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换填检测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3222039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砂石换填检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砂石换填检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砂石换填检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砂石换填检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砂石换填检测方案(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红庙子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地基基础砂石换填检测方案编号: 版本: 受控号: 修改状态: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有效状态:中铁上海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二O一六年九月四号目录一、编制依据.3二、工程概况.3三、实验目的及内容.73-1.试验目的及内容.73-2.试验位置.8 3-3.试验准备.83-4.试验方法的选择.83-5.其他注意事项.10四、压实度实验方案.104-1.挖坑灌砂法.10 4-2.环刀法.19五、平板静载荷实验方案.28六、地基系数K30.29七、砂石级配的配合比.31八、动力触探试验方案.327-1.试验目的及内容.34 7-2.设备.35 7-3.试验方法与要点.

2、35 7-4.资料整理.35九、检测任务量统计.34十、设备配备统计.37一、编制依据1、北方时代建筑勘察设计研究相关勘察资料;2、行业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5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 7、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二、工程概况1. 建筑物名称:XX市红庙子污水处理二期扩建工程2. 建、构筑物层数及高度:详见附表3. 厂区室外地坪0.000地面相当于

3、绝对标高约526.50.室内0.000地面相当于绝对标高约526.80。4. 建筑物类别、耐火等级详见附表。5. 地震设防烈度7度。6. 结构形式:见附表7. 各构筑物、建筑物布置情况参见总图。8. 基础形式见附表。9.地基为砂石换填.设计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40kPa。10.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10-1:拟建场地内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局部存在中砂夹层.具体见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10-2:地层描述:地层自地表向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剖面图中的层:杂色.时代成因为Q,稍湿湿.稍密.以粉土为主.含有大量的砾石.虫孔及植物根系发育.层厚0.30.8米.该层土在本场地内新建二期浓缩池处存在素填土层.描述如

4、下: 素填土剖面图中的1层:黄褐色.时代成因为Q,稍密中密.稍湿湿.该层土以粉土为主.含有少量的砂砾.切面粗糙.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2、粉土剖面图中的层:黄褐色褐色.时代成因为Q,稍湿,稍密.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较低.韧性差.手搓有砂质感.层面埋深0.30.8米.层厚0.43.2米。3、圆砾剖面图中的层:杂色.湿饱和.稍-中密.分选性差.级配佳.磨圆度较高.次圆圆.主要组成成份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玄武岩.安山岩.中粗砂充填.透水性等级为强透水性.钻探过程中经常出现孔内掉块.卡钻等.层面埋深1.14.2米.层厚4.78.

5、1米.该层中局部地段存在砾砂、卵石、中砂夹层.描述如下: 砾砂剖面图中的1层:杂色.时代成因为Q.稍密中密.稍湿饱和.分选性差.级配良好.磨圆度较高.呈次圆圆状.散粒结构.主要组成物质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玄武岩、安山岩.中粗砂充填.透水性等级为强透水性.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 卵石剖面图中的2层:杂色.时代成因为Q.中密密实.湿饱和.主要物质组成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玄武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卵石约占5060%.砾石约占1020%.中粗砂充填.卵石粒径3060mm为主.个别100mm以上.砾石粒径215mm为主.分选性好.级配差.呈次圆亚圆状.质地坚硬.研磨性强. 渗透

6、性等级为强透水.钻探过程中经常出现孔内掉块.卡钻等.同时这些位置钻探过程中钻杆跳动较为剧烈.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中砂剖面图中的3层:暗黄色.时代成因为Q.稍湿.中密状态.主要组成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透水性等级为中等透水性.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4、圆砾剖面图中的层: 杂色.时代成因为Q.中密状.局部密实.饱和.卵石约15%.砾石约40%.其余为中、粗砂和少量粉性土充填.局部地段含土量较大.呈泥质胶结状态.卵石粒径20-30mm为主.个别50mm以上.砾石粒径2-15mm为主.分选性好.级配差.磨圆度较好.呈亚圆次圆形.大部分地区砾石质地坚硬.研磨性强

7、.透水性等级为强透水性.钻探过程中经常出现孔内掉块.卡钻等.同时这些位置钻探过程中钻杆跳动较为剧烈.主要物质组成以花岗岩、玄武岩及安山岩成分为主.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层面埋深8.3-16.8米.揭露最大深度为15米。该层在本场地内存在淤泥质土层、中砂层、砾砂层等夹层.描述如下:淤泥质土剖面图中的1层:灰黑色黑色.时代成因为Q,饱合.稍密.可塑软塑状态.有臭味.含少量细小砾石.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中砂剖面图中的2层:暗黄色.时代成因为Q.稍湿.中密状态.主要组成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透水性等级为中等透水性.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砾砂剖面图中的3层:

8、杂色.时代成因为Q.稍湿.中密状态.砾石含量25%-30%.粒径2-15mm为主.个别为卵石.其余为中、粗砂充填.胶结性差.分选性好.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质地坚硬.透水性等级为强透水性.主要组成成分以花岗岩、玄武岩及安山岩为主.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11. 场地和地基土稳定性评价:一地基土承载能力评价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规范和场地内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XX地区建筑经验对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评价如下: 地基土承载能力标准值1、粉土层=140KPa2、圆砾层=320KPa3、砾砂1层=280KPa4、卵石2层=430KPa5、圆砾层=400KPa6、淤

9、泥质土1层=90KPa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XX市红山区抗震设防按7度考虑.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5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得到如下结论: 中软土:粉土层、细砂1层、中砂1层 中硬土:圆砾层、砾砂1层、圆砾层、砾砂2层 建筑场地类别:类依据地基土液化初判公式可知场地内不会发生砂土震动液化现象。场地比较平坦开阔.场地内未见任何历史震害遗迹.属抗震一般地段。 三持力层选择建议 圆砾层为本场地内良好的天然持力层.拟建二期综合池、浓缩池、接触池、滤池间可以考虑采用圆砾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方案建议采用条形基础或独立柱基即可。 四结语与

10、建议 1、综上所述.该场地内适宜建筑。 2、XX地区标准冻深1.8米。3、场地内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具有弱侵蚀性.场地内土层渗透性等级综合评价为强渗透性。4、砾石层磨擦系数按0.5即取。附表:建构筑物结构特征一览表序号子项名称房屋类别地震设防烈度层数地上地下占地面积结构特征生产类别耐火等级1综合池戊75.90-3.0012847池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消毒池戊72.30-2.50163.84池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污泥浓缩池戊73.00-2.50289.53池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4纤维转盘滤池间戊二7一8.10-2.00140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三、试验目的及内容1.试验内容及目的:根据地基与基

11、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规定.通过平板静载荷试验、压实度与砂石级配试验.以检验砂石垫层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1:测压实度:1-2:平板静载荷或地基系数K30:1-3:砂石级配的配比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1-4:动力触探:检测下卧层承载力2.试验位置:根据有关规定.确定试验位置.根据地勘报告、施工图纸及现场开挖实际情况而定。3. 试验准备3-1:收集工程场地内地质地勘资料.以及设计和施工资料.本工程地基处理采用砂石换填。3-2:根据地基结构特点和现场实际条件.征求建设单位和设计人员的意见与要求.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4. 试验方法的选择:4-1:压实度挖

12、坑灌砂法: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工程适宜方法本实验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空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度检测。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环刀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但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其龄期不宜超过2d.且适用于

13、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检验。4-2:平板静载荷:目的与适用范围1检测地基土的性质.对砂土、粉土、粘性土的物理状态、强度、变形参数及地基承载力做出评价。2荷载试验可用于测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4- 3 : 地 基 系 数 K 3 0 :K30是表示土体表面在平面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可压缩性的大小4-4 :砂石级配的选择:目的是寻求最恰当的颗粒组成以便得到最大的密实度委托试验单位4-5:动力触探:目的与适用范围动力触探仪分为:本工程宜选用轻型触探仪 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目的在于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

14、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5.其他注意事项:5.1.在试验设备.仪表的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其不遭损伤.以保证现场测试数据的准确无误。5.2.现场吊装安置加载设备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设备的安放位置正确和设备的安全。5.3.试验现场必须时需搭起能防雨、遮阳的临时帐篷或设施.以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及安全。5.4.试验现场所接电源必须符合临时架设电源线路的要求.禁止乱扯电源、电线、防止漏电、触电等事故发生。四、压实度试验方案1.挖坑灌砂法: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

15、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2 、挖坑灌砂法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 15mm 、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 150 mm 时.宜采用 100mm 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 15mm .但不大于 40mm .测定层的厚度超过 150mm .但不超过 200mm 时.应用 150mm 的大型灌砂筒测试。二、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 、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形式和主要尺寸见图 4-1 及表 4

16、-2 。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2 、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 、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 、玻璃板:边长约 500600mm 的方形板。 5 、 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 300mm 500mm 40

17、mm 的搪瓷盘存放。 6 、天平或台秤:称量 10 15kg .感量不大于 1g .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 0.01g 、 0.1g 、 1.0g 。 7 、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 、量砂:粒径 0.30 0.60mm 或 0.25 0.50mm 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 20 40kg .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9 、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10 、其它: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 图 4-1 灌砂筒和标定罐 灌砂仪的主要尺寸 表 4 -1 结 构 小型灌砂筒 大型灌砂筒 储砂筒 直径

18、 容积 100 2120 150 4600 流砂孔 直径 10 15 金属标定罐 内径 外径 100 150 150 200 金属方盘基板 边长 深 中孔直径 350 40 100 400 50 150 注: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 40mm .则应相应地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 60mm .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应为 200mm 。 三、方法与步骤 1 、按现行试验方法对检测对象试样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 dm 及最佳含水量 w 0 。 2 、按一 .2 的规定选用适宜的灌砂筒。 3 、按下列步骤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 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

19、筒内装砂至距离筒顶 15mm 左右为止。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 m 1 .准确至 1g 。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将开关打开.使灌砂筒筒底的流砂孔、圆锥形漏斗上端开口圆孔及开关铁板中心的圆孔上下对准.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 不晃动储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罐砂筒移至玻璃板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 1g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筒下部圆锥体的砂 m 2 。 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4 、按下列步骤标定

20、量砂的单位质量 r S 。 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 V .准确至 1mL 。 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 m 1 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m 3 .准确至 1g 。 按式 4 1 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 m a : m a =m 1 - m 2 - m 3 4 1 式中: m a 标定罐中砂的质量 g ; m 1 装入灌砂筒内的砂的总质量 g ; m 2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g ; m 3 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g 。 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

21、均值。 按式 4 2 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 S : r S = m a / V 式中: r S 量砂的单位质量 ; V 标定罐的体积 cm 3 。 5 、试验步骤 1 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 2 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时.则将盛有量砂 m 5 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 m 6 .准确至 1g 。 注:当需要检测厚度时.应先测量厚度后再进行这一步骤。 3 取走基板.并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 4 将基

22、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上尽量放在原处.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一致。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也可放在大试样盒内.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定层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最后将洞内的全部凿松材料取出。对土基或基层.为防止试样盘内材料的水分蒸发.可分几次称取材料的质量。全部取出材料的总质量为 m w .准确至 1g 。 5 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在铝盒或洁净的搪瓷盘中.测定其含水量 w .以 % 计。样品的数量如下:用小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 100g ;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 500g 。用大灌砂筒测定时

23、.对于细粒土.不少于 200g ;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是 1000g ;对于粗粒土或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宜将取出的全部材料烘干.且不少于 2000g .称其质量 m d .准确至 1g 。 注:当为沥青表面处治或沥青贯入式结构类材料时.则省去测定含水量步骤 。 6 将基板安放在试坑上.将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储砂筒内放满砂到要求质量 m 1 .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m 4 .准确至 1g 。 7 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

24、糙度不大.可省去 2 和 3 的操作。在试洞挖好后.将灌砂筒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中间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m 4 .准确至 1g 。 8 仔细取出试筒内的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若量砂的湿度已发生变化或量砂中混有杂质.则应该重新烘干、过筛.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后再用。四、计算 1 、按式 4 3 或 4 4 计算填满试坑所用的砂的质量 m b g : 灌砂时.试坑上放在基板时: m b = m 1 m 4 m 5 m 6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

25、基板时: m b = m 1 m 4 m 2 式中: m b 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 g ; m 1 灌砂前灌砂筒内砂的质量 g ; m 2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g ; m 4 、 m 4 - 灌砂后.灌砂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g ; m 5 m 6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及基板和粗糙表面间砂的合计质量 g 。 2 、按式 计算试坑材料的湿密度 w 式中 : m w- 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的质量 g ; s 量砂的单位质量 。 3、按式 计算试坑材料的干密度 d 。 式中 : w 试坑材料的含水量 % 。 4. 、当为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场合.可按式 4 7 计算干密度 d ;

26、式中 m d - 试坑中取出的稳定土的烘干质量 g 。 、按式 4 8 计算施工压实度: 式中: K 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 。 d 试样的干密度 ; dm 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 。 注:当试坑材料组成与击实试验的材料有较大差异时.可以试坑材料作标准击实.求取实际的最大干密度。五、报告 各种材料的干密度均应准确至 0.01 g/cm 3 。 路基压实度K=干密度/最大干密度100最大干密度为最佳含水率对应的密度;干密度=湿密度/;为路基现场土的含水率;湿密度=m土/v土,其中m土由天平现场称得,v土通过量砂获得,具体公式为湿密度=m土砂/m砂;砂为之前就通过量砂标定确定好的量砂密

27、度;m砂为试坑中量砂的质量;m土为试坑中土的质量;2:环刀法一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1本方法规定在公路工程现场用环刀法测定土基及路面材料的密度及压实度。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但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其龄期不宜超过2d.宜用于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检验。二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人工取土器.包括环刀、环盖、定向筒和击实锤系统导杆、落锤、手柄。环刀内径68cm.高23cm.壁厚1.52mm。2电动取土器:由底座、行走轮、立柱、齿轮箱、升降机构、取芯头等组成。3天平:感量0.1g用于取芯头内径小于 70mm样品的称量.或1.0g用于取芯头内径 100mm样

28、品的称量。4其它;镐、小铁锹、修土刀、毛刷、直尺、钢丝锯、凡士林、木板及测定含水量设备等。三方法与步骤1按有关试验方法对检测试样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c及最佳含水量。2用人工取土器测定粘性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密度的步骤:1擦净环刀.称取环刀质量m2.准确至0.1g。2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30cm30cm的地面清扫干净.并将压实层铲去表面浮动及不平整的部分.达一定深度.使环刀打下后.能达到要求的取土深度但不得将下层扰动。3将定向筒钉固定于铲平的地面上.顺次将环刀、环盖放入定向筒内与地面垂直。4将导杆保持垂直状态.用取土器落锤将环刀打入压实层中.至环盖顶面与定向筒上口齐平为止。

29、5去掉击实锤和定向筒.用镐将环刀及试样挖出。6轻轻取下环盖.用修土刀自边至中削去环刀两端余土.用直尺检测直至修平为止。7擦净环刀外壁.用天平称取出环刀及试样合计质量m1.准确至0.1g。8自环刀中取出试样.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其含水率。3用人工取土器测定砂性土或砂层密度时的步骤:1如果为湿润的砂土.试验时不需使用击实锤和定向筒。在铲平的地面上细心挖出一个直径较环刀外径略大的砂土柱。将环刀刀刃口向下.平置于砂土柱上.用两手平稳地将环刀垂直压下.直至砂土柱突出环刀上端约2cm时为止。2削掉环刀口上的多余砂土.并用直尺刮平。3在环刀上口盖一块平滑的木板。一手按住木板.另一手用小铁锹将试样从环刀底

30、部切断.然后将装满试样的环刀反转过来.削去环刀刃口上部的多余砂土.并用直尺刮平。4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与试样合计质量m1.准确至0.1g。5自环刀中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其含水率。6干燥的砂土不能挖成砂土柱时.可直接将环刀压入或打入土中。4用电动取土器测定无机结合料细粒土和硬塑土密度的步骤:1装上所需规格的取芯头。在施工现场取芯前。选择一块平整的路段.将四只行走轮打起.四根定位销钉采用人工加压的方法.压入路基土层中.松开锁紧手柄.旋动升降手轮.使取芯头刚好与土层接触.锁紧手柄。2将电瓶与调速器接通.调速器的输出端接入取芯机电源插口。指示灯亮显示电路已通;启动开关.电动机工作。带动取芯机构转动。

31、根据土层含水率调节转速.操作升降手柄.上提取芯机构.停机.移开机器。由于取芯头圆筒外表有几条螺旋状突起.切下的土屑排在筒外顺螺旋纹上旋抛除地表。因此.将取芯套筒套在切削好的土芯立柱上.摇动即可取出样品。3取出样品.立即按取芯套简长度用修土刀或钢丝锯修平两端.制成所需规格土芯.如拟进行其它试验项目.装入铅盒.送试验室备用。4用天平称量土芯带套简质量m1.从土芯中心部分取试样测定含水率。5本试验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求其算术平均值。四计算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湿密度及干密度:式中:一试样的湿密度gcm3;d试样的干密度gcm3;m1一环刀或取芯套筒与试样合计质量g;m

32、2一环刀或取芯套筒质量g;d环刀或取芯套筒直径cm;h环刀或取芯套筒高度cm;试样的含水率。2按下式计算施工压实度:式中:K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d试样的干密度gcm3;c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五报告试验应报告土的鉴别分类、土的含水量、湿密度、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压实度等。土样取样数量一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取样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压实系数。环刀法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取样 当取土样检验垫

33、层的质量时.对大基坑每50100m2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应不少于1个点;每单独柱基应不少于1个点。环刀法1、整片垫层1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305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1015m2布置一个。1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5010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2030m2布置一个。2、条形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环刀法每20m至少布置一个;贯入法每5m至少布置一个。3、单独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3每个单独基础下垫层不少于两个测点。4、 土方回填: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密度.取样数量:柱基回填.抽样柱基总数的10%.但不少于5个.基槽回填.每

34、层按2050米取一组.但不少于一组;基坑和室内回填.每层按100500平方米取样一组.但不少于一组.场地平整填方.每层按400900平方米取样一组.但不少于一组。四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51997取样土路基、石灰土垫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一组.每组3点。环刀法人行道路基、土路肩检测频率:每100m测2点。环刀法砂砾、碎石垫层、三渣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灌砂法二灰土底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环刀法进出口斜坡土基检测频率:每个测1点。环刀法五依据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1996取样沟槽覆土、沟槽回填填砂胸腔部分和管顶以

35、上500内检测频率:两井之间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环刀法六依据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81997取样基坑填土的检测频率:每座墩、台或每仓驳岸、防汛墙.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二、取样须知1、采取的土样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样量应能满足试验的需要。2、鉴于基础回填材料基本上是扰动土.在按设计要求及所定的测点处.每层应按要求夯实.采用环刀取样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现场取样必须是在见证人监督下.由取样人员按要求在测点处取样.而取样、见证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考核。2取样时应使环刀在测点处垂直而下.并应在夯实层2/3处取样。3取样时应注意免使土样受到外力作用.环刀内应充满土样.如果环刀内土样

36、不足应将同类土样补足。4尽量使土样受最低程度的扰动.并使土样保持天然含水量。5如遇到原状土测试情况.除土样尽可能免受扰动外.还应注意保持土样的原状结构及其天然湿度。三、土样存放及运送在现场取样后.原则上应及时将土样运送到试验室。土样存放及运中.还须注意以下事项:1、土样存放1将现场采取的土样.立即放入密封的土样盒或密封的土样筒内.同时贴上相应的标签。2如无密封的土样盒和密封的土样筒时.可将取得的土样.用砂布包裹.并用蜡融密实。3密封土样宜放在室内常温处.使其避免日晒、雨淋及冻融等有害因素的影响。2、土样运送 关键问题是使土样在运送过程中少受振动。四、送样要求为确保基础回填的公正性、可靠性和科学

37、性.有关人员应认真、准确地填写好土样试验的委托单.现场取样记录及土样标签等有关内容。1、土工试验委托单 在见证人员陪同下.送样人应准确填写下述内容:委托单位、工程名称、试验项目、设计要求、现场土样的鉴别名称、夯实方法、测点标高、测点编号、取样日期、取样地点、填单日期、取样人、送样人、见证人以及等。同时还应附上测点平面图。2、现场取样记录 1测点标高、部位及相对应的取样日期。2取样人、见证人。3、土样标签 1标签纸以选用韧质纸为佳。2土样标签编号应与现场取样记录上的编号一致。五、平板静载荷试验方案一、 适用范围及检测目的1 载荷试验适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2

38、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判定浅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二、 检测工程量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点。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三、 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四、 检测装置、仪器及设备1. 反力装置加载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有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等.XX市主要为压重平

39、台反力装置.该种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 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2.荷载、沉降测试装置 分级荷载的提供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并使: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荷载的测量可用荷载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并使: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不小于0.4级.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

40、作压力的80%。 沉降测量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使: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不小于0.01mm。根据本工程检测要求.拟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参见附录:用于本工程的主要仪器、设备。五、 检测条件 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 试坑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其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并在承压板下铺设不超过20mm的砂垫层找平。 试桩现场须保证220V照明电源.临时停电应预先通知。 每一岩基试验点位置必须保证施工道路畅通.运输道路保证4m以上.作业区道路保证6m以上.试桩周边10m之内无障碍物.上空无高压电线、电缆.地下无各种有效市政管线。 检测时现场不得有重型机械、汽车

41、.拖拉机.打桩机或其它非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较强振动。 测试过程中若有与现场其它施工工序、项目等交叉.请建设、监理方统一协调。六、 现场检测1. 检测流程2. 加、卸载及沉降测读 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加载方式为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加载分级进行.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 沉降量测读:加载后间隔5min、5min、10min、10min、15min、15min测读一次沉降.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 稳定标准:连续两小时每小时沉降量小于等于0.1mm。 卸载观测:

42、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三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终止加载条件: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A. 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岩土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B. 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与沉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C. 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D. 总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之比超过0.06。八、 资料收集

43、及整理1. 现场检测前向委托方收集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身结构图等。2. 现场检测后整理、绘制、编写以下资料、图表:整理、汇总原始数据记录表.绘制荷载-沉降PS曲线、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及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若需要.编写阶段性检测报告若需要、出具最终正式检测报告。九、 检测工期1. 在试验点达到试验条件的前提下.试验起始日期按招标文件或业主通知。2. 无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时.日历工期约1.5-2天/点.试验架进、退场约各需1天。3. 正式检测报告在现场作业结束后 3 日内提供.一式五份。十、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1. 作为持力层承载力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

44、测值,并据此给出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2. 检测报告应结论准确、用词规范。 3.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形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六、 地基系数K40选用6-1:实验目的及适用范围:K30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载荷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6-2:仪器设备:荷载板:荷载板为园形钢板, 其直径为30cm、板厚为25mm。荷载板上应带有水准泡。加载装置:1液压千斤顶与手动油泵, 通过高压油软管连接。千斤顶顶端应设置球铰.并配有可调节丝杆和加长

45、杆件.以便与各种不同高度的反力装置相适应。选用荷载应大于或等于50kN。2液压油软管长度至少为2m.两端应装有自动开闭阀门的快速接头.以防止液压油漏出。3手动液压泵上应装有一个可调节减压阀.可准确地分级对荷载板实施加、卸载。4测压表量程应达到最大试验荷载的1.25倍, 精度不低于0.6级。5当使用测力计直接测量加荷荷载时.测力计精度应达到1%。反力装置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10kN。下沉量测量装置由测桥和测表组成。测桥是用于安装测表固定支架或作为测表量测基准面.由长度大于3m的支撑粱和支撑座组成.当跨度为4m时其截面系数应大于或等于8cm。测表宜配置34个精度为0.01mm的百分表或电子

46、数显百分表, 量程应不小于10mm, 每个测表应配有可调式固定支架。其他:铁锹、钢板尺长400mm、毛刷、圬工泥刀、刮铲、水准仪、铅垂、褶尺、干燥中砂、石膏、油、遮阳挡风设施等。6-3:试验操作步骤场地测试面应进行平整.并使用毛刷扫去松土。当处于斜坡上时.应将荷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安置平板载荷仪:1将荷载板放置于测试地面上.应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必要时可铺设一薄层干燥砂23mm或石膏腻子。当用石膏腻子做垫层时.应在荷载板底面上抹一层油膜.然后将荷载板安放在石膏层上.左右转动荷载板并轻轻击打顶面.使其与地面完全接触.与此同时可借助荷载板上水准泡或水准仪调整水平。2将反力装置承载部分安置于荷

47、载板上方.并加以制动。反力装置的支撑点必须距荷载板外侧边缘1m以外。3将千斤顶放置于反力装置下面的荷载板上.可利用加长杆和通过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铰座紧贴在反力装置承载部位上.组装时应保持千斤顶垂直不出现倾斜。4安置测桥.测桥支撑座应设置在距离荷载板外侧边缘及反力装置支承点1m以外。测表的安放必须相互对称.并且应与荷载板中心保持等距离。加载试验:1为稳固荷载板, 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秒钟.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百分表读数调至零或读取百分表读数作为下沉量的起始读数。2以0.04MPa的增量,逐级加载。每增加一级荷载.应在下沉量稳定后.读取荷载强和下沉量读数。3当总下沉量超过规定的基

48、准值1.25mm.或者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或者达到地基的屈服点.试验即可终止。当试验过程出现异常时,应将试验点下挖相当于荷载板直径的深度.重新进行试验。对出现的异常应在试验记录表中注明。6-4:试验结果计算根据试验结果绘出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从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得出下沉量基准值时的荷载强度.并按下式计算出地基系数:K30=s/ss1式中:K30 由直径30cm的荷载板测得的地基系数MPa/m.计算取整数。-S曲线中ss =1.2510m相对应的荷载强度。ss 下沉量基准值=1.2510m。七、砂石级配的配比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规范要求:6

49、-1:可选用下列材料:1.砂石。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粒径小于2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重的45%.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当使用粉细砂或石粉粒径小于0.075mm的部分不超过总重的9%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卵石。砂石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对湿陷性黄上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透水材料。八、动力触探试验内容与方法:8-1:试验目的与适用范围:一静力触探试验: 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静力触探试验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

50、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二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三动力触探仪分为: 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轻型触探仪适用于: 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9

51、.8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N-轻型触探锤击数。重型触探仪适用于: 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y=35.96x+23.8y-地基容许承载力Kpa.x-重型触探锤击数。8-2:设备:轻型动力触探仪本工程宜选用轻型动力触探仪作为下卧层承载力检测工具8-3:试验方法与要点取样数量:间距一般控制在1020m 之间.小范围不适宜土段可加密.每个断面宜布置35个测试点.按路基范围左、中、右布置.点距15m左右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

52、.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计算。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8-4:资料整理(1) 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的锤击数及深度是否有错漏.并结合其它勘探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去掉不合理的特异值。轻型触探不考虑杆长修正.根据每贯入30cm所需的锤击数绘制N10h曲线图。进行土层力学分层.根据N10h曲线.考虑触探的临界深度及界面效应.即超前和滞后影响.一般触探曲线由软层进到硬层时.则分层界线定在软层最后一个小值点以下23倍探头直径处.由硬层进入软层时.则分层界线定在软层第一个小值点以上23倍探头直径处。删除个别异常值.临界深度影响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值.按下式计算每层实测击数的算术平均值:N10=N10/n。式中:N10为平均击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