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113770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观察2018年4月DOI:10.16681/ki.wcqe.201807010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李小丽(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教师职前培养的对策,即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证体系,规范教师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吸引机制,提高师范类院校生源水平;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优化教育课程体系;制定专业化教师能力标准,树立专业教师培养目标。关键词:教师职前培养;教师教育;生源质量;教师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8)07-0025-022525世纪,成绩前异的我就我国教师专

2、业发展来说,包括职前培养、资格任用和职后培训三个阶段。职前培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承载着职业发展的基础重任,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前途1。当前,各界关注较多的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的资格任用和职后培训,对于职前培养缺乏重视,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以至于我国的职前培养与我国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教师职前培养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岀相应解决措施,这对于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我国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校疏于管理、教师不尽职尽责同样会造就这种学历和能力之间的尴尬局面。(二)师范类院校生源质量低的窘态当前,师范类院校的生源差是众所周知的。笔者通过

3、对某高中高三438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成绩靠前的学生中大部分偏向于报考机械设计、经济管理等专业,只有不到生的于师范H业的帀兴趣偏业。在以看岀国政府岀台了一系列对师范类学生的优惠政策,采取对师范生“三包”政策:包学费、包伙食、包分配。由于我国当时的25发展现状,师范类院校一时间成为“香饽饽”吸引了大批优秀青年投身于教育事业。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25教师职前培养正在从二级师范教育体系向新的二级师范教育体系(本科、研究生)转化,教师教育进入转型期2。近几年,国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数量在不断减少,一些师范院校开始向综合类院校方向迈进,师范性特色也在逐渐蜕化,随之带来的就是优质师资的流失;与此同时

4、,非师范类院校也开始进行师范化教育,教师队伍成分开始发生变化;而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格的宽泛也引起了一批冷门专业的学生从事教育行业,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愈发突出(一)师范生的学历和能力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要求的教师学历在不断地提升,小学和中学基本上是本科,甚至在中学出现了很多研究生,教师学历的提高,对于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着不言而喻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高学历的背后却没有高的执业能力3。我国存在的许多师范类专、本科院校是从以前的中师和师专院校升级而来的,即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升格为较高层次的师范类院校。这种晋升依据的是学校硬件设施是否符合标准,而对软件方面的考核却缺乏具体

5、的衡量标准。而一个学校的具体归属层次最关键的是依据其软件,即师资方面,师资队伍没有得到提升,尽管院校层次发生了好的改变,然而培育的学生能力却与之不匹配,便形成了这种表面上的高学历和实质上的低能力之间的矛盾。此外,尽管有些师范学校的软、硬件齐全,但学“三包”政策在20世纪末被取消,师范类院校便失去了优势,无法吸引优质生源,目前仅有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有除了“包分配”的“二包”优惠政策能够吸引一部分学生外,其他师范类学校的优势已然不复存在,生源质量依然不高。(三)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新时期的教育模式对教师的

6、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我国教育事业发起了挑战。我国师范类院校从20世纪末改革以来,基本完成了顺利转型,然而院校内部的师资水平、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升级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当前,由于三级师范教育体系转向二级师范教育体系的任务基本完成,最具师范特色的中师教育被削弱,相当一部分的高师院校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式仍然没有改变,设置的专业课程还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的“老三门”知识,内容完全没有革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学实践环节匮乏,与新时期下的教育理念严重脱节,难以体现新时代下师范类院校应有的学术水平和教育特色。如何脱离传统教育模式,探索新时期符合我国当下国情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教育行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四)教师教育的开放性和专业性失衡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从以往的仅有师范类院校培养教2525作者简介:李小丽(1978),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副教授,硕士。注: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师职前培养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的成果(编号:2014BJY019);2018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中日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的成果(编号:2018-JSJYZD-033)。2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