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2734572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一、说教材教学内容: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借物抒情的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紫藤 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到花和人虽各有各 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 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诗意的语言以及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2、“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诗意的语言以及透过文章对花的描

2、写,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2、“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二、说教法和学法A、说教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 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 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 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

3、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 情。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扩大教学容量。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 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 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 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 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 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夸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多 媒体的

4、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指出:“语 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4、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 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 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 diyifanwen )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 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

5、,以课堂训练或课外 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B说学法由一株紫藤萝引出对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 的,但要理解这一点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文中提到的“文化大革命”,对初一学生来 说也是完全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能读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感悟,我设计了“走进文 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三个教学环节,从而达到“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的教学目标。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2、朗读法:指导学

6、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三、说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大屏幕出示百合、牡丹、茉莉、紫藤萝花的滚动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面对你面对美丽的自然界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繁华的 自然界中有各式各样的花草,而不同的花草有不同的物语,给予我们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 喜欢高雅纯洁的百合,有人喜欢富丽色艳的牡丹,还有人喜欢素洁清芬的茉莉, 然而女作家 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 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 从这些小小的生

7、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 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2、走进文本(一)初步感知,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自由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思考如下问题。问题A、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可结合语句所写的内容、运 用的修辞手法、字词的内涵作用等来谈。问题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老师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三分文章七分读,生动的美文需要通过反复诵读。作者用细腻的 笔触,为我们描写了一树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紫藤萝瀑布景象,抒发了她由焦虑悲愤转为 宁静的心情(二) 细读,探析文章的思想美问题A、作者从哪些方

8、面对紫藤萝进行描写?(1)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放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 花水。( 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问题B、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用人心去感受的。作者从紫藤萝花儿那里得到启示和鼓舞其实 也正如花儿在对作者说话。现在,我们也来叫醒心灵的耳朵,去倾听这富含启迪的“花开的 声音”,你,“听”到了什么?问题C、“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 我”。怎么把气味

9、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 修辞上称之为通感)。教师小结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 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 中去。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 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由此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 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对

10、生命的感 悟。3、走进作者 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儿。他们一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愤” 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在拨乱反正的 1982 年 5 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 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问题一:1. 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 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 对生命有那种的感悟呢 (从历史背景入手) 问题二:为什么说“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 病的痛楚”问题三: 3. 怎么会出现“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种谬论?问题四:作者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问题五

11、: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4、走进生活(一)生命就像紫藤萝花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 虽历尽磨难,但仍然顽强快乐地生长。根据阅读紫藤萝瀑布的感悟,发挥自己的想象, 仿照这样的句子写一个比喻句,以“生命”或“人生”开头。(二)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 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 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 、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2、学以致用。)

12、5、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 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 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 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 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 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6、延伸作业根据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 创意的表达,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的作业:不同

13、的花草有不同的物语,被人们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草的文 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的联想和见解(写成小作文)。四、说板书设计紫藤罗瀑布宗璞悟如生命的永恒意义赏如人生的美好热烈忆如人生的生死挫折(如果说延伸作业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 精练,突出重点,形象美观原则。)通过实践的检测,本课的学习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我的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强,既重视了人文 精神,又不忽视语文素养的提高;使语文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统一,也使学生提高 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精品教案 鲁

14、教版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2. 理解运用对比方法的作用。3. 理解并学习文章赞扬的白求恩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 理清写作的层次并理解叙议结合写法的作用。教学时数: 2 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 ?( 加拿大人 ) 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 一文,我们就得到答案了。 (板书题目 )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 写的,写于 939 年 12月 21 日。二. 揭示目标,明确任务三.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 给下列加点的

15、字注音派遣( )狭隘( )热忱( )纯粹( )以身殉职 ( )拈轻怕重 ( )鄙薄( )迸溅( )绽开 ( )伫立 ( )漠不关心 ( )察颜观色 ( )伶仃( )贪婪( )鹤唳( )涟漪( )精益求精 ( )见异思迁( )2. 白求恩生平: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890 年 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 曾任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胸外科医师和 圣心医院胸外科主任。 1936 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 1938 年,受加 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 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中国援助抗日战 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

16、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1939 年 10 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 疡 1939 年 11 月 12 日在河北完县逝世,终年 49 岁。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 伟大的路, 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的一个月后的12月 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 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3.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思考:(1) 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顺序可以颠倒吗 ? 【明确】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2) 本文除了赞扬白求恩的精神,还有什么目的? 【明确】号召全

17、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小结】议论文中作者对某件事、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就是文章的 论点。 本文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 作者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为三个方面,即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提出了并列的三个分论点:(1)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2)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3)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三个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中心论点: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 主义精

18、神。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 比较阅读: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悼念文章,此类文章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本文开头对 白求恩的介绍只用了两个句子 80多个字,却提供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中国的 目的、派遣到中国的原因等 8个方面的信息,行文简洁,概括性极强。这就是议论文中“叙 事”的特点,与记叙文中“叙事”有明显区别。(1)投影材料:潘同志想到他(指白求恩)冒着雪,饿着肚子, 一天走了 80里山路,太辛苦了,就劝他: “你休息一下再去吧。”“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大家没有办法,只好带他去看病房。他一会儿检查了许多个伤病员,其中5个要立刻做手术。(2)讨论:以上选段与课文开头的叙述有何区别?

19、【提示】选段是具体的描述,稀记叙文中的“叙”。“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 文的主要特征,其主要目的是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而议论文 中的“叙”则是为证明论点而提出的事实根据,“叙”需要简明概括,是为议论服务的。 课文开头简述的白求恩的生平事迹,是为下文的议论,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一分论点提供事实根据的。“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的议论就是在上文叙述的基础上产生的。2. 重点研读第一节:问题一:请找出本段中的记叙和

20、议论的文字,并概括各部分内容。叙一一白求恩同志的生平事迹 (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议一一设问引起读者思考一一引出论点一一剖析精神一一怎样学习问题二: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 ?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 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 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 ?【明确】 (1) 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2)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 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好处: (1) 了解白求恩; (2) 为议论提供依据; (3) 符合先感性后理性的的认知规律。3.

21、小组合作学习:说说每段哪些句子是议论,哪些句子属叙述,体会叙议结合的好处。 【明确】(1) 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2) 第二段可分三层, 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 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 先联系“不少的人” 的表现, 后分析“不少的人” 的实质。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3)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 由此及彼

22、联系两种 “一班人” 给以批评教育。(4) 第四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救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小结】 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是有区别的, 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 使立论有 根有据,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 使立论有根有据,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又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 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 为什么要向他 学习。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议论文中 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详略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

23、生动、突出中心;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 概括、扣住论点。五.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 介绍议论文的论证方法。2. 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加以论证的?【明确】事理论证:用道理来加以论证。事实论证: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论证。引用论证:引用列宁的话来证明白求恩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主义精神是贯 彻了列宁主义路线的。对比论证: 第二、 三两段里面都有对比。 第二段里的对比明显, 白求恩同志 “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 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 外鲜明。第三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笔法又显得灵活。把批评

24、那一班人的见异思迁,鄙薄 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内容组织到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去。这种对比的写 法能够更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学 习白求恩,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 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 要性。本文目的既然在于号召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那么,作两方面的对比,更便于学 习者对照检查,比比白求恩,可以发觉自身的差距;看看“不少的人”,镜子一照就知 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了。六 . 合作探究,疑点追踪1. 本文着重赞扬了白求恩三种

25、精神?这三种精神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 【明确】白求恩的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 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从逻辑上来讲, 后三种精神又都是共产主义精神。 从全文的篇章机构上 来讲, 白求恩同志是国际主义战士, 所以把国际主义精神放在首位, 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 精神则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 这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有这种精神,才有其他精神,这 也是对三种精神的总结。 所以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放在其次,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则是技术方面的内容, 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 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 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多的论述

26、。所以略写。作者针对当时情况,着 重提出的是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 作者在结尾用了什么句式来阐述学习白求恩的意义?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白求恩 ?【明确】排比句式。“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 趣味”指兴趣, “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这五个句子言之有序,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 彩缤纷,如赞美诗一般,以此收束全文,铿锵有力,既热情赞美了共产主义者白求恩同志, 又大大提高了人们学习的热情。朗读时五个句子语气要越来越高昂,显示出激情。七. 课时小结,作业布置 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文章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 寻常经历, 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 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叙得简明 扼要,议得精当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