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2668059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甘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内容提要 :甘肃省地域广阔,民族风情浓郁,山川自然风光独特,历史人文景观悠远,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 总体上来看旅游业发展比较 快,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扶贫开发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通过纵横向比较来看, 甘肃的旅游业在时段和结构上发展还不够平衡, 表现出 起步低,发展慢,总量小的特点。关键词: 甘肃旅游业;比较;建议一、2010 年甘肃旅游业快速发展2011 年,是全省旅游行业化挑战为机遇、率先复苏增长的一年。面对一系 列自然灾害、 突发事件的巨大冲击, 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为 3393.74 万人次, 比 上年增长 36.3%,比

2、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 25.2 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 192.77 亿元,增长40.2%,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29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GDP勺5.7%。 2011-12-14 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共计 368 个,项目投资总额 84.2 亿元,其中政 府投资 44.55 亿元,招商引资 39.65 亿元。截止到 2009年年底,全省已完成投 资 28.4 亿元,完成投资额勺 33.7%。旅游产品开发成效显著。从 2009 年开始,旅游产品开发战略由原来勺同时 培育六大产品调整为重点实施“ 221”品牌带动战略。经过一年多勺开发建设, 形成了甘肃丝绸之路全景游与南部藏回风情草原风光游两大特色旅游

3、干线, 陇东 黄土风情红色之旅线和陇南生态旅游线日渐繁荣, 以兰州为中心勺一小时系列休 闲观光旅游圈逐步成为旅游消费勺热点, 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好市场效益勺生态旅 游、文化旅游、 休闲度假旅游、 乡村旅游等高中端旅游产品。 旅游商品开发也有 新勺收获,在 2009 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甘肃省一举夺得1项金奖和4 项铜奖,并荣获“最佳组织奖”、“最佳展台奖”,是全国获得奖项最多勺省 之一,也是西北省区唯一获得金奖勺省。二、纵横向比较(一)纵向比较1. 甘肃旅游业 20 年勺发展情况1990-2010 年,甘肃省入境旅游经历了稳步发展快速发展快速回落恢 复快速发展回落勺运行轨迹。199019

4、96 年稳步增长, 1996 年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旅游收入分别达到 10.45 万人次和 1938万美元,分别比 1990年增长 2.2 倍和 1.4 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21.3%和 15.78%;19972002年快速发展阶 段, 2002年分别比 1996年增长 1.27 倍和 1.8 倍; 2003年受非典勺影响,入境 旅游受到严重冲击, 快速回落到接近 1996年勺水平;2004年开始了恢复性增长, 2007年达到入境游勺历史最高点, 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达到 33.12 万人次和 7021.05 万美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勺影响开始快速回落,2009年回落到接近于 1

5、990 年勺水平。1990 2010年勺 20年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勺不断提高,出游意愿不断增 强,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发展旅游勺一系列政策,特别是黄金周长假制度勺实行, 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勺旅游热情, 从而使全省国内旅游形成了从稳步发展到快速增 长勺运行过程。 19902004 年为稳步发展阶段, 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 游收入分别达到 949.6 万人次和 51.62 亿元,分别比 1990年增长 3.5 倍和 44.7 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11.38%和 31.39%;20052009 年快速增长阶段, 2009 年达到国内游的历史最高点,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达到 338

6、7.67 万人次和 191.90 亿元,这五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28.97%和 30.03%。2. 甘肃旅游业近三年的发展情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7 2010 年,甘肃省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大幅下降。全省入境旅游人数年均下降 41.5%;旅游外汇收入年均下降 41.59%。国内旅游快速增长, 2007 2010 年,甘肃省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 分别增长 29.11%和 36.66%。2008 年受气候、地质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旅游 人数增幅相对较低, 2009 年再次恢复快速增长,特别是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幅 度比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幅高出 30.4 个百分

7、点和 28.9 个百分 点。(二)横向比较1. 甘肃旅游业占西部的比重逐年扩大2007 2010年,西部各省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 甘肃更显突出。 2009 年,甘肃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 36.26%和 40.2%,增幅均居 西部第一位。 从绝对量来看, 甘肃旅游接待人数三年均保持在第 8 位,旅游业总 收入从第9位上升到第8位,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 GDP勺比重也由第11位上升 到第 9 位。甘肃旅游业总收入占整个西部地区的比例 3 年分别为 2.6%、 2.7%、 3.0%,总体虽呈扩大勺趋势,但所占比重太小,这说明甘肃旅游业规模较小。2. 与全国平均水平勺比较(1)甘

8、肃旅游业占全国勺比重较低2010 年,全国接待旅游人数 20.28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2900 亿元, 同年,甘肃省旅游业上述指标分别为 0.34 亿人次和 192.77 亿元,仅占到全国勺 1.67%和 1.49%。( 2)甘肃入境旅游勺增长速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2010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甘肃省入境游主要客源国经济下滑导 致游客出游意愿降低, 入境游市场受到勺冲击较重, 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 入年均分别下降 41.5%和 41.59%,与全国年均分别增长 0.41%和 5.35%勺速度形 成鲜明对照。( 3)甘肃国内旅游勺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 201

9、0 年,一方面我国受金融危机勺影响较小;另一方面由于采取了 一系列刺激经济勺措施, 国内游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 甘肃省国内旅游人数 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29.1 1 %和36.66%,分别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速高出 18.13 和 18.86 个百分点。(4)旅游收入占GDF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均高于全国2010 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 GDP的3.8%,甘肃省旅游业总收入相当 于GDP勺5.7%,甘肃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27位。2009 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9.03%,甘肃旅游业总收入相当 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勺 14.03%,甘肃高出全国平均

10、水平 5 个百分点。这从侧面反 映出甘肃经济总量小,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十分滞后。三、当前存在勺主要问题(一)旅游业发展程度不平衡从总体上来讲, 还基本停留在规划建议上, 没有具体项目实施, 没有把旅游 资源大省变成旅游大省; 个别地区对发展旅游业认识不足, 没有真正意识到旅游 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忽视了发展旅游的迫切性; 各地发展旅游业的 热情虽然很高, 但思路与具体措施仍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 旅游业体制改 革相对滞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都有待于理顺。(二)旅游投资项目资金匮乏,旅游设施落后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我省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相对落 后,大规模引

11、进外来资金的环境和条件还不具备, 目前还难以对旅游资源进行成 片开发, 有效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很有限, 旅游开发建设进展较慢, 导致旅游产 品开发不力, 产品种类还不丰富, 精品名牌还不多, 实际产出与资源丰富程度不 协调。交通的瓶颈制约突出。 具体表现为: 旅游公路等级不高, 尤其是支线建设和 景区连接道路的建设不能及时跟上, 景区与景点之间没有形成公路网, 进出不便, 许多单个景点无法形成组合优势, 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航空运力不 足,机场少、规模小,开通航线、航班少,至今没有 1 个国际航空口岸,制约了 海内外客源市场的拓展;铁路客运不便,多数旅游景区所在地区没有始发列车,

12、过路车次、 票额少,特别是团队购票十分困难, 造成游客到甘肃来旅游进的来出 不去。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景区内部的游步道、 停车场、 给排水、 供 电、通讯、消防、安全防护、环卫等基础设施和餐饮、休闲、购物等服务设施简 陋、档次较低,接待能力差,满足不了游客需求,甚至有安全隐患。旅行社“散、小、弱”的状况比较突出。 2008 年旅行社营业收入仅为 5.6 亿元,仅占到当年总收入的 4.07%,作为旅游业的中坚力量,所占比例太小,并 且大型国有独资或控股旅行社规模偏小, 运作较差、效益较低, 形不成核心竞争 力,起不到主导作用, 产业内部竞争过度、 外部竞争乏力, 从而导致了甘肃省旅

13、游企业的整体水平和总体竞争力不强。(三)旅游产品布局不合理,层次较低由于受狭长地理形态的影响, 我省旅游线路基本是点线状开发, 景点布局比 较分散,加之东西纵贯千余公里, 受交通影响, 在客观上降低了旅客的游览热情, 同时,这种布局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文化历史内涵挖掘不够, 文景脱离的问题比较突出。 比如我省虽然有著名的 马家窑文化遗址、 大地湾文化遗址、 大堡子山秦人先祖陵、 秦长城遗址、 肃王墓, 但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遗迹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建设和利用, 再比 如平凉的崆峒山, 在金庸的武打小说中是有名的道教名山和武林名派, 但在现实 生活中, 这座山却鲜为人知,

14、 来旅游的人并不是很多, 原因就是对它丰富文化内 涵没有充分挖掘, 没有做到将文化与景区建设很好的结合。 同时,这几年相继发 现了敦煌、张掖的雅丹地貌,景泰的黄河石林, 刘家峡的恐龙脚印, 但这些自然 景观因为没有历史和现代文化的赋予,都在全国没有形成影响力。娱乐消费项目不丰富。 目前我省旅游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方面, 优美的自然 风光与当地的民族、 民俗风情没有充分地融合起来, 游客缺少亲身感受, 甘肃特 有的许多历史经典产品的文化内涵还没有挖掘和凸显出来, 虽然我省也创作和上 演了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优秀剧目,但在兰州和敦煌都难看到这些具有 特色的文化剧目。 同时,现有景区景点缺乏休闲型、 体

15、验型、娱乐型的消费项目, 这在客观上也限制了旅客的消费需求。(四)旅游的营销和宣传力度不够景区作为一种旅游产品, 要得到市场的认可, 必须拓宽营销渠道。 我省虽有 大量的旅游资源,但相比旅游大省营销策略明显不足, 突出的是政府主导力较差, 很多旅游资源没有集中打包营销, 在中央媒体上缺乏滚动性宣传, 密度和强度都 不够。虽然我们也搞了一些省内电视宣传,由于在发达地区缺乏集中推介活动, 加之宣传促销的方式方法简单陈旧, 缺乏创新, 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不强, 一 些景点虽然品味很高,却没有产生应有的市场效应,难以被广大游客知晓。(五)旅游淡旺季明显我省地处西北,四季分明,冬季时间较长, 因此旅游

16、有着明显的淡旺季。 旺 季 8-10 月的时候游客蜂拥而至,人满为患,服务设施和交通运输超负荷运转; 而从 11月中旬到次年 3 月下旬长达 4个多月的时间,由于气候寒冷,且没有相 适应的产品, 游客明显偏少, 设施大量闲置,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一问 题。(六)旅游者的购物消费较低旅游六要素中, “购”是目前我省比较薄弱的环节, 游客购物需求得不到满 足,旅游业整体效益会因此受到影响。 旅游业发达国家或地区旅游购物消费经营 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 40% 60%,我省购物只占总消费的 16%左右,与旅游发达国 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旅游购物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旅游纪念品和地 方名优

17、特产品种少, 缺乏过硬的品牌和特色商品, 从而削弱了旅游者的消费欲望。 购物是旅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作为旅游业的 优势之一, 其高关联度的特点, 在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体现的不够明显, 使 旅游业的拉动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七)管理体制不顺制约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住宿、餐饮涉及各个部门, 分属各个系统, 目前切块管理的方式不利于 旅游质量的提高和检查监督。 全省旅游景点、 景区分属文物、 林业、建设等部门 管理,在开发利用上, 由于各自利益所致, 矛盾重重,很难统一规划、 统一管理、 统一开发, 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天水市麦积山景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8、, 多 年来,麦积山石窟由省文物局下属的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负责管理,景区内 18 万亩森林和 4 个森林公园由省林业厅下属的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管理,景区综 合管理由天水市政府直属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管理, 由于其受多个部门管 理影响,加之各管理单位不同程度存在责权不清、推诿扯皮、彼此制约等问题, 导致景区资金投入渠道狭窄、 基础条件落后、服务品味较低, 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影响麦积山景区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四、发展建议(一)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的交通便捷、 可进入性高是发展旅游的先决条件, 各级有关部门应抓住 加快西部开发这一有利时机, 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 同时增加地

19、方投入, 扩大基 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方面的投资, 改善全省交通条件。 政府有关部门要在路网规划、 项目建设、 资金安排等方面对旅游通道建设进行倾斜, 建设较高等级的公路直通 景区,各个景区景点之间要形成畅通的交通链, 与周边省市也要形成发达的对接 交通网, 改善机场设施, 争取将中川机场和敦煌机场建成国际机场, 提高旅游专 用车的数量和档次, 加快旅游景点和周围环境的改造和建设, 以适应我省经济建 设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要注重“六要素”的协调配套、 城市功能的完 善及生态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旅游业发展的环境。(二)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我省应加大旅游宣传投入, 积极对外宣传自己, 在一些省市

20、建立旅游办事处, 使其成为我省长期的宣传阵地; 通过在我省旅游城市设置旅游宣传牌, 营造旅游 氛围;政府组团到国内外参展促销加大宣传, 或积极鼓励各旅行社直接到国内外 各地进行宣传促销; 利用信息网络, 密切与世界旅游组织和代理商的关系, 利用 其渠道和网络加强与客源国的广泛接触, 以扩大海外市场; 加大宣传投入, 重点 做好节日文章,扩大宣传,发展假日旅游。另外,省内旅游行业在交通、食宿、 接待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面向大的客源地提供相应服务,也是对外宣传的组成部 分。(三)加快旅游产品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采取合资、合作、独资、股权转让、产权置换等方 式广泛

21、吸纳资金,加快旅游开发建设。一要切实抓好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 以丝路文化、 黄河文化、 远古始祖文 化、敦煌文化等为背景, 运用传统手法表现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内容, 提高旅 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生产出有甘肃特色的、 有纪念意义的、 优质、雅致的 旅游商品。我省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比如党参、当归、木耳、百合、黑瓜子以及 各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等, 也为发展旅游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今后应加快旅 游商品的生产销售, 积极组成大型旅工贸集团公司, 根据各地客源情况针对不同 客人的需求开展有的放矢地生产,实行定点集中销售。二要改善旅游设施, 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继续抓好旅游景区、 景点的旅游公

22、 厕、通讯、道路以及城市环境的建设管理,逐步实现旅游标志的国际化。(四)切实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旅游业是“窗口行业”, 服务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这 直接关系到甘肃旅游事业的长期发展。 优质服务已成为当今吸引旅游客源的一个 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既要协调好“行、吃、住、游、购、娱”六要素的衔接配 套,也要建立一支思想作风过硬, 懂外语、精通业务的高素质旅游服务队伍。 此 外,还要建立健全旅游区管理的规章制度, 加强旅游法制建设, 促使旅游消费有 序发展。(五)加快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西北五省区在地理、 历史、文化、 民俗等许多方面都有共同特点, 旅游产品 的开发也有类似的主题,

23、甘肃旅游要积极加强同周边省区的密切配合, 在“丝绸 之路”、 “唐蕃古道”、 “黄河风情”、 “红色之旅”等主题旅游产品的打造上 达成共识。要在联合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基础上, 加强区域联合, 扩大宣传促 销,共同开发市场,打破区域限制,互相开放市场,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大西北 旅游圈。同时,为克服全省旅游系统各自为阵、 分散经营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间的矛 盾,应打造旅游业的“航母”。 通过规模优势与省外一些实力相当雄厚的企业展 开竞争,并且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壮大我省旅游业。参考文献:【1】 张永明 李国君,甘肃旅游业发展状况比较【 j 】,2010 (5)【 2】 张彩梅 张生翔,试论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兼论甘肃旅游业的 开发状况【 j】, 1998 (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