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重点及难点汇总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3707628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8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重点及难点汇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重点及难点汇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重点及难点汇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重点及难点汇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重点及难点汇总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生活给水系统 1.供水方式比较 主要供水方式为分区并联供水及分区串联供水,其主要优缺点如下: 分区并联供水优点是事故时仅涉及一个区,不会涉及整栋楼停水,控制系统相对简单,各区单一控制,没有联动要求,缺点是高区水泵扬程高,给水管管材及接口承压要求高; 分区串联供水优点是事故时仅涉及一个区,短时不会涉及整栋楼停水,各区水泵扬程相对偏低,给水管管材及接口承压要求不高,供水可靠性高,节能节水且节约投资,缺点是中间楼层需要设置水泵房,且有较高的防震要求,同时控制要求较高,第1页/共24页 各区需联动控制,自动化程度要求高。 2.供水分区原则 1)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

2、MPa。 2)静水压力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3)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 第2页/共24页 3.供水方式 本工程为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办公公共建筑,每栋楼均设置有两层避难层,避难层设置转输水泵房条件成熟,办公建筑对防震要求比居住建筑低;结合市政自来水供水压力,共分四个区:-4F5F为I区,由市政自来水管网直接水;1号楼6F10F、2号6F9F为II区,由低区生活加压泵与第一避难层(1号 第3页/共24页 楼12F、2号楼11F)转输水箱联合供水;1号楼11F21F、2号楼10F20F为III区,由III区生活加压泵与第二避难层

3、(1号楼23F、2号楼22F)转输水箱联合供水;1号楼22F34F、2号楼21F34F为IV区,由IV区生活加压泵与屋顶生活水箱联合供水。 如图示,本工程生活给水系统采用串联供水,地下4层分别设置1、2号楼生活贮水箱,避难层分别设置各区转输水箱及转输水泵,转输水箱除满足本区用水需要,还应储存上区转输泵所需水量;各区水压超过0.35MPa时设支管减压阀组减压后供水。 4.特别强调 1)超高层住宅建筑优选分区并联供水系统,因为住宅楼层防震动要求高,不易控制。 2)公共建筑优选分区串联供水系统,但应特别注意各区联动控制要求(需要设计提出控制要求)。第4页/共24页 3)最好设置低位贮水箱:住宅建筑采

4、用箱式无负压叠压变频供水设备,公共建筑设置水箱(含转输水箱),以备停水时应急用。二、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没有特别要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消能要求,特别是雨水系统消能措施:污水规范无明确要求,可以不设;雨水主要是排出管消能,因雨水可能是满流状态,排出时压力特别大,尤其是几百米高的高层建筑更需要设置消能措施。 2.雨水系统溢流设施,住宅建筑排水相对单一,公共建筑汇水面积大,特别需要设置对应年限的雨水溢流口。(裙房雨水汇水面积计算规则) 3.管材承压要求,特别是雨水管管材承压要求。第5页/共24页三、消防灭火系统 以某大厦为例:本工程建筑面积约16.8万m2,建筑高度163.80米,建筑层数为地

5、上34层,地下4层;其中-1至-4层为设备用房及地下停车库,1至4层为裙房,主要功能为办公配套用房:餐厅、多功能会议室及健身房等;5至34层为塔楼,共2栋,均为办公用房;其中1号楼12层、23层,2号楼11层、22层为避难层;本工程为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一类综合楼。 第6页/共24页 1.消防给水系统 高层、超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主要分两种:并联给水及串联给水;其主要优缺点为:并联给水优点是水泵布置相对集中在地下室水泵房内,管理方便,安全可靠,缺点是高区水泵扬程较高,需用耐高压管材及管件,对于高区超过消防车供水压力的上部楼层水泵接合器将失去作用,供水的安全性不如串联的好;串联给水优点是不

6、需要高扬程水泵和耐高压的管材、管件,可通过水泵接合器并经各转输水泵向高区供水灭火,其供水可靠性比并联好;缺点是水泵分散在各层,管理不便,消防时下部水泵与上部水泵联动,安全可靠性差。第7页/共24页 本工程建筑高度163.80米,最高区消火栓在消防车供水压力(180米)范围内,高区消防管材及阀门压力等级不超过2.5MPa,无须特别定制,各分区消防水泵流量大,水泵启停噪音大,防震要求高,同时设置转输消防水池及水泵房占地面积较多,综合各种因数比较后采用并联给水系统应优于串联给水系统。 本工程所在地为开发新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不太完善,无法直接满足消防灭火取水要求,需要设置消防贮水池;其室内、外消防用

7、水量之和为900m3,均储存在地下4层消防贮水池内,等分为两格;消防水泵房设置在负4层,水泵房内集中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高、低区加压泵、自动喷水系统加压泵、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加压泵各两台,均为一用一备。第8页/共24页 1.2供水系统 1).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重庆地方山城特点及征得消防主管部门同意,储存在地下4层的室外消防水量可以通过室外消防加压泵组加压供至室外消防给水环网,同时从市政进水管上接出一根DN150mm给水管与室外消防环网相连接,连接点前端设置防倒流污染阀组;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图见右图。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图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图第9页/共24页 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给水

8、系统垂直分四个区:-4F4F为I区,1号楼5F11F、2号楼5F10F为II区,1号楼12F22F、2号楼11F21F为III区,1号楼23F34F、2号楼22F34F为IV区;I、II区共用一套加压泵组(低区加压泵组:Q=40L/S,H=1.1MPa),III、IV区共用一套加压水泵组(高区加压泵组:Q=40L/S,H=2.2MPa);1、2号楼屋顶均设屋顶消防水箱,有效容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图第10页/共24页 积均为18m3,同时设置屋顶增压设施,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工作压力。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分高、低区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每个系统分别设置DN150mm水泵接合器4套;

9、各区间管道通过减压阀组相连接。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图见上图。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垂直分四个区:-4F4F为I区,1号楼5F11F、2号楼5F10F为II区,1号12F22F、2号楼11F21F为III区,1号楼23F34F、2号楼22F34F为IV区;各分区间管道通过减压阀组相连接。 湿式报警阀组按分区情况分开设置:I区设置在-4F消防水泵房内,其余各区分别设在各栋楼避难层水设备间内。第11页/共24页 各区共用一套加压泵组(Q=40L/S,H=2.30MPa),屋顶消防水箱与室内消火栓系统共用,且同时设置屋顶自动喷水系统增压设施,保证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最小工作压力;系统共

10、设置DN150mm水泵接合器四套。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见右图。 自动喷水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图图第12页/共24页 4).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1号楼3F、31F,2号楼1F、30F净空高度大于8米,普通喷头无法满足消防灭火要求,设计为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自动灭火装置,采用标准型高空水炮,每个水炮设计流量为5L/S,最大防火分区系统设计流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1h,因其设计流量不大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故设计流量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准。 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与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加压泵组、屋顶消防水箱及水泵接合器。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图见自动喷水系统图。第

11、13页/共24页 5).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 a. 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理 水从一种特殊材料的喷头喷出时,形成粒径在10-100微米的水雾,比表面积小,遇火后迅速汽化,体积可迅速膨胀17005800倍,吸收大量的热,使燃烧表面温度迅速降低;同时,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将燃烧区域整体包围和覆盖,使燃烧因缺氧而窒息。 b. 与气体灭火系统的比较 气体灭火系统由管网、喷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原理图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原理图第14页/共24页 头及钢瓶组组成,钢瓶要求压力等级高,灭火时需要疏散人员,灭火空间需要封闭,同时还需设置门、窗自动关闭控制系统,储存气体有一定使用寿命,需要定期更换充装,火灾时气体容易造成

12、人员窒息伤亡,有些气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高压细水雾是一种清洁的灭火系统,能有效灭火的同时,可以阻止火灾复燃,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同时可以局部灭火,无须封闭空间,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c. 系统组成及控制要求 因本工程1号楼5F为报刊档案资料库,79F为每层面积约400m2的网络服务机房,根据使用功能及规范要求,应用消防性能化设计思路和方法,结合保护对象的功能、几何特性和火灾特性,最第15页/共24页 终确定5F报刊档案资料库及79F网络服务机房、UPS电池、电源间设计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其余楼层及房间均设计普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做到了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本工

13、程选用全室应用、开式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由高压细水雾泵组、开式细水雾喷头、区域控制阀组、不锈钢管路及管件、储水水箱及火灾控制联动系统等组成。 设计喷雾强度:档案资料库及网络服务机房、UPS电池电源间均为0.75L/min.m2,最不利点喷头压力不低于10MPa,持续喷雾时间30min,系统响应时间不大于30s,系统设计流量为292L/min,系统设计压力为12MPa。 系统选用K=0.45, q=4.5L/min开式细水雾喷头,第16页/共24页 喷头安装间距不大于3m,不小于1.5m,距边墙不大于1.5m;系统加压设备布置在-4F消防水泵房内;系统管道选用满足压力要求的型号为316、316L

14、的无缝不锈钢管或铜管,采用氩弧焊焊接或卡套连接。 系统控制方式分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及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 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原理图详上图。2.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 根据重庆市公安消防局要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需要设置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 在每栋塔楼建筑高度超过50米(1号楼12F34F,2号楼11F34F)的每个消防合用前室设置一根DN100mm消防竖管,每栋楼各两根;每层设置一套双出口泡沫消火栓箱,栓口直径为DN65mm,箱内配置水带。第17页/共24页 每栋楼系统保持独立,每套系统设置DN100mm水泵接合器两套;系统管道顶部设放气阀,底部设排空阀。 压缩空气泡沫系统竖

15、管采用内外壁镀锌无缝钢管,沟槽式连接(卡箍)、丝扣或法兰连接。 泡沫消火栓箱体和管道涂刷成泡沫管道专用的黄色。 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原理图见右图。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原理图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原理图第18页/共24页 3.气体灭火系统 本工程变配电室、发电机房、储油间及其他它不宜用水扑救的电气房间,因设置位置分散,不适宜采用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设置S型热气溶胶预制式无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控制系统简单明了,造价低,节约投资的同时达到了自动灭火的效果。 4.超细干粉灭火系统 在本工程建筑物内建筑面积超过5m2的强、弱电间内设置超细干粉自动灭火系统,根据建筑面积大小,分别布置FZXA2.0(保护体积2

16、0m3)、FZXA5.0(保护体积50m3)两种规格的超细干粉灭火系统,控制方式简单灵活。 5.厨房自动灭火装置 本工程裙房二层设置有员工餐厅,在厨房灶台、烟罩及排烟管道内设置厨房专用自动灭火装置。第19页/共24页 四、几个技术难点的探讨 1.楼层配电间消防措施 本工程塔楼楼层配电间建筑面积大于5m2,规范中没有明确设置何种消防系统,可供采用的有:气体灭火系统、超细干粉自动灭火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部分配电间设置有电气设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妥,同时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暖通专业排气井道设置比较困难,最后确定采用超细干粉自动灭火系统。 2.消防电梯机房消防措施第20页/共24页 自动喷水灭

17、火系统,怕误动作,气体灭火系统无法解决开孔问题,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空间,达不到灭火效果,最后可以使用超细干粉自动灭火系统或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笔者倾向在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择高压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3.玻璃幕墙保护系统 超高层建筑一般均设置有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如果全部采用防火玻璃,其投资太大,但采用普通玻璃耐火温度不够,一旦发生火灾时,玻璃幕墙因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而造成人员伤亡,故需要设置玻璃幕墙自动喷水保护系统,但规范中并没有明确建筑高度超过多少以后必须设置,个人以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增设保护系统,且本系统应按23小时火灾持续时间设计,同时应独立于其它系统,消防水池也应储存本系统灭火用水量。第21页/共24页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第22页/共24页第23页/共24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24页/共24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