn”,“不温不火”的“温”读“wn”。C项中“臭氧”的“臭”读“chu”,“铜臭的“臭”读“xi;”。“乳臭未干”的“臭”读“xi;”。D项中“渎职”的“渎”读“d”,“案牍”的“牍”读“d”,“买椟还珠”的“椟”读“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