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规划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4046468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7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武汉市城市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武汉市城市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武汉市城市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武汉市城市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城市规划(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武汉市城市规划总体规划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至2020年武汉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030平方公里,总人口将达到118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4。到2020年,武汉 将实现宜居城市、创业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的发展目标。未来城市将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开放式的空间布局结构,以“双快一轨”的交通走廊为 支撑,沿常福、汉江、盘龙、阳逻、豹獬、纸坊方向布局6大新城组群,建设四新、鲁巷、杨春湖3个城市副中心和常福、盘龙、阳逻等6个新城组群中心。规划控 制主城外围、都市发展区两个生态保护圈和大东湖、武湖、府河、龙阳湖、青菱湖、汤逊湖等六条放射型的水系生态廊道。此外,总体规划

2、还对全市的公共服务设施 体系、市域城镇体系和新农村建设、工业用地布局、住宅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特色、城市水资源综合保护利用、城市能源保障、防洪体系、人防工程等重大基 础设施布局进行了系统安排。 汉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汉川市作为武汉外围与武汉经济联系强度最高的、唯一被划入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城市,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汉川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年)吸取了武汉市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和武汉城市圈关于汉川的研究成果,强化战略研究和专题研究,重点研究了武汉与汉川两市发展的相 互联动作用,对城乡协调、产业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综合交通、景观建设、生态保护、旧

3、城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布局意见。规划以充分的研究为支 撑,在内容上增加了基础资料汇编和5个专题报告,并和武汉市经济研究所合作完成相关主题,规划成果内容完善充实。 规划构思: 汉川总规吸取了武汉市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和武汉城市圈关于汉川的研究成果,强化战略研究和专题研究,重点研究了武汉与汉川两市发展的相互联动作用,对城乡协调、产业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综合交通、景观建设、生态保护、旧城改造等方面提出了布局意见。 规划内容和空间布置: 汉川作为武汉外围与武汉经济联系强度最高的、唯一被划入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城市,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本次总规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范围

4、:即汉川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汉川市辖仙女山办事处、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14镇6乡,总面积1663平方公里。城镇体系规划为其主要内容。城 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三镇两场一区一乡一办事处“,即现有仙女山办事处、汉川经济开发区、马口、城隍镇、庙头镇、马鞍镇、汈东和汈叉养殖场的全部用地,总面 积412.8平方公里。城区范围包括仙女山办事处、汉川经济开发区和马口、庙头部分区域,约128.26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规划建设范围为91.57平 方公里,马口规划范围为35.37平方公里,是总规的重点规划范围。 汉川城镇体系以市域交通干线荷沙线和新北线为发展轴,以城区(城关、新河、马口)为核心,以分水、沉湖、刘家隔

5、等 为重点镇,加强南部沪蓉高速公路和北部兰杭高速联系,以省道荷沙和新北线梯度推进,形成“字形”两条城镇轴。对于城区,规划以相对集中、合理分散、有机 组合的布局形式,在城区形成“一主一次”的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汉川市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4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38.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不突破100平方米。 编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区域关系,突出“全面对接、协调发展”的理念,实现汉川的错位发展。在工作方法上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公众参与,为规划修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从城市宏观角度提出阶段性的土地控制总量和近期建设分量控制,突出强制性控制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武汉市汉南区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 在汉南区

6、乃至武汉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地区统筹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城乡二元体下的各种矛盾和弊端的主要选择。受汉南区规划局委 托,编制了武汉市汉南区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规划区域总面积287平方公里。规划提出了汉南区“从边缘郊区走向节点新区”的发展定位,以及“融合、先 机与多元”主导的发展策略,并提出了“一轴三极、三心四区”的城乡一体化空间整体框架。产业经济的城乡一体化增长机制:按照“工业立区、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建立“交通依托、点轴布局”式产业空 间布局,构建由“一主轴、三次轴”构成的产业布局框架。资源环境的城乡一体化协调机制:建立以水系为主体的区域生态网络,形成“一轴、两带、四片、

7、网状廊 道”的区域生态框架,创建田园水乡式文化休闲区。人口重布的城乡一体化调整机制:以“二次极化”调整空间网络体系,按照中心城中心镇中心集镇中心村 四级结构,形成以中心城为骨干,以中心镇为依托,中心集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镇点网络体系。设施网络的城乡一体化共享机制:公共服务职能以城镇为核心,建设 三级综合服务中心,即区级中心、片区级中心和集镇中心。城乡交通运输网络以建设“半小时交通区”为目标,完善多层次的城乡交通体系,实现主要乡镇之间半小 时内到达。规划探索了没有充分城市化和区域均衡发展条件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了规划内容由点向面,由体系向网络、由布局向机制的延伸。 控制性详细规划 东湖科技

8、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全市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也是武汉科技新城(武汉.中国光谷)的主要部分。控规编制区域是开发区的重点建设区,也是科技新城的核心功能区。规划范围总面积29.91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03年2010年。 控规区规划建设科技新城的重要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群体的高度密集区,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规划总人口在现状10.1万人基础上,控制在18.6万人以内。 深化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的整体布局,以开发区“丁”字形布局结构为依托,形成“一区两主四副”的中心布局体系,和“一个科技商贸区、四个产业园区”的园区布局框架。 适应开发建设的不确定性,提出建议用地性质、

9、替代用地性质、待批用地性质、禁止用地性质4个适建级别,在规划管理中,可以通过审批程序上的不同要求来实现。 在控规区内采用全区系统平衡、主控园区综合平衡、街坊独立平衡、地块落实指标等四级控制体系。为便于操作与比较,提出征地范围、权属范围、得地率等新的概念。 将控规指标归纳整理成土地利用与使用属性指标、环境容量与土地使用强度指标、建筑形态与城市设计指标、设施配置指标等4大指标内容体系,相应形成控制性指标(包括控制性辅助指标)和引导性指标两大控制类别。 黄金口地区工业园用地规划 武汉市汉阳黄金口地区工业园是汉阳区政府根据汉阳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 为进一步促进工业园的规范运作和健

10、康发展,以武汉新区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工业园的实际发展情况,遵照合理开 发、节约用地的原则,黄金口地区工业园用地规划对工业园区的用地作出合理安排和进一步深化,为园区的各类项目建设提供科学的规划管理依据。此次规划的 编制范围位于武汉新区总规确定的汉江组团黄金口工业园板块内,包括西北、东南两片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83.37公顷。其中东南片规划范围为:西至武 汉市三环线,北临郭琴路,南抵老汉沙公路,东至郭琴西路,用地面积为142.20公顷;其中西北片规划范围为:东至武汉市三环线,西北临汉江,南抵什湖南 路,用地面积为341.17公顷。 黄金口工业园板块是汉阳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将形成以发展新技术、

11、新材料、轻工业为主,适当兼容中心城区外迁工业, 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结构为“一轴、一廊、三心、八组团”。本规划范围内的东南片区为黄金口工业园板块的一个产业组团,西 北片区包括一个产业组团和两个居住组团。 根据工业园的发展要求,本规划区用地布局以工业用地为主,同时布置管理服务中心、公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和职工居住用地。规划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居住和公建用地,增加工业用地的比例,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工业园的规模效益。 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原则,尊重利用自然地形,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绝对禁止有污染的三类工业入园,以 确保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同时充分

12、利用人工湖、明渠、道路等沿线绿化优化工业园环境,突出工业园现代景观特色,精心构筑黄金口地区的门户形象,实 现黄金口工业园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专项规划 1: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保护与利用规划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保护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5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九峰山和马鞍山森林 公园为基础,整合周边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设立“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武汉主城东部,总面积约30.02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森 林保护区。同时它还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周边山水资源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也是城市“十字型”生态框架中,东

13、西向山水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规划充分利用“山林一体、山水共生”的自然资源,营造人与自然、城与森林和谐共存的独特环境,突出展现森林景 观、滨湖湿地景观特色,构建具有生态旅游功能的城市森林保护区。保护区的总体布局概括为“四园、三带、一心(两副)”。“四园”为马鞍山森林公园、石门峰 名人文化公园、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长山农业观光园;“三带”为森林过渡带、森林景观带、旅游休闲景观带;“一心”是王家店地区服务中心;“两副”是马鞍 山和长山服务副中心。本研究在技术路线上采用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旅游、环境保护、三农问题等多学科相融合的方法,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 新: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森林发展模式和趋势的研

14、究,结合该地区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在国内首创提出城市森林保护区的概念;创造性建立城市森林保护区的指标 体系和应用城市规划过程控制论,将规划工作从过往的绘制“终极蓝图”引向建设一个理想城市的“过程控制”;基于GIS的生态城市策略,采用“千层饼”法进 行生态资源评价,确定不同类型用地的生态环境容量,为空间发展提供依据。 2:汉口原租界风貌区青岛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3: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规划 4:木兰生态旅游区规划 5:黄鹤楼视线及开敞空间保护规划 市政工程与交通规划武汉市亚行贷款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主城区规划布局13座污水处理厂,分别对主城各地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

15、在现有沙湖、黄浦路、二廊庙(世行贷款工程项目)三 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规划新建汉西、三金潭、南太子湖、沌口、龙王嘴、黄家湖、落步咀、汤逊湖、黄家大湾和北湖等10座污水处理厂。 主城区13座污水处理厂2020年规划服务面积为410平方公里,占主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27.5平方公 里的96%,服务人口为450万人,污水总量为236.6万立方米/日。其中由亚行贷款建设的三金潭、黄家湖、落步咀等三座污水处理厂总服务面积为148 平方公里,至2010年服务人口为180万人,污水处理规模为52万立方米/日。 结合武汉市近期世行、波兰贷款等其它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计划,工程项目全部实施后武汉市近期污水处理率可由目前6%提高到50%,将使武汉市现有河、湖水系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实现武汉市“碧水蓝天行动计划”。 获奖情况:获2003年武汉市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和湖北省二等奖城市设计 1:武昌临江地区环境及景观三期工程建设规划 2:江汉路步行街景观规划 3:新华路沿线地区城市设计 4:汉口万松园路商业步行街综合改造规划 5: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入口标示设计 详细规划 1:武汉首义文化区规划设计 2:汉口江滩三期防洪与综合整治建设规划 村镇规划 1:武湖中心村详细规划 2:武湖农场总体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