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3667907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手法手法比喻借代修辞手法2 送沈子福归江东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作用。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作用。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相关的而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

2、式。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借代实际上是利用事物的相关性的一种艺借代实际上是利用事物的相关性的一种艺术换名,可起到简洁精练或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术换名,可起到简洁精练或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本体、代体、相关性(只出现代体)本体、代体、相关性(只出现代体)比喻借代修辞手法4特征代本体特征代本体1 1、红眼睛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2 2、花白胡子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 前前3 3、老麦为避开这些、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四个轮子,把自己,把自己 的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随手随手 一拐,进了一条一拐,进了一条小小 马路。马路。比喻

3、借代修辞手法5具体代抽象具体代抽象。1 1、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里面出政权。2 2、南国南国烽烟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烽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火,这里代指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3 3、烟尘烟尘犯雪岭,犯雪岭,鼓角鼓角动江城。动江城。比喻借代修辞手法65 5、无、无丝竹丝竹之乱耳,无之乱耳,无案牍案牍之劳形。之劳形。4、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五星红 旗旗,我为你自豪。,我为你自豪。 (丝竹代音乐,案牍代公务)(丝竹代音乐,案牍代公务)比喻借代修辞手法7 部分代整体部分代整体

4、1、不拿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2、吟罢低吟罢低眉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 3、樯橹樯橹灰飞烟灭灰飞烟灭4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帆一片日边来。一片日边来。5 5、沙鸥翔集,锦沙鸥翔集,锦鳞鳞游泳。游泳。比喻借代修辞手法8比喻借代修辞手法91 1、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2 2、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起一块斑驳的洋布一块斑驳的洋布。 (用旗帜的制作材料代五色旗)(用旗帜的制作材料代五色旗)

5、3、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是银的和铜的。材料代本体。材料代本体。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01 1、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边的一个是西装西装。2 2、那一对、那一对西装革履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过来。形象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我买了一台我买了一台“康佳康佳”。借作者代著作。借作者代著作。我建议大家多读点我建议大家多读点鲁迅鲁迅。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1 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

6、理与自由,但想用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由,但想用孔夫子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1 1、专弄文墨,为壮士、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 (“(“捧腹捧腹”是是“笑笑”的结果。的结果。) ) 结果代原因。结果代原因。用学派创始人代该学派用学派创始人代该学派 2 2、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 (代担心)(代担心)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2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

7、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运用借代的注意点运用借代的注意点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3相同点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 借喻可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世界有一半像银子一样白,另一半像墨汁一样黑。 “给,袁大头!” “给,像袁大头一样的光洋!”世界一半银子一半墨汁,黑白分明。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4 “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

8、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完美的苍蝇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中的的“干戈干戈”、“延安延安”就是借代,就是借代,“干戈干戈”代抗日战争,代抗日战争,“延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喻的。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5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1 1、举酒欲饮无管弦。、举酒欲饮

9、无管弦。2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絮,梅子黄时雨。3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 4、自那以后,我们之间就出现了一道无法、自那以后,我们之间就出现了一道无法 逾越的鸿沟。逾越的鸿沟。(借代)(借代)具体抽象具体抽象(借喻)(借喻)愁愁烟草、风絮、雨烟草、风絮、雨(借代)(借代)具体代抽象具体代抽象(借喻)(借喻)隔阂隔阂鸿沟鸿沟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67 7、红领巾给老大爷让座。、红领巾给老大爷让座。5、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借代)(借代)部分代整体部分代整体“黄口”指待哺

10、的小燕(雏燕)6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借喻借喻)燕雀,比喻庸者,言其眼界狭小。 鸿鹄:天鹅,比喻胸怀远大之人。(借代借代) 特征代本体特征代本体8 8、一朵浮云遮住了空中的银盘。、一朵浮云遮住了空中的银盘。(借喻借喻) 月亮月亮银盘银盘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7 阅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阅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词语所词语所称代的事物。称代的事物。 (1)(1)沙鸥翔集,锦沙鸥翔集,锦鳞鳞游泳。游泳。 (2) (2)无无丝竹丝竹之乱耳。之乱耳。 (3) (3)过尽千过尽千帆帆皆不是。皆不是。(1)(1)“鳞鳞”是鱼身体的一部分,代鱼。是鱼身体的一部分,代鱼。 (2)

11、 (2)“丝竹丝竹”本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本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代 指音乐。指音乐。 (3) (3)帆是船上的工具,代船帆是船上的工具,代船。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8试举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试举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1 1、“门前冷落鞍马稀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白居易琵琶琵琶 行行 2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曹操短歌短歌 行行)比喻借代修辞手法19望洞庭望洞庭刘禹锡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

12、体分析其作用。请具体分析其作用。比喻借代修辞手法20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步骤一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二步骤二)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三)(步骤三)两个比喻的运用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美景的喜爱之情。比喻借代修辞手法21 如梦令如梦令李清照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1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比喻借代修辞手法22 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绿绿”、“红红”以颜色分别以颜色分别借代借代“叶叶”、“花花”、“肥肥”、“瘦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词作通过对海棠的叶和花的词作通过对海棠的叶和花的特点特点的突出描写,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节的的突出描写,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之情。感伤之情。比喻借代修辞手法23 岁 暮唐杜甫岁

14、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_比喻借代修辞手法24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 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

15、现形成巨大反差。9【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比喻借代修辞手法25 孤 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注】此诗是杜甫于安史之乱期间流落夔州时所作。14颔联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15诗人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26 颔联用反衬(对比)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

16、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比

17、喻借代修辞手法27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秋风无形,为何用“见”?请谈谈你的理解。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6分比喻借代修辞手法28(l)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3分) (2)细节描写的手法。“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18、。(4分)比喻借代修辞手法29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 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 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 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8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分 9.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6分)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0 8.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明丽的意境。(2分) 景物描写的特点: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

19、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9.“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2分)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可待言,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2分)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1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

20、南湖。元和十年( 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鸸:一种鸟。 8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9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2 8诗歌描绘了一幅南湖早春雨霁后清新明澈明媚动人的花鸟图。首联写风云变色,雨后初晴,阳光返照,大地回暖。颔联写红花遍野,山杏初绽,湖面铺绿,水苹生长。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沉重,笨口拙舌的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尾联总写江南景色之“好”。 9动静结合 “红、绿“白”、“黄”色彩对比鲜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3、前三联以乐景写哀情,与尾联形成反

21、衬。4、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并直抒胸臆写心情的低落。(每点1分,答出6点即可)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3 21、请从颔联 “乱”“平” 中选一字做简要赏析。 2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4 21.“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苹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 2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1分) 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

22、,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2分)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5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6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本首诗第一、二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7 8. 描绘了一幅旖旎灿烂怡人的暮春风光图。暮春时节,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4分) (色彩对比鲜明以江碧衬鸟翎的

23、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9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深厚,别有韵致。(3分)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8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1)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2)关于,有人说“夕”

24、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比喻借代修辞手法39 (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本题5分。答出表达技巧2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 (2)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

25、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比喻借代修辞手法40 夕阳楼 唐代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比喻借代修辞手法41 6、这句运用反衬(对比、衬托)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 7、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

26、独寂寞; 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比喻借代修辞手法42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郅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2)试分析“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一句的表现手法? (3)作者借柳树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比喻借代修辞手法43 (1)留柳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上的酒旗。 (3)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比喻借代修辞手法44

27、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2)“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4分) (3)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比喻借代修辞手法45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2)答案:“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夫妻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4分) (3)答案: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4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