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2435898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66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内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内黄县人民政府二一七年七月目录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11.1 县域概况11.1.1 自然条件11.1.2 经济社会条件11.1.3 2014年土地利用状况21.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21.2.1 耕地保有量完成情况21.2.2 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完成情况21.2.3 建设用地利用情况21.2.4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完成情况31.3 “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31.3.1 战略定位31.3.2 发展目标32 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52.1 调整原则52.2 规划目标52.2.1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52.2.2 建设用地控制目标52.2.3

2、 补充耕地和土地整治目标5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63.1 农用地结构调整63.1.1 耕地面积调整63.1.2 园地面积调整63.1.3 林地面积调整63.1.4 其他农用地调整63.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63.2.1 城镇工矿用地调整73.2.2 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73.2.3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调整73.3 其他用地结构调整7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84.1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84.1.1 耕地保护目标落实情况84.1.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落实情况84.2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94.2.1 城镇工矿用地布局104.2.2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124.2.3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124.3 生态保

3、护用地布局134.3.1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林地绿地覆盖率144.3.2 农田整理中重视防护林建设144.3.3 保护饮用水源地144.3.4 严格保护现有河道湿地144.4 土地整治布局144.4.1 加强农用地整理144.4.2 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155 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55.1 土地用途分区165.1.1 基本农田保护区165.1.2 一般农地区165.1.3 林业用地区165.1.4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165.1.5 独立工矿区165.1.6 风景旅游用地区165.1.7 其他用地区165.2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75.2.1 允许建设区175.2.2 有条件建设区

4、175.2.3 限制建设区176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187 对乡级规划的调控198 与相关规划的衔接208.1 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衔接208.1.1 城市开发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的衔接208.1.2 交通沿线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规划的衔接208.1.3 重点项目用地与基本农田划定的衔接208.2 与内黄县“十三五”规划的衔接208.3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208.4 与交通、水利规划的协调219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29.1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规划管理229.2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229.3 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229.4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229.5 加强舆论宣传、社会监督

5、2210 附表24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5】41号)要求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主要控制指标,结合本地实际,内黄县人民政府对内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内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规划调整范围为内黄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共114457.52公顷,辖7个建制镇10个乡共17个乡(镇)。规划调整基期年为2014年,着重对20152020年期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和安排。现将县级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阐明如下。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1.1 县域概况内黄县位于河

6、南省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安阳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5至11459,北纬3539至3609。东至清丰县、濮阳县,南接滑县、浚县,西连汤阴、安阳县,北临河北省魏县。南北长平均55公里,东西宽平均21.1公里,总面积114457.52公顷。内黄县2014年总人口81.12万人(常住人口67万人),城镇人口19.96万人,城镇化率24.6%。1.1.1 自然条件内黄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为黄河冲积平原,第四系黄土普遍覆盖,华北凹陷区黄土隆起部位,总的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平均坡降是1/5000至1/6000,海拔高度一般在50到70米。内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旱,夏季炎热多雨。

7、地下资源有磁铁矿,但埋藏较深,含铁量15%,另有多层石膏矿沉积。地下水浅层储量23.7亿立方米,静水位18.49米,动水位26.7米。境内木材蓄积量85万立方米。1.1.2 经济社会条件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3.45亿元,同比增长12.7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0.43亿元,同比增长9.8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7.21亿元,同比增长16.7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10.45%。1.1.3 2014年土地利用状况2014年内黄县土地总面积114457.52公顷,其中农用地92177.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54%;建设用地16017.58公顷,占

8、土地总面积的13.99%;其他土地6262.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7%。农用地中耕地74872.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41%;园地980.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6%;林地11567.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11%;其他农用地4757.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6%。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4748.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88%,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3279.66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1468.36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269.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1%。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2467.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6%;自

9、然保留地面积3795.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2%。详见附表1。1.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1.2.1 耕地保有量完成情况内黄县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为74872.23公顷,现行规划确定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74206.00公顷,已超出目标666.23公顷。1.2.2 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完成情况截止2014年底,内黄县基本农田面积65870公顷,与现行规划中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65870公顷相一致,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得到了落实。1.2.3 建设用地利用情况建设用地总规模:截止至2014年底,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为16017.58公顷;现行规划确定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4849.54公顷,已

10、超出1168.04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现行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397.04公顷,截止至2014年底,全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4748.02公顷,相比规划目标超出了1350.98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截止至2014年底,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3279.66公顷;没有突破现行规划确定的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3514.16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现行规划上级下达内黄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控制规模为1133公顷,其中:新增城镇工矿用地891公顷,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242公顷;新增占用耕地规模为491公顷。2010-2014年,内黄县新增建设用地共796.04公顷,

11、其中占用耕地428.50公顷,均没有超过规划控制指标。1.2.4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完成情况现行规划确定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9年的148平方米降至2020年的87平方米。截止2014年底,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降至144平方米。详见附表2。1.3 “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1.3.1 战略定位“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我县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区的纽带与桥梁作用,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将我县打造成为“两县、两区、四基地一中心”。“两县”:将我县打造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两区”:将我县打造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基地一中心”:将我县

12、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陶瓷生产基地、康复医疗设备生产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大型果蔬交易中心。1.3.2 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县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总量突破27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镇化率达到33.9%。为了顺应“十三五”发展形势,保障“十三五”时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进行本次规划调整是势在必行的。2 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2.1 调整原则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应坚

13、持“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节约集约、优化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协调、充分衔接”的原则对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2.2 规划目标依据安阳市所下达规划调整完善各项指标,结合内黄县十三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兼顾各业发展需求,确定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期内各项目标:2.2.1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本次规划调整上级下达内黄县的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74746.6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65007.33公顷,结合内黄县实际情况全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到2020年达到74746.67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

14、在65007.33公顷以上,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2.2.2 建设用地控制目标规划期内,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15882.59公顷(约束性指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14363.05公顷(约束性指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突破3794.68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在10568.37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1519.54公顷。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33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1365公顷(其中城镇工矿515公顷,弹性空间60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250公顷)。2.2.3 补充耕地和土地整治目标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

15、任务不低于2600公顷。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安阳市下达内黄县的各项指标为依据,以统筹城乡协同发展指导,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为目的,进行以下调整。3.1 农用地结构调整2014年农用地面积为92177.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53%;至2020年调整为93293.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51%;与2014年相比,2020年农用地面积增加1115.95公顷。3.1.1 耕地面积调整2014年末耕地面积为74872.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41%。至2020年,耕地面积调整为76294.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66%。期内增加1421.79公顷。3.1

16、.2 园地面积调整2014年末园地面积为980.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1%。2020年调整为979.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6%。期内减少1.00公顷。3.1.3 林地面积调整2014年全县林地面积为11567.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73%。2020年调整为11401.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6%。期内减少165.34公顷。3.1.4 其他农用地调整 2014年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757.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1%。 2020年调整为4617.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3%。期内减少139.50公顷。3.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014年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

17、6017.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85%;到2020年降至15826.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83%。规划期内减少197.27公顷。3.2.1 城镇工矿用地调整2014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3279.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4%;2020年增加到3795.09公顷,占3.32%。面积增加515.43公顷。3.2.2 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11468.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64%;规划至2020年减少到1051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9%。面积减少951.69公顷。3.2.3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调整2014年全县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

18、1269.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8%;规划至2020年增加1514.55公顷,占1.32%.面积增加244.99公顷。3.3 其他用地结构调整2014年其他土地总面积为6262.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1%;规划至2020年减少到5337.92公顷,占4.66%。面积减少924.68公顷。详见附表4。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4.1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4.1.1 耕地保护目标落实情况本次调整后的耕地保护目标为74746.67公顷,到2020年耕地落实了75901.62公顷,比2014年增加了1029.39公顷,中心城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占用城关镇、张龙乡、马上乡的一部分耕地,规划

19、期内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1644.89公顷;通过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规划期间共计补充耕地2674.28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2048.76公顷,主要涉及后河镇、马上乡、二安镇等乡镇;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625.52公顷,主要涉及城关镇、梁庄镇等乡镇。详见附表5。4.1.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落实情况本次规划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为65007.33公顷。本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内黄县落实基本农田面积65026.38公顷,比调整后规划目标多划19.05公顷。从空间布局上看,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多分布在东庄镇、后河镇、梁庄镇等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4.1.2.1 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根

20、据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和安阳市农业局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内黄县编制了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城市周边的范围界线:北部以繁阳四路为界,南部金星大道外扩400米为界,东部以中心城区扩展边界外扩1.5公里为边界,西部以中心城区扩展边界为界。内黄县城市周边范围内土地面积为5740.66公顷,该范围内耕地2656.63公顷(初步任务),其中已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65.82公顷,未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2290.81公顷。通过核实举证,已有基本农田划出0.24公顷,保留365.82公顷;一般耕地新划为基本农田140.80公顷,划定后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506.62公顷,保护率19.07%。大部

21、分为水浇地;内黄县城市周边耕地全部在2度以下,平均质量等别为6.89等。完成了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和农业局下达的内黄县城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4.1.2.2 全域基本农田调整情况通过本次调整,全县共划出基本农田2111.80公顷,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比例为3.25%;划入1279.15公顷,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比例为1.87%;本次划定后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65026.38公顷,较目标多划19.05公顷。划定面积达到了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布局调整符合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的要求。划定前已有基本农田65859.03公顷,其中耕地65784.35公顷,占99.88%;其

22、他地类74.68公顷,占0.12%。划出2111.80公顷,其中耕地2036.05公顷,其他地类75.75公顷;划入1279.15公顷,其中耕地1027.2公顷,沙地251.95公顷(划入的沙地是2011年安阳东部市级占卜平衡项目,2015年已经变更为耕地,土地质量等级为6等)。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65026.38公顷,实地全部为耕地,划定后耕地比例增加0.12%,地类构成趋于合理。全县已有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6.70等,划入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6.64等,划出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6.49等,划定后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6.70等。划定前后等别保持不变。详见附表6、7。4.2 建设用地

23、布局优化以调整和优化全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为重点,以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率为核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的用地需求,推进产业向集聚区集中、集聚区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提高基础设施运行能力和效益,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充分体现各类用地的功能,体现不同组团的协调性。此次规划调整上级下达给内黄县的城镇工矿指标为515公顷,弹性空间为600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增量为250公顷,自求平衡区为555公顷。布局情况如下。4.2.1 城镇工矿用地布局4.2.1.1 中心城区现行规划中内黄县中心城区东到宛庄、北王庄,南到胡庄、丁庄,西到马野羊、李庄,北到北关、葛庄、北杨

24、庄。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总规模达到2052.83公顷,容纳人口17.02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降至121平方米,划定有条件建设区808.17公顷。2014年内黄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536.45公顷,人口规模到达10.97万人,人均建设用地为140平方米。本次规划调整维持现行规划中心城区的发展规模不变,结合内黄县城市规划,调整后中心城区东到宛庄、北王庄,南到胡庄、丁庄,西到西环路,北到繁阳四路。调整后总规模为2052.83公顷。扩展边界不发生变化:规划北二环以北延伸约245米,内豆路以北,西二环以西延伸约224米。调整后,确定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到达17.02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

25、2052.8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21平方米。此次调整中心城区内安排新增城镇工矿指标163.06公顷,布局弹性空间353.32公顷。划定有条件建设区564.22公顷。详见附表8。4.2.1.2 产业集聚区布局内黄县产业集聚区位于中心城区及南部规划区范围内,部分包含在中心城区内,总体规划面积2132.82公顷(其中起步区502.16公顷,发展区935.23公顷,控制区695.43公顷),是我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以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和陶瓷生产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按照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产业集聚区共分为两个片区,北片区主要以食品加工等一类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

26、产业;南片区则以陶瓷生产为主导产业。2014年内黄县产业集聚区起步区建设用地规模为469.14公顷,发展区建设用地规模为636.42公顷,控制区建设用地规模为66.55公顷。本次规划调整产业集聚区新增指标256.56公顷(起步区有1.89公顷的城镇工矿指标、7.93公顷的弹性空间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其中起步区保障城镇工矿指标4.55公顷,弹性空间28.47公顷;发展区保障城镇工矿指标49.15公顷,弹性空间63.18公顷;控制区保障城镇工矿指标26.91公顷,弹性空间84.30公顷。另外划定704.15公顷的有条件建设区进行保障(发展区保障186.48公顷,控制区保障517.67公顷)。详见附

27、表9。4.2.1.3 镇区建设用地布局全县共有城关、东庄、井店、梁庄、后河、楚旺、田氏、二安7个镇。为了提高内黄县中心城区的中心性,对均衡分布的现状空间格局进行完善,规划形成四个城镇等级,即一个中心城区,三个中心镇,二个重要镇,二个一般镇。楚旺镇:位于县城北部,是以客运、餐饮、商贸为主的商贸型城镇。2014年城镇规模163.23公顷,镇区人口1.65万人,人均用地99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城镇工矿指标0.41公顷,新增弹性空间7.45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171.09公顷,镇区人口1.84万人,人均用地93平方米。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6.71公顷。东庄镇:位于县城西部,是以瓜果种植销售、

28、工程机械等为主的工贸型城镇。2014年城镇规模136.12公顷,镇区人口1.35万人,人均用地101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弹性空间7.79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143.91公顷,镇区人口1.49万人,人均用地97平方米。划定有条件建设区13.09公顷。梁庄镇:位于县城南部偏西,是以农业种植销售、旅游商贸等为主的农贸型城镇。2014年城镇规模20.49公顷,镇区人口0.13万人,人均用地158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弹性空间3.59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24.08公顷,镇区人口0.16万人,人均用地151平方米。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2.24公顷。井店镇:位于县城西南部,是以商贸、铁路

29、货运等为主的商贸型城镇。2014年城镇规模124.92公顷,镇区人口1.36万人,人均用地92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弹性空间3.77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128.69公顷,镇区人口达到1.47万人,人均用地为88平方米。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1.82公顷。田氏镇:位于县城西北部,是以农业、杂果、物流等为主的农贸型城镇。2014年城镇规模89.74公顷,镇区人口0.83万人,人均用地108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弹性空间4.02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93.76公顷,镇区人口0.99万人,人均用地95平方米。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8.32公顷。后河镇:位于县城南部,是以农业、红枣种植、工贸

30、等为主的工贸型城镇。2014年城镇规模70.07公顷,镇区人口0.50万人,人均用地140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城镇工矿指标0.67公顷,新增弹性空间4.64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74.71公顷,镇区人口0.70万人,人均用地107平方米。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9.48公顷。二安镇:位于县城北部,是以客运、餐饮、商贸为主的商贸型城镇。2014年城镇规模132.06公顷,镇区人口1.32万人,人均用地100平方米;本次调整新增城镇工矿指标0.22公顷,新增弹性空间10.53公顷,2020年城镇规模控制在142.81公顷,镇区人口1.45万人,人均用地98平方米。划定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2.15

31、公顷。城关镇:本次规划调整在中心城区范围外的城关镇镇区布设城镇工矿指标64.52公顷,布设弹性空间36.87公顷。4.2.1.4 其他建设用地布局内黄县为省级贫困县,剩余的城镇工矿指标(207.40公顷)均用来保障扶贫等重点建设项目。具体分配见附表16。4.2.2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必须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相结合,并根据县域内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点现状的实际情况差别化对待。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战略部署,遵照节约和集约用地,有利生活、改善农村面貌的基本原则,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要用地。力争到2020年控制在10568.37以内,净减少农村居民点900.00公顷。本

32、次规划调整用于农村自求平衡的建新规模为1155.00公顷,拆旧规模为2055.00公顷,其中用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居民点净减量任务安排900.00公顷,用于保障城镇发展布局弹性空间安排拆旧规模600.00公顷,用于保障农村建设自求平衡安排拆旧规模555.00公顷。详见附表10。4.2.3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4.2.3.1 交通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公路用地。内黄县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路网建设已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村。规划期内,拟新建郑济高铁、河南中原瓷都陶瓷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项目、河南中鹤粉业铁路专用线项目、安内快速通道等交通干线,加快南北快速通道、瓷四路、繁阳二路、西外环、繁阳一路东段、繁阳

33、四路东段、东环路北段等一批县级公路的建设等。规划期交通用地增加152.81公顷,其余交通项目用地需求主要通过上级规划予以保障。4.2.3.2 水利设施用地布局根据内黄县“十三五”规划,内黄县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水源连通工程,强化南线引黄、东线引黄、西线引卫(河)调水工作,完成“引安、汤穿卫”工程,形成多头引水,开源汇城的水利局面,为县城生态水系建设提供强力水利支撑和保障。规划期内拟安排卫河干流(淇门-俆万仓)治理工程项目、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等项目。规划期内水利用地增加29.37公顷,主要用于保障全县水利用地需求。4.2.3.3 其他建设用地布局“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内黄县拟以三杨庄遗址、颛顼帝喾陵为

34、重点,加强三杨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发科学论证,打造三杨庄二帝陵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区;以内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依托,打造都市生态旅游产业园区;以后河枣区枣林观光公园为中心,打造枣乡风情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园区;以豆公洹河、卫河交汇处为中心,打造卫河沿岸生态文化观光旅游产业园区。依托“四大园区”构建四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依托黄河故道根脉帝陵、风骨枣林红色沙区、冉闵岳飞英雄故地、古塔秋阴卫河民居、沙区林地乡村小径、洹卫水岸鸟鸣丛林,整合出六条乡村户外活动旅游线路,将内黄建设打造为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名县。规划期内新增风景名胜设施及特殊用地67.78公顷,用于三杨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杨

35、庄二帝陵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区等旅游基础设施及其他用地。4.3 生态保护用地布局内黄县优化生态屏障用地以设定生态网络体系,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基本的国土生态屏障为目标。维护自然地貌的连续性,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形态,按最大适宜度安排各类生态用地。4.3.1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林地绿地覆盖率首先,科学设计高速公路、省道、铁路等两侧绿化布局;减少机动车辆对农田村镇居民点的污染,保障居民舒适的生活环境;其次,在建设用地、农用地利用过程中,确定绿地最低覆盖标准。4.3.2 农田整理中重视防护林建设在农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强化防护林建设,整体系统设计农田防护林系统。4.

36、3.3 保护饮用水源地为了保证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在主要的地下水源、地表水源区饮水源保护区,禁止各类建设工程,切实保护水源免受污染。同时,对区内农田利用采用绿色管理,禁止使用有污染的农药化肥等,并对环境状况及时监测监督管制。内黄县饮用水源保护地主要指城关镇东部,具体范围是杜庄和杜村以东,内黄县与清丰县县界以西,郭庄、真武庙、王思庄以南,常小汪以北区域。4.3.4 严格保护现有河道湿地河流湿地是水生和陆生(两栖)动物的栖息地,也是过滤地表污染,保护河流水体的主要屏障。对境内卫河、硝河、安阳河等河道现状,结合生态保护规划,禁止污染、有碍河道行洪的各类建设,提高河流两侧耕地、居民点等防洪标准。4.4

37、 土地整治布局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强化县域内存量用地特别是农村建设用地中的闲置、低效、废弃地利用,补充耕地资源,缓解人地矛盾,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目标。规划期内土地整理与开发的总目标是: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674.28公顷,目标的实现具体通过以下主要途径。4.4.1 加强农用地整理积极稳妥地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重点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规划期内重点在城关镇、六村乡、亳城乡、高堤乡、马上乡、张龙乡、后河镇、梁庄镇、东庄镇、田氏镇十个乡镇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4.4.2 大力推

38、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是指通过对现有分散的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等,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其整理潜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现状用地规模、规划期末合理的用地规模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等几个因素。至2020年内黄县农村居民点净减量到达900.77公顷,结合新农村建设规模和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农村居民点整治规模达到2055.00公顷,其中用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居民点净减量任务900.00公顷,1155.00公顷用于农村建设。此次规划调整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2048.76公顷。主要分布在豆公乡、二安镇、梁庄镇等乡镇。4.4.3 适度开发宜农后备土地资源要在保护和

39、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后备宜农土地资源,以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缓解土地供求矛盾。全县有沙地等后备资源,规划期内可以对宜农其他土地进行开发利用。通过开发宜农后备资源,补充耕地面积625.52公顷。5 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5.1 土地用途分区5.1.1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末,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67486.66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65026.38公顷,占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的96.35%。涉及全县17个乡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较大的乡镇有东庄镇、梁庄镇、后河镇等。5.1.2 一般农地区规划期末全县一般农地区13891.67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2.14%。5.1.3 林业

40、用地区本区域规划期末林业用地区面积11754.56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0.27%。5.1.4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内黄县规划期末城镇村建设用地区面积14184.94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2.39%。5.1.5 独立工矿区本区规划期末独立工矿区面积395.06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35%。5.1.6 风景旅游用地区本区规划期末总面积预计达到121.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1%,主要指三杨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二帝陵建设项目、森林公园等风景旅游用地。5.1.7 其他用地区本区域面积为6622.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9%。详见附表115.2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为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

41、间管制,本次规划调整根据安阳市下达的各类用地指标规模,并结合内黄县的各类用地分布特点,划定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区用地边界,从而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及禁止建设区四个区。5.2.1 允许建设区内黄县允许建设区面积15616.18公顷,占内黄县土地总面积的13.64%。5.2.2 有条件建设区该区土地总面积1342.18公顷,占内黄县土地总面积的1.17%(有条件建设区包括产业集聚区发展区186.48公顷,控制区517.67公顷,而期末城镇工矿用地规模3794.66公顷30%=1138.40公顷)。5.2.3 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总面积97499.16公顷,

42、占内黄县土地总面积的85.18%。详见附表12。6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根据内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其他行业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将要实施的重点项目达212个,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用地总规模250公顷。其中交通项目45个,水利项目11个,能源项目31个,旅游项目4个;此外,列入县以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各行业专业规划以及各年度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的项目主要有:环保项目2个,扶贫项目95个,健康养老项目9个,基础设施项目15个。详见附表13。7 对乡级规划的调控内黄县7个建制镇、10个乡共计17个乡镇,本次规划调整乡镇指标分解综合考虑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区

43、位和资源优势、未来发展战略。城关镇、张龙乡、马上乡是内黄县中心城区涉及乡镇,应优先保障城关镇、张龙乡、马上乡城镇建设用地需要;产业集聚区内黄县重点建设区域,应优先保障用地;东庄镇、田氏镇、楚旺镇、后河镇、井店镇、二安镇是内黄县的重点建制镇,应优先保障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需求;中召乡、六村乡、亳城乡、高堤乡、豆公乡、石盘屯乡、宋村乡是农业主导的乡镇,应加强耕地、园地和林地的保护。详见附表14。8 与相关规划的衔接8.1 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衔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前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是最终体现。按照上级要求,内黄县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地规划调整

44、两项工作紧密结合、同时进行、同步开展。8.1.1 城市开发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的衔接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与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本次土地规划调整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二项工作紧密接合。8.1.2 交通沿线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规划的衔接内黄县对各主要道路,特别是省道和县道沿线的一般耕地逐地块进行分析评价,将建设占用可能性极小的部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既保证了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完成,也有效地促进了基本农田的集中连片。8.1.3 重点项目用地与基本农田划定的衔接对各个部门和乡镇提出的重点项目,有选择的进行用地保障,对于不符合土地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不进行调整

45、。8.2 与内黄县“十三五”规划的衔接本规划与“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将内黄县打造为“两县、两区、四基地一中心”的要求相衔接,兼顾各行业发展,确保耕地面积,同时保障了“四基地一中心”的用地需求。充分尊重部门意愿,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引领作用。8.3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本次规划调整主要是强化“一个中心城市”: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和中心,远景目标是现代化中等城市;“十三五”时期要打造成省级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提升“八个经济重镇”:城关镇、东庄镇、田氏镇、楚旺镇、后河镇、井店镇要形成富有特色的经济重镇,二安

46、镇是知名的腐竹生产基地,梁庄镇是蔬菜和生态文化旅游重镇。放活“九个支点乡”:是指张龙乡、马上乡、中召乡、六村乡、亳城乡、高堤乡、豆公乡、石盘屯乡、宋村乡等九个乡。8.4 与交通、水利规划的协调本次规划调整参考了内黄县交通局、水利局提出的建设用地需求,重点安排了郑济高铁、河南中原瓷都陶瓷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项目、河南中鹤粉业铁路专用线项目、安内快速通道等交通用地项目、卫河干流(淇门-俆万仓)治理工程项目、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等水利用地项目;旅游用地主要有三杨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帝陵建设项目等项目的用地。9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9.1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规划管理充分利用遥感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好

47、国土管理“一张图”工程,对全县土地利用变动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及时进行日常地籍变更。利用好规划数据库,将规划数据库与地籍变更数据结合起来,及时发现违反规划的行为,为规划执法检查和查处提供技术支撑。9.2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提高耕地产能为目标,借鉴外地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耕地内在质量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编制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9.3 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加强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

48、,相关规划在土地利用上的安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加强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的盘活利用。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规范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严禁随意侵占或破坏林地等生态用地。9.4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协调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继续推进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统筹考虑水林田湖,全面做好保护和修复,促进各类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9.5 加强舆论宣传、社会监督规划调整方案一经批准,及时依法公告。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对规划调整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宣传,以增加群众对

49、规划严肃性的认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公平公正执法,减少或避免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10 附表附表1 内黄县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表地类面积(公顷)占总面积比例(%)农用地耕地74872.2365.41 园地980.630.86 林地11567.2110.11 其他农用地4757.274.16 小计92177.3480.53 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3279.662.87 农村居民点用地11468.3610.02 小计14748.0212.89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1269.561.11 小计16017.5813.99 其他土地水域2467.172.16 自然保留地3795.43

50、3.32 小计6262.60 5.47 合计114457.52100.00 附表2 内黄县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实施情况表指标内黄县2009年2020年2014年指标属性总量指标(单位:公顷)耕地保有量74208.4674206.0074872.23约束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5670.6765870.0065870.00约束性 园地面积989.761988.30980.63预期性 林地面积11744.3015028.5511567.21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15221.5414849.5416017.58约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4011.1413397.0414748.02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

51、模2623.163514.163279.66预期性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11387.889882.8811468.36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1210.401452.501269.56预期性增量指标(单位:公顷)(2010-2020)(2010-2014)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133796.04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703509.72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491428.50约束性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15052441.71约束性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4887144约束性附表3 内黄县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指标2020年(调整前)2014年2020年(调整后

52、)指标属性总量指标(单位:公顷) 耕地保有量74206.0074872.2374746.67约束性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5870.0065870.0065007.33约束性 园地面积1988.30980.63979.49预期性 林地面积15028.5511567.2111364.69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14849.5416017.5815882.59约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3397.0414748.0214363.05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3514.163279.663794.66预期性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9882.8811468.3610568.37预期性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14

53、52.501269.561519.54预期性增量指标(单位: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133-1365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1119.47-1327.11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912-1154.83约束性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1505-2600约束性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87144133约束性附表4 内黄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地类2014年2020年(调整后)规划期内增(+)减(-)(公顷)面积(公顷)占总面积比例(%)面积(公顷)占总面积比例(%)农用地耕地74872.2369.4376294.0266.661421.79园地980.630.91979.63

54、0.86-1.00林地11567.2110.7311401.879.96-165.34其他农用地4757.274.414617.774.03-139.50小计92177.3485.4893293.2981.511115.95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3279.663.043795.093.32515.43农村居民点用地11468.3610.6410516.679.19-951.69小计14748.0213.6814311.7612.50-436.26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1269.561.181514.551.32244.99小计16017.5814.8515826.3113.83-19

55、1.27其他土地水域2467.172.292445.442.14-21.73自然保留地3795.433.522892.482.53-902.95小计6262.605.815337.924.66-924.68合计114457.52106.14114457.52100.000.00附表5 内黄县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名称2014年耕地面积(公顷)2015-2020年补充耕地面积(公顷)2015-2020年减少耕地面积(公顷)规划期间净增(+)净减(-)(公顷)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公顷)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其他小计建设占用灾毁其他小计规划期74872.23 2048.76 0.00 625.52

56、0.00 2674.28 1644.89 0.00 0.00 1644.89 1029.39 75901.62 年均增减-341.46 0.00 104.25 0.00 445.71 274.15 0.00 0.00 274.15 171.57 -附表6 内黄县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表名称城市周边范围现行规划基本农田情况(公顷)调入面积(公顷)调出面积(公顷)调整后基本农田情况(公顷)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地类耕地平均质量等级(国家利用等)基本农田面积地类耕地平均质量等级(国家利用等)耕地其他地类耕地其他地类内黄县5740.662656.63365.96365.870.097.0

57、5136.881.61501.23501.2306.89附表7 内黄县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名称现行规划基本农田情况(公顷)调入面积(公顷)调出面积(公顷)2014年耕地面积(公顷)调整后耕地保有量(公顷)调整后基本农田情况(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地类耕地平均质量等级(国家利用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地类耕地平均质量等级(国家利用等)耕地其他地类耕地其他地类城关镇4612.284608.483.808.1362.93105.146412.206401.444870.044618.09251.958.10东庄镇5273.495271.721.776.3137.83188.336093.526083.30

58、5222.925222.926.30井店镇3431.523426.534.996.548.8590.133690.503684.313390.193390.196.50梁庄镇5186.135172.1813.957.284.27121.435773.995764.305148.975148.977.20后河镇6669.696667.512.186.741.2489.567214.817202.706621.286621.286.70楚旺镇2319.652317.102.556.450.4772.942662.592658.122297.072297.076.40张龙乡2843.282840.023.266.582.57273.753302.043296.502652.002652.006.50马上乡3700.253698.072.186.631.45318.795382.485373.453412.903412.906.60高堤乡3546.143544.651.496.369.4083.933912.673906.103531.553531.556.30亳城乡4807.974804.673.307.141.8977.57524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