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案列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2093300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6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案列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案列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案列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案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案列(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案 例 分 析主讲人:唐晋文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电话:13650545337邮箱:答题方法总结1、思路清晰,方向准确;2、层次分明,术语专业;3、每点不要求深度,但要求广度;4、字迹清楚,行距合理,卷面整洁,切忌长篇大论。主要内容第一类 事故调查处理案例分析第二类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第三类 应急预案案例分析第一类 事故调查处理案例分析一、事故类型二、事故性质三、事故原因四、事故责任五、事故教训六、整改措施七、应掌握的相关知识一、事故类型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493号令)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四个等级:(1) 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人死亡,或者10人以下

2、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 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 重大事故:指造成10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一、事故类型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 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1986)将事故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

3、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一般没具体指明就按20种来答。 二、事故性质 事故的性质:主要是区分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答题中一般应答责任事故。(1) 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或客观规律,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行为造成的事故。(2) 非责任事故是指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即自然事故、技术事故。三、事故原因(一)先答事故的直接原因(从题面上找)。直接原因: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从下面两方面着手:1、不安全状态(机械、物质或环境):是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

4、条件。(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违反安全规则和安全操作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三、事故原因v具体包括:v(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v(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v(3)使用不安全设备;v(4)手代替工具操作;v(5)物体存放不当;v(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v(7)攀、坐不安全位置;v(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v(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三、事故原因v(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v(11)在必须使用个

5、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v(12)不安全装束;v(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v(二)再答事故的间接原因(自己总结归纳,有时题面会告知一些)v间接原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产生和存在的原因。v具体包括:v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三、事故原因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四、事故责任1、直接责任者

6、: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即造成事故直接原因的人员。主要从操作者中找。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的人员。通过比较事故的各种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选择在本次事故中起了最重要作用的原因,造成该原因的人员就是主要责任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1)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2) 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四、事故责任3) 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是造成间接原因的人。(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首先追究

7、领导者的责任:1) 由于安全生产规章、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事故的;2) 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造成事故的;3) 设备严重失修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四、事故责任4) 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5) 安全措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的,造成事故的;6) 对事故熟视无睹,不认真采取措施或挪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致使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7) 基本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中,因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生使用,造成

8、伤亡事故的。 根据事故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处罚,处罚形式有行政处罚、民事处罚和刑事处罚。五、事故教训 一般来说,总结事故教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注意语言的调整一定要紧扣题目):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2、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5、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五、事故教训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8、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10、是否

9、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等。六、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是指避免同种事故重演和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也叫纠正和预防措施。 注意:整改措施是为了消除造成事故的原因。由于直接原因是间接原因引起,因此主要针对间接原因。即要覆盖所有已确定的间接原因,不要遗漏。主要包括内容:(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二) 安全管理整改措施(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1、防火防爆技术措施(1) 防止可燃易爆系统的形成1) 取代或控制用量;2) 加强密闭;3) 加强通风排气;4) 正压操作;5) 惰性稀释。(2) 消除、控制引燃能源。2、电气安全技术措施(1) 接零、接地保护系统(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2)漏电保护(3

10、)绝缘(4)电气隔离(5)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6)屏护和安全距离(7)连锁保护3、机械安全技术措施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1)避免锐边、尖角和凸起部分;(一)安全技术整改措施(2) 设置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或进入危险区;(3)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如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或速度、噪声和振动等);(4)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2)限制机械应力。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4)遵循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一)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1) 机构启动及变速的实现方式应避免危险工况的出现;(2) 重新启动:动力中断后只有再次操作启动装置,机器才能运转;(3) 零

11、部件的可靠性;(4) 定向失效模式;(5) 关键件的冗余;(6) 自动监控:保证当元、部件能力减弱或加工条件变化而产生危险时,能停止危险过程,或防止故障停机后自行再启动,或报警;(一)安全技术整改措施(7)可重编程序控制系统中安全功能的保护程序;在关键的安全控制系统中,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储存程序被有意或无意改变;可能的话采用故障检验系统来检查由于改变程序而引起的差错。6)安全防护措施: 防止机器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他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器的特殊危险形式。(二)安全管理整改措施1、加大安全投入,不断完善安全

12、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4、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 5、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6、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七、应熟悉相关知识(一)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时,可越级报);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

13、情况,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七、应熟悉相关知识(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

14、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七、应熟悉相关知识3、事故报告的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七、应熟悉相关知识4、事故补报规定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二)事故的调查组的成立1、调查组的分级(1)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

15、七、应熟悉相关知识(2)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3)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2、调查组的成员七、应熟悉相关知识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公安机关、监察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煤矿事故调查组成员加煤矿

16、安全监察机构(包括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监察分局)。3、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2)查明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七、应熟悉相关知识(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不是处理决定);(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4、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步骤)(1)成立事故调查小组。(2)事故的现场处理。(3)物证搜集。(4)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七、应熟悉相关知识(5)证人材料搜集。(6)现场摄影。(7)事故图(表)的绘制。(8)事故原因分析。(9)事故调查报告编写。(10)事故调查结案归档。5、事故调查取证

17、内容(1)现场处理;(2) 物证搜集;(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4) 证人材料搜集;(5) 现场摄影及绘图。七、应熟悉相关知识6、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三)事故统计调查1、伤害程度和损失工作日七、应熟悉相关知识(1)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依据是伤害部位和严重程度。死亡的损失工作日:6000天。重伤的最高损失工作日:6000天。说明:永久性全部丧失工作能力的损失工作日与死亡相同

18、。(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关于轻伤、重伤的分类1) 伤亡事故: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七、应熟悉相关知识2) 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3) 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及死亡。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GB67211986)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 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 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七、应熟悉相关知识2) 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 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19、。注意区分: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停工损失;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七、应熟悉相关知识(四)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的原则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是事故调查处理的基本原则)。事故调查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认真对待,不得有丝毫的疏漏。2、“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五)事故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七、应熟悉相关知识 对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一般在调查组中设置下列工作小组:1、综合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2、技术分析组:对事故的技术原因进行分析,认定事故性质,写出技术调查报告。3、管理

20、调查组:负责调查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培训和政府监管监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负责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写出管理组调查报告。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分析组和管理调查组。七、应熟悉相关知识(六)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1、故障树分析方法2、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3、变更分析方法第二类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v一、重大危险源辩识v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v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方法v四、安全防范措施v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一、重大危险源辩识1、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

21、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施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3)实际存在的量应大于等于临界量;(4)临界量分生产区和储存区两类;(5)危险物质分易燃、爆炸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4类共142种;(6)不含核设施、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一、重大危险源辩识(7)判断是否是重大危险源可用公式表示: 单一物质: q/Q 1多种物质: q1/Q1 + q2/Q2 + q3/Q3 + qN/QN 1 式中:q为每种物质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5t); Q为生产场所或贮存区该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单位为吨(5t)。 v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重大危险源

22、申报登记的类型如下:储罐区(储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下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一、重大危险源辩识v(1) 锅炉v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v1) 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2.5MPa的管道,且额定蒸发量10t/h。v2) 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v(2)压力容器v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v1)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v2) 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的压力容器(群)。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

23、分类与代码 (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如下6类37小类: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分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4)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24、;(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

25、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2)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

26、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3)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物质。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辩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辩识错误、其他辩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

27、的辩识5)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 (2)作业空间; (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因素分为如下20类:1) 物体打击指由失控物体的重力或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适用于落下物、飞来物、滚石、崩块所造成的伤害。但不包括因机械

28、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等引起的物体打击。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2) 车辆伤害是指企业内由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凡在上述机动车辆的行驶中,发生挤、压、撞车坠落或倾覆等事故;发生行驶中上、下车事故;发生因搭乘矿车或放飞车事故;发生车辆运输摘挂钩事故、跑车事故等均属本类别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适用于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被设备的转动机构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缠住等造成的伤害。已列入其他项事故类别的机械设备造成的机械伤害除外,如车辆、起重设备、锅炉和压力容器等设备。4) 起

29、重伤害是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适用于统计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伤害。起重作业包括:桥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汽车吊等;升降机(电梯、施工或简易升降机);轻小型起重设备:千斤顶、起重葫芦(包括手拉、手板、气动和电动葫芦)、卷扬机(绞车)等作业。如:起重作业时,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刮人,滑车碰人等伤害;包括起重设备在使用和安装过程中的倾翻事故及提升设备过卷、镦罐等事故。不适用于下列伤害的统计: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失误引发的坠落或跌倒。5)触电是指电流流经人体,

30、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用于统计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设备带电导体裸露部分或临时线;接触绝缘破损外壳带电的手持电动工具;起重作业时,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体;触电坠落;电烧伤等事故。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6) 淹溺是指大量的水经口、鼻进入人体肺部,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用于统计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设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种浮动或固定的建筑、装置、电缆和固定平台。“作业”是指水域及其岸线进行装卸、勘探、开采、测量、建筑、疏浚、爆破、打捞、捕捞、养殖、潜水、流放木材、排除故障以及科学实验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

31、透水淹溺。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7)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这里指的是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如居民家中失火蔓延到企业的火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统计这种火灾。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9)高处坠落是指人体所具有的危险重力势能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在脚手架、平台、陡壁等高于地面的施工作业场合;同时也适用因地面作业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不包括以其他类别作为

32、诱发条件的坠落事故。如触电坠落事故。10) 坍塌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石、砂石、煤等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塌方等事故。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11)冒顶片帮: 片帮是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变形,破坏而脱落的现象。 冒顶是顶板失控而自行冒落的现象。二者常同时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统称为冒顶片帮。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2) 透水是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

33、意外水源造成的伤亡事故。适用于井巷与含水岩层、地下含水层、溶洞或与被淹巷道、地面水域相通时,涌水成灾的事故。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13) 放炮是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适用于各种爆破作业,如采石、采矿、采煤、开山、修路、拆除建筑物等工程进行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14) 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主要适用于煤矿,同时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瓦斯、煤尘积聚的场合。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5)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与炸药生产过程中,如配料、运输、贮藏等发生的爆炸事故。适用于火药与炸药生产过程中,如加工、配料、运输、

34、贮藏过程中,由于震动、明火、摩擦、静电作用,或因炸药的热分解作用,以及贮藏时间过长或存药过多,发生的化学性爆炸事故;熔炼金属时,废料处理不净,因残存火药或炸药引起的伤亡事故。16) 锅炉爆炸是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于0.7表大气压,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蒸汽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蒸汽锅炉。17) 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超压而发生的爆炸。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 压力容器爆炸包括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 压力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因为化学反应失控,或环境温度过高等原因,压力容器的工作压力超过了设计容许的压力,导致压力 容器发生物理性

35、破裂,这种破裂对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压力容器溢散出大量高压液化气体立即蒸发,然后同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源就会产生化学爆炸,通常也称为二次爆炸,两种情况都统计为容器爆炸事故。 适用于盛装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气瓶、气桶、槽车等容器爆炸事故。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8) 其他爆炸指凡不属于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的爆炸事故。下列爆炸都发生此类事故:(1)可燃性气体同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可燃气体如煤气、乙炔、氢气、液化石油气等。 (2)可燃蒸汽同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如汽油、苯

36、挥发蒸气。(3)可燃性粉尘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如铝粉、镁粉、有机玻璃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粉、聚乙烯塑料粉、谷物淀粉、煤尘、面粉、木粉、锌粉;以及可燃性纤维,如麻纤维、棉纤维、醋酸纤维、腈纶纤维、涤纶纤维、维纶纤维等粉尘爆炸事故。(4)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同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汽同空气相混合,如可燃固体,自燃物品,当其受热、水、氧化剂的作用而迅速反应,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和蒸汽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火源爆炸的事故。 另外,炉膛爆炸、钢水包爆炸、亚麻尘爆炸等,均为“其他爆炸”。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19) 中毒和窒息 指在生产条件下,有毒物进入人体引起危及生命的急性中毒以

37、及在缺氧条件下,发生的窒息事故。适用于有毒物经呼吸道和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的急性中毒和窒息事故,也包括在废弃的坑道、竖井、涵洞中、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发生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 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20) 其他伤害指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列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动物咬伤、钉子扎伤等。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3、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38、其他危害因素等7类。三、危险有害因素辩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2)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四、安全防范措施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完善现场操作规程);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 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 5、配备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

39、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7、安全标识清楚;8、使用防爆电器;9、加强现场巡检;四、安全防范措施10、加强外部人员管理;11、列为重大危险源管理,并上报备案;12、严格执行禁火制度;13、运输车辆出入现场设专人指挥;14、采取防静电措施;15、电动工具使用前检查或配备漏电保安器;16、起重作业设专人指挥:17、设置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报警装置;18、工作平台满足防护要求;19、汽车加装阻火装置;20、配备消防器材。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一) 机加工车间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1、机械伤害2、触电3、起重伤害4、火灾5、车辆伤害6、噪声7、振动8、高处坠落9、物体打击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10、火灾11、其他

40、爆炸。(二) 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条件1、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2、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且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3、存在着火源。(三) 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1、温度: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2、压力:爆炸混合物的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上限显著提高。3、含氧量: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上限显著提高。4、火源能量:火源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5、惰性介质:如在爆炸性混合物中掺入惰性气体,随着惰性气体所占体积比例的增加,爆炸极限范

41、围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不能爆炸。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6、容器:容器直径越小,火焰在其中越难蔓延,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则越小;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不能蔓延,可消除爆炸危险。容器材料导热性越好,则爆炸极限越小。(三) 锅炉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1、锅炉爆炸事故(超压爆炸、严重缺水导致的爆炸、锅炉缺陷导致的爆炸等)。2、缺水事故: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最低安全水位线时,造成炉管爆破;或突然上水造成锅炉爆炸。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3、满水事故: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允许水位,造成水击。4、汽水共腾:水面发生剧烈波动,造成蒸汽带水或水击事故。5、炉管爆炸:由

42、于水处理不良引起炉管结垢或腐蚀,或锅炉缺水造成炉管爆炸。6、水击事故:水在管道中流动时因速度突然变化导致压力突然变化,造成管道等损坏。7、炉膛爆炸:炉膛内可燃气体或煤粉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遇明火造成炉膛爆炸。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8、尾部烟道二次燃烧:锅炉尾部沉积的可燃物质重新着火燃烧。(四) 锅炉的主要安全附件: 1、安全阀;2、压力表;3、水位计;4、温度计;5、超温报警和连锁保护装置;6、高低水位警报和低水位连锁保护装置;7、锅炉熄火保护装置;8、排污阀或放水装置;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9、防爆门;10、锅炉自动控制装置。(五) 涂装作业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1、火灾2、其他爆炸2、中毒和窒

43、息(六) 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1、替代。2、变更工艺。3、隔离。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4、通风。5、个体防护。6、保持卫生。(七)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技术与要求1、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2、装运爆炸、剧毒、放射性、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等物品,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禁忌物料不得混运;禁止使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3、运输爆炸、剧毒和放射性物品,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小于2人。4、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保持安全车速,保持车距,严禁超车、超速和强行会车。运输危险物品的行车路线,必须事先经当地公

44、安交通部门批准,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运输,不可在繁华街道行驶和停留。5、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6、槽、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齐全的安全设施及附件(防泄漏报警装置)。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7、运输车辆应有防止电火花和导除静电设施。8、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在车辆上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等。9、车厢应有防止摩擦打火的措施。10、运输散装固体危险物品,应根据性质,采取防火、防爆、防水、防粉尘飞扬和遮阳等措施。11、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理剧

45、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16、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对其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八)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1、储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2、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储存危险化学品及储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3、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

46、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4、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5、危险化学品储存方式分为3种: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6、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各类危险化学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7、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九)危险化学品主要危险性1、燃烧性;2、爆炸性;3、毒害性;4、腐蚀性;5、放射性。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十)危险化学品种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分别是第1类:爆

47、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十一) 煤矿常见事故1、冒顶片帮2、火灾3、透水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和控制措施4、瓦斯爆炸5、其他爆炸(煤尘)(二十) 防止瓦斯爆炸采取技术措施1、防止瓦斯积聚:1) 通风:优化布局,完善通风系统,先抽后采; 2) 检测: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测系统;3) 报警:井下人员配备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等。五、常见危险有害因素2、防止火源:1) 矿井中禁止吸烟;2)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3) 防止电气设备故障、电缆电线绝缘破坏等产生火

48、花,防止静电火花等。3、防止瓦斯爆炸灾害扩大的措施(十二)建筑施工行业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型1、高处坠落。2、物体打击。3、触电事故。4、机械伤害。5、坍塌。第三类 应急预案案例一、应急管理二、应急预案的类型和级别三、应急预案编制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五、应急预案演练六、应急程序一、应急管理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 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 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2、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针对事件(1)

49、 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要求迅速一、应急管理(2)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要求准确(3) 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要求有效。3、应急管理的总目标 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情况。4、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而不仅仅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一、应急管理(1)预防: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其含义一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包括: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

50、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2)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其目标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一、应急管理应急能力。 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与物质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3)响应: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一、应急管理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

51、、信息收集与应急外部求援等。 (4)恢复:尽快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1)短期恢复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2)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的重新规划和发展。5、响应阶段包括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一、应急管理(1) 初级响应:从预警到响应的最初阶段,是自救的最佳时机。大部分事故应在这一阶段得以控制,或争取到最宝贵的时间等待救援。(2) 扩大应急:事态扩大到超出场内救援的能力和范围,必须提高响应级别,动员社会的救援力量进行救援。6、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三级分级紧急响应。 分级响应机制: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分级。一、

52、应急管理(1)三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意外事故。(2)二级事故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政府部门响应的意外事故,或需要本城市以外机构做出响应、提供援助的事故。该级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3)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城市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意外事故,或者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同城市以外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种情况,通常政府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做出保护生命和财产以及控制事态所必需的各种决定。解决整个紧急事件的决定,应该由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二、应急预案的类型和级别1、应急预案的类型(1) 综合预案:总体、全面的预案,以场外指挥与

53、集中指挥为主,侧重在应急救援活动的组织协调。(2) 专项预案:针对某种特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如地震、重大工业事故等,采取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减灾、防灾、救灾和灾后恢复行动。(3) 现场处置预案:在专项预案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具体场所而制定。二、应急预案的类型和级别2、应急预案的级别1) 根据预案责任主体的性质不同,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2) 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

54、、区域级和国家级。三、应急预案编制1、应急预案的结构基本结构采用1+4的结构模式,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功能(职能)设置、特殊风险预案、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4个分预案。(1) 基本预案:也称“领导预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最高行政领导承诺,基本方针政策,主要职责分工、任务与目标,基本应急程序等。(2)应急功能设置:指挥和控制、警报、通讯、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现场管制等。三、应急预案编制(3) 特殊风险分预案: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分类,提出其中若干类不可接受风险。根据风险的特点,针对每一特殊风险中的应急活动,分别划分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协助支持

55、和有限介入3类具体的职责。(4) 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针对每一个应急活动执行部门,在进行某一项或某几项具体应急活动时所规定的操作标准。这种操作标准包括一个操作指令检查表和对检查表的说明,一旦应急预案启动,相关人员可按照操作指令检查表逐项落实行动。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文件,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三、应急预案编制(5) 支持附件:有关文件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图表,如危险品数据、通信联络附件、专家库信息、应急资源附件、协议附件等。2、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的一个4级文件体系。(1) 一级文件总预案 包含应急管理政策、应急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

56、责任等内容,由一系列为实现应急管理政策和目标而制定的紧急管理程序组成,三、应急预案编制包括应急准备、现场应急、恢复以及训练等。(2) 二级文件程序文件 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如应急通讯程序、现场急救程序、现场监测程序、疏散程序等,以指导较为复杂的应急行动,使应急行动程序化和标准化。(3) 三级文件 指导说明书 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人使用,如有毒有害气体现场监测设备、应急通讯设备的三、应急预案编制使用说明书,医疗救护人员、后勤人员的职责说明书等。(4) 四级文件 应急行动记录 如通讯记录、指挥与行动记录、现场监测数据记录、应急演习与培训记录等。3

57、、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应注意问题(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组长最好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2)编制小组应包括各相关部门的人员。 (3)预案可以请中介机构编写。(4)应急预案编制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三、应急预案编制(5) 参考(不是照办不变)其他单位的成功预案,特别是关于同种或类似紧急情况的成功预案;并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和有关风险管理的资料,从中获取信息,并防止预案相互交叉和矛盾。(6) 编制人员在编制前接受相关培训。(7) 预案的评审与发布:通过对预案的评审(内审经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讨论;还有外审包括上级领导、社

58、区、专家等),找出并修订预案中不适当、不清楚或重复的内容。预案经负责人批准后发布。(8) 预案的实施:通过应急演练,发现预案的不足,予以改进、重新评审和发布。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 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应急管理的主要事项。6个一级要素及其二级要素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1、方针与原则 反映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体现预防为主、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2、应急策划(1) 危险分析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 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1) 地理、人文(包括人口

59、分布) 、地质、气象等信息。2) 城市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护目标) 及交通情况。 3) 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4) 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析。5) 特定的时端(如人群高峰时间、度假季节、大型活动)。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6) 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2) 资源分析1) 城市的各类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2) 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质的准备情况。3) 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 通过分析已有能力的不足,为应急资源的规划与配备、与相邻地区签订互助协议和预案编制提供指导。(3) 法律法规要求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3、应急准备(

60、1) 机构与职责 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各有关机构部门等。对应急救援中承担任务的所有应急组织明确相应的职责、负责人、候补人及联络方式。(2) 应急资源 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各种救援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3) 教育、训练与演练 对公众的日常教育做出规定,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使其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健康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

61、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要求。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础培训与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预案演练包括桌面演习和实战模拟演习。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4) 互助协议 与邻近的城市或地区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以便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此外,也应与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物质供应企业等签署相应的互助协议。4、应急响应(1) 接警与通知。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后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规定,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2) 指挥与控制。

62、建立分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的程序,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3) 警报和紧急公告。明确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如何向受影响的公众发出警报,包括什么时候,谁有权决定启动警报系统,各种警报信号的不同含义,警报系统的协调使用,可使用的警报装置的类型和位置,以及警报装置覆盖的地理区域。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4) 通讯。说明主要通讯系统的来源、使用、维护以及应急组织通

63、讯需要的详细情况等,并充分考虑紧急状态的通讯能力和保障,建立备用的通讯系统。以便在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等之间建立畅通的应急通讯网络。(5) 事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程序,包括:由谁来负责监测与评估活动;监测仪器设备及监测方法;实验室化验及检验支持;监测点的设置及现场工作;报告程序等。可能的监测活动包括: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对食物、饮用水、卫生以及水体、土壤、农作物等的污染,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爆炸危险性和受损建筑跨塌危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险性以及污染物质滞留区等。(6) 警戒与治安。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

64、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警戒与治安还应该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执行指挥机构的通告、协助事故调查等。对危险物质事故,必须列出警戒人员有关个体防护的准备。(7) 人群疏散与安置。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回迁等做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为此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间和可利用的时间、风向等条件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

65、,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条件。(8) 医疗与卫生。污染针对城市可能的重大事故,明确为现场急救、伤员运送、治疗及健康监测等所做的准备和安排,包括: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医院、职业中毒治疗医院及烧伤等专科医院的列表;抢救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解毒药品等的城市内、外来源和供给。医疗人员必须了解城市内主要危险对人群造成伤害的类型,并经过相应的培训,掌握对危险化学品受伤害人员进行正确消毒和治疗的方法。(9) 公共关系。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保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为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做出安排

66、。(10) 应急人员安全。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等级、现场安全监测等,明确应急人员的进出现场和紧急撤离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11) 消防和抢险。对消防和抢救工作的组织、消防抢险所需的设施、器材和物质、人员的培训、行动方案以及现场指挥等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准备。(12) 泄漏物控制。明确对泄漏的危险物质和溶解了有毒蒸汽的灭火用水的收容装备(泵、容器、吸附材料等)、洗消设备(包括喷雾洒水车辆)及洗消物质,四、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并建立洗消物质供应企业的通讯名录,保障对泄漏物的及时围堵、收容、清消和妥善处置。5、现场恢复(短期恢复) 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做出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五、应急预案演练一 演练的类型1、桌面演练 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对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