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1跟踪训练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92648503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必修1跟踪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物理必修1跟踪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物理必修1跟踪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物理必修1跟踪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必修1跟踪训练(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第一课时 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描述一位移、时间、速度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B、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可以当做质点来研究它运动的快慢C、远洋航行中的巨轮在海面上的某位置时,用GPS测定巨轮的位置时就把它看成质占八、D、班主任检查学生做广播体操时可把学生看成质点2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 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 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A、控制变量B、理想模型C、等效替代D、科学假说3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D、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4 .飞机着陆后还要在跑道在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移 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A、停在机场的飞机B、候机大楼C、乘客坐的飞机D、飞机跑道5、在如图1-1-4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下列哪些时0 12 3 4 5 t/s图 1-1-4间或时刻()A、第4s初 B、第3s末C、第3s D、前3s6 .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B、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在五千米长跑中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

3、时间D、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7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刻表示很短的时间,时间表示很长的时间B、学校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C、运动会上,计时员停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1-1-5,其中CD和FA为100m长的直道,8 .我校操场跑道全长 400m,可简化为如图弯道ABC和DEF为半圆形,且长度均为100m, 一运动员从 A点开始起跑,沿弯道 ABC和直道CD到D点。求该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路程和位移。第一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第二课时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描述一速度、加速度1 .设你在百米赛跑中,测得起跑时的速度是6m/s, 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

4、 12m/s,则你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12m/s B、9m/sC、10m/s D、6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平均速率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D、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路段,V是指瞬时速度E、只要每秒位移相同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F、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G、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图 1-2-13 .如图1-2-1, 一只蚂蚁沿圆周逆时针匀速爬行,又知 AB、CD是 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蚂蚁在A、B两点的速度相同B、蚂蚁

5、在A、B两点的速率相等,运动方向相反C、蚂蚁在A、B两点的速率相等D、爬行过程中,从 A到B与从C到D的平均速度相同,平均速 率也相同4 .某人骑自行车沿直线以速度 V行驶了三分之二的路程, 接着以5m/s的速度跑完其余三分之一的路,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V是多少?5 .长为200m的列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一桥用了 1分38秒,则铁桥的长度是多少 米?7.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第 1s内位移为5m,第2s内位移为10m,第3s内位移为20m, 第4s内位移为5m。则(1)最初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最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3)全程时间内的平均是多少?8.某物沿直线

6、单向运动,开始运动计时到第 2秒初发生的位移是 2m,到第3秒初发生 的位移是3m。求开始运动2s内的平均是多少?第一章 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第三课时 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描述加速度1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发生的有()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B 、速度变化的方向向东,加速度的方向向西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E、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F、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时间间隔内速度变化量不等2 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一定增大C、汽车的速度可能不变D、当加速度减小

7、到零时,汽车静止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B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体越大,加速度越大D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加速度也为零)C、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也大 E、物体速度始终为零(静止) 4下列运动可能出现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减小 B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反而增大C、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D 、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不变(不为零),速度也始终不变E、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5 .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

8、s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末速度大2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 的初速度大2m/s6 .某物块以8m/s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沿斜面上滑,经2s运动到最高处,求物块在此过程中的加速度。7 .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2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求该物体的加速度。第一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第四课时物体运动的图像描述一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1 .设你家到学校的马路为一平直马路,某天你以一定的速度走到学校,静坐刻苦学习了几小时然后沿原路以相同的速度大小返回,设出发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图1-4-23中能正确描述你运动情况的图像是()2 .如图1-4-

9、24为一质点在6s内的s-t图像,试据此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并在图1-4-25中画出V t图像。3.如图 1-4-26是某物体运动的V - 况; 0-2s、4-5s、 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G 6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4 .如图1-4-27所示,图像中的四图线分别表示甲、乙、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加速直线运动B、丁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C、to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to时间内,丙、丁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丁四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线,图 1-4-275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1-4-28。(1)画出 汽车在0-60s内

10、的V t图像;(2)求在这60s内汽车 行驶的路程。a a(m / s2)八2 : h h111111030150 160 t/s图 1-4-28第一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第五课时 物体运动的图像描述一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1 .如图1-5-12, 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A的加速度为正值,B的加速度为负值,所以 A的 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D、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 A的速度变化快50s内的总位移。2 .甲、乙两物体相距 20m,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在前 乙在后,其速度图像如图1-5-13,当甲

11、的速度为10m/s时二者相遇,求经多长时间二者相遇(即图像中t的值)3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运动到速度为10m/s时接着匀速运动了 20s,紧接着匀减速到停止,共历时 50s,求汽车在这4 .如图1-5-14为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1)甲的速度为多少?(2) 5s末乙是否回到出发点?(3)何时二者相遇?相遇时乙处于什么状态?(4) 3-5s内乙的速度为多少?(5)分别做出5s内两物体的v-1图像。(5) 图1-5-15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开始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据 图像作答:(1) 0-1s内、3-5s内乙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2) 3s末二者相距多

12、远?(3) 5s内乙的位移为多少?第二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1课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 .在物理学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 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与逻辑推理结 合起来,从而有力的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2 .熟透的苹果从树枝上下落,带动树叶同时从相同的高度的树枝上也由静止开始下落,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在空气中苹果下落得一定C.伽利略认为在空气中苹果下落得一定快3.伽利略用实验验证 v oc t的最大困难是(B.亚里士多德认

13、为在真空中苹果下落一定快 D.伽利略认为在真空中苹果下落得一定快 )A.不能很准确地测定下落的时间B.不能测出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C.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D.当时没有记录落体运动的数码相机4 .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当时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5.1971年7月26日发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首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宇航员驾驶月球车行驶了 28公里,并做了一个落体实验: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

14、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 出现的现象是(注:月球上是真空)()A.铁锤落地用时少B.羽毛落地用时少C.铁锤和羽毛同时落地D.无法确定6 .根据伽利略的猜想,自由下落的物体,在下落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全程所用的时间之 比()7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更为重要,请你回顾伽利略探究下落物体规律的过程,判断下列哪个过程是伽利略的()A.猜想一提出问题一数学推理一实验验证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8 .提出问题一猜想一实验验证一数学推理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C.提出问题一猜想一数学推理一实验验证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D.猜想一提出问题一实验验证一数学推理一合理外推一得出结论;第二章

15、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2课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 .下列各运动属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是()A.在沿水平方向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一个物体B. 纸片由静止释放,在空中落下C.小铁球由静止下落,不计空气阻力D.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2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的大小一样大,方向总是竖直向B.g的大小在任何地方都一样 大C.g的大小在赤道处大于南北两极处D.同一地点,越高g白大小越小3 .甲、乙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而甲距地面高度是乙物体距地面高度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的加速度是乙物体的加速度的2倍

16、B.甲物体的加速度是乙物体的加速1度的1倍2C.甲物体下落的时间是乙物体下落的时间的迈倍 D.甲、乙两物体的末速度相同4 .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的深度,从进口处将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过2s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与空气阻力,g=10m/s2)()A. 10m B . 20m C . 30m D . 40m5 .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增量为()A. 1m B . 5m C . 10m D .无法确定6 .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前 3s内下落的距离是第3s内下落距离的()A. 2 倍 B . 3 倍 C . 6 倍 D . 1.8 倍7 .下列图象

17、中,能够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是()ABCD8.为了测量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头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A.石头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B .石头落地时的瞬时速度;C.石头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D .石头通过最后1m位移的时间。9 .一物体从某高处自由下落, 则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多少?第 5s内的位移是多少?第 5s末的速度是多大?前 5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第 5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g = 10m /s )10 .石块A自塔顶自由下落 m米时,石块B自离塔顶下方n米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若两石块同时到达地面,则塔高多少米?11 . 一矿井

18、深125m,在井口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多少?这时第 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远? ( g=10m/s2)第二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3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1.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总是相同的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在单位时间内越大,加速度越大2 .汽车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

19、系式为S=10t-2t2, S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汽车经过多长时间速度为零()A. 1s B. 1.5sC. 2s D. 2.5s3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的公路开往乙地, 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那么在0到to和to到3to两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 1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 2地刚好静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段时间内()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3: 11/3时,求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2: 14 .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其运动速度等于其全程末速度的 剩余的路程占其全程的()A. 1B, 2C, 1 D, 83399

20、12米,一人由滑梯顶端开始做初速度为零0.75米,则人的加速度大小;人入水时的速度是 ;从顶端开始到入水面所需要的时间是5 .海滨浴场的滑梯从顶端到入水处的距离约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运动后第一秒通过的路程为 从顶端开始到水时人的平均速度是 。 .一辆正在做匀变速运动的汽车在5s内先后经过路旁的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经过第2根时速度为15m/s,求他经过第一根电线杆的速度以及行驶的加速度?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 1m/s2勺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s做匀速运动,最后 2s的时间 做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多大?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为多大? .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

21、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第二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4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二)1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速度8m/s,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 3m/ s2B.物体的加速度是2m/sC.任意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2m/ sD.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2 .物体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2A

22、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 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C.前3s内的位移是6mD. 3s末的速度是3.6m/s3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图象如上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体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6s到10s内往回运动 B .物体10s末回到出发点C.物体在4s到6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5m/s6.一辆汽车以3m/s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一辆以 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旁边经过。求 :(1)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距离最远? (2)汽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自行车?追上自行车时速度多大? (3)作出此过程中汽车和自行车的速度-时间图象。 D.

23、物体4s内的位移为20m4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且 v0 = 0、a =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1: 3: 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1: 2: 3D.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三段相同的位移,每段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 V2:V35.高速公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大,雾天往往出现追尾的车祸。汽车在某高速公路正常彳 120Oh,汽车刹车时产生的I8m/s2大加速度为,如果某天有薄雾,能见度约为40m,为安全行驶,避免追尾连续相撞,汽车行驶速度应做何限制?(设司机反应时间为

24、0.6s)7.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 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1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 100m 时最大速率的 96 .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8 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突然发现前方s 米处有一辆自行车以 4m/s

25、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若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一6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 s 多大?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第1课时弹力跟踪训练1、做出下列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2、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间的关系时所测量的几组数据弹力F (N)0.51.01.52.02.5弹簧的伸长量(cm)2.65.07.410.012.7(1)选择恰当的标度作出 Fx图像;(2)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表达式;(3)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3、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下端悬挂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物体的重力为Gi时弹簧长度为Li,当物体的重力为 G2时弹簧长度为L2,求

26、弹簧的原长L。F,左边不同,WWW4、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右端加相同的水平力 关于弹簧的伸长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WWW乙I/WVW丙、面光滑pyww- izz/Jrzzzzzzzzzz?丁、面粗糙A 一样长 B乙最长 C 丁最长D无法判断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摩擦力一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物体质量 20Kg,和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 ,在大小为10N水平力作用下向右滑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A 10N,向右B 10N,向左C 20N,向右D 20N,向左2、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物体和墙面间动摩擦因数为A 0,方向向上B mg,方向向上m,在水平力F作用

27、下沿竖直墙面匀速下滑,的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C方向向下D若将F增大或减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仍不变3、如图所示:物体质量相同,和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在大小相等力作用下向右运动,则三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情况是(A三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B甲最大C乙最大D丙最大甲乙丙4、如图所示:物体质量 20Kg,和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 ,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1)用10N水平力拉但没有拉动(2)用30N水平力拉向右加速前进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第3课时摩擦力二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i=10N和F2=15N作用下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A 10N,向左B

28、 15N,向右C 25N,向右D 5N,向右2、如果你的质量为mi沿一棵竖直的树向上匀速爬,当你把树抱的越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你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B你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大小为mg方向向上C你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大小为mg,方向向上D你和树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逐渐增大3、如图A B两物体在水平力Fi=10N和F2=15N作用下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A A、B之间摩擦力大小为15N ,方向水平向左B A、B之间摩擦力大小为 5N ,方向水平向左C A和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10N ,方向水平向右D A和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 5N ,方向水平向左4、如图所示,弹簧与置于水平

29、面上的物块相连,在弹簧右端施加水平力10N的作用,物块静止,求物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pVXAAAT-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第4课时牛顿第三定律跟踪训练1、关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定要接触,不接触没有相互作用力B物体静止时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运动时不一定C有的力有反作用力,有的力没有D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不可能是其它力2、当你在水平面上加速向前跑时(不计空气的阻力)你和地球之间相互作用力对数有( )A 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3、当你走到沼泽地时容易陷进去,下陷时()A你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你的支持力B你对沼泽地的压力等于沼泽地对你的

30、支持力C沼泽地对你的支持力小于你的重力D你对沼泽地的压力等于你的重力4、大人和小孩在水平面上用手对拉,大人能将小孩拉动而小孩未把大人拉动,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A大人拉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拉大人的力B大人的力气比小孩的大C不管谁的力气大,谁被拉动,大人拉小孩的力和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始终相等D由于大人的体重大于小孩的体重,大人和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小孩,故大人能拉 动小孩5、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弹簧挂钩所受拉力的大小,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为什么说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6、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水平力 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分析两物体的受力情 况,找出其中的相互作用力和平衡

31、力。,若其中F2、F3、F4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A. . 2 FiB.2 F2C FiD. 一 Fi第四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第1课时怎样求合力1 .关于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B.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力C.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D.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2 . 5N和7N的两个力的合力可能是()A. 3N B. 13N C. 2.5N D. 10N3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列哪些方法可减小实验误差(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条的

32、细绳要稍长些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要正对弹簧秤刻度4 .如图所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共点力合力为零Fi逆时针方向转过90。,而大小保持不变,则此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5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随两力之间的角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有()A.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30 NB.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10 NF7N302H17C由该图象可确定两个分力大小值D.只能确定两分力值的范围,不能确定具体值6 .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i和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 60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的夹角为1200时,合力的大小为多少?第2课时专题:力的合成1

33、 .有三个力,Fi = 2N, F2=5N, F3=8N,则()A. Fi可能是F2和F3的合力 B. F2可能是Fi和F3的合力C. F3可能是Fi和F2的合力D.上述说法都不对2 .三个共点力Fi, F2, F30其中Fi=iN,方向正西,F2=iN,方向正北,若三力的合力是 2N,方向正北,则 F3应是 ()A.iN 东北 B.2N 正南 C.2N 东北 D. 72 N 东北3 .有三个共点力,它们的大小分别是2N, 5N, 8N,它们合力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4 .两个共点力Fi和F2,其合力为FU ()A.合力F的大小随两分力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B.若两分力的夹角不变,增大一个分力,

34、它们的合力一定增大C.力Fi和F2作用于某一物体,与合力 F作用于同一物体会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D.合力F的方向可能与分力 Fi的方向相同5 .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 Fi、F2、F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顶角为直角) 下列选项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6 .如图所示,一条小船在河中向正东方向行驶,船上挂起一风帆,风帆受侧向风力作用,风力大小Fi为i00N,方向为东偏北30,为使船受到的合力能沿正东方向,岸上一人用一根绳子沿垂直航向方向拉船,求风力与绳子拉力的合力的大小及绳子拉力F2的大小。第3课时怎样分解力跟踪训练i.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可以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

35、行B. 一个力能分解成两个力,一个力只能根据它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C.合力的方向一定与最大的分力方向相同D. 一个力应根据它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2 .将力F分解成Fi和F2,若已知Fi的大小和F2与F的夹角0 ( 0为锐角),则()A .当Fi F sine时,有两解 B .当Fi =Fsin8时,一解C.当Fsin0F1 F时,有两解 D.当F1c.做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一看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7 .如图2所示,质量分别为 mi、m2的两个物体甲与乙放在表面光滑且足够苣麻板上, 随木板一起以水平向右的相同速度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板突然停止时,以

36、下说法正确的是()A ,若m1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8 .若mi m2,甲将与乙发生碰撞vC.只有当mi=m2,甲与乙才不会碰撞甲 乙D.无论甲与乙的质量关系如何,它们始终不会碰撞口 口8 .如果你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汽车或轮船) 物快自由下落,那么物块将会落在()A . A处B. B处C. C处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9 .骑自行车时,用力蹬车,车会向前运动加快, 现象是否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里做一小试验,如图3所示,让手中用2图3当不再用力时,车会慢慢停下来。这个10、气功表演中常见到这一情景,一个人头顶10块砖,另一人用铁锤向下奋力砸去,砖碎而顶砖者无恙,试分析原因,若顶一块砖,此表

37、演能否成功?第二课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 .为了研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应采取的研究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 、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D 、图像法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砂B.实验中无需始终保持小车和祛码的质量迹还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祛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阻力3.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

38、往用二者的关系图象表示出来,该关系图象应选用()A- a m图象B. m 4图象4.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的质量Mm(m为砂桶及砂桶中砂的质量 )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像I梅 D的关系是,由于没有始终满足 M 应是图中的()5.A.B.C.D.6.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所用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和理由正确的是(不可以将装有沙子的小桶用钩码代替,这样会使实验出现较大的误差实验结果不用。一场图象,而用a-图象,是为了便于根据图象直观地作出判断 实验中,长木板要保持水平放置,不能倾斜如图是某些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下列说

39、法中正确的是丙A.形版图(%的点因是串衡摩擦力时即板倾角过大 B.形成图(#)的原因是平衡摩曲时长木板倾角过小 C.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 D.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7.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处理数据时,若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用横坐标表示小桶和沙所受的总重力,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线应是一条,这就验证了的关系.当小桶和沙所受总重一条到的图线将是一条,这就验证了小车打点此器力一定时,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小车的质量,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线应是 ;为了做图方便和直观说明问题,把小车质量的倒数作

40、为横坐标,那么得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U7干电池小楠(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错误 或不妥之处:(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如图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为 m/s2.图中数据单位均为:亡皿第五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1、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就小C.由F= ma可知,物体所受

41、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对同一物体而言,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致2、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系数k的数值()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B. k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所决定的C. k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所决定的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3、关于力学单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kg、m/s、N是导出单位B. kg、m J是基本单位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D.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 ma4、如图所示,质量为 10k

42、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 20N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g取 10 m/s 2)()A. 0B. 4 m/s:水平向右门C. 2 m/s2,水平向右D . 2 m/s 2,水平向左 5、一个质量为 m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产生的加速度为 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f,当水平力为2F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大于 2aB、物体的加速度小于2a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仍为fD、物体的加速度等于2a6 .用力Fi单独作用于某一物体上可产生加速度大小为3 m/s:力F2单独作用于

43、这一物体上可产生加速度大小为1 m/s2,若Fi, F2同时作用于该物体上可能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1 m/s 2 B . 2 m/s 2C. 3 m/s 2 D .4 m/s 27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 m的木块放在动摩擦因数 科的水平面上静止不动.现对木块施加 水平推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图丙反映的可能是木块的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A. x轴表示推力F, y轴表示加速度aB. x轴表本时间t , y轴表不加速度 aC. x轴表本时间t , y轴表小速度aD. x轴表本时间t , y轴表本位移x8、 一物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

44、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如图所示.当物块与弹簧接触后A.物块立即做减速运动B.物块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仍做加速运动C.当弹簧的弹力等于恒力F时,物块静止D.当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块的加速度不等于零9、 .物体在力F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当力 F逐渐减小时,物体的加速度 ,速度 ;当F减小到0时,物体的加速度将 ,速度将.(填变大、变小、 不变、最大、最小和零)10、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 Li、L2的两根细线上,Li的一端悬 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0 , 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1)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2)若将图甲中的细线 L1改为长

45、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乙所示,其他条件不 变,某同学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I)完全相同,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图甲第五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第四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1、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2、惯性制导系统广泛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滑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 m的滑 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 k的弹簧

46、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 .滑块原来 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 然后通过控制系统。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进行制导 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内导弹的加速度(ksksA方向向左,大小为B方向向右,大小为2ksC方向向左,大小为D方向向右,大小为ABCD部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 秒,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改变量是6、如图,电梯与水平面失角为3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的压力是其重力的3、一辆由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 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车与小球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

47、缩状态,先忽略小车与小球间 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向右做加速运动 向右做减速运动 向左做加速运动 向左做减速运动4、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 。t1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描述是()A.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B.物体的速度一直增大C.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大 5、1966年,曾在地球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中,设 有一艘质量m=3400kg的宇宙飞船,跟正在轨道上运动的火箭组接触。接触后开动飞船尾若已知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895N,推进器开动7

48、0.91m/ s,试求火箭组的质量。6/5,求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重力的多少倍?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0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 A使之向上运动,求:(1)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2)从开始到物块 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8、一人在井下站在吊台上,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拉绳把吊台和自己提升上来。图中 跨过滑轮的两段绳都认为是竖直的且不计摩擦。吊台的质量m=15kg,人的质量为M=55kg,起动时吊台向上的加速度是a=0.2m/s2

49、,求这时人对吊台的压力。(g=9.8 m/s2)第五课时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图象如图4所示,据此判断下图 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所示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F表示物体所受合2、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 。t1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描述是()A.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B.物体的速度一直增大!,C.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大31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 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科分别为:()A. m=0.5kg,=0.4;B. m=1.5kg,(1=2/15;C. m=0.5kg,=0.2;D. m=1.0kg,=0.2.F F/N3 : 2 1丁一:一:1 -: t/s02468图甲4、如图所示,AC、BC为位于竖直平面内 的两根光滑细杆,A、B、C三点恰好位于同A、一圆周上,C为该圆周的最低点,a、b为套在细杆上的两个小环。两小环同时分别从B点由静止下滑,则()A. a环先到达C B. b环先到达C点C. a、b环同时到达C点D.由于两杆的倾角未知,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