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品自给率问题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4304234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7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日本食品自给率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日本食品自给率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日本食品自给率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日本食品自给率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食品自给率问题(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题目: 我国食品自给率分析 基于日本发展经验 (初稿) 姚万军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领域:农业经济 中文摘要本文运用日本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分析,分析了日本二战以来食品自给率低下的形成机制。发现:在1981年日本的食品自给率形成机制发生了结构性变化;1960-2006年期间耕地面积的减少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食品自给率低下的最主要因素;日本通过农业保护政策削弱了比较优势和汇率对食品自给率的负面作用。认为我国与日本有着非常相似的食品安全问题,保护耕地将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对外贸易中的汇率和农业比较优势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政策保护来实现。关键词:食品自

2、给率 协整分析 结构变化AbstractIn this paper, using the time series data and the cointegration analysis method, I analyzed what factors caused the food self-support rate fall in Japan after World War II. By the study, I observed that a change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 Japan concern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3、 food self-support occurred in 1981, and I found that the reduction of the cultivated area and the change of the consuming structure are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food self-support rate fall. Agriculture protectionism in Japan has weaken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influencing on food self-su

4、pport rate by the exchange rate. I think because there is a food security problem closely resembled Japan in China, so the cultivated area protection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for us. I want to point it out that the disadvantageous elem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agriculture compar

5、ative advantage can be decreased by rigid enforcement of the policy in China. Keywords: food self-support rate,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 change of economic structure 我国食品自给率分析 基于日本发展经验 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 )发表的“谁能供得起中国所需要的粮食(Who will feed china?)”再次提高了我们对于粮食安全的认识。布朗通过中国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比较

6、,认为今后的几十年中,由于人口压力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对农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道路和房屋建设将占用大量的耕地;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将急剧增加,从而挤占农业用水;提高农业生产率空间有限,最终影响中国的粮食生产。所以未来中国巨大粮食供需缺口及其由于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强大购买力,届时中国将买断世界所有粮食出口,从而动摇世界食品安全。作为中国粮食“威胁论”者的主要参照对象国日本,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食品自给率持续下降,2006年日本热量基准的食品自给率跌破了40。那么研究日本的食品自给率低下的原因对我国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所以,本文主要分析日本食品自给率下降的原

7、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行政的机制。1 日本的食品自给率 食品自给率是指本国农产品的生产满足本国消费的能力。通常定义为食品自给率=本国粮食生产量/本国粮食消费量。1983年,粮农组织认为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显而易见,确保食品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政治问题。食品自给率是WTO的农产品交涉和FAT(自由贸易区)协定的中心议题。当今世界,食品不足问题仍然广泛存在,并且日趋严峻。以发展中国家人口为主,有8亿3千万人仍生活在慢性粮食不足中,整个世界处于粮食供给不足的状态。另一方面,

8、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发展造成土地沙漠化、大气层破坏、地球变暖、水土污染、耕地减少等问题必将造成农业生产能力的下降,进而加剧农产品供给紧张。日本人口密度非常高,人均耕地面积小。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向工业的流失,2006年日本的热量基准的食品自给率只有39,处于发达国家中最低水平。日本的食品自给率从1965年的73直线下降,1998年为40,几乎是年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图1中列出了三种标准的日本食品自给率:粮食自给率、热量基准的食品自给率、生产金额基准的食品自给率。粮食自给率主要是指稻谷、麦类和玉米的自给率。从图上可以看出从1961年的82急剧下降到1985年的31,再到1988年的30,1996年以后基

9、本维持在28左右。日本的这个自给率水平还不到通常认为的粮食最低安全保障线70的一半。热量基准的食品自给率就是将食品都换算成热量单位,然后测算的所有食品的自给率。这个标准的自给率从1961年的79逐渐下降到1998年的40,这个指标在维持了8年后的2006年再次下跌,跌破了40。相对来说,金额基准的自给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69以上。三种指标都显示了随着经济发展日本食品自给率急剧下降的过程。2007年日本不同种类农产品的自给率如表1所示。日本的薯类、淀粉、蔬菜、鸡蛋、酱和酱油的自给率比较高,约在80以上。果实、肉类、乳制品、海鲜、海藻和食用油的自给率相对比较高,约在50以上。而谷物和豆类的粮食自

10、给率却非常低。谷物中除了大米自给率还维持在93以上,裸麦自给率为108,其它的粮食的自给率都在15以下。豆类的自给率也只有6.9。所以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低下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和豆类三个科目。从国内消费量来看,玉米的消费量最多16,260千吨,占粮食消费总量的45。其次,大米消费量9,185千吨,约占粮食总量的1/4。其后是小麦消费,为6,228千吨,占粮食总量的17.4。玉米、大米和小麦消费占日本粮食消费的绝大部分,占粮食总消费量的88.5。从消费方式来看,大米和小麦主要是直接消费,而玉米和大麦则主要作为饲料和加工原料。豆类中约1/3用来直接消费,2/3用作了加工原料。肉类中牛肉的自给率最低

11、43.2 ,其次是猪肉为52.4,鸡肉的自给率最高为68.7。日本的肉类消费主要是牛肉、猪肉和鸡肉三种,其中牛肉约占25,猪肉近45,鸡肉约占34。肉类整体的自给率为55.8,但是考虑到畜产所需饲料几乎完全依靠进口,实际上,肉类自给率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奶类及奶制品的自给率比肉类略高一些为66.5,同样,考虑到饲料的进口问题,实际自给率要低于这个水平。日本农林水产省认为:世界范围的粮食供给危机和粮食进口外汇依存度高等问题致使食品供给存在着巨大的危机。所以,日本以法律形式确保本国的最低限度的粮食安全。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规定“食品安全最低保障是指当发生自然灾害或进口被断绝等突发事件时,保证国民生活

12、安定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最低限度的食物供给量”。日本政府认为40是日本食品安全的最低限。为此,制定了到2015年将食品自给率提高到45的政府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先后制定了针对山区、半山区地区的直接支付制度、关于疏通对农业法人投资的特别措施法等一系政策措施。但是这个指标勉强维持8年,2006年再次跌破了40。日本食品自给率持续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呢?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为了分析这些问题本文首先理顺影响日本食品自给率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日本1961年到2006年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日本食品自给率的作用机制。2 日本食品自给率低下的原因当然日本的食品自给率不是短期内下降到39这一水

13、准的,它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变化的。从1950年日本经济复苏和高增长,非农业部门对农业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资料的吸引力逐渐加强,造成生产要素价格高涨。经济增长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农业生产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同时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国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畜产品消费的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生产萎靡和需求增加正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加速了食品自给率的降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日元升值是日本食品自给率急速下降的另外两个决定性因素。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深化,致使关税的保护壁垒被打开了。1960年农林渔业的121种商品,1963年砂糖和香蕉,1964年柠檬,1991年牛肉和柑橘等先后

14、贸易自由化,1999年大米关税的削减等一连串的农产品的国际化使日本国内绝大多数农产品直接面对世界农产品价格竞争。再加上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日元的急剧升值,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差急剧扩大,加大了农产品的进口压力,进而降低了食品自给率。在这一系列的影响和作用下,2006年日本的热量基准的食品自给率下降到了39。在日本有大量文献研究了日本食品自给率问题。如岩崎 徹(2008)、(2008)、樫原 正澄(2008)、丸山 清明(2008)、鈴木 宣弘(2008a)、鈴木 宣弘(2008b)、高嶋 宏樹(2008)及張 建(2008)等详细分析了食品自给率变化的历史及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谷口 信和

15、(2008)、中川 雅嗣和山口 三十四(2006)等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角度分析了日本及世界各国食品自给率的形成机制。永木 正和(2005)、茅野 甚治郎(2005)、横山 英信(2005)、矢坂 雅充(2005)、石堂 徹生(2005)、及藤本 高志(2005)则主要着重分析了致使食品自给率低下的日本国内种种因素及其对策。经过整理可以将日本食品自给率低下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主要两个方面:(1)从农业的生产特点上来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土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2000年日本平均每一农户的耕地面积为1.24公顷,约合18.6亩,远不及许多欧美国家大农场的经营规模。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十年来,

16、不少日本农民从农村转移至城市,日本农业家庭总数不断减少,但是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却非常缓慢。19902000年日本农户家庭总数减少18.64,同时,平均每一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仅增长8.77。 2)兼业农户所占比重相当大。2004年日本兼业农户数占经营性农户总数的79.6,这不仅阻碍了土地集中和农业经营规模扩大,而且使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高效的农业生产,其结果造成高投入带来的高成本。尽管兼业农户的收入主要不是来自农业生产,但仍然享受日本农业支持政策,这既影响政府对专业农户的激励效果,又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3)日本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1995-2004年,日本农村30-5

17、9岁男性劳动力占农村全部男性劳动力的比重从27.73下降到21.47;60岁以上农村男性劳动力占农村全部男性劳动力的比重从60.59上升到70.58;60岁以上农村女性劳动力占农村全部女性劳动力的比重从55.65上升至65.37。与此同时,日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女性人数超过男性人数,2004年从事经营性农业生产的男女比重分别为44.7、55.3。 4)道路、工业用地的增加。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开始,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宏观经济和区域间经济的发展,日本广泛建设了交通网。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占用了大片农业耕地,使得日本原本紧张的农业耕地从1961年的6086千公顷(1904年以来的最高

18、值)下降到2006年的4,671千公顷,减少了近1/4。5)耕地耕作率的下降。由于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性低、土地条件差等原因,耕地的耕作率不断下降。2005年日本的撂荒地占耕地面积近10,给原本稀缺的土地资源利用造成巨大的浪费。也给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带了更大的压力。6)面对市场不断开放的压力。长期以来,日本农业政策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封闭条件下对农业的高度保护,即依靠高关税等措施避免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一旦这种封闭条件被打破,与此密切相关的农业政策也就难以维持。日本作为农业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农产品来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2005年日本农产品自给率只有40,其余农产品依

19、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下,日本难以长期维持一种既要进口大量农产品又要避免国外农产品冲击的格局。日本作为WTO成员,必须面对美国和凯恩斯集团强烈要求进一步开放市场。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主题之一就是关税减让,包括削减关税高峰,而日本正是利用高关税手段阻碍某些品种国外农产品的进入,如大米关税高达490。7)农业比较优势的低下。比较优势是国际经济学中经常出现的概念,日本国内单位农产品的费用/单位工业品的生产费,即日本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为扩大出口优势,日本在国际大分工中集中生产工业品。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肥料、农药和农业机械等投入的成本

20、越来越高,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升。(2)从消费结构来看以下5点影响比较重要1)大米消费量的减少。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百姓的饮食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人对大米消费减少的同时增加了对面食的消费,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日本食品自给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2)肉类和奶类等畜产品消费的增加。随着国民所得的增加,肉类、牛奶和奶制品的消费量有了飞速增长。现在,肉类消费量是1960年的5倍,牛奶增加了4倍。畜产品需求的增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饲料主要依靠进口,饲料的进口再一次降低了日本的食品自给率。3)实用油消费量的增加。实用油消费量也有了很大的增加。2004年食用油的消费

21、比1960年增加了3倍。而食用油的原料大豆、菜籽等主要依靠进口。4)日元的大幅升值,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二战后,日本根据自己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缺点,制定了“贸易立国”的方针,农业、资本、能源的贸易自由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也致使日本扩大了农产品的进口,降低了日本的食品自给率。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中国和东南亚的发展,扩大了这些国家农产品的质量,进而扩大了对日本的出口。5)外食的增加和食品产业的发展。随着女性参加社会活动的增多和城市化的发展,外食也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小餐馆、便利店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降低了农产品的有效利用率,促使粮食进口增加,粮食自给矛盾深化。综上所述,日本食品自给率低

22、下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国土狭小,耕地资源稀少的自然条件;老年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少的劳动力因素;工业发展、生产率提高使得资源流向工业的分配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日本农副产品生产面临着国际竞争,而日本农业既不具备比较优势也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国际竞争环境因素;大米消费减少,小麦和畜产品增加及外食的普及的消费结构变化等5点。但是以上的研究都只是从食品自给率的某一方面、或是几个方面分析了日本粮食、食品自给率下降的原因,但是并不能区分哪个因素起的作用更大 、哪个更小一些。为了把握这个问题本文利用日本1961年到2006年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以上列举的5点对日本食品自给率的影响。3 分析方法

23、3.1 平稳性検定计量经济学的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数据满足、条件的性质。恩格尔和格兰杰(Engle.R.F and C.W.Jgranger)(1988)中指出非平稳数据回归分析会产生虚假回归关系,为了避免以上的问题,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必须对每一个数据进行平稳性检定。关于平稳性检定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运用ADF(AugmentedDickeyFuller)的检定方法对说明变量和被说明变量分别进行平稳性检定。检定的步骤参照Yoichi Matsubayashi and Shigeyuki Hamori(2003)进行。模型1:模型2:模型3:根据AIC(Akaike Information

24、Criterion)、SBIC(Schwartz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来选择滞后项的次数k。 3个模型的既定假说和对立假说分别是:既定假说是有单位根,非平稳的。对立假说是没有单位根,平稳的。应用模型1、模型2及模型3对数据平稳性检定的结果归纳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说明变量和被说明变量都不能抛弃有平稳性的既定假说。当取了1次差时基本可以认为变量具有了平稳性。3.2 协整关系検定恩格尔和格兰杰(1988)指出非平稳变量通过线性结合可以实现变量间的均衡。并把它定义为协整关系。在这里应用恩格尔和格兰杰(1988)的协整关系检定方法。通过对回归式残差项进行平稳性

25、检定来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对下式进行回归分析,并求得残查项的推定值,记作。 然后,对残差推定量进行平稳性检定。在此再次应用ADF(AugmentedDickeyFuller)的检定方法。检定模型如下:是误差项。既定假说是:有单位根,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对立假说是:没有平单位根,变量间存在均衡的协整关系。 33 考虑结构变化的协整关系检定在分析方法上,近年来关于长期经济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了飞速的发展。Granger,C.W.J.(1988)就指出时间序列数据不仅可以进行因果关系检定,还可以根据那么可以运用VECM (Vector ErrorCorrection Model) 模

26、型进行变量间有协整关系检定。在此基础上Johansen(1995)提出了运用似然法来检定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方法。但是,这些模型都没有考虑到结构变化的情况。Gregory ,A. W. and Hansen, B.E.(1996)开发了考虑结构变化时的协整关系检定方法。 首先假定人工变量为,服从以下条件,指发生构造变化时点。通过以下3个模型来检定3种不同情况的的构造变化。模型1定数项的变化(C)(说明变量数)模型2含有时间趋势项时的定数项变化(C/T)(说明变量数)模型3定数项和系数项变化(C/S) (说明变量数)最后,Gregory and Hansen(1996)根据以上的模型分别推定了检定统

27、计量,并给出了检定统计量的分布表。以下根据Gregory and Hansen(1996)对日本的食品自给率进行分析。4 分析结果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由于没有得到农业劳动力中老龄人口比例的连续数据,所以本文主要集中分析自给率与耕地、汇率、比较优势和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的平稳性检定,如表3所示,变量ln自给率、ln汇率和ln耕地面积都不是平稳的,但是取了1次差分后每一个数据都得到了平稳性的显著结果。根据图2,个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可知自给率的变化并非是平稳下降的,而是在1980年前后发生了变化。同样,消费结构、汇率、比较优势在1980年前后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协整关系检定选取了Gregory

28、and Hansen(1996)的模型3,既考虑了定数项的结构变化又考虑了自变量的系数发生结构变化的检定。检定结果如图3所示,在1981年得到了7.98的检定值,在1的检定水准时接受了存在结构性变化的假设。所以说,1980年以前日本的食品自给率下降趋势是迅速的,而在1981年以后的下降趋势有所减缓。还有耕地、比较优势、消费结构对食品自给率的影响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参照表4,在1961-1980年间致使日本食品自给率下降的最大原因是耕地面积的减少。1961-1980年耕地的弹性为2.55,1981-2006年为0.91,都是最高值。1961-1980年日元的汇率基本上固定是汇率,1961-1970

29、年为360,1971-1977年为308,1978年以后开始实行变动汇率,所以,这个时期汇率的系数出现了负的结果。1980年以后,汇率的系数为-0.04,统计上不显著的结果。通常汇率的升值会增加农产品的进口,降低食品自给率,但是日本却出现了相反的作用。消费结构的变化,通常认为随着肉类及奶制品消费量的增加食品的自给率会急剧下降。1961-1980年的消费结构的弹力是-0.20,t值是不显著的。而1981年以后这种影响加剧了,弹力为-0.74,t值为1.95,在10的有意水准时是显著的。1961-1980年比较优势(农业劳动生产力/工业劳动生产力)的弹性是负的,但是绝对值几乎为0,而且统计上不显著

30、。但是1981年以后,弹性为-0.39,而且在10的有意水准时得到了显著的结果。通常,在国际贸易中不具备比较优势产品进口加剧,自给率下降。根据图2可知日本农业的比较优势1981年以后出现了下降。但是比较优势的弹力系数为-0.39,即比较优势的下降不但没有降低日本的食品自给率,而且减少了食品的进口。这一结果与一般贸易理论是相悖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哪?这主要还得归功于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日本是个人口密度非常高,人均耕地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而战后日本依靠国外原料、能源和消费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实现经济复苏和高速增长的。这就造成了农业比较优势的急剧下降。农业劳动生产力与工业劳动生产力之比

31、2006年已经下降到33。日本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开始认识到农业比较优势下降对其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于是他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在国内,对以大米为首的主要粮食产品实行价格保护政策;对外提高农产品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等来保护日本的农业。这些政策有效地缓解了农业比较优势下降的负面影响,在计量上表现出了与理论相反的结果。5 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经过考虑结构性变化的协整关系检定,发现ln自给率、ln汇率、ln耕地面积、ln消费结构和ln农业比较优势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在日本食品自给率的长期变化过程中ln汇率、ln耕地面积、ln消费结构和ln农业比较优势等起到持续影响。同时,还发现这种影响关系在1981年发生了

32、结构性的转变。1981年以后不论是食品自给率本身的变化,还是个因素的影响了都发生了变化。在理论上:自然条件、劳动力因素、资源流向工业的分配因素、日本农业的比较优势、消费结构变化都可能给日本食品自给率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考虑到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的作用,汇率及农业比较优势并未对日本食品自给率的下降造成太大的影响。最终造成日本食品自给率持续下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其次,消费结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农业劳动力人口的变化也一定给日本的食品自给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数据收集的问题,在本文中并未得到验证。我国与日本有着非常相似的食品安全问题:(1)我国也是人口多,耕地资源少,2006年

33、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已下降到1.4亩;(2)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001年到2020年我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3)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2005年末第一产业的比重只有12.6。相应的生产资料向工业的配置已经在广泛进行;(4)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等农业保护壁垒的消失,我国农产品生产必然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5)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人均肉、蛋、奶消费都在持续增长,外食次数也是连年增长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耕地面积减少

34、、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食品自给率也必将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那么日本战后得经验必然能过给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日文文献(1)石堂 徹生(2005)“日本農業 食料自給率引上可能-農業弱体化、輸入自由化、食生活変化日本”,世界週報時事通信社,第86巻37号,3437页。(2)岩崎 徹(2008)“食料自給率概念再検討 ”,経済経営札幌大学経済経営学会,第38巻2号,183194页。(3)樫原 正澄(2008)“生産者消費者連携食再生日本 ”,関西大学経済論集 関西大学経済学会,第57巻4号,245268页。(4)(2008)“世界食糧問題、日本食料自給率”,月刊政府資

35、料政府資料等普及調査会,第407号,112页。(5)鈴木 宣弘(2008a)“食料自給率向上課題展望”,Nosai全国農業共済協会,第60巻5号,819页。 (6)鈴木 宣弘(2008b)“日豪FTA日本農業崩壊-食料自給率一割台空想次元”,世界岩波書店,第778号,8693页。(7)高嶋 宏樹(2008)“平成18年度食料需給表及食料自給率”,食料安全全国瑞穂食糧検査協会,第5巻11号,1626页。 (8)谷口 信和(2008)“日本食料自給率目標食料問題相克 (世界穀物需給)”,日本農業年報農林統計協会,通号54,190205页。(9)茅野 甚治郎(2005)“食料需給構造自給率低下(20

36、05年度日本農業経済学会大会討論会報告)”,農業経済研究日本農業経済学会,第77巻3号,97112页。(10)張 建(2008)“戦後日本農業政策食料自給率関係関考察-産業構造関連通 ”,中京商学論叢中京大学商学会,通号 152, 143305页。(11)中川 雅嗣,山口 三十四(2006)“日本低食料自給率計量的分析-世界食料自給率同時方程式実証研究 ”,国民経済雑誌神戸大学経済経営学会,第193巻5号,111页。(12)永木 正和(2005)“食料自給率変容展望:資源利用転換軌跡(2005年度日本農業経済学会大会討論会報告)”,農業経済研究日本農業経済学会,第77巻3号,9396页。 (1

37、3)藤本 高志(2005)“IS地産地消視点食料自給率計測-地域産業連関分析”,農業経済研究日本農業経済学会,第77巻2号,5766页。(14)矢坂 雅充(2005)“自給飼料生産土地利用型畜産(2005年度日本農業経済学会大会討論会報告)”,農業経済研究日本農業経済学会,第77巻3号,129139页。(15)横山 英信(2005)“戦後小麦政策小麦需給生産(2005年度日本農業経済学会大会討論会報告)”,農業経済研究日本農業経済学会,第77巻3号,113128页。(16)丸山 清明(2008)“食料自給率向上技術的背景”,今月農業化学工業日報社,第52巻6号,3135页。 英文文献(17)B

38、rown,L.R(1995)“Who Will Feed China?”, Worldwatch Institute(陈同斌等译(1998)谁能供得起中国所需要的粮食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8)Gregory,A.W. and B.E.Hansen(1996)“Residual-based tests for cointegration in models with regime shifts”,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70, pp.99-126.(19)Granger,C.W.J.(1988)“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39、 Concept of Causality”,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39, pp.199-221.(20)Toda,H.Y. and T.K.Yamamoto(1995)“Statistical inference in vector autoregressions with possibly integrated processe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66, pp.225-250.(21)Johansen,S.(1995)“Likelihood-based Inference in Cointegrated Ve

40、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2)Hamori,S.Y.(2000)“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business cycles among Germany, Japan, the UK and the USA”,Applied Economics, Vol.32, pp.405-410.(23)Matsubayashi,Y. and Hamori,S.(2003)“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aggr

41、egate import demand function”,Applied Economics, Vol.35, pp.1497-1504. 表1 2007年日本食品供需表 (单位:千吨)资料:2007年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食料局食料企画课食料需给表。图1 日本食品自给率资料:2007年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食料局食料企画课食料需给表。表2 农业基本数据热量基准自给率农业比较优势()汇率耕地面积(千公顷)消费结构60岁以上劳动力比例1961年79.0038.91360.006086.003.22-1962年78.0039.21360.006081.003.76-1963年76.0039.75360.

42、006060.003.98-1964年72.0037.71360.006042.004.32-1965年72.0040.68360.006004.004.64-1966年73.0041.86360.005996.005.15-1967年68.0043.60360.005938.005.36-1968年66.0040.52360.005897.005.52-1969年65.0037.29360.005852.005.99-1970年62.0034.38360.005796.006.44-1971年60.0033.25308.005741.006.90-1972年58.0037.82308.005

43、683.007.19-1973年57.0045.72308.005647.007.42-1974年55.0045.65308.005615.007.46-1975年55.0046.46308.005572.007.80-1976年54.0046.78308.005536.008.24-1977年53.0046.40308.005515.008.68-1978年53.0042.66234.005494.009.08-1979年54.0042.11206.005474.009.56-1980年54.0038.63242.005461.009.5935.841981年53.0039.10210.00

44、5442.009.8235.931982年52.0038.79233.005426.009.8737.051983年53.0040.41237.005411.0010.2239.001984年52.0041.45231.005396.0010.3540.881985年53.0040.42254.005379.009.9443.491986年53.0039.72185.005358.0010.1044.411987年51.0037.94151.005340.0010.6246.921988年50.0037.27127.005317.0011.1249.611989年50.0038.25130.0

45、05279.0011.0852.131990年49.0038.81150.005243.0011.3453.251991年48.0038.82135.005204.0011.5450.571992年46.0039.20130.005165.0011.6152.941993年46.0038.90118.005124.0011.7755.351994年37.0041.14107.005083.0012.2657.281995年46.0037.7493.005038.0012.3959.081996年43.0038.05106.004994.0012.3759.881997年42.0035.5312

46、0.004949.0012.4163.101998年41.0036.92130.004905.0012.6563.391999年40.0036.90118.004866.0012.6664.832000年40.0037.20106.004830.0012.7265.752001年40.0038.03119.004794.0012.3965.922002年40.0039.67130.004762.0012.7066.492003年40.0038.80119.004736.0012.7167.262004年40.0037.72108.004714.0012.8067.732005年40.0036.

47、19105.004692.0012.7568.252006年40.0033.12116.004671.0012.7769.10平均增长率-1.37-0.20-1.94-0.593.182.59 保护政策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为给日本食品自给率造成很大的影响。率两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日本长期统计、日本统计年鉴、日本统计各年版。图2 农业基本情况保护政策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为给日本食品自给率造成很大的影响。率两注1:消费结构指人均日消费热量中肉及乳制品消费所占比例;汇率是以1美元折合日元;农业比较优势是农业劳动生产力与工业劳动生产力比值;消费机构是指一人一日消费的热量中肉类及乳制品所占的比重。 表3

48、 平稳性检定水平数据一阶差系数P值系数P值ln自给率-2.21 0.47 -11.68 0.00 ln农业比较优势-2.80 0.07 -5.11 0.00 ln汇率-2.38 0.39 -5.82 0.00 ln耕地面积0.69 0.99 -8.12 0.00 ln专业农业户比例-1.32 0.61 -4.86 0.00 ln消费结构-8.69 0.00 -4.70 0.00 图3 考虑结构变化的协整关系检定统计量表4 ln自给率要因分析自变量系数t值定数项-16.63 -1.54 D198116.60 1.42 ln耕地面积2.55 2.09 ln汇率-0.16 -1.96 ln结构-0.20 -1.40 ln比较优势-0.00 -0.04 D1981ln耕地面积-1.64 -1.27 D1981ln汇率0.12 1.17 D1981ln结构-0.74 -2.00 D1981ln比较优势-0.39-1.95Adjusted R-squared 0.97姚万军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电话:13920409083E-mail:wj8454第 21 页 共 2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