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一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2820232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一(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一 2014 年( 总分: 10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100.00)一、单项选择题 (共 100 题,合计 100分)( 总题数: 100,分数:1. 某单位食物中毒调查中,关于进餐与发病情况分析如下,该次暴发 ( ) (分数: 1.00 )A. 与水饺、蒸包均有关系B. 主要与水饺有关C. 主要与蒸包有关VD. 与主述食物均无关E. 资料不适宜分析 解析:2. 疾病监测的基本方法是 ( ) 。 (分数: 1.00 )A. 发病、死亡登记B. 细菌学试验 VC. 血清学检验D. 计算机处理E. 现况调查 解析:3. 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 (分数: 1

2、.00 )A.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及毒力 VB. 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C.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D.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E. 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 解析:4. 某病的死亡率指的是( )。 (分数: 1.00 )A. 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B. 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C. 在所有死亡中死于某病的比例 VD. 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率E. 每十万人口中因某病死亡的频率 解析:5. 传播途径是指( )。 (分数: 1.00 )A. 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B. 传染病在人群群体或个体间的

3、传播C. 病原体由母亲到其后代间的传播D.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过程E. 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V 解析:6. 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 )。 (分数: 1.00 )A. 肝炎 VB. 流脑C. 霍乱D. 流感E. 麻疹 解析:7. 疾病的季节性研究( )。 (分数: 1.00 )A. 不但适用于许多传染病,也适用于部分非传染病B. 仅适用于传染病C. 仅适用于有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疾病D. 仅适用于人畜共患疾病E. 仅适用于呼吸系统传染病 解析:8. 下列那种是被动免疫制品( )。 (分数: 1.00 )A. 伤寒菌苗VB. 卡介苗C. 麻疹疫苗D.

4、白喉类毒素E. 破伤风抗毒素 解析:9. 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措施是( )。 (分数: 1.00 )A. 人工自动免疫B. 人工被动免疫C. 药物预防D. 个体防护E. 自然自动免疫 V 解析:10. 免疫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 (分数: 1.00 )A. 患病率 VB. 发病率C. 死亡率D. 保护率E. 特异危险性 解析:11. 筛选试验在下列哪种情况是适宜的( )。 (分数: 1.00 )A. 患病率高的疾病B. 患病率低的疾病C. 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的疾病D. 病情严重,难以治愈的疾病 VE. 病死率较高的疾病 解析:12. 发现甲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例的报告时间在农村为(

5、(分数: 1.00 )A. 3 小时B. 6 小时C. 12 小时 VD. 24 小时E. 48 小时 解析:13. 在进行暴发调查时,首先应该( )。 (分数: 1.00 )A. 采取防制措施B. 构成初步假设C. 确认暴发是否发生VD. 调查暴发三间分布E. 核实诊断 解析:14. 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联系强度用( )。 (分数: 1.00 )A. 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B. 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C. 某人群中该病的死亡率D. 某人群中该病的暴露率E. 相对危险度 V 解析:15. 下列哪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 (分数: 1.00 )A.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B.

6、确定免疫接种时间C. 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D. 评价预防效果好坏E. 判断传染病传染力的大小 V 解析:16.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 (分数: 1.00 )A.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B. 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C. 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D. 大于 6 个月的婴儿在人群中比例的增加E. 免疫人口的迁入 V 解析:17. 下列叙述中,那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 (分数: 1.00 )A. 能直接估计因素与发病联系和相关程度,可计算发病率B. 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C. 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D. 队列研究每次只列因素一个或一组 VE. 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

7、计算“剂量” - 反应关系 解析:18. 进行“双盲”试验的主要目的是( )。 (分数: 1.00 )A. 使两组间人口特征B. 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C. 尽可能减少失访人数 VD. 使研究更合乎道德E. 以上都不是 解析:19. 某病的续发率是指( )。 (分数: 1.00 )A. 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X 100%B. 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X 100%C. 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x 100%D. 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X 100%E. 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X 100% V 解析:20. 哪一种是用来防止

8、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 )。 (分数: 1.00 )A. 检疫B. 消毒C. 预防接种 VD. 疾病监测E. 留验 解析:21. 那种传播途径引起的传染病大多见于儿童( )。 (分数: 1.00 )A. 经空气、飞沫传播 VB. 经食物传播C. 经水传播D. 经虫媒传播E. 日常生活接触 解析:22. 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 (分数: 1.00 )A. 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暴发或流行 VB. 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C. 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加D. 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E. 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暴发准备了条件 解析:23. “分

9、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 )。 (分数: 1.00 )A. 一个经常变动的过程B. 相对稳定的过程C. 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D. 一个不受社会和自然条件影响的过程E. 一个仅受致病因子、人群特征影响的过程 V 解析:24.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 )。 (分数: 1.00 )A. 病例为可疑患者,对照组不患某病B. 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组为可疑患者C. 病例为确诊患者,对照也为患者 VD. 病例为确诊患某病人,而对照应是不患某病的人E. 病例和对照都未被确定患某病解析:25. 在共同媒介一次暴露造成的暴发中,下列条件中哪条对判断暴露日期无意义( )。 (分数: 1.00

10、)A. 已知疾病的潜伏期B. 流行曲线C. 疾病发生的时间中位数D. 病例发生的时间分布VE. 疾病的临床经过和表现解析:26. 为了提高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最有效办法是( )。(分数: 1.00 )A. 提高方法的灵敏度B. 采用联合 ( 串联)试验C. 提高阴性预测值D. 采用双盲E. 正确选择病例 V解析:27. 对一种疾病的病因的某种可疑因素进行病因学研究时, 可采用描述性方法或实验性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 基本区别是,在实验性调查研究中( )。(分数: 1.00 )A.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大小相等B. 这种研究是前瞻性的 VC. 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是一致的D. 由研究者决定哪一个组暴

11、露于可疑因素,哪一个组做为对照组E. 使用对照的方法解析:28. 传播机制是指( )。(分数: 1.00 )A. 病原体在传播媒介中生长,繁殖然后侵入机体的过程B. 流行过程与传染过程的综合C. 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D. 病原体排出体外的途径 VE. 病原体侵入易感机体的途径解析:29. 某广告说“某新药治疗 1000 名上呼吸道感染者,其中 950名在 5 天内症状消失,从而认为,这种新药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奇效”你认为( )。(分数: 1.00 )A. 正确,因为有 95%的患者症状消失B. 不正确,因为没有计算治愈率C. 不正确,因为没有设立对照组 VD. 不正确,因为没有作统计学检验E

12、. 不正确,因为样本含量不够大解析:30. 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 )。(分数: 1.00 )A. 特异度B. 敏感度C. 约登指数 VD. 一致性E. 诊断准确性解析:31. 关于筛选试验的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分数: 1.00 )A. 筛选试验的假阴性率即为误诊断B. 筛选试验的假阳性率即为漏诊率VC. 筛选试验的假阴性率即为漏诊率D. 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筛选试验真阴性率E. 筛检试验的特异度是真阳性率解析:32. 下列哪项论述不正确( )。(分数: 1.00 )A. 队列研究可能不易发生偏差B. 队列研究有可能直接计算发病率C.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材料易于收集 VD. 队列

13、研究常用于探索罕见疾病的各种因素E. 病例对照研究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 解析:33. 我国规定的监察传染病是( )。(分数: 1.00 )A. 鼠疫、霍乱、天花、黄热病、回归热出血热B. 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C. 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出血热、回归热、登革热D. 鼠疫、霍乱、黄热病、回归热、斑疹伤寒、登革热 VE. 疟疾、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回归热、登革热、斑疹伤寒 解析:34. 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 )。 (分数: 1.00 )A. 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B. 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VC. 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D. 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E.

14、从人为联系到因果联系解析:35. 国际检疫传染病有( )。(分数: 1.00 )A. 鼠疫、斑疹伤寒、回归热B. 霍乱、伤寒、疟疾C. 流感、鼠疫、霍乱D. 霍乱、鼠疫、黄热病 VE. 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解析:36.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 1.00 )A. 流行病学三角模型把病因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独立成分加以阐述,但事实是,病因是蕴藏在环境中的一 个因素B. 病因网的基本观点是,疾病的发生并非归因于单个的病因,而是一连串病因的结果C. 轮状模型是用来说明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方法D. 轮状模型与病因网不同点在于,前者只用于疾病单因素分析VE. 宿主、环境、病因构成了流行病学三角模

15、型解析:37. 下列哪种论述是错误的( )。(分数: 1.00 )A. 偏倚又称偏性,它是一种抽样误差B. 联系人又称关联,它是以群体为对象讲的,与相关不同C. 约登指数愈大,其真实性亦愈大D. 生态学研究是以群体为分析单位,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VE. OR是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两个暴露比值比,而RR是两个概率比值解析:38.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分数: 1.00 )A. 队列研究的结果能直接判定因果关系 VB.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只能提供一些病因线索C. 队列研究时期发病率的高低,影响到随访的样本量和时间D. 病例-对照研究中,人群的暴露率影响所需的样本量E. 从特殊职业的人群所得到的结

16、果,不可外推到其他人群或较大的人群 解析:39. 已知抽样误差在任何试验中必然存在,而减少抽样误差的方法在于()。(分数: 1.00 )A. 多次重复B. 使样本量超于无穷大C. 减少样本D. 减少实验次数E. 适当地增加样本量的同时,必须注意样本的质(即适当的重复 ) V解析:40. 全世界于 1979 年消灭了天花主要是采用了哪种措施( )。 (分数: 1.00 )A. 治疗病人B. 国境检疫C. 疫区消毒D. 接触者留验E. 普种疫苗 V解析:41. 为了比较某一人群的死亡人数比一般人群的死亡人数多、少或相等,要应用()。(分数: 1.00 )A. RRB. ORC. SMRD. ARE

17、. AR% V解析:42. 为了探讨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至,常用()(分数: 1.00 )A. 遗传流行病学方法B. 血清流行病学方法C. 移民流行病学方法 VD.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E. 理论流行病学方法解析:43. 出生队列是指( )。 (分数: 1.00 )A. 将同一社团的人列为一队B. 将同一年龄组的人列为一队C. 将具有共同暴露因素的人列为一队VD. 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列为一队E. 将同一种族的人列为一队 解析:44. 传染病的流行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 (分数: 1.00 )A. 要有病原体存在B. 有病原体存在,并且传播容易实现C. 有人群

18、易感,即可流行D. 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VE. 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存在 解析:45. 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反复查出慢性痢疾患者,可以达到何种目的()(分数: 1.00 )A. 促进健康B. 减少并发症C. 减少后遗症D. 减少传染病E. 减少死亡 V 解析:46. 下列哪项是病例一对照研究的优点( )。 (分数: 1.00 )A. 在估计暴露因素时,很少有偏性B. 可研究暴露于某因素后所导致的多种疾病C. 极少靠调查对象的回忆来获取暴露资料D. 可正确地计算疾病的发病率 VE. 适应于罕见疾病的病因研究 解析:47. 根据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学说,

19、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分数: 1.00 )A.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B. 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C. 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 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V 解析:48. 引起职业性紧张的因素主要包括 (分数: 1.00 )A. 工作组织B. 工作量C. 工作经历D. 劳动条件E. 以上都是 V 解析:49. 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 (分数: 1.00 )A. 定时期内,每十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患者的频率B. 某人群中死于某种病患者的频率C. 一定时期内,在所有疾病患者中死于该病患者的频率D. 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

20、亡的频率E. 患某病的住院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V解析:50. 抽样调查能得到下列哪项结论( )。 (分数: 1.00 )A. 能得到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关系B. 能算出特异危险性C. 能算出患病率 VD. 能算出死亡率E. 能发现该调查地区的全部现患病人解析:51. 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样本大小时,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 )。 (分数: 1.00 )A. 研究因素的一般人群暴露率B. 研究疾病的发病率C. 研究因素估计相对危险度VD. 研究者要求精确度E. 研究者要求把握度解析:52. 下列哪种手段不能控制混杂偏倚( )。 (分数: 1.00 )A. 配比 VB. 分层分析C. 分级分析D.

21、多因素分析E. 限制解析:53. 由某地某人群中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些, 持续时间在一个潜伏期内, 则该人群暴露于该致病因子 是( )。(分数: 1.00 )A. 多次暴露B. 单次暴露C. 持续暴露 VD. 连续传播E. 所给资料不能判定解析:54. 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次调查中,查得 93 例急性血吸虫病人有如下的疫水接触史,游泳52 人,割湖草30 人,插秧 6人,放牧 3 人,洗衣 2人,由此得出游泳是最危险的接触方式,是否正确( )。 (分数: 1.00 )A. 是B. 不是,应了解他们的既往史 VC. 不是,因未设对照组D. 不是,因未作统计学显著性检验E. 不是,因所作比较不是

22、心率为基础解析:55. 某单位会餐的 100 人中,有 30 人因食某一被嗜盐弧菌污染的食物, 这 30%是( )。(分数: 1.00 )A. 发病率B. 患病率C. 罹患率D. 感染率E. 相对危险率 V解析:56. 试述下列特征中哪一条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 (分数: 1.00 )A. 该法比较经济B. 可从所得结果估计相对危险度 (OR)C. 可计算发病率 VD. 可选无病者作为对照E. 回顾地评价过去暴露史时,可能产生偏倚 解析:57. 某人进行了下列疫苗试验,随机选择 1000 人,注射某疫苗后,随访 疫苗效果如何评价( )。(分数: 1.00 )A. 该疫苗很好,因为其免疫

23、率高B. 得不出结论,因为无未注射疫苗的对照C. 该疫苗不是非常有效,因为尚有 20%患病 VD. 无肯定结论,因为未做统计学显著性检验E. 有意义的数字是 100%-80%=20%即疾病发生率 解析:58.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分数: 1.00 )A. 疾病B. 病人C. 人群 VD. 无病的人群E. 尚未发病的潜伏期的人群解析:59. 把握度(1- B )要求愈大()。(分数: 1.00 )A. 第二类误差越大B. 第一类误差愈大C. 样本量也愈大 VD. 标准差愈大E. 实验重复次数愈多解析:60. 病例与对照与比的因素,必须是( )。 (分数: 1.00 )A. 未知的混淆

24、因子B. 可疑的混淆因子 VC. 未知的暴露因子于会餐后的二天内发生腹泻、 腹痛,10 年,接种者中 80%未患该病,此D. 可疑的暴露因子E. 书籍的混淆因子或至少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淆因子解析:61. 在进行率的直接标准化时,首先应该掌握( )。 (分数: 1.00 )A. 总的发病率或死亡率B. 人群的生活习性C. 环境因素D. 以往的发病或死亡情况E. 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V解析:62. 按儿童的计划免疫要求,儿童在1岁半到 2岁半内应完成下列几种生物制品接种 ( )(分数: 1.00 )A. 卡介苗、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B. 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

25、C. 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D. 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卡介苗E. 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 V解析:63. 潜伏期指的是( )。 (分数: 1.00 )A. 病人受感染至发病的时间B. 病人发病至恢复的时间C. 病人受感染至发病极期的时间D. 病人受感染至恢复的时间E. 病人发病极期至恢复的时间 V解析:64. 表示疾病的流行强度的术语,大体上可用( )。 (分数: 1.00 )A. 暴发、流行、大流行、周期性 VB. 散发、流行、时点流行、大流行C. 流行、大流行、散发、季节性D. 季节性、流行、暴发、长期变动E. 季节性、周期性、流行、时点流行

26、解析:65. 混杂因子是指( )。 (分数: 1.00 )A. 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B. 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VC. 与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D. 仅与研究的病有联系的因子E. 仅与对照组有联系的因子解析:66. 很多呼吸道传染病都具有周期性流行的规律,其主要原因是()。(分数: 1.00 )A. 易感者的积累B. 病原体的变异C. 人口流动 VD. 发病率下降E. 以上都不是解析:67. 指出下列叙述中那条是错误的( )。(分数: 1.00 )A. 我国规定的监测传染病是:疟疾、流感、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登革热B. 我国规定的甲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为在城市最迟不

27、超过6小时C. 目前我国也不再对入境人员要求出示霍乱预防接种证明书了D. 天花、鼠疫已在全世界消灭E. 对疟疾、乙脑的接触者不需要检疫 解析:68. 出生队列分析在死亡统计中,可正确的显示( )。 (分数: 1.00 )A. 暴露对疾病的影响B. 环境对疾病的影响C. 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D. 家庭对疾病的影响VE. 种族对疾病的影响解析:69. 我国规定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在城镇最多不超过( )。(分数: 1.00 )A. 4 小时B. 6 小时C. 8 小时 VD. 10 小时E. 12 小时解析:70. 指出不是选择预防接种重点地区的标准( )。(分数: 1.00 )A. 人群免疫水平低B

28、. 发病率高 VC. 人口密集D. 人口流动性大E. 医务人员力量强 解析:71. 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有( )。 (分数: 1.00 )A. 选择偏倚B. 信息偏倚C. 失访偏倚D. 混杂偏倚E. 观察偏倚 V 解析:72.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出当地的( )。 (分数: 1.00 )A. 高血压患病率 VB. 高血压罹患率C. 高血压发病率D. 高血压病死率E. 家庭续发率 解析:可从下述情况中得出结论 ( )73. 在对 50 名某病病例与 50 名对照的研究中, 二都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数: 1.00 )A. 不存在这种因素与这种病的关联VB. 这种差别可能有临

29、床意义C. 这种差别可能是抽样变异的结果D. 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已经被证实E. 观察者或访问者的偏倚已经被排除解析:74. 在诊断方法确定之间,其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取决于( )。 (分数: 1.00 )A. 特异度B. 敏感度C. 约登指数 VD. 患病率E. 以上都不是解析:75. 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 )。 (分数: 1.00 )A. 临床症状的轻重B. 能否排出大量病原体C. 活动范围的大小D. 疾病的传染期 VE. 疾病的潜伏期解析:76. 在设计配方调查时确定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 (分数: 1.00 )A. 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B. 对所研究疾病有

30、较大的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C. 对所研究的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但又不是研究项目的应列为配对条件D. 年龄和性别必须作为配对条件 VE. 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 解析:77. 下列哪项特征不是病例 - 对照研究的特点( )。 (分数: 1.00 )A. 比较经济B. 可从所得结果估计相对危险性C. 可直接计算特异危险性 VD. 选无本病者作为对照E. 回顾性地评价过去的暴露史时,可能产生偏差 解析:78. 在人类生态学上,疾病与健康有关的三大因素是下列组合中的哪一组( (分数: 1.00 )A. 患者、潜在性患者、健康者B. 患者、家属、社会C. 宿主、环境

31、、致病因子D. 感受性、传播途径、传染源 VE. 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解析:79. 传染源是指( )。 (分数: 1.00 )A.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VD. 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 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解析:80. 下列哪种论述是正确的( )。 (分数: 1.00 )A. 危险因素,泛称病因,从其作用讲,它既是必需条件,又是充分条件B. 把混杂因素进行配比情况,称配比过头C. 暴露是指曾经接触某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D. 疾病监测是经常收集、核对疾病存在现状及影响其分布因素,将其信息及时上报和反

32、馈,其实质是一 种横断面研究 VE. 下列哪种论述是正确的()。A.危险因素,泛称病因,从其作用讲,它既是必需条件,又是充分条件 B.把混杂因素进行配比情况,称配比过头C.暴露是指曾经接触某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 D. 疾病监测是经常收集、核对疾病存在现状及影响其分布因素,将其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其实质 是一种横断面研究E.抽样调查是一种以小窥大,省时省力的研究方法,为了早期发现和普治病人,经常应用它解析:81. 使用一种只能预防死亡,但不能使该病康复的新疗法,以下情况将会发生()。(分数: 1.00 )A. 疾病患病率将会减少B. 疾病患病率将会增加C. 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减少 VD. 疾病的

33、发病率将会增加E. 疾病的发病率和患者率将会减少 解析:82. 研究队列的对象是( )。(分数: 1.00 )A. 未患某病的人群B. 具有某暴露因素的人群 VC. 患某病的人群D. 患某病且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E. 未患某病而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解析:83. 考核某疫苗效果的试验现场,不应选择哪种情况( )。(分数: 1.00 )A. 试验现场范围内要有与考核该制品相应传染病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B. 试验现场内人口应相对稳定C. 近期内未发生与所要考核制品相应的传染病流行D. 有较好的卫生、医疗设施E. 近期内接种了所要考核的疫苗 V 解析:84. 疫苗效果考核时现场试验的观察对象要求( )。(分

34、数: 1.00 )A. 愿意配合研究者B. 观察对象应是该制品相应传染病的易感人群C. 人群中近期内无相应疾病流行及相同的疫苗接种史D. 观察对象应该身体健康E. 接种对象年龄应小于10周岁 V 解析:85. 经生殖细胞的传播方式属于( )。 (分数: 1.00 )A. 医源性传播B. 间接接触传播C. 水平传播D. 上行性传播E. 垂直传播 V 解析:86. 传染期是指( )。 (分数: 1.00 )A.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B. 病人的整个病程期C. 病人的潜伏期 +恢复期D. 病人的临床症状期E. 自接触传染源到完全康复的整个时期 V 解析:87. 轮状模型与病因网的概念之不同点,前

35、者是( )。 (分数: 1.00 )A. 强调单一致病因子的作用 VB. 强调病因、宿主、环境三者的动态平衡C. 强调分别阐述宿主与环境因素的作用D. 强调疾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E. 强调病因为独立的成分 解析:88. 影响诊断试验的阳性结果预测值的主要因素是( ) (分数: 1.00 )A. 灵敏度B. 重复性 VC. 患病率D. 受检人数E. 可靠性 解析:89. 病例对照研究是( )。 (分数: 1.00 )A.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某种致病因素的百分比差异B.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异C.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死亡率的差异 VD. 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发病比的差异E. 比较

36、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死亡率的差异 解析:90. 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 (分数: 1.00 )A. 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VB. 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季节分布C. 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D. 季节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E. 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解析:91. 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 )。 (分数: 1.00 )A.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B. 移民对疾病的影响C. 病原体D. 宿主因素E. 移民中疾病的流行V解析:9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 (分数: 1.00 )A. 个案调查及暴发调查 VB. 个案调查及人群、时间及空间分布C. 病例对照研究及定群研究D. 个案

37、调查、暴发调查、现况调查、病例对研究及定群研究E.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 解析:93. 流行病学是一门( )。 (分数: 1.00 )A. 研究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的科学B. 研究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保健措施的科学C. 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和预防疾病及保健措施的科学D. 研究人群中传染病传播规律及预防措施的科学E. 流行病学是一门()。A.研究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的科学B.研究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保健措施的科学C.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和预防疾病及保健措施的科学D

38、.研究人群中传染病传播规律及预防措施的科学E.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及措施的科学V解析:94. 接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称某地伤寒暴发,流行病医生到现场首要的工作是()。(分数: 1.00 )A. 确定首发病例时间B. 追踪传染源C. 隔离传染源 VD. 迅速查明暴发因素E. 以上都不是 解析:95. 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平传播 ( )。(分数: 1.00 )A. 空气传播B. 经水传播C. 产前期从母亲到后代之间的传播D. 经食物传播E.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V 解析:96. 对钙吸收有利的因素是 ( )(分数: 1.00 )A. 饱和

39、脂肪酸B. 维生素D VC. 草酸D. 维生素 E解析:97. 以下物质中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 ) 。 (分数: 1.00 )A. 植物血凝素B. 有机磷C. 甲基汞D. 3- 硝基丙酸E. 大豆黄酮 V解析:98. 在食物加工、烹调过程中,以下四种维生素相比较,最容易损失的是 ( ) (分数: 1.00 )A. 维生素 AB. 维生素 B1 VC. 维生素 DD. 维生素 E解析:99. 会出现神经损伤症状食物中毒的是 ( ) 中毒 (分数: 1.00 )A. 霉变甘蔗 VB. 四季豆C. 亚硝酸盐D. 葡萄球菌肠毒素E. 椰毒假单孢菌解析:100. VB1亦称为()(分数: 1.00 )A. 抗坏血病因数B. 抗不孕因子C. 抗神经元因子VD. 抗癞皮症因子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