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分析ST分析案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4162033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类分析ST分析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分类分析ST分析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分类分析ST分析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分类分析ST分析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类分析ST分析案例(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序号实验名称视频教学分析实验时间2011年 12月5日实验室东区 1 栋 325 宿舍1实验目的(1)、根据视频对内容选取和采样( 2)、对此进行 Flanders 分析、计算信息熵、画类别频度图互动曲线和迁移矩阵( 3)对此进行 S-T 分析、画出 S-T 曲线、画出 Rt-Ch 图(4)、分析其教学模式(5)、小组讨论其分类系统2 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实验实验原理: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它是一种在时间轴上展 开和变化的过程。教学分析方法应基于教学过程的这种特点,有效的记录教 学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一定的信息,并 将这种信息用于

2、评价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过程。试验流程图:整体计划小组讨论,制定出初步计划。观看视频仔细观看教学视频,根据视频对内容选取和采样分配任务根据采样内容,进行分工处理,画出相应图表。图表分析根据画出的图表,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实验设计方案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步骤:(1)、经过小组讨论,制定出此次教学分析的计划。(2)、根据计划,全体成员观看视频并进行采样,每10 秒采样一次,采样完后,把每个人的采样结果进行对照,使其尽量无误,有偏差较大的,重新观 看视频进行采样。(3)、把最后的采样结果分发给每一个人,进行分工(分为两组,一组进行 是序列分析,另外一组进行 S-T 分析),并计算相应数据,做出相应图

3、表。( 4)、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讨论,把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进行总结。(5)、根据上述所做的内容,完成实验报告单。注意事项:(1)、分工一定要明确,具体到每一个。(2)、进行采样时不能分段采样。(3)、采样数据要精确完整。5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参照法、对比法、计算法、图表法。6参考文献1 傅德荣,章慧敏, 教育信息处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报告1、实验现象与结果采样之后,分类分析的 数据结构 为:3分 45秒 8分 45秒学生0 5 10 15 20 25308分 45秒 13分45秒学生0 5 10 15 20 25 3013 分 45 秒 18分 45 秒学生0 5 10 15 20

4、 25每格代表 10 秒, 代表被记录的行为间 时教师学生0 5 10 15 20 253028 分 45 秒 33分 45 秒0 5 10 15 20 25 3033 分 45 秒 38分 45 秒学生5 10 15 20 2530学生0 5 10 15 20 25 30教学过程中的单元行为根据行为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这些单元行为由行为分类表所设定。 教学过程中行为记录是按一定的时教师学生计教师811101213111121111611711951113511663953学生2161101111计114115136481411间间隔进行采样的,在这里所选取的时间间隔是

5、10 秒,通过采样,可得到教学过程的分类型为数据系列。由迁移矩阵图可算出(比例分析) :老师和学生的行为比例为: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218:12=109:6 由此可看出:该课堂是一节讲授课堂; 教师行为:矩阵中(讲授)行为出现 135次,(指示)出现 53 次,其他 行为(制造动机)行为 10 次,表扬行为出现 3 次,批评行为没有; 学生行为:学生应答行为出现 10 次,学生自发发言行为出现一次; 有上述数据可看出: 本堂课老师与学生的行为交互不是很强, 而更多的是老师 讲授,学生听讲, 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能在这个矩阵中体现出来, 因为学生的 应答都是老师提问引起的。根据计算:其信息熵

6、H=(dit )时序列分析 :分析 :S-T 数据记录卡片.NO:学校南昌十中教师李怡时间2011 年 11 月 20 日学科物理教材波的干涉采样间隔 10 秒备忘:01234567890TTTTTSTTTT1TTTTTTSTTT2TTTSTTTTTT3TTTTTSTTTT4TTTTTTTTTT5TTTTTTTTTT6TTSTTTTTTT7TTTTTTTTTT8TTTTTTTSTT9TTTTTTTTTT10TTTSSTTTTT11TTTTTTSTTT12TTTTTTTTTT13TSTTTTTTTT14TTTTTTTTTS分析:从这个图可以看出,该课堂主要是老师的教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频度

7、不是很大,学生的练习没有出现过,由此可以得出:这是一节讲授课程, 学生没有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我觉得这是一节不是很科学的讲授课, 从头至尾 没有一分钟时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应该适当留给学生一段自主练习的时间。我对这堂课的意见:我认为这节课设置的不是很科学, 整节课好像是很机械的演讲一样, 每 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 老师遇到问题就总采取 “点名提问” 的方 式,而且基本被点名的学生都在一二排坐, 好像是事先安排好的一样; 这样的 课程让我们看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看不到学生的学习气氛, 沉闷的的教 学氛围让我们觉得这节课仿佛是一个排练了好几遍却没有进步的 “教学表演”; 另外,本

8、节课中,老师与学生的交互也是很机械的,都采用点名提问, 没有小 游戏,整堂课程没有生气,没有活力,让人觉得是老师在进行“填鸭式教学” ; 我觉得, 这堂课中, 老师不应该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引进教学探究, 而 是有实验直接展示给大家,然后让学生自主回答; 另外, 该堂课中, 教师的教 学内容安培也不是很合理, 整节课下来基本上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就只 顾着自己讲自己的, 根本不管学生的反应; 我觉得该堂课的内容安排应该减少 一些,然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并做练习。经过我们的分析和 S-T分析,我觉得这段视频采用 S-T 分析更容易分 析一些,利用 S-T 分析,因为该堂课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

9、为主, 学生与教师的 交互很少,利用 S-T分析图就很容易看出教师与学生的交互频度, 同时也很容 易分析出该课程的教学模式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实验现象 :该课程为一节以“教师教授,学生接受”为主的课堂,整堂课都 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很少。实验结果及结论: 利用分析方法和 S-T 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即该课程是讲授型课程,学生与老师的交互性不是很好;3实验总结经过分析和 S-T分析,我觉得这段视频采用 S-T 分析更容易分析一些, 利 用 S-T 分析,因为该堂课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很少, 利用 S-T 分析图就很容易看出教师与学生的交互频度, 同时也很容易分析出该 课程的教学模式。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从视频上看来还是挺好的, 但经过上述两种教学分析,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超出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的, 内容安排太 紧凑,而且学生基本没什么思考的时间; 我认为, 这节课应该把教学内容减少 腾出一段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评语及评分: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