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3727572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二(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病症和病状2. 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3. 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4. 生理小种和专化型5. 胞囊和泡囊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 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2. 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岀一定 的病征。3. 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4 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5 锈菌的夏抱子具有分生抱子的功能。6 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7 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抱子。8 所有引起

2、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9 .芽抱是细菌的繁殖单位。10 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11 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2 .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13 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14 真菌芽殖型分生抱子全部来自产抱细胞。15 .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17 .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18 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19 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抱子个体发育特点。20 .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三、填空题(每题

3、2分共20分)1. 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 )( )( )( )( )( )( )( )( )( )( )( )( )( )( )( )( )等,生物因素有 。2 原核生物界可分为四个门,植原体属于 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病。3 .菌丝体的类型有,菌丝的变态主要有;菌组织的类型有 ,菌组织体类型 有,其具有的功能。4. 真菌有性生殖方式有,有性抱子类型有。5 真菌的生长发育中,整个营养体都转变为繁殖体,这种类型叫 ;单个菌株能够完成有性生殖的称为;需要两种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叫。6 按照国际命名法规,一种真菌只能有 种学名,学名用 书写,用 命名,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 、和。7

4、真菌鞭毛的两种类型是 和,鞭毛结构为 ,鞭毛的是鞭毛菌亚门分类的主要依据。8 病毒的分类鉴定主要依据其 ,其繁殖的方式为 ,其侵入寄主的途径是。9霜霉菌属于 亚门的 纲,其分属依据为 ;白粉菌属于亚门的纲,其分类依据 为。10 .在担子菌中,把进核配的部位称为 或,把进行减数分裂的部位称为或;担子有两种类型。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 比较霜霉菌和白粉菌的形态、生活史及其寄生特点。2. 简述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复杂性及其在病理学上意义。3. 比较锈菌和黑粉菌的形态、生活史及其致病特点。4. 将下列名词写在相应的题目后(不写不得分,写错一个扣0.2分)盘菌纲、柄锈菌属、核盘菌属、毛霉属

5、、半子囊菌纲、疫霉属、丝抱纲、根霉菌属、外囊菌属、青霉属、冬抱菌纲、卵菌纲、薄壁菌门、霜霉属、核菌纲、炭疽菌属、白粉菌属、腔抱纲、腔菌纲、软壁菌门、厚壁菌门、植原体属、TMV黄单胞菌属、黑粉菌属、芽抱杆菌属、蛋白衣壳、子囊果、卵抱子、休眠抱子囊、鞭毛、无隔菌丝、锁状联合、次生菌丝、螺原体、游动抱子、抱囊抱子、有隔菌丝、桶孔隔膜、葡萄抱属。(1) 担子菌亚门(2) 鞭毛菌亚门(3) 子囊菌亚门(4) 接合菌亚门(5) 半知菌亚门(6) 原核生物(7) 非细胞生物五、论述题(共14分)1 结合植物细菌和病毒的相关性状,比较分析两者的病害特点。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病症和病状:

6、病症是植物发病部位所长岀的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状是植物体本身的形态变化。2. 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真菌经过两性结合或性器官的结合而进行繁殖的方式,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准性生殖是真菌不经过两性结合和减数分裂而通过异核二倍体的有丝分裂和单倍体化实现染色体的交换与重组的特殊繁殖方式,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单倍体化或不均等分裂。3. 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单分体病毒指整个遗传信息存在于一条核酸链上,包被在一种粒体中的病毒。多分体病毒是指 含多组分基因组的病毒或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粒体上,当这些粒体共同存在时才能表现其生物学特性。4 生理小种和专化型:生理小种是指在病原物

7、的种、变种或专化型下,对寄主不同品种致病性不同的生物型群。专化型在病 原物的种、变种下,对寄主不同科、属、种致病性不同的类群。5. 胞囊和泡囊:胞囊是腹部膨大、体壁增厚的内含卵的线虫雌虫的死亡虫体。泡囊是真菌抱子囊萌发时顶端产生的囊状结构, 游动抱子进入其中或在其中产生后再释放。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 .(X )2 .( X) 3 .( V )4 . ( X )5 .( V )6 . (V ) 7 . ( V ) 8. (X )9 . (X )10 .(V )11 . (X) 12 . (X ) 13 . ( X ) 14. (X ) 15.( V ) 16. ( V ) 17 .

8、 ( X ) 18.( V ) 19. ( V )20.(V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弓I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湿度、水份、光、风、营养失调、环境污染、农药、激素等,生物因素有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2 .原核生物界可分为 厚壁菌门、薄壁菌门、软壁菌门、疵壁菌门四个门,植原体属于软壁菌门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病。3 .菌丝体的类型有 有隔菌丝、无隔菌丝 ,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吸器、假根、附着胞、菌环、菌网;菌组织的类型有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菌组织体类型有子座、菌核、菌索,其具有休眠、繁殖的功能。4. 真菌有性生殖方式有游动配子结合、配子囊配合、配子囊交配

9、、授精作用、体细胞结合,有性抱子类型有合子、卵抱子、 接合抱子、子囊抱子、担抱子。5 真菌的生长发育中,整个营养体都转变为繁殖体,这种类型叫整体产果;单个菌株能够完成有性生殖的称为同宗配合;需要两种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叫转主寄生。6按照国际命名法规,一种真菌只能有1 种学名,学名用 拉丁文 书写,用 双名 命名,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 属名 、种加词和命名人。7真菌鞭毛的两种类型是 尾鞭和茸鞭,鞭毛结构为9+2型,鞭毛的 类型、数目、着生位置 是鞭毛菌亚门分类的主要 依据。8 .病毒的分类鉴定主要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化性状,其繁殖的方式为复制,其侵入寄主的途径是微伤。_9.霜霉菌属于鞭毛

10、菌亚门 的卵菌纲,其分属依据为抱囊梗及分枝状况;白粉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的核菌纲,其分类依据为闭囊壳内子囊数目及附属丝形态。10 在担子菌中,把进核配的部位称为原担子或下担子,把进行减数分裂的部位称为 后担子或上担子;担子有 有隔、无隔两种类型。四、简答题(每题 8分,共 32 分)1简述霜霉菌、白粉菌的形态、生活史和寄生特点。霜霉菌的生活史类型为二倍体型。营养体为无隔发达的二倍体的菌丝体,无性繁殖在菌丝体分化的发达的孢子囊梗上产生 游动孢子囊和二倍体的游动孢子,可多次循环。有性繁殖为卵配生殖,在二倍体的营养菌丝体上孵化出藏卵器和雄器,在其 中进行减数分裂分别产生卵胞和单倍体的细胞核后立即经接触交

11、配形成二倍体的卵孢子,卵孢子萌发又发育为二倍体的营养 体,进入新的生活史循环。专性寄生于寄主组织内。( 4 分) 白粉菌的生活史类型为单倍体双核型。营养体为有隔发达的单倍体的菌丝体,无性繁殖在菌丝分化的分生孢子梗上产生粉 孢子,可多次循环。有性繁殖在单倍体的菌丝体雄器和产囊体,经质配后雄器细胞核进入产囊体,产囊体产生双核体的产囊 丝,在产囊丝顶端产生子囊母细胞,子囊母细胞发育为子囊,在子囊内经核配和减数分裂,又形成单倍体子囊孢子,子囊孢 子萌发又发育为单倍体的营养体,进入新的生活史循环。专性寄生于寄主体表。( 4 分)2. 简述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复杂性及其在病理学上意义。 症状的类型:分为病

12、状和病征两个方面,病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五大类型。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 锈状物、煤污状物、菌核、小黑粒、膜状、块状、伞状物和菌脓等。(2 分)复杂性:同原异症、同症异原、因境环条件而异、潜伏侵染、复合侵染、带毒、隐症等,解释略。( 3 分) 意义:症状是研究病害的出发点;症状是病害诊断的主要依椐;症状表现对研究病害流行具有一定的意义;症状类型与致病 因子的性质有密切关系。解释略。( 3 分)3. 简述锈菌和黑粉菌在形态、生活史及病害方面的不同。 锈菌和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的冬孢菌纲。锈菌锈菌冬孢子为菌丝顶端产生,担孢子一般四个,有小梗,担孢子释放时可以 强力弹射,索状联合

13、少见。锈菌生活史复杂,可以产生五中类型的孢子,有较长的、可以独立生活的单倍体阶段,有转主寄 生现象。锈菌多为局部侵染,寄主范围广泛,主要危害植物叶和果实,产生铁锈状物。(4 分)黑粉菌冬孢子为菌丝中间产生,担孢子数目不定,无小梗,担孢子成熟后也不能弹出,索状联合常见。黑粉菌生活史简单, 只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单倍体阶段较短,不能独立生活。黑粉菌多为系统侵染,寄主为禾本科植物,主要从种子或幼苗侵 入,危害植物穗部,产生黑色粉状物。( 4 分)4将下列名词写在相应的题目后(不写不得分,写错一个扣0.2 分)盘菌纲、柄锈菌属、核盘菌属、毛霉属、半子囊菌纲、疫霉属、丝孢纲、根霉菌属、外囊菌属、青霉属、

14、冬孢菌纲、卵菌纲、 薄壁菌门、霜霉属、核菌纲、炭疽菌属、白粉菌属、腔抱纲、腔菌纲、软壁菌门、厚壁菌门、植原体属、TMV黄单胞菌属、黑粉菌属、芽孢杆菌属、蛋白衣壳、子囊果、卵孢子、休眠孢子囊、鞭毛、无隔菌丝、锁状联合、次生菌丝、螺原体、游动 孢子、孢囊孢子、有隔菌丝、桶孔隔膜、葡萄孢属。(1)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冬孢菌纲、黑粉菌属、锁状联合、次生菌丝、有隔菌丝、桶孔隔膜。(2)鞭毛菌亚门:疫霉属、卵菌纲、霜霉属、卵孢子、休眠孢子囊、鞭毛、无隔菌丝、游动孢子。(3)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核盘菌属、半子囊菌纲、外囊菌属、核菌纲、白粉菌属、腔菌纲、单孔隔膜、子囊果、有隔菌丝。( 4)接合菌亚门:毛霉属

15、、根霉菌属、无隔菌丝、孢囊孢子。(5)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青霉属、炭疽菌属、腔孢纲、有隔菌丝、葡萄孢属。(6)原核生物:薄壁菌门、软壁菌门、厚壁菌门、植原体属、黄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鞭毛、螺原体。(7)非细胞生物:TMV蛋白衣壳。五、论述题(共 12 分)1. 结合植物病原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两者在病害方面的区别。植物病原细菌多数是单细胞生物,不能形成侵入结构,只能通过自然孔口、伤口侵入,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大都是非专性寄生, 一般与寄主接触后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然后再进一步获得营养,在细胞间、维管组织中扩展,所以,导致细菌病害的 病状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少数畸形等四种类型,

16、病征是菌脓。初侵染来源病残体、土壤、繁殖材料等,病原细菌和植 物组织混合一起,传播主要是雨水冲刷,农事操作、有些是昆虫。(6 分)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通过复制的方式繁殖,其只能通过微伤口侵入, 通过胞间连丝扩展,进行系统侵染;病毒专性寄生,寄主范围广,体外存活期短,离体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不能长期存活, 因此,它的来源都与活体有关,侵染来源一般来自活的组织: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田间病株、杂草等其他寄主、昆虫等生 物介体;传播途径主要是机械传播、昆虫、繁殖材料等;病毒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专性寄生,侵入后多数不会使寄主死亡, 改变寄主细胞代谢方向,多属于

17、系统性,潜伏期较长,症状主要为变色、畸形、坏死,寄主细胞有内含体。( 6 分)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 B 卷)一、名词解释 (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寄生专化性2病情指数3诱导抗性4多循环病害5系统侵染6农业防治7病害预测8毒性9定向选择10激发子二、判断题 (每题 1分,共 10 分)1. 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2. 病害传播实质是病原物的传播,因此病原物传播也就是病害传播。 ( )3. 病原物的不同生理小种反映的是其毒性或致病能力的相对强弱。 ( )4. 交叉保护作用是一种诱发抗病性。 ( )5. 植物病害的发病率越高,其病情指数越大。 ( )6. 从

18、发病部位分离出的病原物就是引起这种病害的致病菌。 ( )7. 无论用何种方法防治病害,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彻底消灭病原物。 ( )8.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都没有病征,但在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 )9. 植物检疫的目的在于防止危险性病原物的传播。 ( )10水平抗性的最大优点是抗病性稳定和持久,不易丧失。( )三、填空题(每题 2分,共 10 分)1 .病原物的初侵染来源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有。2 .植物的抗病性,从病程阶段表现形式上可分为 ,从抗病程度上可分为,从寄主对病原物小种的专化性和流行学观点可分为 。3 .植物抗病性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4 .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主要研究 ,空间动态主要研

19、究 。5 定向选择的结果使毒性小种的频率 ,稳定化选择的结果则使毒性小种的频率 。垂直抗性品种对病原物群体往往起着 选择作用,而水平抗性对病原物群体变化起 选择作用。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些因素与病原物的侵入有关。()A.植物体表的结构B .接种体的数量C .病原物的类型D .外界的环境条件E.植物表面的伤口2 寄主和病原物相互识别的机制或方式有()A.共同抗原B 激发子 C 抑制子 D 植物外源凝集素E .水3 关于植物抗病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遍存在B 相对而言C 协同进化D 可以遗传E 有一定的表达过程4 植物病害侵染循环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A.病原物的越冬或

20、越夏 B.病原物的传播 C.侵染过程D.初期染E.再侵染5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A.消耗营养B.毒素的破坏作用C.酶的降解作用D.生长调节素的作用 E.机械堵塞6 影响病原物新小种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有()A.病原物的变异性B .环境条件C .寄主的抗病性D .寄主的布局E.定向选择压力7.关于单年流行病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病害年度间变化大B 再侵染频繁C .通过气流传播D 环境影响大E .主要防治策略是减少初期染来源8.下列哪些属于植物主动或诱发的抗病因子()A.植物表皮气孔的多少B 植保素C.过敏性坏死反应D .侵填体E.植物体内的水解酶9.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的生理变化表现为

21、()A.光合作用降低B 侵染初期呼吸作用增强C 干扰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D.光合产物运输受阻E.所有酶活性减弱10 合理应用抗病品种主要包括()A.应用多系品种B应用多抗品种C.应用水平抗性品种D合理布局品种E.及时轮换品种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2 .简述柯赫氏法则的内容及应用。3 简述植物病害的流行要素及预测依据。4 简述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引申含义六、论述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1试分析单年流行病害典型季节流行曲线的阶段划分、模型特点及其应用2试述植物病害防治的策略、原理及其制定的依据。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0 分)1 寄生专化

22、性 : 病原物对寄主的选择性称为寄生专化性。2病情指数:将病害普遍率与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发病程度。或普遍率与平均严重度之积。 3诱导抗性:是植物经各种生物预先接种后或受到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处理后所产生的抗病性,也称为获得抗病性。 4多循环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既有初侵染,又有多次再侵染的病害。5系统侵染:病原物侵染后,可以从侵染点向四周扩展,甚至可扩展至植株全身,最后一点侵入多点发病,或一点侵入而在 距离侵染点较远处发病。6农业防治:又称环境管理或栽培防治,主要包括生产管理、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方面与植物病害防治有关的措施。 7病害预测:是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发生时

23、期和严重程度,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8毒性:也称毒力或致病力,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9定向选择:由于垂直抗病品种的选择作用而使病原物某些毒性基因频率增大。10激发子 : 是指能诱导任何植物产生防御反应的分子。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 ( X ) 2. ( X )3. ( V )4.( V )5.( X )6. ( X ) 7. ( X ) 8. ( X ) 9. ( X )10. ( V )三、填空题(每题 2分,共 10分)1 病原物的初侵染来源有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土壤、病残体、肥料 。病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风、雨 水、昆虫和其它动物、人为因素

24、。2植物的抗病性,从病程阶段表现形式上可分为 抗接触(避病)、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害(耐病)、抗再侵染(诱发抗病性) ,从抗病程度上可分为免疫、抗病、感病、避病、耐病,从寄主对病原物小种的专化性和流行学观点可分为垂直抗性、水平抗性 。3植物抗病性发生变化的原因有植物本身情况、病原物变易、环境条件、农业措施 。4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主要研究病害严重度与时间的关系,空间动态主要研究 病害传播(扩展)与分布格局。5定向选择的结果使毒性小种的频率 增大 ,稳定化选择的结果则使毒性小种的频率 减小 。垂直抗性品种对病原物群 体往往起着 定向 选择作用,而水平抗性对病原物群体变化起 稳定化 选择作用。四、选

25、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A B C D E 2.A B C D 3.A B C D E 4.A B C D E5.A B C D E 6.A B C D E7.A B C D 8.BC D9.A B C D10.A B C D E五、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24 分)1. 简述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病害的侵染过程就是指病原物从接触、侵入寄主,到在寄主体内繁殖和扩展,最终使寄主显示症状的发病过程。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它分为四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2 分) 侵入前期又名接触期,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开始接触,到病原物形成侵入结构,开始侵入植物为止的时期

26、。 在这个时期,病原物处于植物体围或体表的复杂环境中,是侵染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侵入期 是指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期。是病害能否发生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的一个薄弱环节和有效防 治时期。潜育期就是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此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 延的时期,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关键时期。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就是从病害开始出现症状 到出现典型症状为止的时期。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危害,病部不断发展,许多病原物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4 分)2. 简述柯赫氏法则的内容及应用。柯赫氏法则(Ko

27、 ch s rule ),具体内容有四步: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该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 养基上分离和纯培养;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与原来相同的症状;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该 生物的纯培养, 性状与原来记录的相同。 经过以上四步, 若前后结果相同, 我们就可确定所观察到的生物就是病原物。 (4 分) 柯赫氏法则就是通过对某种生物致病性的测定来确定是否是病原物。其基本原理对任何病原都是适用的,只不过具体试验操 作过程因病原不同而已。 (2 分) 3简述植物病害的流行要素及预测依据。植物病害流行的强度和广度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

28、因素的影响,在诸多流行因素 中在诸多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流行的主导因素。(3 分)病害流行预测的依据或因子是病害的流行规律,也就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因素对病害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主导 因素。诸因素中,一般说来,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等是最重要的预测依据。(3 分)4简述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引申含义。这是 Flor 通过研究亚麻不同抗性品种和亚麻锈病菌不同小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体内容为: 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相应地有一控制致病性基因。这个学说引申含义为:在进化过程中, 寄主和病

29、原物是相互作用、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动态平衡和共存的;在寄主和病原物保持动态平衡的情况下,人工选择起 决定性的作用;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是相对应的,是专化的。六、论述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1. 试分析单年流行病害典型季节流行曲线的阶段划分、模型特点及其应用。 单年流行病害最基本曲线为 S 型曲线。整个流行过程可划分为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始发期指从开始发现微量病情到病 情普病率达 5为止的一段时期,是菌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其特点为病情发展呈指数增长,病情增长慢。逻辑斯蒂期指病情 从 5到 95的一段时期,是为害的关键时期。其特点为病情发展的自我抑制作用增强,病情增长快。衰退期指病情

30、增长趋 于停止,流行曲线趋于水平。 (4 分)流行模型为逻辑斯蒂模型,又称自我抑制生长方程,模型为xt/1-xt = xO/1- xOXert,模型假定植物群体是一定的,式中x0代表初始病情, t 表示经过的时间, xt 代表 t 时后的病情, r 代表表观侵染速率。只用于多循环病害。 (2 分) 病害流行模型是很有用的,可应用于:病情预测;流行结构分析;防治策略制订;病菌来源判断。(2 分)2试述植物病害防治的策略、原理及其制定的依据。从病害流行学效应来看, 各种病害防治策略不外乎是减少初始菌量 (xO 策略)、降低流行速度 (r 策略)或缩短流行时间 (t 策略)。 (3 分)从病害发生和

31、流行的因素来看,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回避(avoidance),即避免病原物,在病原物无效、稀少或没有的时间或地区种植作物。杜绝 (exclusion),即拒绝病原物,主要通过阻断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将病原物拒绝在作物栽培区 之外。铲除(eradication),主要是消灭、减少或抑制病原物的来源。保护(protection),即保护寄主植物免受病原物侵染,在感病寄主和病原物之间介入毒物或其它有效障碍以阻止病原物侵入。抵抗(resistance),即增强寄主抗病性,降低致病因素在寄主体内的效力。治疗 (therapy),主要通过医治受侵植物以减轻病害危害程度。(5分)二 mxtt内样盘曲讷小

32、購嶄瑙佗柿呻虫憤附叶片才片*拉F 1尉杆和叶汁叶片恆圳k枷人.10OT kV 1.-A2 im hfti中零Kha硝d旳旳色,:r. ; J , f :-甲 m将堀晤伙檢粮近材慧忙侧帕禅曲戟近阀书It fj9城库钊显.1 01WM总业蛆 辰縉色事1n| N収雅荷暫五应圈阪伙.址世3鞫2i I XeT:j五兴H闿檯僵娈供E毎轴樂証書薛抑飾.a:M所弁幼謝那柑JV#轻書績E花料.惴通愷#柑冲茨利嘴闻fifltu事为幷PF站tUL n 悼剧唸占疋昭扯峠状t W,屋紀.冲内外1 啜.MKI4 f*r特攝片比1:趴种件叫嗽传補13.小麦敝KWrj小芟骤加IS疇需老称屮奄If加嶷小壷杆滋豺进占撷陆ffft

33、嘉Vh f Jt, 1E常成帝応”屋履詔即慈樨憧様W城後化*分廟增若笛擁博化* M.窜御純卑計止瑞&t奔牛軒细曲悔出锂雲搐1 rnHI止常正常广齐林淤工編邑嬰翔F推.LHE由.晋抽槪軸就事曲片!*毁笄辭竹律鶴止常曲电外就爭个梢HMC*典斗舉IT壮jLFfP秆斡雯角黠咚翹少曲科4L饶寓|小览叢谓時1十如時1并岌卄極枷1仕昇部忡时片为也闻他离才 冊.序科、碑缽Ht为主.也呵也常叶虬界1樓附“衲加t也屮:山1 i f咔时问JftV申阿坨嗥町S尸嫌炳圧載色用疑Ki怫聊港叶JhMWI能初色、轮小.酬形奄能 岬附壮配卄fi依俺.用人牛用斟舲嚥打忸色程4Kf 4、雜盘JKi繇料庇豐邑,+*AS(皆耳滅色JU

34、M亠紅懐爲小岌茂枯厂卜支个砂屈盼小憂住桔崛尔去辛烛扳沟肖呻耕荷瞬宅味悴期幻-1幣1上冠亀JAM创山Wit叶前:产工中部竦“色岀埠洼悯芭.斥址x响玄雋濯養n卜乍雀rr卅邑滴建泾神:产护中詐战嶄也.门块阳首齢i*wj-praAtbv褂醴片怙啓 康品臼tt? *wflt从氐聘融口世 jtn6*廉IK饺持病牙胡廉席Wiiy枇曲(A衲川人卜K那win*曙朋应土纳烽申.恂乜典色.内慚毗色.W光壊白&p卿阀汀坏吒氓紳也岡书诫酗胖態啊用,恢审匪邑内丹壮.丘山iEti0*;1】兵养也险匚iy ti A时r Mi MAJ农吧卸*诚咼城7.帕出冬Z iVj痕离怖桧枯吞厲帰掩匱并搞znia 嗣彤韵甜猊.堰节閘潇杆4勺

35、叫吐九汕拴冶用、卅瓦代燮比WtUM晒疋书410.愼躺vrHHiiA-M rt昨片証状養电或色MA衣的比.年和.诂鬥h i*fl.V斟ire也空虹It迪哄竹.潔+號啪范虑豐弭巴靈色徹色:丄也尚艷或懈邑姑堆蚓忡“粉外eu时刚M时朝时:,铳跌门住相圳和摘驚粮睥u仙卷吧為化晤丸审隹强岳触花玄二神叶斑牺也别rtn吗疑*加坯狗诡玄梅恂叶注i s蛭时裂肝什14JV却1 . OH書卜町緬:|:. . I仃时岂朴口汕为如脚7 |8 H | 、3 91 9 H *小贞心确人譯码也.越鼎喇迢HHm办(扱 Mfeaq 蚯鬧电Wfil-.yErttMtE戚贬|戶咔亍色牛.riH 产至就糾世睥址存血揺生小煮戎炖IT界飢的

36、出惘白frMVL需艸述YO如琏確叶枯.膛務g用w |:iS古MiW点璇創蹩協裁W|色HfQ熊也赋幅性W&i|iii,f*1七稍1代比N l報1片ii直却用十购皓陨心禅疋苦讲业苗蒔 ;n*k平咗讶Vi活圧时睛曼W严扌 块色拘壮卿我腔牛辑讹帕包觸怙苗H,卜桶賂色水 ik“ lhiLiW *1笆审烘罰榷上目?b亂情.内竹门色練虫10. W 圳 i:箱声 l-JfSJZ仃K商帯山韜口:1AM衬臼他闆诽三、棉花各时期的病害有哪些?1. 苗期病害:河南以红腐病、炭疽病、立枯病、黑斑病为主2. 成株期病害种类: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等3. 铃期病害:继发性病害:红腐、红粉、曲霉、软腐等4. 其他病害:侵染性

37、病害:角斑病、叶斑病、茎枯病等四、怎么防治小麦白粉病?1、选用抗病品种:豫麦 2 号 豫麦 152、减少初侵染来源:消灭自生麦苗3、加强栽培管理: 1适期适量播种控制田间群体密度 2合理施肥 3 合理灌水4、药剂防治: 1 播种前拌种(粉锈宁) 2、春季喷药防治(甲基硫菌灵)五、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部位?有何症状特点?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特征: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分生孢子),霉层以后逐 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闭囊壳)。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多于上部叶片。 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

38、,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六、简述小麦纹枯病发病条件。1 品种抗病性:品种单一化,大量推广矮秆品种,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绝大多数为感病品种,只有极少数表现耐病或 中抗,缺乏免疫和高抗品种。感病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是当前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2 耕作与栽培措施:小麦地连作年限长、土壤中菌核数量多,有利于菌源积累,发病重。另外小麦早播气温较高,纹枯病发病重,适期迟播纹枯病发生轻。灌溉条件的改善,播种密度的增高,化肥特别是速效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流行气候条件: 不同发病阶段对气象因子的反应有显著差异。 一般冬前高温多雨有

39、利于发病, 春季气温已基本满足纹枯病发 生的要求,湿度成为发病的主导因子。土壤条件: 小麦纹枯病发生与土壤类型也有一定关系。 沙壤土地区纹枯病重于黏土地区, 黏土地区纹枯病重于盐碱土地 区。中性编酸性土壤发病较重。七、小麦全蚀病越夏(冬)场所有哪些?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 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 存活于未熟腐有机肥中的病残体也可作为初 侵染源。以寄生方式在自生麦苗、杂草或其他作物上的全蚀病菌也可以传染下一季作物。上述各类初侵染源中以病残体上的 菌丝作用最大。八、小麦全蚀病在小麦抽穗灌浆期症状表现是什么?拔节后茎基部 12 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

40、色菌丝层,称为“黑脚”三黑一白。九、小麦赤霉病的典型症状特点及其病原的分类地位?特点:苗期形成苗枯, 成株期形成茎基腐烂和穗枯, 以穗枯危害最重。 常是 12个小穗被害, 有时很多小穗或整穗受害。 被害小穗最初在基部变水渍状,后渐失绿褪色而呈褐色病斑,然后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明显的粉红色霉层( 分生孢子 )。个小穗发病后,不但可以向上、下蔓延,危害相邻的小穗,并可伸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变褐坏死,使上部没有发病的小穗因 得不到水分而变黄枯死。后期病部出现紫黑色粗糙颗粒 (子囊壳 ) 。籽粒发病后皱缩干瘪,变为苍白色或紫红色,有时籽粒表 面有粉红色霉层。分类地位: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 Gibberel

41、la zeae (Schw.) Petch.,属于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赤霉属;无性态为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此外,黄色镰刀菌 F. culmorum 和燕麦镰刀菌 F. auenaceum 等多种镰刀菌也可以引 起赤霉病。十、小麦杆锈病的夏孢子和冬孢子细胞数和颜色有什么差别?m中部有4个发芽孔,表面有细刺。m1324夏抱子单胞,暗黄色,长圆形,2142m圆形或略尖,有抱子柄,每个抱子有发芽孔10个。m 顶端壁厚511 mi324冬抱子有柄,双胞,椭圆形或长棒形,浓褐色,表面光滑,横隔处稍缢缩, 3564十一、小麦条锈病菌在我国是否存在转主寄主?以什么孢子完成生活史? 小麦条锈菌迄今尚未发现有性态,故锈孢子和性孢子不详。夏孢子单胞完成生活史 十二、小麦条锈病危害小麦哪些部位?如何判别症状特点? 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小麦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以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 后期产生黑色的疱状冬孢子堆。条锈病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