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参考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3197462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普通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普通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普通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普通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参考(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普通遗传学 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遗传学研究任务的各项描述中,错误的是【】A. 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B. 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C. 证明生物性状表现受遗传因素控制,与环境因素无关D. 指导动植物、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疗卫生水平2.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A. 环境条件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B. 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C. 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D.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3. 原核细胞结构较简单,下列结构中原核生物所不具备的结构是【】A. 细胞壁B. 细胞膜C.

2、 核糖体D. 染色体4. 观察鉴定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是细胞分裂【】A. 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5. 真核细胞的染色质主要化学组成包括【】A. 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B. R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DNAC. D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D.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6. 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A. 呈松散状态分散于细胞核中B. 呈松散状态分散于细胞质中C. 收缩到最粗最短分布于细胞核中D. 收缩到最粗最短分布于赤道板上7. 一对同源染色体【】A. 在细胞分裂间期配对平行排列B. 来源于生物同一亲本C. 形态和结构相同D. 总是带有相同的基因8. 栽培大麦(2

3、n=14)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具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为【】A. 14条B. 7条C. 28条D. 42条9. 减数分裂前期I可被分为5个时期,依次是【】A. 细线期粗线期偶线期双线期终变期B. 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C. 终变期细线期粗线期偶线期双线期D. 偶线期双线期细线期终变期粗线期10. 在形成性细胞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A. 前期IB. 前期IIC. 后期ID. 后期II11. 高等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40个【】A. 胚囊B. 卵细胞C. 花粉粒D. 精核12. 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A. DNAB. RNAC. 蛋白质D. 酶13. 紫外线诱发生物突变

4、最有效波长和DNA最大吸收紫外线光谱分别是【】A. 280nm与280nmB. 280nm与260nmC. 260nm与280nmD. 260nm与260nm14. 分析某核酸样品,其碱基比率为27% A、23% C、27% T、23% G,该核酸是【】A. 单链DNAB. 双链DNAC. 单链RNAD. 双链RNA15. DNA半保留复制的含义是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 保留亲代DNA分子一半的碱基B. 保留亲代DNA分子一半的核糖C. 保留亲代DNA分子一条单链D. 保留亲代DNA分子半条双链16. 反转录酶催化的过程是【】A. DNARNAB. RNADNAC. rRNADNAD.

5、tRNAmRNA17.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表明【】A. 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是单向的B. 细胞内DNA只有通过自我复制产生C. 细胞内RNA分子只能由DNA转录产生D. 细胞内蛋白质只能由RNA指导合成18. 下列关于遗传密码特征的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 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B. 真核生物内显子的存在表明遗传密码可以是非连续的C. 多数氨基酸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密码子编码D. 病毒的遗传密码和人类核基因的遗传密码是通用的19.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是【】A. 不同频率的基因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C. 亲代的性状D. 各种表现型20. 豌豆种皮色中有灰色和白色,灰色(

6、G)对白色(g)为显性。一豌豆亲本自交产生了108粒灰色籽粒、37粒白色籽粒,该亲本的基因型为【】A. GGB. GgC. ggD. 无法确定21. 一个具有三对杂合基因的杂种自交,子代群体的应有基因型【】A. 8种B. 9种C. 16种D. 27种22. 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已知3对基因互不连锁。试问要从F2中选出270株毛颖、抗锈、无芒个体,F2至少要种植【】A. 270株B. 640株C. 810株D. 7290株23. 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F2代分离比例为15:1。则两对基因间存在【】A. 互补作用B. 重叠作用C. 抑制作

7、用D. 积加作用24. 连锁遗传规律适用于【】A.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B. 不同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间C. 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D. 同一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间25. 两对非等位基因连锁,对其杂种的100个孢母细胞进行检查,发现有15个孢母细胞在两基因相连区段内发生了交换,则其交换值为【】A. 5%B. 7.5%C. 15%D. 30%26. 如果A-B两显性基因相引相的重组率为20,那么A-b相斥相的重组率为 【】A. 20%B. 30%C. 40%D. 80%27. 某3个连锁基因杂种的亲本型配子是BDE和bde,双交换型配子是bdE各BDe。由此可知,3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

8、是【】A. BDEB. DBEC. BEDD. EDB28. 人类中的红绿色盲为隐性伴性遗传,如果一色盲携带者(XCXc)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子代中男孩的表现型是【】A. 全为色盲B. 色盲,正常C. 全为正常D. 色盲,正常29. 突变的重演性是【】A. 同一突变可以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基因上多次发生B. 同一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上多次发生C. 同一基因能多次重复产生一种突变D. 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或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30. 利用花粉直感现象测定基因突变频率时,在亲本配置上【】A. 用纯合显性个体作母本B. 用纯合隐性个体母本C. 用杂合体作母本D. 无需考虑母本遗传组成31. 下

9、列几种基因突变中,对生物个体影响最大的是【】A. 同义突变B. 错义突变C. 移码突变D. 中性突变32. 下列DNA损伤修复途径中,哪种途径通常能够恢复碱基序列的正确性【】A. 直接修复B. 双链断裂修复C. 复制后修复D. SOS修复33. 突变时一种嘌呤变成另一种嘌呤,或一种嘧啶变成另一种嘧啶称为【】A. 颠换B. 转换C. 转化D. 交换34. 重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形成的重复圈中包含【】A. 一条重复染色体B. 两条重复染色体C. 一条正常染色体D. 两条正常染色体35. 可以将两个正常连锁群改组为两个新的连锁群的结构变异是【】A. 重复B. 缺失C. 倒位D. 易位36. 对一

10、个生物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个体可能含有【】A. 臂间倒位B. 相互易位C. 臂内倒位D. 顶端缺失37. 下列哪种结构变异可导致配子半不育现象【】A. 顶端缺失B. 顺接重复C. 臂内倒位D. 相互易位38. 下列染色体结构变异体中,生活力和配子育性最低的是【】A. 易位纯合体B. 缺失纯合体C. 倒位纯合体D. 重复纯合体39. 缺失定位是利用缺失的哪种遗传效应确定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A. 部分不育B. 半不育C. 假显性现象D. 降低重组率40. 栽培马铃薯是一个同源四倍体(2n=48),其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可能出现的配对形式包括【】A.

11、 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B. 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C. 二价体和单价体D. 二价体41. 同源四倍体往往比其二倍体原始种【】A.开花早而多B.生长发育快C.结实率高D.气孔大42. 已知普通小麦2n=6x=42=AABBDD,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A. 2条B. 6条C. 7条D. 21条43. 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单价体而不能联会,说明它是来自一个【】A. 同源四倍体B. 异源四倍体C. 单体植株D. 同源多倍体44. 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作物(2n=6x=42),它可以形成单体【】A. 42种B. 28种C. 21种D. 7种4

12、5. 单体减数分裂能够产生n和n-1两种四分体,其可育花粉粒中【】A. n = n - 1B. n n 1C. n n - 1D. 不确定46. 下列关于数量性状的描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 数量性状就是性状表现的数量化,即用测定的数量值来表示个体的性状表现B.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通常位于细胞质中,因此与质量性状具有不同的遗传表现C. 数量性状通常受环境强烈影响,并且不同个体受环境影响的程度一致D. QTL指数量性状位点,一个QTL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微效基因47. 在估算异花授粉植物广义遗传率时,可以用来估计性状环境方差的是【】A. 亲本的表现方差B. F1的表现方差C. F2的表现方差D.

13、 回交世代的表现方差48. 决定狭义遗传率大小的因子是【】A. 平均数与表现型方差B. 平均数与加性方差C. 遗传方差与表现型方差D. 加性方差与表现型方差49. 一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2,B1,B2三个世代的粒重方差分别为500,400和450,则该杂交组合粒重的狭义遗传率为【】A. 85%B. 60%C. 30%D. 15%50. 加性方差是一个变异量,它是【】A. 可固定、可遗传的B. 可固定、不遗传的C. 不可固定、可遗传的D. 不可固定、不遗传的51. 要使两对基因杂合体自交后代群体纯合率达到96%以上,至少应该连续自交【】A. 4代B. 5代C. 6代D. 7代52. 当杂合基因对数

14、与交配代数相同时,回交与自交后代群体具有相同的【】A. 性状均值B. 单种基因型纯合进度C. 纯合基因型种类D. 纯合体比例53. 以某一种基因型纯合率的进度上作比较时,回交【】A. 大于自交B. 小于自交C. 等于自交D. 无法比较54. 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分配不均等,所以由叶绿体、线粒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具有不同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的遗传规律。例如【】A. 水稻的有芒与无芒B. 玉米的甜粒与非甜粒C. 紫茉莉的绿枝条与白枝条D. 人的ABO血型55. 酵母抑制型小菌落突变类型与正常菌落杂交后代中【】A. 等比例的正常菌落和小菌落B. 不定比例的正常菌落和小菌落C. 全部为

15、正常菌落D. 全部为小菌落56. 两种不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一个为F+菌株,另一个为F菌株,两者接合【】A. 既产生原养型,又产生新的缺陷型B. 能产生原养型,不产生新的缺陷型C. 不能产生原养型,但会产生新的缺陷型D. 不能产生原养型,也不产生新的缺陷型57. 按分子遗传学的观点,突变的最小单位是【】A. 顺反子B. 突变子C. 重组子D. 基因58. 玉米T型不育系是属于孢子体不育型,用S(rr)N(RR),F2育性表现为【】A. 全部植株花粉可育B. 同一植株上3/4花粉可育:1/4花粉不育C. 3/4可育植株:1/4不育植株D. 3/4植株表现穗上花粉育性分离:1/4植株完全不育59.

16、 在质核不育型中,由N(rr)基因型植株组成的品系是【】A. 保持系B. 不育系C. 恢复系D. 纯合系60. 雄性不育系(ms/ms)杂合可育株(Ms/ms)的F1【】A. 全为不育株B. 全为可育株C. 3/4为可育株,1/4为不育株D. 可育株和不育株各占1/2二、名词解释1. 同源染色体2. 直感现象3. 无融合生殖4. 转录5. 内显子6. 中心法则7. 等位基因8. 不完全连锁9. 重组率10. 符合系数11. 基因突变12. 突变体13. 芽变14. 数量性状15. 纯系16. 母体遗传17. 雄性不育18. 生物工程19. 基因工程20. 基因组文库三、简答题1. 根据着丝粒的

17、位置可以将染色体形态分为哪几种类型?2. 简述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3. 生物有哪些生殖方式?4. 基因分离规律的要点和细胞学基础是什么?5. 简述分离规律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6. 多对性状符合独立分配规律的条件是什么?7.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有哪些?8. 简述染色体缺失的遗传效应。9. 多倍体的形成途径有哪些?10. 简述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生理特征。11. 单倍体在植物遗传、育种中有哪些应用?12. 试比较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特征。13. 简述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的要点。14. 自交的遗传效应有哪些?15. 简述纯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发展。16. 影响植物杂种优势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8、17. 细胞质遗传的一般特点是什么?18. 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四、计算题 1. 已知Aa和Bb两对基因是连锁的,交换值为8.4%。试写出基因型为 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并计算各种配子的比例。2. 在杂合体内,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在双交换的符合系数为0.26时,试分析:(1) 该杂合体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2) 计算各类配子的比例?3. a、b、c 3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ab+364+c382a+106+bc98abc66+74a+c5+b+3试分析这3个基因排列的顺序并计算基因间遗传距离和双交换符合系数

19、。4. 32. 两个大麦品种P1、P2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F1分别与两个亲本回交获得B1和B2。经测定,各世代的千粒重和方差如下表。试估算大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世代平均千粒重(克)方差P190.319.2P263.116.5F176.317.3F275.733.9B182.431.7B267.628.8五、论述题1. 试分析无性繁殖植物、自花授粉植物和异花授粉植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特点。2. 作物生产中,马铃薯直接用薯块作种、小麦可以直接留种、玉米则每年都要用两个亲本(自交系)杂交生产种子。试用遗传学知识分析上述留(繁)种方式的差异。3.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哪几种类型?如果

20、在自花授粉作物(如小麦)田间群体中发现一株矮化植株,你如何验证它是由于环境影响产生的,还是由于遗传变异产生的?如果是遗传变异产生的,又如何进一步验证它是哪种遗传变异?4. 现有一综合性状优良但不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试根据你所学的普通遗传学知识,说明可以采用哪些途径来改良其抗病性,并简述基本过程。5. 试述遗传三大基本规律的内容及其细胞学基础。6.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学科,生物的遗传变异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C2D3C4C5D6D7C8C9B10C11C12A13D14B15C16B17D18B19A20B21D22B23B24C25B2

21、6A27C28B29B30B31C32A33B34A35D36D37D38B39C40A41D42C43B44C45B46D47B48D49C50A51A52D53A54C55B56C57B58C59A60D二、名词解释1.生物体细胞内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2.花粉(父本)对种子或果实的性状产生影响的现象,分为花粉直感和果实直感。3.是不经两性细胞的结合,而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式。4.是指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5.一个基因中为出现在成熟mRNA上的非编码序列。6.指遗传信息人DNADN

22、A的复制过程和遗传信息由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7.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对位点的两个基因。8.指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连锁基因)间能够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因而产生部分交换型配子(测交后代)。9.指两个基因间交换型(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10.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之比,用以衡量相邻交换间的干扰程度。11.基因内部发生化学性质变化,形成与原来基因呈对性关系(等位基因)的现象。12.指携带突变基因并表现突变性状的细胞或生物个体。13.植物芽原基发育早期的突变细胞发育而成的突变芽或枝条。14.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15.一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

23、交产生的后代。16.也称为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所表现的遗传现象和规律,即细胞质基因通过母本传递。17.指植物雄蕊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花粉的现象。18.指利用工程技术的方法改造和修饰生物体,使其产生新的性状或产品,从而改良生物体的遗传操作19.是利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获得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宿主细胞或个体,使受体的遗传特性得到修饰或改变的过程。20.使用于切割质粒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将供体生物体的基因组DNA切成许多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连接到载体上而构成的一个重组DNA群体。三、简答题1. 中间着丝粒染色体(V型)、近中

24、着丝粒染色体(L型)、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顶端着丝粒染色体(棒状)。2. (1) 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n),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2n水平,保证了有性生殖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物种遗传的相对稳定。 (2) 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非姊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导致基因间重组,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子类型、后代遗传组成,从而产生遗传变异,为自然、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3.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4. 基因分离规律的要点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均等地分配到不同配子中,配子中只包括成对基因之一;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基因(

25、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基因分离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后期I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二分体细胞。5. (1) 根据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区分纯合体和杂合体,并从而鉴别真伪杂种; (2) 杂交育种上通过连续自交促进个体间分离和基因型纯合; (3) 预测杂种后代的分离类型和出现频率(频率),从而有计划地种植杂种后代,提高选择效果,加速育种进程; (4) 良种繁育过程中要进行适当地隔离,加强防杂去杂,以保持良种的遗传稳定和优良特性; (5) 利用杂种配子基因型的纯粹性,开展花药培养与单倍体育种。6. (1)各对性状遗传均符合分离规律;(2)决定各对性状遗传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

26、非同源染色体上。7.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包括:突变的重演性、可逆性、多方向性、有害性与有利性、平行性。8. 生活力降低、配子育性降低、性状变异和假显性现象。9. (1)未减数配子结合形成多倍体;(2)体细胞染色体数加倍形成多倍体。10. 同源多倍体在形态上一般表现巨大型的特征,即细胞核和细胞体积、组织和器官(叶片、茎、花朵、花粉粒、种子、果实等)、气孔和保卫细胞;单位面积气孔和保卫细胞数目减少;成熟期延迟。生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于基因剂量增加,生化代谢活动加强;有时表现特殊的性状变异(如菠菜的性别等)。11. 单倍体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通过花粉单倍体加倍加速基因纯合进度,从而加速育

27、种进程;以单倍体为材料研究基因的性质和作用;用单倍体对同源多倍体进行基因定位;根据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分离特征研究染色体间的同源关系;诱导非整倍体。12. 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不能对分离世代进行归类统计;而质量性状表现为类别差异。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受多对基因控制,无明显主效基因;质量性状受少数几对主效基因控制。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与环境间互作关系复杂;质量性状不易受环境影响,与环境互作简单。数量性状需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研究;质量性状通常采用系谱法进行研究。13. 答:多基因假说的要点是:(1) 数量性状受许多对彼此独立的微效基因控制,基因的遗传方式仍然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 (

28、2) 各对基因等效; (3) 各对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 (4) 基因间的作用是累加性的。14. 杂合体自交导致:后代基因型纯合,群体内纯合体比例逐代增加;性状遗传趋于稳定;隐性基因纯合,隐性性状得以表现,通过自然和人工选择淘汰有害隐性基因;发生性状分离,通过选择获得不同纯合基因型。15. 纯系学说的主要内容:(1)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可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纯系,因此在混杂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2)纯系内个体所表现的差异只是环境变异,不可遗传,所以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发展:(1)纯系的纯是相对的、暂时的,天然杂交重组、基因突变等均可导致可遗传变异;(

29、2)纯系内选择无效也是不存在的。16. 影响植物杂种优势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授粉方式,异花授粉植物比自花授粉植物杂种优势强;亲缘关系,双亲亲缘关系越远,遗传差异越大,杂种优势越强;双亲基因型纯合程度,纯合度高的杂种优势强;环境条件,适宜环境条件下杂种优势强。17.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的;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乎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18. (1)获取目的基因;(2)适当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4)转化受体的转基因检测。四、计算题 1. AB间连锁,

30、C与AB间自由组合,可得:亲本型重组(交换)型Ab45.8%aB45.8%AB4.2%ab4.2%C50%AbC22.9%aBC22.9%ABC2.1%abC2.1%C50%Abc22.9%aBc22.9%ABc2.1%abc2.1%2.(1) 由于三个基因两两间均为不完全连锁,因此这个杂合体能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ABy、abY、aBy、AbY、ABY、aby、Aby、aBY。(2) 在符合系数为0.26时:实际双交换值为:0.260.060.1100=0.156%,其中每种双交换型配子的比例为:0.156% / 2 = 0.078%;两种a-b单交换型配子比例均为:(6% - 0.156%)

31、 / 2 = 2.922%;两种b-y单交换型配子比例均为:(10% - 0.156%) / 2 = 4.922%;两种亲本型配子比例均为:1-(6% - 0.156%)-(10% - 0.156%)-0.156%/2=42.078%。即该杂合体配子类型与比例为:Aby42.078abY42.078aBy2.922AbY2.922ABY4.922aby4.922Aby0.078aBY0.0783.(1) 由题可知:ab+、+c两种配子数目最多、接近相等,为亲本型;+b+、a+c两种配子数目最少、接近相等,为双交换型。只有a位于b,c中间时才能形成+b+和a+c两种双交换配子;3个基因排列顺序为

32、bac。a-b间单交换配子为:a+、+bc;a-c间单交换配子为:abc、+。(2) 双交换值=(5+3)/1098100%=0.73%a-b之间的交换值: (106+98)/1098100%+0.73%=19.31%a-c之间的交换值: (66+74)/1098100%+0.73%=13.48%b-c之间的交换值: 19.31%+13.48%=32.79%(3) 符合系数:C=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0.0073/(0.19310.1348)=0.284. (1)用两个亲本和杂种一代方差的平均数估算环境方差,即:(2)狭义遗传率:五、论述题1.(1) 无性繁殖植物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子

33、代与亲代遗传组成和性状表现一致;不发生遗传重组,只有极低频率的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突变体通常是杂合体,隐性基因不能表现。(2) 自花授粉植物和异花授粉植物均通过有性生殖:性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雌雄配子受精结合产生2n染色体数目的合子发育形成后代个体,因此可因等位基因分离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与连锁基因交换产生遗传重组,也存在基因突变产生遗传变异,染色体变异的频率也更高,因此具有丰富的形成可遗传变异的机制。(3) 自花授粉植物主要通过自交产生后代,群体中纯合体比例高;有害隐性突变基因通过自交纯合,在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下被淘汰,因此群体有害隐性基因比例低。(4) 异花授粉

34、植物群体内个体间天然杂交比率较高,群体中杂合体比例高;有害隐性突变基因在群体中长期存在而不会表现。2.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育种)的三大要素。试在三大遗传基本规律、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突变基础上,分析生物遗传变异的类型、含义,并说明植物育种中人工重组、创造遗传变异的基本方法。(1)生物的遗传变异包括遗传重组:有性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及连锁基因交换重组;染色体变异(含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数目变异)细胞内染色体结构、数目变异产生的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马铃薯薯块作种繁殖属于无性繁殖;无性繁殖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同样的遗传物质(染

35、色体组成、遗传信息);因此无性繁殖方式所获得的后代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表现遗传上的高度稳定性。(2)小麦、玉米通过种子进行的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经过减数分裂和配子受精结合,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连锁基因交换(重组)可能产生遗传变异。(3)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目前生产上用的品种均为纯系(个体纯合、群体基因型一致);因此小麦留种就是纯系自交繁殖,后代依然是纯系,也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能够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和群体的整齐一致。(4)玉米为异花授粉植物,且生产上用的品种均为杂交种,通常由两个自交系杂交获得;杂交种基因型为杂合,表现很强的杂种优势;自交或群体内相互交配后代(F2)会由于基因

36、分离与重组产生产生衰退现象:基因型、表现型严重分离,丧失杂种优势,群体整齐度变差;因此必需重新用两个纯合亲本(自交系)杂交配制杂交种子(F1)。3.(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2)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将矮化变异植株与正常植株后代在严格控制一致的环境条件下种植比较株高;如果矮化植株后代表现与正常植株后代株高一致(株高变异没有遗传下来),则是环境变异;如果矮化植株后代(全部或部分)仍然表现比正常植株后代矮(矮化性状可遗传),则是遗传变异。如果是遗传变异:(3)由于矮化植株来自自花授粉植物田间群体,自花授粉植物为纯系,基本上可排除由基因重

37、组产生变异的可能。(4)对后代中表现矮化变异的个体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细胞学观察:根据染色体数目、形态、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二价体数目及形态,可验证是否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5)如果变异个体没有表现明显的细胞学异常,可推测为基因突变,可用变异个体与正常个体杂交,杂种F1测交或自交进一步分析其遗传特征。4.答:1)如果在普通小麦物种内能够找到带抗白粉病基因的品种(植株),可采用方式有:杂交育种:用该小麦品种为亲本与抗病亲本杂交,杂交后代选择具有抗病性,综合性状与原始材料相似的个体自交。回交育种:用该小麦品种与抗病亲本杂交,后代选择具有抗病性个体与原始材料(作轮回亲本)多

38、代回交,选择综合性状优良、抗病个体。染色体替换:明确抗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用原始材料对应的单体或缺体与抗病亲本杂交,后代选择染色体数目正常个体多代自交或回交,选择综合性状优良抗病个体。2)如果在普通小麦物种内找不到抗病亲本,近缘物种内找到抗源可以采用:远缘杂交与回交或远缘杂交与染色体替换结合;或者转基因。3)如果在普通小麦和近缘物种内均找不到抗源,可采用诱变育种。5. (1) 基因分离规律的内容是: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均等地分配到不同配子中,配子中只包括成对基因之一;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基因(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其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后期I相互分离,分别进

39、入两个二分体细胞。(2) 独立分离规律的内容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其细胞学基础是:二价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随机定向,后期I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到二分体细胞中。(3) 连锁遗传规律的内容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交换型配子产生于非姊妹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其细胞学基础是:连锁基因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基因间存在物理连接关系;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姊妹染色单体间可因断裂重接而发生片段交换,从而改变基因间的连接关系,形成交换型(重组型)配子。5.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学科,生物的遗传变异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的基本含义是什么?(1)变异是指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一定差异的现象。(2)生物的遗传变异可以分为3种主要类型: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3)基因重组:是指由于等位基因分离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与连锁基因交换形成新的基因型与表现型而产生可遗传变异。(4)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产生新基因与功能,并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5)染色体变异:是指由于染色体的结构、数目改变而导致生物遗传组成和性状发生变异。16 / 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