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的准备共7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3614169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观课议课的准备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观课议课的准备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观课议课的准备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观课议课的准备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课议课的准备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观课议课的准备一、观课议课的认识准备(一)教师要学会 “自我不满意 ”“不满意 ”是什么? “不满意 ”是一种态度。为什么 “不满意 ”?因为有问题。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的变革的力量是很值得读的一本好书,影响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 “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要出现,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 ”西方哲学 史上的这个故事可以作为例证: 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 有一天, 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 “谁是你最好的学生? ”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 “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 ”“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

2、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 “罗素为什么落伍了? ”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尽管我们可能知道问题是我们的朋友, “不满意 ”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基础, 但在实践中,“面子 ”和“自尊心 ”(当然还有其他功利的因素)却常常跳出来,阻挡我们和问题成为朋友,大家也很不愿意去表达 “不满意 ”。这样,如何对自己 “不满意 ”也就成了问题。应该如何对自己 “不满意 ”呢?我个人有以下认识:首先,要意识到人需要 “不满意 ”。 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超越性的生活,是一种理想性的生活。 超越什么?超越现在,超越此时。 为什么要超越?因为对现在不满意。 人所以要追求理想,是因为认定现在的生活

3、、现在的处境不理想。想一想,现在的一切都完美了,已经没有了值得追求和改变的东西,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其次,要意识到 “不满意 ”的价值性。 与其他物种比较,人可以说具有先天不完善性。但人超越其他物种的地方,就在于知道自己不完善,承认不完善, 并努力追求完善。追求完善的实践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这种实践就是后天的自我塑造和改变。意识到 “不满意”的价值,我们就应该主动多寻找一些对自身的 “不满意 ”。再次,要善于发现自己的 “不满意 ”。 对于问题我们不能总别人身上推,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比如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我们不要总归咎于学生原有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而对自己的问题熟

4、视无睹。第四,对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要有欢迎和感谢的态度。 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 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 布鲁纳则说: “自我可以 实际上是必须 从他人 的角度予以界定。 ”他人是一种视角。 多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批评, 我们就可以从他人的批评中得到更多的帮助。第五,要致力研究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无动于衷、置之不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问题。 “不满意 ”只是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 这种态度需要后续的研究和改进行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不断从 “不满意 ”走向 “满意 ”。事实上,对于不能改变的,最好的方式不是抱怨,而是接纳;对于我们能改变的

5、,我们需要努力去改变, 我们能够改变什么呢?你能够改变的就是你自己! 当然, 如果你具有理想主义的情怀和英雄主义的勇气, 你还应该坚守符合人性和教育规律的追求和向往, 活得更加独立和有尊严。(二)教师要学习对话和争鸣议课的过程是围绕课堂对话的过程。保罗弗莱雷认为: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 ”对于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观课议课活动,对话交流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对话意味着不同意见的参与,就一个组织而言, 不同意见的存在往往有助于随时纠正团队思考的偏差和错误。 唯有鼓励组织成员有多样化的观点和意见, 才能在意见交流或行动实践的过程中, 激发团体智慧、 凝聚共识。

6、组织成员的共同学习不是要达到行动一致、 步调一致、 思维一致,不是不允许团队内部存在意见和分歧。 促进组织成员的共同学习,关键要发展成员间的 “对话 ”和“讨论 ”的能力, 它强调以同中求异的原则来探索真理, 透过对话让组织成员正视自己思维的障蔽,进而面对事实,并学会欣赏不同的意见,发展更高层的共识。真理是不怕争论的, 真理愈辩愈明。 我个人的感觉, 对一种理论置之不理是对它的最大冷漠; 而参与争论、 促进发展是对它最大的尊重; 当然我们也可以完全接受它,但只有接受对它的发展和完善没有多大帮助。 因此,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既需要对他人认识成果的尊重,又不能 “唯马首是瞻 ”、“噤若寒蝉

7、”。因为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们需要抖擞精神,参与对话和争鸣。在具体的议课对话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1 、反对 “自我中心主义 ”强调从独白转向对话,是因为 “我 ”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对象, “对话 ”以承认 “我 ”的有限性为前提, 它强调自我认知方式的不可通约性以及自我的非中心化, 对话是对独白和自我中心主义的反对。 对话的基础是相互敞开, 彼此承认, 它要求对话者防止自我粉饰和美化,克服过分的防御和抵制。2 、保持既平等又对立的主体间性关系对话关系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 哈贝马斯 ( 1993 )指出: “纯粹的主体间是由我和你(我们和你们) ,我和他 (我们和他

8、们) 之间的对称关系决定的。 对话角色的无限可互换性,要求在这些角色操作时在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拥有特权, 只有在言说和辩论、 开启与遮蔽的分布中有一种完全的对称时,纯粹的主体间性才会存在。 ”因此,对话关系不是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对话者需要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 “我以唯一而不可重复的方式参与存在,我在唯一的存在中占据着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不可替代的、他人无法进入的位置。 ”其次,对话强调对他者的尊重,强调在对话中要看到 他人,在交往中使他人成为对话者 。将独立而平等的对话关系运用于观课议课,既要克服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 “小媳妇心态”, 唯唯诺诺,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 又要防止采取 高傲的、拒人

9、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 “话不投机半句多 ”,对话就失去了基础和条件。3 、致力于理解和创造对话需要解释, 但对话不是解释。 因为解释只揭示已经熟悉的东西、 可以重复的东西,它还只是一种独白。对话需要对话双方各自从自己固守的 “极地 ”返回观照对方, 在二者之间的边缘地带相互遭遇、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融入他者的文化, 用他者的目光来反观自身, 并从他者那里以及在与他者的交流中获取新的知识, 吸收新的有用成分,从

10、而修正失误,达到共同的理解。 理解的过程是不断揭示对象新意的过程。 “理解不是重复说者,理解要建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内容。 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 理解者参与共同的创造。 ”当对话最后达到一种超越状态, “生 ”出一种来自对话者又不同于原有对话者的全新的存在时, 就完成了一次对话的过程。对话理论不仅揭示了对话的方法, 而且明确了对话的目的。 将对话理论运用于议课, 不仅有利于交换和理解参与者彼此的立场和处境, 而且有利于明确和实现“进行意义新探求、创造教学新思路 ”的议课目的。二、观课议课的参与人员对于观课议课的人员构成的讨论,曾经有朋友提出了这样一种结构: “专家领导家长老师学生 ”。应

11、该说,这些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 和改变老师的教学,如果时间充足,大家又懂教学,当然很好。我自己认为,今天老师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时间并不充裕,观课议课当然要追求质量, 但这种质量又必须在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实践, 在减少烦琐程序的情况下实施, 不能让组织者和参与者感觉太困难,这才有推广和运用的可能性。所以,在条件不允许的时候需要简化。如果要我简,我会怎么简呢?首先, 我要简掉家长。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项专业化的活动, 有的家长未必懂,也未必有兴趣。 来了发言, 他未必能够有专业的视角,说的东西不靠谱, 听了老师们没有用处,不听又对发言的家长显得不尊重;来了不说,插不上嘴,他又难受

12、。大家都不尴不尬,不如大家干一点能够参与并在其中得到快乐的事。 当然有的家长本身对教育有研究, 或者本身就是教师,让他参与观课议课,不仅可以让他了解教学,扩大教学知情权,而且可以对教自己子女的老师提供真切的建议和帮助。但对这样的家长,我们就不必把定位为“家长”的角色,而是直接定位在 “专家 ”和 “老师”的角色就行了。接下来我期望领导不要参与,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在今天的背景下,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对校长还是有顾忌的,校长来了,就不好说话了,就冷场了, “议”就没了那种“味”;当然也有的老师,看校长来了,忍不住想在议课时充分表现自己的水平,结果是他表现出了自己的水平,显示出了执教教师

13、的没有水平。( 2 )议课不是对课堂教学下结论的评课,议课要对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现象 “议”,它有一个策略就是直面问题, 不能把议课中的问题带到对教师的评价和奖惩中去,这样才议得起来, 但现在很多领导却习惯把这些问题带到对老师的看法和评价中。( 3 )也有的领导,对教学本身并不在行,屁股坐在那个位置就自我膨胀,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张口就说;领导说了,大家只好随声附和,议课也就失去了对评课的改进价值。我这样说, 不是领导不能参与议课, 而是带有条件。这里的条件就是领导自身需要转变。这种转变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把握好 “领导”和 “管理 ”的界限和方式。组织教研活动、检查备课本和观课观

14、察笔记 这些是校长和其他管理者在行使管理的权力,这是行政管理。对于行政管理,有了权也就有了责任,你就有应该管理。但领导不等于管理,领导是指引和导向, 本质上它不应该仅仅依靠权力来实现, 它应该更多地依靠对方向的正确选择和路线的正确把握。 在观课议课活动中,组织观课议课是 “行政管理 ”的行为, 但对具体教育教学问题展开讨论本质上是学术行为, 如果参与者的领导没有 “学术领导”的能力, 那就少说为佳。 当然,你可以参与并让大家听你的,但那应该并非由于你有权力,而是你能正确把握教学的方向、正确选择教学路线 也就是你要有一定的学术能力。从这种意义上,参与议课不仅需要提高领导的 “行政管理能力 ”,而

15、且需要提高领导的 “课程学术领导能力 ”。( 2 )学术活动中,不存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区分,只存在意见、观点的不同拥有者。 “我可以不接受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大家都是平等参与者,管理者如果放不下架子也最好少来。( 3 )观课议课的出发点是发展教师,而不是评价教师,就问题讨论问题、商量办法,不能与对人的好恶挂号,也不能与奖惩挂号。再下来我要简掉专家了,这是不得不简的。 因为我们不能没有专家就不观课议课, 就不发展和改进自己。观课议课提供了一种发展教师的途径和方式,这种方式就是通过观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事实和现象, 通过对话和反思建立教育假设、 教学设计、 教的行为、 学的行为、

16、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 在对话和反思中思考新的教学可能, 并将思考的成果用于新的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有专家当然好。没有专家,我们就自己掌握这种方法,逐步从由他人提问转向自我提问。 当自我观察和提问成为习惯, 我们也发展成为研究性教师, 使研究成为我们的一种工作和思维方式。 一定程度上,观课议课要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生存方式。 另外一个问题是认识问题:谁是教学研究和改进的专家?我以为, 一线教师就是专家, 不能过于依赖外面的专家; 而且观课议课需要培养学校自己的 “土专家 ”,通过“土专家 ”来引领教学实践中的同伴。我把学生排在简掉的倒数第二的位置。 学生的变化是教学最终的效果, 要以学论教,

17、就要问学生学得怎么样;当然这种问,不一定学生到场,可以问卷。第二个原因,观课议课总要有课,有课就有学生, 听学生的意见简单方便。 但我也不赞成学生全程参与,最好先听一听他们的感受、看法、建议,就让他们玩去。学生来坐久了,又可能在老师不明不白的话语中,可以想象他们有多难受,再让他们来,一定不干,或者装模作样,这都不好。再不能简了,简了老师就没有人了。对于参与的教师,学校大的,同学科(甚至同年级)老师人数多,共同语言多。对于学校小的,可以跨学科观课议课。我是主张跨学科议课的,我曾经在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观察音乐教师授课, 学校组织议课时, 我认为最具价值的问题和意见是其他学科教师提出来的,这

18、就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共同语言多有利于深入研究, 不同语言多却有利于开阔视野, 取长补短, 除了具体教学内容,毕竟学科间还有很多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的东西。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 怎么办?只要不坠青云之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观察、反思、改进, “人人可以为尧舜 ”!三、观课议课之前研究主题的确定在了解平常如何组织和实施教研活动的时候, 很多学校都说着这样的过程: 教研组长提前发出通知,让大家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听课,听课结束后, 首先是上课教师说课,接着是评课,评课时参与者各自发表一通意见, 最后是教研组长叫某老师准备下一次上教研课, 活动就结束了。“活动之前知道要讨论和研

19、究什么问题吗? ”不“知道。 ”“参与的教师进教室之前有自己的准备和期望吗? ”“没有。 ”“进入课堂有没有想过重点观察什么,并进行重点观察和研究? ”“没有。 ”“那交流的时候说什么? ”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谁会那么认真? ” 这是很多学校听课评课中的常态。 我认为, 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 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讨论对话往往失去共同的基础,评课时,你说东我说西,各扯一头,难以引起深刻反思,难以实现听课评课目标。观课议课的准备,要确定这次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为什么需要有主题帕尔默在教学勇气 漫步教学心灵中说

20、: “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 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 一样强大, 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 更强大。 我所指的伟大事物, 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 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 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 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 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周围, 透过聚集在它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 “伟大事物 ”来凝聚,观

21、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 “伟大事物 ”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 “伟大事物 ”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 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 “教研目标”。主题从何而来观课议课的取向决定了主题选择和确定的动机。 如果为了在议课中得到好的评价, 得到肯定和表扬, 那选择主题时就可能考虑如何有利于展示自己。 相反, 如果是出于研究和解决问题、实现自身发展的目的, 主题的选择就可能是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 或者是教学中可能的实践创新。在福柯笔下, 人是被话语控制的主体, 话

22、语结构具有规训和约束人的思想、 精神乃至身体的力量。观课议课提倡以发展性取向献课,为此建构的用于询问主题的话语结构是 “你确定的主题对你 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 ”在这样的话语结构里, 献课就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有一位老师上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确定的观课议课主题是 “抓住重点字词,体会文意 ”。上课结束,我问做课和参与议课的教师: “抓住重点字词,体会文意 是不是你们在教这篇文章最困难的问题? ”他们都摇摇头: “我教这篇文章, 最困难的是如何处理理解作者原意,与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个性化阅读的矛盾。 ”“我的困难在于让学生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

23、我和他们开玩笑: “你们太大公无私了,明明自己有这么多困难,而且时间又很宝贵,但你们不是去解决自己的困难和问题, 而是去讨论别人的问题。 为什么不学会自私一点, 把自己的问题作为观课议课的主题? ”问题即主题,困难即主题。问题即主题, 这是观课议课主题的一个来源。 但很多老师缺乏问题意识, 如果你问他 “你在教学中有什么问题 ”,这些老师往往以警惕的眼睛看着你:你怎么来找我的问题?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竖起自我防卫的盾牌,有这样一首小诗说得好: “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 ”谁没有问题? 问题是我们的朋友!主题协商2009 年 11 月,我们曾经在上海市宝山区第一

24、中心小学做观课议课,这个学校的教师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研究精神, 参与议课的教师都希望研究和解决自己思考的问题。 教导处的马主任希望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 “低段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和方法 ”,高段执教的参与老师的兴趣是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识字兴趣, 培养孩子自主识字能力 ”,而做课的顾老师则说:“看拼音读课文识字 这种类型的教材我是第一次教,希望讨论这类教材的合理方法。 ”一次观课议课的时间终究有限, 把这所有的问题放在一次活动中讨论既不现实, 也无可能, 这就需要选择和放弃。基于尊重做课教师的考虑,我们最后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如何处理 看拼音读课文识字 的教学 ”,并建议在以后的观课议课活动中研

25、究另外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有了多个主题以后,大家坐在一起协商主题的案例。为什么需要协商?首先, 时间有限, 一次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次, 协商主题体现了对参与者的尊重, 使大家意识到我的意见和问题得到了重视和尊重, 从而愿意在以后的活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 再次, 协商本身意味着取得一致, 意味着参与者需要对自己答应的事情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负责意识, 从而有效提高观课议课活动的质量。主题分解为了使活动有更加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主张对观课议课主题进行方向分解, 犹如需要对一个科研课题进行子课题分解。2007 年,我们在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做观课议课,主题是

26、“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一首诗的诗情 ”,分解方向为:( 1 ) “围绕特定主题在课前对教材进行研究,重点研究 诗中蕴涵了哪些情感?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情感是什么?可以落实在哪些文字和段落上? ”这是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研究;( 2 ) “在课中观察和研究特定目标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就是观察研究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情时, 安排了哪些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 表现了哪些行为 ”,这是对教法的观察和研究。( 3 )“观察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体会诗情的过程、状态和收获 ”则是对学法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和研究。主题预设和生成并行不悖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每一观课者对教学的理解、 认识和教学需求

27、又存在很大差异, 可以说在观课过程中生成议课主题是必然的, 也是必须的。 要鼓励观课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 研究课堂, 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共享。议课时,可以先对预先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预定的主题讨论结束后, 再讨论课堂上生成的其它有讨论价值的议课主题。 需要提出的建议是, 讨论生成的问题一定要先做价值判断。 比如,有没有普遍性?有没有共同讨论的价值?如果只是偶尔不小心出现的问题, “做人要厚道 ”,下来悄悄提醒就行了。如果只是个人不理解的东西,自己下来问一问就可以了。 如果讨论的时间不够, 生成的问题可以成为下一次观课议课预定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