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马角坝区域地质实习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271599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油马角坝区域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油马角坝区域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油马角坝区域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江油马角坝区域地质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油马角坝区域地质实习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角坝实习区地质报告1.绪言1.1自然经济地理概况马角镇行政区划归属XX省XX市江油市。XX理工大学实习基地就建于马角镇的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0504,北纬3205 。马角镇南西距江油市62km,距XX市214km,交通较为方便。宝成铁路在区内纵贯南北,108国道XXXX高速公路从实习区东南侧通过,与宝成铁路相伴而行的江油雁门坝公路通过实习区,其它级别的公路四通八达,村村皆能通行。实习区地处岷山山脉,龙门山系的前山带的边缘;属我国第一地势与第二地势面的过渡带靠近盆地的一侧,实习区山系呈北东南西走向,属于构造山系,马角坝地区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地层区上扬子地层分区龙门山分区XX小区。 马角坝地区

2、的地层出露较全,其中包括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代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深切割的XX,海拔1200m,东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1000m实习区最高点大圆包海拔1028m,最低处为马角坝河,海拔630640m,切割300400m,属于浅切割区。山间有马角坝、魏家坝河谷平坝实习区河流属于涪江水系长江嘉陵江上游,马角坝河梓潼江自北向南流经实习区;主要支流澄水在马角坝镇注入梓潼江。河水的流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天的雨季多,冬天减少,属于典型的上游河流的特点实习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1255ml,其中78

3、月280ml,12月10ml。日照充足,无霜期211天。四季分明,冬天平均气温47,夏天25左右。最低气温3,最高气温34.5。10月份降雨量74ml,气温825,11月份降雨量25ml,气温221。马角镇属于典型的山区镇、工业镇、资源镇,三大特点造就了马角镇特有的优势。一、山区镇:马角镇属龙门山北段褶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西北是起伏不断的低XX,东南是以低山平坝及丘陵为主,境内最高海拔1632米梅花洞,最低海拔640米两江口。镇内林地广阔,干果、药材丰富,是发展草食牲畜和中药材的理想场所。二、工业镇:马角镇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工业重镇,曾是XX大炼钢铁的基地

4、,60年代列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境内有省、市、县属企业和乡镇企业500多家,其中市属以上企业10家,主要以水泥产业为主,境内有水泥厂7家,年产水泥100多万吨,被誉为水泥之乡,有石灰石采矿点20余个,著名的双马水泥集团矿山车间建在镇境内。三、资源镇:马角镇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石灰石储量数十亿吨,且品位高,含钙量达54.7%,硅石藏量也十分丰富,含硅量在96.8%以上。其它还有锌、铁、石英石、XX石、白云石和水泥粘土,均具良好的利用开发价值。林地资源十分丰富,有林地1.2万公顷,其中:幼林、杂冠林0.8万公顷,中龄林、成熟林各0.2万公顷,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锶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温、水量

5、、水质动态稳定,补给条件良好,资源丰富,按流量最小值计算,日可采水量为5011m3,年可采水量为182.5104m3,具有良好开发价值。马角镇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工业重镇,曾是XX大炼钢铁的基地,60年代列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境内有省、市、县属企业和乡镇企业500多家,其中市属以上企业10家,主要以水泥产业为主,境内有水泥厂7家,年产水泥100多万吨,被誉为水泥之乡,有石灰石采矿点20余个,著名的双马水泥集团矿山车间建在镇境内。附:交通位置图1.2教学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主要是通过实习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学会区域地质调查的方法,了解区

6、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内容、工作程序。实习阶段分为:准备工作阶段野外工作阶段成果编审阶段实习共定点121个,路线12条,素描X个,照片X个,标本X个,实测剖面1个T1f1,实习区主要出露沉积岩,无岩浆岩分布,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 附:完成工作量表2. 地层2.1概述实习区出露地层皆为沉积岩,主要为灰岩,白云岩,泥页岩为主,地层划分主要依据岩性、岩相特征组合关系,古生物化石分布规律。实习区地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向,整体倾向北西,主要出露志留系,石炭系,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地层,地层由北西向南东依次为:S1-2h,p2q,p2l,c2-p1h,c1-2z,d3m,d3s3,d3s2,d3s1,d2

7、-3g,t1f2,t1f1,t1f2,t1f1,p3w,t1f2,t1f1,p3w,t1j3,t1j2,t1j1,q,t2l1,t2l2附:综合地层表图2.2岩石地层志留系:出露韩家店组S1-2h,分布于图区北西角杂色黄绿色,灰绿色,紫红色薄层泥页岩,夹少量蓝灰色页岩、砂岩、灰岩,其间偶有生物化石:Coronocephalus sp ;厚度大于50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浅海沉积。泥盆系:出露有观雾山组,沙窝子组,毛坝组皆分布于图区北西2.2.2.1观雾山组灰色、灰白色灰岩为主,夹白云岩。顶部见豹斑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条带,古生物化石:通孔珊瑚,Atrypa sp厚170m,与下伏地层整合

8、接触,为生物礁滩相。沙窝子组下段d3s1灰色厚层块状细晶、中晶白云岩,夹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厚5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台地泻湖相。沙窝子组中段灰白色中厚层厚层灰岩为主,间夹多层瘤状灰岩;夹灰色块状白云质灰岩,以瘤状灰岩出现为本段开始,古生物化石:Cyrtospirifer sp、Cyrtiopsis sp及Parallelopora cellulose;厚8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台地泻湖相。沙窝子组上段d3s3 灰色厚层块状细晶、中晶白云岩,厚13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台地泻湖相。毛坝组d3m 浅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上部灰红色灰岩、鲕状灰岩、球粒灰岩、微晶灰岩,厚70m,与

9、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台地边缘浅滩相。石炭系:见总长沟组,黄龙组,分布于图区北西处总长沟组c1-2z 下部:紫红色泥页岩,含鲕粒状赤铁矿、粉砂岩,夹灰色瘤状灰岩透镜体;中部: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鲕粒灰岩、球粒灰岩。砾屑灰岩,夹介壳灰岩;顶部:灰红色介壳灰岩。古生物以腕足类为主:Gigantoprpductus、Striatifera sp、纹线贝等;蜓类:Eostaffeloidea等;珊瑚:Dibunophyllum sp等,厚160m,与下伏地层d3m平行不整合接触,为台地边缘浅滩相。黄龙组C2-P1h 底部为紫红色砾屑灰岩,含蜓化石:Fuasulinella sp、原小纺锤蜓等;中部为灰色

10、、灰白色厚层块状球粒、微晶灰岩;上部为核形石灰岩,产丰富蜓科化石:Fusulina sp、Triticites sp、Pseudoschwagerrina sp等;珊瑚:四射珊瑚、Lithostriotion sp等;顶部:青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厚16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台地边缘浅滩相。二叠系:出露梁山组,栖霞组,吴家坪组,梁山组与栖霞组分布于图区北西,吴家坪组分布于F4、F5断层处,皆为断层上盘梁山组p2l 杂色黄绿色、灰绿色、紫红色砂页岩,夹泥灰岩及煤线;产腕足,植物化石;厚510m,与下伏地层c2-p1h平行不整合,为沼泽沉积相。栖霞组p2q 灰色、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生物碎屑灰岩

11、。产Nankinellea sp、Hayasakais sp等;厚4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滨浅海相。吴家坪组p3w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含燧石结核、条带、生物碎屑灰岩;产Palaeofusulina sp和玩族类;蕉叶贝等。厚1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浅海陆棚沉积。三叠系:出露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及雷口坡组中、下段,飞仙关组出露于图区中部走向北东南西重复大片分布,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分布于图区南东飞仙关组下段t1f1剖面列述上覆地层:飞仙关组上段 1.81m 0层:紫红色泥页岩 1.81m整合接触飞仙关组下段 146.32m 1层:黄灰色沙蟹泥灰岩 2.62m 2层:紫红色泥页岩 4

12、.87m 3层:黄灰色薄层泥灰岩 8.13m 4层:灰白色薄层灰岩 3.62m 5层:灰白色厚层块状微晶白云质灰岩 5.67m 6层:灰白色厚层块状粒屑白云质灰岩 3.84m 7层:灰白色厚层块状鲕状灰岩 7.2m8层:灰白色厚层块状介壳灰岩12.88m9层:灰白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具有平行层理7.05m10层:深灰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砾屑灰岩14.45m11层:化石厚层块状蠕虫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14.48m12层:灰色细粒不等厚条带状白云质灰岩11.94m13层:黄灰色薄层泥灰岩5.18m14层:灰白色中厚层块状灰岩,具平行层理18.16m15层: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14.51m1

13、6层:黄灰色薄层极薄层泥灰岩,可见圆珠状灰岩11.7m整合接触下伏地层:吴家坪组 9.41m17层:灰白色薄层块状灰岩,含燧石结核 9.41m剖面综述 本剖面主要测制飞仙关组下段,剖面中飞仙关组下段测制完整,其中下伏17层位吴家坪组,上覆0层为飞仙关组上段。飞仙关组下段总厚度为146.32m 飞仙关组下段属于三叠世早期地层,最初命名点在XXXX飞仙关,故此命名 飞仙关组下段共16层:厚约146.32m,底部为黄灰色薄层灰岩,可见圆珠状灰岩,其上为灰色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具蠕虫状、条带状。缝合线构造,局部含白云质,、粒屑,砂屑,介壳物质,多具平行层理,泥灰岩厚度较低,多为薄层。顶部为黄灰色泥灰岩

14、夹泥页岩,含砂屑。 沉积环境为浅滩沉积,发现介壳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说明受潮汐作用和波浪作用较多,见平行层理亦说明处在水浅水动力环境较强环境。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飞仙关组上段t1f2下部:紫红色页岩夹灰色薄层灰岩含双壳类及介形虫化石;中部:紫红色细砂粉砂岩泥岩组成的旋廻层;上部:紫红色页岩,产双壳类:Clanalas sp、C.wangi、正海扇等,厚度13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潮间带浅滩沉积。嘉陵江组下段t1j1 灰、黄灰色微晶白云岩,顶部夹蠕虫状灰岩、角砾状灰岩,厚5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浅海潮坪泄湖沉积嘉陵江组中端t1j2 下部:紫红色、黄褐色薄层状泥灰岩与泥页岩互层;中

15、部:黄褐色、灰色厚层块状微晶灰岩;上部:灰色、灰紫色薄层白云质泥岩夹泥质白云岩;产Clanalas sp、Eumorphotis sp,厚104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浅海潮坪泄湖沉积嘉陵江组上段t1j3 浅灰、黄褐色厚层块状微晶白云岩,夹角砾状灰岩,厚84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浅海潮坪泄湖沉积。雷口坡组下段t2l1 淡黄色。黄灰色薄层白云质泥岩与灰质白云岩,底部以淡绿色薄层极薄层云泥岩为界,厚15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台地泻湖潮坪沉积。雷口坡组中段t2l2浅灰色中厚层白云岩为主,下部中厚层灰岩,顶部以蓝灰色薄层状白云质为界,产Myophoria gololfussi;厚280m,

16、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台地泻湖潮坪沉积。第四系为黄褐色砾石层,粘土,砂石等堆积,属河流沉积附:接触关系图平行不整合、整合、岩性组合及变化图等3岩石3.1概述马角坝实习区无岩浆岩、变质岩;出露的岩石均为沉积岩和松散沉积物,其中以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次之。 碳酸盐岩包括: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球粒灰岩、圆珠状灰岩、瘤状灰岩、豹斑灰岩、泥晶灰岩、微晶灰岩、细晶灰岩、中晶灰岩等、白云岩、泥灰岩、云泥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等。 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页岩等。 实习区第四系主要为松散堆积物,如冲积砂砾、坡积碎石、粘土等。碎屑岩碎屑岩

17、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主要分布于韩家店组,在总长沟组底部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亦有少量分布;碳酸盐岩本区碳酸盐岩见出露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其中又有砾屑含有、球粒灰岩、鲕粒灰岩、砂屑灰岩;纹层蠕虫灰岩等结构构造的不同细分,也可见含有各种生物化石的介壳灰岩、核形石灰岩、礁灰岩灰岩、圆珠状灰岩,而岩石的结晶程度也不同,泥晶灰岩、粉晶灰岩、微晶灰岩、细晶灰岩、中晶灰岩各有分布,碳酸盐岩在本区分布最多,大部分区域皆由分布。粘土岩本区常见的粘土岩有泥岩、页岩、云泥岩、钙质泥岩,分布广泛松散堆积主要为冲积砂砾、坡积碎石、砂土,分布于城镇,河流及天平山、白鹤土一带3.2典型岩石

18、碎屑岩类石英砂岩本区北西角邓家沟以北东韩家店组有极少量分布,灰色中细粒,以夹层形式存在少许,是石粒经过水冲蚀沉淀于河床上,经千百万年的堆积变得坚固而成。粉砂岩于图区北西总长沟组、中部飞仙关组少量分布,属河流浅滩及深海沉积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图区中部谢家坡及南东飞仙关组下段少量分布,属河流沉积与海相沉积过度泥页岩图区北西邓家沟韩家店组、中部谢家坡田家祠堂的飞仙关组大量分布,为紫红色。黄绿色、灰绿色薄层极薄层的页岩与泥岩互层的岩层,其中页岩可见方解石脉,生物化石产:Coronocephalus sp、Clanalas sp、Eumorphotis sp等,为浅海浅滩沉积,多为母岩风化产物被水流搬运

19、沉积而成碳酸盐岩类灰岩图区的北西邓家沟中部田家祠堂观雾山组、沙窝子组中段、总长沟组、黄龙组、栖霞组、吴家坪组、飞仙关组上段皆有大量分布,图区南部天平山、烈士墓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以夹层等形式少量分部,岩石多呈灰色,滴加盐酸剧烈起泡,本区所见灰岩可细分为鲕粒灰岩、豆粒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礁灰岩、核形石灰岩、圆珠状灰岩、纹层状蠕虫状灰岩;灰岩为浅海沉积产物。鲕粒灰岩位于图区北西采石场的茅坝组、总长沟组,中部刺林包的飞仙关组下段地层中可见分布有鲕粒灰岩,鲕粒灰岩为浅灰色灰色块状灰岩,新鲜断面可见鲕粒,属近海浅滩沉积,因潮汐作用和波浪作用使海水中的碎屑物质生物碎屑、球粒、内碎屑、陆源碎屑处于悬浮

20、状态,而后海水上升,温度压力发生变化,是海水中的co2逸出,使碳酸钙过饱和,从而包裹碎屑物质沉淀一圈包壳这样周而复始的搅动,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纹包壳的鲕粒。当鲕粒达到一定大小,其质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不再被搅动,形成鲕粒灰岩豆粒灰岩即鲕粒直径大于2mm的鲕粒灰岩称豆粒灰岩砾屑灰岩图区采石场总长沟组、黄龙组分布,灰色具不规则棱角状的灰岩,属台地浅滩沉积,是由于台地边缘地区已成岩的碳酸盐沉积物被风暴等因素破碎,在大陆斜坡带形成海底碎石堆等沉积礁灰岩两界山沙窝子组分布,为珊瑚礁灰岩,灰色深灰色块状,具水平波状层理,其上可见珊瑚化石,突起于地表地貌,为台地泻湖相,为珊瑚等造礁生

21、物组成岩石骨架形成的灰岩核形石灰岩沙窝子组分布,灰色块状,其上可见深灰色圆斑状构造,粒径较大1cm及以上,可见核心与包壳两部分,为高能浅水沉积海相,是藻类为灰质包裹沉积形成的岩石圆珠状灰岩于龙宫庙处飞仙关组下段地层底部见分布,灰色块状,其上见圆珠状构造,粒径23cm,核心为藻类,指向低能沉积环境 3.2.2.1.7纹层状蠕虫状灰岩刺林包处飞仙关组下段分布,灰色厚层块状,水平纹层,纹层断断续续成蠕虫状,风化面上蠕虫颜色较灰泥基质深,属浅滩沉积,是生物扰动因素形成管状生物潜穴,而后灰质等充填不完全形成断断续续的纹层状,即纹层状蠕虫状灰岩豹斑状灰岩豹斑状灰岩分布于王家岩大圆包两界山南东方向观雾山组d

22、2-3g的顶部,岩石呈深灰色,岩石风化面可见较周围岩石颜色较深的豹斑状图案,因豹斑状灰岩实际是部分白云化的灰岩,所以表面凹凸不平,斑状突出,含通孔珊瑚,Atrypa sp,沉积环境为生物礁滩沉积,灰岩的部分白云岩化石主要成因。附:典型岩石特征素描图4构造 4.1概述本区位于龙门山印支褶皱带中段东南部,实习区地处岷山山脉,龙门山系的前山带的边缘;属我国第一地势与第二地势面的过渡带靠近盆地的一侧。实习区山系呈北东南西走向,属于构造山系。 实习区褶皱、断层有见分布,断层共有7条,F1F7断层走向皆为北东南西向的逆冲断层,断层面皆倾向北西;褶皱共有9处,一处为倒转背斜。附:构造纲要图 4.2褶皱构造马

23、角坝背斜马角坝背斜位于图区东部,在白岩山、大包山以南直至图区南部外仍由分布,东西向分布情况未知,核部枢纽出露于李家湾处,枢纽向东北倾伏,轴面向东南倒转,轴向310,于李家湾出露的枢纽核部地层为嘉陵江组下段T1j1,北西翼地层正常,有飞仙关组、吴家坪组组成,为叠瓦式断层破坏,南东翼地层倒转,有嘉陵江组、雷口坡组组成,马角坝背斜为北区最大的一个褶皱,其发育有多个次级褶皱,如白虎头背斜、灌林包背斜等。西北翼该翼位于白岩山、大包山南坡,为迭瓦式断层破坏,自此而南有小白岩山、滚柴坡、中梁山、杨家湾等四条逆冲断层,断层走向基本平行。 断裂变动使得飞仙关组。吴家坪组产生多次重复,岩层产状:3204560。核

24、部 位于李家湾一带,部分为第四系沉积物掩盖,核部出露嘉陵江组下段地层,两侧为杨家湾、漆树湾断层截断,轴向305,枢纽产状30580,转折端呈三角状。东南翼该背斜东南翼由嘉陵江组中、上段、雷口坡组中、下段地层组成,为一套倒转单斜地层,岩层全部倒转倾向北西,沿走向至东北向西南倾向向西歪转,岩层产状:31060.小白岩山背斜小白岩山背斜出露于小白岩山南西坡,南东翼为F3断层破坏,北西翼为F2断层破坏,故两翼地层皆为飞仙关组上段紫红色泥、页岩,核部为飞仙关组下段深灰色灰岩,核部产状30078,北西翼产状29765,南东翼因F3断层截断故无法测量灌林包背斜位于灌林包处的一个嘉陵江组中段的一个背斜,为F5

25、、F6断层所夹,核部及两翼皆为嘉陵江组中段地层,轴向235,两翼产状32531、13541,转折端圆滑,褶皱明显,该褶皱应该是马角坝背斜的次级褶皱。小池塘向斜位于白鹤土南西小池塘处,核部及两翼地层皆为嘉陵江组中段地层,褶皱转折端圆滑,未见破损,出露较明显,轴向250两翼产状分别为31865、14245;该褶皱应该是马角坝背斜的一个次级褶皱白虎头背斜位于天平山北东坡白虎头处,核部及两翼地层皆为嘉陵江组中段地层,褶皱转折端呈棱角状圆滑状,背斜枢纽倾向北东,两翼分别向北东、南西倾伏,枢纽产状:4320,该褶皱应该是马角坝大背斜的一个次级褶皱。附:上述褶皱构造素描图或剖面图4.3断层构造断层F1断层分

26、布于唐家湾邓家湾祖坟岭一线凹沟,走向北东南西,贯穿全区,断层面倾向北西,断层北西为志留统韩家店组杂色黄绿色、紫红色、灰绿色薄层泥页岩,夹少量蓝灰色页岩、砂岩及灰岩透镜体,产状:32846;断层南东为二叠统栖霞组灰色、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生物碎屑的灰岩,岩层破碎,灰岩裂隙为方解石脉填充,产状:32070;两侧岩层皆有破碎,断层两侧走向大致相同大致相同,倾角不同,越靠近断层倾角越大,断层产状:32066;破碎带明显,栖霞组灰岩岩层破碎,韩家店组中发现夹有灰岩透镜体;因地层新老关系可知,断层北西地层为上升盘,南东地层为下降盘,故F1断层为一个逆断层。断层 F2断层分布于曹家岩老鹰嘴谢家坡一线,走向北东

27、南西,贯穿整个图区,断层面倾向北西,断层北西为泥盆统观雾山组灰色、灰白色灰岩,夹白云岩,产状32151;断层南东为三叠统飞仙关组上段紫红色泥页岩,夹薄层泥灰岩,产状29885,;两侧岩层皆有破碎,断层两侧走向大致相同,倾角不同,越靠近断层面倾角越大,断层产状:29565;断层破碎带明显,观雾山组灰岩靠近断层岩层破碎,层面不连续,飞仙关组岩层层面混乱,岩层中夹杂灰岩透镜体;因地层新老关系可知,断层北西地层位上升盘,断层南东地层为下降盘,故F2断层为一逆断层断层F3断层分布于圆儿包南坡大坡山南坡小白岩山一线,走向北东南西,贯穿整个图区,断层面倾向北西,断层北西为飞仙关组下段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

28、,产状32048;断层南东为飞仙关组上段紫红色泥页岩,夹粉砂岩,产状31558;两侧岩层皆有破碎,断层两侧走向大致相同,倾角略有差别,越靠近断层面,两侧岩层倾角越大,断层产状32157;断层破碎带明显,飞仙关组下段灰岩靠近断层岩层破碎,层面不连续,飞仙关组上段岩层层面混乱,岩层中夹杂灰岩透镜体、粉砂岩;因地层新老关系可知,断层北西岩层为上升盘,南东岩层为下降盘,故F3断层为逆断层。断层F4断层分布于庙子梁银石子滚柴坡一线,走向北东南西,贯穿整个图区,断层面倾向北西,断层北西为吴家坪组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厚约10米,再北西为飞仙关组下段灰色厚层块状灰岩,产状33048;断层南东为飞仙关组上段紫红

29、色泥页岩,产状32550;两侧岩层破碎,断层两侧走向大致相同,倾角略有差别,越靠近断层面,两侧岩层倾角越大,断层产状32858;断层破碎带明显,吴家坪组灰岩岩层破碎,层面不连续,飞仙关组上段岩层层面混乱,岩层中夹杂灰岩透镜体;因地层新老关系可知,断层北西岩层为上升盘,南东岩层为下降盘,故F4断层为逆断层。断层F5断层分布于刺林包龙宫垭中梁山一线,走向北东南西,贯穿整个图区,断层面倾向北西,断层北西为吴家坪组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厚约10米,再北西为飞仙关组下段灰色厚层块状灰岩,产状32848;断层南东为飞仙关组上段紫红色泥页岩,产状32568;两侧岩层破碎,断层两侧走向大致相同,倾角略有差别,越

30、靠近断层面,两侧岩层倾角越大,断层产状32065;断层破碎带明显,吴家坪组灰岩岩层破碎,层面不连续,飞仙关组上段岩层层面混乱,岩层中夹杂灰岩透镜体;因地层新老关系可知,断层北西岩层为上升盘,南东岩层为下降盘,故F5断层为逆断层。断层 F6断层分布于白鹤土北天平山漆树湾北坡一线,走向北东南西,南西向龙宫坝处为第四系沉积物掩盖,北东向穿过整个图区;断层面倾向北西,断层北西飞仙关组上段紫红色泥页岩,产状31563;断层南东出露嘉陵江组上段灰褐色白云岩不足十米,再南东为嘉陵江组中段紫红色薄层泥灰岩与泥页岩互层,产状31559;断层两侧倾角差别较小,越靠近断层面倾角相对增大,断层产状:31567;断层破

31、碎带明显,嘉陵江组上段地层白云岩较薄,层面破碎;因地层新老关系可知,断层北西为上升盘,南东为下降盘,故F6为逆断层断层 F7断层分布于天平山南坡李家湾,走向北东南西,南西向北第四系沉积物掩盖,仅天平山南坡见数百米,北东方向贯穿整区;断层面倾向北西,断层北西为嘉陵江组中段紫红色泥页岩、粉砂岩,产状: ;断层南东为嘉陵江组上段块状白云岩,产状: ;断层两侧倾角差别较大,越靠近断层面倾角越大,断层产状: ;断层破碎带明显,两种地层界线模糊混杂,白云岩破碎,泥岩中游白云岩夹层;因地层新老关系可知,断层北西为上升盘,南东为下降盘,故F7为逆断层.附:F1F7断层剖面图或素描图4.4 构造组合分析本区新生

32、界级前所有地层瞥已形成极为复杂的褶曲和断裂,褶皱轴面向同一方向倾斜倾向北西, 背斜东南冀较西北翼陡, 倾角5070,以至向东南倒转倾向北西。本区断层多,以走向逆断层为主,断层面皆倾向北西, 皆是西北盘向东南推举。从上述褶皱与断层的特点来看,形成褶皱和断层构造作用的方向和性质,应该是西北一东南的水平挤压力。更确切的说, 应该是自西北向东南的构造作用力, 才使得褶皱向东南歪斜倒转,走向逆断层的西北盘向东南逆掩,逆断层大多是由褶皱而形成的。本区褶皱和断层是由西北一东南向的水平挤压力所形成的。在构造压缩形成过程中, 褶皱两翼岩层受挤压, 使一部分物质压出流向背斜轴部, 使轴部地层加厚或形成次一极的褶曲

33、,马角坝背斜在形成过程中、两冀物质被挤到背斜轴,则是使翰部地层发生次一规的向斜和背斜,即灌林堡背斜, 天平山向斜,等;由于岩性不同,物质在褶皱翼部挤压过程中, 不可能均匀一致进行, 各个岩层之间会发生超前现象, 因此褶皱翼部岩层的挤压塑性形变, 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产牛断裂。这一种超前现象进一步发展就会在背斜的翼部形成向轴部逆掩的走向冲断层,马角坝背斜西北翼部迭瓦式构造的形成, 正是由于这个道理。飞仙关组上段为页岩飞仙关组下段和吴家坪组为灰岩马角坝倒转背斜西北冀的物厦挤出过程, 由于岩性不同, 灰岩与页岩岩相互超前而发生断裂, 形成一系列叠瓦式逆冲推覆断层。在形成时间上F5、F6、F7应该是同一

34、时间形成,F4F1断层形成时间一次向后,F1断层最晚。5. 经济地质5.1 矿产经济图区有大量石灰石矿床,分布于中梁山、白岩山、大圆包北部采石场,石灰石矿床主要在黄龙组、总长沟组、茅坝组、飞仙关组下段中;矿石为浅灰色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并且夹有泥岩、粘土,为水泥生产的优质原材料,矿体呈层状,基本与地层走向一样,贯穿图区,探明石灰石储量数十亿吨,且品位高,含钙量达54.7%,矿床多分布于地表或地下几米,开采方便,石灰石采矿点20余个,著名的双马水泥集团矿山车间建在镇境内,探明储量大,未来发展空间潜力高;锌、铁、石英石、XX石、白云石皆有分布,具良好的经济价值5.2 地质旅游资源实习区喀斯特地貌较为

35、奇特,可开发为旅游观赏地点,中雁公路西侧清沟山清水秀,白岩翠竹,松柏参天,溪水潺潺,百鸟争鸣,樵炭农耕,炊烟袅绕,沟壑纵横,是良好景区。 5.3 环境地质实习区开采矿石,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虽然保护积极,但开采区陡崖植被破坏,易发生山体滑坡,形成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要加强重点地区防灾害保护,加强植被栽培。6结语本次实习弄清了实习区基本地层分布及特点,了解了实习区构造分布特点,地质构造总体轮廓,通过实习与书本知识进行了联系,了解并学习与掌握了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手段;本次实习也是学习过程中最艰苦的一次实习,使我对地质工作的未来有了一个明确,清楚的认识,可以使我以后明确方向,做好准备。致谢:XX理工大学实习队各位老师 马角坝实习基地工作人员参考文献:构造地质学李忠权 刘顺 20XX出版 沉积岩石学曾允孚 夏文杰 20XX2月出版 古生物地史学简明教程傅英祺 叶鹏遥 杨季楷 苟宗海 1981年7月出版 XX江油马角坝地区地质构造分析张觉民 李永昭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