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基金公司风险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精)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4440528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国内基金公司风险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国内基金公司风险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国内基金公司风险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对国内基金公司风险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国内基金公司风险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精)(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对国内基金公司风险管理实践的几点思考-兼论次贷危机对风险管理的启示华安基金 许之彦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按照Wikipedia百科全书的定义,风险是指“事件发生与否的某种不确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特定时期内,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技术上来讲,风险可能带来有益和有害的结果,但常规上往往指未来事件带来的潜在损失”。风险可以理解成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变化,也是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一种方式。事实上,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是伴随着对事物的认识而不断加深的,对风险的理解程度同样也反映了认识事物的程度和对风险的态度。在20世纪的前70年,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金

2、融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由于市场上缺乏管理市场风险的工具,商业银行等机构难以管理暴露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商业银行也往往只能通过购买一些保险来管理自己的头寸。伴随着金融的发展,人们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也逐步加深。投资过程中,为了减少或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投资者不断改进方法,风险管理的概念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入发展。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为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投资过程中,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共同存在,投资者在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历来就有,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会考虑到可能的损失。但在现代组合投资理论发展之前,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相对缺乏,没有系统度量可能产生多少损失的方法。现代投资组

3、合理论起源于Markowitz于1952年提出的均值方差理论,开辟了度量风险的先河。之后,William Sharpe等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提出了投资者管理风险的基本手段是组合分散化。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是构建投资组合时,需要考虑每个资产的收益以及该资产对整个组合风险的影响,可以通过降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来降低组合风险。最终在满足一定收益条件下,通过构建最优组合可以做到风险最小化。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奠定了投资组合风险分析的基础,尽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实践中操作性比较差,但是其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影响风险管理的另一个重大突破是1973年Fisher Black、Myron Scho

4、les和Robert C. Merton发表的期权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的建立是现代金融发展的重大突破,为期权等衍生品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使投资者可以根据组合和自身风险偏好选择管理风险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工具不断诞生和发展,加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现代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JP Morgan的RiskMetrics公布了VaR(Value at Risk)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该指标从统计意义上定义了投资组合在一定概率范围内潜在的损失。该指标逐步成为监管层监管的重要指标,也逐步成为金融机构所关注的重要日常指标。随着市场

5、对衍生品需求不断增加和新的金融标的不断出现,金融衍生品市场取得较大发展。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呈现了多元化趋势,除了基础资产外,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据BIS的统计,衍生品合约的面值从1998年的72.13万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6月的683.73万亿美元。其中,除了股权类的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衍生品外,还有大量场外交易的衍生品。另外,利率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最大的金融市场,利率衍生品也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上交易最为活跃的品种,如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基于利率市场的房地产抵押证券以及信用类衍生品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蓬勃发展推动金融产品定价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而带动风险管理得到迅速发展,如蒙特卡洛模

6、拟技术、主成分分析、数据挖掘等统计分析计算技术的应用,以及利率模型、波动率模型的建立。与此同时,如Barra等归因分析和风险管理模型逐步成为市场风险管理主流工具。由此可见,伴随着现代金融投资理论的发展,风险管理逐步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门学科发展起来。伴随着金融风险和危机的发生,人们对风险的理解、再学习研究和重视程度都在加强。在这个自我修复学习系统中,风险管理逐步发展成为将金融学、经济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结合的学科。金融系统是结构复杂的自我学习系统,风险管理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不乏屡屡臭名卓著的例子,如1987年的投资组合保险的风险管理技术,导致市场模型趋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1998年

7、的长期资本投资公司由于俄罗斯信用危机引发的高杠杆套利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失效;以及当前正在演化的次贷危机。我们看到现代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风险管理中会遇到具有不可预知性的新情况,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难以对所有可能情况进行预计,随着金融全球化加剧、信息技术更新,新的不可预知情况的出现将会改变风险管理方法有效的前提条件。在风险管理认识上,风险管理模型往往基于对历史的假设上,从认识风险的角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如何添加对未来的预期变化、如何添加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等等。在复杂的资产组合中,资产定价并不是那么直观,部分因素存在主观判断,在面临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时,风险管理不仅仅要做好产品风险暴露管

8、理,还应该深入到资产定价的细节中,以发现定价中的关键假设和可能的缺陷。从一定意义上,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风险管理不仅仅需要已有的模型、技术和分析方法,而且要研究可能出现的情况。在缺乏历史数据和历史经验的情况下,需要对风险管理的直觉,把握风险管理的本质-发现、预测和减轻投资的潜在损失。国内基金公司风险管理状况国内资本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呈现出1)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迅速;2)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仍然较高;3)国内市场缺乏能够对冲市场风险的工具,资本市场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4)个人投资者占比仍然较高,截至2007年底,个人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为51.29%。这

9、些特征也决定了风险管理的发展模式和进程。结合海外资本市场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特点,本节首先探讨了国内基金管理公司风险管理模式、发展阶段,并指出风险管理发展的不足之处。然后,探讨了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应该逐步具备的特点。一、 国内基金风险管理的特点基金行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资产规模来看,截止2008年第三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为1.86万亿,过去1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8%。国内基金公司逐步成为国内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截止2008年9月30日,基金持有A股市值占为21.7%。随着基金行业的发展,基金行业的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逐步

10、从粗放型的风险管理到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从重合规风险逐步到重投资风险,从为满足监管要求到主动科学管理风险。结合国内基金业发展,可以把风险管理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1)从基金行业初期到2002年,主要是合规为主阶段,2)从2003年开始则是在合规前提下,逐步重视投资风险管理的过渡阶段。第一阶段,基金作为资本市场新生力量,其风险管理侧重在合规风险管理上。合规风险侧重在基金的交易、持仓、销售等规范运作上。基金业发展初期,监管层通过法规制度来规范基金公司和管理人员的行为,把通过规范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作为首要任务,逐步建立了基金公司规范运作和投资的合规风险控制。第二阶段,随着基金行业发展和基金产品的丰富,以

11、及投资风险事件的发生,基金行业加强了对投资风险的认识、重视和管理,加强对如市场风险的分析和判断,加强对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的分析研究和管理。目前,国内基金公司的风险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相对独立运作模式,二是混合模式。相对独立风险管理模式是在组织结构上,风险管理作为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独立运作,担负着公司投资风险管理工作。相对独立运行模式往往存在于对风险管理比较重视、公司架构相对完整、公司运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基金管理公司。当然,相对独立运行模式也不是仅仅按照公司是否有独立的部门来划分,而是侧重在业务本身,关键看风险管理职能是否能够独立执行。混合模式是指风险管理的职能依附在其他职能上,如合规风险控制

12、部门或研究部门。该种模式往往存在于基金公司建立初期,公司架构相对还不够健全,职能划分还相对不够明确。但整体来看,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基金行业风险管理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当然这和资本市场本身的特点发展密不可分。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还很多,如模式的选择、公司架构、职责划分、业务流程等。国内风险管理存在下面不足:第一、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司应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文化,管理层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自上而下推行公司风险管理文化;第二、风险管理职责还不够明确:尽管风险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但风险管理职责是应该清晰界定,明确哪些是风险管理的职责,这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同

13、时,还需要建立较为清晰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制度;第三、风险管理的独立客观性还不够:投资风险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而目前风险管理人员相对于投资人员处在弱势地位,难以形成独立的判断,难以独立执行风险管理的职责;第四、重合规轻投资风险现象仍然存在:随着基金规模扩大,基金长期持续业绩需要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基金的运作是建立在合规的基础上,但仅有合规还难以对基金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做客观的评价; 第五、风险管理技术需要提高: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对风险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适合国内市场的风险管理会逐步发展起来。二、基金管理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应该具备的特征风险管理是基金公司的重

14、要有机组成部分。从公司层面来看,资产管理公司时刻暴露在风险中,公司应具备长期有效的风险管理文化和风险政策,这是决定公司面临风险敞口和风险事件能否应对的关键。风险时刻存在于公司的战略规划、业务发展、市场推广、投资管理之中,是否能够主动识别、管理和控制风险是公司能否长期生存的基础。实践证明,资产管理公司能否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业绩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在基金契约范围内能否为投资者提供增值服务的关键因素。长期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我们认为,基金管理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应该具备:第一、公司层面应逐步建立起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文化。基金业是管理和经营风险的资产管理行业,无时不暴露在各种

15、风险中,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表现在管理层自上而下对风险的理解。自上而下的风险文化有助于初期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管理层对风险文化建设的重视往往成为风险管理工作得到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公司管理层对风险管理文化的认识、建立和推行是风险管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是管理层制定和建立风险管理政策,更重要的是公司形成对风险的认识以及风险理念的确立,建立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判断机制,对风险事件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和应急预案。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要赋予其更丰富的内容,如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层和风险管理以及合规部门的责任,而且关系到每个人和每个业

16、务细节;从事风险管理和合规工作的人员不是警察而是伙伴,风险管理是帮助公司和个人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的业务环节;建立起防患于未然的理念,避免公司大起大落。第二、管理层需要制定比较明确的风险政策,这是风险文化建立的具体体现。一个具有良好运营机制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层需要形成一整套风险政策,该风险政策的建立是在公司战略定位和中长期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公司层面的风险管理往往需要在风险管理委员会按照年度来制定,并进行定期回顾。如年度制定风险政策,季度进行评价。第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问责制度。建立可行的问责制度是推进风险文化的关键,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明确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是不可能建立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制度的。

17、问责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简单追究责任。相反,问责体系需要对业务深刻的理解,需要对潜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需要对现行的公司规章制度流程认真总结。从风险事件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从制度和流程上查补缺漏,做到问责必有效。同时,问责制度不仅仅是惩罚,还要有相应的奖励,对长期风险意识强,并能规避风险的要体现在考核之中,并给予奖励。第四、建立系统规范的合规风险控制。合规风险管理是基金公司运营最基本的前提。基金公司的合规风险是按照法律法规来规范经营,由于各个业务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会面临挑战和压力,如销售人员有销售业绩的压力,投资人员有业绩排名的压力,在对监管层的法律法规理解不是很恰当和深刻,或者存在一

18、定侥幸心理时,合规风险可能发生。良好的基金公司首先要把握好合规风险,规范从业人员的言行,不断进行合规风险教育,及时准确认识法律法规,并按照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来进行。第五、建立科学有效的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是投资能否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业绩的重要基础,也是公司是否能够稳健经营的重要前提。如投资中需要考虑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组合暴露的风险是否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公司风险暴露是否在一定的可承受范围内;组合没有承担足够的风险可能导致其业绩和基准差异较大;市场风险加大时基金是否能够带有前瞻性地把风险放在合理的角度和地位去考虑等等。投资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投资风险和其他风险有

19、所不同,投资风险管理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需要一定的投资管理经验,如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的理解。第六、建立可行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需要在对业务各个环节深刻理解的前提下,通过总结因操作不当或失误产生风险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发展。操作风险是除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之外的风险,狭义的操作风险是操作引起的风险,如交易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以及前中后台失控引发的风险。从操作风险的定义可以看出,操作风险种类繁多、复杂并且难以把握,需要从实践出发,正确识别和评估所有产品、业务流程以及信息系统中蕴含的操作风险,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和形成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建立操作风险量化、分析、评

20、估体系,加强损失的预防和控制,有效进行操作风险的回避,形成对操作风险的全面综合防范机制。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和对风险管理的启示2007年8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研究其成因以及对风险管理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节从次贷结构出发,阐述其形成原因,并探讨次贷危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启示。一、 次贷危机爆发的背景和成因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是多个方面的,涉及到全球金融的多个方面,如市场结构变化、全球经济增长、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加上资本市场中由于贪婪和恐惧产生的情绪等非理性因素。本节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抵押市场的发展、相关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和美国利率市场变化等角度探讨了本轮次贷危机的成因

21、。第一、房地产市场和抵押市场快速发展。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后,美国等主要经济体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利率政策,美联储将联邦基础利率降低至1%,全球货币供应呈现较长时间的高增长。全球经济逐步步入较高增长的同时也催生了房地产泡沫。美国房地产价格在2005年之前出现了持续10年左右的上涨期,特别是2003年到2005年,每年的涨幅都在10%以上。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带动了房地产抵押市场的发展,截至2008年第二季度,房地产抵押贷款余额为10.63万亿,比2002年末基本上翻了一倍(图1)。据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数据,有6%左右是“Alt-A”抵押贷款、15%左右是次级贷款。另外,从产品结

22、构来看,可以划分为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和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其中次级抵押贷款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图1、 OFHED的房价指数变化 图2、美国房屋抵押贷款余额数据来源:Bloomberg第二、与房地产抵押市场相关衍生品过度发展。随着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发展,与房地产贷款有关的信用衍生品市场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发行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机构通过发行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将各种类型的房地产贷款组合起来推向市场,为这些机构获得了充裕的流动性,降低了融资成本等。在传统MBS的基础上,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有了较大的创新,通过对资产池的分级,达到不同风

23、险类别的投资者对应不同现金流和风险收益,如通过信用分档,产生了抵押担保债券(collateral mortgage obligation, CMO),以及以MBS为基础资产进一步产生了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和债务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 debt obligation, CDO)。从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的最新的数据来看,机构(Agency)和非机构(Non-agency)发行的MBS和CMO目前市场规模为7.55万亿美元,机构为6.23万亿美元,占比约83%。在这些MBS/CMO中CMO为2.89万亿美元。另外,ABS为2.5万

24、亿,其中信用卡支持债券为9762亿美元,占整个ABS市场的35.61%。伴随房地产抵押市场的信用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美国信用衍生品的场外交易市场(OTC)也得到快速发展。投资银行为客户量身定做了大量的信用衍生品,如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为客户的信用类资产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在发生信用违约事件时,为信用衍生品的购买者提供本金保障。由于MBS、CDO等证券的二级市场缺乏流动性,所以信用衍生品的推出获得巨大的市场需求。CDS的名义本金规模从2004年的6.4万亿美元到2007年底的57.89万亿,用了三年的时间翻了9.05倍。表1 各项债券余额情况市政债券国债

25、2抵押相关债券3公司债券1联邦机构债券货币市场4资产支持证券1总计19961,261.63,666.72,486.12,126.5925.81,393.9404.412,265.020001,480.53,210.03,565.83,358.41,854.62,662.61,071.817,203.720052,225.94,517.35,916.64,960.02,613.83,433.71,955.225,622.520062,403.24,689.86,504.05,365.02,660.14,008.82,130.427,761.320072,618.54,855.97,268.65,

26、825.42,946.34,159.02,472.430,146.12008Q22,661.54,676.67,554.26,157.83,138.74,161.62,498.930,849.3注:1.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SIFMA)估计;2.附息市场公开债券;3.包括GNMA、FNMA和FHLMC发行的MBS和CMOs,以及其他非政府机构发行的MBS/CMOs;4.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大额定期存单。数据来源: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表2、CMO和ABS逐年变化情况年份全部CMO余额(单位:十亿美元)全部ABS余额(单位:十亿美元)信用卡ABS余额(单位:十亿美元)在全部ABS中

27、的占比20011322105727025.54%20052262211229714.06%20062726271630011.05%20073056301733110.97%20082894.62741.3976.235.61%数据来源:Bloomberg 美国抵押银行协会表3、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规模(十亿美元)时间Dec.2004Jun.2005Dec.2005Jun.2006Dec.2006Jun.2007Dec.2007CDS6395.74410211.3813908.2920352.3128650.2642580.4257893.97数据来源:BIS(Bank for Interna

28、tional Settlements) 第三、随着联邦基准利率逐步提升,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逐步提高。2005年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快速回落,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疲软,次级贷款未偿付率逐步上升,如图4所示,截至2008年10月底次级抵押贷款拖欠率已达到18%,其中浮动利率次级抵押贷款拖欠率已达21.03%。再加上投资银行出售了大量场外交易的信用衍生品,如CDS等,该类衍生品的基础资产往往是信用级别较低的次级贷款,面对基础标的资产的信用违约,投资银行需要向客户支付巨额的信用担保费用。同时,随着信用利差逐步扩大,市场信用逐步趋紧,3个月LIBOR与美国3个月国库券之间的信用利差也一度从50bp左右上升到

29、400bp以上(如图5)。华尔街陷入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截至2008年11月4日,在多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救市政策后,这一信用利差逐步回落到250bp左右。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扩散还在加剧,我们目前还难以预料其影响程度,但其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已经超过除了1929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萧条之外的任何一次金融危机,发达市场经济正在步入衰退。图3、美国通胀和美联储利率对比图 图4、美国抵押贷款拖欠率变化图 图5、美元3个月LIBOR和3个月国债收益率之差数据来源:Bloomberg、华安基金二、次贷危机对风险管理的启示历史上发生的历次金融风险事件,尽管每次表现特征和起因有所不同,但随着全球经

30、济关联性逐步加强,本次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表现出以下特点:金融风险的系统性和破坏性在不断增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往往交织在一起,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有所提高;随着产品不断丰富,风险表现更为复杂,识别风险和管理风险难度有所增加;随着信息化和电子化,风险呈现出扩散速度加快的特点。这些对风险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也给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很多启示:第一、对金融创新的思考:在本次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无论从金融理论和海外实践来看,基础衍生品对市场的作用都是无容置疑的。基础衍生品市场能够有效减少市场系统风险,如指数期货、指

31、数期权、利率期货等。关键是投资者要真正理解基础衍生品的作用,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加强监管,稳步推进市场,这将有助于国内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第二、全球系统性风险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加强,金融市场全球化也在逐步推进,加上全球信息化的发展,金融风险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第三、再次证明了风险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不仅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也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或损失有经验和直觉,需要风险管理人员具备对投资和风险平衡高于投资人员的敏锐性,需要风险管理人员具备非常高的素养。第四、风险管理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改进的自适应的学科,需要不断吸取新的教训和经验,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新的理论和实践。第五、

32、国内风险管理任重道远。如前文提到,在国内基础衍生品还没有出来,国内工具相对缺乏。换言之,新的衍生工具将对国内风险管理提出挑战。第六、海外发达市场已有多年成熟体系,部分以风险管理著称的企业却难以在次贷危机幸存。这反映了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可能还不够,前瞻性可能还比较欠缺。在巨大利益面前,业务部门出于对业绩的追逐,往往在金融市场多年平静中置风险和危机不顾,风险管理人员在多次“独立”执行风险管理后,在强大的业务部门压力下可能有所减弱。结论本文结合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应该具备的风险管理特点;并分析了国内基金管理公司风险管理的特点,探讨了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结合本轮次贷危机的背景和成因,讨论了对风险管理的挑战。对国内基金公司近期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加强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通过风险管理为投资提供增值服务;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加大固定收益风险管理研究力度;在宏观经济放缓情况下,关注企业信用风险并加强对信用风险管理;做好股权类、利率类衍生品的研究,为未来衍生品推出后的风险管理做好准备。第 9 页 共 9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