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2172740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佛像地摆放方法(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家庭佛像的摆放方法正信的佛教中从不搞个人崇拜和。佛弟子供奉佛像是为了纪念、恭敬那些因如法修行而成为了大觉悟者、大智慧者的人。有慎终追远、见贤思齐、鞭策自己的意图。假设无恭敬心,供俸佛像是没有意义的。佛像本身没有生命,仅是表法,是一种象征,只有我们的恭敬心、慈悲心与智慧心打开后,我们才同它相应。 摆放的佛像是世间“住持三宝之一,主要是为了教育众生发起皈依“自性三宝,进而修行解脱生死而用,是一种佛教特有的教育方法-这是佛教造像的主要作用。佛教中关于“佛造像摆放的仪轨,都出自佛经和古代丛林的历史传统。居士家庭中的佛像摆放,自然要和寺院摆放的一致现在网络兴旺,看看各寺院专网图片或佛堂图片,也能知道佛像

2、的位置。一般来说,寺院对特定佛像多设置专门的殿堂,而家庭大多数时候做不到这一点,故应结合居士个人修学法门的实际情况来摆放,不必放得太多因为初学佛的人对造像的含义不明白,喜欢集中放太多,反而容易使其心乱分神,影响修行。 有关更详细的摆放知识,请参阅佛说造像量度经等经典和中国佛教丛林规如此、中国佛教大辞典。 【一、佛像摆放的原理是“主伴圆融】即一个为主,qita都是伴。如果我们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一切诸佛都是伴。任何一尊佛都可以做主,也可以做伴,主伴圆容。也是,假设我们学佛以观世音为本尊,诸佛都为伴;地藏为本尊,观世音就是伴。佛的经典也是如此。在佛门中,无论修那一法门,都是赞叹这个法门第一。说这

3、个法门第一并不是显示qita法门就是第二,千万不可自赞毁他,这就犯了大戒。殊途同归,法门平等,无有高低。 【二,家庭佛像摆放的一般原如此】1,如果住处很小,或者住於公家宿舍,与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室以与同住一栋房子,当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时课诵之际,暂以佛经代表佛像,置於相当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烛台,也不必供水、供花、,仅於课诵前後,问讯、礼拜,以表示虔诚、恭敬即可。倘假设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当然可以设置共同的佛坛或佛堂,如果仅是自己一人虔诚学佛,如此不可由於表现特殊,强设佛坛,而招惹大众的怨愤。圣严法师语2,佛像背後不可临窗,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可一目了然。不把佛像

4、面对厕所、炉灶或直接面对自己的卧床。摆放依空间的大小以与佛桌到天花板的高度来衡量以不顶到天花板为原如此,供奉佛圣像宜简单庄严,不论是坐像、立像、卧像皆可,可依各人的喜好相契来选择。切忌纷然杂供,有失庄严。圣严法师语3,如果家中原供有关公、妈祖、土地、祖先等神像、神主牌时,不可由於信佛、学佛而把他们立即废除,应该逐步进展。先将佛圣像安於正位,qita神像祖牌置於两旁,不必另设香案、烛台。因为一切善神、祖先都会护持三宝且亲近三宝,供设佛圣像之後,他们也能成为三宝弟子,得到佛法的利益。等到下次迁移佛坛和佛堂之时,便可把原先的神像视为古物而予以保藏。圣严法师语4,家庭祖宗牌位可以移置於寺院的往生堂,家

5、中并不需供奉。如果仍要供奉,如此可置於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处,改以较佛坛为小的祖坛,单独供奉。5,家庭供奉佛圣像,不需太多、太杂、太乱。可以佛代表万佛,以代表一切佛。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观音、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任择其一即可。如果巳经有了佛与的圣像,如此置佛像在正中或後上方,像在两侧或在前下方,务必要使佛突出,以显其尊贵。圣像的大小尺寸,应该和佛坛、佛堂的空间位置比例相称,不可太大或太校如果圣像很小,且是以七宝所成,如此可以雕刻多重的佛龛来衬托出佛像的伟大。圣严法师语6,佛像的安放主要根据所修的法门来定。以庄严、清净为总圆如此。方向一般为坐北朝南。藏教常见的分层安置法是:1、两层:上层

6、中间为佛像,左为大乘经典,右为塔,以此代表佛的身、口、意。下层为各种供品。2、三层;上层同上,中层安置曼扎供或像或护法,下层同上。3、五层:上层安置佛像为法师与本尊,第二层安置佛部佛像,第三层安置像,第四层安置护法,第五层各种供品。每层藏教佛像安置法略。至于每层安置哪几尊佛,根据所修法门与依止法师的教授为要。汉地佛教中常会出现三尊一组的佛像安置法是:1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中、观世音佛左、大势至佛右)-出处是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2华严三圣释迦三圣:释迦本师佛中、文殊佛右、普贤佛左)-出处是华严经;3三世佛:过去佛以迦叶佛为代表本师左,本师释迦牟尼为现在佛中,弥勒佛为未来佛本师右。4三方佛三宝佛

7、:毗卢遮那佛中、东方药师佛毗卢佛右、西方阿弥陀佛毗卢佛左5释迦三师徒:本师释迦牟尼佛中、阿难佛左、大迦叶佛右,或者舍利弗佛右、阿难佛左。6东方三圣:药师佛中、日光佛左、月光佛右-出处是药师经7娑婆三圣:释迦牟尼佛中、观世音佛左、地藏佛右 8qita摆放法: 释迦佛中,观世音佛左,弥勒佛右; 释迦佛中,观世音佛左,地藏佛右,弥勒佛前;7,经典、佛塔和佛像共同摆放的方法释迦牟尼佛像中,佛右方可安奉“法本、“经典;佛左边安奉文殊、观音、普贤、等,以与舍利塔。佛像供养处宜略高。佛像前可供曼达盘,最外缘供五供、八供品。8,以现代住宅高楼化,在室内空间有限的情形下,假设没有单独的空间可供做为佛堂的使用,可

8、与客厅规划在一起,以较高处的空间或柜子来做佛堂的摆设,简单的佛像辅以香炉或卧香,在搭配鲜花即显庄严肃穆。 【三、法师对佛像摆放的开示】1,问:家庭佛堂中间摆放了阿弥陀佛像,傍边又摆了观世音像这样是不是夹杂了?求请法师开示。智随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大体而言,应无妨,三圣一体故。就个人用心而言,如此有专杂之别。一、假设视三圣一体,知弥陀是主,观音势至是从。主摄从,从归主。如此供弥陀一佛或供西方三圣乃至极乐来迎图皆无妨。无论供一供三,皆一向专念,求生净土。此心无二,即是专。二、假设于供弥陀外,别供观音而另有所求如求消灾平安等,如此用心不一,未免有杂。2,佛像与像可以供在一起?祈竹老法师答:这是可以的

9、。一个完整的佛坛,应该起码有一尊本师释迦牟尼像、一本佛经与一座舍利塔,分别表义佛陀之身、语、意。在此以外,可以也供奉qita佛像与像,但qita佛像应放在本师释迦牟尼像或图片之旁位或略低一点的位置,像再放旁一点或低一点,如果也供奉出世间护法,如此再要放低一点。只要如以上所述次第排列,可以把佛、与出世间护法在一起供。世间的神明、祖先、龙族与地神等,我们三宝弟子不应依止。如要略事供养,亦不可放在佛坛上,只可分开qita地方而供奉,而且不应生起依止信皈的念头。对已死的祖先供奉,其实并不能为他们带来真正益处,倒不如以利益他们的心而代为供养三宝,把功德回向予他们。祀祖先是汉地民间传统,并不是佛教的。3,

10、问:持名念佛,要不要同时观想自己本尊的阿弥陀佛佛像?经常看见不是自己本尊的阿弥陀佛像,对自己往生有没有妨碍?是否应该少看,而只看自己的那尊阿弥陀佛像?净空法师答:这个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凡夫情执很深,所以供养佛像也要专一,供养一尊。常常看这尊佛像印象就很深,将来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他一定现这个像,为?你已经很熟悉了,你会生欢喜心,我天天看你,终究真的见到了。诸佛如来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选择一尊佛像之后,一生不要改变。如果这个像也喜欢,那个像也喜欢,到临命终时,不知道是哪个像来接引,你就会起疑问。疑问一起来,往生的缘就断掉了,这是很恐怖的事情,念一生佛,最后不能往生。所以,三字

11、经上讲的“教之道,贵以专,咱们学之道也是贵以专,专太重要了!早年我们在TW,最初有个小道场,华藏视听图书馆。有一位老居士,老居士以后往生了,送我们一尊白磁的阿弥陀佛像,我们就供了这一尊佛像。这尊佛像还在TW我们的老道场,因为我们常常出国,磁的很容易打破,不好带,所以我们就照相。现在这尊佛像照片可以说是全世界流通,到处都能看见。无论走到哪个地方,我们都是看这一个佛像,所以印象特别深刻。看到别人供的佛像跟我们不同,我们礼拜三拜很欢喜,可是我们心目当中,心里头还是这一尊白磁像。专一有好处。4,净空法师qita开示1我们自己表示自己的虔诚恭敬,如果房子房间多,用一间房做佛堂,专门供佛。你做早晚课,你在

12、里面读经、静坐、念佛,都很好。如果房间少,或者是在客厅,看哪一个位置适宜,你在这个地方供佛像。中国人很重视方位,就是上方;上方就是大位,这个位子最大。方向是上方,位子是最大?像我们这个讲堂,这个方向是上方,这个位子是最大。如何区别?就是坐在这个位子上,无论从哪个门进来的人,你第一眼看到他,这个位子就最大。如果门在后面,人家进来你看不到,这不是上方。上方是,我们这门很多,三面都有,哪个门进来,我们第一眼看到了,这个位子叫上方。所以,不一定是东南西北,因为你家的门窗开的方向不一样。你要斟酌一下,哪一个位子,房间进来有几个门,进来第一个看到,这个位子就是大位,就是上方。佛像、祖先牌位都要供在这个方位

13、上,这样就对了。2如何供养佛像?有同学来问我,家里供的佛像、像,摆的位置,有人来跟他讲,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到底办?这是魔来!他让你起分别,让你起执着,让你起烦恼,所以决定不能听。 佛像供在家里面要供在地方?如果你家里面的房子很多,应当要空出一间做佛堂,供养佛;如果房间不多,就供在客厅,都行。客厅供在上方,这个上下区别?坐在这个位子,每一个人进到这个房子,他第一眼看到,这个方就是上方。供佛有两个重要的意义,这一定要懂得。 第一个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恭敬心,这一点很重要!恭敬心是性德的表现,课诵本里面诸位常念到“一切恭敬,佛对人、对事、对物都是某某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某某恭敬?对一切

14、人事物某某恭敬,这个人就是佛、就是。这个人我喜欢他,我对他恭敬一点;那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我就恨透他,这是凡夫。佛是一切恭敬,决定是平等清净,没有高低,没有分别。所以我们供佛像,因为我们对佛恭敬,对佛恭敬立刻就想到:我对一切众生要恭敬,对一切万物要恭敬。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你要把每一个众生都当作佛一样地恭敬,这是供佛、供养佛像第一个意义,这叫真供养。这个供佛像,决定是大吉大利!供佛像的第二个意思是报恩。佛是我们第一个教师,我们今天能够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不要忘了根本的教师。所以我们供佛,不是把他当神看待,而是把他当作教师看待。我一看到佛像,我要觉悟,我要向佛学习!佛像摆在那里,

15、提醒我觉而不迷,它的意思在这里。其次,看到这个佛像,晓得我自己也是佛。我不胡思乱想了,我就是佛;我胡思乱想,我就是凡夫。所以成佛、成凡夫,就在自己一念之间! 另请同时参阅: 1、寺院中佛像的含义和造像的意义 .hzfj.org/viewthread.php?tid=93671&;page=1&extra=#pid152286 2,佛坛上佛像、供品如何摆放才如法居士可作参考 .hzfj.org/viewthread.php?tid=80664本文转自:华藏佛友莲社 出处参考:.hzfj.org/thread-93670-1-1.html佛坛上佛像、供品如何摆放才如法居士可作参考佛坛上佛像、供品如

16、何摆放才如法居士可作参考佛坛上佛像、供品如何摆放才如法居士可作参考佛坛上佛像、供品如何摆放才如法佛坛 佛坛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设得依足规矩与庄严整齐。如果胡乱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个佛桌上,反而会生出罪业。我们安设佛坛,是要有圣众之身、语、意代表物。物品,虽然并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们藉著观看、敬慕与供养而生出功德。在挑选佛像时,我们应挑按照传统尺度比例而造或画的形相,而且要选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欢喜心的,这样会对以后自己日常观看时很有益处。在请购佛像时,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们不应说“这个佛很丑!之类的话,而应说“这尊像的工艺水准不高!,以免在不经意间便积下口作之不善

17、业。同时,在请购佛像时,假设价钱不合,顶多去别处看便好了,不应说出像“这释迦佛哪值这么多钱呀?一类的话。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实它们反映了我们是否真的视佛像为佛之代表。在现今的商业社会,市面上有许多制造不如法之造像,例如衲就竟然见过穿白衣的佛像等。挑选时,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在请购好佛像后,应当找寺院僧人代为装藏。有些人以为为佛像装藏是某某的传统,其实不然。在佛经上,清楚教示了装藏的材料、方法与其必要性注:可参考佛说造像量度经等。另外又有些人以为开光是指由高僧们“加持佛像注:上师原话为“blessing,这是很荒谬的说法。即使是高僧,自己也天天在祈请诸佛加持。只有佛陀来加持我们,哪里会有

18、反过来由我们凡夫去“加持圆满佛陀的道理呢?所谓“开光,其实是胜住仪式,亦即依传统请圣众降临住在像中之意。 在开光以后,我们必须把佛像视为真正的佛陀,不应以世俗衡量价值之目光来对待佛像,譬如说买了个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抛弃送走等等。我们也不应用手指直接触摸像身。在非必要时,我们不宜移动佛像。在必要时,我们如此应隔著净布捧起佛像,而不应以手直接触碰。在清洁佛像时,用一束孔雀毛轻轻拂拭就行了。有些人喜欢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这也是极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尘。但是,有些人却又担心佛像会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们上香的供养等,又再画蛇添足地在玻璃上切割一个“呼吸孔,这却是一种很无聊的做法。佛像代表了具圆

19、满力量之佛陀,又会窒息或因一层玻璃之隔而“吸不到供养呢?这样做只是反映了我们对佛陀之圆满能力存疑。事实上,不论是佛陀或造像,都根本不需要我们凡夫所作之供养。我们作供,为的是自己积集成佛之因而已,并非为了满足佛陀或佛像之需要。 一个完整的佛坛,必须具备圣众之身、语、意代表物。佛像代表了佛等圣众之身。我们供奉的佛像不必太多或太大,但必须在中央最高位置放释迦牟尼像,这是因为他是佛教的根源。为了代表诸祖师与上师,我们亦宜依所属宗派而供一祖师像。衲是格律派的僧人,所以便供宗喀巴祖师;别派的行者,亦可供相关之祖师像。此外,我们也应供一本尊像。如果我们主修弥陀法门,便供一尊弥陀像或一X图片。根本上,具备了本

20、师、祖师与本尊像,便已具备了足够的佛身代表,不需太多别的佛像了。除此以外,我们假设喜欢别的佛像,也可以增供,但没必要供太多尊。观音、文殊、大势至等像,应放在更旁侧或更低一层的地方,不应与佛陀、本尊等像放在同高度之中央位置。假设也供护法像,如此应放在再低一层的位置。其他如世间天神、祖先、土地公等像,是不应放在佛坛上的。 在佛像的右边,亦即面向佛坛时我们的左边,应安放一部代表佛语之经典。这部经典,可以用代表佛法最微妙义之般假设经或涵摄一切佛法在内的道次第广论。专修弥陀净土的人,供一部弥陀净土法门之经典代替亦无不可。 在佛像的左边,亦即我们面向佛坛时的右手边,应供一个小塔,以表佛意。 有了这佛像、经

21、书与塔,便齐备了佛众之身、语、意代表了。一般来说,在嗔恨的状态下所做之任何事业,只可能是不善业,绝不可能会带来善的果报,但这其中有唯一的一个例外情况:即使是在嗔恨心中望到了佛像一眼,仍会有功德,这是由于佛之圆满能力故。在嗔恨心中见佛像,况且会积到功德,何况以恭敬心去瞻视呢!我们都知道,佛陀有一位心子叫“舍利佛。这位尊者在过去生中,曾是一位邮差。有一次,他在旅宿一破庙时,无意中见到过去佛的壁画,便心生欢喜地发愿:“如果我在未来能得见这么伟大的人物多好呀!因此发愿,舍利佛便积下了成为释迦本师身边弟子的因缘。故此,我们勿说:“佛像我早就看熟了,何必天天再看?这种话。在每次上座前,我们应以恭敬心瞻视佛

22、坛一眼,或恭敬礼拜合掌。在日常见到佛坛时,我们也应恭敬合掌躬身。代表佛陀的物品,即使不信的人看到也会得益。只要不信佛的家人不抗拒,我们在家中设佛像等,对他们也有益。但如果他们十分抗拒,我们如此应善巧地处理了。摘自大藏寺祈竹仁波切的生死自在本文转自:华藏佛友莲社 出处参考:.hzfj.org/viewthread.php?tid=80664供品 对诸佛、三宝作供养,能令我们得到广阔功德、积集成佛之资粮。供品分为实物与非实物供,亦可分为外、内、密与空性供养四类。在这里,衲只讲解与居士较有关连的外在实物供,这是指花、水、灯、食品与香等等供养。 所谓“供养,并不狭指在佛坛上放著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我

23、们佛教徒应该在每顿饭前先行于心中作供。修净土的行者,更应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想尽方法来造善因,所以应在受用任何饮食前心中作供与回向。供于佛坛的供品,种类很多,但凡美好的东西都可以供养。最常见的供品是花、燃香、灯、水与食品。供花可以供鲜花、盆栽、干花或假花都行。供花的因缘是于未来生能得美好的身相和面容,但如果把善因回向的话,这同时也是往生净土和成佛的业因种子。供香的目的是以香气供养圣众的鼻根或嗅觉,所以必须用真正的香,而不宜供汉地流行的假电香。由于香供旨在供香气而非烟雾,香炉不必放佛坛上,长期供香以免把佛像熏黑了反而不好。香枝不必供太多,但宜用无化学原料的天然香料所造香枝。佛陀等圣众当然不会受有毒化

24、学香料所影响,但上供的我们却要天天吸入,而且供有害物质之缘起不佳,所以必须挑无化学原料、无毒、对己无害之香料。供香时持香枝在坛前恭敬地发愿,然后把香枝放在佛坛附近的香炉内即可。顺带一提,不少市面上的香炉印了字与佛经,这是很错很错的做法!佛经是拿来读诵研学的,并非用来装饰香炉或任何商品的,所以我们千万勿买印有经文的香炉。供灯的关键是供于圣众之眼根。只要灯光平稳、明亮而带金黄色,即使供电的灯亦可,不必一定要用传统油灯。如供油灯,要留意火焰应为无烟、明亮、不闪烁与呈金黄色。闪烁、带黑烟与呈蓝色的火光并不是好的灯供,宜改用别的优质灯油。供灯可令我们积下长寿与具智慧的因缘。水是一种很好的供品。最好的优质

25、水,有八种特性,一一有其意义:凉表义持戒清净;甘表义能得享百味食;轻表义身心健壮;软表义意念柔顺;清表义心明;无臭表义无障;益喉表义语妙;与养胃表义身体无病。修弥陀净土的行者,在佛坛上供的食物宜用素品,如水果等。食品必须是干净、新鲜的,不应把好的自己吃,快过期的才供在坛上。这里所说的素供,是指坛上所放之食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未能持素,只要吃的并非为己而杀的肉,如此一样可在受用前在心中供养。供完的食品和水,都可以自己吃用。 以上介绍之几种是常见的供品,但别的好东西一样可以用作供养。供品的多少与种类不拘,但在乎是否清净。所谓供品的“清净并不单指它干不干净,而是指供养品的来源清净与供养心态之清净性

26、,此二为供养的关键。 以居士来说,如果供品或购置供品的金钱乃由杀生、偷盗、妄语等十不善业所得来,便是来源不清净的供品,所以并非如法的供养物。如果要以杀生来换取供品上供的话,倒不如不供为佳,或者只供上一杯随处可免费得来的清水也更好。对出家人与现今一些以某某为职业的人来说,不清净的来源除十不善业外,还包括五邪命。“邪命的意思是“不如法的谋生。第一种邪命是攀缘,即巴结施主以求取好处之意。以这种方法谋供品或生活,是不正确的,所以以此手法换来之供物,来源是不清净的。如果是真心赞美施主而内心并非为了讨好,如此不算是邪命。第二种邪命是以暗示来求取利益,譬如出家人对施主说:“某某居士去年供养了我一大包粮食,对

27、我帮助很大!,而心中是为了暗示对方今年对他作供等等例子。如果并非为了暗示而求利,如此不算是邪命。第三种是送于施主小礼物,以期对方回报以大礼。但如果送礼并非为了换取大礼之心,如此不算是邪命。第四种是假装好修行人以求供养,譬如说一个出家人平时很懒散,但一见有施主来,马上假装正在打坐或诵经,希望别人生敬而供养。当然,如果一个出家人平时也精进,或并非为了让人供养而假装修行很好,就不算作是邪命。最后一种是假装有神通能力以求利,譬如说一个出家人根本无神通,但他对施主说:“我在定中见到观音,他说如你不广作供养,今年恐怕会有障碍!这类的话。 别人虽不知我们坛上供品的来源是否清净,但我们自己会心中有数。如果要以

28、五邪命换取供品的话,不如戒除五邪命而索性不作供,这样反而会更令佛众欢喜。 有些人捐款或兴供,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有财,或为了让人说:“你真是个大居士、大慈善家!等等。以这种心作供,即使供养许多钱,利益也极为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后更可能因别人赞美等而致贪念更盛,这就比不作供更为糟糕了。此外,供养本来只取决于内心,而不拘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为了吝啬而只供少许,也是不好的。供养心之清净,正是指作供时心中没有这类吝啬、后悔、不舍得或为求世间名利等心态。 正确的供养心,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愿成佛之心,亦即心。我们是为了成佛,所以才作供以积聚成佛之因。发心往生净土者,本意就是为了去净土修持以成佛境,

29、来利益众生。在作供时,我们必须用这种动机来供养。小乘发心的行者,为了积集出离之因而作供,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时,我们应心生欢喜,为了众生、为了成佛、为了往生净土而作此善因。由于众生数目是无量的,一切念与众生所作之供养,其利益也无量倍地变大。以这种心去供即使半段香枝,也能积不可量度的功德。衲在这里并非叫大家勿作大供养,而是想强调供大与心大二者之间,以心大为重要。 衲为大家说一个佛陀在世时的事件,来说明心大的力量。本师释迦牟尼在世示现时,舍卫国有一个女乞丐。她见舍卫国的国王与臣民都在供佛,心中便生了也欲作供养之心,但却苦于无钱。于是这个女乞丐便行乞,乞得了一钱便去买油。油商收下了这一钱,但这根本不

30、够买足够的灯油供上一盏最小的灯,所以他便自己也施舍了一些灯油,令女乞丐有足满一灯之油。女乞丐在佛前奉上一盏小小的灯,虔诚地发愿:“愿我于未来世能得大智,减除一切众生之愚昧心垢!到了第二天凌晨,佛陀之大弟子目犍连尊者巡更经过,看到其他所有人所供的巨大油灯都早已油枯灯灭,唯独这一小油灯犹如新供一般,光明依然。目犍连心想:“天都亮了,还供灯有意思呢!,便以手扇灯,却不能把灯灭掉。目犍连又以衣袍扇灯,但仍然未能把油灯的灯火熄灭。目犍连不明所以,此时佛陀便对目犍连开示说:“这是一个发大心的人所供之灯,纵管你以四大海洋之水来灌,以大风来吹,也不可能把它灭掉!此供灯人发此大心,于未来世,必定成佛!注:此史事

31、见于贤愚经中。由此可明白,假设以心来作供,即使只供一盏小小的灯,其力量是不可思量的,十方诸佛也都会亲来应供。当然,如果有能力以大心作大供养,如此利益更加不可思量了。 在密法中,四部密法之供品并不一样,但都为一套七件或八件之供品。修弥陀净土的人,不必供养这种一套七件之组合,单单供养水、花、香、灯、素食品等一或多种即可。供品多少与种类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上述之两种清净性。但在排列供品时,我们必须注意,把供品放得整齐庄严,绝不可随随便便地把东西搁在坛上像是喂狗似的。 供品必须排为一列,各有一颗米之距。在排供时,必须恭谨如为皇帝奉茶一般。事实上,这个譬喻一点也不夸X。皇帝与佛之间,绝对是佛更伟大。对皇帝

32、奉茶尚要恭谨十足,何况供佛呢!排供的规矩,亦有其内义。好好地去做的话,能具足吉祥因缘;反之如此积不好的缘起。供品排直表义心直;供品间距离太疏会积与上师、佛陀与正法别离之不吉缘起;供品间距离太密如此有心滞之缘起;供品放杯中太满,有持戒不严之缘起;供品不满杯如此有缺乏资财之缘起;排供时不严谨而把供品放下时有声,如此有心不平静之不佳缘起。刚刚衲提到了水是极佳的供品。除了因为优质的水有八种吉祥的特性外,它的好处亦由于它的随处可得。为甚么这样说呢?我们根本上不必偷、抢或用甚么代价就能得到水,所以这供品的来源几乎肯定是百分百清净的。同时,由于它并非贵重物品,供养时心里不易生出后悔、舍不得、吝啬等不良心态,

33、所以这又保证了供养心的清净性。因为水是这么好的一种妙供,衲就说一说供水的要诀。 供水的杯,我们视乎个人负担能力,可以用金、银、红铜、黄铜、陶瓷或玻璃质的器皿。玻璃与瓷杯不会生锈或变色,所以会是不错的选择。出家人或无太多资财的人,买平宜的就行了。但富有的人,如因吝啬而买劣质的供杯,如此是很不好的。供杯,我们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再早上梳洗以后,我们把杯拿在手上,先在杯里倒上一点点水,然后整齐地排在坛上。一般来说,藏传佛教的习惯是用一套七杯的水供杯,但大家用一杯、两杯多少个杯都可,不必拘泥一定要供七杯。在放下杯时,必须恭敬而无声,杯内必须有少许水,以免因空杯放坛上而积下不好的缘起。如果供多

34、于一杯,杯与杯间应相距一颗米之隔,全部杯要排为一列直线。在排列整齐后,我们用壶把已有少许水在内的水杯添上足够的水。在添好后,水应该距杯缘一颗米的宽度左右,而不是全满或溢出,亦不是过少。 如果我们也想供花、灯、食品与香等,如此可以在此时候上供。供香只需手持已燃点之香枝,在佛坛前恭敬地熏一下,然后把香枝插在放地上或他处的香炉,不必把香炉与香堵在佛像正前方,以免把佛像熏黑。 在放好供品后,我们可以增诵“供养云陀罗尼,因为这个能令供养之功德增长。这个是 :唵 南摩 爸加华爹 兵渣 沙华 趴玛 打辣 他化加他呀 阿啦哈爹 三日三仆达也 他地呀他 唵 兵渣 兵渣 玛哈兵渣 玛哈铁打兵渣 玛哈必打兵渣 玛哈

35、仆地切他兵渣 玛哈布迭 万多巴三 打玛辣 兵渣 沙华 卡玛 阿华核辣 必疏打辣兵渣 疏哈(om namo bhagavate bendzay sarwa parma dan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a om bendzay bendzay maha bendzay maha tayda bendzay maha bidya bendzay maha bodhicitta bendzay maha bodhi mendo pasam kramana bendzay sarwa karma awarana bisho dana ben

36、dzay soha) 然后我们恭敬顶礼三次,再诵皈依文三遍,便完成了上供的修持,这时便可上班或忙别的事了。在一天中别的时间上座时,由于早上已上供,便算具备了供养前行,不一定要在上座前又另作供养,但要这样做当然也很好。 某某的传统,是在黄昏把水供的水撤下,把杯擦干,翌日才再次上供。现代的人,一般都要上班上到很晚,可能无法在黄昏撤供,那就可以改为在晚上回家时才收供,或添上一两滴水,翌日早上才收供,再马上换上新的水。我们永不应把完全空的杯放坛上,所以在撤供倒水后,应该把杯擦干,倒放在别的干净地方,上面覆以净布。 有些人会问:“如果忘了上供办呢?这是没必要担心的问题。圣众并不需要我们的供品,我们忘了供

37、养的话,他们也不会捱饿和怪罪,这一点我们完全没必要担心。可是,我们供养是为了自己修持而作的,必须持之以恒。以上已说明供养之法。供养不但可积聚功德,亦会感召富有之果报,更是吝啬心的对治修持。大家万勿小看供养等等前行修持,好好修的话,它们一一皆是具足六度的大修持。就以供水为例,供养之行为本属布施;依足与规矩,恭恭谨谨地上供,是持戒;天天以耐心重覆上供,是安忍;以欢喜心努力地去做,是精进;心专注地上供而不分心,是禅定;参想供者、供品与供养行为三者皆无自性,乃般假设。就这样简简单单地供几杯水,已包含了全部六度波罗密多之修持了。摘自大藏寺祈竹仁波切的生死自在本文转自:华藏佛友莲社 出处参考:.hzfj.

38、org/viewthread.php?tid=80664寺院中佛像的含义和造像的意义 现在,来寺院的人是越来越多,可喜可思。喜的是人心向善、向上,这是人类希望的曙光;思的是信者何所信,何者为善,如何行善?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到道场里来,不知也不问所敬者是谁,只要见到像总是大把的,状似虔诚的膜拜,口中念念有词,听之不知所云,问之不知所求,究之不知所向。总觉得满天神佛是他的依靠,能够让他有安全感,这也是现代人的可爱,也是可怜之处。佛法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在各自的生活、工作领域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端正思想、改变心态,提高人生境界,升华心灵素养,以期达到断恶修善

39、、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目的。本着这样的一个宗旨,佛法在传播的过程中,所有的言教与一切有形的设施,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是诸佛、祖师的苦心孤诣、匠心独运,也是他们“但愿众生得离苦大慈悲心的具体落实。所以我们要正确并且善巧地认识佛法当中的种种设施,以防止信佛是的讥嫌。即便不是学佛的人,也应当善意地、正确地理解,以防止误会。我们要去认识自己所不了解而又时常要面对的事物,切不可以不知为知,那样往往会阻碍自己的进步。【寺院的由来】佛教是佛陀教育的简称。我们透过历史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佛教大约在春秋时期就传到了中国,一直到后汉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六十七年),由汉明帝派特使蔡愔正式到西域礼请,同时,迎请印

40、度高僧摩腾与竺法兰两位法师带着佛像以与经书来到中国。这是国家大事,一开始先有鸿胪寺接待(寺是属于皇帝直接收辖的,鸿胪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外交部)。两位法师与帝王大臣相处的非常融洽,大家在一起非常欢喜,王臣们都希望他俩长住中国,于是,汉明帝正式增设一个同样的机构,也称之为“寺。这个寺就是佛教教育机构。古代的专制,君权与相权还是分得很清楚。帝王对宰相非常尊重,宰相执行帝王的旨意,管理国家。宰相之下办事的一级单位称“部,“部的长官称“尚书。另外,直接属于皇帝管的称“寺,寺的长官称“卿。皇帝之下有九个“寺,就是九个一级单位,称九卿。于是,汉明帝的政府就有十个“寺,新成立的“寺就专管佛教教育。佛教在中国第

41、一个寺院就是现在的某某白马寺。白马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佛陀,就是专门推广佛陀教育的。另外,宰相下面有个礼部,也是办教育的,教育的中心是孔孟教育。所以,中国从汉明帝以后就变成两个。这两个教育机构一个归皇帝管,一个归宰相管。因此,佛教教育在全中国的推动,远远超过礼部的推动。可见,中国人对“寺是多么的重视啊!所以,寺不是庙,与某某也毫无关系。现代一般人将寺与庙合称,就与鬼神扯上关系了庙是供养鬼神的,过去皇帝祀祖宗的地方叫太庙。一般百姓供祖先,鬼神的地方叫祠堂。庙跟祠堂的性质完全一样。寺院成立之后,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个是教育,一个就是翻译佛经。翻译佛经所需的译场,规模之大也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

42、唐代奘法师,他的译场,编制就有六百多人。早期鸠摩罗什的译场的编制也有四百多人。所以,寺院是个很大的政事机构。现在的寺院完全变质了,教育几乎完全丧失!变成专门跟鬼神打交道的场所,这是很冤枉的一桩事情。这是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演变到现在这个现象。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佛教简单的历史,晓得佛法的本质,我们要学它真正的好东西。【佛陀教育】我们从历史上来看,汉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教育制度上,就逐渐兴起了一个很精细、很明确的理念,成为我们近两来的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理念被肯定,可以说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尚未觉察。中国人很重视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一切人离苦得乐。而且,国家

43、的兴衰与教育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佛陀教育在思想、方法、理论、修学上与中国的儒家、道家很接近,可以说,中国的儒道讲纲领,而佛法讲细节,非常微细透彻,两者真是水乳交融。佛陀教育的宗旨与目的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它是佛法修学的最高理想和目标。这句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终究圆满的智慧。佛法所求的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教育。“觉是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自己,佛教导我们的就是“认识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假设完全明了通达,称之为佛。假设完全不明了,如此称为凡夫。诸位想想,佛教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多么密切啊!世间没有任何事能比这桩事与自己的关

44、系更密切的了。智慧有上、中、下三等,佛教修学的第一个阶段是“正觉,向上提升一层是“正等正觉,最高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佛门里面名称就好似学校里面的学位名称,现在的大学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佛教也有三个学位,如果你得到“正觉,就称你为“阿,现在的人喜欢简单就称“。假设你得到“正等正觉,就称你为“萨埵,现在的人简称“。假设你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就称你为“佛陀耶,古人简称“佛陀,我们现在更简单,称“佛。“佛、“、“阿是佛教学位的名称呀!佛教说,人人可以成佛,人人应该成佛。如现在的博士学位,每个人都可以拿到。所以佛教不是某某,某某里上帝只有一位,如美国*只有一位,不可以人人都当*。佛法是平等的,人人

45、都能成佛,人人都是。佛教导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众生体验觉悟的层次不一样,上下广狭不一样,可见凡圣平等,只是迷悟差异不同而已。佛觉悟,众生迷惑。觉悟的人生活就自在,在生活里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宰。迷惑的人,被外面的环境主宰,自己不能做主,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己不能做主宰的就称为凡夫。如果是佛如此不然,无论顺境、逆境他都能做得了主宰,“主宰是自己真正能做得了主。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是呢?,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不了解。因为不了解,往往就看错了,也想错了,看错、想错、也就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啊!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所得的结

46、果一定是快乐。所以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为达到这个目的,佛教教学的方针是破除,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区分:真、妄、邪、正、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然后再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可见佛教既不消极,也不落伍,是能给我们利益的。无量寿经上讲:佛教是能圆满的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某某。这就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目标。至于往后的目标-断烦恼、出三界,这种殊胜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佛法是教学,是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

47、美、慧,永恒幸福的教育成果。我们常常听到佛教里面讲“普度众生。那是“普度众生?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对一切众生要尽心尽力去帮助、协助。“度就是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解决一切困难的问题。佛用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用教学的方法。我们现在的教师进修制度就是释迦牟尼佛首创的。他当年在世,有许多有成就的学生。学生也分派到各处去教学,但每一年有三个月的时间回到教师的身边,称为“结夏安居。印度从四月半到七月半是雨季,这个时候在外教学不方便,所以通通回来,承受教师的再教育。同学们再互相切磋、琢磨,然后再出去教学,帮助大众。这是真正难得。佛教的经典非常丰富,在全世界,不论是某某、学术都没有如此丰富的经典。

48、这么多经典把它分类也可归纳成三大类,我们中国人称为三藏经典。这三藏经典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偏重在定学,律藏偏重在戒学,论藏偏重在慧学,这是佛陀教育的教科书。佛教提倡艺术化、美术、音乐、雕塑、乃至于建筑都含有很深的教学意义,确实达到大圆满,充分显示教学的宗旨和意趣。佛教教学将博物馆、图书馆与学校结合在一起,让人一进入山门,一句话都不必说,佛陀所教导的,我们都能体会明白了。【弥勒】进门第一座建筑是天王殿,不过有些规模更大的寺院,进入天王殿之前还会经过一道或者两三道“三门。“三门确实有三个门,一般是三门并立,中间大两边小。中国古代的佛寺大多是建在深山之中,有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所以“三门也

49、写成“山门。大殿当中供奉的是弥勒。弥勒大多供奉的是中国宋朝布袋和尚的造像。为供奉布袋和尚的造像呢?布袋和尚出现在南宋高宗时代,跟岳飞是同时代的。当时在某某#出现一位肥头大耳、大腹便便,拖个大布袋到处行化的法师,本名契此,但大家都欢喜称呼他“布袋和尚,既形像又亲切。他把别人所给的东西,统统投入布袋。如果有人问他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只手往下一垂。嘻嘻的一言不发站在那里。问者假设有所悟,明白这是让他放下。别人又问放下以后办呢?他就卷起布袋背在肩上扬长而去。问者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微微点头,知道法师教他放下自己,提起众生。最后布袋和尚在#雪窦寺示寂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

50、人自不识。的偈语,告诉大家他的身份就是弥勒的化身。所以,往后道场中的弥勒都是造布袋和尚的形像,寓意非常深刻。我们现在看到布袋和尚整天嘻嘻的坐在门口迎接一切人,是教导我们学佛要脸迎人,不可以愁眉苦脸。大大的肚皮代表包容,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要清清楚楚而又能够包容。用平等的心态、欢喜的仪容面对一切社会大众。佛像是代表所教学的宗旨意趣,千万不能当成神明看待。弥勒所教我们的就是进入佛门不但要“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还要“生平等心,成就喜悦的相。换句话说,就是对一切众生生平等心,对一切众生要欢喜。“喜悦相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爱心,也就是喜爱之心。这个喜爱是真诚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智慧的,佛家也称作慈悲。佛

51、对众生的喜爱是永恒不变的。因为他没有自私、没有自利、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喜爱是自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像弥勒一样欢欢喜喜,一团和气,大慈大悲。弥勒也称作阿逸多,翻成中文的意思叫“无能胜。也就是说,他的慈悲没有人能超过,他的慈悲遍法界、虚空界。因此,中国又称他为“慈氏。弥勒是释迦牟尼佛的候补佛,现在兜率内院,要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兜率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能成佛。我们还见到一种在布袋和尚身上围着、趴着五六个嬉颜开的小孩儿,搔痒的、挖耳朵的都有,布袋和尚挺着硕大的肚皮嘻嘻地坐着。如果把他理解为老爷爷

52、含饴弄孙,那就把他浅解了。人在世间,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围绕,时时刺激着你的感官。为之所动六道去矣,不为所动如此可渐趋解脱。所谓“汝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布袋和尚不正是做这一种示现?进入天王殿向弥勒问讯之后,用欢喜、平静的心右绕佛殿。因为我们在经上常常读到“右绕三匝,所以我们也应该右绕才合礼节。【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持国所包含的意义就是如何你能保持自己这一生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而不败?你就护你自己了。如何能保持你一家幸福美满不至于家庭败坏?如何保持你事业的顺利成功?如何保持社会的安定繁荣?如何保持国家的富强?如何保持世界和平?也就是儒家所讲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53、平天下。持国天王就是教我们道理,我们学会之后确实能走圣贤、佛的道路。那么,它教给我们重要的修行原如此在那里表示呢?他手上拿的琵琶,表示你要达到以上目标一定要学中道。琵琶代表中道,你看那个弦,松了弹不响,紧了一弹就断,一定要调得适中,音律才能发出来。表这个意思,不是持国天王喜欢弹琵琶,那就搞错了。他用这个方法来表示,提醒你,你要住中道,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与,都在琵琶上表现出来。你懂得这个意思,你一见他,不就上了一课?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因循退缩固然不能成就,但对事都讲求“速成的现代人,别忘了古有明训“欲速如此不达啊!【南方增长天王】代表求进

54、步,儒家讲的日日新,佛法讲精进,不进如此退呀!时代永远在进步,这是法如此。所以我们要增长智慧,要增长道德,增长能力、福报、学问、技能、才艺乃至于生活品质,都要逐渐提升。样样都要第一,平等才能和睦。每个国家都第一、每个族群都第一、每个某某都第一,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和平、幸福、美满自然能现前。所以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他不是跟着时代走,是领导时代走啊!南方增长天王手中的剑代表智慧,说明智慧比都重要,告诉我们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要用智慧去区分纷纷扰扰的世间万象,不可以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往往误事,理智的掌控才能做到恰当的抉择。南方增长天王给我们上课表示唯有智慧的增长,才能将持国落实

55、,把持国天王教导我们的才能逐渐的提升。这两位天王的教学就相当圆满了。【西方广目天王】广目就是现在讲的观光考察。你要多看,多看看别人的,吸取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你就进步。西方广目天王教我们要有智慧看这个社会,社会非常复杂,变化多端,人情的变化、事理的变化,变幻莫测。西方广目天王一只手上拿的是龙或者是蛇,龙蛇代表多变。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代表瞬息万变的社会。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也就是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尤其是现在人常常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速度。处在多变的社会当中,不跟着变就会落伍,跟着变又会穷于应付,无论怎样努力总会让你感觉赶不上潮流。另一只手上拿着宝珠,宝珠代表不变,

56、变化里头你掌握着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人事才能摆平。才能帮助这个社会和谐安定,帮助人民觉悟幸福。我们再看,叫龙或者蛇随着宝珠不变,这就是你要转境界,不能被境界所转,在变化中掌握到不变的原理原如此。正是佛家所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只有掌握住不变,才能够在既精彩又无奈的复杂社会中从容不迫,气定神闲。不管外面怎样惊涛骇浪,你都能够处变不惊;不管社会风气怎样的江河日下,你总能够把“根留住。【北方多闻天王】很明显告诉我们要多听,没有叫你多说,更没有叫多嘴天王。我们要成就智慧,要多看多听。多看、多听能开阔视野,拓宽心胸,又能丰富知识,增长智能,这就是古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这样的积淀与经验,学问

57、、智慧、德能、才艺还能没有进步?我们的身心状况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工作就会做得更加出色。一人如是,一人受益;一家如是,一家兴旺;一国如是,国富民强。多闻天王所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长时薰修,也就是长时间的熏陶修学。现前社会上的年轻人没有耐心,学东西总希望学简单的,时间短的,很快能学成的。看到多一点,时间比拟长的,它就厌烦。尤其是古圣先贤的教导,决定不是学一遍、两遍能学会的,一定要有坚决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心。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的是伞,在我们的观念当中,伞能够遮风挡雨,防紫外线,这是对身体的照顾。由此引申,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五花八门的思想借着铺天盖地的网络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介悄无声息地走

58、进千家万户。就在你梦与醒的边缘,情不情愿的当口,一次次地侵袭着你、改变着你、腐蚀着你。当你被蚕蚀得千孔百疮,体无完肤的时候,抱着钞票欲哭无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多闻天王的伞盖就是提醒我们在经历信息洗礼的当下,要知道保护自己。对送到你面前的所有信息不要照单全收,看它是否经得起你不变原如此的衡量,经过屡次的考验之后,符合标准的也要小心接收,否如此当然是拒之门外。所以,多闻天王手中的伞是告诉我们防止污染呀!特别是防止心地的污染,在所见所闻中不为邪知邪见所污染。我们的心本来是清静的,心里面起了贪、嗔、痴、慢,心里面起了疑惑,你心地被污染、精神被污染、思想被污染、见解被污染,那就坏了。孔老夫子教导颜回

59、克己复礼,要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起,这无疑是我们现前保护身心健康,防止污染的最优保护伞。所以大家要明白寺院里所有的设施,比如供养佛陀像、像、像、天神像,实际上他的作用是教具,统统是教育的含义,很深的教育意趣。他的每一个构想、每一个设施都是启发我们心灵的,启发我们智慧的,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的。不是供神,更不是叫你当神拜的。我们见到他之后,你恭恭敬敬的礼拜表示我谢谢您,我要向您学习,这是智慧。摆在你面前,天天给你上课,不要说一句话,你在这里就得到圆圆满满的佛法,而且体会得非常深刻。这个叫护法天王。护是护自己,不是护别人。你真正明了他的意义,依教奉行,佛一定会保佑你的。我们刚

60、刚详细介绍了四大天王表法的意义,如果我用一句话来分别概括的话就是:东方持国天王教我们行大道,南方增长天王教我们积,西方广目天王教我们修大行,北方多闻天王教我们成大果。如果我用十六个字还可以再总结一下,就是教导我们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韦驮】与弥勒背靠背的是韦驮天将。他本是南方增长天王部下的八大将军之一,是四大天王麾下三十二将军之首。唐朝道宣律师感得他现身护法,常常见他身着甲胄,合掌恭立,宝杵横放臂上。自此以后,中国的道场中大多立此天将军身的韦驮像。韦驮天将虽是四大天王的部下,但在传统的寺院中却得到特别的尊敬。传统寺院的早晚课诵中,早课的末后是祝韦驮仪,唱韦驮赞;初一、十五的午供中,

61、除了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香积厨之外,还有韦驮殿。韦驮天将为会得到如此的殊遇呢?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各自护卫某某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勘察民心厚薄,维持社会秩序,类似现代社会纪检与军警部门的领导人。而韦驮发愿专门护持佛法、护持道场、护持出家人。对于正法道场,真心修行的出家人,他是绝对的尽心护持。他的感应故事在中国的寺庵山志中的记载不胜枚举。高僧在讲经时曾说:出家人一心修道,不募捐、不化缘,可能会过得清苦一些,但绝不会饿死。如果饿死一个真心修道的法师,韦驮应受撤职查办之处分。所以韦驮得到出家人的特殊礼遇不是没有原因的。四大部洲中,北俱卢洲这一洲福报很大,人民的生

62、活即不需要操劳,也不需要耕种,更不需要经营。所有一切生活需要都是自然生长的。衣食自然,又长,都是千岁而且很少生病。但是这个地方的人享福享惯了,人在福中把修行忘掉了,所以佛法在这一洲没有。说到修行,叫修行呢?佛法讲修行,就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行为,实在太多了,哪能说得尽呢!所以佛法,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一、是身体所造作的身业行为。二、是言语所造作的口业行为。三。是起心动念,意业行为。行为无论有多少,总不出这三个X围,所以叫“三业行为。思想错误了、见解错误了、说话错了、动作做错了,这叫错误的行为。把一切错误修正过来,才是修行。三业行为的修正,是要以心为主,禅宗讲:“修行要从根本修。是根本呢?“心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心正,我们的言行一定正,心不正,就是想学也学不像呀!我们再看,韦驮殿的上方有一个匾额,上面写着“三洲感应,四大部洲只有三洲感应,就是北俱卢洲没有佛法,所以韦驮想要护法却又护不上。韦驮是总护法神,我们现在这个劫叫贤劫,他要护持贤劫千佛出世。贤劫中第一尊佛是拘留孙佛,第二尊是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是迦叶佛,我们现在是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下一尊也就是第五尊示现成佛的是弥勒佛,到第一千尊就是韦驮示现成佛。【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也就是大英雄宝殿。谁能真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