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2春《古代文论》综合作业一答案参考39

上传人:住在****他 文档编号:93477620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2春《古代文论》综合作业一答案参考39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2春《古代文论》综合作业一答案参考39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2春《古代文论》综合作业一答案参考39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2春《古代文论》综合作业一答案参考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2春《古代文论》综合作业一答案参考39(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2春古代文论综合作业一答案参考1. 下列四组语法结构中属于体词性偏正词组的是( )。A、他是会来的B、他的话正确C、他的准时到来D、跑来上海一趟正确答案:C2. 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此书40卷,记述了各郡县的户口、物产、山川古迹、地理沿革,是研究唐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著作。原书各镇篇首的地图在宋代已经佚失,故后人又称此书为元和郡县志。(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 柳永,原名三变,著有( ),传词近200首。柳永,原名三变,著有( ),传词近200首。A、珠玉词B、乐章集C、小山词D、漱玉词参考答案:B4. 柳永的词望海潮描写了( )。柳永的词望海潮描写了( )。A、

2、杭州的湖光山色和繁华富庶B、春日胜景和踏青欢乐C、羁旅行役D、感慨生平参考答案:A5. 亚里士多德是根据什么提出了年龄的分期?亚里士多德是根据什么提出了年龄的分期?正确答案:亚里士多德依据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根据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提出了教育的年龄分期。rn (1)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就像每一种物质都有潜藏着发展的可能性一样人也具有自然赋予的发展能力的胚芽要使这种胚芽得到发展全靠教育。他还认为由于自然已将三种灵魂密切联系我们在教育上便应遵循自然把体育、德育、智育结合起来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依照人的发展的自然顺序躯体发展在先灵魂发展在后因此体育应先于德育。在西方教育史

3、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天性的思想。这种思想后来在17、18世纪得到了进一步发展。rn (2)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年龄分期。他根据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把人从出生到21岁划分成三个阶段:从出生到7岁;从7岁到青春发育期;从青春发育期到21岁。在每一阶段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儿童教育的不同内容。rn 在第一阶段儿童要在家里受教育主要是体育。他指出儿童要由母乳哺育要逐步锻炼儿童的体格。要指导儿童做游戏对儿童讲故事故事的内容要精选。rn 在第二阶段应把儿童送入国家办的学校学习内容有体育、音乐、绘画、读、写、算。他认为体育应在德育之前教学方法上强调习惯与活动的作用。rn 在第三阶段教育以智育为主主要任务

4、是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学科范围更加广泛还包括有文法、文学、诗歌、修辞、伦理学与政治学。21岁以上的青年可能还要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哲学等。亚里士多德依据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根据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提出了教育的年龄分期。(1)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就像每一种物质都有潜藏着发展的可能性一样,人也具有自然赋予的发展能力的胚芽,要使这种胚芽得到发展,全靠教育。他还认为由于自然已将三种灵魂密切联系,我们在教育上便应遵循自然,把体育、德育、智育结合起来,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依照人的发展的自然顺序,躯体发展在先,灵魂发展在后,因此,体育应先于德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

5、早提出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天性的思想。这种思想后来在17、18世纪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年龄分期。他根据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把人从出生到21岁划分成三个阶段:从出生到7岁;从7岁到青春发育期;从青春发育期到21岁。在每一阶段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儿童教育的不同内容。在第一阶段,儿童要在家里受教育,主要是体育。他指出儿童要由母乳哺育,要逐步锻炼儿童的体格。要指导儿童做游戏,对儿童讲故事,故事的内容要精选。在第二阶段,应把儿童送入国家办的学校,学习内容有体育、音乐、绘画、读、写、算。他认为体育应在德育之前,教学方法上强调习惯与活动的作用。在第三阶段,教育以智育为主,主要任务是发展青年的理性

6、灵魂。学科范围更加广泛,还包括有文法、文学、诗歌、修辞、伦理学与政治学。21岁以上的青年可能还要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哲学等。6. 关于孔雀东南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B.其故事的前身是梁山伯祝英台C.注意人物行动的刻画D.利用环境或景物作衬托渲染参考答案:B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 岑

7、参的著名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 )。岑参的著名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 )。A、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逢入京使D、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参考答案:B9. 东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0. 文本意义的多元化阐释是中学阅读教学的改革态势之一。(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1. 试述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试述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正确答案: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人们尊成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rn (1)他的教育思想包括r

8、n 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人们尊成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教育理论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创办并主编莱茵教育杂志1851年开始出版教育年鉴。rn (一)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rn 第斯多惠认为有三个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人的天资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人的天资是随着时间连续不断的发展的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天资在同一时间是同步发展的。有些人的天资发展要比一般人早些有的人晚些。rn 人的发展取决于天资和激发两个条件。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激发使这种可能

9、性变为现实。激发需以天资为基础天资的发展要靠激发教育就是一种激发。rn 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是:首先第斯多惠非常重视自主学习人必须主动掌握知识占有知识;其次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天资“过早”或“过晚”激发天资在教育上都是不祥之兆。rn (二)论教育的目的rn 在教育目的上第斯多惠从人生观的角度得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之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教育中的和谐首先是针对全人类而不是个人而言的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发展个人的天性;rn 其次和谐是针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统一而言的。和谐发展要求全面发展身体和精神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rn (三)教学论rn 形

10、式教学与实质教学rn 教育应该以发展智力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育史上一直有争论。课堂教学也会产生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教师教学生熟悉某一种教材教会学生一种知识或一种技能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另一种倾向是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第斯多惠认为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形式目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rn 教学原则rn 第斯多惠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n 第一遵循自然原则。教学必须遵循自然或天

11、性因材施教。rn 第二遵循文化原则。第斯多惠认为个人不是抽象的他生活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地点和环境中因此教师在制定一切教育方案时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文明以及民族性。当自然原则与文化原则发生冲突时遵循文化应让位于遵循自然。rn 第三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与年龄和天性相符的主动性阶段以便达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本质。rn 第四直观教学原则。rn 另外他还提出循序渐进、启发式等教学原则。rn (四)论教师rn 第斯多惠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提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即教师要:rn 第一自我教育;rn 第二有崇高的责任感;rn 第三

12、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等。rn 总之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有指导意义。rn (2)评价rn 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

13、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有指导意义。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人们尊成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1)他的教育思想包括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人们尊成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教育理论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创办并主编莱茵教育杂志,1851年开始出版教育年鉴。(一)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第斯多惠认为,有三个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人的天资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人的天资是随着时

14、间连续不断的发展的,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天资在同一时间是同步发展的。有些人的天资发展要比一般人早些,有的人晚些。人的发展取决于天资和激发两个条件。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激发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激发需以天资为基础,天资的发展要靠激发,教育就是一种激发。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是:首先,第斯多惠非常重视自主学习,人必须主动掌握知识,占有知识;其次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天资,“过早”或“过晚”激发天资在教育上都是不祥之兆。(二)论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目的上,第斯多惠从人生观的角度,得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之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教育中的和谐,首

15、先是针对全人类而不是个人而言的,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发展个人的天性;其次,和谐是针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统一而言的。和谐发展要求全面发展身体和精神,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三)教学论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教育应该以发展智力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育史上一直有争论。课堂教学也会产生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教师教学生熟悉某一种教材,教会学生一种知识或一种技能,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另一种倾向是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第斯多惠认为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

16、实质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形式目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教学原则第斯多惠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遵循自然原则。教学必须遵循自然或天性,因材施教。第二,遵循文化原则。第斯多惠认为,个人不是抽象的,他生活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地点和环境中,因此教师在制定一切教育方案时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文明以及民族性。当自然原则与文化原则发生冲突时,遵循文化应让位于遵循自然。第三,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与年龄和天性相符的主动性阶段,以便达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本质。第四,直观教学原则。另外,他还提出循序渐进、启发式等教学原

17、则。(四)论教师第斯多惠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提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即教师要:第一,自我教育;第二,有崇高的责任感;第三,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等。总之,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有指导意义。(2)评价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

18、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仍有指导意义。12. 以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为界,隋朝分为前后两期。(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3. 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词句来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走向。(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4. 陈子昂在修竹编序中赞扬东方虬的咏孤桐篇诗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这里的“正始之音”,教材认为是泛指( )A.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开创的玄谈之风B

19、.曹魏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C.曹魏正始年间出现的宣扬玄理的作品D.建安正始时期具有建安风骨的作品参考答案:B15. 分析总结“二战”后欧洲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分析总结“二战”后欧洲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正确答案:处在国际大环境下的各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都会出现一些大体上相似的举措或政策都有一些共同的趋势。“二战”后世界暂时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历史时期并且各国开始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开始一轮新的竞争欧洲各国竞相开始教育改革经总结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教育大体上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rn(1)积极普及义务教育。经过长期的较量各国都意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时期各国竞相颁布普及义务

20、教育的法案并且把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例如英国的巴特勒教育法、法国的教育改革法、德国的汉堡协定等等都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法案。rn(2)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各国都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纷纷颁布有关的法令把职业教育作为战后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1906年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其目的在于制定一个能对全国的职业教育提供财政补助的法律通过了史密斯一休士法决定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教育;联邦政府与各州合作提供工业、农业、商业和家政等方面科目的师资训练;在公立学校设立职业科把传统的专为升学服务的中学改为兼具升学和就业的综合中学。法国也通过了哈比法案把职业教育的建

21、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他国家也先后实施这样的决策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战后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特色。rn (3)重视师范教育的建设。师范教育的建设也开始受到各国重视好几个国家都对师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规定例如英国的巴特勒教育法提出加强师范教育建设;美国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特地强调改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等。rn (4)对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对学校尤其是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也是这一时期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英国1988年制定的课程改革、法国中学的课程改革等等都反映了各国对学生在基础学科、科学和实用知识方面的期望。rn (5)高等教育渐渐成为发展的重心。随着各国

22、教育体制的逐渐完善教育发展的重点也渐渐由低往高上升高等教育中的课程领域逐渐拓宽专业设置日益完善其教育对象也越来越普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国创办的“开放大学”以教育成人为对象反映了社会对终身教育的需求成为战后欧洲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rn (6)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有各自的特色。对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永远是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国不断地在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各自总结了许多经验也根据自身的特色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管理体制。例如英国原本是中央、地方两级管理巴特勒教育法则开始加强中央对教育的控制权;法国则体现出教育权下放的趋向。可见各国在根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始取长补短。rn以上这些就是第二次世界大

23、战后各国教育改革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趋向其中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职业教育的加强是最明显的商个方面。体现了“二战后的整个国际环境对知识、科技的需求非常急切教育成为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因而发展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处在国际大环境下的各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都会出现一些大体上相似的举措或政策,都有一些共同的趋势。“二战”后,世界暂时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历史时期,并且各国开始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开始一轮新的竞争,欧洲各国竞相开始教育改革,经总结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教育大体上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积极普及义务教育。经过长期的较量,各国都意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

24、性,这一时期各国竞相颁布普及义务教育的法案,并且把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例如英国的巴特勒教育法、法国的教育改革法、德国的汉堡协定,等等,都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法案。(2)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各国都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纷纷颁布有关的法令,把职业教育作为战后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1906年,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其目的在于制定一个能对全国的职业教育提供财政补助的法律,通过了史密斯一休士法,决定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教育;联邦政府与各州合作,提供工业、农业、商业和家政等方面科目的师资训练;在公立学校设立职业科,把传统的专为升学服务的中学改为兼具升学

25、和就业的综合中学。法国也通过了哈比法案,把职业教育的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其他国家也先后实施这样的决策,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战后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特色。(3)重视师范教育的建设。师范教育的建设也开始受到各国重视,好几个国家都对师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规定,例如英国的巴特勒教育法提出加强师范教育建设;美国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特地强调改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等。(4)对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对学校尤其是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也是这一时期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英国1988年制定的课程改革、法国中学的课程改革,等等,都反映了各国对学生在基础学科、科学和实用知识方

26、面的期望。(5)高等教育渐渐成为发展的重心。随着各国教育体制的逐渐完善,教育发展的重点也渐渐由低往高上升,高等教育中的课程领域逐渐拓宽,专业设置日益完善,其教育对象也越来越普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国创办的“开放大学”,以教育成人为对象,反映了社会对终身教育的需求,成为战后欧洲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6)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有各自的特色。对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永远是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国不断地在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各自总结了许多经验,也根据自身的特色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管理体制。例如,英国原本是中央、地方两级管理,巴特勒教育法则开始加强中央对教育的控制权;法国则体现出教育权下放的趋向。

27、可见,各国在根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始取长补短。以上这些,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教育改革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趋向,其中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职业教育的加强是最明显的商个方面。体现了“二战后的整个国际环境对知识、科技的需求非常急切,教育成为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因而,发展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16. 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是( )。A.左思B.王粲C.曹植D.陆机参考答案:C17. 精神文化比大众文化重要的多。(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8. 御史台是唐朝中央的最高监察机关,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辖三院( ),分工负责中央各个机构以及地方的监察工作。A.

28、辖院B.台院C.殿院D.察院参考答案:BCD19. 写这篇文章花了三天。这一句子是( )。A.动词谓语句B. 动宾谓语句c. 连动谓语句D.写这篇文章花了三天。这一句子是( )。A.动词谓语句B. 动宾谓语句c. 连动谓语句D. 动补请语句参考答案:A20.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哪部作品?( )A.离骚B.山鬼C.湘夫人D.国殇参考答案:C21. 谈谈认识功能在人文社会科学八种功能中的特殊地位。谈谈认识功能在人文社会科学八种功能中的特殊地位。正确答案: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人文社会理论知识系统它的社会功能首先须通过提高人的理论认识水准发挥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认

29、识功能是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人文社会理论知识系统,它的社会功能,首先须通过提高人的理论认识水准发挥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是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22. 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参考答案:C23. 解读文章时,直觉判断是文体定位的一种重要方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4. 钟嵘诗品评价“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指的是( )的作品。A.谢灵运B.左思C.鲍照D.江淹参考答案:B25. 关山月是以(

30、 )为线索来抒情的。关山月是以( )为线索来抒情的。A.月夜B.笛声C.歌舞D.泪痕参考答案:A26.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 )。A、王维B、王昌龄C、高适D、岑参参考答案:A27. 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8. 七言诗的产生早于五言诗。(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9. 苏轼的思想主要表现是( )苏轼的思想主要表现是( )A、以儒家思想为唯一的思想B、以道家思想为唯一的思想C、以佛家思想为唯一的思想D、“外儒内佛”形式参考答案:D30. 认为“读者是最重要的活动,就在于排除或填补未定点、空白或文本中的图

31、式化环节”的是下列哪位的观点( )A.霍拉勃B.伊瑟尔C.英加登D.伍尔夫参考答案:A31. 剿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剿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参考答案(胜)于(人):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取)于(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2. 永恒主义教育(201 0年华东师范大学)永恒主义教育(201 0年华东师范大学)正确答案:永恒主义是新传统教育流派中的一支是作为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具有传统教育特色的新的教育思潮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法国的阿兰等人。从整体上看它把学生的学习限于古典著作也并未提出什么新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思想的永恒主义教育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

32、影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不大主要局限于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群。永恒主义教育思潮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他们的思想和做法脱离了现实社会。永恒主义是新传统教育流派中的一支,是作为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具有传统教育特色的新的教育思潮,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法国的阿兰等人。从整体上看,它把学生的学习限于古典著作,也并未提出什么新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思想的永恒主义教育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影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不大,主要局限于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群。永恒主义教育思潮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他们的思想和做法脱离了现实社会。33. 5行走时的要领包括( )

33、。 A面向前方,两眼平视 B挺胸收腹,直起腰、背 C伸直腿部 D以上都是5行走时的要领包括()。A面向前方,两眼平视B挺胸收腹,直起腰、背C伸直腿部D以上都是D34. 宗法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嫡为大宗,庶为小宗,小宗之嫡在本支中为大宗,庶仍然为小宗等为组织原则。(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5. 释“精神助产术”。释“精神助产术”。正确答案:“精神助产术”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独特方法也称“苏格拉底法”、“产婆术”或“问答法”。rn (1)“精神助产术”的含义rn “精神助产术”主要由讥讽、助

34、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rn (2)“精神助产术”的意义rn “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于这种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思维

35、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因而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这种方法只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是万能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它也有局限性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精神助产术”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独特方法,也称“苏格拉底法”、“产婆术”或“问答法”。(1)“精神助产术”的含义“精神助产术”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

36、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2)“精神助产术”的意义“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于这种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因而,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这种方法只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是万能的

37、,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它也有局限性,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36. 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 )A.黄庭坚B.苏轼C.陈师道D.严羽E.吕本中参考答案:ACE37. 判断:大学、中庸、学记、乐经均为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判断:大学、中庸、学记、乐经均为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正确答案:不正确。rn 大学中庸和学记是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乐经则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被孔子修订过。而乐记才是礼记中的一篇为战国后期的重要教育论著。正确的判断应为:大学中庸学记乐记均为我国战国后

38、期重要的教育论著。rn (1)大学中庸和学记都是礼记中与教育思想密切相关的篇章。礼记是战国末期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礼”的著作汇编是儒家学派分化后又融合的产物。rn (2)大学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纲领和程序。中庸的基本思想是发挥儒家折衷调和的思想即中庸之道主张教育是率性修道。学记是对先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概括。rn (3)孔子曾总结了三皇五帝、三王五伯等历代治政学说而综合出来以“六经”为代表的学说体系乐经就是其中之一。乐记则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较早论音乐和音乐教育的专著。不正确。大学中庸和学记是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

39、乐经则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被孔子修订过。而乐记才是礼记中的一篇,为战国后期的重要教育论著。正确的判断应为:大学中庸学记乐记均为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教育论著。(1)大学中庸和学记都是礼记中与教育思想密切相关的篇章。礼记是战国末期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礼”的著作汇编,是儒家学派分化后又融合的产物。(2)大学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纲领和程序。中庸的基本思想是发挥儒家折衷调和的思想即中庸之道,主张教育是率性修道。学记是对先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概括。(3)孔子曾总结了三皇五帝、三王五伯等历代治政学说而综合出来以“六经”为代表的学

40、说体系,乐经就是其中之一。乐记则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较早论音乐和音乐教育的专著。38. 思想性、政治性强的文章,我们首选语义学解读的方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9. 隋文帝的改革,使“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和地方官的控制与管理,削弱了地方士族势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为唐以后各朝沿用。(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0. 个性语体、与事务语体的内涵是一致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1. 下面不是达维特的作品的是劫夺萨宾妇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正确42. 青春的作者是( )A.达利B.蒙克C.马蒂斯D.康定

41、斯基正确答案:B43. 二馆是门下省的弘文馆和太子东宫的崇文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4. 语体和文体实际是同一个概念。(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5. 五蠹是先秦诸子中( )的优秀代表作,表达对因循守旧的反对,强调因时制宜。A.荀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参考答案:B46. 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两种:政府分权体制、院校的_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两种:政府分权体制、院校的_参考答案分类管理体制47. 韦勒克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文本的内部结构的( )A.声音B.意义C.文学作品的评价D.主题参考答案:ABC48. 李煜的著名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2、”出自( )。李煜的著名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 )。A、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B、浪淘沙(往事只堪哀)C、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参考答案:D49. 语言并非文体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0. 面容美化主要针对女士而言,男士不必每天修面剃须。面容美化主要针对女士而言,男士不必每天修面剃须。错误51.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2. 1单行行进时通常讲究的是“以后为尊,以前为卑”。1单行行进时通常讲究的是“以后为尊,以前为卑”。msg:

43、,data:,voicepath:53. “苏门四学士”,词的成就最高的是( )“苏门四学士”,词的成就最高的是( )A、晁补之B、黄庭坚C、秦观D、张耒参考答案:C54. 以下不属于盛唐边塞诗人的是( )。A.岑参B.高适C.王昌龄D.王维参考答案:D55. 隋炀帝大业(605-618年)年间,有了明经,后来成为科举制度中的常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6. 从“实科中学”的创设分析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华东师大2006研)从“实科中学”的创设分析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华东师大2006研)正确答案:“实科中学”的创设和发展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科

44、学教育的进步。实科中学是近代欧洲国家实施科学教育的一种普通学校类型为适应工商业和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创办其特点为接近实际生活开设实用课程培养从事工商业的中等技术人才。实科中学的创设与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n (1)1718世纪实科中学的萌芽科学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欧洲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文主义思想获得广泛传播自然科学中一系列重大发明和发现使欧洲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贴近现实、注重世俗并引发了对传统权威观念的进一步挑战和新思想的流行。从17世纪的英国革命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反映这两百年的社会需

45、求和科学进步的新兴教育思潮使欧洲教育逐步由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转向注重科学实践这推动了实科中学的萌芽和科学教育的进步。1647年英国经济学家配第首次提出“实科学问”的概念17世纪末至18世纪前期德国路德新教的虔信派教育家尝试建立实科学校。弗兰克1695年在哈勒开办了一所国民学校以实科内容和直观教法施教并对贫家子弟免费提供教材此后又设立了科学学校等教育机构。1708年席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教授各类自然科学知识。赫克1747年建立了类似的学校所开设的实科课程更为广泛又附设工艺学习班、师训班影响更大。rn (2)19世纪实科中学的创立科学教育的比重在逐步增大19世纪西方国家的

46、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渡教育反映了一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发展教育教学内容逐步从人文走向科学。虽然在19世纪以前实科教育的教育机构在一些国家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直到19世纪中后期在多数国家中实际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取得和文科中学同等的社会地位。19世纪中期以斯宾塞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尖锐批评古典教育落后于时代要求大力提倡实科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实科教育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开始西欧在中等教育改革中逐渐使实施实科教育的机构特别是实科中学与实施古典教育的教育机构享有大体平等的地位。在实科教育发展迅速发展的德国实科中学已经成为德国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实科中学主要

47、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年普鲁士率先颁布了实科中学毕业考试章程它标志着实科中学这一形式得到政府的承认。1859年普鲁士颁布实科中学课程编制规定高级实科中学修业年限为九年高年级设置拉丁文。尽管如此它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开始时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只能升入哲学院甚至只限于升人大学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现代语科。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和文科中学同等的地位。rn (3)20世纪实科中学进一步发展科学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9世纪后期教育的迅速发展为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教育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中等教育和实科中学的问题。中等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古典主义倾向与工商

48、业发展急需新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一些新的因素影响了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程。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一些国家的完成使得最低水平的初等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生产部门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仅要求改变初等教育的课程也要求对中等教育的课程和结构进行改革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的职能问题等成为改革家关注的中心。扩大中等教育的范围加强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构成了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一时期改变双轨制加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联系改革中等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实科中学”的创设和发展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它

49、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教育的进步。实科中学是近代欧洲国家实施科学教育的一种普通学校类型,为适应工商业和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创办,其特点为接近实际生活,开设实用课程,培养从事工商业的中等技术人才。实科中学的创设与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718世纪实科中学的萌芽,科学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欧洲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文主义思想获得广泛传播,自然科学中一系列重大发明和发现,使欧洲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贴近现实、注重世俗,并引发了对传统权威观念的进一步挑战和新思想的流行。从17世纪的英国革命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舞

50、台上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反映这两百年的社会需求和科学进步的新兴教育思潮,使欧洲教育逐步由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转向注重科学实践,这推动了实科中学的萌芽和科学教育的进步。1647年,英国经济学家配第首次提出“实科学问”的概念,17世纪末至18世纪前期,德国路德新教的虔信派教育家尝试建立实科学校。弗兰克1695年在哈勒开办了一所国民学校,以实科内容和直观教法施教,并对贫家子弟免费提供教材,此后又设立了科学学校等教育机构。1708年,席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教授各类自然科学知识。赫克1747年建立了类似的学校,所开设的实科课程更为广泛,又附设工艺学习班、师训班,影响更大。(2

51、)19世纪实科中学的创立,科学教育的比重在逐步增大19世纪,西方国家的教育权基本完成了从教会向政府的过渡,教育反映了一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发展,教育教学内容逐步从人文走向科学。虽然在19世纪以前,实科教育的教育机构在一些国家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直到19世纪中后期,在多数国家中实际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取得和文科中学同等的社会地位。19世纪中期,以斯宾塞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尖锐批评古典教育落后于时代要求,大力提倡实科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实科教育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开始,西欧在中等教育改革中逐渐使实施实科教育的机构特别是实科中学,与实施古典教育的教育机构享有大体平

52、等的地位。在实科教育发展迅速发展的德国,实科中学已经成为德国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实科中学主要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年,普鲁士率先颁布了实科中学毕业考试章程,它标志着实科中学这一形式得到政府的承认。1859年,普鲁士颁布实科中学课程编制,规定高级实科中学修业年限为九年,高年级设置拉丁文。尽管如此,它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开始时,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只能升入哲学院,甚至只限于升人大学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现代语科。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和文科中学同等的地位。(3)20世纪实科中学进一步发展,科学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9世纪后期教育的迅速发展,为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53、了基础,但教育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中等教育和实科中学的问题。中等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古典主义倾向,与工商业发展急需新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一些新的因素影响了20世纪前期教育的进程。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一些国家的完成,使得最低水平的初等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生产部门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仅要求改变初等教育的课程,也要求对中等教育的课程和结构进行改革,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的职能问题等,成为改革家关注的中心。扩大中等教育的范围,加强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构成了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一时期,改变双轨制,加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联系,改革中等教育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57. 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流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A.诗界革命B.文界革命C.史界革命D.白话运动E.小说界革命参考答案:ABE58.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运用的是接受美学的理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9. 下面哪一部书不是李贽的著作( )A.藏书B.传习录C.焚书D.续焚书正确答案:B60. 对水浒传的评点最有名的是毛宗岗。(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