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二轮复习知识总结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93247917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二轮复习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歌二轮复习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歌二轮复习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诗歌二轮复习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二轮复习知识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歌二轮复习知识总结一、诗词基本知识1、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消失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全部诗作,也包括“今体诗”消失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全部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2、词:是今体诗之后

2、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进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进展而来)。依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3、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敏捷地表达思想与情4、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

3、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擅长抒发对抱负的热烈追求,用热忱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派豪放派:气概磅礴,格调昂扬,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由于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大事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1: (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

4、寺深。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奇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其次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例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

5、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肯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美丽的诗韵,奇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担心和期待心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妙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久鲜活。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圆满的心情。作用3:题目展现思路 张九龄

6、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患病、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力、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精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供应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例3: (全国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 1085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7、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开除。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孤独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开除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例4: 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

8、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示意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示意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示意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肯定不能忽视。例5: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临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解读】此诗描绘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派美丽的初春景象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6: 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乐观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成功,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

10、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惊残:惊醒。 故山:即家乡。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制造出来的独特形象。例7: (全国卷3)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际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解读】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

11、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解读】杨花漫天飘舞,漂移如雪。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抱负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顺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5、明典故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饰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例9: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

12、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思考: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尝,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6、抓尾句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例10: (上海卷 )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

13、乐,但欲老渔樵。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艳羡自由拘束的渔樵生活。二、情感主旨类一、诗言志 (抒发什么情感)山水田园诗1美妙田园山水 喜好与憧憬 2恬淡闲适之情 3退隐山林之心 4不满现实边塞征战:1征战之苦 2奇异风物 3思念故土亲人 4同仇敌忾 报效祖国 5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6不满帝王穷兵黩武怀古咏史:(咏古迹 咏故事 怀古人) 1物是人非,国家兴亡之感 2褒贬古今人物,评判历史大事 3 感慨个人患病 4讽刺显示后来者(刺今、劝今) 5对现实不满和抨击咏物诗 象征 托物言志 寄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表达自己报

14、国无门、怀才不遇闲适隐逸诗:厌弃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思妇闺情诗: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时间易逝羁旅行役诗:孤独思乡怀人、厌战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孤独、幽怨愤慨之情。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术语: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

15、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反映离乱的幸福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怜悯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味道 4、山河沦丧的幸福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抱负不为人知的愁苦心

16、情 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

17、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感情的词语:喜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凄凉、仰慕、惜别、依恋、闲适、恬淡、惆怅、孤独、伤感、孤独、郁闷、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 诗歌形象类(借助什么抒情): 形象 意象 意境 诗中的仆人公形象。如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如山居秋暝,通过山村清幽明丽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 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常见意境:雄浑壮丽、幽清明净、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宽阔、舒适自然、空明清澈、

18、苍凉、雄浑、莽苍、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高亢、繁华、淳朴、暗淡、萧条、荒凉、冷寂等。四、语言、风格类1、诗歌的个人风格类杜甫的沉郁顿挫(所谓“沉郁”是指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宽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肤浅,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三曹的苍凉雄健 王昌龄的雄健昂扬 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李贺的奇诡变幻、忧郁激愤张九龄的委婉蕴藉 李煜的细腻感人 李清照、柳永的缠绵悱恻贾岛的萧瑟悲愁 元稹的明丽浅近 王维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陆游的悲壮爱国 辛弃疾的气概雄壮 苏轼的雄健豪放,旷达高远

19、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韩愈的气概磅礴、奇特新奇杜牧的清健俊爽 刘禹锡的清峻明朗 李白的豪迈飘逸,清新雄奇晏殊的明朗疏淡 杨万里的新奇活泼 陆游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韦应物的清新高雅 欧阳修的清丽明媚 姜夔的细心刻意、清妙秀远高岑的雄浑悲壮 孟浩然的舒适浑健2、评价诗歌语言的常用术语:质朴 淡雅 自然 苍凉 低沉 苍劲 生动形象 沉郁顿挫 淡笔勾画舒缓 悲凉 雄健 雄浑 精确 浓墨重彩 明丽多彩 含蓄蕴藉 富有哲理清新明快,平淡有味 简洁奇妙,入木三分 语言凝练,生动传神属对工切,声韵和谐 低回婉转,沉郁深微 娓娓而谈,庄谐杂出自然宏丽,饶有风骨 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朴实无华,淡雅

20、含蓄 炼字精致,悠扬轻快,行云流水含蓄隽永,精致蕴藉 清而不淡,秀而不媚,严峻隽永,色调和谐通俗生动,平易炙热 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工丽、豪放、清幽、温婉、口语、明白如话等3、1炼字 如“推、敲”“绿”“闹”“咽、冷” 2 炼句 对整句的锤炼,多为名句。3、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六、鉴赏表达技巧类1、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渲染、比兴、烘托、重章叠句、联想想象、以乐景写哀情。抑扬托物言志1、修辞手法比方、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 、叠词2、表达方式A、抒情手法:可分

21、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哀景写哀、乐景写乐、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借古讽今B、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颜色映衬等4、行文结构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题型回顾咏物诗3.(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

22、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成功的坚决信念。(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峻匮乏,比方贴切。形象类(人象、物象 景象)人象(抒

23、情仆人公、作品塑造的形象)2、陆鸿渐不遇僧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陆鸿渐:即茶圣陆羽。(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物象3、渡 江 明张 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

24、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试题】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案】 1.奔波劳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伴侣零落(交游落落)。 2.以处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独漂泊。4(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

25、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强健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景象类5、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周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咆哮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

26、欲来风满楼”的宏伟气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放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丽。(2012江西版)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很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妙的春光。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喻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

27、暗喻青春消逝。(2分)表达的情感:伤春忧时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很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案】相同点: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方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方生动形象。(2分)不同点: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二、表达技巧类;6、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

28、,卖饧时,家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有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参考答案:(1)借楼上笛芦,迷漫山水、千里燕子、两中梨花,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1)将修禊吵闹场景,清明季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7、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 刘长卿晴川落

29、日初低,落日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注】晴川:晴朗的江面。 携:分离。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友人梁耿同遭贬谪的境遇。8. 词的首句“晴川落日初低”有何作用?(4分)9. 整首词是如何表达作者内心的简单感情?(6分)答案:写江上夕阳西沉的景象(1分),点明时间已是傍晚时分(1分),意味着离别时刻已经到来(1分),引出下文离别之后的各种情感(1分)。9. 直抒胸臆。词中以“惆怅”直言离别之愁,以“恨”直言贬谪之苦。寓情于景。以“孤舟”“流水”“白云”等意象寄寓宦途漂泊的悲叹,以“明月”寄予思念的情怀,以

30、“萎草”寄寓贬谪的愁苦。用典。借贾谊谪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梁耿同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幸福。(手法1分,解释1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年高考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拘束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以此抒发感慨。解答此题,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常常由实写而来,并

31、常常涉及诗词的主旨。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即通过诗中表面之景(即“实”)来揣摩作者内心之情(即“虚”)。【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幸福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9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年高考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问题:()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这

32、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颜色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挨次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比方,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从写景的挨次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宏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例10读唐王勃蜀中九

33、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接受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

34、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参考答案】: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乐观参战,勇敢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寄黄几度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连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

35、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伴侣。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阅历就可当好医生了。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阅历丰富,可做大事。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1)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2)这首诗蕴含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略分析。(1分)【参考答案】(1)对比(对比、映衬)手法,(1分)前一句写当年在桃李春风中痛快地饮酒畅谈,(1分)后一句写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1分)这样写充

36、分表达了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1分)(答对偶手法、言之成理亦可)(2)开头两句,表达山水阻隔、不能相见的无奈,(1分)颔联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对友人的思念,(1分)颈联尽显对黄几度的赞许、期待,(1分)尾联则既有对黄几度的怜悯,也有对友人仕宦生涯乃至诗人自身政治命运的哀怨。(1分)(答出“思念”“关切”“赞许” “怜悯”“哀怨”“牢骚”这些词语中的四个即可得2分,能结合诗句稍加解说的再给2分,共4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齐安郡中偶题 (唐)杜 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南宋)杨万里细草摇

37、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怜悯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参考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隐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味(析效果)。答题示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三闾庙 (唐)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有人

38、认为此诗极妙,可称“绝调”。你读后认为此诗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从艺术手法上任选两点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妙在开篇起兴和比方。以沅湘肤浅的流水喻屈原千年的怨恨。 “不尽”含蓄地写出了怨恨的绵长,“何深”直言怨恨之深重。(2)妙在借景抒情。以日暮时分,秋风乍起,枫林摇落的眼前萧索之景暗蓄着屈原的幽思悲愤。表现了诗人感怀凭吊之情。处士卢岵山居 西溪问樵客,遥识仆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试题一 (1)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2) 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案(1

39、)两联远近角度不同。二联写的是树、石、泉、沙,为一路所见,是近景。三联写的是雨中的山峰、入云的山路,为远望所见,是远景。(扣住远景、近景,得2分)两联展现了山居景象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特点。(2分)(2)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表现作者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扣住古朴、高洁得2分,扣住无限景慕得2分,共4分)试题二(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简略的分析。(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你可以看出“卢岵山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亮

40、,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或: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长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深、奇特。2)“卢岵山居”地处高峻、偏僻的深山 之中,风光美丽,环境清幽,远离尘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仆人的赞许之情。炼字类2012四川)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

41、】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其次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冲突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分)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接受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 (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

42、人接受对比、比方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方“交情”,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初见嵩山(宋)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赖:依靠,凭借。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伸展。(1)诗的其次句写嵩山的消失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4分)答: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跑风尘,在困顿和疲乏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伸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

43、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答: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示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二诊)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标准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或答批判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夫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怜悯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 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妙;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修辞奇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想像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