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92881889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2.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最早的外科医生叫医句,形成外科的年代是汉代,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贡献很大。2华佗是我国历史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堪称外科鼻祖。3晋龚庆宣撰写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内治、外治处方个,该书最早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指出破脓时,切口在下方。4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对传染病病因病机的认识。5唐孙思邈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6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补充和完善了判断外科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五善七恶学说。7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宗派“列证最详、论治最精”,重视脾胃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全生集阴阳辩证清

2、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心得派“疡科实从内出论”引入三焦学说1408中医外科学的范围: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其他外科疾病9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雍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内痈和外痈两大类。外痈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所谓“护场”

3、,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五善”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证)。顺证:“顺”就是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逆证:“逆”就是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出现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称为善证与恶证多指全身的表现;顺证与逆证多指局部表现。10.疖3cm疖:表皮横向痈39c

4、m纵向痈:发于皮肉之间发9cm疔:发于肌肉、骨间,最深11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老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凝瘀血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12.缓急深浅皮色皮温疮疡肿势肿胀范围溃疡肉芽硬度阳急浅红赤灼热高起局部根束红活润泽适中溃后消阴缓深紫暗暗红不热不高或平不局限,苍白紫暗坚如岩或或不变滑根散漫软如糖疼痛脓液病程预后全身阳剧痛粘厚短易消易溃易敛寒热,便秘,溃后消,舌红苔黄脉弦数洪大阴不痛稀薄长难消难溃难敛潮热,盗汗,神疲,溃后更甚,舌淡胖苔少,脉细软小无力手太阳:黄柏、藁本手阳明:升麻、石膏、葛根手少阳:柴胡,连翘,地骨皮,青皮,附子足

5、太阳:羌活足阳明:白芷、升麻、石膏足少阳:柴胡、青皮手太阴:桂枝,升麻,白芷,葱白手厥阴:柴胡,丹皮手少阴:黄连、细辛足太阴:升麻、苍术、白芍足厥阴: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足少阴:独活,知母,细辛13.大小置良性不一,位形态规则质地中等活动度活动界限清楚疼痛初期不疼,后期因张力或压迫神经痛恶性不规则硬如岩固定不移不清楚14用药过敏的表现:大量分泌物增多伤口周围红或出现小水泡痒15辨脓:宜稠不宜稀,宜明不宜污,宜腥不宜臭。16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呈柏油样黑便,为远血;直肠、肛门的便血,血色鲜红,为近血。尿血:一般无痛,以肿瘤多见。血淋:有痛,以结石、炎症多见。17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18内治法三个

6、总则:消法托法补法内治法德具体治法: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外治法的药物疗法常用的有: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阳证:金黄膏;阴证:生肌玉红膏、回阳玉龙膏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多用于疮疡初期,促其消散。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的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

7、剂。消散药:内消散;提脓祛腐药:升丹;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玉龙散;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生肌收口药:生肌散;止血药:桃花散;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酊剂:复方土槿皮散;洗剂:三黄洗剂20手术疗法:常用的方法有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等切开法:适用于成脓期。脓成:皮薄、光亮、应指、中软切口的选择:选择脓腔最低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乳晕部位弧形切开。肛旁脓肿,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21.总结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内治法消托补热:五味消毒饮邪盛正不衰:透脓散气:四君

8、子汤寒:阳和汤邪盛正衰:托里消毒散气血:八珍汤湿:三妙汤加减血:四物汤外治法阳:金黄膏切开或火针排脓早期:提脓祛腐为主,五虎丹、祛阴:阳和解凝膏腐散、红升丹半阴半阳:冲和膏后期:生肌长皮为主,生肌橡皮膏为主1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2大类。疖痈发定义指发生在肌肤或浅表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指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急性化脓性疾病化脓性疾病化脓性疾病分类有头疖、无头疖、疖病好发暑季、小儿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局部色红、灼热、根浅突起、发病迅速,宜肿,宜脓,宜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特点范围在3cm左右,肿势敛,7天左右成脓,伴发片,中央明显,

9、四周较淡,局限热,口渴、恶寒,69cm边界不清,灼热疼痛,9cm预后出脓即愈不会损伤筋骨,不会内陷35日坏死,腐烂,全身症状明显2疔:一种发病于颜面、手足,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好发:颜面、手足。发病特点:发病急,肿胀甚,疼痛剧,初起有脓头,根深而硬,多伴有全身症状。预后:颜面容易走黄。手足部疔疮。蛇眼疔甲沟炎;蛇头疔化脓性指头炎;蛇腹疔化脓性腱鞘炎托盘疔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疔足底皮下脓肿;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3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有头疽无头疽定义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疾病,相当于西医

10、的痈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好发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10岁以下的儿童,多见于四肢长骨,以胫骨多见见中老年人及消渴病人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溃初起无头,发于定处,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特点烂后状如莲蓬、蜂窝,溃后多脓骨,难消,难溃,难敛,起病急而重出不畅,故易向深部及四周扩散,10cm预后易发生内陷易造成关节畸形4丹毒:是患者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春秋季多见,好发于小腿、颜面部局部特点:色如丹涂脂染,发病急,迅速扩散,边界清楚,多伴有全身症状。预后:小腿丹毒橡皮腿面部丹毒易内陷,一般不会化脓5.走黄内陷相同点均为在疮疡阳证疾病中,因火毒炽

11、盛或正气不足,导致邪毒走散,内攻脏腑的危险症候,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急性化脓性疾病。不同点继发于疔疮的称为走黄疔以外的其他疮疡引起的称为内陷走黄特点:疮顶突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有心烦作躁,神智昏聩等七恶证;继发于疔疮的称为走黄内陷特点:疮顶突陷,脓腐未尽而干枯无脓,脓尽红活的疮面变光白板亮;伴邪毒盛,热极或正虚邪盛或阴阳两竭的全身症状乳房疾病:辅助检查:X线检查:常用方法是钼靶X线摄片超声显像病理检查乳痈乳癖定义是由热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哺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乳期发生外吹乳痈;妊娠期内吹乳痈良性增生性疾病多发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多发产后34周多发254

12、5岁之间已婚妇女局部初起多有肿块,热胀痛明显,红不明显肿块经前郁怒时增大,痛甚,以胀特点痛为主,经后喜时肿块缩小,痛轻,预后初中期多伴有全身症状多伴有肝郁气滞症状7.气瘿肉瘿西医命相当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及地方性甲状腺相当于甲状腺瘤或囊肿名肿多发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一般多发于青春期3040岁,以女性占多数局部特颈前肿块,质软,边界清楚,可随喜怒消颈前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随吞点长,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可有压迫症状咽而动,压迫症状少,伴随甲亢症状代表方四海舒郁丸海藻玉壶汤8皮肤病病因: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自觉症状:瘙痒疼痛灼热感、蚁走感、麻木感常见症状原发性皮损:斑疹丘疹风

13、团结节疱疹脓疱他觉症状:继发性皮损: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地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9.鉴别热疮蛇串疮发病部位皮肤黏膜交界处身体单侧带状分布,不超过正中线症状皮疹为针头大小到绿豆大小的水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泡,常为一群串珠,排列带状,局部刺痛或伴核肿大预后1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不宜复发,病程2周左右,老年人约3周热疮: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疱疹。特点: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相互融合,多在1

14、周后痊愈,但易复发。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特点:好发于春秋季,以成年患者居多,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核肿大,多数患者预后后很少复发。10.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特点:皮损成对称分布,多型性损害,剧烈瘙痒,有湿润倾向。预后:反复发作,易成11 慢性。急性:渗出为主常有红斑、丘疹、丘疱疹分型:按病程分亚急性:渗出减少,有热向鳞屑样变慢性:鳞屑样变,苔藓样变病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脾胃受损、外受风邪、风湿热邪侵袭内治法

15、分型:湿热蕴肤脾虚湿蕴血虚风燥药毒: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相当于西医的药物性皮炎,亦称药疹。特点: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12 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得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13 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特点:好发: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偏多,夏季加剧,冬季缓解局部特点:常呈对称性分布,初起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逐渐扩大成苔藓化,奇痒,情绪波动时

16、瘙痒随之加剧预后:宜形成苔藓样变,慢性病程,多年不愈,易反复发作。白疕特点:好发: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有一定遗传倾向,大多数冬季发病或加重。局部特点: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的鳞屑,刮去鳞片则露出发亮的半透明的薄膜,再刮去薄膜,出现多个筛状出血点。预后: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分型:根据临床特点分型: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15肛门齿线以上是黏膜的结构无疼痛齿线以下是皮肤的结构有疼痛门脉高压症患者引起的内痔不宜做手术结扎。肛门直肠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风、湿、热、燥、气虚、血虚肛门直肠疾病常见症状:便血、肿痛、脱垂、流脓、便秘、分泌物检查常用的体位:侧卧位膝胸位截石位。16. 检查方法:

17、肛门视诊肛管直肠指诊窥肛器检查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II 特点:好发:于成人,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局部特点:便鲜血,无疼痛,可伴随痔核脱出,常伴有便秘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便秘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分期:I期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期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III 期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看不到静脉团,不能自行回纳。外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直肠末端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

18、痔和结缔组织外痔。混合痔:是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多发生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11点处多见。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症状。17肛裂:肛管周围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特点: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6、12点肛门周围疼痛,出血量少,常伴有局部感染临床表现:疼痛:周围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出血便秘18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特点:多见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者及身高瘦弱者,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及多次分娩等因素,发病率高于男性脱出物为粘红、柔软,多伴有出

19、血、肛门松弛分度:一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位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形,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需用手回纳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10cm,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肛裂脱肛痔周围性疼痛圆形脱出环状脱出精浊特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前列腺炎多见中青年男性小腹胀痛,排尿不适,尿道灼热为主伴有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发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精癃:相当于西医的前列腺肥大多见于老年男性尿频、夜尿次数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

20、留或者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精浊精癃共同点排尿困难不西医命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同发病年龄多见中青年男性多见于老年男性点是否伴随性功能障碍伴有不伴有21 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特点:好发于长久站立工作者或怀孕妇女,多见于下肢的两小腿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易伴发湿疮、臁疮(慢性溃疡)21臁疮:是指发于小腿下1/3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特点:好发于老年人,有下肢筋瘤者发于小腿下1/3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伤口苍白、或紫红,边缘凹陷,形如缸口,周围有色素沉着易破不易愈,反复发作,有恶变22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

21、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为脱骨疽。23 特点:多有吸烟史,多见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有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人就患肢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分期:一期:局部缺血期;二期:营养障碍期;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于内痈。24 特点: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变证:慢性肠痈腹部包块湿热黄疸内、外瘘形成间歇性跛行:行走一定距离时,出现下肢腓肠肌及其他部位的酸胀感及痉挛感,压迫患者停步歇息,约15分钟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恢复行走会出现。脉痹:由于各种因素所致血液在深浅静脉管内所发生异常凝固所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葬爱而产生的血栓性、炎症性的血管疾病。股肿:指血液在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使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从而引起早起以患肢突发性广泛性肿胀疼痛为主,后期遗留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深静脉血管病。好发:卧床病人、外伤病人(如骨折)、产后局部特点:单侧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静脉血管病预后:容易形成栓塞西医病因:血液成分变化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湿热下注:四妙勇安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