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2744698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 贾湖骨笛:l 在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开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l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构造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l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 骨哨:余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

2、3孔。3. 天氏之乐:l 吕氏春秋古乐:昔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l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l 八支歌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5.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6.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 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

3、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2. 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l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l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l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l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l 商大濩歌颂商汤伐桀。l 周大武歌颂武王伐纣。l 总结:六代之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列祖列宗,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目的是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及其子弟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3. 大司乐:是周代音乐管理机构最高领导者的称谓,其职能为行政、教学、和表演三个局部

4、。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传授容:1、乐德:音乐思想2、乐语:演唱3、乐舞:舞蹈。4. 八音:在周代出现八音的名称,是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个类别。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开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5. 周代的礼乐制度:l 西周音乐的等级化享用乐舞规模的区分上。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l 在乐队的排列和乐器使用的多寡方面,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县即悬,即规定天子可以四面悬挂钟磬,诸侯那么享用三面悬挂之规格,卿和大夫可以享用两面排列,士只允许排列一面。l 繁复的音乐礼

5、节,即规定不同身份的人,享受乐舞的种类不同。6. 卫之音:是我国周代国和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原是商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保存了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可以说,它是商族音乐的遗声。春秋:1. 诗经:l 现存305篇,简称诗三百,采集了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l 分风、雅、颂三局部,实质是音乐上的分类。l 1、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除二南是当时江汉流域一带民歌外,其余都是黄河流域地区的民歌。2、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主要是贵族创作的乐章。大雅多为朝会宴飨之作,小雅乃个人抒情之作。3、颂:为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共40篇。颂,就是歌颂之颂,赞美之意,作品容都是颂扬统

6、治者的文德、武功,形式千篇一律,词语晦涩难明。2. 三分损益法:管子地员篇中有所记载。先以一条空弦为根底,将其长度三等分,三分益一,即增加其长度的三分之一,求得其下方的纯四度音。在三分损一,即减去次弦长度的三分之一,可求得次一律上方的纯五度音。再三分益一如此生律四次,得出五音。3. 隔八相生法:用三分损益法生十二律,每隔八个律数生一律。4. 律吕: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叫做六吕,合成为律吕。5. 由三分损益法所生的十二律,实际上是一种不平均律。它所形成的古代大全音较十二平均律的全音为大,古代小半音较十二平均律的半音为小。三分损益法上下相生到第十二律仲吕时

7、,就出现了仲吕极不生、黄仲不能复原的现象。战国:1. 曾侯乙墓编钟出土的意义和音乐特点:l 概括:1978年在随县出土。全套编钟65件,分列八组,分三层,悬挂在高大的钟架上,总重量达2567公斤。l 意义:1、钢琴七个八度,曾侯钟的总音域跨五个八度,基调和现代的C大调一样,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构成完整的半音阶,也可以在旋宫转调的情况下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2、每个甬钟都能敲击出两个乐音,在隧、鼓部镌刻着该乐音的音阶名称。3、曾侯乙钟上一共有2828字的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等国与曾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2. 成相篇:是战国后期重要思想家荀子的著作,

8、其容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推行开明的政治。这个相当长的说唱本子分为三个大段落,包含着同一节奏的五十六次重复。是以相作为伴奏乐器的一种说唱形式。3. 楚辞:是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它是在楚国民歌的根底上,经文学家加工后形成的音乐形式。4. 九歌:是最能表达楚辞特色的作品,因为它本来是古代楚国广泛流传的民间祭歌。经屈原修辞、加工而形成了楚辞中的代表作品。共有十一首歌曲,它依着所祭祀的不同鬼神,有着不同的标题。5. 乱: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音乐术语。这个音乐专用名词一般都用在一篇歌唱得煞尾,亦即完毕全曲的乐段,相当于乐曲的高潮所在。6. 民间音乐家:青:歌手。娥:国歌手。伯牙:古琴演奏家。7.

9、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l 墨子约前468前376:非乐认为音乐有害无益,因为,第一,王公贵族爱好音乐,会搜刮民脂民膏来置办乐器;第二,如果提倡音乐,会消耗民时民事;第三,音乐靠不住,既不能治天下之乱,又不能抵御敌人入侵。墨子代表了当时小生产者和劳动者利益,认为音乐是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表现,对儒家的倡乐提出种种批评。以小生产者狭隘的功利观点来对待音乐,将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完全否认音乐的作用,其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l 老子约前580前500:在音乐思想上:1、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2、大音希声是说最美的音乐是无声之乐。l 庄子约前369前286:将音响世界分为天籁地籁人

10、籁。8. 乐记:l 成书年历与作者,历来有两种说法:1、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尼子所作。2、汉儒采用先诸家有关音乐的言论编纂而成。l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容包括音乐思想、音乐创作、器乐演奏、乐器制作、乐律研究、音乐人物、音乐言论等音乐领域及其广泛的问题。旧传有二十三篇,现存其前十一篇。l 核心容是系统地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这是自西周建立礼乐制度以来第一次从理论上对礼乐的根源,即礼和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展的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从各个侧面高度地肯周社会礼乐思想的治国方略价值及其社会功能作用。l 所论述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围非常广泛,涉及音乐的本质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

11、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甚至对音乐的创作过程,也做了简短而生动的描述。l 对于音乐本质的解释,具有相当的深度。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表现人的心世界,提醒人的精神状态。l 在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上,强调音乐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状况与社会风气。l 音乐的社会功能,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l 还非常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作用,指出音乐必须承受政治、伦理道德的制约。l 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深度,认为音乐应该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而且要运用音乐的美感来到达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l 乐记为中国音乐美学史做出了重大奉献,但也

12、存在严重问题,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不顾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过分强调音乐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的关系,因而不把音乐当作审美的对象 ,而将它视为教化的手段、政治的工具。三、中古音乐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汉:1. 乐府:l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机构,创立于朝,汉武帝时进展了扩建或改建。l 诗歌的体裁。l 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除了采集民间歌谣、加工配乐外,还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展演唱、演奏。l 意义:汉代乐府的设立促使民间音乐蓬勃开展。客观上起到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乐府促使汉代民间音乐的高度繁荣。2. 延年:1、汉武帝时代的乐府领导人,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能的任务

13、。2、被封为协律都尉。3、唱歌非常出色。4、擅长作曲。5、郊祀歌十九章。6、是历史上第一个吸收外来音乐进展音乐创作的人。7、用一支胡曲为素材,改编出二十八首新颖的乐曲。3. 琴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述古代琴曲容的著作,北宋朱长文所作。容纳汉以前47首琴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关于其作者有三种不同的记载:1、西汉桓谭,2、东汉蔡邕,3、西晋孔衍。4. 琴歌胡笳十八拍:是一部及其动人的琴歌,据传词、曲都为东汉蔡琰所作。其容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苦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骨肉别离的强烈感情。十八拍就是十八个段落。5. 汉代角抵戏:是一种带有戏剧性的歌舞表演

14、形式。角抵是两个人摔跤或拳斗。6. 京房六十律:京房是西汉著名的律学家。一生有两大创造1、在三分损益十二律的根底上继续相生至六十律,后世称之为京房六十律,2、采用弦律,创造了十三弦律准,后世称之为京房准。l 为了从理论上解决周而复始的旋宫转调问题,他用三分损益法从第十三律起继续往下推算,直至第六十律,把一个八度再细分为六十个律单位。l 在乐律研究中还发现了以管定律的缺点。7. 汉代俗乐的开展:l 鼓吹乐:1、汉时期,起源于我国北方边境地区。2、以打击乐器和管乐器演奏为主,中间兼有歌唱。3、由于乐器的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同,鼓吹乐可分鼓吹和横吹两种。横吹曲:主奏乐器为鼓和角,于军中马上奏之。鼓吹是

15、以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常在宴会中使用。东汉时用于军中,被称为短箫铙歌,以排箫和铙为主奏乐器。l 相和歌:是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包括清唱的徒歌;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但名副其实的相和歌是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交替伴奏下由歌者击节而唱,乃是唱奏并重的一种艺术歌曲。相和歌的最高开展形式为多段体的大型歌舞,叫相和大曲,是一种歌、舞、乐并用,有一定复杂构造形式的作品,构造包括艳、曲、解、趋、乱五个局部。艳是抒情段落,相当于前奏。曲是歌唱局部。解是舞蹈局部。趋的速度比较急促,相当于尾声。乱为全曲的高潮。相和三调平、清、瑟是相和歌在开展过程中所使用过的三种宫调,晋南北朝时又称

16、清商三调,名异而实同。l 百戏: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集合。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其表演规模庞大,常有歌手、鼓、钟、磬、箫、瑟、筑等为之伴奏。三国两晋南北朝:1. 清商乐:东晋南渡以后,北方的相和歌随着汉族政权南迁,此时南方音乐又有显著的开展,南方音乐和北方音乐逐渐融合成一种新颖的音乐。2. 相和歌与清商乐的关系与区别:相和歌的主要成分是汉代直到西晋时期北方的民间音乐。清商乐是北方和南方汉族民间音乐的总称,但主要成分已是南方民间音乐。3. 吴歌:是一带的民歌,风格抒情、细腻,以表现男女间爱情为主。4. 西曲:一带的民歌,容多为抒发游子思归的别离之情。是长江流域商业繁盛的产生。5. 晋

17、时期的古琴艺术家:l 阮籍:1、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音乐论文乐论。2、酒狂是一首古老的琴曲,载于神奇秘谱等多种琴谱中。3、相传琴曲酒狂,是阮籍音乐的感怀之作。4、阮籍创作酒狂这首题材奇特的乐曲,并非玩世不恭,而是包含了相当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容。l 嵇康:1、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善于弹琴,也能作曲。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3、嵇康有两篇著名的音乐论著琴赋和声无哀乐论。6. 声无哀乐论:l 是由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所著,文过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l 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声无哀乐,他明确提出心之与声,

18、明为二物,即音乐是客观的存在,感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l 他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美感作用,却又否认了音乐的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因而不可防止地陷入了二元论。7. 荀勖:重要奉献在于发现管口校正的规律,并制作出较为准确的律管。于晋泰始十年制成一套十二支的笛律,形状如后世直吹之箫,每笛适用于吹奏一调,正应十二律。这就是荀勖笛律。8. 钱乐之音差:南朝时,钱乐之在京房六十律的根底上继续用三分损益法往下生律,一直生至第三百六十律。他的最后一律与黄钟律的音差,其音程值为1.845音分。9. 何承天:南朝出色的乐律学家,在乐律领域中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对京房六十律表示反对。不同意京房采用

19、加律的方法来解决音差问题,而是主在十二律部加以调整。何承天的新律称为十二均差律,相当接近十二平均律。但从理论上看还不是真正的十二平均律,因为它不是按频率比来计算的。10. 碣石调幽兰:目前所见我国最古老的曲谱是唐人手抄本。谱前有序,注明为南朝丘明的传谱。l 1、碣石调:指它的曲调形式。幽兰:指乐曲所表现的容。2、幽兰是我国惟一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l 所谓文字谱,乃是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即用文字详细描述演奏古琴的手法。属指位谱系统,也称手法谱。11. 西凉乐:实际上是泛指当时一带的音乐,由于这里是西域音乐与汉族音乐的集合之处,因而音乐兼有龟兹音乐和中原音乐的特色,是两者

20、融合的产物。1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大融合是如何形成的:1、这是中国历史上战乱动乱的时期,也是北方与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在音乐文化上融合的时代。、蜀、吴三国的建立,晋的暂时统一,北方和西域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向地迁移。东晋的南迁,北方混战局面所引起的北方人民的大量南移,使得南北各族都在人口众多的汉族的先进经济、文化根底上不断地融合起来。2、少数周边国家的歌舞伎乐在中原地区迅速流行,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疏勒乐、天竺乐、安国乐、高丽乐 等歌舞伎乐纷纷融入了中原音乐文化。3、一些少数民族的乐器也被带入了中原,如: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方响、钹、羯鼓等乐器,它们一经传入便

21、被频繁而广泛地使用。4、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步建立了中国佛教音乐体系。5、各民族音乐相互影响和相互充实为其后隋唐音乐所到达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根底。13. 袛婆:l 南北朝时期的西域音乐家,龟兹人擅长龟兹琵琶的演奏,精通龟兹音乐的宫调理论。他曾将西域的五旦七调乐律理论传授给北国的史大夫译。l 五旦七调:乃是龟兹音乐的调式和音阶,五旦即黄钟、太簇、林钟、南吕、姑洗五均,七调是指七种调式。五旦七调按七声音阶旋宫,在理论上可以得到三十五个宫调。l 旋宫转调:包含了两个概念,旋宫是指调高的变换,即十二律中之每一律,都可以作为宫音位,用以明确宫音的高度,转调指调式的变化。隋唐时

22、期:1. 唐朝参军戏:是当时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以诙谐笑谑为主,后来渐渐成为一种格式,其中扮官被戏弄的对象叫参军,参军戏是以说白为主,后来参加了管弦伴奏。2. 八十四调:隋代音乐家万宝常和译便在袛婆五旦七调的龟兹宫调理论根底上提出了十二律旋相为宫和七声旋相为调的八十四调乐律理论。3. 万宝常:l 隋代音乐家,其父亲被诛杀,万宝常由是被配为乐户。l 在音乐方面的成就:1、他是一位出色的音乐理论家,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2、他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其创作能吸收外来的音调、手法,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3、他是一位出色的乐器改革家。4. 隋唐宫廷燕乐:1、燕乐,又称宴乐、乐,即饮宴之乐。是专

23、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唐代燕乐常用二十八个宫调,亦称俗乐二十八调。对于唐燕乐二十八调的解释是不统一的:有七个不同的调,每个调各有宫、商、角、羽四种调式;由四个调、每个调由七种调式组成。隋唐时期的燕乐标志着我国古代音乐的开展已到达空前的高度和水平。燕乐中多部伎,坐、立部伎的开展是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根底之上的。2、多部伎:多部伎的建立,可追溯到隋初,当时多部伎是以法令的形式公布的多部伎的燕乐体制。最初多部伎只有七部伎,隋炀帝时期增至九部伎。唐代多部伎有九部伎,它是在隋七部伎根底上,废除文康伎、天竺伎,将协律郎文收制作的景云河清歌即燕乐列为诸部之首。另参加扶南伎。十部伎是在贞观十四年

24、唐太宗统一高昌后,遂将高昌伎列为其中一部。3、隋代七部伎包括: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礼毕。隋代九部伎包括: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康国伎、疏勒伎。唐代九部伎包括:燕乐、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安国伎、龟兹伎、康国伎、疏勒伎、扶南伎。唐代十部伎包括:燕乐、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高昌伎、安国伎、龟兹伎、康国伎、疏勒伎、扶南伎。4、坐、立部伎坐、立二部伎是晚于多部伎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两者共有14部乐舞,是以其各自的表演特色、规模和人数作为区分的标志。其多数乐舞具有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风格,龟兹乐、西凉乐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坐

25、部伎一般312人,堂上表演,属小型歌舞。其六部乐舞以抒情、幽雅见长,音乐细腻、并注重个人技巧。立部伎通常64180人,堂下表演,属大型歌舞。其八部乐舞以气势磅礴见长,场面宏伟,并伴以擂鼓。坐、立二部伎在安史之乱以后逐渐趋向衰落。5. 什么是大曲和法曲.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l 唐代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乐器、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构造的大型乐舞。它是汉时的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进一步向更高程度的再开展。歌、舞、乐三位一体、构造庞大、节奏与速度复杂多变是大曲的重要特点。大曲的构造通常分三局部:1、散序由乐器演奏,以散板似的自由节拍为主。2、中序以歌唱为主,由乐器伴奏,多为抒情的慢板。3、破

26、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4、这种音乐形式在唐代的各种音乐中都可见到,如立部伎中的破阵乐、清乐中的后庭花、胡乐中的凉州等。霓裳羽衣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是一部较具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它是唐玄宗创作的,又叫法曲。l 法曲: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霓裳羽衣舞即是法曲之中著名的一首。原作以失传。现存的霓裳中序第一是宋代音乐家夔从故纸堆中发现的商调霓裳曲十八阕,并对其中的一段加以填词,名为霓裳中序第一。6. 唐代的音乐机构及其职能: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行政

27、机构,太乐署、鼓吹署隶属于太常寺,属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教坊和梨园那么隶属于宫廷管辖。l 太乐署:是对宫廷艺人进展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乐工要经严格的训练,学习标准极高。通常十年进展一次大规模的考核。大乐署的人数最多时达11447人。l 鼓吹署:是专门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是卤薄和军乐的官署。l 教坊:是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独立出来的、由宫廷直接收理的音乐机构,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音乐人材,由皇帝直接派专人来管理。教坊中的乐工是具有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材。l 梨园: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梨园乐工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的,只有300多人,

28、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7. 唐代艺术歌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因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故又名渭城曲、阳关曲,由于演唱时将其中某些诗句再三叠唱,所以又称阳关三叠。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是在琴歌的形式中保存下来的。8. 唐代古琴曲:l 梅花三弄:1、最早是一首笛曲现称为箫,唐代时把笛与箫区分,相传为东晋时桓伊所作。明代神奇秘谱又记载,我国最早刊印的琴谱太古遗音、西麓堂琴统等均有记载。2、唐代琴人颜师古所作,有可能是他将笛曲改编为琴曲。3、琴曲梅花三弄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局部。通过这样两个局部的各种比照手法,描绘梅花在动、静两种状态中的形象。l 离

29、骚:1、是晚唐琴人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一首著名琴曲。2、离骚一曲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是一首抒情气息浓郁的大型琴曲。现存离骚琴谱都以原诗中的诗句为各段标题,可见乐曲的情绪和屈原的诗作是相一致的。9. 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词汇。佛教中转换旧形名变,所以佛教塑像、画图均称为变。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了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方式进展宣传,这种方式就称为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叫变文。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表达一遍故事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变文所讲的容可大致分为两类:1、讲说佛经故事,宣扬因

30、果报应、轮回思想等佛教经义的变文。2、讲说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世俗性变文。10. 乐谱:1、中国的古谱,据何昌林统计,有律吕字谱,宫商字谱,古琴手法谱,筝谱,唐燕乐半字谱。2、古琴的记谱法,由文字谱开展成减字谱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它的完成,应归功于唐代柔。减字谱用减笔字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以及各种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3、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存在着弦索谱系统和管色谱系统两个分支。前者以唐琵琶谱和五弦琵琶谱为主体,后者那么是宋代俗字谱的前身。11. 唐代主要乐器:奚琴弓弦乐器,有两弦,用竹片在两弦间来回擦拉发音,是后来胡琴类乐器的前身。到宋代名为

31、嵇琴。轧筝弓弦乐器,宋时逐渐流行起来,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12. 唐代音乐论著:l 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郎元万顷等编撰。该书共10卷,国已失传,目前日本存有3卷,即卷五有七声相生法、论二变义等11个小题;卷六有纪律吕、乾坤唱和义、谨权量、审飞侯等4篇;卷七有律吕旋宫法、识声律法、论一律有七义等,还附有十二律相生图等,对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l 教坊记:是一部记载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由唐代的令钦以散记的形式撰写。全书共分28个条目。记载了两京教坊、人、前头人、十家、云韶、0弹家、曲名、大曲等容,是近代研究者研究唐教坊最便利的史料。l 羯鼓录:是一部有关羯鼓的专门性论

32、著。由唐代著名羯鼓手南卓所作。全书没有章节,技术了羯鼓的由来、唐代羯鼓名手的轶闻趣事和128个羯鼓曲名等容,是具有乐器专史性质的一部著作。l 乐府杂录:是一部有关唐代音乐的见闻录,作者是段安节。全书有40个条目,共有乐部9条,歌、舞、俳优3条,乐器14条,乐曲13条,傀儡子1条。其中载有已失传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的文字说明。这部著作的容涉猎广泛,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唐代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的活动情况,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四、近古音乐宋、辽、金、元、明、清时期宋:1. 曲子:1、在隋唐燕乐中孕育而出的曲子,至宋代盛极一时,成为当时传播极其广泛的艺术歌曲。2、其曲调称为曲子,歌词称为曲

33、子词,简称词。3、常用创作手法是倚声填词:先有曲调,再创作歌词。4、曲子词的音乐成分大致包括传统古曲、外来乐曲、民间曲调和自度新曲四个方面。曲子词还有令、引、近、慢等不同的类别。5、宋代曲子词具有豪放轼与婉约柳永的不同风格。2. 院本:宋杂剧和金院本,实际上并无根本的不同,院本乃是金代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但演出形式、角色体制等与宋杂剧根本是一致的。 3. 夔:1、南宋词坛上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词人和音乐家。2、其著作今幸存者有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等,就音乐方面的研究价值而言,最为珍贵的是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别集一卷。其中收有祀神曲越九歌十首,旁注律吕谱。琴歌古怨一首,旁缀减字谱。词调歌

34、曲十七首,旁注宋代俗字谱。十七首词调歌曲中,霓裳中序第一、醉吟商小品是记录的古曲。玉梅令是诗人成大所写曲调,夔填词。3、夔擅长自度曲,所谓自度曲,即自制新曲之意。夔突破了倚声填词的方法,是先成文辞,后制曲谱。慢是夔自度曲中的名作,描写靖康之难以后,繁华的屡次遭金兵侵袭,已是一片荒凉。杏花天影写词人的羁旅愁怀和对恋人的思念,疏影是咏梅的名篇。鬲溪梅令是借景抒情之作,借写梅花追思曾经相恋的情侣,流露出无限惆怅的心情。4. 十八律:由南宋乐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所创立,此理论是在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正律之后,继续计算出六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十八律在理论上合理地解决了三分损益律各种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

35、一的问题,十八律理论在律学方面的突破,使三分损益律的理论更趋于完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5. 宋代器乐合奏有哪些新开展.其特点是什么.:1、由于宋代宫廷音乐逐步走向民间,使民间器乐合奏和宫廷器乐合奏一样兴盛起来,并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器乐组合形式。2、宫廷合奏人数多,规模大,注重气势;民间合奏由民间艺人自发组成,在瓦子、勾栏等场所流行的器乐形式。以小型组合为主。3、民间合奏形式有:细乐用萧管、笙、轧筝、嵇琴、方响等乐器合奏。清乐:笙、笛、方响、小提鼓、拍板、轧子等乐器合奏。民间有专门的组织清乐社,专门演奏清乐。小乐器由一、二人合奏的器乐形式。鼓板由拍板、鼓和笛等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也加轧子、水盏、锣

36、等打击乐器。4、宫廷合奏形式有:教坊大乐是宫廷中规模最大的合奏形式,所用乐器有筚篥、龙笛、笙、箫、埙、琵琶、箜篌、方响、拍板、羯鼓、杖鼓、大鼓、箎,共13种。整个乐队最多时达300人左右。随军番部大乐用于宫廷仪仗,人数达59余人。马后乐是随在皇帝驾后骑在马上演奏鼓吹乐,规模较小。6. 宋代主要乐器:琵琶宋元时在制作上已出现品,富于表现力。元代独奏曲海青拿天鹅发挥了琵琶弹奏的多种技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7. 宋代的音乐论著:l 乐书:世称旸乐书,是北宋旸所作。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全书共200卷,前95卷摘录礼记、周礼、等书中有关音乐的文字,并为之训义。后105卷论述十二

37、律、五声、乐舞、百戏等。还记述了前代和当代的雅乐、俗乐、胡乐及乐器。乐器大多附图说明。是研究古代乐器的珍贵资料。l 碧鸡漫志:是一部研究歌曲的专著,是由南宋王灼所作。全书表达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开展和演变,对北宋词人的风格和流派作了评论,并对唐代乐曲进展了分析和考证,同时介绍了当时著名的民间艺人。此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l 词源:是研究古代乐律和宋词音乐的重要文献资料,由南宋炎撰写,分上下两卷。上卷论述音律及唱曲方法,下卷主要论述作词原那么。词源中关于八十四调、曲式及词曲唱法等许多方面的论述价值很高。l 琴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琴史专著。北宋朱长文所作。它搜集了一百多位琴人的事迹,可以看作是我国古

38、代第一部音乐家传记作品。l 乐府诗集:郭茂倩,北宋中后期音乐家,通晓音律。使我们较清楚地了解自汉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时期我国各类歌曲开展的轮廓。他编撰的乐府诗集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阐述中古时期乐府歌曲的百科全书。8. 简述宋代市民音乐的开展:l 1、自宋代建立以来,社会逐步稳定,城市迅速开展,手工业者等市民阶层扩大,为了适应市民阶级的音乐文化需求,出现了新的音乐形式;2、宫廷音乐逐渐趋向衰落,市民艺术蓬勃兴起,从广义上说,音乐艺术的表演中心也由宫廷转移到民间。l 1、瓦舍:又称瓦肆,专供艺人表演的场所,是宋代大型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2、勾栏:又作构栏,是百戏杂剧的演出的场所,在这里艺人交流的

39、时机增多,促进了市民音乐的开展。l 勾栏中表演的伎艺工程把戏繁多,其中嘌唱、唱赚、鼓子词、诸宫调、傀儡影戏、杂剧等都与一定的音乐形式有关。其他还有说经书、讲史、散耍、谈浑话、踢毯、弄虫蚁、说笑话等等。促进市民音乐开展超过了宫廷伎艺的水平。l 南宋民间还出现了专门的艺人行会组织:书会、社会。宋元时期:1. 为什么说宋元说唱音乐已由开展走向成熟.:l 1、在唐代只在寺院中表演,到宋元时期在城乡的各个角落进展表演。2、其音乐形式越来越普及,说唱艺术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l 为了适应各个阶层的不同需要,许多大型长篇说唱以其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主要形式有:1、鼓子词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产生

40、于北宋时期。用鼓伴奏,往往加上管弦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其音乐特点是反复使用同一曲牌。二为只唱不说,以同一曲牌歌唱多段曲词。2、唱赚用鼓、板和笛伴奏,以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展为特征的说唱艺术。其形式是由南宋勾栏艺人五牛在吸收北宋汴梁的鼓板根底上创新开展而成的。缠令:引子、尾声。缠达: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其特点是用同一宫调,一韵到底。唱赚善于吸收传统音乐成分。3、诸宫调这种说唱形式是由北宋时期民间艺人孔三传创立。是一种新的大型说唱形式,因使用了多种宫调而得名。它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体制庞大的体裁,曲调丰富,适于表演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容。音乐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

41、个宫调,不同的套曲其宫调也各不一样。宋代诸宫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鼓、拍板、笛。金元时期诸宫调伴奏乐器是:锣、拍板、笛等。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大胆地歌颂了婚姻自主,有着明显的反封建礼教倾向。其根本曲调有151个,连变体在,那么有444个之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还保存有西厢记诸宫调的148个曲调。4、在宋代的说唱艺术中,货郎儿、真和涯词也是较有影响的曲种。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沿街挑担的叫卖声。真在农村较为流行,题材和歌词较为通俗。以琵琶伴奏。2. 宋杂剧与元杂剧有何区别:l 1、宋杂剧原是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的统称。2、宋杂剧的构造是由艳段表演情节较简单的寻常熟事、正杂剧表演较复杂的故

42、事、散段又称杂伴,是一种滑稽表演三局部组成。3、宋杂剧已有固定的角色分工;副净装傻发呆、副末专与副净打趣逗乐、孤扮官吏、旦扮女性等。4、宋杂剧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音乐局部很少。一类是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以音乐贯串全剧。5、杂剧音乐吸收了唐宋大曲、法曲、唱赚、诸宫调以及各种流行词曲的曲调。l 1、元杂剧是在宋杂剧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其演出形式也更趋于完善和成熟,有着一套比较严格的体制。2、元杂剧的构造是一本四折幕,有时加一个楔子。如果容庞大,可将几本串联起来表演。每折用一样宫调的假设干曲牌组成,一本又四个不同的宫调,每折形成较为固定的曲牌联缀形式。3、其表演是由曲歌唱局部、宾

43、白语言局部、科动作表情三局部组成,是一种以唱曲为主的戏曲,往往一人主唱。4、其音乐又称北曲,属曲牌体形式。曲牌来源于大曲、诸宫调、词调等。5、杂剧在曲牌连缀的方式上,有一些在的规律:如单一曲牌的连接、两曲牌的交替连接、同曲牌变体的连接、一个固定曲牌中穿插在一套曲牌中、一套曲牌之中插入其他宫调的曲牌等,其音乐构造严密。6、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和锣等。7、杂剧的音乐采用七声音阶,节奏强烈、字多声少,风格豪放、粗狂。元:1. 元代南戏与杂剧有什么区别:l 南戏与杂剧的区别在于其构造、音乐等方面表现出的灵活性。l 南戏也叫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被视为中国戏曲的开端。由于最早产生于一带,所以又

44、叫杂剧或永嘉杂剧。l 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且以唱南曲为主,是宋元时期影响最大的戏曲形式。南戏的灵活特点有:1、南戏的构造比较灵活,一本有十几折,甚至几十折,但每折都比较短小;元杂剧的构造是一本四折幕,有时加一个楔子。如果容庞大,可将几本串联起来表演。2、南戏宫调的使用不受限制,可以随时换韵;元杂剧每折用一样宫调的假设干曲牌组成,一本又四个不同的宫调,每折形成较为固定的曲牌联缀形式。3、南戏演唱上突破杂剧一人主唱的程式,剧中的所有角色都可以演唱,增添了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元杂剧其表演是由曲歌唱局部、宾白语言局部、科动作表情三局部组成,是一种以唱曲为主的戏曲,往往一人主唱。4、南戏音乐风格婉

45、转细腻,具有南方地域的特点,后又称南曲,常采用五声音阶。元杂剧的音乐采用七声音阶,节奏强烈、字多声少,风格豪放、粗狂。5、南戏音乐曲牌的运用使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联缀形式。元杂剧在曲牌连缀的方式上,有一些在的规律:如单一曲牌的连接、两曲牌的交替连接、同曲牌变体的连接、一个固定曲牌中穿插在一套曲牌中、一套曲牌之中插入其他宫调的曲牌等,其音乐构造严密。6、南戏是在南方民间歌舞小戏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又不断吸收了宋杂剧和其他音乐形式的成分,逐渐趋于成熟。元杂剧音乐又称北曲,属曲牌体形式。曲牌来源于大曲、诸宫调、词调等。2.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什么.:l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根底上积累和开展起来的,它的兴

46、盛与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l 元朝统一中国之后,蒙古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充满各种锋利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社会生活,便成为当时杂剧艺术作品的重要主题,并以其进一步戏剧化的开展来适应特定时代的需要。l 元统治者对财富的掠夺和挥霍,造成了城市经济的畸形开展。繁荣的城市经济为元杂剧提供了物质条件。很多文人墨客、出色的民间艺人聚集于当时的都城大都。l 元代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文人地位之低下,使得众多的文人纷纷投入到杂剧的创作中去,出现了一个作家群体。他们熟悉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作品题材多种多样,刻画出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提醒出锋利的社会矛盾。他们善于把

47、握戏曲创作的在规律,掌握较高的创作技巧,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剧目,为元杂剧的开展和提高做出了卓越的奉献。l 杂剧创作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等;马致远的汉宫秋、楼等;王实甫的西厢记。3.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个局部:前者是元代的戏曲形式,后者是当时的艺术歌曲。l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叫叶儿,是单个的只曲,也是散曲的根底单位。小令又有一种变体,叫带过曲。它把两三个宫调一样、曲调又能衔接的只曲连接在一起。套数又名套曲或散套,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构造形式,它把同一宫调中的许多只曲联缀成为一套大型的曲式。4. 元代主要乐器:琵琶宋元时在制作上已出现品,富于表现力。

48、元代独奏曲海青拿天鹅发挥了琵琶弹奏的多种技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三弦元代较为流行,属于弹拨乐器。云璈元代出现的新乐器,今名云锣。火不思又名浑不似、胡拨四,是西域传来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形制为四弦、长柄、无品,梨形音箱。兴隆笙是元代经中亚地区传入我国的西洋早期管风琴,仅用于宫廷宴会。5. 海青拿天鹅:是我国目前已确知其来源的手弹琵琶大曲中,年代最古老的一首琵琶套曲。目前所见的最早谱本,是智化寺保存的康熙年间手抄本。它生动地描写了海青捕捉天鹅时剧烈搏斗的情景。全曲共有18段,可分引子和5个局部。6. 元代音乐论著:唱论是一部论述宋元戏曲歌唱方法、歌唱风格、节奏、宫调声情等容的著作。由元代的芝庵撰写

49、。全书不分卷,共31节。十我国古代关于歌唱艺术的一部较为全面的理论著作。唐、宋、元:1. 唐、宋、元时期主要乐器:l 奚琴弓弦乐器,有两弦,用竹片在两弦间来回擦拉发音,是后来胡琴类乐器的前身。到宋代名为嵇琴。l 轧筝弓弦乐器,宋时逐渐流行起来,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l 琵琶宋元时在制作上已出现品,富于表现力。元代独奏曲海青拿天鹅发挥了琵琶弹奏的多种技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l 三弦元代较为流行,属于弹拨乐器。l 云璈元代出现的新乐器,今名云锣。l 火不思又名浑不似、胡拨四,是西域传来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形制为四弦、长柄、无品,梨形音箱。l 兴隆笙是元代经中亚地区传入我国的西洋早期管风琴,仅用于宫廷

50、宴会。l 宋元时期的乐器开展顺应了整个时代音乐生活的需要,在制作上愈来愈趋于简化,在使用上愈来愈趋于便携。2. 唐宋元各时期主要的音乐论著:l 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郎元万顷等编撰。该书共10卷,国已失传,目前日本存有3卷,即卷五有七声相生法、论二变义等11个小题;卷六有纪律吕、乾坤唱和义、谨权量、审飞侯等4篇;卷七有律吕旋宫法、识声律法、论一律有七义等,还附有十二律相生图等,对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l 教坊记:是一部记载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由唐代的令钦以散记的形式撰写。全书共分28个条目。记载了两京教坊、人、前头人、十家、云韶、0弹家、曲名、大曲等容,是近代研究者

51、研究唐教坊最便利的史料。l 羯鼓录:是一部有关羯鼓的专门性论著。由唐代著名羯鼓手南卓所作。全书没有章节,技术了羯鼓的由来、唐代羯鼓名手的轶闻趣事和128个羯鼓曲名等容,是具有乐器专史性质的一部著作。l 乐府杂录:是一部有关唐代音乐的见闻录,作者是段安节。全书有40个条目,共有乐部9条,歌、舞、俳优3条,乐器14条,乐曲13条,傀儡子1条。其中载有已失传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的文字说明。这部著作的容涉猎广泛,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唐代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的活动情况,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l 乐书:世称旸乐书,是北宋旸所作。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全书共200卷,前95卷

52、摘录礼记、周礼、等书中有关音乐的文字,并为之训义。后105卷论述十二律、五声、乐舞、百戏等。还记述了前代和当代的雅乐、俗乐、胡乐及乐器。乐器大多附图说明。是研究古代乐器的珍贵资料。l 碧鸡漫志:是一部研究歌曲的专著,是由南宋王灼所作。全书表达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开展和演变,对北宋词人的风格和流派作了评论,并对唐代乐曲进展了分析和考证,同时介绍了当时著名的民间艺人。此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l 词源:是研究古代乐律和宋词音乐的重要文献资料,由南宋炎撰写,分上下两卷。上卷论述音律及唱曲方法,下卷主要论述作词原那么。词源中关于八十四调、曲式及词曲唱法等许多方面的论述价值很高。l 琴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琴

53、史专著。北宋朱长文所作。它搜集了一百多位琴人的事迹,可以看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音乐家传记作品。l 乐府诗集:郭茂倩,北宋中后期音乐家,通晓音律。使我们较清楚地了解自汉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时期我国各类歌曲开展的轮廓。他编撰的乐府诗集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阐述中古时期乐府歌曲的百科全书。l 唱论是一部论述宋元戏曲歌唱方法、歌唱风格、节奏、宫调声情等容的著作。由元代的芝庵撰写。全书不分卷,共31节。十我国古代关于歌唱艺术的一部较为全面的理论著作。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古琴音乐作品主要有:l 高山流水: 1、古筝曲,八板曲调。2、古琴曲,此曲现存曲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说: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

54、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神奇秘谱所收为不分段的。它们所表现的容是来自两千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的故事伯牙摔琴为子期。清代孔山传谱的流水在近代流传最广。由于它充分地运用了滚、拂等手法,也号称七十二滚拂流水或大流水,在音乐表现和情感的抒发等方面较为出色。l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产生于东汉末年,其容是描写战国时期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王而后自杀的悲壮故事。流传于晋,隋唐时期的传谱线保存在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琴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其构造包括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六个局部。l 酒狂:此曲为晋时期阮籍所作。此曲刻画出了醉酒者迷离恍惚、步

55、履蹒跚的神态。乐曲打谱为古琴音乐中极为罕见的三拍子,音乐是由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高度上变化反复。音程不断跳进,节奏跌宕,造成饮酒者醉意朦胧的效果。l 碣石调幽兰:此曲乃传自南朝丘明。现存的曲谱是唐人手抄本,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谱。该谱中的碣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它来自汉代相和歌瑟调中的陇西行,乐曲容与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琴曲歌词幽兰有关。这种略带幽怨的音调深刻地表达了朦胧、伤感的情绪。l 梅花三弄:此曲相传原是一首由东晋桓伊所作的笛曲,据传唐代琴人颜师古将它改编成琴曲。这首琴曲的主题是一段抒情的旋律,用玲珑剔透的泛音奏出。三弄的意思即是指这个主题在不同的段落出现三次。全曲共分前后两大局部

56、,十个段落。前一局部注重对梅花静态的描写,表现手法极为细腻,刻画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贵品质。后一局部塑造出梅花动态的美。乐曲以其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l 离骚:此曲是由晚唐琴人康士,根据诗人屈原的同名长诗创作的一首抒情的大型琴曲。全曲共18段,可分三局部。引子是表达性的描写;中间局部由消沉悲愤和高亢豪爽的两个比照性的音调来推动乐曲情绪的开展,融磅礴气势和感人的激情为一体;尾声的音乐由激愤的情绪逐渐转入悲愤、忧伤的情绪之中。整首乐曲表达出诗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主题。l 阳关三叠:琴歌阳关三叠源自同名的唐代的曲子。曲子阳关三叠是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四句诗入乐而成的。

57、明清以后,逐渐形成了琴歌阳关三叠。清代鹤编的琴学入门收录的琴歌阳关三叠是近代最流行的一个版本。琴歌的歌词已由原诗的四句开展为三大段。l 大胡笳:唐代已有琴家善弹大胡笳。唐代诗人商曾听此曲写有胡笳诗,他认为这首琴曲与汉末蔡文姬的身世和她的悲愤诗有关。现今存留最早的此曲版本神奇秘谱中,其十八段的小标题就是用商胡笳诗中个别诗句命名的。l 小胡笳:此曲亦被收录在神奇秘谱中,全曲共有四段,其标题为雁归思汉、吹笳诉怨、无所控诉、仰天长叹。容亦与汉代蔡文姬的身世有关。它的谱字显示出唐代记谱的特点。l 胡笳十八拍:南宋之后,出现了琴歌胡笳十八拍。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此曲版本众多。明代丕显编的琴适收有此曲,且流

58、传甚广。此琴歌的歌词使用了蔡琰本人的悲愤诗。音乐情感浓郁、哀婉缠绵。l 潇湘水云:此曲出自南宋著名琴家郭沔,最早刊印于明代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中。其容表达了郭沔在境,潇湘两水交汇处泛舟时所发出的感怀之情。曲中不仅仅描写了云雾缭绕的九嶷山和水云交映的潇湘两水的秀丽风光,而且借用山水烟波浩渺、云水苍苍的意境,来表达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思之情和对元兵侵入的愤慨。l 平沙落雁:平沙落雁的曲谱最早见于古音正宗,这首乐曲被公认为是借景抒情之作。乐曲公分六段,描绘了群雁翱翔、击翅长空等生动形象。音乐流畅、手法洗练,既注重其情节性,又不乏抒情性,寄托着文人、隐逸之士的鸿鹄之志。明、清时期:1. 选择题明、清时期民

59、歌和小曲极为盛行,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梦龙编挂枝儿和山歌,清代调元辑解粤风,华文彬编借云馆小唱,王廷绍编霓裳续谱,华广生编白雪遗音。2. 小曲:是明、清时期,民歌的进一步开展,用乐器伴奏,参加过门,实际上是艺术化了的民歌。它又叫时尚小令和杂曲。所以称之为小曲,是相对于戏曲而言,表现形式比较简单。3. 蒲松龄俚曲的音乐特点:质朴、优美,表达了民间歌曲的艺术风格,较多地运用了拖腔、装饰音和滑音,并结合淄川方言,在唱腔韵味上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它的伴奏形式与较大的随意性,表演属于说唱畴,只有一个演员演唱或说白,形式简单、质朴。4. 说唱与戏曲的本质区别是:说唱是代言体。戏曲是

60、自言体。5. 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形式与流行情况:明清时期众多的说唱音乐中,影响较大的那么有弹词、鼓词和牌子曲三类。l 弹词:是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一般认为,弹词是由宋代的真开展而来。弹词流传地区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地方色彩,影响最大的当属弹词。伴奏多用琵琶、三弦等。l 鼓词: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鼓是重要的伴奏乐器,演员边演唱边击鼓,掌握节奏,因此得名。鼓词的前身可能是宋代的鼓子词,明代称作词话。l 牌子曲:是明清流行的民间小曲以一定形式连接起来的套曲,用于演唱某种故事情节,也是各种曲牌体说唱的统称。曲牌:唐代形成,根据民歌改编成固定的旋律。板腔:京剧和梆子腔是同一种曲调,板式不同,

61、风格不同。6. 明清戏曲开展中代表性声腔和剧种:l 四大声腔是:海盐腔、余腔、弋阳腔、昆山腔。l 海盐腔:是元代南戏声腔与海盐当地的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的,并很快盛极一时。其音乐幽雅抒情,腔调婉转,词曲清雅。它的音乐为曲牌联套体。伴奏用锣、鼓、拍板等打击乐器,不用管弦。l 余腔:产生于余,流行于、一带。音乐亦为曲牌联套体,用打击乐器鼓、板、锣伴奏。l 弋阳腔:是元末弋阳的南戏声腔在明代的再开展,流传围极广。它继承了民间演唱传统,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各地民间小调和方言土语。这种声腔属于曲牌体,与民间音乐结合严密,演唱仍保持古老的唱、和特点,即以一人清唱,众人用假声翻高八度帮腔。音调高亢、热情奔

62、放,并用打击乐来衬托。弋阳腔后来又称高腔。l 昆山腔:是元、明时期昆山一带流传的南戏清唱腔调。它借鉴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音乐集南北曲之大成,吸收众多声腔的长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声腔。l 梆子腔:又名腔,也叫乱弹,最早因用枣木梆子击节伴奏而得名,渊源于明代陕、甘一带的民歌与说唱。梆子腔是戏曲音乐板腔体的首创剧种,即创立了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构造方法。l 京剧的产生:是清代后期兴盛起来的,是皮黄系统剧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京剧唱腔是以西皮和二黄两腔为主,两种声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称皮黄腔。西皮风格明朗流畅,表现喜悦、高亢的情绪;二黄风格凝重缓慢,表现悲愤、痛楚的情绪。京剧是板腔戏剧中最完整的戏曲声腔,有一系列比较完整、富于变化的板式。早期的京剧艺术家有程长庚、余三胜、二奎;之后,又谭鑫培、汪桂芬、汪笑侬等艺术家。7. 昆曲兴盛的原因:昆山腔也叫昆腔、昆曲,因元末至正年间居住于昆山附近的顾坚创始而得名。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