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要点

上传人:dc****87 文档编号:92118098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要点(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和墨子等政治、伦理和经史书中。其中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建立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场进入都城建立规划,其代表着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法礼,表现的城市形制中皇权至上的理念,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以管子强调的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城市建立思想,代表着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的变革思想,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对战

2、国及后世城市的建立影响深远。元代大都城是一个全部按城市规划修建而成的都城,城市布局强调中轴对称,在很多方面表达了周礼考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空间布局制度。同时又结合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开展的要求,并反映了元大都选址的地形、地貌特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概念和长远开展,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立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同时也影响了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城市建立实践。城乡规划体制概述一个国家的城乡规划体制界定了城乡规划活动运转的空间、城乡规划活动所应遵循的规则与逻辑。城乡规划体制是通过以下系统共同建构的。 1. 规划法规系统 2.

3、规划行政系统 3. 规划技术系统 4. 规划运作系统规划法规体系为规划活动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并决定了城乡规划体系的根本特征。 城市规划体系的演进常常表现在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革。城市规划工作的根本容城市规划的根本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开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区域开展的条件,确定城市开展战略,预测城市开展的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开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它主要包括:论证、确定城市性质与开展规模;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确定城

4、市的功能布局并考虑城市的长远开展方向;确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提出实施规划的的措施和步骤。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容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和建立控制引导两个层面。城市开展战略: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开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开展战略方向的意志。建立控制引导:是对具体每一地块的 未来开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它必须尊重病服从城市开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由于直接涉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所以建立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必须通过立法机关一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但这一层面的规划也可以依法对

5、上一层的规划进展调整。城市用地的概念:是城市规划区围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统称,是用于城市建立和满足城市机能运作所需要的土地。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立的需要,进展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立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拟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立需要,一般不需或者只要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立的用地。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工程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

6、的用地。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城市性质影响了城市建立的开展方向和用地构成,而城市规模则决定城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城市规模是科学编制城市规划的前提和根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公共效劳、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城市功能、构造、形态的关系.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开展的动力因素。 城市构造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在联系,是社会经济构造在土地使用上的投影,反响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开展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构造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

7、。 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开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开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城市功能、构造与形态是严密相关的。城市功能的变化是构造变化的先导,决定构造的变异和重组。而城市构造的调整必然促使城市功能的转换,催生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两者相互促进,推动城市的开展。从城市形态的变化则可以看到城市开展轨迹的缩影,带有变幻难测,不易把握的特点,但恰恰又是探求城市开展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大体上集中和分散两大类。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可进一步划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

8、类型;分散式布局的城市包括团状、带状、星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多种形态。编制的依据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要遵循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遵循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充分考虑上位规划的要求,特别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与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总体规划的制定程序组织前期研究,按规定提出开展编制工作的报告,经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前方可组织编制。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按规定提请审查。依据国务院建立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建立主管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按法定程序报请审查和审批。城

9、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原则,病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开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徒弟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智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立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开展策略。 提出城市规划区围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开展目标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围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立用地规模和建立用地围 提出交通开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根底设

10、施和公共效劳设施的开展目标 提出简历综合防火体系的原则和建建立方针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的开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立用地,合理分配城市各项根底设施,处理好远期开展与近期建立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容: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容包括:城市规划区围。市域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根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城市建立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城市建立用地的开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立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

11、空间开发布局。城市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的布局。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围和其他重大市政根底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效劳设施的布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立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开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立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

12、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开展布局、重大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开展等方面进展协调的建议。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立标准。提出重点城镇的开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立用地控制围。确定市域交通开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根底设施,重要社会效劳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根据城市建立、开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围。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

13、和有关建议。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容: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开展目标。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4.确定村镇开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开展、限制开展和不再保存的村庄,提出村镇建立控制标准。5.安排建立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立用地规模,划定建立用地围。7.确定建立用地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效劳设施的布局。9.确定城市交通开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交

14、通设施布局。10.确定绿地系统的开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围,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围,确定岸线使用原则。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围,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围,研究特色风貌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12.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立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及普通商品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环卫总体布局。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立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平安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

15、、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立方针。16.划定旧区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立方针。18.确定空间开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的根本要求1在城市用地组织的根底上,有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城市各组成局部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方便、平安、快速和环境美观的要求,做到道路功能清楚、系统清楚,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主要解决城市部的客流、货运的流通。一般干道间距为6mm10mm,道路网密度为23km/km2。2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按客货

16、流不同、交通工具不同、交通速度差异,将道路区分不同功能为各国所采用。我国城市道路都按三级划分:(1)主干道(全面性)是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红线宽为3045m;(2)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为2540m;(3)支路(街坊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红线宽为12-15m左右。为明确道路性质,可依其功能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大类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在确定道路走向和宽度时,注意节约用地,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道路选线要绕过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地段,路面与地下水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冻胀后引起路面开裂。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要求道路走向应有利于城市通风,防

17、噪声干扰。可结合道路功能,将城市自然风光、历史文物、现代建筑贯穿起来,使城市面貌更加丰富多彩。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要求在确定道路纵断面和路面标高时,要考虑排水管的纵坡度;道路规划以利战备、防灾疏散。城市道路系统及道路宽度确实定1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城市道路系统一般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几种。这是根据当地的社会、自然和现状条件所确定,按道路系统的根本要求进展合理布局。按道路的功能特点和两旁的建筑分布来组成不同的城市道路系统。如是风景城市,城市道路按它的效劳功能分为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游览性道路三类。2完善道路系统的措施通常采用快、慢车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交通分流

18、,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开辟步行区、自行车道、快速公共交通专用道等措施。各种交通工具在每单车道一小时运载人次如表57所列。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技术参数表5-7公共交通方式 平均运送速度(km/h) 发车频率(车次/小时) 单向最大运量(千人次/小时) 公共汽车 1625 6090 915 无轨电车 1520 6080 1015 快速有轨电车 2030 4060 1220 地下铁道 3040 2024 30503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可从组织交通及道路工程建立两方面采取必要措施 1、从组织交通量方面 1首先要和城市用地布局同时考虑,对吸引大量人货流的单位在用地布局上做适当调整,减少一局部交通量; 2

19、对后有道路做必要分工,重新分配人车流,尽可能减少它们间干扰; 3利用平行的,路面宽缺乏的街道组织单向行车,提高行车平安性和通行能力; 4为疏散闹市区和有大的车流量的街道,或为了适应市区外围地区建立开展的需要,修建环形干道和绕行干道; 5 封闭次要穿插口,加大*些主要穿插口间的距离;2、从工程建立方面1拓宽取直,改善线型2提高穿插口的通行能力 a)控制车辆行驶 b)改变交通路线 c)拓宽穿插口以提高通行能力4道路宽度及断面组合确实定确定道路红线宽度应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考虑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交通)、日照通风、管线敷设及建筑布置等因素。道路红线宽度是道路、市政横断面

20、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其中机动车道占主要局部。一条车道宽度为35m,一条快车道宽为3.75-4m,所需车道数视具体情况而定。道路横断面的根本型式有一块板(红线宽40m以下)、两块板、三块板(红线宽40m以上)三种。型式确定应因地制宜。道路横断面类型一块板道路适合机非交通量一方较大、另一方较小;或两方都不大的状况。能适应钟摆式交通流。两块板道路车速大于50km/h时高速公路、快速路;景观绿化要求;有高差的分割带;机非别离;交通干道布置有产生大量交通量的一侧,设置辅助道路 。三块板道路机非分道行驶、景观效果;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车速、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生活

21、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道。四块板道路解决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穿插口问题多;占地、投资大;一般不宜采用。这是过去的观点,现在经济条件和施工水平、交通管理水平都有了极大改善,主干道、快速干道都经常采用四块板停车场布置一停车场规模 考虑城市规模、中心商业区的吸引力、土地利用、汽车保有状况、交通工具 的现状、城市停车措施方法等。 公共停车场总面积估算:FAnA:规划期末的汽车总数n: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数:每辆车占用面积二停车场的分布与位置选择 1、停车场的分布 根据不同类型车辆的要求分别考虑 1 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城市外围靠近城市对外道的出入口附近; 2 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

22、的停车位应占总数的50%70%; 3 市自行车公共停车场:2、停车场效劳半径 根据调查观测,建议数: 1 机动车停车场的效劳半径:市中心区200m,一般地区300m 2 自行车停车场的效劳半径:适宜50100m不得大于200m 3、停车场位置的选择:先调查主要交通聚集处,在规划具体地点。 1 对已形成的繁华地区,宜分散多点设置,采用小型的路侧和路外停车场相结合的方式。对一般地 区和城市遥远地区,则在主要交通聚集处和城市外围地区易于换乘公交的地段设路外专用停车场。 2 具体的位置选择: a)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b)大量人流聚集的文化生活设施附近 c)一般中小型停车场位置,可在其效劳地区选择 d)

23、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尽量利用人流稀少的街道和空地,尽量靠近所效劳的公共设施。污水处理设施选址要点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应与排水管道系统布置,以及水系规划统一考虑,充分考虑城市地形的影响。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城市污水自流入厂。污水处理厂宜设在水体附近,便于处理后的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污水处理厂布局应结合污水的出路,考虑污水回用于工业、城市和农业的可能,厂址应尽可能与回用处理后污水的主要用户靠近。污水处理厂选址应注意城市近、远期开展问题,近期适宜位置与远期适宜位置往往不一致,应结合城市总体开展的要求一并考虑,规划的厂址用地考虑保存扩建的可能。污水处理厂不宜设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靠近水体的污

24、水处理厂应不受洪水的威胁。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与混气站布局要点液化石油气气化站与婚期站的站址应靠近负荷区。站址应与站外建筑物保持规所规定的防火间距。站址应处在地势平坦、开阔、不宜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段。同时应避开地震带、地基沉陷、废弃矿井和雷区等地区。道路消防要求消防道路宽度应大于等于3.5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消防车道不宜与铁路正线平交。如果必须平交,应设置备用车道,且两车道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

25、应设置消防车道。我国城市消防站的设置要求在接警5min后,消防队可到达责任区边缘,消防站责任区的面积宜为4721.5万5万人的小城镇可设1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可设12处沿海、河港口城市,应考虑设置水上消防站一些地处城市边缘或外围的大中型企业,消防队接警后难以在15min赶到,应设专用消防站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运输量大的地区,应设特种消防站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按照功能要求划分住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我国目前以步行、自行车交通、私家小汽车为主;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还会同行公共汽车,还要考虑通行出租车、私人摩托车的问题通行去除垃圾、递送等市政公用车辆。住区公共

26、效劳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辆通行。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道路的走向和线形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住区道路分级第一级:居住区及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部交通的联系。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第三级:组团级道路居住区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外交通联系。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第四级: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

27、路面宽不宜小于2.5m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根本要求住区部道路主要为本住区效劳。道路走向要便于居民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进展旧住宅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横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车行横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小区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是,应在底层加

28、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入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道路的线形、断面等应与整个住区规划构造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应考虑为残疾人设置无障碍通道。城市设计的类型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主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城市滨水区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中心设计建立工程的细部空间设计田园城市理论一、田园城市根本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安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形态,包括城市

29、和乡村两个局部,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构造形态取代城乡别离的旧社会构造形态。1898 年,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 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又名: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希望通过建立新型城市解决城乡问题。田园城市理论对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被规划界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二、田园城市理论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间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构造、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间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拟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

30、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 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万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容包括: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防止摊大饼的城市布局,完善乡村功能和效劳,减少城乡差距,使农村居民安居乡村。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2、建立新型城市,即建立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的田园城市。城市的增长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开展、美化和方便。当城市人口增长到达一定规模时,就要建立另一座田园城市。假设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 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 社会城市。遍布全国

31、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霍华德认为,城市、农村以及城市一农村的三种生活形态犹如三块磁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开展。这一兼具城市乡村优点、推崇城乡一体开展的理想形态,生动诠释了城乡统筹、区域平衡、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科学开展理念,向世人展示出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动人画卷。这一理念提出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带给人们长远启迪,历经百年、弥久不衰。时至今日, 明

32、日的田园城市 一书已再版屡次,被翻译成20 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田园城市既是世界城市规划者坚持不懈的终极追求,更成为许多人向往的理想家园。三、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设想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规划和设想是:总占地约6000英亩,城市居中占地1000 英亩,圆心是中央公园,环公园是政府、图书馆、医院等公共设施,之外是环状公园,外圈是商业区,再外圈是住宅区,住宅区外环有林荫大道、学校和儿童游乐设施等,之外又是花园住宅区,这些界定的区域仪同心圆状层层相扣,构成了根本的田园城市,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 英亩是保存绿带,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疗养院等,永不得改作他用,六条干道交通

33、体系从中央公园的圆心均匀地呈放射状向外扩散;田园城市居住人口总数约32000 ,其中30000 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如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立另一个新城市。中心城市的规模、面积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 人。假设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称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城市之间由铁路、公路等快速交通系统连接。田园城市不是形成城市系统点中一个个互相无关的独立城市雏形,而是建立城市开展的完整机制,把城市与农村的优点融合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整体。田园城市主要解读:田园城市作为规划界倍加推崇的权威理论,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许多学者从我国传

34、统文化、现实根底和实践探索出发,看到了此理论应用在解构城乡二元构造、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建立开展模式方面的意义,并据此作出许多新的解读和探讨,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理论,为各地城乡一体化开展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第一、田园城市理念与统筹城乡开展不谋而合。田园城市理念表达了自然之美-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社会公正-无贫民窟、社会机遇平等、充分就业;城乡一体-城市繁荣和乡村开展互动取代城乡别离。这是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既是随着生产力的开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必然过程,也是打破城乡相互分割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的现实要求,将有力推动生产力在

35、城乡之间合理分布,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根本差异,使城乡融合为一体,到达城乡空间有序平衡、经济社会一体开展的格局。因此,田园城市是统筹城乡开展的理想城乡形态,有巨大潜力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功能区规划的现实样本、生态文明建立的重要保障。第二、新型田园城市形态值得实践探索。大局部学者认为,田园城市理念对于当今城市的规划建立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虽然一局部学者也指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只是一种偏重于城市与乡村形态结合的规划方案,需要城乡一元体制的大环境,我们尚缺乏充分的经济和社会根底,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今天,倡导建立新型田园城市,是具有全球视野的科学开展趋势,表达了城乡一体化

36、、新型城市化和生态文明的开展理念,具有立足长远的新的时代涵。因此,在充分吸收借鉴和丰富开展田园城市理论的同时,立足国情与现实,加论探索和科学试验力度,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等制度障碍,探索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实践操作意义的新型田园城市形态,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围绕新型田园城市的假设干个多元化、多要素、多层饮的有机系统,着眼于合理解决人口规模、土地经营管理、产业构造、社会体制、生态环境等具体 问题,进展科学的社会改革和制度创新,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推进城市和农村同开展共繁荣。第三、田园域市是人类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模式。回归田园,是人们永远的追求。田园城市这一简洁概念的艺术美、画面感和形象化

37、,在传递给人们最质朴感动、最原始温暖的同时,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淀,唤醒了人们最广泛的认同。新型田园城市形态,为我们畅想了一幅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的美好蓝图,更为我们绘出一座会聚世界目光、现代化的田园城市欣欣向荣、协调开展,工作生活于此的人们既可享受国际化、高品质的现代都市文明,又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诗意的人间景象。城市规划应具备的根底资料包 城市勘察资料指与城市规划和建立有关的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面土层物理状况,城市规划区不同地段的承载力以及滑坡、崩塌等根底资料;地震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断裂带的分布及活动情况,城市规划区地震烈度区

38、划等根底资料,水文地质,及城市所在地区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储量、谁知、开采及补给条件等根底资料城市勘测资料,主要包括城市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城市地下工程及地下管网等专业测量图以及编制城市规划必备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等气象资料,主要博爱扩温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冰冻等根底资料水文资料,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位、流量、流速、水量、洪水淹没界限等,大河俩岸城市应收及流域情况、流域规划、喝到这个至规划、现有防洪设施等根底资料。山区城市应收及山洪、泥石流等根底资料城市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以及城市规划历史等根底资料经济与社会开展资料,主要包括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

39、现状及长远规划历史等根底资料城市人口资料,主要包括现状及历年城乡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力构成、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职工带眷系数等市域自然资源资料,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燃料动力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的分布、熟料、开采利用价值等城市土地利用资料,主要包括现状及历年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城市用地增长状况、规划区各类用地分布状况等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主要包括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产品质量、产值、职工人数、用水量、用电量、运输量及污染情况等交通运输资料,主要包括对外交通运输和市交通的现状和开展预测用地、职工人数、客货运量、流向、对周围地区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道路交通措施等各类

40、仓储资料,主要包括用地、货物状况及使用要求的现状和开展预测城市行政、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商业 金融 涉外等机构以及人民团体的现状和规划资料主要包括开展规划、用地面积和职工人数等建筑物现状资料,主要包括现有主要公共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现在有居住区的情况以及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密度、建筑质量等工程设施资料指市政工程、公共设施的现状资料,主要包括场站及其设施的位置与规模、管网系统及其容量、防洪工程等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物等资料城市人防设施及其地下建筑物、构筑物资料等城市环境资料,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成果,各个厂矿、单位排放污染

41、物的数量及危害情况,城市垃圾的数量及分布,其他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有害因素的分布状况及危害情况,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居民安康的环境资料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异同点 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行政区围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展的规划,但在容合作用上是不同的。土地利用是从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制定的土地用途的规划和部署,其中保护耕地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总体规划是从城市功能与构造完善的角度对土地使用做出的安排、因此在规划目标、容方法以及土地使用类型的划分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体规划相协调。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区域土地利用构造提供宏观依据,土地利用

42、总体规划通过对土地用途的控制保证城市的开展空间。总体规划中的建立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立用地规模。总体规划应建立耕地保护观念,尤其是保护根本农田。编制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根底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根底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编制分区规划的容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住人口分布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限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围和工程干管的线路位置、管径,进展管线综合确定市、区、居住区级

43、公共效劳设施的分布、用地围和控制原则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穿插口、广场、公交战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及控制围,确定主要停车场的规模与布局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立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立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容: 1.确定规划围不同性质用地的界限,确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的允许建立的建筑类型2.确定各块地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44、建筑间距。 3.提出各块地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穿插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限。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容建立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展日照分析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竖向规划设计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

45、析投资效益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根本原则立足区域,讲求整体 节约紧凑,强化构造 近远结合,弹性生长 保护环境,突出特色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容城市开展方向确实定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耕地农田 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 满足重大建立工程的要求 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城市居住与生活系统的布局 城市工业生产用地的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布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 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的布局城市整体构造的控制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的整合 城市分区与组合关系 城市中心体系域城市形态的关系各类保护地区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空间资源配置的时序关系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拟多角度、多场景的方

46、案比拟 方案比拟的容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拟自然条件与环境的适宜性 工程条件的可行性 城市布局的合理性经济上的可行性及社会本钱的比拟 管线穿插避让原则压力管让自流管 可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管线共沟敷设规定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当沟有腐蚀性介质管道时,排水管道应位于其上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沟其他管线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凡有可能产生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管线排列顺序管线水平排列顺序在城市道路上,由道路红线至中心线管线排列的顺序宜为:电力电缆、

47、通信电缆或光缆、燃气配气管、给水配水管、热力管、燃气输气管、雨水排水管、污水排水管。在建筑庭院中,由建筑边线向外,管线排列的顺序宜为:电力管线、通信管线、污水管、燃气管、给水管、供热管。在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30m时,宜双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气配气管;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50m时,宜双侧设置排水管。管线竖向排列顺序在进展管线竖向时,管线竖向排序自上而下宜为:电力和通信管线、热力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穿插点各类管线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的高程确定。详细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方法:等高线法与高程箭头法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效劳半径 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城市行政管理体质

48、方面的影响其他影响住宅层数对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达在高容积率开发导致住区人口规模较高。此外,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的规模、城市历史街区环境、居民社会心理感受等因素对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住区规模构造的根本形式: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形式等多种类型。规划人均建立用地标准分级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人规划控制线一览表线形名称线性作用红线道路用地和地块用地边界限绿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限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限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限黄线城市根底设施用地边界限制止机动车开口线保证城市主要道路上的交通平安和通畅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线建议地块出入口方位、利于疏导

49、交通建筑基底线控制建筑体量、街景、立面裙房控制线控制裙房体量、用地环境、沿街面长度、街道公共空间主体建筑控制线延续景观道路界面、控制建筑体量、空间环境沿街面长度、街道公共空间建筑架空控制线控制沿街界面连续性广场控制线控制各种类型广场的用地围、完善城市空间体系公共空间控制线控制公共空间用地围居住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我国法定城乡规划类型 层面规划属性法定规划类型国家层面战略性规划全国城乡体系规划省自治区域层面

50、战略性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城镇层面战略性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实时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乡村层面战略性规划乡规划实时性规划村庄规划城市空间管治的四区划分类型要素制止建立区限制建立区适宜建立区中的低密度控制区自然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非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一、二级区三级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保单位保护围文保单位建立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地下文物富集区环境协调区绿线控制根本农田根本农田保护区河湖湿地河湖湿地绝对生态控制区河湖湿地建立控制区绿地城区绿线控制围,铁路及城市干道绿化带绿化隔离地区、生态保护林带、经济林、森林公园、退耕还林区城市生态绿地水源保护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

51、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地下水源保护区核心区防护区补给区地下水超采区建成区以外地下水超采区生态平安蓄滞洪区蓄滞洪区地质环境不适宜和较不适宜区山区泥石流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山体坡度大于25%或相对高度超过250m坡度介于15%25%的山体及其他山体保护区其他大型市政通道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机场噪声控制区矿产资源区制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允许开采区名称围城市绿地城市各类绿地围的控制线。它应该包括城市规划区一切已经建成的绿地、已经规划但未建立的陆地、以前没有规划但拟在规划修编时新增加的绿地带。包括城市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林地3大类。城市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

52、文化街区的保护围界限、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围界限城市黄线指对城市开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根底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城市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总体规划中的四线规定十大用地类型用地代码用地名称围R居住用地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den公敌,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W仓储用地仓储企业的库房、对唱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等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U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G绿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林和林地D特殊用地特殊性质用地E水域和其他用地除以上各大类用地之外的用地.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