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区域医疗平台建设规划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93678459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北省区域医疗平台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区域医疗平台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区域医疗平台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区域医疗平台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区域医疗平台建设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北省卫生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导意见(试行)2009 年 10 月1223.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内容 23.1.1 名词解释23.1.2 平台架构33.1.3 网络平台建设43.1.4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43.1.5 数据中心建设53.2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 53.2.1 数据整合63.2.2 信息资源管理73.2.3 信息门户73.2.4 信息共享73.2.5 医疗业务协同与卫生业务联动73.3 技术路线 894.1 硬件环境 94.1.1 初级配置方案104.1.2 中级配置方案104.1.3 高级配置方案124.2 软件环境 134.2.1 初级配置

2、方案134.2.2 中级配置方案134.2.3 高级配置方案142009年 4月 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大幕就此拉开。新医改方案中明确要求“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纵观各国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尽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卫生体制改革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理念。非典过后,省卫

3、生厅调整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了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发布了河北省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 2004 2008 年)(冀卫发20049 号文),明确了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为龙头,重点加快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执法监督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以此推动全省卫生息化建设进程的工作思路。规划执行期间,我们建立了集视频、语音、数据为一体的省、市、县( 区)三级网络平台,形成了我省卫生系统的主干信息通道;实施了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并在信息资源规划基础上制定了河北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先后启动了省级数据中心、省级突发公

4、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全省卫生行政审批平台、全省妇幼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省科教信息管理系统、全省免疫规划网络管理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平台等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新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提出要打三个基础:电子档案、电子病例架构、标准化规范化。建三个平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中心、交换平台。信息化建设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为积极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部组织编制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

5、设任务。总结近几年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大都是在省级层面,根据卫生业务管理需求进行的。在此同时,按照信息资源规划的理念和统一规划、顶层设计、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我们从全省卫生信息化发展大计出发,注重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相关标准与规范、全省统一的网络平台、数据中心架构设计及省级数据中心建设,为全省的卫生信息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市、县层面的建设却彰显滞后,缺乏统一规划,亟待区域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面临新的医改形势和卫生部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省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将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建设模式转移。促进医疗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6、,整合卫生信息资源,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成为近期我省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二、编制目的为积极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推进我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步伐,本着注重实际、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制定本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参照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在遵循卫生部相关标准和规范以及对我省的卫生信息化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我省省、市、县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架构, 从建设内容、平台功能、技术路线等方面阐述了我省的建设思路,为各级卫生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提供决策参考,降低系统建设的风险,指导我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科学、合

7、理有效地推进,三、核心内容3.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内容3.1.1 名词解释区域: 具有独立财政支撑,具有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的行政区划地区。一般说来,区域至少是区、县,也可以是更大的地市、直辖市,甚至全国、全球。基本业务信息系统: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之前,医疗卫生机构已经有 大量正在运行和使用的卫生业务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称为基本业务信息系统或 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支撑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网络互连互通,信息整合 与共享的基础和载体。3.1.2 平台架构卫生专网互联网网络平台标 准 规 范 体 系图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架构如上图所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包括网络平台

8、、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平台三个层次3.1.3 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平台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设施。网络中心节点设在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与中心节点的连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 区域网络平台。目前,省、市、县(市、区)三级纵向网络平台已经建立,联 网单位主要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市两级公共卫生相关机构,网络连接示意 图如下:县卫生局 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图2、河北省卫生专网结构示意图接下来需要基于已经建立的省、市、县(市、区)网络平台进行横向扩展,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接入和互联。接入方式可根据本区域具体情况而定,或光纤专线接入,或利用城域网VPN接入,或利用公网经 V

9、PN接入。无论采用何种接入与互联方式,网络平台建设中,重点要考虑网络运行的 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3.1.4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数据交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据中心 需要通过数据交换从医疗卫生机构获取各种基础业务数据;医疗卫生机构也需 要通过数据交换实现相互间的业务互动与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平台还要支持与 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交换系统(软、硬件)、交换标准及规范建设。数据交换平台至少要提供如下的一些功能:适配器管理功能、数据封装功 能、数据传输功能、数据转换功能、数据路由功能、数据推送功能、数据订阅 发布功能和传输监控等。数据交换标准遵循国家、

10、行业相关标准,遵循河北省卫生厅制定的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系统需要与数据中心交换数据,系统之间不再直接交换数据。3.1.5 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卫生信息平台的核心,是一个具备软、硬件环境的实体,承载 区域内卫生数据的集中存储、备份以及应用系统的搭建。硬件资源主要包括服务器、磁盘阵列、磁带库等;软件环境包括基础软件 及后期开发的软件系统。基础软件主要用以支撑各个应用系统运行,如应用服 务器中间件、数据库、流程整合中间件等;后期开发的软件系统及组件主要是 满足数据中心的自身管理、数据资源的管理以及数据的综合利用,包括资源管 理平台、流程整合平台、数据综合展现平台、信息门户系统等;数据资源主要 包括

11、各应用系统数据及共享数据。3.2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建立适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将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医疗卫生信息和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满足与其相关的各种机构和人员需要。使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卒策。端二,. It/*/让 1= 7,%=口.幽IK/ miII. W3

12、 litITtiRlt MHtUH Uli i* 手/1 e ; wJPK/klttUlfItl t占 H MT/staVRU 二11- (vl*m,H1 pit1 JItll rut / 1口 F,U AtH图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业务架构3.2.1数据整合在卫生信息化进程中,随着各个业务系统的相继建立,积累了大量的数 据。然而,丰富的数据资源由于建设时期不同,技术路线不同,致使分散在各 处的数据一致性差、互联性差、集成度低,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数据难以得 到有效的利用。因此,需要在平台中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采用通用的标准和规范,有效的整合现有及未来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数据整合主要是通过

13、各种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传递、转换、净化、集成等功能实现。用户可以 利用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新的应用开发。例如,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形成,需要 整合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体检、医院就诊等多渠道相关 信息。3.2.1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能够将区域内的众多不同种类的卫生信息资源按照卫生信息分类标准管理起来,实现本地区卫生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提供卫生信息资源的注册、审批、发布等过程管理,统一卫生标准代码管理等功能。信息需求者可以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快速找到信息的位置,进行信息下载,信息订阅 ; 信息创建 者也可以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发布创建的信息,以补充和丰富卫生信息资源。3.2.2 信息门户

14、信息门户是一个将机构内部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信息门户能够提供以下服务:统一的信息访问渠道,通过将内部和外部各种相对分散独立的信息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用户能够通过统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信息。通过网络和安全可靠的机制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登录到门户,进行信息访问和应用。个性化的应用服务,信息门户的数据和应用可以根据每一个人的要求来设置和提供,定制出个性化的应用门户,每个人根据自身角色不同和安全级别的不同,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信息发布功能。3.2.3 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平台建立后,首先可以满足信息共享的

15、需求。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医疗卫生信息和数据,可以通过交换整合到本平台中的数据中心,形成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为卫生行政管理、医学科研、医疗服务及居民个人提供信息共享服务。3.2.4 医疗业务协同与卫生业务联动业务协同需求是指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及纵向业务联动等。医疗机构之间(含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在业务上的协同,我们称之为医疗业务协同;如果协同的范围不仅是医院、社区,还有公共卫生机构,协同的内容包括临床和预防保健,我们称之为卫生业务联动。这类应用也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功能。通过医疗业务协同,可以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

16、疗服 务质量。具体包括:专家门诊预约、专家远程咨询会诊、跨医院转诊转检、双 向转诊、重复检验检查提小等。卫生业务的联动主要体现在区域范围内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疾 控、妇幼保健等业务条线的业务联动。由于许多卫生服务的信息源头是二、三 级医院,例如产妇在产科医院分娩,病人在二、三级医院手术。产妇出院后, 社区可以开展后续的产妇保健工作;同样病人手术出院后,需要康复指导等 等。这一些活动的实现均需要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支撑3.3 技术路线针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技术实现要求,需要采用开放的、基于工业标准 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原则,在架构上采用按功能职能分层(物理上每一层对应一 台服务器,或一个服务器

17、集群),按需部属,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扩充的、开放 的、可持续发展的构架。各个层次可以独立安装、开发和调试运行。在开放的技术标准方面,业界开始广泛采纳面向服务架构( SOA ,实现途 径是 J2EE和 Web Service 。各个技术层次可以被部属在独立的服务器环境下,也可以按需要组合部 属,如何组合取决于用户对安全性、可用性、总体性能和投资规模的需要。机枸信息管理拧地则引隼用户身份数据采腺心应用层服塔层基础层壬题隹源OF”引力熊息管理4品信息性科耗材信息管理粒备信.柚管科 / H录服务和管理基础层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提供 Java引擎、数据库、目录服务器、用户管理、单点登录等系统必备的设施。

18、服务层提供系统可重用的资源,包括各个系统开放出来的功能、数据接口、消息接口、文件或email 接口等,通过开放和业界一致支持的 WebService 标准包装和维护。这一层还部属通过将各个服务单元按照业务需要组合而完成的子系统或业务程序。所有的这些组件都部属和运行在这个层次中。服务层还是业务流程整合(BPM的运行环境。调度连接层负责服务组件的连接、调度、发布和管理,服务的可用性、安全性也由这个层次的技术部件负责。在这个层次还可以建立业务监控的接口,向其他应用系统提供业务运行状况的实时信息和统计信息。这个层次也是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调度连接层的技术实现可以采用“

19、企业服务总线” (ESB方法。核心应用层是一个特殊的单元。它是数据中心系统核心应用的综合体,里面的应用系统不局限于具体的技术架构或标准,也就是说,里面的应用可以是Java应用,C/C+用,或者是.Net应用等。这个层次里的应用系统可以是新开发的,也可以是遗留下来的系统。这些系统的协调运行和数据交换,通过服务层和调度连接层实现。前端应用层是各种前端系统的综合,它以门户技术为核心,首先提供用户对后台应用的访问通道和用户认证、管理等,在这个环境下,可以部属业务智能、数据仓库工具、数据中心数据应用。四、配置方案4.1 硬件环境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硬件系统一般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中

20、间件服务器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VPN等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的硬件系统配置,应根据当地实际业务需求、网络覆盖范围和规模以及经济条件,本着经济、实用、高效和分步实施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建设方案。本指导意见按初级、中级、高级分别列出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硬件系统配置的三种建议方案。4.1.1 初级配置方案初级配置方案包括建立一个较规范的、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所必需的 各项基本设备设施,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 火墙、VPNS备;磁盘阵列等。序 号名称配置数 量单 位服务器 类型用途(一)服务器设备及存储1数据库服务器4 路 CPU, 1

21、6G 内存,2 X146 GB硬盘,2块千兆网 卡,2块光纤卡2台PCServer2应用服务器2 路 CPU, 6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4台PCServer3测试服务器2 路 CPU, 6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2台PCServer5杀毒软件服务器2 路 CPU1台PCServer6磁盘阵列10T 10K光纤硬盘1套7光纤交换机16 口 2GB/S光纤交换机,1个8磁带库24个磁道槽位,2个驱动 希1套9负载均衡设备8个千兆端口1台10前置服务器2 路 CPU, 4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N台PCServ

22、er根据数据采集方式 确定前置机服务器 配置(二)网络相关设备1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背板带宽280Gbps1个2汇聚层交换机24个百兆电口, 2个千兆上 行口N个根据网络终端数量 确定3防火墙4个千兆端口1个(三)机房1机房建设含(机房装修、UPS、空 调、门禁、防雷、新风、消 防)等建设2机柜个根据实际情况4.1.2 中级配置方案中级配置方案采用小型机加刀片模式(小型机主要用来处理数据的存储, 刀片用来作为应用环境,减少机房布线、配电等复杂性),通过增加关键服务器系统的双机热备或集群模式,强化了服务器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增加了离线备份系统,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此外还提升了磁盘阵列、VP

23、N设备等系统性能指标。序 号名称配置数 量单位服务器 类型用途(一)服务器设备及存储1数据库服务器4 路 CPU, 16G 内存,2 X146 GB硬盘,2块千兆网 卡,2块光纤卡4台小型机3应用服务器2 路 CPU, 8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6个PCServer4数据交换服务器2 路 CPU, 8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2个PCServer5商务智能服务器2 路 CPU, 8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1个PCServer6门户服务器2 路 CPU, 8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

24、网卡,2 块光纤卡1个PCServer7测试服务器2 路 CPU, 6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2个PCServer8DNS服务器2 路 CPU1台PCServer9杀毒软件服务器2 路 CPU1台PCServer10备份服务器2 路 CPU, 6G 内存,4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1台PCServer远程异地备份服务希11磁盘阵列20T 10K光纤硬盘1套12光纤交换机16 口 4GB/S光纤交换机1个13磁带库24个磁道槽位,2个驱动 希1套14负载均衡设备8个千兆端口2台15前置服务器2 路 CPU, 6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

25、N台PCServer根据数据采集方式 确定前置机服务器 配置(二)网络相关设备1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背板带宽280Gbps1个2汇聚层交换机以太网三层交换机, 24个百兆电口, 2个千兆上行口, 2 个千兆电口10个3防火墙4个千兆端口1个(三)机房改造1机房建设含(机房装修、UPS、空 调、门禁、防雷、新风、消 防)等建设2机柜个根据实际情况4.1.3 高级配置方案高级配置方案是在中级配置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数据库服务器、应 用服务器、交换服务器的数量与配置,增强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负载能力。并 将主要的网络设备改造为的双机负载均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交换性能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序 号名称

26、配置数 量单位服务器 类型用途(一)服务器设备及存储1数据库服务器4 路 CPU, 16G 内存,2 X146 GB硬盘,2块千兆网 卡,2块光纤卡4台小型机3应用服务器4 路 CPU, 16G 内存,2 X146 GB硬盘,2块千兆网 卡,2块光纤卡4台小型机4数据交换服务器2 路 CPU, 8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2个刀片5流程整合服务器2 路 CPU, 8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2个刀片6商务智能服务器2 路 CPU, 8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1个刀片7门户服务器2 路 CPU, 8

27、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1个刀片8测试服务器2 路 CPU, 6G 内存,2X 73GB硬盘,2块千兆网卡,2 块光纤卡2个PC9DNS服务器2 路 CPU1台PC10杀毒软件服务器2 路 CPU1台PC11备份服务器2 路 CPU, 6G 内存,6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1台PC远程异地备份服务希12磁盘阵列30T 10K光纤硬盘1r套13光纤交换机16 口 4GB/S光纤交换机,1个14磁带库24个磁道槽位,配置 2个光 纤接口驱动器1套15负载均衡设备8个千兆端口2台16前置服务器2 路 CPU, 6G 内存,2X 146GB硬盘,2块千兆网卡N

28、台PC根据数据采集方式 确定前置机服务器 配置(二)网络相关设备1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背板带宽280Gbps1个2汇聚层交换机以太网三层交换机, 24个百兆电口, 2个千兆上行口, 2 个千兆电口15个3防火墙4个千兆端口1个(三)机房改造1机房建设含(机房装修、UPS、空 调、门禁、防雷、新风、消 防)等建设2机柜个根据实际情况4.2 软件环境4.2.1 初级配置方案初级配置方案适合数据中心支撑少量应用程序运行,数据存储量较小、数 据交换需求较低、应用运行压力较低,在统计分析上要求不高,对于门户没有 需求,或区域应用用户量在 300以下。系统软件配置建议如下:J 丁 P名称性能配置数量单位用

29、途(一)数据库技术1.1数据库企业版支持大数据量存储4CPU1.2数据库集群选件支持平行扩展和海量数 据存储4CPU1.3数据库备份软件支持安全可靠的数据库 备份1套(二)中间件平台技术2.1应用服务器套件应用服务器,数据网 格,中间件诊断包2CPU应用系统发布运行环境(三)服务器操作系统3.1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高级服务器版N套根据服务器实际情况3.2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服务器版2套DNS服务器操作系统,杀 毒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四)安全4.1杀毒软件主流杀毒软件网络版1套4.2.2 中级配置方案中级配置方案适合数据中心应用较多,数据存储较大、数据交换需求较 高、应用运行压力较大

30、,对统计分析样式及内容要求高,数据整合需求较高, 需要门户平台实现单点登录,或区域应用用户量在 300-500之间。系统软件配置建议如下:J 丁 P名称性能配置数量单位用途(一)数据库技术1.1数据库企业版支持大数据量存储6CPU1.2数据库集群选件支持平行扩展和海量数 据存储6CPU1.3数据库备份软件支持安全可靠的数据库 备份1套(二)中间件平台技术2.1应用服务器套件应用服务器,数据网 格,中间件诊断包4CPU应用系统发布运行环境2.2门户套件门户框架,内容管理, 搜索引擎2CPU2.3SO砥件服务总线,流程引擎, 实时业务监控,服务管 理,事件处理2CPU2.4商业智能套件支持大数据量

31、抽取,多 维数据分析,决策报表 展现和报表定制2CPU分析决策基础软件(三)服务器操作系统3.1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高级服务器版N3t根据服务器实际情况3.2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服务器版23-DNS服务器操作系统,杀 毒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四)安全4.1杀毒软件主流杀毒软件网络版1套4.2.3 高级配置方案高级配置方案适合数据中心应用运行稳定与成熟期,或面临着数据存储量 大、数据交换量大、应用运行压力大等需求,统计分析需求高,数据整合能力 要求高,需要门户平台实现单点登录,并需要加强数据中心管理控制,或区域 应用用户量在500或以上。系统软件配置建议如下:J 丁 P名称性能配置单位

32、用途(一)数据库技术1.1数据库企业版支持大数据量存储8CPU1.2数据库分区选件支持海量数据高性能访 问8CPU数据库企业选件之一1.3数据库集群选件支持平行扩展和海量数 据存储8CPU1.4数据库备份软件支持安全可靠的数据库 备份1套1.5企业管理器选件支持数据库,中间件, 应用等系统软件管理2CPU(二)中间件平台技术2.1应用服务器套件应用服务器,数据网 格,中间件诊断包4CPU应用系统发布运行环境2.2门户套件门户框架,内容管理, 搜索引擎2CPU2.3SO砥件服务总线,流程引擎, 实时业务监控,服务管 理,事件处理4CPU2.4商业智能套件支持大数据量抽取,多 维数据分析,决策报表 展现和报表定制2CPU分析决策基础软件(三)服务器操作系统3.1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高级服务器版N套根据服务器实际情况3.2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服务器版3套DNS服务器操作系统,杀 毒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 网络管理服务器(四)网络管理4.1网管系统500管理节点,课管理 网络设备,服务器,中 间件,数据库等1套(五)安全5.1杀毒软件主流杀毒软件网络版1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