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3367754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一、环境法四分法1 .根本法2 .环境要素法3 .自然资源法4 .防治污染法二、环境的概念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三、环境问题一概念: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简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课件: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

2、类带来灾害的现象.二开展三阶段:1 .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根本特征: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2 .环境问题急剧开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本特征:极端的人类中央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3 .环境问题全面开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根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央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开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开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这个的环境问题又可

3、以细分为两个阶段:(1)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着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2)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着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开展会议为标志.(三)主要表现:1.全球变暖3.酸雨5.资源、能源短缺7.土地荒漠化2.臭氧层破坏4.淡水资源危机6.森林锐减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9 .垃圾成灾10 .有毒化学品污染四、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环境资源法简称环境法是指关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治理的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表现形式的总和二特征:1 .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既调

4、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保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保护人类共享的自然环境,更强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和秩序2 .综合性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资源法是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法律部门;相关法律部门的交叉和相关学科的渗透,那么为这种综合性奠定了雄厚的根底3 .科学技术性它不仅反映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还反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4 .公益性保护环境资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要求,保护环境资源的事业已成为公益性事业五、可持续开展一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水平构成危害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思想二含

5、义:1 .可持续开展特别强调的是开展,把消除贫穷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2 .可持续开展认为开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 .可持续开展认为,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开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平安、舒适的环境权利4 .可持续开展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5 .可持续开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6 .可持续开展还非常强调人类必须改变对自然界功利主义的传统态度,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三实现可持续开展的根本途径:1 .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转变传统增长模式2 .变革社会观念,开展适度消费的新群众消费模式3 .开发

6、同环境友善的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开展同自然相容的产业体系4 .开展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5 .提升全社会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开展的新文明六、环境资源法的目的和作用一目的:是指环境立法目的,即立法者希望其所制定的环境法律所到达的目标或实现的结果.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2,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3 .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环境资源4 .保证人体健康5,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二作用:亦称环境法的功能,表示环境法存在的价值,环境法最根本的作用是调整因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治理所发生的环境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1.国家进行环境资源治理的法律依据2,合理开

7、发和利用环境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质量的法律武器3,协调经济、社会开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4,促进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的教材5,处理环境国际关系,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七、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是指环境法的规定和实施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说是指环境法律所规制的行为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律关系是环境法律调整现实的人和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结果.课件:是指由环境与资源法所调整的各种关系,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定或涉及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称为环境资源社会关系.二特征:1 .环境法律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和人

8、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仅仅指人与人的关系2 .环境法律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制约3 .环境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由法律确定,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法律中有不同的规定4 .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引起或形成环境法律关系的环境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5 .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综合性的法律关系八、环境法的根本原那么一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开展原那么又称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和协调开展原那么.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统筹规划、协调开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二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环境责任原那么1 .规定了环境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关系2 .核心:可持

9、续生产、消费和治理方式3 .关键: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开展规律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原那么强调在预测人为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或增加不良影响的前提下,事先采取防范举措,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或扩大,或把不可能预防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限制在许可的限度之内(四)环境责任原那么1 .概念:是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应当承当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责任2 .核心内容:“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3 .意义:(1)明确了开发利用者的责任,有利于企业和个人积极防治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2)明确了政府和污染源单位的不同责任(3)表达了社会公平和正

10、义(4)有利于环境资源的节约利用,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4.贯彻:(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制度(3)增强对承包经营活动的环境资源治理(五)环境民主制度原那么又称为公众参与原那么,是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程序或者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有关的决策活动,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阔公众的切身利益九、环境权一概念: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其赖以生存、开展的环境所享有的根本权利和所承当的根本义务,即环境法律关系主体有合理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合理保护环境的义务.含义:1 .环境权是一种环境法律权利2 .环境权是根本环境法律权利和根本环境法律义务的统一3 .环境权

11、具有丰富的权能二性质:1 .环境权是一项新型的人权2 .环境权是一项主体广泛的权利3 .环境权是一项价值取向多重的权利4 .环境权是一项与义务结合紧密的权利5 .环境权是一项内容丰富的权利6 .环境权是一项有限度的权利三特征:1 .环境权是环境社会关系的反映和法定化,是自然权利和环境道德的法定化2 .根本权利和根本义务具有不可分割性3 .环境权具有预防性、公益性、指导性和有限性4 .环境权是一种与多种根本人权或社会经济性法律权利有关联的新型法律权利四内容:1 .环境资源利用权2 .环境状况知情权3 .环境侵害请求权五类型:1 .个人环境权即自然人的环境权,是指自然人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

12、保护适宜环境的义务2 .单位环境权是指单位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法律意义上的单位,包括法人组织如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等和非法人组织3 .国家环境权是指国家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4 .人类环境权是指人类作为整体有享用适宜人类环境的权利,也具有保护人类环境的义务十、“三同时制度一含义:指对环境资源有影响的建设工程,具环境资源保护设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二内容:1 .适用范围: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工程,主要依据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加以确定2 .具体要求: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责任:由审批该建设工程的环

13、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一、环境污染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是指环境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致使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变化,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而影响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开展的现象.二特征:1 .是伴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日常生活而产生的,发生在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过程中,是不可预防的2 .具有积累性、滞后性、流动性、综合性和广泛性3 .往往同时侵害多种权益4 .具有不易发现性和不易治疗性十二、环境违法行为1 .概念: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侵犯环境社会关系、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2 .特征:(1)主体是环境行

14、政法律关系主体(2)是违反环境行政法律标准,侵害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的行为(3)尚未构成犯罪(4)后果是承当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十三、环境民事法律责任(一)概念: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给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时应承当的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和责任(二)特征:1 .以环境义务为根底和前提2 .具有强制性3 .主要是财产责任4 .具有补偿性5 .是特殊侵权责任(三)构成要件:是指环境民事法律责任行为人承当环境侵权行为责任的条件,它是判断侵权行为人是否应负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根据1 .破坏环境侵权行为:过错原那么2 .污染环境侵权行为:无过错原那么(四)主要承当方式:排除危害:是要求行为

15、人采取举措消除因其侵权行为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侵害、阻碍以及各种有害影响的责任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是指加害人因自己的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人身、财产和环境权益损害时,加害人应依法以其财产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的一种责任形式恢复原状:是要求环境侵权行为人将被侵害的环境权利恢复到被侵害前原有的状态的责任形式十四、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案例)(一)环境行政违法行为:1 .概念:环境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行政法律标准或不履行环境行政法律义务,侵害环境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2 .特征:(1)主体是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是违反环境行

16、政法律标准,侵害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的行为(3)尚未构成犯罪(4)后果是承当环境行政法律责任(二)环境行政法律责任1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概念: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环境刑侦法律标准或不履行环境行政法律义务所承当的否认性的法律后果2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特征:(1)主体特征: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客体特征:针对环境行政违法行为(3)内容特征:法律责任3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构成要件(1)行为的违法性(2)行为人的过错(3)行为的危害后果(4)因果关系4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追究原那么(1)责任法定原那么(2)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的原那么(3)补救、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那么5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形式(

17、1)环境行政处分概念:是指依照行政上的隶属关系,由上级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依法对实施了环境违法行为的下属工作人员或下级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有关纪律处分规定所做出的行政制裁特点:A.实施环境行政处分的机构,必须是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处分权限的行政机关、上级主管机关和行政监察部门B.受处分者是环境监督人员个人,对单位不能实施环境行政处分C.行政处分是一种内部责任形式D.限度时尚未构成犯罪种类:A.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共六类.B.企业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七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留用观察、开除(2)环境行政处分概念:是由特定的国

18、家行政机关享有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治理权的国家机关,根据国家有关行政处分法律法规的程序,对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或行政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的法律制裁特点:A.实施处分的机关必须是法定的环境行政治理机关或其委托、授权的组织B.被处分人必须是实施了破坏或污染环境的行为,违反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种类:环保法规定五种形式:警告、罚款、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和责令停业、关闭按其性质和作用来分,可以分为四大类:A.声誉罚:声誉罚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组织.处分方式:警告B.行为罚:行为罚既可以针对个人,又可以针对组织.处分方式有: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

19、违法行为、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责令停业、责令关闭、责令限期恢复原状、责令采取补救举措、撤消排污许可证、撤消捕捞许可证、撤消狩猎证、撤消驯养繁殖许可证等C.财产法:处分方式有:罚款、没收财物、责令支付消除污染费用、责令赔偿损失、加收排污费等D.人身自由罚:是环境行政处分中最为严厉的处分种类.只能适用于个人.处分方式:行政拘留3环境行政处分程序:般程序:A.立案B.调查取证C.中辩与听证D.作出行政处分决定E.执行简易程序:A.即当场处分程序.主要适用于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稍微的违法行为B.使用条件: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符合?行政处分法?所规定的处分种类和幅度.只有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对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处分可以当场进行C.内容:说明身份、说明理由和告知权利、制作处分决定书以及备案(4)行政处分与行政处分的区别A.实施机关不同B.适用对象不同C.责任形式不同D.制裁情节不同E.补救举措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