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整理》word版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93500551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信息整理》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信息整理》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信息整理》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整理》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整理》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型综合商场信息管理系统:POS系统系统方案组成:服务器 工作站 POS机 桥POS系统的功能:前台销售子系统 商场进、销、存业务子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第一讲 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应用u 格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引进、应用不仅仅是用计算机代替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运用信息系统来实现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换言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Efficiency),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益(Effectiveness)。u 管理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一古典管理学派1 时代:20世纪初至30年代2 奠基人:美国的“科学管

2、理之父”-泰勒(FWTaylor)法国的“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德国的“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3 贡献:指明了管理是有组织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要素并确认了管理的领域、职能和原则。二行为科学学派1 时代:20世纪20年代2 奠基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3 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组织;(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4 贡献:将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研究,建立起在管理中关于人的行为的一般理论。三管理科学学派1 时代:20世纪50年代2 奠基人:西蒙、布莱克特、美国兰德公

3、司、巴纳德、卡斯特及特里斯特等专家学者3 贡献: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社会系统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和权变理论等四后现代管理理论1 时代:20世纪8090年代2 奠基人:迈克尔波特、布罗哈特和哈默、詹姆斯钱皮等3 贡献:竞争战略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TOC理论、JIT理论、精益生产理论、敏捷制造理论、柔性制造系统理论、并行工程理论、协同商务理论u 管理理论和信息化的关系:管理理论的发展与运用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信息是管理理论的唯一有效途径。两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依赖、互为因果,是一对孪生兄弟。u 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对信息化的影响:市场的全

4、球化M、消费的个性化C、社会的信息化S、竞争的国际化C、商务的电子化Bu 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及和信息化的相互影响:组织结构扁平化O、企业经营虚拟化E、竞争合作共赢化C、经营管理标准化R、过程管理协同化P第二讲 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信息的定义及涵义: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是知识,有辅助决策的价值。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对数据的铨释。信息的特征:事实性转换性:信息、物资与能源是人类利用的三大重要的宝贵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层次性 压缩性 传输性 共享性 扩散性。信息处理形成下面的链:收集加工存储传输输出系统的定义及涵义:相互作用与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

5、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说明:(1)两个以上的元素。(2)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3)具有特定功能。(4)系统中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信息系统的定义: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技术的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与决策功能。高登戴维斯给出的信息系统的定义具下列三个层次的含义:信息系统由下列四个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与决策模型。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的功能是提供信息-它们是基础信息、管理信息、决策信息等。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其基础信息与管理信息能支持企业和组织的管理活动

6、与正常运行。它的决策信息能辅助企业进行有效的企业决策。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企业信息系统的构造:横向子系统(管理层次子系统)的构造。横向的Laudon Couple的分类法:Operational Level:作业层的:TPS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Knowledge Level:知识层的:KWS系统:Knowledge Work Systems: CAD&CAPP OAS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Mangement Level: 管理控制层的:MIS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DSS系统:

7、Decision Supporting SystemStrategic Decision Level: 战略决策层的: EIS系统: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第三讲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的动力与理论渊源 奠基人:20世纪80年代有两位美国人:企业再造工程-管理革命的宣言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企业流程再造的作用u 企业三大外部环境的变化:1 顾客(Customer)2 竞争(Competition)3 变化(Chang) 顾客的变化1) 产品的接受者产品生产的决定者2) 消费符合个

8、性的产品。对企业产生的作用:技术驱动与大规模生产模式的结束,开创了市场驱动与个性化生产的模式。竞争的变化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量模型:产业内现有企业竞争替代物新竞争者供应商消费者威胁讨价能力讨价能力威胁对企业产生的作用:白热化、多样化、全面的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地变革。 案例福特汽车公司采购业务流程重组(见ppt)u 流程再造的定义: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当代的性能指标获得惊人的提高,如速度、质量、服务与成本(TQSC-Tempo、Quality、Serve、Cost)。流程再造的方法1 系统化改造法:剖析理解现有流程,系统地通过在现有流程基础上创建新的流程。优点:改造可以

9、逐渐积累实现,能够较迅速地取得局部成效,风险低、干扰小。缺点:仍以原有的流程为基础,较难创新。2 全新设计法: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优点:可以使绩效成倍的增长。缺点:风险大、干扰也大。 流程再造的对象:不完整的企业流程:对全局工作有影响的核心流程;高附加值的业务流程;属于瓶颈的业务流程;提供客户服务的业务流程;跨部门或组织的业务流程 流程再造的原则:腔调顾客满意;删除不必要的活动和增值的活动;使流程的整体绩效最优;利用最新的IT成果,尽量使串行流程改造为并行的工作流程;利用IT实现信息的共享等 流程优化的方法:清除非增值的活动;对流程中必要的活动进行简化;对流程的活动进行整

10、合;在清除、简化、整合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第四讲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硬件平台(1)硬件平台的组成:1 信息处理设备;2 信息存储设备;3 信息传输设备;4 信息输出设备;5 信息采集设备。(2)硬件平台的构建原则:1 可靠性2 可维修性3 可扩充性4 价格性能比要低软件平台的构建信息系统系统软件平台的构建: 系统的开发与运行平台操 作 系 统 平 台操作系统平台及其特点1、 Unix系统:一种功能强大、技术成熟的主流操作系统。2、Windows系统:最大优点是极友好的多窗户的用户界面3、Linux系统:它的特点是公开代码的“自由”软件。(自由化、个性化)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客户机/

11、服务器系统(C/S系统 clients/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系统(B/S系统 brousers/server)第五讲企业信息化概论美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诺兰模型六个阶段、两个时代、两个危机(1-2、3-4)英国系统进化模型对企业信息化的进展进行了如下的划分:(内到外) 1、信息系统的应用从内部到外部; 2、信息系统的结构从分散到整合; 3、信息系统的追求从效率到效益。我国企业信息化阶段划分1、单点散状信息化阶段:企业内部门信息系统均以静态的、孤立的状态存在;2、企业部门内信息整合阶段:企业已拥有信息中心或网管中心,实现局部或全局的数字信息沟通;3、企业内部跨部门信息整合阶段:具有基于LA

12、N或I的集成框架,企业有了全局的电子化业务流程,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互动;4、企业与外部信息的整合阶段:企业成了开放的社会信息系统,实现了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企业的内涵和外延的充分互动,实现柔性生产和个性化服务。u 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进化论观点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进化过程:、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次序关系:20世纪50年代:数据处理系统和事务处理系统;TPS60年代:管理信息系统;MIS70年代: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AS80年代:决策支持系统及高层支持系统;DSS+ESS90年代:企业间信息系统;IOIS、信息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信息系统完成功能过

13、程的同一性:输入处理输出。层次论观点权变论观点:权变理论: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相互交叉、提供服务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信息流观点下层信息系统是上层信息系统的信息源上层信息系统是下层信息系统的决策源第六讲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u 学习信息系统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Efficiency)和效益(Effectiveness),更重要的是后者。u 转换是一种超越从实际系统到程序软件的两次转换决不是对实际系统的简单模拟和复制,而是融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优化的业务流程和接纳新的企业文化的新型管理平台。这种转换应该是一种超越:在管理思想、方法和业务流程上的超越。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四个不能

14、一不能:不能以先进的管理思想来迁求落后的管理思想;二不能:不能以重组的合理流程来服从不合理的现实的流程;三不能:不能用对新系统的肆意裁剪来迎合老系统;四不能:不能忽视与新系统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1)独立开发:企业有开发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优点:满足本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系统维护比较容易;缺点:系统优化不够,开发水平较低,流程不易改变(2)委托开发:企业无开发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优点:也满足本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系统省时、省心、省力且开发的技术水平较高;缺点:系统的开发费用高,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3)合作开发:企业的人员和专业人员合作优点:也满足本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锻炼

15、和培育本企业的系统开发人员,有利于系统的维护;缺点:系统的开发费用相对高,需要双方的长期沟通和协调。(4)咨询开发优点:满足本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系统维护比较容易,改进了独立开发的弊病。(5)引进应用:软件应用的专业化方向优点:系统的技术水平高,升级容易,成本较低维护相对比较容易;缺点:较难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二次开发。u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SA&D (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Design)-主流的系统开发方法(称为瀑布型)2、原型法Prototyping-辅助的系统开发方法3、面向对象技术OOD (Object-Or

16、iented Design)-未来的系统开发方法 严格划分系统开发阶段*五个阶段: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运行阶段u 原型法的含义:指开发对象可运行的早期的一个软件系统版本。u 原型法的特点:1周期短,见效快。2符合人的认识规律。3对企业内外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较强。u 原型法开发流程图:第七讲 结构化系统 - 开发方法概述 基础准备:管理工作流程要求硬化: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程序化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规范、统一单据报表帐本报告等书面介质格式化、统一化结构化系统开发中各类人员的职责(任务+要求)(1) 系统分析员与系统设计员任务:进行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要求

17、: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理论与方法;有组织、沟通、理解、归纳、分析、设计能力。(2) 用户任务:对信息系统提要求并协助开发人员调查。要求:对工作流程熟悉。归纳能力强,思路清晰。(3) 程序设计员任务:将系统设计方案转换成程序软件要求:熟悉网络、程序设计语言及数据库(4) 系统构建与硬件配置人员任务:构建系统的结构体系并配置硬件与网络要求:了解、熟悉各类信息系统有在各种配置方案中选优的能力(5) 管理决策模型设计员任务:建立适合用户具体问题与满足户要求的预测、计划、控制、决策模型。要求:精通统计学、预测理论、运筹学及系统工程。熟悉各类模型。具备相当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知识及计算机的知识。较强的

18、分析、归纳与抽象的能力。(6) 数据员任务:协助系统分析员收集整理汇总数据并编制数据字典,为系统运行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平台。要求:具有数据结构、数据字典以及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工作认真、细致。(7) 操作人员任务: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操作。要求:乐于接受挑战,善于学习。能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结构化系统开发的阶段1) 系统规划阶段:进行项目的立项、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2) 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目标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3) 系统设计阶段:构造新系统的物理模型4) 系统实施阶段:系统的实现与交付5) 系统运行阶段:系统的管理和维护u 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含义:根据系统的环境资源等条件判断所提出的项目有否必要与

19、可能进行。必要性研究:、所提出的待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信息系统的优势及对解决问题的作用。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研究2) 经济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统费用与效益的关系)效益费用3) 社会适应可行性研究可行性报告的结论(多种结论中选一个)1) 不可行;2) 目标修正之后的局步开发或整体分阶段开发;3) 条件(人力、资金、环境、设备等)落实后进行;4) 立即开始开发。u 可行性报告结论中的两个问题的研究:1结论的多样性a可行 b.不可行:是FR的一个重要结论,能够避免项目投入后的更大损失2.可行性分析的投入值不值,为什么是重要结论第九讲 结构化系统分析 现行系统分析u 现行系统分析的四个

20、阶段:1. 组织结构与功能设计2. 业务流程设计3. 数据流程分析与数据分析4. 功能数据分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现行系统的调查分析+业务流程重组u 结构化系统设计的目的(物理设计):在新系统逻辑方案确定做什么的基础上,解决怎么做,成为系统设计方案。u 结构化系统设计的阶段: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2. 系统具体物理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1)代码设计的目的:a可识别事物的个体b是事物个体的唯一性标识c是事物个体识别的规范化处理方法d便于数据分类、索引、检索与统计的处理工作代码的含义:代码是反映事物属性、状态等特性的由字母与数字组合而成的,能唯一标识事物个体的一串字符。(2)数据库设计的目的:需要以良好的数据结构形式进行数据存储与管理结构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