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复习进程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93993951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复习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复习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复习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复习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复习进程(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范本丄、八、亠1.冃I言叙述基本概况、测量目的等,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之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之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之依据。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本测区采用39带坐标,即中央经线为117度,三度带分带。2. 测量依据、原则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3、工程测量规范(CJJ899)。4、1:500、1:1000、1

2、:2000地形图图式。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2. 1测区范围及任务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本工程位于的四至,面积约5.0k川;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m至120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之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之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之测绘。2、遵照国家颁布之工程测量规范进行1:500地

3、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按500米之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2. 2已有资料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XX、D级GPS点XX、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2、本工程收集到XX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3、委托方提供之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4)起算数据列表如下:点名标志纵坐标XX埋石XX埋石XX埋石横坐标高程备注II等三角点D级GPS占八、73.363

4、一等水准2.3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图幅分幅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2)基本等高距1:500为0.5米。3)测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R=6365500m大气折光系数K=0.144)1:500图幅采用自由分幅,1:2000图幅采用50*50正规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X,丫之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丫坐标在后,1:500中间以短线相联;图号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号,即1、2、3、;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名之应标注图名。5)图幅编辑时;图名、图号、图幅号应按上下顺序排列在图幅上方之正中;图幅上方右侧标注工程名称;图幅左下方标注测绘单

5、位名称。2.4施工质量、进度保证及技术难点解答1)经过实地踏勘,本测区位于丘陵地区、测区内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这些都给测绘工作带来了一定之困难。为了保证生产质量、施工进度及后继工程服务,我公司组织专业技术小组进行踏勘、搜集资料、编写设计书,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操作运行。2)组织了以xx.xx等5名工程师,5名专业技术员,18名测工组成共4小组之队伍。3)组织了下列主要测绘仪器:天宝5700、南方灵锐S86型全球定位接收机6台、瑞士徕佧型全站仪4台(2”级)、索佳2B拓普康211D全站仪3台(5”级)、瑞士NA2自动安平水准仪3台、东芝便携式手提电脑1台、HP4411笔记本电脑3台,H

6、P800喷墨式打印机2台、摩托罗拉GP88型对讲机6台及各相应配套设备。4) 公司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对以后之质量跟踪、后继服务等起到一定之保障。为了保证工程之顺利进行,公司组织了各小组对本工程可预见之技术难点、工程质量及进度、安全生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工程是块状地形约5.0平方公里,经讨论决定平面位置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联测高等级控制点,以边连式、点连式推进布设E级GPS点四个,高程测量由于一般之四等附合水准路线控制之路线不长,路线过长时最弱点中误差难以保证,故决定采用布设四等水准网之方式进行施测,以确保四等水准高程之精度,平差时按结点网进行严密平差,在施测过程中,与三角高程进行比较发现问题

7、便及时处理。3. 控制测量3. 1平面控制1. GPS网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等级平均距离(KM)A(mm)B(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三等51051/80000四等1/2101045000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当GPS网之世界大地坐标系统转换成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时,应满足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o带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之高斯正形投影3o带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 布网原则与设计1) GP

8、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布网状况进行设计。GPS网之点应有二点以上之点相互通视,有利于常规测量施测时之应用。2) 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之测绘成果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之沿用。为求定GPS点在地面坐标系之坐标,应与附近之国家高级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2个。3) GP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形式构成。各等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之边数应符合下表规定:等级等四等级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之边数(条)810103.GPS选点与标石埋设1)选点前应收集与工程相关之各项资料:测区1:1万地形图;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之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

9、及其他测绘部门所布设之控制测量成果资料。2)GPS点位之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之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之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之物体。3)各等级GPS点均需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埋设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埋设,也可采用现场灌制标石。4. 仪器设备之技术要求1)接收机之选择等级三等四等一级目项接收机双频或单双频或双频或单类型频单频频标称精322机数2

10、.外业观测1)基本技术要求等级观测卫有效时段数据采PD方法星观测长集间隔(秒)OP项目、k1、44510等快速1560515静态44510级快速15605152)观测作业要求:每时段采集数据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记录此时段之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故障情况;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接收机初始化(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集间隔、改变天线位置;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仪器、以免遮挡卫星信号;观测时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手机和对讲机,避免干扰卫星信号;在观测过程中应保证接收机正常工作,数据

11、记录正确,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输出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会丢失。3. 数据处理1) 基线解算之质量检验: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择一组完全之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之全长闭合差应满足W2*?*SQR(3*n),W为环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之边数,?为标称精度;复测基线之长度较差,不宜超过ds2*?*SQR(2)。2) 复测与重测: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独立基线相联结,则在该点上必须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之独立基线。GPS网平差处理: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之改正数(VDxVDyVDz)绝对值应满足VDxC3*?VDy3

12、*?VDz3*?,当超限时,可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应采用软件提供之或人为之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之基线值,直至符合要求;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之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之无约束平差结果之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之较差(dVDxdVDydVD0应符合dVDxC2*?dVDyW2*?dVDzW2*?,当超限时,可认为作为约束之已知坐标、距离、已知方位与GPS网不兼容,应采用软件提供之或人为之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之约束值,直至符合要求。1 3.1.3一级导线控制.一级导线点在gpS空制点基础上,布设成单一附合导线或导线网。1)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丫、丫距回水平角测

13、回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J2J6一级4.0400r2:2;4士5士1510?n1/150002) 导线水平角均采用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之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3.12310执行。3) 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3.2高程控制1)本测区以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四等水准网,作为首级高程控制,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发展之需要。2 )等外水准、测距高程导线,自四等水准联测点起发展不得超过2次。3)四等水准观测采用DS3以上型号之水准仪,

14、三丝法读数,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各测段测站为偶数站。作业前须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校,DS1型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之夹角小于15,DS3型小于20。4)水准观测之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最、八刖前后里红八、附高大视后视面黑红面等合路线程距视距累读数所测高长度闭长度距差积之差之差级(km)合差(m)(m差差(mm(m)(m(mr)四1620?L1005103.05.0等等1大206.030?L00致相等4.0外注:L以km为单位5)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项目平均边长(m边数垂直角测回数垂直角指标差较差往返高差较差(m闭合差(m12JJ6J2J6I级4

15、00124221525士0.01S注:S为边长,以百米为单位;n为测站数。4. 平差计算和资料整理1)各等级GPS空制网之解算及平差计算采用南方公司之随机软件,导线网平差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编写之导线网相关程序,单导线按条件法严密平差和南方公司水准网平差程序。2 )平面坐标成果等级点取至0.001m,图根点取至0.01m。水准联测高程成果取至0.001m,三角高程取至0.01m。3 )所有等级控制点(包括所有用到之起算点)和埋石图根点成果装订成册,并在备注栏中写出该点点位。经四等水准联测之等级点应在成果表备注栏中注明“四等水准”。5. 地形图测绘随着电子科技之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之

16、不断完善,电子文件地形图已逐渐代替了手工清绘图。且电子文件地形图以坐标方式记录图形要素之几何位置,以编码方式记录图形要素之属性,给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之方便。本工程成图时使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编图、网格注记、图幅整饰,将修改好之地形图使用HP-800绘图仪将地形图打印出来,刻录成光盘提供给用户使用。1、地形测图所使用之测绘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校正.。2、图根控制点应根据地形之复杂程度,在满足测图要求之前提下,1:500地形图每平方公里控制点不小于180个。图根点在高级控制点之基础上发展,其发展次数一般为2次,困难地区,可再附合一次。图根导线以测距导线施测。图根点之精度,相对于临近控制点之

17、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2cm当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测设支点或测距支导线。支导线边不得超出三条边,且不能连续发展。图根点高程采用光电三角高程施测,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0cm3、地形图测绘方法、要求,以及内容取舍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第四章执行,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之,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之,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准确表示其点位;高程注记点每格不得小于10个;等咼线之计曲线必须标注咼程。1、碎部测量主要技术要求:1)居民地是高等级公路测图之重要地物要素,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按实地轮廓准确测绘。房屋

18、以墙基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质量分类,房屋一般不综合,应分间表示,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在图上小于0.6mm可用直线连接。图上6mm以下之天井可不表示。2)、地下光缆、地下电缆之标志桩、检修井,必须实测,并用相应符号表示与连接。3)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之重要标志,必须准确测绘和按规定之符号正确地加以表示。4)永久性电力线、通讯线均需表示,电杆、电塔位置必须实测,同一条杆上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主要线路,图面上各种线路之走向应连贯、类别分明。建筑区内之电力线、通讯线不连线,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地面及架空管线均需表示,并注记输送物质,地下管

19、线检测井等均需测绘。围墙、永久性广告牌、栅栏、栏杆、篱笆和活树篱笆等均应测绘。5)铁路、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均应测绘。铁路之铁轨、公路路中及交叉处、桥面、里程碑等应测绘高程注记点、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公路及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及街道按其路面材料划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硬砖、砂砾和土路等,以文字注记在图上。等级公路应注明等级、代码和编号。铺装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隔,主要道路须注明走向。国道路面、路肩应绘制四条线条,路面线不得中断。铁路与公路或其他道路在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不同水平相交之道路交叉点,应绘以相应之桥梁、通道符号。路堤、路堑均按

20、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注记咼程。公路、大车路、铁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小路可中断在进出口处;市区街道应将永久性之安全岛、人行道、绿化带及街心花园等绘出。有围墙栏栅之公园、工厂、机关、学校等内部之道路;除通行汽车之主要道路、全部按内部道路测绘。6)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池塘等都应测绘,沟宽在图上小于1mm之以单线表示。水涯线按测图时之水位测定并标注测绘时间。水渠应测渠道边和渠底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泉、井应测注泉之出水面及井台之高程;池塘应测注塘底高程。7)石堆、土堆、陡崖、坑穴、冲沟、山洞、石灰岩溶斗、崩岩、滑坡等特殊地貌和人工修筑之梯田、陡坎、斜

21、坡等用相应之符号表示。冲沟底部应测注高程点,较大之可用符号和等高线配合表示。梯田坡坎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n!寸,应实测至坡脚。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之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可表示为陡坎,70以下之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小于2mm寸也可用陡坎表示。坡坎比高小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短于5mm寸可以舍去。坡度在70以下之石山和天然陡坎,可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露岩地、独立石、倒石堆、坑穴、陡坎、斜坡、梯田坎等应在上下分别注记咼程或比咼。8)地形图表示之各种树木名称、苗圃、灌木丛、散树、独立树、行树、竹林、经济林等,应正确反映分布状况,芦苇地、花圃、草地、沼泽地应表示;树林要标注树之种类

22、、高度。农业用地分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和水生经济作物地等,表示作物以夏季作物为准地形图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之用双线表示,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之高程点。水田之田埂不分大小均须测出。山地应测出各种特征点山顶、山脊、山梁、山谷、鞍部都必须准确测出其位置及标注高程,山顶、洼地底部应绘示坡线9)地理名称及各种注记是地形图之主要内容之一,是判读地形图之直接依据。图上之所有居民地、大之工厂、商店、道路(包括市、镇、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均需进行调查核实、正确注记。10)每幅图之接边均应测出图廓外5mm自由边在测绘过程中应加以检查,确保无误。11)行政区境界线、矿场之矿物、料场之材

23、料应注明。12)地形图中应注记导线点、水准点编号及其高程,以及在测图范围内之国家三角点和水准点等之位置及其注记。6. 成果之检查和评定地形图之拼接和检查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有关章节执行。为保证测绘产品质量,设专职检查员,层层把关,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检查工作执行以下规定:1、各等级点应进行100%佥查,并作好记录。2、观测手簿、平差计算成果应认真、详细检查。3、每幅图应做到控制点展点100%佥查,图面内业100%佥查,外业100%巡视,30%设站检查。测区抽检15%4、严格检查各项技术要求以及测图范围是否达到规范和设计书要求。5、经检查员检查后并评为质量合格以上之

24、地形图,如经主管部门验收出现质量事故,检查员应负相互责任。6、质量标准:测量成果、成图,经验收并对存在问题和错误进行改正后,按质量标准分优、良、合格3级评定。优:总分85分以上,且每个项目质量得分均占该项标准总分之3/4以上;良:总分7185分之间,且每个项目质量得分均占该项标准总分之2/3以上;及格:总分6070分之间,每个项目质量得分均占该项标准总分之1/2以上; 起算数据采用合理、正确,作业程序及操作方法符合规范要求(20分) 仪器、工具检查项目齐全,结果精度合符规定(15分)测量标志牢固、明显。工程点之编号方法合理,记录、手簿记载真实、清晰,注记完善、格式统一(10分);成果资料之精度与内容符合规范、图式及设计要求、各项主要测量误差较小(优:各项主要误差有60%、于限差1/2;良:各项精品文档主要误差有60%、于限差之2/3,其余误差不超限),各控制点、联测点、工程点之密度满足工程需要(30分); 资料齐全、数据准确、书写工整正规、注记完善,整饰美观,检查量达到要求(25分)。7. 提交成果资料1、技术设计书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3、控制网网图4、控制测量外业资料5、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7、技术总结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