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研读老子五章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93453771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4.0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研读老子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研读老子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研读老子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研读老子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研读老子五章(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研读老子五章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研读老子五章第1页/共58页第2页/共58页 老子姓老子姓李李名名耳耳,字,字聃聃,楚国人,约生活于前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571年年至至471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伟大的哲学家哲学家和和思想家思想家、道道家学派创始人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名人之一,存世有老子老子(又称(又称道德经道德经),其作),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其学说对

2、中,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第3页/共58页第4页/共58页 道德经道德经,又称,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言五千言、老老子五千文子五千文,传说是春,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重要来源。道德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共分上下两篇,共8181章。章。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整的哲学著作。第5页/共58页第6页/共58页第7页/共58页第8页/共58页 第一章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道可道,非常道。名

3、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9页/共58页译文译文 道,(如果)能够说得出,就不是永恒的道,(如果)能够说得出,就不是永恒的“道道”;名,(如果)能叫得出来,它也就不;名,(如果)能叫得出来,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无”来命名田地万物的来命名田地万物的开始,用开始,用“有有”来命名万物的起源(母)。所来命名万物的起源(母)。所以从永恒的以从永

4、恒的“无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处;从永恒的“有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远啊,又极深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远啊,又极深,它是一切微妙的总门。,它是一切微妙的总门。第10页/共58页何谓何谓“道道”?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有三种意义与用法。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一、“道道”就是就是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马致远在犹如马致远在秋思秋思中所写的中所写的

5、“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这个这个“古古道西风瘦马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意义的注释就是:是:“道者,径路也。道者,径路也。” ” 二、二、“道道”是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左传中所说的中所说的 :“天道远,人道迩。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如子思在中庸中庸首章中所说: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孙子所说:“兵兵者,诡道也。者,诡

6、道也。”等等。等等。 三、三、“道道”是指是指形而上的道形而上的道。如。如易易系传系传所说:所说:“形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离有离无之谓道。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第11页/共58页明确:道是明确:道是老子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中最高的哲学范畴,含义有:含义有: 1 1、构成世界的实体;、构成世界的实体; 2 2、创造宇宙的动力;、创造宇宙的动力; 3 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7、4 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5 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的发动者。 老子老子中的中的“道道”指什么?指什么?第12页/共58页 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道道”产生了天地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这需要一个从“无无”到到“有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其余的文字都是程。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一个

8、形容词。 老子的老子的“道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要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要求人们做事不可拘泥于万物表象,而应该用心求人们做事不可拘泥于万物表象,而应该用心去体悟道德实质。去体悟道德实质。第13页/共58页第14页/共58页第15页/共58页1 1、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2 2、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

9、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道”,全书即围,全书即围绕绕“道道”这一范畴展开。这一范畴展开。“道道”是是“无无”,是一切存,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在的根源。“无无”生生“有有”,万物由此产生。,万物由此产生。“道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道是中国古典哲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影。” 陈鼓应等陈鼓应等老子评传老子评传第16页/共58页第二章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10、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居,是以不去。 第17页/共58页译文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无所谓丑了;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无所谓丑了;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无所谓恶了。所以,有无由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无所谓恶了。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

11、形成,长短由互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后左右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对立而和谐,前后左右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圣圣人人”用用“无为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生养了万物,而不据调为己有长变化,而不开创它。生养了万物,而不据调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推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占为己有)。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占为己有)。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

12、失去。第18页/共58页本章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本章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意思: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第一层意思: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面矛盾对立面相互依存乃至转化相互依存乃至转化的例子,集中鲜明的体的例子,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论说了对立统一对立统一的规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

13、遍的法则。 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无为”的观点。此处所的观点。此处所讲的讲的“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第19页/共58页 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

14、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遵循的治国之道( (无为思想无为思想) )。“生生”“”“为为”“”“功成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创建、去发挥能动性正是要人去工作、创建、去发挥能动性,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而顺着自,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而顺着自然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然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不有不有”“”“不恃不恃”“”“弗居弗居”,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极力鼓吹的

15、欲望,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成而弗居功成而弗居”的的精神。精神。第20页/共58页第21页/共58页怎么看待怎么看待“清静无为清静无为”? 明确: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为本是人明确: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返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返于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无为于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无为悖乎人类生活之趋势,逆乎生活创造进步之悖乎人类生活之趋势,逆乎生活创造进步之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活萎靡不振,道家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活萎靡不振,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咎。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之流毒亦难辞其咎。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亦

16、可救弊,亦可养人。身,亦可救弊,亦可养人。第22页/共58页第23页/共58页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24页/共58页译文译文 抛弃了聪明和智慧,人民才有百倍抛弃了聪明和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的利益;抛弃了“仁仁”和和“义义”,人,人民才能回到孝和慈;抛弃了巧和利,民才能回到孝和慈;抛弃了巧和利,盗贼才能消灭。以上三条作为文治法盗贼才能消灭。以上三

17、条作为文治法度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度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表现单纯、持守朴素,降低欲从属:表现单纯、持守朴素,降低欲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第25页/共58页理解:理解: 在这一章中,老子主张在这一章中,老子主张摈弃知识摈弃知识、智慧,摈弃仁义、智慧,摈弃仁义等道德规范。他认等道德规范。他认为为“圣圣”、“智智”产生法制巧诈,用产生法制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有为”之政。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人民之政。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 第26页/共58页论述方法:论述方法

18、: 具体论述治国主张,反而论述该去除哪些具体论述治国主张,反而论述该去除哪些东西。东西。“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大道,本无仁可言。天地大道,本无仁可言。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对百姓怀有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对百姓怀有“仁仁”也属多事,必然会打扰干涉百姓生活,国家就也属多事,必然会打扰干涉百姓生活,国家就不宁静。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不宁静。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自然能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治国者无欲,自然能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治国者无欲,则不积聚奇巧器物,则不积聚奇巧器物,“不见可欲,则民心

19、不乱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第27页/共58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译: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译: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大意: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大意: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因仁慈爱,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而有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预。预。第28页/共58页第七十八章第七十八

20、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第29页/共58页译文译文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超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坚强的力量没有超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小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代替它。弱小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能胜强,天

21、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去做。因此,“圣人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说: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国家的灾祸,才算是天下的君主。正面的话听起来祸,才算是天下的君主。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语。恰像是反语。第30页/共58页理解:理解: 本章以本章以水水为例,说明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的道理。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道理。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

22、了它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非

23、要君主真的居下位,是要让百姓觉得君主谦卑,并非要君主真的居下位,是要让百姓觉得君主谦卑,不觉得有有压力,如此可使国家安宁而永保君位。不觉得有有压力,如此可使国家安宁而永保君位。第31页/共58页第32页/共58页 “ “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上善若水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之道的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出

24、岳润民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 “水唯能下方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 第33页/共58页第34页/共58页评析: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的“圣人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言行有类于水。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

25、而且甘心停留在最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第35页/共58页以柔克刚的意义及现实运用:以柔克刚的意义及现实运用: 1 1、“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民贵君轻。,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民贵君轻。 2 2、韬光养晦,、韬光养晦,“守雌守雌”、“贵柔贵柔”、“知知足足”,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并转,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并转化劣势。化劣势。 3 3、后发制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胯下之、后发制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辱、君子报仇十

26、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 4 4、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中国式智、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中国式智慧。慧。第36页/共58页第八十章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来。第37页/共58页译文译文 国土小,人民稀

27、少。(即使)有各种国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地方去陈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地方去陈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适,过得习惯。邻国之间可以互相住得舒适,过得习惯。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但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但邻里间从生到死,却互不往来。邻里间从生到死,却

28、互不往来。 第38页/共58页理解:这是老子理解:这是老子理想中的理想中的“国家国家”的一幅美好的一幅美好蓝图蓝图,也是一幅,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老子用理想的笔墨,着力描绘了老子用理想的笔墨,着力描绘了“小国寡民小国寡民”的农村社会生活情景,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的农村社会生活情景,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这个想。这个“国家国家”很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很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庄,没有欺骗相闻,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庄,没有欺骗和狡诈的恶行,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和狡诈的恶行,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

29、不会攻心斗智,也,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不会攻心斗智,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老子的这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徒谋生。老子的这种设想,当然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种设想,当然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39页/共58页 本章全面阐述本章全面阐述“小国寡民小国寡民”的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和和政治措施政治措施。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安土重迁。让百姓安土重迁。 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困难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困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把事情简单,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把事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相往来。化,让百姓

30、无忧无虑,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治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合社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第40页/共58页 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的矛盾。而人类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者肆的矛盾。而人类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者肆意扩张一己的私欲。所以老子提出意扩张一己的私欲。所以老子提出“无为无为”“”“质朴质朴”“”“无欲无欲”“”“谦退谦退”“”“不无不无”种种观念,种种观念,莫不是在想求得减少人类占有的冲动。因人

31、的莫不是在想求得减少人类占有的冲动。因人的私欲而产生了多少争战和屠杀,有了多少无谓私欲而产生了多少争战和屠杀,有了多少无谓的牺牲,老子说的牺牲,老子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以丧礼处之”,这是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多,这是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多么深沉的悲悯情怀么深沉的悲悯情怀!第41页/共58页 从此也可知老子具有从此也可知老子具有积极救世情怀积极救世情怀,而不,而不一定是消极悲观出世的。他倡导一定是消极悲观出世的。他倡导“为而不恃为而不恃”“”“弗居弗居”“”“不争不争”,是要人们去创造去养育,是要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去贡

32、献。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对那种光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为。老子的、有功而居功的行为。老子的“静虚静虚”观念犹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创造能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第42页/共58页 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

33、、无我、居下、退后、清虚、自然我、居下、退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乍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看很难让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正面,而老子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事物的外表,而老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良丹妙药主张

34、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良丹妙药。第43页/共58页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药店药店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粮店粮店第44页/共58页老子老子中表现了很鲜明的辩证思维中表现了很鲜明的辩证思维特点,如特点,如“有无相生有无相生”“”“柔以克刚柔以克刚”“”“祸福相依祸福相依”等,请谈谈你对这个等,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问题的看法。第45页/共58页明确:老子的辩证思想,来自他对现实生活经验和日常明确:老子的辩证思想,来自他对现实生活经验和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而不是玄虚的哲学思辨。比如,他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而不是玄虚的哲学思辨。比如,他看到三十根车辐拱着一支车毂,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看到三十根车辐拱着一

35、支车毂,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车辆才得以运转使用;抟揉黏土做成器皿,正因为中以车辆才得以运转使用;抟揉黏土做成器皿,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器皿才可以用来盛东西;开凿门窗,建间是空的,所以器皿才可以用来盛东西;开凿门窗,建造房舍,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房舍才可以居住。由造房舍,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房舍才可以居住。由此他得出结论:此他得出结论:“有有”“”“无无”相互为用,不可或缺。这相互为用,不可或缺。这也就是也就是“有无相生有无相生”的意思。的意思。 老子这种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辩证思维,启发我们要老子这种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辩证思维,启发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和处理问题,而不要偏善于从

36、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和处理问题,而不要偏执于一点或一个角度,这样,对问题的处理才会比较周执于一点或一个角度,这样,对问题的处理才会比较周全、合宜。全、合宜。第46页/共58页第47页/共58页 当然,对老子的辩证法也不能机械地认定当然,对老子的辩证法也不能机械地认定它们是永恒不变的法则。即如它们是永恒不变的法则。即如“柔以克刚柔以克刚”而而言,老子是由言,老子是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之能胜”这一现象提出来的,但是自然现象这一现象提出来的,但是自然现象中存在着更多的中存在着更多的“刚以克柔刚以克柔”的事例,放到社的事例,放到社会人事中去看,春秋战国时

37、期强国不断侵削、会人事中去看,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不断侵削、吞并弱国,完全是靠武力征伐,哪里是什么吞并弱国,完全是靠武力征伐,哪里是什么“以柔克刚以柔克刚”! 另外,老子的辩证思想,还具有特别重视另外,老子的辩证思想,还具有特别重视“静静”“”“柔柔”“”“下下”等的一面。等的一面。第48页/共58页第49页/共58页第50页/共58页第51页/共58页 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道道”产生了天地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这需要

38、一个从“无无”到到“有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其余的文字都是程。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一个形容词。 老子的老子的“道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要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要求人们做事不可拘泥于万物表象,而应该用心求人们做事不可拘泥于万物表象,而应该用心去体悟道德实质。去体悟道德实质。第52页/共58页论述方法:论述方法: 具体论述治国主张,反而论述该去除哪些具体论述治国主张,反而论

39、述该去除哪些东西。东西。“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大道,本无仁可言。天地大道,本无仁可言。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对百姓怀有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对百姓怀有“仁仁”也属多事,必然会打扰干涉百姓生活,国家就也属多事,必然会打扰干涉百姓生活,国家就不宁静。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不宁静。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自然能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治国者无欲,自然能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治国者无欲,则不积聚奇巧器物,则不积聚奇巧器物,“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第53页/共58页第54页/共58页

40、以柔克刚的意义及现实运用:以柔克刚的意义及现实运用: 1 1、“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民贵君轻。,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民贵君轻。 2 2、韬光养晦,、韬光养晦,“守雌守雌”、“贵柔贵柔”、“知知足足”,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并转,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并转化劣势。化劣势。 3 3、后发制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胯下之、后发制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 4 4、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

41、种中国式智、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中国式智慧。慧。第55页/共58页第八十章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来。第56页/共58页译文译文 国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国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

42、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铠甲武器,却没有地方去陈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地方去陈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方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适,过得习惯。邻国之间可以互相住得舒适,过得习惯。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但看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闻,但邻里间从生到死,却互不往来。邻里间从生到死,却互不往来。 第57页/共58页 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的矛

43、盾。而人类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者肆的矛盾。而人类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者肆意扩张一己的私欲。所以老子提出意扩张一己的私欲。所以老子提出“无为无为”“”“质朴质朴”“”“无欲无欲”“”“谦退谦退”“”“不无不无”种种观念,种种观念,莫不是在想求得减少人类占有的冲动。因人的莫不是在想求得减少人类占有的冲动。因人的私欲而产生了多少争战和屠杀,有了多少无谓私欲而产生了多少争战和屠杀,有了多少无谓的牺牲,老子说的牺牲,老子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以丧礼处之”,这是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多,这是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多么深沉的悲悯情怀么深沉的悲悯情怀!第58页/共5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