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92891415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2007-04-19 陈争平 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点击: 18 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陈争平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摘 要: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他所作诸多历史贡献的重要基础在于兴办大生企业集团,而大生企业集团成功的基础主要在于企业制度创新。张謇利用股份制兴办中国第一个民营企业集团,把爱国爱民作为企业上下一心的价值理念,并建立机构精干、章法严明的企业管理机制,推行将管理人员经营劳动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的分红激励方式,实行重视市场营销的经营方针,实施重视人才开发与管理,重视新式教育的发展战略,实行从实际出发、人性

2、化的劳动制度等,为中国近代企业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张謇将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与务实精神相结合,重视企业制度创新,这成为近代大生企业集团保持较强竞争能力的首要条件,对我们在新世纪里办好中国企业,壮大民族经济实力,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近代;张謇;实业救国;企业制度创新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是近代儒商的典范。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当时的“文章魁首”状元张謇大力倡导实业救国,特别强调要创办近代大农业、大工业、大商业,他的主张反映了当时爱国人士发展民族经济、自强救国的进步要求。当年张謇放弃仕宦前程,投身于实业救国实践之中。他首先是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状

3、元办工厂,在当时社会需要有“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大无畏气概。经过数十年的艰辛苦斗,他不仅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大生轮船公司等涵盖棉纺织、垦牧、航运、码头、机械、面粉、榨油、制盐、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30多个企业,组成大生企业集团,促进了南通地区近代经济的发展;他还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南通纺织学校等一批新式学校和南通博物苑、图书馆等一批文化事业单位,并积极从事兴修水利、盐法改革、渔业改良等活动。在张謇强烈的创新精神推动下,南通早期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著名史学家章开沅曾称张謇是“清末民初那一代儒商中的出类拔萃者”。可以说,张謇诸多历史贡献的重要基础在于兴办大生企业集

4、团,而大生企业集团成功的基础主要在于企业制度创新。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至今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以爱国爱民思想作为企业文化之灵魂 当代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一般都认为,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的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人的价值理念、思想范畴,是企业员工对整个企业发展方向及企业制度的一种认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根本。张謇虽然没有提出“企业文化”等概念,但是他在办厂实践中一再对员工晓之以“实业救国”大义,以此作为全厂上下一心的价值理念。这是张謇作为近代儒商典范的一大特色。_章开沅:一代儒商万世师表,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第17页。作者简介:陈争平,清华大学经济学

5、所教授(北京 100084)。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謇对祖国因经济文化落后而不断挨打深感痛心。他不仅有强烈的爱国热情,而且理性地认识到“策中国者,首日救贫,救贫之方,首在塞漏”,“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厚民生者,工且尤切于商”,随之提出实业救国主张,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强国富民思想,并努力实践。 张謇自己的言行一再表明,他历经艰辛创办大生企业集团,其宗旨不是为了个人发家致富,而是为了爱国爱民。张謇将所办纱厂以“大生”两字命名,按张謇自己的解释,这是易经中“天地之大德日生”的简称。张謇强调:“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

6、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换句话说,没有饭的人,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人,使他能够逐渐提高。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张謇认为发展民族工业是“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是改变贫困的必由之路。他在经营工厂、兴办实业的实际活动中也是按照“大生”这一涵意去做的。 张謇还亲自为大生纱厂拟定厂约,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规章。在厂约中,首先说明办纱厂目的是“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源计”,并且强调“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厂约明文规定了总理和各经董的各自职责,对各级职员的工资待遇、利润分配、各所章程的制定办法和定期考核制度、

7、功过赏罚办法等事项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厂约体现了张謇开明、务实的状元公治厂的个人特色:它对各级职员既晓之以办厂是“为民生,亦为中国利源”的大义,又明确告之以纱厂奉行总理独裁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的管理原则,告之以各部门职员各自的责、权、利以及考核与功过赏罚办法,使各级职员的责权利挂钩;张謇在厂约中又将自己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鼓励各级职员对自己提意见,对厂务提建议。爱国爱民,是张謇创办企业的根本动机,也是大生集团企业文化之灵魂。张謇兄弟与沈敬夫、高清、蒋锡绅(银钱董)等本地商人以此为纽带,“沥胆相扶”,组成大生领导集团。张謇对大生企业高中级管理人员“绳之以大义”,并且赏罚严明,用规章制度实行开明而

8、严格的管理。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及其他企业时,也在这些企业建立了机构精干、章法严明的企业管理机制。在张謇以身作则下,这些企业的高中级管理人员无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们分工负责,层层管束,管理十分严格,使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例如,当大生开办初期资金难以周转,纱厂处于生死关头之时,进出货董沈敬夫献计“尽花纺纱,卖纱收花,更续自转”,被张謇采纳,使纱厂度过了难关,进而有所发展。沈敬夫等还利用他们在花布同业中的社会关系,动员棉花商、布商等投资于大生纱厂。厂工董高清负责组织生产事宜,曾经“遍考纺法于上海中外各厂”;他“督工甚勤,竟曰无懈举职称事,十五年如一日”。大生纱厂赖以起家的生产设备原是官方长期

9、搁放在上海码头芦席棚中的一批纺纱机,经数年风吹雨打,锈蚀损坏十分严重,可谓先天不足。但是在高清等人努力下,这些机器设备经过整修,生产出了质量“比苏沪厂纱为优”的机纱,以致“行销亦旺,中外争购”,当“沪上纱滞如山”时大生所产之纱销售“独畅”,帮助纱厂度过了资金周转困难的险关。一位研究近代苏北盐垦史的专家认为,通海垦牧公司之所以比其他农垦公司的经营效益好,_张謇:张季子九录,北京:中华书局,1931年,实业录卷一,第18、6页;政闻录卷一,第20页;卷二,第22页。刘厚生:张謇传记,上海: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第251252页。 参见张謇:厂约,张謇全集卷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

10、年,第1720页;大生系统企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3页。 张謇:高君立清墓志,张謇全集卷五(上),第405页。候补道林查验官机复南洋督部刘讯,大生纺织公司年鉴,18951947,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l998年,第52页。刘坤一奏张謇筹办南通大生纱厂折,上海档案馆编:旧中国的股份制,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第78页。张謇:通州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议报告,大生纺织公司年鉴,18951947,第84页。 “其原因就在于严格的管理”。高清等人并追随张謇,“轻财好义”,集资兴办地方教育事业,襄助地方自治等。高清逝世时,“四方吊者逾千人,誉望益著”。当代中国企业家学习张謇,

11、应以爱国爱民作为企业文化之灵魂,这样才能使企业管理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广大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方向及企业制度的认可达到更高的水准,使企业上下齐心,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更有保障。 二、多方面的企业制度创新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经济百废待兴,张謇等人所倡行的“实业救国”之路可谓筚路蓝缕,充满艰辛。为此,张謇还对企业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为中国近代企业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一)靠股份公司制兴办“大农、大工、大商”张謇于1895年筹办纱厂时,只是一介寒儒,自家并没有多少财产,只能“仿照洋厂”,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它克服了传统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固有的规模狭小和风险集

12、中这两大缺陷,给东西方各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中国19世纪末股份制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风气未开”,张謇经历“千磨百折,首尾五载,忍侮负饥”,多方集资,才好不容易办起了大生纱厂。可以说,没有股份制就没有大生纱厂。在南通地区,大生纱厂开了实行股份制的先例。在全国范围内,大生纱厂在民营工业企业中是属于最早实行股份制的一批企业之列。 1901年张謇又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仍然要依靠股份制集资。他进一步强调公司组织的重要性,说:“甚愿天下凡有大业者,皆以公司为之。”大生纱厂不仅是通海垦牧公司的大股东,还不断给与公司借贷资金支援。两个企业在张謇统一领导下,结成多方面

13、的经济联系。可以说,通海垦牧公司的创设,标志着跨行业、跨部门的大生企业集团已开始形成,它是中国最早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 张謇强调实业救国必须兴办突破小生产方式的“大农、大工、大商”,他将其主张付诸实践,除了大生纱厂和通海垦牧公司外,从1903年起张謇又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扩大经济事业的规模,相继创办了广生油厂、大兴面粉厂、阜生蚕桑公司、同仁泰盐业公司、大生轮船公司、天生港大达轮步公司、资生铁厂、资生冶厂、大生二厂、大生三厂、新通贸易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4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互相在融资关系、人员派遣、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技术支持等方面建立紧密关系,协调行动,都是大生集团成员企业。在资本组织

14、形态上,大生集团的企业基本上都实行股份制。集团内的各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法人企业,虽然企业间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但是各自独立核算,产权关系明晰。即使其中一企业严重亏损停办以至拍卖,也不致因一厂关闭而牵动全局。 在企业制度上,张謇创造的“大生”模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用股份公司制,在南通地区兴办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农、大工、大商”,建立了在清末民初时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可以说,没有股份制就没有大生企业集团。 (二)建立机构精干、章法严明的管理机制大生纱厂是张謇赖以成就其宏大事业的基础。在纱厂创办过程中,张謇备尝艰辛,深知“坚苦奋励,则虽败可成;侈怠任私,则虽成可败”,因此在经营管理上极为用心。张謇

15、_ 姚谦:对淮南盐垦事业的调查与认识,第二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669页。 张謇:高君立清墓志,张謇全集卷五,第405页。张謇编:通州兴办实业之历史(上册),北京:通州翰墨林编译印书局,1910年,第3页。张謇: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卷九,第20页。张謇:通海垦牧公司集股章程启,张謇全集卷三,第212页。张謇:张季子九录自治录卷四,第10页。顾纪瑞:张謇推行股份制经济的思想和实践,第二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50页。张謇:厂约,张謇全集卷三,第20页。 花大力气“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研究企业管理办法。在纱厂管理机构方面,张謇贯彻因事设人的组织

16、原则,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张謇除了亲自拟定一个厂约之外,又于1899年颁布大生纱厂章程,其中包括银钱总账房章程、进出货处章程、净花栈章程、批发所章程、工料总账房章程等21项有关纱厂各车间和各职能部门管理办法。这21项具体章程共有195条规定,对纱厂各道工序和各个岗位的人财物管理等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一位专家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国建立的约20家纱厂中,大生纱厂的管理制度较完善。大生纱厂章程是张謇及其同事们学习外厂以及自己治厂经验的总结。因当时中国不少新式纱厂在管理上缺乏经验,漏洞很多,张謇在大生纱厂章程书后一文中再三强调治理纱厂一定要谨慎,并希望该章程能给“

17、凡为纺厂者”提供参考。 大生集团企业的职员,不仅领取固定的薪水,还按照企业章程所定的“花红”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这是将职员经营劳动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的一种激励方式。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肯加尔布雷斯曾经提出,企业权力始终归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占有者。许多历史事实表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我们认为,在清末中国创办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之中,土地、劳动等并不缺乏,资本虽短缺但可以用较为优厚而固定的“官利”来吸引,办企业最缺少又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企业经营者的创新能力。大生集团这种按资与按经营劳动相结合的利润分配制度,也可以说是适应当时“最稀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企业经营者的创新能力”情况的一种反映。 (三)重

18、视市场营销的经营方针 清末民初国内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社会法规制度及基础经济部门等都很不理想。基于以上原因,大生纱厂为了减少市场购销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一方面采取了向纵向一体化企业集团方向发展的战略,将市场交易的一部分纳入企业集团内部,使交易行为内部化,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增强竞争实力,同时也减少因异地流通而带来的厘金等税收盘剥;另一方面实行“土产土销”的经营方针,与当地商界头面人物保持紧密联系,利用他们帮助企业收购原料及推销产品。 清末南通年产皮棉180余万担,张謇在此设厂使大生集团获得了靠近原料产地的优势。但是日资棉纺织厂依仗着雄厚的资本,也到南通收购棉花,所以张謇十分重视在收购棉花原料

19、过程中的市场竞争。在厂约的开头,张謇就把日资纱厂在南通收花之事作为重要问题提出来。大生纱厂建立了一整套棉花收购系统,利用地利人和,对当地棉农存花量进行较为精确的预测,采取了“人弃我取”、“人取我舍”等灵活方式收购棉花,在与日厂竞争中取胜,以获得物美价廉的原料。在大生的棉花收购系统中,有大生自己设立的“门庄”;也有棉商以自己资金收花,并与大生预先定下供应数量,从中收取佣金的“抄庄”;有大生供给部分资金,专门代厂收花的“下庄”。为了更彻底地解决原料问题,张謇还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等一系列农垦公司,以发展棉花种植,保证有足够的原料供应大生纱厂。为了管理新开垦地区的棉花收购,大生又建立了许多称为“分庄”

20、的辅助机构,其总数高达23个。_张謇:大生崇明分厂十年事述,张謇全集卷三,第209页。张謇:大生纱厂章程,张謇全集卷三,第2442页。穆垣、严学熙:大生纱厂工人生活调查(18991949),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5页。张謇:大生纱厂章程书后,张謇全集卷三,第4243页。 梁启超也认为当时中国太缺乏企业经营人才。参见氏著: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饮冰室合集第21卷,北京:中华书局,1932年。 参见张謇全集卷一,第158159页。参见大生系统企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13115页。大生系统企业史,第111页。武凯芝:中国早期近代化与张謇的自强政策,杨冬燕译,张謇

21、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8页。 大生企业还非常重视当地的土布业市场。大生纱厂销售的重点对象是本地手工织户,以实行土产土销的方针,所以生产重点也放在纺12支纱上。大生将所产之机纱以“魁星”为商标,象征它是状元办的厂,以扩大社会影响帮助推销;并在通海地区组织一批殷实的纱庄为基本户,优先销售大生的“魁星”纱。张謇还注意与大生集团以外的其他商人发展联系,例如同地方钱庄一道为当地土布商人提供特别的信用贷款,等等。大生的棉纱都是通过开盘方式批发给各纱庄销售。大生纱厂的开盘时间由自己掌握,每年仅开四、五盘,而且都选定在花纱价格对企业有利时才放纱出厂。实行重视市场营销的经营方针,使得大生企业集团在激烈的市

22、场竞争中,能采取较为灵活的营销策略,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成功。 (四)重视人才开发与新式教育的发展 实施重视人才开发与管理,重视新式教育的发展,也是张謇企业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用人方面,张謇首先坚持了因事设人、组织精干和部门分工负责的设岗原则,避免产生冗员和浪费人才;其次,人才一经任用,则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而不做任何人为的干涉。他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定期汇报支用、盈亏详情,定期考核功过,评定等级使之与奖酬花红直接挂钩;企业职员如有贪污或渎职行为并造成损失者,除赔偿损失外,还要处以责罚,直至辞退。张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贯彻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的思想,选拔人才重才学,重品行,而“不问贵贱,不问年龄

23、,不问所操何业,不问男女”。张謇曾说他自己在用人方面“无论教育实业,不但打破地方观念,并且打破国家界限”。大生纱厂曾聘用过英国的工程师汤姆斯、忒特和玛特,同仁泰盐业公司聘用过日本盐工师,南通保坍会聘用过荷兰的特莱克,在教育方面也用了不少外国专家。 张謇认为“苟欲兴工,必先兴学”,认为“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必须“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当他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就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企业集团自办学校有着显著的优点:(1)可以有选择地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2)可以把所学理论和实际操作随时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习水平,学生一毕

24、业就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进而独当一面;(3)企业自己培养的学生对本企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容易获得信赖。在张謇的推动和影响下,南通掀起兴办职业教育和为经济建设事业服务的各类教育热潮。 在大生集团自办的教育机构中,最成功的可能是1912年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它的毕业生完成了大生三厂全部纺织新机的排车设计与安装工程,使得大生开始摆脱了技术上对外籍人员的依赖。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不仅为大生所用,而且也“服务于沪汉津锡通海各大纱厂,勤朴精敏,素为一般人所钦服乐用”,成为中国各地纺织企业倚重的人才。 (五)从实际出发、人性化的劳动制度 大生企业的劳动制度,与同时代国内其他民族工业企业一样,采用资本

25、主义雇佣劳动制度,这是因时代而形成的一种共性。但是大生纱厂劳动制度也有其突出的个性特征,就是从实际出发,“亦工亦农,工耕结合”,管理更具人性化。大生纱厂的工人大多是尚未破产的贫苦农民,许多工人下班后还要参加农田劳动或家庭手工业劳动。每到农忙季节,大生纱厂就关门停产,放工人回乡忙农活,这在其他工厂是罕见的。这种“工耕结合”的劳动制度,“使大生纱厂工人谋生的手段多样化,有安全感”。大生纱厂的女工,生孩子时厂里发给补贴;孩子小需要人照顾时可以把孩子带到厂里,有_武凯芝:中国早期近代化与张謇的自强政策,第199页。大生系统企业史,第117页。常宗虎:南通现代化:1895193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26、社,1998年,第55页。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北京:中华书局,1930年,第373页。张謇:张季子九录教育录卷六,第4页。大生系统企业史,第212页。 佚名:二十年来之南通(上),南通自治会1930年印行,第47页。穆垣、严学熙:大生纱厂工人生活调查(18991949),第200215页。这本书原是60年代为阶级教育服务而作的调查,主要基调是述说工人的苦难,但是也记录了老工人们反映的一些大生劳资关系实情。 厂里雇人专门照看。大生企业也鼓励工人学习技术,工人中的技术能手(包括女32)可以升级、加薪,以至升为工头。 在通海垦牧等农业公司,实行雇佣劳动制和租佃制度相结合的劳动组织形式。在公司

27、修筑拦海大堤,进行排涝、蓄淡、洗盐等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中,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在已围滩地进一步改良、开发方面,采取“公司加农户”式的经营方式。这种劳动组织安排是符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实际的。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大生集团领导人能够考虑到企业的体力劳动者主要是从本地招收的农民,因此实行了从实际出发、照顾传统文化特点的劳动制度。 三、张謇企业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企业,张謇所创办的大生企业集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营企业集团,张謇在大生集团所进行的一系列企业制度创新可概括为中国企业制度发展史上的“大生”模式

28、。毛泽东所讲的张之洞、张謇、范旭东、卢作孚这“四个不能忘记”之人,都是属于近代“产业资本企业”的代表人物。近代中国企业发展史,可以说是有多条发展线索交织的历史,其中最能体现时代变化特征的主线就是产业资本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变。顺着这条主线,可以看到:甲午战争之前,“官营”模式在国内产业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张謇创立的“大生”模式代表了当时国内产业民营化的发展主流,在国内产业界独领风骚;20年代至抗战前,是荣宗敬兄弟的“茂福申新”模式、郭乐兄弟的“永安”模式、刘鸿生的“中华”模式、范旭东的“久永黄”模式、卢作孚的“民生”模式等群雄并起的时代。张謇创造的“大生”模式,以爱国

29、爱民作为企业文化之灵魂,并在企业产权关系明晰、靠股份公司制兴办社会化大生产、建立公开严明而又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及劳动制度、重视市场营销的经营方针、实施重视人才开发与管理,重视新式教育的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后来的近代中国企业家树立了榜样,对当代企业家来说仍有重要价值。例如张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贯彻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的思想,选拔人才重才学,重品行,而“不问贵贱,不问年龄,不问所操何业,不问男女”,“不但打破地方观念,并且打破国家界限”的指导思想;坚持了组织精干和部门分工负责的设岗原则,坚持人才一经任用则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而不做任何人为的干涉,各部门负责人定期汇报支用、盈亏详情,定期考核功过

30、,评定等级使之与奖酬花红直接挂钩等做法,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仍然有着很大的历史借鉴意义。张謇有关实业与教育相互关系的思想与实践,对我们在新世纪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重要参考意义。_ 穆垣、严学熙:大生纱厂工人生活调查(18991949),第185、2页。 例见穆垣、严学熙:大生纱厂工人生活调查(18991949),第6、9、10、12、16、17、216页。 参见林刚:长江三角洲近代经济三元结构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在与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先生交谈时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

31、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记卢作孚。”参见大生纺织公司年鉴(18951947),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附录一。 应当强调,近代企业中的“大生”模式是张謇不断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成果。张謇好不容易把大生纱厂办成,又马不停蹄,兴办了淮南盐垦、轮船航运、冶炼、机械、面粉、榨油、金融等实业,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大生纱厂初创时,张謇在企业性质上主要是强调实行股份制,到1907年大生纱厂又进一步改为实行有限责任制;张謇为了更好地开展上海等地市场营销业务,在大生纱厂进出货董下设驻沪账房,1907年后升级为驻沪事务所,后来驻沪事务所发展成为集团内几十个企业掌握市场行情、采办物料、批售产品、调

32、划头寸以及接待来往人员的多功能机构,事实上已成为大生集团的“神经中枢”。这些事例说明张謇没有在取得初步成绩后固步自封,而是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用近代学术大师胡适的话来说,张謇从1895年开始创办大生纱厂到1926年病逝这30多年“做了三十年开路先锋”,“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张謇同时又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他在学习外国先进事物,在不断进取、创新时,总是从本国、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他于1903年到日本进行调查访问,当日方接待人问他“东来调查宗旨”时,他回答说:“学校形式不请观大者,请观小者;教科书不请观新者,请观旧者经济不请询政府及地方官优给补助者,请询地方人民拮据自立者。”因为当时中国还很落

33、后,他从这一国情出发,宁愿放弃水平更高、更新的东西,而要适合中国、对中国有益的东西。将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与务实精神相结合,是张謇留给后人的一项宝贵精神遗产。今天,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民营企业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优秀分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家难以摆脱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自满顽症。而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要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必须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这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能力的首要条件。

34、在企业不断创新过程中又必须脚踏实地,将创新与务实很好地结合起来。当前在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民营经济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学习张謇先生,将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与务实精神相结合,对我们在新世纪办好中国企业,壮大民族经济实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匡云)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Innovation of ModernZHANG Jian and Its Realistic MeaningsCHEN Zheng-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B

35、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 ZHANG Jian was a famous industrialist, educator, and thinker in modern China.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that many histories that he makes contribute lies in establish to the Dasheng enterprise group greatly, but the successful foundation of the Dasheng enterprise grou

36、p to mainly lie i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innovation greatly. ZHANG Jian makes use of the stock company system to establish the first run by private capital enterprise group in China, love country love the people be used as the worth a principl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everyone is of one

37、mind, and build up the small detachment organization, the composition strict and clear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mechanism, Promote to link the managers labor and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results of give bonus incentive system, carry out value talented person to develop and manage, value a moder

38、n styl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practice from set out physically, the humanized labor system etc., set up the good model for Chinese modern entrepreneurs. ZHANG Jian wont break creative of business enterprise group that enterprising spirit with try to be practical the spirit combine togeth

39、er, and the thoughtful of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is creative, and this become the initial term to keep the strong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e Dasheng enterprise group in the modern age, and do the very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to us in the new century, strong economic real strength of race, still have got importance of realistic meaning.Key Words: modern age; ZHANG Jian; the industry saves the country;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system_大生系统企业史,第123125页。责任编辑: echo Copyright 2002 -2003 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10 / 10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