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心理学基础&主要学派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3394444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绪论、心理学基础&主要学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绪论、心理学基础&主要学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绪论、心理学基础&主要学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绪论、心理学基础&主要学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心理学基础&主要学派(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学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研究范围: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与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心身相互作用关系与其机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变化规律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特征与增进医患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研究和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意义:培养整体医学观:促进、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提倡生物-心

2、理-社会医学模式.掌握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有利于自我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身心健康;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医学模式: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认识,即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一医学心理学方法学的主要特点:基础理论多样性、心理因素的主观性、研究对象的多学科属性.二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描述直接定量如某些生理指标、外显行为序量化指在现象学观察的基础上,由被试或研究者对某些心理行为现象作出等级评估间接量化心理测验、量表、问卷等第四章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3、精神分析第一大流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基本理论:1两个基本假设:心理决定论原则因果原则意识是一种特殊的非同寻常的心理过程2内驱力Drives:性或性欲驱力;攻击或破坏驱力3自我防御机制4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意识conscious:是指那些在任何时刻都被知觉到的心理要素,是人类唯一能直接到达的心理活动层次包括感受、直觉与各种情绪体验.潜意识unconscious: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是无法被个体感知道的一部分心理活动.潜意识主要包括:1.不能被客观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的要求和欲望2.已经被

4、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前意识preconscious: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力或经过他人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起警戒作用,防止潜意识直接进入意识层面.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Id:存在于潜意识深处,位于人格的核心,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遵循唯乐原则,具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倾向.2自我Ego: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小部分在潜意识;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又在超我的要求下,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行为,保护个体安全;遵循现实原则;是本我或内驱力的执行者和现实生活的承担

5、者,平衡本我和超我.3超我Superego: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是由自我发展出来的,类似于良心、良知、理性;它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遵循至善原则;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管,使人格达到完善.性心理发展阶段人格发展理论:口欲期Oral stage:出生到1岁,建立母子关系和幼儿安全感的关键期.肛欲期Anal stage:2岁到4岁性蕾期Phallic stage:4岁到6岁,此期可产生阉割焦虑.潜伏期Latent stage:6岁到10岁生殖期Genital stage:10岁到20岁,个性的形成时期.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1焦虑的产生与种类:焦虑信号可能来自体内或体外

6、,但只有自我能够产生或感受到焦虑,自我是焦虑的发源地.分为现实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2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与其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包括:8 / 8潜抑压抑,Repression抵消和隔离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置换作用Displacement固着退行Regression投射Projection和内射升华行为主义:为第二大流派,认为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与其伴随的心身反应,都可通过学习而形成;如果对行为学习各环节进行干预,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创始人:华生.

7、研究对象:行为.三个理论共同点:学习.行为主义的三个基础理论: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theory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theory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替代学习、自行奖赏或批判、行为自控.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大学派,主要特点是以精英、名人或心理健康者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人的高级的整合的动力心理,如人的本性nature、潜能potentiality、经验experience、价值value、创造力creativity以与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等.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类都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各种潜能的趋向,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分两大类、七个层次,由下到上一次是第一类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第二类则包括人是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匮乏性需要的长期缺失会导致心理疾病,而成长性需要的缺失则导致无意义感和空虚感.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我发展过程中,在与环境或别人的接触与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自我的认识和看法.自我有两个子系统自我概念和理想自我.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

9、己与其它客体的区别和相互关系的认识,以与对人的价值标准的认识.价值条件作用:评价不建立在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上,而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称谓价值条件.按照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而改变自身的标准,可使自我概念发生歪曲,从而导致心理上的混乱.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的肯定时,他的自我概念就会是准确的,其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如果外界的要求和评价价值条件和他的个人体验相抵触,可能会得不到尊重与关注时,他就有可能采取歪曲和回避真实自我体验的办法,歪曲自我概念,以缓和受人关注的需要与个体体验之间的矛盾冲突.自我概念歪曲得越严重,各种心理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等就表现得越明显.认知心理学cogn

10、itive psychology:广义地说,心理学中凡是侧重研究认知过程的学派都称之为认知心理学派.狭义上来看,以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以与儿童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的心理学称为认知心理学.认知:个体对感觉信号的接受、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存储、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行为主要理论:1埃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理论:ABC情绪理论框架,认为人不是被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困扰着.2格拉瑟现实治疗理论:强调当事人的力量,重视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3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

11、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负性认知和情感、行为障碍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是情感、行为障碍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这些认知曲解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知曲解得到识别和纠正,患者的情绪障碍必将获得迅速缓解.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主要是指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认知.心理生物学理论:共同特征是研究心理行为变量和生物学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物学基础,心理与生理的相互作用.

12、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是人类获得信息与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喜、怒、哀、忧、思、恐、惊等.: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等.认知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指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其特征包括: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即感觉的敏锐程度,包括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也包括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觉

13、的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的对比: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在性质和强度上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指当某种感受器受到损伤后,在社会生活与实现活动的影响下,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大大提高的现象.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

14、: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知觉的整体性:指知觉系统把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整合为整体的功能.知觉的理解性:感知事物时,依赖于当前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给它赋予一定的意义,称为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刺激输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是维持恒定的特性.错觉: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3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三步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记忆的分类: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

15、、运动记忆.按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按时空关系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按获得方式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某事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往往不需要意识参与.-识记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保持指识记过的材料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再现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主体面前,有其他刺激作用而在大脑里重新出现的过程.通常能再现的内容都可以再认,但能再认的内容不一定能再现.-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出时有困难称为遗忘.

16、遗忘曲线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曲线,它表明学习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快,随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数量的减少,遗忘便渐渐减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遗忘的规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4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都是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一直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属

17、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后注意:是指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单位时间内能清晰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事物或活动上注意能保持的时间.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两个或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5思维:是人脑概括地、间接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认知的高级形式.其分类包括:1.根据思维方式分类: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或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形象思维:利用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

18、向指向性分类: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类: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和现成的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新思路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其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整体的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在分辨出个别方面、个别特征,并加以思考的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个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过程.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抽象是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排除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概括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的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综合起来

19、,形成对一类事物的概括性本质属性的认识.6想象和表象:想象是人们对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映象.想象的功能:1.具有预见的作用2.具有对认识的补充作用3.具有对情绪的调节作用4.具有代替作用5.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绪情感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表现外显性表现内隐性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

20、达;2.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情绪的的基本分类:(1) 快乐: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般是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2) 愤怒:是指实现目标是受到阻碍,而使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3) 悲哀: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4) 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过的情绪体验.当面临陌生的不确定的情景时,人们常从他人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才采取行动.这种现象称作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social referencing of emotion.情绪的功能:一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

21、理工具二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三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四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mood: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绪状态.2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stress:是指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适应或应对反应.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moral feeling: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2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3美感aesthetic feeling: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

22、生的情感.情绪的维度:动力性、激动性、强度、紧张性.表情: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意志will: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这种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二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三以随意活动为基础.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指能主动地支配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2.果断性: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断,实现目的的品质.3.坚韧性:保持精力,不屈不挠地实现既定目的的品质.4.自制性:自觉、灵活地控制情绪和动机,约

23、束自己的行动和语言的品质.人格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是我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特征模式,以与这些模式背后所隐藏或外显的心理机制,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人格的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观点、信念等.2.人格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3.自我调节系统:自我意识是其核心.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2.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人格倾向性1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要在人脑的反映,是

24、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一般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指个体对维持其生存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条件的要求.社会性需要:是指个体对维持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的要求.2动机与挫折: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3个功能.-动机冲突: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常常存在着两种或多种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称为动机斗争,也叫动机冲突.有四种基本形式:双趋冲突两个目标对个体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双避冲突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择其一,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

25、张状态.趋避冲突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双重趋避式冲突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挫折:是指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人格特征1能力:是指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它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能力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则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已经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从掌握的速度和质量中,可评定出一个人能力

26、的高低.能力是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的.能力的分类: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一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指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5个方面.特殊能力:在某种专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营养状况、教育、社会实践.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智力: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就智力的功能而言,它是指人们在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以与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备

27、的心理条件或特征.Wechsler认为,智力是指个人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有效的聚集的或全面的才能.分为两类: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其特征表现在对不熟悉的食物,能够根据信息做出准确的反映,判断彼此之间的关系.三十岁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他与教育文化有关,但在个别差异上与年龄的变化没有密切的关系.2气质:是指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其特征可概括为: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行为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外倾性与内倾性.3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与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28、性格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活动的强度;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的持久性;主导心境.3.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4.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因素:家庭作用、学校教育、社会信息的作用.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气质是生来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性格形成晚,稳定性要比气质变化快.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以与性格形成的速度.意志和

29、认知、情感的关系:1.认知是意志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既能激发又能阻碍人的意志的行动;2.意志又可以推动认知活动的不断深入,意志对情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心理是以脑的神经反射活动形式存在的,这种神经活动是一个生理的、生化的变化过程.心理的社会学基础:1环境:环境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环境有两种分类方法: 自然环境: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活动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伦理环境、文化环境等. 物理环境:是指独立于人的存在的自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为的物理环境因素. 心理环境: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环境.文化环境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1人类文化与人性2民族文化与心理 3拷贝世界与心理大众传媒包括书、报、杂志、广播、影像等文化现象称为拷贝世界.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人,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适应行为:也称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背景所期望的程度,也就是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