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铸模制造企业的应用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3869254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作业成本法在铸模制造企业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作业成本法在铸模制造企业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作业成本法在铸模制造企业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作业成本法在铸模制造企业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成本法在铸模制造企业的应用(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撰写人:_日 期:_ 上海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题目:作业成本法在铸模制造企业的应用分校(站、点): 上海电视大学奉贤分校 年级、专业: 07级会计学 教育层次: 本 科 学生姓名: 龚世燕 学 号: 071090049 指导教师: 苏丹妮 完成日期: 2009年5月10日 目 录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及基本原理1(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概述1(二)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1二、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2(一)间接费用的分配21.传统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22.作业成本计算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2(二)产品成本的定价3(

2、三)考核对象的确定,奖惩兑现的方式3(四)控制标准的选择3(五)成本会计信息的选择3三、作业成本法在铸模制造业的应用3(一)企业概况3(二)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41、从生产组织制度上看42、从内部控制效果上来看43、从会计人员构成上讲44、从成本构成上讲4(三)产品成本核算分析 41.传统计价系统的计价52.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动因率63. 作业成本法的计价6(四)具体分析6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7(一)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问题71.作业成本法本身存在的问题72.环境问题 73.人员素质问题8(二)解决的对策81.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发展步骤 82. 结合制造业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运用 83.

3、对作业成本法要不断创新、改进84.最高管理者的战略支持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95.将作业成本法的执行与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相对接9结论9参考文献9致谢11内容摘要长期以来, 在制造业的实际运作中, 如何进行精确的成本分析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难题。在高新技术环境下,制造费用的数额和比重大大提高。传统成本计算中以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等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已不再适用了。同时,产品的多样化也使得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失去了意义。本文分析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的制约性,并提出了适应环境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本文首先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成因进行了阐述,并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

4、本核算中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比较,说明了作业成本法的在实行过程中的优势,列出适用的条件。然后对通过铸模制造业的案例分析,用实际数据分析较透彻地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核算应用中加以说明,并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为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和构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施参考,使我国企业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并促进其应用。最后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应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成本管理 应用 问题及对策AbstractSince long ago,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ctua

5、l operation, how carries on the precise cost analysis always is puzzles the enterprise superintendents a difficult problem.Under the high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environment, the factory expense amount and the proportion enhance greatly.In the tradition cost finding by the direct artificial ho

6、ur, the machine hour and so on no longer was suitable as the factory expense assignment standard.At the same time, the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also caused traditional the cost finding method to lose the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tradition cost finding method under the modern economi

7、c environment conditionality, and proposed the adaptation environment cost finding method - - cost of operation law.In this paper, first the concept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as well as the causes and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operating cost method of cost accounting in t

8、he enterpris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the cos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of comparison, the operating cost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cess of setting out the conditions applicable.And through the mol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se studies, using actual d

9、ata for a more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cost method of cost accounting in the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to illustrate, an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calculating comparative costs. For enterprises to introduce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activity-based costing to build based on the cost m

10、anagement model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ference, so that our enterprises can fully and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operating cost method based on cost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ir application. Final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should be noted th

11、at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solutions. Key words: Activity-Based Costing; cos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文献综述刘芳(2008)分析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和联系,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研究与推广作业成本法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陈海军(2007)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偏重于对直接成本的计算与控制,作业成本法从成本对象与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着手,通过对作业活动的动态追踪

12、,全面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结合作者实践,在介绍成本动因选取原则和影响因素的基础 上,就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应用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究。孙静,邬洪迈等(2008)在参考国内外ABC文献,结合企业ERP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原理。探讨了制造业现状,对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赵述(2008)就目前的应用状况来看,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作业成本法概述入手,对作业成本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对策。赵景芬,戴蓬军,王开军等(2008)运用具体的实例来分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实施的可用性。赵玉敏(2008)从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入手,阐述了

13、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简单介绍了作业成本计算的过程和作业成本法的作用。王卫平(2008)成本控制由成本和控制两个词复合而成不管在哪个企业中,成本控制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是经济运作质量的集中表现,是每一位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关心的首要问题,也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消耗、决策、计划控制、监督、核算等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管理工作的定位。黄晓兰(2008)本文从作业成本法的动因理论出发,分析了确认成本动因的方法,同时从执行动因,数量动因和强度动因方面分解了成本动因的复杂性,并以实证演绎了成本动因的解决方案。作业成本法在铸模制造企业的应用长期以来, 在制造业的实际运作中,

14、 如何进行精确的成本分析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难题。制造业传统的成本计算法是按投入要素进行会计核算。据报道, 七十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 50 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 400500%; 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 40 50%, 而今天不到 10%, 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 3 5%左右。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 传统的成本计算只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 无法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技术因素对费用发生的不同影响, 使得传统的成本计算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成本信息, 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 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

15、, 甚至导致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在我国, 近年来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尽管目前在我国制造企业在成本核算中还无法全面采用作业成本法, 但在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中已有一些初步的应用。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及基本原理(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概述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

16、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二)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或称成本归集组);分别以各种产品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由此可见,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

17、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归集到产品成本上,并逐步积累,最后得出最终产品成本。如图1-1所示:作业 产品资源 ( 1 ) ( 2 ) 资源 图1-1:作业成本计算法原理图1-1中,实线表示产品成本形成和积累的过程,而虚线则表示资源消耗过程,具体是两个过程:(1)作业消耗资源;(2)产品消耗作业。二、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作业成本法(法)认为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 ,首先要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划分作业点 ,设立成本库 ,归集作业的成本 ,并为每一个成本库选择其最恰当的成本动因 ,确定成本动因数量资源 ,从而计算出每个成本库的成本费用率 ,并按各产品消耗成本

18、动因的数量将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总成本中去。它抓住了许多动态变量 ,改变了传统成本法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相背离的现象 ,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与传统成本法相比 ,法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一)间接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是否正确、合理,对保证产品制造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合理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确定应当满足“共有性”、“比例性”、“可计量性”、“稳定性”等原则。1.传统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计算程序则是依据各种记账凭证和各种费用分配表,如:材料费用、外购动力费用、工资费用、折旧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等分配表,汇总登记归集。其后选择一个或几个

19、具有共性的分配标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后计入产品成本。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分配标准主要有:直接人工工时标准、机器工时标准、耗用直接材料量标准以及按标准产量标准等。由于产品有共性,决定了这些分配标准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对于生产具有这种“共性”产品,而且制造费用比重不大的企业来说或许是合理的。因为按这些分配标准所造成的成本失真,并未超出标准所允许的范围。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位产品中直接人工工资比例的大幅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则大幅度地上升,再按照传统的分配标准,其结果必然导致成本的严重扭曲。2.作业成本计算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采用典型的“成本驱动因子”作为分配标准是对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一

20、项重大变革与突破。作业成本计算法以成本驱动因素作为连接资源与产品的中介,成本的归集与分配需首先计算作业耗用的资源成本,然后再计算产品所消耗的作业成本。除了产品是最终的成本计算对象,作为中介的“作业”也就成了新的成本计算对象,并成为连系资源与产品的纽带。按“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二个阶段方式的归集步骤和选用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改变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大一统”和“简单化”程式。细化了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程序,进一步考虑并反映了不同产品实际耗用资源情况,使之能够针对不同产品实际耗用资源情况,使之能够针对不同产品选用成本动因并作为分配标准分配生产费用,使产品成本的计算更为准确,更加合理。1

21、0最终产品归集的作业成本的“估测”实质是计量。一是计量反映的动作效率数量;二是计量作业时间量。前者是指在全部最终产品对作业的需求程度大致均等的前提下,以执行作业的次数为基准来分配(归集)成本。后者是指按最终产品耗用每种作业所需时间来分配(归集)成本。在各最终产品对同类作业的需求程度与执行作业次数完全不相关的情况下,必须采用时间量标准。(二)产品成本的定价 在传统成本法中,高产量的产品成本被高估,获利水平被低估;相反,低产量产品的本被低估,导致利润被高估。在ABC法下,管理当局对于那些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可适当降低其价格,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于那些规格特殊、价格弹性低的产

22、品,则可提高其价格水平。若顾客接受,企业则可以赚取高额的利润;若顾客不接受,企业可以减少此类产品的生产,将多余的生产力分配到获利能力更高的其他产品中去。(三)考核对象的确定,奖惩兑现的方式在传统成本法中,以是否达到该标准及达到该标准的程度作为考核依据,对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兑现奖惩。在ABC法下,以不断消除浪费所取得的成果和接近最优标准的程度作为业绩,实现的业绩可以用财务指标,也可用非财务指标衡量,对作业链中各种作业的执行者,即“团队”(“不是”某一部门和某一责任人)实施奖惩。(四)控制标准的选择在传统成本法中,以企业现实可能达到的水平作为控制标准,而且这一标准是相对稳定的,是企业现实可能达到的,

23、而不是最高水平的标准。在ABC法下,以实际作业能力(不考虑现实的低效率和技术故障、次、废品、非正常停工等因素的情况下,可能达到的最高产出水平)成本,亦即最优或理想成本作为控制标准。(五)成本会计信息的选择传统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不准确,而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则相对准确, 从而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 传统成本计算将成本计算对象按耗费的资源以单一标准进行分配,它是在假定所有的间接费用都与直接人工或机器工作小时或产出物数量有关,并以这些项目的数量为依据分配间接费用为前提的。 但是, 这种假定并不能全面反映成本对象及资源耗费之间的本质关系, 因而, 使得成本信息被严重扭曲。特别是在自动化

24、程度不断提高、 人工工时在生产过程中日益减少的情况下, 这种分配方法会导致间接费用分配的不真实,使得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高于其实际发生的成本, 而产量低、 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成本又低于其实际发生的成本。而作业成本计算为了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将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解决了传统成本计算在制造费用分配上存在的问题。三、作业成本法在铸模制造业的应用(一)企业概况浦美铸模机械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致力于包装设备的设计、制造与销售,是国内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小型金属铸模制造公司。2007年浦美公司高层决定引入ABC,来改变现存的成本管理状况,以提升企业

25、整体管理水平。促使浦美公司引入ABC的主要因素有:激烈的竞争环境、传统核算方法的弊端。这家公司内部以前从未使用过作业成本法,它以前的成本核算系统是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其中制造费用按照人工小时分配。浦美公司的客户广泛,产品系列很多,生产过程既有高度复杂的自动化生产也有部分的手工生产。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订单都非常小,因此市场要求公司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二)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综上所述,ABC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同时要承认,ABC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比如:1、从生产组织制度上看。ABC关注“资源 作业产品”的每个环节,从最详细的作业开始设置账户,成本计算过程复杂了许多,需要精确而高

26、效的成本统计、计算、管理系统,要求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象钟表的零件一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运转,达到减少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率和综合效益的目的。2、从内部控制效果上来看。各个作业中心也是相对独立的利益集团,他们能否主动地提供ABC需要的准确数据,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层需要加强对作业中心的控制,努力提高各个作业责任人的素质,保证责任人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3、从会计人员构成上讲。企业需要聘请ABC专家小组,这又容易导致ABC本身成本过大。因此,在可接受的成本下拥有足够的了解ABC的会计师队伍,是又一个必要条件。4、从成本构成上讲。制造企业直接成本较大,没有必要使用ABC,相反

27、,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在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准确度不满、生产制造复杂性大、产品结构复杂、作业类别多、生产工艺复杂多变,同时市场对不同型号产品的需求变动较大,从而导致生产调度部门进行生产组织结构调整和投产准备的次数及成本增加,并且拥有现代化会计系统等条件下,应用ABC才是比较有意义的。浦美公司高层对于过往采用的订单计价方法很不满意,并且制造费用与直接人工费用的比例高达300%之多,已具备适合运用ABC的一定条件。为此,在该企业我们采取如下研究分析步骤:1)选择主要作业;(2)归集资源的费用到同质成本库;(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各成本库分配率;(4)根据成本库分配率把各成本库中归集的制造费用分配

28、给产品;(5)计算产品成本。对作业成本计算法而言,关键是成本动因的正确选择。成本动因的选定,由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成本会计师等组成的专门小组确定。在选择成本动因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成本动因应简单、易懂、可认、可数,易从现存的资料中分辨出来,并与部门的产出直接相关;(2)为避免作业成本计算过于复杂,难以执行而流于形式,不宜把面铺得太广,要挑选最具代表性和重要性的成本动因。(三)产品成本核算 下面分别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的成本。浦美公司作业成本法系统最初计划在30-40个产品上试运行,这些产品覆盖了公司产品的所有系列。当他们分析了产品的同质性后,品种数量降低到20个。

29、老的成本核算系统仍旧在使用,主要是为了存货估价、差异分析、评估劳动生产率。希望尝试在传统的计价系统外试行一个简单的作业系统。现主要挑选其中五个成本动因来运用分析。两个系统的资料详细如下:传统计价系统的计算中使用的数据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间接费用(人工成本的300%)和利润加成(上述三个数字之和的30%)。作业成本系统下间接费用按五个类别分类,各有不同否的成本动因。利润加成按订单否认作业成本总额的30%计算。有关的成本类别和成本动因资料详列如下。浦美公司的铸模机器每年的开动次数为1250次。(单位:元)间接费用类别成本动因每年总成本铸模机器设置成本铸模机器开动次数2400000出具发票成本出具

30、发票次数80000包装成本包装套件数目60000特别零部件成本每次开动机器所需的特别零部件件数120000一般成本人工成本500000合计1000000浦美公司的其中两张订单和总计数字的资料如下:订单4301订单4302年度总计金属模数目10000100001500000原材料20002000400000人工成本16001600250000每次开动机器可生产的金属模数目4002000出具发票次数2010800特别零部件件数每次开动机器3件每次开动机器1件750包装套件数目每个金属模3套1000000用两种方法计算两的订单的报价。1.传统计价系统的计价:订单4301订单4302原材料200020

31、00人工成本16001600间接费用(300%)48004800总成本84008400利润加成(成本的30%)25202520订单价格10920109202.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动因率:间接费用成本成本动因(数量)成本动因率=/铸模机器设置成本2400001250192 /次出具发票成本80000800100/次包装成本6000010000000.06/次特别零部件成本120000750160/次一般成本5000002500002/人工3. 作业成本法的计价:订单4301订单4302铸模机器开动次数10000/400=25次10000/2000=5次原材料20002000人工成本1600160

32、0铸模机器设置成本25*192=48005*192=960出具发票成本20*100=200010*100=1000包装成本10000*3*0.06=1800特别零部件成本25*3*160=120005*1*160=800一般成本1600*2=32001600*2=3200总成本274009560利润加成(成本的30%)82202868订单价格3562012428(四)具体分析使用传统的成本系统,这两个订单的网定价是相同的,这是由于两个订单有着一样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数字。这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方法,计算容易和便宜。但其危险之处是没有考虑到不同订单的不同程度的复杂性。作业成本法则尝试量化复杂性和各种生

33、产程序的影响,但当使用作业成本法的数据时加倍小心。作业场办并非短期的变动成本,在此例子中,如果再加额外1000件的订单4301铸模的成本并非2740元。事实上,作业成本法的支持者认为这种成本是对一般业务的最佳计价指引。在这案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订单的复杂性和每次开动机器只能处理较少数量的模具使订单4301的作业成本大幅增加,较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高逾2倍多。订单4302的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相约,显示这可能是一个“平均”的订单。除非是有非常特别的理由,否则公司的总经理将希望提高订单4301的价格。如果不能取得高于27400的价格,放弃这个订单也非坏事。总经理也可能在亏本的情况也愿意接受这订单,但他

34、必须清楚原因争取或留住客户,或维持已建立的商誉。如果没有办法取得高价,总经理应考虑如何降低高昂的成本,例如特别零部件的成本和每次开动机器的成本。如果每次开动机器能处理1000件产品的次数将降至10次,这两项成本便可节省10080元了。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一)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问题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由于其对成本析准确、判断科学,在国外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型企业、科技企业。但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却遭遇了挫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作业成本法本身与我国公司内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作业成本法本身存在的问题 (1)作业的计量和成本动因的确定较困难。作业成本法最核心内容是确定成

35、本归集库和成本动因。在现实工作中,成本动因与作业实际制造费用相关程度越低,成本动因越难确认;要求产品的精确度越高,成本动因划分越细;产品复合的复杂程度越高,所需的成本动因越多。为了更准确地衡量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采用多重动因分摊成本,因此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非常重要,但往往成本动因的选择是很困难的,加上一个企业的作业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作业成本的确认和成本动因的选择,又难免带有主观性和武断性,为推广作业成本法增加了难度。(2)作业成本法并没有解决好诸如厂房折旧、按人工工时分配行政性工资,这实际上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仍未完全解决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3)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难

36、度加大。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比传统成本法需要更多的基础数据,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不规范,数据的采集是一个难点。在企业规模扩大,产品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成本资料领取、处理的负担将大为增加。此外,作业成本法并非仅限于提供企业正确的成本信息,更是一种管理制度,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将会变得更复杂,所需的资料也更多,处理起来也更为复杂。企业若无法做好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对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将会有很大的阻碍。2.环境问题(1)内部环境。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管理相对落后,概括起来有以下特征: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计划、控制力弱,以生产调度为中心控制整个生产;采用推进方式的生产方式;管理工作的非程序化、非标准化;生产管理模

37、式的目标对象不明确。(2)外部环境。作业成本法未得到会计准则的认可。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而作业成本法是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3)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不得不改变生产方式,但是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的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企业的生产方式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突破。因此,作业成本法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还未形成,企业经营管理上对作业成本法的内在要求并不迫切。3.人员素质问题 作业成本法涉及到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的分解以及业区流程的分析、重组和改进,涉及到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也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种

38、专业人员的参与。目前许多企业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短时间内难以在全员中推行作业成本法思想。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否则很难保证其有效实施和达到理想效果。(二)解决的对策作业成本法是生产制造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的产物, 所以作业成本的推行与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把握如下几个方面:1.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发展步骤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可以从企业个别部门到整个企业,从个别先进企业到更多企业,逐步开展。对于大中型制造企业来说,一部分已经基本具备了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尤其是自动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不一定要等全面符合条件后再实施。现

39、阶段的探索已说明,即使是局部应用,对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都起着推动作用。而实施作业成本法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效益的增加,从长期来看又会促进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环境的改善,从而进一步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天地。2. 结合制造业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运用制造企业首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判断采用作业成本法是否能为企业增效。如果不顾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不考虑作业成本法信息的“成本效益”关系,认为运用了作业成本法就是好的,这种思想也是错误的,并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运用作业成本法。如果一个企业制造费用只占一小部分,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或者同时生产多种

40、产品时是按照生产线来安排,而不是按作业中心来安排,则作业成本法并不比简单的传统成本法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因此,设想运用作业成本法时,企业必须考虑自身实际生产经营的情况。3.对作业成本法要不断创新、改进作业成本法系统本身是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既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又要在制造企业亲自尝试作业成本法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自身的成本特点和工艺特点去不断完善作业成本法系统,不可企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把作业成本法作为立竿见影的“万能药” ,也不可浅尝辄止,一遇困难就否定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状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管理工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或“脱节”现象

41、,更有必要对作业成本法系统不断改进。4.最高管理者的战略支持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因此制造企业内部要从决策层到操作层、从职能部门到班组以及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要想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取得企业最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搞好员工培训,提高全员成本意识,使全员积极参与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5.将作业成本法的执行与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相对接制造企业为向员工保证能够就其业绩做出恰当的评价,在系统设计时就相应推出配套的业绩考核制度,以避免企业员工在自身业绩受到作业成本不利影响时,对作业

42、成本法产生抵触思想。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大员工的工作量,一方面成本动因的输入,需要专人专门负责;另一方面,初期阶段作业核算软件的不完善,导致录入错误,加上软件功能不全,使得财务人员在期末汇总报表时经常需要重新核对数据。而对于经理层而言,由于作业成本系统的大量基础工作并不需要其参与,他们很难直接感受到作业成本法对员工工作量的影响。因此,应将作业成本核算与业绩考核指标相结合,并且根据业绩评价及由作业成本法产生的额外工作量,制度出配套的激励考核制度,如给部门一定补助;额外奖金制度;财务部门专项拨款;精神鼓励等。结论在制造企业中运用最多的成本管理方法是目标成本方法,作业成本管理很少。现

43、在企业ABC运用的基本情况是,作业成本计算法几乎末被企业运用,作业管理思想在一些企业局部性管理经验中有所体现,但有意识的、在作业成本管理理论指导下的运用几乎没有。作业管理及类似经验大多产生于局部性或专门性的管理当中,如产品、工艺设计、质量管理等,而非全局性的、贯穿于各个方面的管理当中。在我国企业中,作业管理类似经验常常与目标成本管理并存,两者有可能因在不同领域运用而形成“并存”局面,但也有可能因“兼容”而并存。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看,我国企业虽然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作业成本管理运行环境特征,但总体还不够成熟。然而,这并不妨碍作业管理思想的运用。我国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管理时,首先应通过成本

44、-效益分析判断是其否能为企业增效;其次,应充分运用作业管理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而不必要求一定是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第三、作业管理应逐步发展,不必一步到位。参考文献:1. 刘芳,“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1期.2. 陈海军,“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财会通讯,2007.12.3. 孙静,邬洪迈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第21卷第4期2008年7月.4. 赵述,“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财经界February,2008.5. 赵景芬,戴蓬军,王开军,“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

45、08年第4期.6. 赵玉敏,“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运用”,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2期.7. 王卫平,“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运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30卷第2期.8. 黄晓兰,“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要素与案例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5月(下旬刊)总第540期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致谢三年电大本科学习就要随着这篇论文的答辩而结束了。有许许多多的舍不得,也有许许多多的感谢要说。首先要衷心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苏丹妮老师!本论文在选题及写作过程中得到苏丹妮老师的悉心指导,苏老师多次询问选题的相关事宜,并对选题后写作思路进行了多次的辅导。在您的指导下

46、,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千言万语在此刻化为了一句“谢谢您!”。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老师!你们传授给我的专业知识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也是完成本论文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曾经为本人提供过相关论文资料的所有老师与同学。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爸爸妈妈,无怨无悔地为我付出毕生的心血,他们对我的大爱我将铭记在心,并将竭力回报。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敬爱的老师,我可爱的朋友,我亲爱的家人。是你们不求回报地默默支持着我,才让我有今天的这份成绩。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再次感谢并祝福你们。真心地希望你们都健康、平安、幸福!第 11 页 共 20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