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93919340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9.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第一节 质 量教学目的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重点与难点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教具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板书:一、质量)二、讲新课1质量(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2、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板书:1概念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出示: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装有

3、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

4、小怎样换算?(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3质量的测量天平(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a)托盘天平的构造让学生将讲台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零刻线在哪里?量程多大?最小刻度值多大?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

6、,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C)托盘天平的调节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d)天平的使用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

7、质量?(板书:天平的使用)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 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 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3)介绍物理天平(a)物理天平的构造讲解:实验室也常用物理天平称质量。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4,对照讲台上物理天平的实物,说出物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板书:物理天平的构造)(b)物理天平的调节教师边讲边演示:物理天平使用前要先调节底板上的底脚螺钉,让重垂线的小锤尖端跟底板上小锥体的尖端正对,使底板水平;然后再调节横梁上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C)物理天平的使用讲解:观察物理天平

8、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及用调好的物理天平称质量方法与托盘天平相同。(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三、布置作业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学目标会读产品说明书,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知识与技能 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体积。经历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器的良好品质。重点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难点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教具托盘天平附砝码一套 量筒1个(规格不同) 量杯1个 烧杯 水 木块 等教法阅读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

9、复习导入提问学生:1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学生回答)2.据学生回答:那么用什么测物体的质量呢?(学生回答)问天平的构造怎样?一(引入新课):那么如何使用呢?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二(讲授新课):(一)学会使用天平:1.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使用其一产品时应先阅读它的说明书,而课本117页有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同学们阅读一下,然后与同学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学生阅读、讨论)之后提问: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呢?(学生回答)2. 教师板书使用 1_2_3_4_天平保养 1_2_强调注意事项,提问:为什么要做到“物左码右”?(学生回答)2.

10、让学生完成课本119页第一题,讲评,适当变形1若物体 与砝码放错位置,那么铜的质量为_重力是_。2.若要用这个天平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应该如何测量?3.如何测量出50ml水的质量?引入量筒或量杯的学习(二)学会使用量筒或量杯1. 出示量筒和量杯,要学生观察。2.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10,7-11完成探究23页第4、5题。(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3. (板书) 用途:_ (1)_量筒 使用 (2)_(3)_ (4) 4.引导学生思考:若要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又不溶于水的小固体,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此种方法叫做“排液法”并要学生学会这种方法。5.练习课后3题,讲解,并变形:(

11、1)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并且体积较大的固体,应该如何测量?(2) 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且飘在水面上的物体,应该如何测量?分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三)课堂练习1. 探究23页开放作业2、3、4、7;2. 指导,提示,讲解做题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四)课堂小结1. 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学生回答。2. 要学生回扣教学目标。3. 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五)拓展性学习要学生完成探究25页26页,讲评。六(作业与预习)1.上交作业:2.复习本课所学知识,完成探究。3. 如果没有量筒和量杯,怎么测液体的体积呢?预习: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三节

12、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4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3.建立密度的概念教学用具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

13、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b、设计实验: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14、,然后加以比较。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1、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2、 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d、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3、 建立概念: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

15、种物理属性4、 板书2密度的公式:r=m/v 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5、 板书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6、 密度的测量:师:在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时候,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绍一种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学生分组实验师: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22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生:测的数据基本接近,出现的误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测量体积出现的7、 板书3密度的应用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生甲:

16、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8、 巩固练习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测量固体的密度,会查密度表,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动手实验来掌握测密度的方法 3、介绍科学史实,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重点与难点1、密度的理解2、密度的应用教学用具 投影仪、量筒、量杯、天平和砝码、挂图教学方法 实验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2、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有无关系?二、引导过渡:问题:1、怎样才能测定密度的大小?2、用什么测物质质量?3、对于形状

17、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如何测量?4、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又该怎样测量?教师展示;量筒、量杯讲解:1、用途:用来测液体或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量 程2、形状:见实物3、观察 分度值单位:ml1ml=1cm34、读数;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体凹面,展示挂图提问;如何用水来测小石块的体积?查密度表记住水=1.0103kg/m3密度知识的应用1、 测物质密度可以来判断物质材料2、 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下一节课拓展)介绍物理学家瑞利发现氩气的过程。“密度”复习课教学目标(1)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知道密度的应用(2)掌握用天平、量筒测量密度及其他间接测定密度的方法(3)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

18、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会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意识1回忆本章所学知识在学生汇报本章知识小结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密度的物理涵义、测定方法,以及应用密度知识的几个方面(列表板书略)2例题例1 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读作_,意义是_如果冰的质量是1.8千克,它的体积是_分米3如果这块冰全部熔解成水,则它的质量是_,水的体积是_,水的密度是_这说明_3填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同种物质,m与V成正比B对同种物质,与m成正比C对同种物质,与V成反比D对不同物质,与m成正比(2)一密度为,质量为m的金属块把它分割成相等的三小块,那么每一小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为: 4例

19、题例2 体积是50厘米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0.4千克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在其中空部分铸满铅,球的总质量应是多少?因铜,故该球是空心的0.4千克的铜球其实心部分的体积=0.044910-3米3=44.9厘米3V空=V-V铜=50厘米3-44.9厘米3=5.1厘米3m铅=铅V=11.3克厘米35.1厘米3=57.63克m总=m铜+m铅=400克+57.63克=457.63克要求学生课后思考其他的解法5学生口答要测定不规则的铝块的密度所给的器材有:铝块、天平、砝码、玻璃杯、水、细线,还需要选用_来测量铝块的_如果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A在量筒里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B把

20、铝块全部浸入水中,观察水面到达的刻度,并计算两次的刻度差,求出铝块的体积C用天平称出铝块的质量D计算铝块的密度试问:(1)此实验过程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如何改进?(不增加实验器材)(2)在此实验中观察量筒水面刻度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变题1:如果铝块是规则的,可选用_测铝块的体积变题2:如果要求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石蜡块的密度,需要增加的器材有_,方法是_在点拨学生解决口答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小结:块的体积时,关键要使它全部浸没在水中可用压入法、悬挂法和排水法实验步骤是否合理要看能否尽量减小误差6讲解例题例3 若没有天平你能用量筒“量出”酒精的质量正好是500克吗?试简要说明所用的方法和依据(

21、酒=0.8103千克米3)只要用量筒量出625厘米3的酒精,它的质量便为500克变题1:怎样用量筒“量出”一瓶空气的质量?变题2:怎样用天平“测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变题3:怎样用天平“测出”一卷细铁丝的总长度?还需要选用什么器材?然后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的使用功能7概括本节复习课的要点(略)8布置作业(1)如果实验桌上只放一架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及盛有待测液体的玻璃杯,只允许你使用一次天平,你能设法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吗?若能,请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列出所依据的公式(2)一只杯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500克,用它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450克,求这只杯子的容积(m=0.810

22、3千克米3)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观察日常生活中由于浮力而产生的现象;经历实验中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3、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有关浮力的现象。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重点做好三个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浮力,总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难点对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理解。教具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一个,小烧杯一个,细线,水,盐水,溢水杯一个,鸡蛋一个,圆玻璃筒(直径比鸡蛋大,深度约30cm),支架带杠杆,砝码一盒,气球、排球各一个,石块或金属块。教

23、学方法预习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引 入 新 课师:让生看课本图717,718,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例: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这些都是有关浮力的问题。 引出: 从本节起学习一种新的力,浮力。浮力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2、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719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

24、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所以石

25、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浮力。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析图,弹簧秤的读数(F)=重力(G)浮力(F浮) . 总结、板书。课本125页的结论。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1、观察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3、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通过对浮沉条件

26、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小制作和查阅打捞中山舰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动手的能力。重点与难点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小木块、小石块、小铁块、小塑料块、橡皮泥 量筒 水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 讨论法等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过浮力的有关知识,知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进行新课进行交流与讨论:交流一:上浮的物体有小木块、小塑料块、下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小铁块、橡皮泥。交流二:上浮的物体最后漂在水面上,下沉的物体最后落

27、到容器的底部。交流三:把橡皮泥做成碗状,橡皮泥也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交流四:提出问题,有没有什么物体可以悬浮在液体中呢?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又怎样使上浮的物体沉下去?演示活动一:把一生鸡蛋放入盛水的500mL的大量筒中,可以观察到鸡蛋下沉到量筒的底部,把一把盐撒入水中,等一会儿,发现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此时合理调节好盐水的浓度,可以观察到鸡蛋能停留在盐水中,如果再向盐水中加盐,又可以看到鸡蛋继续上浮。演示活动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直充满氢气的气球,手抓住系着气球的细线,可以看到气球浮在空中,手一松,气球往上跑,在系着气球的细线上挂一重物,又能使气球下降,哪位同学能使气球漂浮在空

28、中?学生进行演示:调整所挂的重物,能使气球停在教室内。分析与交流:同学们想一想,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过程中,你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你所采用的这些方法中分别改变了哪些力的大小?你是如何改变这些力的大小的?归纳与小结:使物体上浮或下沉,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提出问题:那么,物体上浮与下沉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一:如何知道物体的重力大小?问题二:如何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呢?问题三:对于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如木块,其浸没在水中的浮力又如何测量?问题四:如何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呢?小结:我们在探究物体的浮沉

29、条件时,可以用实验器材测量出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根据所知道的浮沉情况与实验结果,就可以分析出物体的浮沉条件了。活动器材的选择:弹簧测力计、量筒、水、木块、小铁块、螺丝帽、铁钉、配适当重物的小玻璃瓶等。活动操作步骤: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的重力,然后将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缓慢浸没在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书本中的表格中。分析活动探究结果。活动交流与总结一:当物体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板书:当G物F浮时,下沉;

30、当G物F浮时,悬浮;当G物F浮时,上浮; 评价与思考:在活动中,我们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或下沉、悬浮的,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学生看书了解有关浮沉条件的利用小结:你学到了什么?密度与浮力(复习)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质量的概念与单位;2.巩固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理解密度的概念和测密度的原理;3.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深刻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4.注重学科结合,将知识系统、综合。重点物质的密度的测量 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难点密度与浮力的有关的计算题,设计类型题目,及设计类型题目的步骤教学用具天平和量筒 密度计、潜

31、水艇等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法教学过程质量 (一).出示知识结构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习知识点。(二).对照知识结构,逐一对照每一节复习1.质量的概念: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理解质量概念时,还要注意把物理学中的质量和日常生产、生活说的“质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区别开,要打破学生生活中思维定式理解物理概念。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突破方法:使用时按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强调“物左码右”并要学生学会物体与砝码放错位置时如何读数;并注意把物理学中的知识和日常生产方法结合密度3.密度的概念、单位及换算、公式及变形讲解,物理意义的说明,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方法运

32、用对于物体的密度,不同种的物体,密度一般是不同的,以及密度是物质特性的理解。练习探究39页7、3、8等4.变形“正北方糖是一种用细白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出它的密度,给你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白砂糖、小勺、镊子、玻璃棒。利用上述器材可有多种方法。请你答出两种测量方法,要球写出:(1)测量的步骤及所测的物理量 (2)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密度的式子。浮力部分计算浮力的方法教师提示总结:一、计算浮力的方法: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液gv排。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的物体都适用。计算时,要求液、v排已知。2.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如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

3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浮力及拉力,这三个力平衡。即G物=F浮+F拉,F浮=G物-F拉=G物-G视。3.根据漂浮,悬浮条件:F浮=G物。只适用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所受的浮力。解题的一般步骤做有关浮力题目的注意事项二、解综合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对象所处的状态。2.分析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3.根据状态列出方程式方程组。4.进行数学运算。三、解浮力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1.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三力平衡) 2.密度的概念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浮力的概念5.阿基米德原理 6.物体浮沉条件四、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1.物重G与视重G2.物

34、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3.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4.上浮、漂浮、悬浮。5.物体的密度物与液体的密度液。6.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积v排、物体露出液而的体积v露。做题 巩固所学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学生感受、演示实验、观看课件、图片和日常生活的讨论获取知识。3、让学生在感受、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教具海绵、砖、图钉、锥子、细线、肥皂、砝码、教法导读法实验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35、训练法教学过程想一想:1人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时,脚会陷下去,而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做一做: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图81的方法做一做。感受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上面的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 。引入新课:压力请同学们画出下列各图(板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画一画: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_ ,指向_ 物体。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_ 。大家按过图钉吧?从你们的实践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

36、力的大小有关。那么在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不同的接触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_ ?照图8-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从而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_ 有关系,还跟_ 有关系。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_ 。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单位:牛顿/米2 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1MPa=1000 KPa=1106 Pa=106N/m2。3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1.56MPa =

37、_ = Pa; 78000 Pa =_ = KPa。听一听:教师讲解(2)例题:课本p136例题解题时注意面积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课堂练习2:某同学的质量为40千克,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20cm2,求:他走路时和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多少?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_ 帕,混凝土是_ 帕等等。课本P137图中减小压强图是 ,增大压强图是 。从这些图中,你能说出怎样才能增大压强吗?又怎样才能减小压强吗?讨论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方向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

38、.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 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和方法作业 书面作业:1.课本P138中的1、2、3、4题。2. 想想议议P138中的第5题及“请提问”压 强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以上问题,均由学生

39、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二、进行新课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2讲述(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6,读后说一说

40、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2继续讨论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四、归纳本课内容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1 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2 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

41、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五、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第二节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教学目标应用。2、进一步复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师生合作,同学讨论,并在实验中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重点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连通器的特点4帕斯卡原理难点1理解液体压强公式2理解在连通器里各

42、液面相平的原理教具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 的量筒、玻璃板,连通器、酒水壶、船闸挂图。学生用: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三位学生一组)教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归纳法、阅读自学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43、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

44、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归纳小结实验情况(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7.液体压强的应用: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推导其原理。(教师引导)8.液体压强的传递:自学阅读,师提问: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

45、液压千斤鼎的工作原理。四、运用所学,解释课后练习题,做学习与探究开放性作业部分。教师针对学生做题反馈情况,精讲点拨,学生巩固所学,形成能力。五、课内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师生根据板书内容共同小结,结合本节的重难点,回忆所学,加深记忆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作业:学习与探究未完成部分;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硬气压强产生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硬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硬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重点认识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方法、大气压高度变化的规律,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

46、系。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变化的不均匀的理解 教学用具两个铁皮圆形容器、水、酒精灯、皮吸盘、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管、水银、刻度尺、空盒气压计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读书自学法、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问学生有关压强的问题并引入主要议题二.进行新课:(一)大气压强:1.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46页的“马 德堡半球实验”与同学讨论,从中能得到的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很大)。2.讲授地的周围让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着的地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跳高地

47、表现几的范围内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同样,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大气对当在它里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3.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如覆杯实验:(!)先让硬纸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了硬纸片并倒置过来,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现象是硬纸片没有掉下来)(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杯内的空气,盖上硬纸片,把杯子倒置过来,你会发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杯中有水不会洒出)。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硬纸片没有掉下是因为 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

48、作用抵得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二)大气压强的测量:马德堡半球实验人们对大气压的大小获得了深刻印象,但是大气压到底有多大 呢?这个问题在奥托.格里克做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 的11年,早已经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他用课本146页的图8-35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由于条件所限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此实验,然后总结所学知识。(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二)大气压强的变化1.讲解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有什么关系呢?2.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46页的8-41并讨论一下得到的信息。(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3.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的关系。

49、二.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探究51页“开放作业”1.2.3.9.(学生认真完成探究51页“开放作业),(教师讲解并适当变形引起学生多卡位思考)。2.让学生完成探究52页4题重点讲解,注重学科结合。课堂小结:让学生分析讨论本节所学,并要学生学会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本节所学内容。能力提高:要学生完成探究54页内容,提示指导,最关键的是比较容器内外的气压的关系,并要学生学会总结方法。作业:1、 复习知识点,完成探究其它内容;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领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让学生体验到

50、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与价值观。重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用具 乒乓球,吸管、小纸船、大饮料瓶(装水、带管)、两张纸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解、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点拨、讨论教学过程引入:问:满载乘客的飞机,是怎样飞上天空的?水翼船为什么会在水面飞速前进?点出要知道就必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新授:流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流体。它们的压强与流体的流动有关吗?做843,844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是由哪个因素决定的,能得出什么结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

51、做845的“迷你实验”,并进行解释,同学互相补充,引发学生兴趣。问:飞机的机翼形状有什么特点?这个形状对飞机起飞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图示讲解)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上方的凸起空气流动的路程大,流速大,压强小,而下面平直,空气流动的路程小,流速小,压强大,。这样,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当飞机的滑行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机翼所受的升力超过飞机的自重时,飞机就起飞了。看846,讨论鸟儿滑翔时和升力与飞机的升力有什么相似之处?让学生看847,讨论为什么水翼船会在水面飞速前进?找学生代表解释。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到有什么不足?让学生列出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复习本

52、节。复习全章,预备单元检测第九章 机械与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3、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4、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重点1、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的分类难点1、正确画出力臂和利用杠杆条件解决简单问题2、正确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

53、简单计算教具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镊子,起钉锤等 杠杆,铁架台,钩码(一盒)教学方法提前预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教学过程一、交代第九章机械与人 明确第九章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交代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进行新课1.请同学们观察图91中所示的各种杠杆,通过讨论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展示部分杠杆。经过讨论,让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教师引导分析:杠杆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某个组合机械的一部分,杠杆的外形多种多样,可直可弯、可粗可细。作为杠杆的条件:一根硬棒、有力的作用、必须能绕

54、某固定点转动。例如:汽水瓶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让部分同学举例生活和生产中的杠杆。2.明确杠杆的五要素,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结合图92找出杠杆的五要素。力臂的画法是一个难点,应采取图示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练习课后作业1题。练习探究P63 1题,P64 7题。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153页实验探究。教师展示一简单杠杆的平衡实验现象 由此引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及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以及制定验证猜想与假设的计划。(教师应注意:实验如采用课本实验装置,杠杆自重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任

55、何影响,但若用上面图示实验,杠杆自重将影响实验结果,故应尽可能选择质量较轻的代用器材。)实验中教师强调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通过实验得不出平衡条件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应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与交流探究的结果。最后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及:F1l1F2l2杠杆的分类练习对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课后作业2、3、探究P64 4、6题。4.请同学们对图91和图94中的杠杆进行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方法。让学生对杠杆进行分类,没有固定的分类原则,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使用、特点、效果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无

56、论学生怎么分类,都及时给予肯定。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有的杠杆可以省力,有的杠杆可以方便工作。(让学生知道“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研究问题的需要)三、开放作业 形成能力1. 家中常用的剪刀、理发用的剪刀、医生用的剪刀、裁缝用的剪刀、花匠剪枝用的剪刀、建筑工地上剪钢筋的剪刀,进行分类。2. 课后练习题3. 探究开放性作业部分教师据反馈讲解。四、小结本节 形成知识网络师生据板书内容小结注意所学主要内容,重难点五、作业及预习预习第二节滑轮的应用第二节滑轮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3.会根据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

57、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难点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教具定滑轮2个、动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200g2个,50g4个、细绳约2米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法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有一个经典故事说:一个和尚小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之所以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是平均主义思想在作怪,谁都不愿多付出,怕吃亏,那么要大家公平,又能有水吃,你能否借助物理方法给与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简单的方法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一. 定滑轮:1.讲授: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齿轮,根据要使用的情况可有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在日常生活

58、,生产中,滑轮作为一种简单机械有广泛的应用。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此实验图9-14并总结得出结论?2.(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之后(学生回答:不省力,只能使力的方向变化)。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比如向上提物体时,力的方向朝上,通过定滑轮就可以向下用力,这一点在一些场景中特别重要。例如升国旗时。3.练习“伴你探究”2题提示学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注重 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二.动滑轮1、 演示课本159的图9-16实验人,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此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动滑轮的使用能使力的大小变化,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 教师要学生再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讨论此实验的结论,说出其中的道理。3、 练习“伴你探究”“动滑轮”1.2.题提示学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考虑。三.滑轮组:1、讲授: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使用滑轮组不仅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省力的多少由滑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