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柔性悬臂板的多时滞主动控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3280997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压电柔性悬臂板的多时滞主动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压电柔性悬臂板的多时滞主动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压电柔性悬臂板的多时滞主动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压电柔性悬臂板的多时滞主动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电柔性悬臂板的多时滞主动控制(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压电柔性悬臂板的多时滞主动控制蔡国平,陈龙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上海200240)摘 要:本文对柔性悬臂板主动控制中的多时滞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控制律采用离散最优控制方法进行设计,作动器采用压电形式。首先得岀含有多时滞项的控制模态状态方程,然后 对方程进行离散化和一种特殊的状态变量增广,得到形式上不含有时滞项的标准差分方程。连续形式的性能指标函数也通过离散化转换成增广状态变量的函数。最优控制律可针对该增广形式的标准状态方程进行设计。在所得出的时滞控制律中, 除了包含有当前步的状态反馈,还包含有前若干步控制的线性组合。仿真结果显示,时滞有可能引起控制系统的失稳,而本 文中的时滞处理方法能够取

2、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关键词:柔性悬臂板;多时滞;离散最优控制;压电作动器1引言现实工程中柔性构件大量存在,柔性构件的振动控制近几十年来得到 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有许多成果。柔性构件的振动控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被动控制,主动控制。被动控制无需外界能量输入,通过在柔性构件上粘贴 阻尼材料或安置阻尼器,以达到耗散振动能量的目的。该控制策略简单易行, 便于维护,对高频振动控制效果较好,但是对低频控制欠佳。而主动控制是 通过向被控系统中输入能量,以获得期望的阻尼、刚度特性,达到对振动主 动调节和镇定的目的。主动控制方法由于具有控制效果基本不依赖于外部扰 动的特性,并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被动控制,因此该控制

3、策略在柔性构件的 振动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主动控制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滞问 题,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和传输、控制器的计算、作动器的作动过程等,都会 导致最后作用于结构的控制力产生时滞。时滞存在于整个控制时间域内,控 制效率的恶化会被逐渐放大,最终导致系统失稳 。柔性构件由于规模庞大或结构复杂,往往需要多个作动器联合作动以对 其振动进行控制,各个作动器由于性能或在线计算等原因有可能存在不同的 时滞量。文献2对柔性悬臂板的主动控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其中传感 器和作动器采用压电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文献 3对单时滞柔性悬 臂梁的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该控制律具有全程状态记忆功能,能够取

4、得良 好的控制效果。本文采用压电作动器对柔性悬臂板的多时滞主动控制进行研 究,研究方法可推广到复杂柔性结构系统。2运动方程考虑柔性悬臂薄板的自由振动控制问题,见图1。采用Kirchhoff-Love假设,无阻尼板的自由振动方程为2:.4. .4. .4. 2Dp(2. )w(x,y,t)( 1)其中,w(x,y,t)为横向振动位移;Dp二Eph/12(1-. 2)为抗弯刚度,Ep为杨 氏模量,p为泊松比,h为板厚度;为板材料密度。柔性板上的压电作动器所产生的弯矩mx、my和扭矩mxy分别表示为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72065)和教育部重点项目(107043 )资助项目mx二 my 二 C

5、o ;peH(X-Xi n)-H(X- x2n )H(y-yin ) - H(y-y2 n)( 2)mxy =C0 ;e6【H(X Xin) - H(x - X2n) H (y - yin) - H(y - y2n)(3)其中,H ()为单位Heaviside阶跃函数;(x1n,y1n)和(x2n, y2n)分别为压电片左 下角和右上角的坐标;:Pe = d31nVn /han和;Pe6二ds6nVn /分别为第n个压电作动器的无约束弯曲应变和剪应变,dam和d36n分别为第门片压电作动器的弯 曲应变常数和剪应变常数,Vn为第n片压电片上所加的控制输入电压,han为压电作动器的厚度;co1为薄

6、板和压电作动器的物理参数有关的机电耦合系 数,可以表示为2:22(1 +Vpen)EphpPn3(1- p)1 p - (1 pen)PnPn23han hpE pen(1 - i p )( 2hphan )Ep(1i :邛2侃 h;n)其中,Epen和 pen分别为压电作动器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 二维平板的弯矩可以表示为:_ 2_ 2_2_ 2d wd w6 w& wMx =-Dp(p 2), My =-Dp(才.p “ Mexdycydxxyhp为板的半厚度。一 2w、p)Dp(E(4)并考虑板的忽略压电材料引起的质量和刚度效应。采用经典薄板理论, 材料阻尼,薄板运动方程可以写为:2_ 2

7、_ 2:(M X - mx) (M xy _mxy) J (My _my)w222Csph 2jx;x :y; y:t;:t进行控制设计时,使用Na个压电作动器对板进行控制,并且各个压电作动器中存在不同的时滞量-(i =1,,Na)。将(2)、(3)和(4)式代入(5)式,并考虑压电不同压电作动器中存在不同的时滞量,此时带有时滞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i di+ CsW + Pphw+E 丿CO(x XiJ 6 (x X2i) H (y 切)H (y y2i) haiW=0(5)Dp 4wNad iCOH(x xii) H(x X2i)、 (y yij 、 (y y、) haid 12C0

8、36 (x-xii) -、(x-X2i)、(y-yii)-、(y-y2i) Vi(t- i) = O (6) hai其中,Cs为结构阻尼算子,;:2/:x2 2C:2/;x:y) ;:2 /;:y2,()为Dirac 函数,(百,yii)和(X2i, y2i)分别为第i个压电作动器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坐标,V 为第i个压电作动器中的控制输入电压。将板的横向位移w(x, y,t)展开成模态叠加形式,可表达式为:w(X, y,t)Wmn(X,y) mn(t)( 7)m廿n T其中,Wmn表示板的第m、n阶模态试函数,mn表示第m、n阶模态坐标。 由于悬臂板模态函数没有解析解,因此采用模态试函数的方法。

9、板的第m、 n阶模态函数可以分解为X方向的悬臂梁和y方向的自由梁的模态函数Xm(x) 和 Yn(y)的乘积,即 Wmn(x,y)二 Xm(x)Yn(y)。考虑使用Na个压电作动器对板的前Na阶模态进行控制,则mn = Na。利 用模态函数的正交性,可以得到控制模态动力学方程:.Na(t) C(t) K(t)二 H iVi(t - i)(8)i=1其中,(t) “ 11,,mF , C= diag(2 n n/ ,2 m mn),K 二diag(;,爲),H i 二 M piezo;,,piezomT , M 为模态质量阵, 压电作动器系数piezon由下式给出:d iyd ipiezom VC

10、0 严Xm(X2i) Xm(Xii) y2iYn(y)dy C0严Yn(y2i) Yn (yii) haiy1ihaiXd ix2iXm(x)dX 2C0 严Xm(X2i) -Xm(X1i)Yn(y2i) -Yn(y1i)( 9)%hai3多时滞控制模态方程的离散化和标准化假设时滞量-i可表示成如下形式:(10)其中,T为数据采样周期;li为任意正整数;0乞mi : T O本文仅讨论m0, 即时滞量为采样周期整数倍的情况。对于 mi =0的情况,可以参考文献3 O将方程(8)写为状态方程的形式,有:.NaZ(t)二 AZ(t) BiVi(t - i)1I 1-C廿+-(M其中,Z (t)=(t

11、L采用零阶保持器,即:Vj(t)=Vj(k),kT Et :(k 1)T则方程(11)可离散为3:,aJ0:-K,BiJ0lH i 一NaZ(k 1) = F Z(k) GjVj(k -h)(11)(12)(13),GieA d. Bi,i =1, ,Na o其中,F= e at对方程(13)进行如下状态变量增广:Z2Na41(k)=V1(k-h)(14)i4a并定义新的状态变量:TZ (k) “ Z (k), Z2Na l(k), Z Na (k)2Nai J.则方程(13)可转变成如下标准离散状态方程形式:Z (k 1) = FZ (k) GV (k)其中:V (k) =Vl(k), ,V

12、Na(k)T,F = F 0, F1, F Na,G = Gl, ,GNa上式中:Fl0F o =00 JG.0001 0F1 =0010003333000Gi000-*.00-01-F i =:*00-| 00- 00-iGi(2Na ”Tj) =1(其余各项全为零)j 二4多时滞离散最优控制01(15)(16)(17)(i“),(18)目标函数:TtJ 二 0 Z T (t)Q1 Z (t) V T(t) Q 2V (t)dt( 19)为了保证系统具有令人满意的连续动态响应性能,选取如下连续二次型其中,Q1为非负定对称阵,Q2为正定对称阵。对性能指标函数进行离散化 并转成标准形式,有3:o

13、d _J = ZT(k)(?1 Z(k) V T(k)Q2V (k)k d(20)-(1Q01Q1Q1100Q0iQ1i00Q0NaQ1Na0【000000009-99-99- - - Q?=Q0iQi10Qii0QiNa0,0000000aa*3333- - -QnQn 10Qn i0Qn n0aaaa a1_ 0000000 一上式中:其中:(2 二 Q 2T(21) T T -Q =仁 FTgF (t)dtq =J0 FT(t)QGi(t)dtB,i=1广,Na(22)Qj = BT f0 Gn(t)QiGn(t)dtBj, i,j =1,,N其中,Gn(t)二;eA d 。上式中Q、Q

14、oi、Qj以及F (t)、G/t)的迭代计算 见文献3。根据离散最优控制设计方法,可得控制律为3:V (k) - -LZ(k)一 L Z (k)-L2(k-IJ-LWk-1)-L i 丄 Vi(k-h) Z32j 1Li (k-1)-LNaX VNa(k1也)一 -L NaVNa(k0X |j 1X |j 27 U 1j 1j 1j 1(23)其中,Lp L2、LNa 是L中相应维数的分块矩阵。L的递推过程可参考j 1文献3。由公式(23)可看出,在每一步的控制实现中,不但包含有当前步 的状态反馈,而且包含有前若干步控制的线性组合。上式的控制律为模态坐 标的函数,实际中应由所测量的物理坐标中提

15、取出模态坐标,具体提取方法 可参考文献3。5数值仿真为显示文中所给方法的有效性,在此进行仿真验算。悬臂板采用铝合金 材料,尺寸为 600mm 300mm 1.5mm,弹性模量 Ep =69GPa,材料密度 订=2.7 103kg/m3,材料的泊0.3m0.6m图1压电作动器板上的位置松比为p =0.3。与文献2中相 同,压电作动器位置及粘贴如图 1所示。采用两组压电作动器对 板的前2阶模态进行控制,并且 每组压电作动器中使用同样大 小的控制电压。压电作动器尺寸 为 60mm 15mm 0.5mm,弹性 模量Epe二69GPa,材料的泊松 比为pe二0.3,压电作动器的弯 曲应变常数和剪应变常数

16、d31 =1.75 1040 m/V和d36 =0。其中一组位于悬臂 板的根部,正面和反面各两片,对称粘贴,其中心的坐标分别为 (0.043m, 0.1m)和(0.043m, 0.2m),时滞量用表示;另一组压电片中心坐标 为(0.55m, 0.15m),共两片,沿板平面反对称粘贴,其中在板正面的压电片 与x轴成45,反面一片与x轴成135 ,时滞量用2表示。梁的各阶模态阻尼比为i = 0.005。计算中数据采样周期取为0.01s。假定梁自由端存在初始条件 w(0.6,0,0) =0.02m,w(0.6,0,0) = 0。压电陶瓷一般每毫米可以承受高达2000伏的电压,但只有在外加电场强 度不

17、超过每毫米300伏的时候,压电陶瓷的电场强度才和应变关系体现为线性 关系。本算例中假定压电作动器最大工作电压为 _150V o通过仿真计算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比较:(1)无时滞控制设计;(2) 系统存在时滞量0.10s、匕=0.15s,但是对时滞不进行处理;(3)系统存在时滞量 0.10s、J = 0.15s,采用本文的时滞处理方法。选取增益 矩阵为 Q =diag(100, 100, 1, 1),Q2=diag(10,10J) o图2为悬臂板右下端(0.6m,0)处的响应时程和压电电压时程。可看出,女口 果对时滞不进行处理,控制系统出现发散;使用本文中的时滞控制方法,板 的响应可以得到抑制,可

18、以取得与无时滞控制设计同样的结果。另外仿真计 算可以显示出,当所有作动器中存在同样的时滞量,即r二匕时,如果对时滞不进行处理,控制系统将在= 0.02s出现发散。0.03m a P Di-o.301002468,Time(s)有时滞,本文方法r =0.10s,二= 0.15s有控制,无时滞 无控制 有控制,不考虑时滞 OLyLeagLUOVO846Time(s)1800-180468Time(s)图2板右下端响应和压电作动器电压时程:10(a)板右下端响应,(b)作动器1电压,(c)作动器2电压6结论本文对柔性悬臂板主动控制中的多时滞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控制律采 用离散最优控制方法进行设计,作

19、动器采用压电形式。通过仿真计算得出如 下结论:(1)主动控制系统中的时滞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时滞有可 能引起控制系统失稳;(2)当系统控制中存在多个不同时滞量时,本文中的 多时滞控制律能够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参考文献1 胡海岩.振动主动控制中的时滞动力学问题.振动工程学报,1997,10(3): 273-2792 Qiu ZC, Zhang XM, Wu HX etc. Optimal placement and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for piezoelectric smartflexible cantilever pate.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7, 301:521-5433 蔡国平,洪嘉振.考虑时滞影响的柔性悬臂梁的离散最优控制.航空学报,2003, 24(4): 306-3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